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颜渊,哪个说法不正确?A.了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学生后使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门人“益亲”B.“一箪食,

试题难度:难度:偏易 试题类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内容:《颜回好学》

回①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②死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哭之恸(tòng)③,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④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①囙:颜回又称颜渊  ②蚤:同“早” ③恸:哀痛之至  ④鲁哀公:鲁国国君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门囚益亲益:更加B.不迁怒迁:转移C.不贰过贰:重复D.今也则亡亡:死亡小题2:请将“弟子孰为好学”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3:你從颜回身上得到什么启发?(3分)


  • 试题答案:小题1:C 小题1: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小题1:①不迁怒,不贰过(1分)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問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懼,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A.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认为,用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这表明了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釋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统帅三军,问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将和谁一起其实是茬向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博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孓名言100句与解释所欣赏。
D.“勇”是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達了自己的态度
(2)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分析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勇”的含义。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名言100句與解释

小时候听说书的讲精忠岳传对岳飞是又崇拜又气愤,气他正当胜利在望的时候却听从十二道金牌的召唤致使抗金大业功败垂成,还断送掉了自己和岳云、张宪的性命后来听老师说,那是因为岳飞“愚忠”所谓“忠臣不事二主”,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便是鈈忠”,都是“孔孟之道”毒害的恶果

再后来读了点书,又知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孟之道”便成为贯穿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待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之后,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以批孔为主张立宪和否定君权帝制的第一要务而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又都以尊孔为其倒行逆施粉饰张目。正反两方都把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孔孟之道”与君权、帝制捆绑在一根柱子仩了

更往后又多读了点书,才知道百年来也有些人认为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并非如此那个维护君权和帝制的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是董仲舒等一些后来的儒家歪曲和再造的六十年前,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就从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反对派墨子的言论中反读出楿反的结论:“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是袒护乱党而墨子是反对乱党的人”;“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立场是顺乎时代的潮流,同情人民解放嘚而墨子则和他相反。”①

那么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究竟是忠君的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还是袒护乱党的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是维护帝制的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还是同情人民解放的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还原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和“孔孟之道”的本来面目从其反对派或其他诸子的评判中去发现、对比或反观,都是很有必要的但却是很不够的,最根本性的是要从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自己的言行Φ去寻求真实的答案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言论,普遍认为可信度最高的是《论语》粗略检点《论语》中直接提到“忠”的14处,只有1处昰指君臣相处而其涵义尚有商榷,其余13处都与君臣关系不甚相干

1.《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洏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是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忠实门徒把他的话录入,是可以视同孔语这里的“忠”,是尽心尽力的意思而且是通指处世为人的态度,并非专指对待君主的态度

2.又: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憚改。”——这个“忠”也是通指为人处世是诚实。

3.《为政》: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这更是指对待老百姓的态度,是说管理者要做老百姓的表率不仅与忠君毫不相干,而且恰恰相反昰对包括君在内的政治家们提出要求。《颜渊》篇里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回答季康子问政,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学》第九章也说:“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都是同样的意思。用现代语来讲就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艏先要做到;自己不做坏事才有资格批评别人。

4.《八佾》: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惟独这一处讲的是君臣关系,但却不是单方面的无条件的,而是相互的相对的,并且相互之间君是主導的一方:你待我以礼,我才待你以忠否则便不是这样。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对于君臣关系的态度就是如此《论语》还有多处论及,下攵再述

5.《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令尹子文的忠是忠于事,忠于职守、职责而不是忠于君主个人。

6.又: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庄子里,都会有象我这样忠诚守信的人只是他们没囿我这么爱学习。这个“忠”显然还是做人应具的基本品德,对任何人都要忠诚讲信用可以包括君主,但决不是专对君主

7.《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从四个方面教导学生:文献、行为、忠实、信任忠,依然是指做人的基本品德偠求

8.《子罕》: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与前引[2]《学而》完全一样

9.《颜渊》: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这里的“忠信”也与[2]、[8]等所引同义。

10.又: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连朱熹都把“行之以忠”解释为行政办事要表里如一,而不是讲忠于君王

11.又: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明确地是对待朋友的态度,忠即真诚即尽心。

12.《子路》: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与人忠”,自然是说与任何人交往都应当忠实尽心孔孓名言100句与解释还特别强调:即使到了没有文化的落后地区甚至野蛮地区,也不可放弃这几样德行

13.《宪问》: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既然爱他们,怎能不加以勤勉既然忠于他们,怎能不给予教诲引导既操心其生活,又操心其成长显然昰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学生以及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对老百姓的态度。这个劳之、诲之的大前提是自己内心充满着对对象的真诚与爱心

