什么是什么药能杀死超级细菌?

你听说过耐药超级细菌吗?

地球是由一个个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超级巨大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的。其中生物成分主要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生产者主要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为本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它制造的有机物也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唯一的能量来源

消费者主要是动物:摄食植物已制造好的有机物质,通过消化、吸收并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

分解者主要是具有分解能力的细菌等微生物:主要功能与光合作用相反,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我们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与生产者和分解者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今天科技君想要分享一下人类和细菌的那些事儿。


一、细菌未被发现之前,已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 在我国主要体现在先哲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

如张仲景传中所载:“仲景宗族二百余口,自建安以来,未及十稔,死者三之二,维时大疫流行,而伤寒死者居其七,乃著《伤寒卒病论》十卷行于世。可见当时伤寒等诸热性传染性疾病何等的猖獗。

明代吴又可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温疫论》,首次提出具有强大传染作的“戾气”、“疠气”等病名。

清代是我国传染性疾病防治最为成熟时期,前后有吴鞠通著《温病条辩》、陈平伯著《外感温病论》、薛生白著《湿热病篇》、王孟英著《温过经纬》、叶天士著《外感温热篇》……

以上之概述足以说明我国先哲对传染性疾病防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但也揭示了传统的防治对烈性传染性疾病的局限与无奈。


在国外,十四世纪时期饥饿、战争、瘟疫这些妖魔侵袭了欧、亚、非大地,特别是“黑色妖魔”----鼠疫,肆虐着欧洲及欧洲以外的大陆

黑色妖魔使许多昔日繁华的大城市变成了一个个寂静的坟场,往日车水马龙的街道变得杳无人迹。这个黑色的妖魔在全世界迅速漫游,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城市发展到另一个城市,从一片农村蔓延到另一片农村。繁荣的城市一夜之间变得凄凉、恐怖,大片大片的农田变的荒凉。

当时这个“黑色妖魔”在欧洲的流行夺走了大约二千五百万人的生命。这是多么可怖的一幕,这个人类历史上空前阴森凄惨、耸人听闻的浩劫,给人们留下了至今难以抹去的记忆。

在当时,除鼠疫以外,白喉、霍乱、天花、伤寒……许许多多的传染病都在猖獗的吞噬着无数宝贵的生命。


二、细菌的发现和研究进程 谁是这些疾病传播的黑手?这些杀人妖魔究竟藏在那里?科学家、医生一代又一代付出了艰苦而顽强的努力,终于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千古之迷。

揭开细菌这微小的世界秘密的第一位功臣首归于荷兰人列文、虎克。出生于1632年荷兰德夫特的他,如饥似渴的自学了许多科学书籍,他学会了磨制玻璃眼镜片的工艺。最终他用第一架能放大三百倍的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此前从未看到过的世界,从此这些被肉眼所不能看到的微小生命被命名为“微生物”。


微生物的发现给人类科学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究竟能产生何种影响直到列文、虎克研制的显微镜问世100年后才开始有人研究。

1822年出生于法国的巴斯德,认真的研究了啤酒变酸、桑蚕大批死亡的机密,揭示这些当时视为不可思议的现象是细菌活动的结果,从此细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与巴斯德同一时代的德国细菌学家柯赫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对微生物加深了认识,他创造性的发明了细菌的固体培养方法、大胆采用染色技术对细菌进行染色,增加了细菌的分辨率,这使日后对细菌的深化研究大开了方便之门。


1822年经柯赫艰苦不懈的努力肯定了结核病的真凶是结核杆菌;

1822年后德国细菌学家伽夫基确定了霍乱的病因;

1884年德国细菌学家吕弗来解开了白喉病的疑团;

1884年伤寒杆菌、破伤风杆菌真面目被揭示;

1886年德国医生弗兰克找到了肺炎珠菌;

1887年脑膜炎双珠菌被公布于世;

但是,人类与细菌的战斗关键性的突破是三大战役。第一战役是六0六的问世。打响第一战役的功臣应首推德国犹太人医学家、生物学家“幻想医师”欧立希。欧立希与他的忠实助手日本人秦佐八郎经过606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只杀伤被受试动物感染的微生物对受试动物没有伤害作用的新药物_胂凡纳明,它对当时因螺旋体感染而患梅毒病的病人有着神奇的疗效。

遗憾的是,六0六这种药物毒性太大,它在问世之后不久,就暴露出了它的不少缺点,现代这种药物只存在药品研究历史档案之中。


第二战役是磺胺类药物的出现。1936年德国医生杜马克向细菌发起了第二次战役。他采用小白鼠作为受试动物,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研究,终于试验室内所研制的一种黄白色粉末可以把受试动物从死亡的边缘挽救回来。杜马克将这种新的物质根据其化学结构定名为“磺胺”

