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上面写的莲甫四继兄大人人是谁?

  -------------------
   ——陈弢盦晚年哀感
   橘洲老人陈弢盦(宝琛辜振甫之外祖父),在甲申(光绪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中法战役后,清鋶党失势便放归故里,居乡从事办学造路并在他所居之螺江筑沧趣楼,又在鼓山建听水第二斋大有终老之意。
   光绪末年张之洞入枢廷,丁未(光绪三十三年)九月朝旨:
   振兴国势,必先简拔人才朝廷侧席求贤,全赖内外臣工虚心访荐,着京内外各部院督撫等公同访求详慎甄择,不拘官阶大小及有无官职如确知有才堪大用,及各擅专长者即行切实举荐,以备任使
   张之洞与陈宝琛原为同属清流,但张却没有荐引陈而由当时号称“植品端严,政声卓著”之江苏巡抚陈启泰专折荐举陈宝琛、袁家谷、晏安澜三员,折中对陈极力誉扬云:
   查有降调内阁学士陈宝琛,从前侍直讲帷早邀知遇,迩来时事日棘尤为物望所归,闽省学务路政赖其主持,虽海外侨人亦莫不输诚翕服,今年甫六十精力强壮如初,可胜艰巨之任
   末段更以“各员或互以道义相砥,而确信其生岼或初以文字相知,借识其行谊洵足表率群伦,为时桢干倘荷擢用,必有可观”为言经此一荐,优游林下二十余年的橘隐(宝琛自號)便应召入京了
   他到了首都,有《湖楼酒坐呈孝达相国》一首云:
  不期垂白共深尊,照眼湖光近禁垣;
  四海喜闻公老健卅年独斡世贞元。
  弹冠一出惭微尚载笔相从怆旧恩;
  天性爱莲渐长夏,得陪高阁及时论
   那时,庆王奕劻当国与袁世凱深相勾结,政以贿成风气败坏已极,张之洞虽在枢府自己也有“南人不相宋家传,自诩津桥警杜鹃辛苦李虞文陆辈,追随寒日到虞渊”之叹
   而“百年皮骨盐车泪,万里江湖漆室吟”更说得露骨。
   那时候清室以立宪空言,企图缓冲革命以苟延一族一姓盼命运,张、陈均已是垂老之年自然都感到悲哀,张《读白香山乐府诗》:
  天感人心心乃归君民末世自乖离;
  岂知人感天方感,泪洒香山讽谕诗
  陈《游西山大忍寺见秋海棠》:
  当年亦自惜芬芳,今日来看信断肠;
  涧谷一生稀见日初花惜又值將霜……
   更不尽伤感之至。当年清流诸谏虽然不免有大言之讥,究属书生正气垂老初花,遽又面临霜雪无怪其悱恻缠绵之不已叻。
   他游授山西巡抚之命原想表现一番,又为重臣巧攫而去他知道清室权贵只是把他视为文学侍从之臣,既没有他探筹决策的机會却有做亡国大夫的份儿。他的前后《落花》诗共八首极脍炙人口,中如“本意阴晴能养艳哪知风雨促收场”,“绿阴回首池塘换忍覆长安乱后棋”,“啼晓相闻奈何鸟抱香不死可怜虫”,写尽自己无可奈何的心理
   然而他对于时代趋势看得很清楚,他虽眷戀故君自居遗老,但他不同于郑孝胥郑孝胥不读书,所以郑作了罪人同时也把他的旧君溥仪葬送了,临老不免扮个丑角这也可以看出陈与郑学力相差之远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居然能坐上沙发。
  自己赞一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继兄大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