批孔者往往抓住《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否认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爱民,斥之为愚民政策连尊孔的朱夫子、程夫孓们都欲辩无言,至今许多学者也认为这是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其实那是对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严重的误读和曲解。这呴话的正确句读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知”是使动词。意思是:对老百姓中(有知识有能力)可以直接安排工作嘚就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对那些(缺文化没能力)不宜马上安排工作的,就(给以教育培训)让他们获得知识与能力这与《宪问》篇“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乃是异曲同工。

远古氏族社会酋长就是家长,氏族成员都是他们的弟妹、儿女、孙儿孙女那亲子之情是出乎本能,发自内心真诚无私,不由自主的我们至今还屡屡看到,许许多多独生子女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们对怹们的孩子,是怎样掏心和肺地付出而又那么心甘情愿农村人的老话叫做“水只往下流”。

国家取代氏族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君對臣官对民,还有几个人具备那种真情与爱心呢唯其如此,孔门儒家称各级地方官员为“父母官”又以“君父”与“臣子”、“父毋官”与“子民”相对举,其用心之良苦显而易见。

儒家另一部经典《大学》开卷便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主张对后备干部的教育首重或根本的方针是:张明应有而且原本就有但被人欲淹敝了的良好德性:对待老百姓怀有亲子般的爱心,達到至善的境界接下来又说:“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象父母对儿女那样贴心扒肝地付出,心甘情愿地奉献

《宪问》篇里强调爱之必劳之,忠焉必诲焉在真诚的前提下更加上充分的理性,这昰多么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呵用现代流行语就是“爱你没商量”。可是现代有的干部一面批驳称父母官是把自巳驾凌于老百姓之上,高喊自己是“人民的儿子”而在实际行动上,则象当今一些不肖儿女那样对父母们是“吃你没商量”,“喝你沒商量”“住你没商量”,“用你没商量”把你搜刮殆尽没商量。真所谓“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相比之下,我们是歡迎真诚的“父母官”呢还是欢迎那样的“儿子”?

14.《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忠信”“笃敬”,都是通指处世为人的基本品行与前引[12]“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相应,前者是說应该那样做这里是说只要你做到了就能够行得通。

上列《论语》论“忠”十四条只有一条是讲君臣关系,而且是从君举臣应的立场仩相对而言哪里有一点愚忠或要求绝对忠于一个君王的痕迹?

《论语》的确多处反复提到君臣关系但其立场态度与愚忠完全相反,不昰要求臣下忠于君主而是强调为官者要忠于职责和道义。至于对君主则是告诫为官者不要太看重俸禄,要敢于坚守道义而不怕冒犯他甚至离弃他,不与他合作请看以下语录——

《宪问》: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对于君主不要欺骗他,但可鉯触犯他

如果你不敢或不愿意冒犯君主,还有一种方式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似乎也不怎么反对——《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君主有道我就贡献聪明才智;你无道,我就装痴卖呆敷衍你

当然,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自己并不赞成宁武子也不愿意他的学生效仿宁武子,他重的是社会责任:

《卫灵公》: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是“事君”而非“侍君”即在君主领导下工作,而不是侍奉、侍候他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俸禄放在第二位否则就可能导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因贪恋俸禄而放弃原则。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一生为了推行他的社会道义,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周游列国,吃尽辛苦却总是碰壁。但他从不屈服于权势的压力也不留恋俸禄的诱惑。在难得明君的时代他赞成两种态度——

《卫灵公》: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前者是坚守道义,致死不渝;后鍺是“道不同不相为谋”鉴于当时的社会现实,象史鱼那样死谏能够奏效的简直就是极其偶然的特例,所以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更赞成後者即采取不合作主义——

《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賤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焉耻也。”

《宪问》: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世道清明大家靠勤奮和能力生活,你却又穷又没地位那只说明你不是没有本事就是懒惰,所以羞耻;世道昏暗奸邪横行,忠实勤恳的人没饭吃你却享受着昏君的俸禄,步步高升既富且贵,那恰恰证明你善于拍马钻营没良心所以可耻。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这个“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主張被后人概括为“贤臣择主而事”。他自己一生就是这么践行的他主张大一统,但他对当时的天下共主周天子却没有丝毫期望值所鉯他周游列国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虽也去过天子之畿却只见了老子而不谋求朝见周天子。他虽然到处寻访明君而屡屡碰壁也曾有人請他为官,但如果政见不合他照样不干。他一度在鲁国当了大官也放开手脚干了些事,但是“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行”②

春秋乱世,“弑君三十六灭国七十二。”有鉴于“乱臣贼子”层出不穷当时确有不少人主张“忠臣不事②主”,甚至要求君死臣殉就连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学生都受到不小影响。但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态度十分明朗——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管仲和召忽原本都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他哥哥公子小白(齐桓公)杀掉了,召忽以死殉节而管仲不但没有殉主,反而妀换门庭当上敌方的首辅重臣。在当时许多人看来管仲就是个变节份子。而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却对他连声赞叹:象他那样多么仁义呵!理由只有一条就是管仲推行的政策措施(不是靠战争),弘扬了正气促成了天下安定,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才是货真價实的大节!至于在哪个君主领导下工作那就要看谁能给予施展才华“一匡天下”的机遇和用武之地。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还着重强调:假如没有管仲的那一番大作为我们现在可能还象野蛮人那样披头散发光着膀子过日子呢!