磺胺药物被广泛应用以来,使无数在死亡线上挣扎,被细菌威胁的病人得到拯救。但是,磺胺类药物有着它自身的弱点,它对因链球菌所感染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然而对于另一些凶恶的细菌所感染的疾病它却无能为力,再者细菌又极易对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使磺胺失去它强大的战斗作用。自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数以万计的战士不是死于敌人的枪炮之下,而是被细菌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形势所迫,需要研制更多,更好的有效抗菌药物,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


第三战役是青霉素的发现。人类对细菌的第三战役发起于1928年英国中部的伯利汉城,领导这次战役的是英国人细菌学家弗来明。

1929年的一天早晨,弗来明和平日一样认真观察他培养碟内培养的细菌,他无意中发现培养葡萄球菌碟子里的葡萄球溶化了,由空气中飞来的一种绿色霉菌繁茂的生长着。这对细菌学家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本可以不屑一顾,但弗来明多了一个反思,这有可能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杀菌物质,才能使这些顽固的葡萄球菌被杀死。

他和他的两位助手李雷和克拉多克不是停留在理论的思索之中,而是立即将这种绿色的东西进行培养、提炼。经精心培养、提炼的新东西经过试验,发现具有强大的阻止葡萄球菌繁殖的能力,同时又证实这种新的东西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发现过的,对细菌最具有杀伤力的新物质。

11年后弗来明发表过的论文引起了英籍病理学家法劳来的重视,法劳来夜以继日的工作,经过无数次的培养提纯,终于在7941年生产较为理想的青霉素样品。


自青霉素被发现以来,相继而被发现种研制成功的抗生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如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等。

这些抗菌素的临床应用使往日猖獗一时的传染及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抗菌素对人类的功绩卓越,为了人类的健康研制抗菌素的科学家将永远镌刻在不朽的纪念碑上。

三、耐药超级细菌 正当人们庆贺,战胜传染性疾病喜讯一个接一个宣布的时候,地球上又出现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传染性更强的传染性疾病,如:1976年7月在非洲的苏丹和扎伊尔,突然爆发了前所未闻过“绿猴热”怪病,继而又是始发于非洲的“艾滋病”,这些疾病已夺去了地球上2000余万人的生命,至目前为止,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对它仍然一筹莫展,尚未有找到良好的对策。

同时,由于生态的变化,抗生素乱用及滥用,微生物在组织结构上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异,新的微生物也就不断的出现,比如:超级细菌(superbug)

是泛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它的准确称呼应该是“多重耐药性细菌”。这类细菌能对抗生素有强大的抵抗作用,能逃避被杀灭的危险。


目前引起特别关注的超级细菌主要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多药肺炎链球菌(MDRSP)、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性结核杆菌(MDR-T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RAB)以及最新发现的携带有NDM-1基因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等。由于大部分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超级细菌对人类健康已造成极大的危害。

根据《抗菌药物耐药性报告》显示,超级细菌每年会导致约70万人死亡。如果未来超级细菌的抵抗性继续进一步发展恶化,细菌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年可能会增加到1000万人。目前,超级细菌已经开始打败了最强的一线抗生素多粘菌素,这种抗生素目前用于治疗感染耐药细菌的患者。

四、抗菌前沿新材料 1、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来治疗多种超级细菌

近日,来自IBM Research以及新加坡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所(IBN)的团队创建了一类新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并希望可以治疗五种致命的耐药细菌。

IBM制造的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称为胍官能化聚碳酸酯的聚合物,该物质可以通过与细菌细胞结合,然后通过细胞膜转运到细胞质中发挥治疗作用。一旦该合成物进入细胞内,它们会引起细胞内容物(如蛋白质和基因)沉淀或以固体形式沉积,最终杀死细菌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研究人员在感染了五种不同超级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小鼠以及全身系统性感染的小鼠中测试了该药物的疗效。经过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复合材料治疗后的小鼠体内显示,相关细菌得到了消除,细菌感染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地治疗,并且仅存在“可忽略”的毒性副作用。这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发表在了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2、新型介孔抗菌材料磷酸锆

介孔磷酸锆属于纳米金属离子抗菌剂,其抗菌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同微生物接触,同细胞膜相互作用并引起膜的透化,胞内杀死阶段,微生物死亡。

锆离子同微生物接触是抑菌或杀菌过程的一个必要条件。锆离子与细胞膜接触后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造成内容物的泄露。这是介孔磷酸锆发挥抗菌作用最重要的过程之一。

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可能允许锆离子进入细胞内部与重要功能分子反应。锆离子可能使DNA不再随机分布在核区,而是在核区浓缩成紧张态,破坏了DNA分子的复制能力,从而影响遗传物质正常的复制及生物体的繁殖;


可能通过影响细胞的信号转导而使微生物不能正常地存活;可能通过产生自由基,进一步氧化细胞外膜使微生物死亡;极微小的粒径,可以进入微生物并与细胞中酶蛋白的巯基结合,使一些含巯基基团的酶失去性;等等。

总之,无论是破坏膜结构还是干扰内部代谢活动,或者几种效应相互作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甚至完整的生命结构不复存在了,都会造成微生物的死亡

欲知更多详情,请开启下方传送点


中广网北京10月21日消息(记者庄丽)据中国之声《养生大讲堂》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超级细菌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简单地说,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面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那么,超级细菌为什么会对许多常用抗生素产生抵抗力?这和人类滥用抗生素有什么关系?为了解开这些问号,我们电话连线采访了国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教授,孙教授提醒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用抗生素的基本使用常识,并且尽量少用抗菌药。

  主持人:超级细菌为什么会对许多常用抗生素产生抵抗力?多药造成了耐药,那是一些什么样的药造成了细菌这么的耐药?

  孙忠实:人类的医学史和药学史就是一个不断地在战胜自然界对我们人体侵害,包括细菌以及其他一些的病毒等等微生物的侵害中发展起来的。人类要保护自己的健康,我们要健康长寿,但是客观上有很多很多影响我们生活质量,影响我们寿命的物质,包括这些致病的微生物。我们发明了很多有效的药物来战胜它,我们把这些药叫做抗菌药。但是,致病微生物是根据生物进化论来的,达尔文就讲过一句话,叫“适者生存”,就是说,你拿药物来杀死它,它就要来抵抗你。如果说一万个细菌来侵犯我们,我们用药物杀死了9999个,还剩下一个,可能就这一个,它在跟药物的不断地抗争环境下,改变了自己的性态——性质和状态,保存自己,生存下来。这个细菌就是我们讲的,突变的耐药菌。这个耐药菌由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慢慢地越来越多,大大地传开了,我们原有的抗菌药对它来讲,就没有效了。举个例子,五十年前的青霉素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个药,对很多细菌都有效,可是时至今日,对相当一部分细菌,甚至是对个别细菌,基本90%都没有效了,这就是适者生存的一个规律。细菌为了保持自己生存,改变了自己的性态,来维持自己生命,这就出现了耐药的菌株。

  孙忠实:这是问题的核心,过去的细菌耐药,是以突变为主,而人类在不断战胜这些细菌的时候,又去开发了很多很多其它抗菌药,这些药被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滥用。比如说我们国家现在抗菌药滥用程度在全世界都是比较严重的,什么叫做滥用?就是没有严格地掌握性质和它应该用的剂量等等,不该用的也用了。

  主持人: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常用抗生素的基本使用常识。

  孙忠实:我们常用的抗菌药,目前在临床上,就是老北京说得最多的沙星类,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喹诺沙星加替沙星等等,这在我们国家医疗单位,几乎成为门诊的主打产品。它确实是一类比较好的抗菌药,好在哪呢?一是抗菌作用明确,二是口服方便,三是价钱相对便宜。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有些过敏反应,或者其他消化道反应,而且目前出现了两个比较大的反应,一个叫做“肌腱病”或者“跟腱病”,脚后跟甚至跟腱发出断裂,二是引起我们心率失常,这两种病我们要特别小心。由于我们国家现在用量很大,是其他国家的好几倍,所以我们国家的耐药菌也是其他国家的好几倍。沙星类的抗菌适用是很广泛的,呼吸道、泌尿道,像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如尿路炎、尿道炎等等,这些我们沙星类都是有比较好的疗效。但是这里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小孩用药。过去有报告说,在动物实验所,幼年幼小的动物用了药后,骨骼发育会受到影响,小孩用药要慎重。

  另一类抗菌药是头孢菌之类,用量很大,一部分可以口服,一部分是肌肉注射。头孢在抗菌用药里占的比例很大,它效果比较好,也相对安全,因为一是过敏反应比青霉素少,二是杀菌能力比青霉素高,三是性质也比青霉素稳定,尤其是住院病人。总体来讲,头孢菌株对我们全身的各个系统感染,都可以用,只不过在具体的药和具体的病里加以区分选择。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好等等。相对地说,它比较安全,不良反应比较少,临床上很多感染,医疗机构里很多科室,都用头孢。

  除了这两大类外,就是红霉素类,也叫大环类,它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对引起的肺炎的病原体有很好的疗效。它在非典期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过它有或多或少的对肝脏的毒性。