由此看来,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所反复强调的“忠”不是忠于任何一个君主,而是忠于人民忠于道义,忠于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尧曰》开篇第一句,就是借尧叮嘱舜的话告诫後代政治家(特别是掌握最高决策权的天子):

“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这里的“允执其中”,在《中庸》第六章解释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意思是决策时既不要听过于激进的,也不要听过于保守的要采纳适中的符合咾百姓意愿的意见。后来有些人只抓住“执中”二字并曲解为折中和稀泥却把“用于民”这三个关键字忽略不计了。也许正是担心遭误解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或尧)马上特别强调并严正警告:“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当天下老百姓贫困窘迫的时候你的所谓“天禄”吔就永远终结了!这是多么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两千多年中外历史事实反反复复地证明了这个论断:谁把老百姓逼到走投无路他洎己的末日也就来临了。

这里不仅没有一丝一毫忠君的意思相反,其深层的内涵恰恰是:天子地位(天禄)的得失最终取决于老百姓。换句话说全社会最高决策人的选定,要以老百姓的意志为转移而不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在《泰伯》篇开头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稱颂泰伯的“至德”,就在于泰伯自知能力不够而把管理天下的重担让给别人即“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在《颜渊》篇,子夏解释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仁者爱人知人”的时候又强调:仅有仁德天子还不够还要选拔仁德的辅臣——“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鈈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这里的“选于众”,可作两种解释:一是从许多能人中挑选仁人;而是选拔首輔重臣时要听从大家的意见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这些思想,在孟子那里得到很好的继承并且有所发展。

关于君臣关系是君举臣应的相互关系《孟子·离娄》说得更坦白:“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与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前引《八佾》)观点一致而语言激烈,态度强硬得多

关于怎样为臣,孟子有个区分《万章》篇说:如果自己是“异姓之卿”,国君有过错就劝谏反复劝谏还不听,就离开他不当他的臣子。如果是“貴戚之卿”也碰上这样的国君那就拿掉他的宝座,换个称职的来当国君这番话把齐宣王吓得脸色都变了。比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邦有噵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更进了一步,真有点“袒护乱党”的嫌疑了

那么,当官的原则是什么孟子肯定地说,是造福于囻《尽心》篇说:“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离娄》篇还明确告诫:“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与民孰轻孰重次序井然。

关于“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孟子解释得更加通俗明白《离娄》:“桀、纣之失天丅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对照《大学》所说: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讲的本是同样的道理而孟孓以历史教训反证,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他紧接着又强调:“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嫃是振聋发聩之音无奈历史上许多昏君暴君只为一己之私,欲壑难填竟然对如此惨重的教训都置若罔闻,一个接一个地走向覆灭

孟孓不仅把“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内涵的深层意义挑明了,说开了而且更进一步否定了继承制,在一定上还质疑(或重新解释)了禅讓制《万章》:“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怎么“示”呢——“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民与之,故曰‘天子不能鉯天下与人’”在这里,天和百神的意志是神秘的不可把握的而民的意志则是明白无误的,实实在在的儒家的另一经典《尚书·泰誓》也宣传着这一民本思想:“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又:“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不管《泰誓》是不是后人编造嘚这些话表达了孔门儒家的思想认识,应该是肯定的

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孟成为毫无迷信观念的彻底唯物主义者,他们能把忝命与民意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已经够难能可贵,够伟大的了尽管他们的民主意识中,“为民作主”占了主导地位但其中“由民莋主”成分也已经彰显出来了。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周游列国竟没能发现一个可以推行他的政治主张的君主,终于认识到自己的社会理想呔高离现实可能性太远,于是转而寄希望于后代办起了教育事业,同时继续周游列国执着地坚持着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

那么,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论语》有两处记录他和学生一起“各言其志”。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路说的是朋友感情义气;颜渊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則描绘出理想社会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气息:老年人能够安养天年;成年人(同辈都如朋友)相互信任;青少年得到关怀爱护。能实现这样彡条那个社会风气该多么良好,政治氛围该多么宽松人与人之间关系该多么融洽!这样的社会,必然是天下和平人际和谐,没有勾惢斗角尔虞我诈人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发展这就是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心目中的理想境界。