  主持人:请您就超级细菌事件,给大家提个醒。

  孙忠实:抗菌药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幸福,有人说,就是因为有了抗菌药,人类才能保持现在的64亿,否则有一半人都可能不在世,所以说抗菌药的功劳是大大的。但是滥用抗菌药,使得我们现在很多细菌都逐渐逐渐耐药了,有人提出,要警惕回到前抗菌药年代,关键的关键就是一句话,少用抗菌药。

新快报讯(记者陈杨实习生徐金荣通讯员胡延滨宋莉萍李雪)记者昨日获悉,广东省中医院首开国内中医院先河,举办胃肠道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专业会诊,治疗肿瘤患者采用了多学科

8:36:23市疾控中心今年6月监测结果显示,本市蚊虫密度较去年同比略有上升。今年梅雨季较长,积水偏多,也利于蚊虫孳生,所以7月中旬出梅以来,市民普遍感觉

本报讯近日,权威化学综述杂志《化学研究报告》(AccountsofChemicalResearch)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实验室研究员樊春海课题组撰写的综

节食、吸脂、束胃……渴望变苗条的人一直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折磨”自己。如今,英国引进一种新的无创减肥仪器Zeltiq,用“冻死”脂肪的方法帮人减肥。这种新方法受到爱美人士热烈追捧

国家药监局澄清霸王洗发水二恶烷含量不危害健康霸王洗发水含致癌物的报道,又炒红一个新名词——二恶烷(wán)。在2005年保鲜膜致癌风波中,聚氯乙烯一举成名,此后苏丹红、硫化氢、

抗生素被许多人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遇到头疼发热或咳嗽,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抗生素。但物极必反,多年来,抗生素滥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

据《每日邮报》报道,一篇日前发表在知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的研究分析了2000年至2015年间,76个国家抗生素的使用趋势和驱动因素,并预测了2030年全球抗生素的使用总量,得到了令人担心的数字。

研究发现,抗生素使用量上升的趋势由中低收入国家推动,且使用量增加与国内生产总值升高相关。在高收入国家,虽然抗生素整体使用量缓慢增加,但每天每千人的限定日剂量下降了4%,且与国内生产总值无关。

如果没有政策变化,该研究预计2030年全球抗生素使用量将比2015年的420亿限定日剂量高出200%。

(2000年至2015年不同国家每天每千人抗生素限定日剂量变化率,颜色越深数值越大)

抗生素的诞生为人类生命的延续带来了革命性突破。现有的抗生素可以对抗多种细菌感染,如常见的性病、脑膜炎和破伤风等。但它们对病毒和真菌感染却是无效的。

长期以来,人们在抗生素的使用上一直存在误会,认为经常服用抗生素对身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而且有助于抵抗疾病。因此,自20世纪20年代发明抗生素后,它们被使用得越来越频繁,过度使用现象不断。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做出的估计显示,多达1/3的抗生素处方开具错误。3月初,英国公共卫生部门在《抗生素化学治疗》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也指出,每年有多达800万不必要的抗生素处方从英国的全科医生手里开出,抗生素滥用危机正在加速。

与此同时,滥用抗生素带来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细菌的耐药性。一旦一株细菌在一群人中产生耐药性,那么这种耐药细菌就会迅速的传播到其他人群,甚至其他国家。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变得无效,不得不研发新的抗生素,用药需求变得越来越“高级”。

美国疾控中心将耐药性称作“世界上做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正如Eili Klein博士所说,未来人们的挑战是安全有效的坚守全球抗生素使用量。

杀死“超级细菌”的药物被发现

作为抗生素滥用的产物,“超级细菌”(多重耐药性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到2050年将超过癌症,成为全球“头号杀手”。杀死“超级细菌”是各国科学家为之努力的终极目标。

日前,《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微生物学论文称,来自美国布朗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新型抗生素,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杀死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更加令人兴奋的是,研究人员指出,MRSA不会对新型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该研究有望促进开发有效且临床适用的新型抗生素药物。

早在1961年,英国科学家就将MRSA称为“超级细菌”,现有的抗生素几乎对其都没有效果。

该研究团队共测试了82000种合成小分子对抗MRSA感染的能力,集中研究了CD437和CD1530这两种小分子物质,发现它们都能快速杀死MRSA,还能同时靶向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研究人员认为,这两种类维生素A分子之所以能快速杀死MRSA是因为它们破坏了细菌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不过,新型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常见的大肠杆菌)无效。不过,这项研究已经让人们看到了杀死“超级细菌”的希望。该研究作者、布朗大学的Eleftherios Mylonakis博士认为,他们在挽救生命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药能杀死超级细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