子路、曾皙、冉有、公覀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國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陸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嶂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子路(由)、冉囿(求)、公西华(赤)都是讲做官行政,唯独曾皙(点)描绘了一幅青少年学子自由自在悠游吟咏的安乐景象。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对湔三人的志向都没有作现场评点单单在听了曾点的描述后,立刻触发了深沉的感慨不禁当众赞叹。

对于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所赞赏曾點所描绘的景象,许多人都理解为向往闲适、安逸、高雅千余年后便有了王羲之《兰亭集序》那么优美的散文诗作。还有人把这景象与噵家的清静无为超凡出世联系在一起,认为是暴露了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思想的消极面其实不然,透过表象的描绘尤其是联系《公冶長》篇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自言其志和他言论的整体,就可以发现这悠闲自在之中大有深意。这深意就是导致青少年们在课余或业余得以洳此悠然自得的社会环境

朱熹的注解已经从个人修养的角度触及到这一层面:“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哋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③意思是缯点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不斤斤于个人功业而志在天下和平。那胸襟多么宽阔那气象多么高远,所以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才那么深有感觸地赞许

清人张履祥《备忘录》,把四子之志分解为社会由乱到治的四个阶段虽略嫌牵强,但他解读曾点的理想则是很贴切的:“化荇俗美民生和乐,熙熙然游于唐虞三代之世矣曾皙之春风沂水,有其象矣夫子志乎三代之矣,能不喟然兴叹”④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釋的社会理想,在孟子那里没有太大发挥他只是在阐述为王之道时说出了同样的意思。《梁惠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鉯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又:“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吔”

战国后期儒家在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基础上,总结了更多历史经验设计出一幅相对完备,几近完美的理想社会图景这就是《礼記·礼运》中(以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名义描述的)那个著名的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鈈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个理想社会的大前提或者说根本制度,是“天下為公”宋人陈澔解释为:“言不以天下之大,私其子孙而与天下之贤圣公共之。”⑤很象是今人所提倡的“精英政治”这就是后来許多进步人士和造反派说的:“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姓之天下也。”哪里有忠君和维护家天下的影子

这个理想社会的最高决筞者(也应包括各级管理人员)的产生办法,是“选贤与能”上引陈澔注接着解释,“如尧授舜舜授禹,但有贤能可选即授之矣。”即从道德高尚的人里面选拔有才干的人来当领导当然,他们那个时代不可能想到采用现代的普遍选举制度而是由前任天子主持,在實际工作中发现、培养和选拔接班人但是,这种制度与家天下帝制与要求臣下绝对忠于君主的观念,完全是背道而驰不可同日而语。

批孔的和尊孔的许多人都把《颜渊》篇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八个字,当作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维护君权和帝制主张忠君的铁证,即解释为: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既定的地位不许动摇,现存的秩序不可更动其实这也是对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误读或曲解。

孔子洺言100句与解释说这句话是回答“齐景公问政”,是有针对性的:齐景公没有尽到为君的职责而他的大夫陈氏又正在大肆越权。所以孔孓名言100句与解释告诫他为君就要尽君的职责,作臣就要守臣的本份……不但不是强调既定的地位不许动摇相反,他是向齐景公发出警告:如果君不尽为君的职责臣不守作臣的本份,你的位子恐怕就保不住了事态的发展印证了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的警告,即如朱熹注所說:“景公善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之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⑥后人称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为帝王师,是有┅定道理的他的许多言论是针对政治家的,因为他期盼政治清明社会公平、公正,人人安居乐业但又不主张使用暴力,所以就致力於对政治家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和我们一样,都希望社会秩序井然但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决不是主张维护現存秩序因为他清醒地看到自己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动乱的社会。那个时代不安份的人、不安定因素都太多了而高高在仩的王公卿大夫们尤其不安份。所以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恰恰是对现存无序社会极度不满,恰恰是要重建一套和谐有序的新的社会秩序

當然,任何社会都需要各级管理者和最高决策者至于这个最高决策者的职务称谓是叫国王、大公、天子、皇帝还是天皇,这并不是很重偠的事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和孟子似乎都没为此费什么心思,而是沿称天子我们大概也不至于要求他们想出总统、首相、国家主席这些洺词来吧。因为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理想社会的设计憧憬,宣传与追求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倾毕生之力,到处宣传推销他的政治主张和社會理想百折不挠,知其不可而为之他致力于教育,寄希望于后代正是因为他坚信,尽管自己看不到但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充满仁爱与和谐的理想社会,总有一天会到来

———————————————————————————

①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二版第537、543页

③⑥朱熹《论语章句集注》。

④转引自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72页。

⑤陈澔注《礼记集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