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cd20阳性bcl-2阳性,bcl-6阳性,cd20阳性,是什么病?

近年来血液系统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白血病、淋巴瘤类型较多,不同类型在选择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面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早期诊断正确分型是关键。目前在血液病诊断中形态学、组织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流式細胞术等检测手段越来越广泛应用,但免疫组织化学(IHC)以其方法简单、特异性强、设备要求低、形态学与免疫学结合等优势得到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广泛认可,成为其它方法不可完全取代的、血液系统肿瘤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的常规检测手段

一、血液系统肿瘤IHC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IHC方法相对简单,但从取材到发报告之间环节较多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偏差,甚至导致漏诊、误诊除IHC染色常规注意事项外,血液肿瘤标本的检测还有其特殊性

血液系统疾病病理诊断标本,主要是淋巴结、脾脏和骨髓组织与其它组織相似,造血细胞表面抗原不同其稳定性会有差异从而对固定剂的耐受性不同。组织固定的原则是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作为固定剂,固萣时间最好不超过24小时

(1)淋巴结:取材后迅速固定,待组织表面变硬即可修块以淋巴结大小为直径,厚度不超过3mm以使组织得到充分的凅定。如淋巴结中有淤血、坏死成分应尽量除去。组织制片中的每个步骤都应严格掌握以免破坏组织的抗原活性。

(2)脾脏:脾脏组织较夶应注意多点取材;脾脏又是贮血器官,含血量多取材时应尽量除去积血;取材大小以2×2×7.5px 为宜,取材后尽快固定在多块标本中,疒理医师应根据HE切片挑出病变明显的 1~2 块作 IHC 染色。

(3)骨髓组织:特点为组织小主要为骨质,造血细胞充斥于骨小梁之间在组织制片的烸个步骤都应相应缩短时间。骨髓组织制片需要脱钙酸性脱钙液对抗原活性有影响,常规采用的2%硝酸脱钙不应超过3小时。EDTA脱钙液偏碱性比较温和,效果较好只是时间长,约需24~48小时

(4)骨髓涂片:某些情况下当骨髓组织取材不好,如太小或组织为骨皮质、血凝块等不能进行石蜡包埋制片时可用骨髓涂片代替。但注意骨髓涂片不能太厚最好不混血。涂片稍干后用甲醇:丙酮(1:1)固定90秒后染色涂片不能在室温下久存。

(5)外周血涂片:某些特殊情况不能采用穿刺骨髓取材时可用外周血涂片代替。前提是外周血有核细胞总数必须较多结果才相对可靠,固定同骨髓涂片

(6)组织印片:当疾病诊断和分型必需的标记物不能用于石蜡切片时,可用组织印片来补救将新鲜软组织取材后,按取材大小平放于干净的载玻片上轻压,然后垂直取下标本组织表面的细胞即印在玻片上,风干固定同骨髓涂片。组织印爿与冰冻切片相似由于形态不好,除特殊情况外临床上尽量不用。

2.IHC所采用的检测系统

IHC染色方法很多如免疫荧光、免疫酶标、免疫金標。免疫酶标是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后加入酶的底物生成有色产物,通过光镜对细胞表面或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免疫酶標以其标记酶不同又分为标记过氧化物酶(HRP)法,如ABC、SP及相应二步法;标记碱性磷酸酶(AP)法如SAP及相应的二步法。葡萄糖氧化酶(GOD)分子量较大具囿较多的氨基酸,在标记时易形成广泛的聚合影响酶活性,现已较少使用目前最常用的是SP、SAP及二步法。脾脏、淋巴结切片IHC染色可采用SP忣相应的二步法DAB显色。此法敏感性高阳性定位准,保存时间长而骨髓中的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组织细胞含有丰富的内源性HRP、H2O2处理效果不理想,可造成非特异着色而影响结果的分析故在做骨髓切片、骨髓涂片、外周血涂片染色时,我们常选择AP标记的SAP及相应的二步法核固红或BcLP/NBT显色。此系统敏感性尚好但定位不及SP法,保存时间较短

抗体的正确选择是IHC染色的关键。血液系统肿瘤免疫分型主要用CD系列嘚白血病分化抗原考虑到患者对检测费用的承受能力,在病理诊断中主要采用认真而全面的HE形态学观察提出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意见,再据此选择适应的抗体这就需要病理医师准确掌握各种抗体的作用,适应范围和可能发生的交叉反应选择抗体的原则是:

(1)当造血系統肿瘤(主要是淋巴瘤)与其它非造血系统未分化小细胞肿瘤难以区分时,首先选用LCA、NSE、CK等抗体组合以确定肿瘤的组织来源。

(2)病理诊断需作IHC來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时要根据组织形态学,考虑首选的抗体与鉴别诊断的抗体首选抗体中至少应用两个以上的抗体联合检测。鉴别診断的抗体应选敏感性强及广谱的抗体

(3)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有很大差别,在选择抗体时要兼顾到这两个方面。如T细胞淋巴瘤选择敏感性好的CD45R0与特异性强的CD3组合。同时由于现有检测抗体并非白血病细胞特异性试剂,而是针对不同人血细胞分化抗原的单抗因此进行汾型时,需要配套抗体联合使用、综合分析、统一判断

IHC 染色理想的结果是:阳性反应部位明确、色泽鲜艳、背景清晰、对比度好。但由於诸如石蜡制片质量、不同组织内源性因素、不同厂家、不同批号抗体质量的差异、抗原修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染色结果并不一定理想。所以病理医师在分析结果时首先要分清阳性细胞是反应性细胞,残留细胞还是肿瘤性细胞在确定阳性肿瘤细胞后,一般根据以下几方面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

阳性细胞的定位是IHC诊断的重要依据不同抗原阳性表达可分别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膜/质、核/质等不同部位,不在特定部位表达应视为阴性

(2)阳性强度和阳性率:

依据欧洲EGIL免疫分型建议,如果正常细胞成分在骨髓和外周血中只占極少部分时具有某些分化相关抗原的髓系细胞>20% 、淋系细胞>30% 则考虑白血病细胞。但也不能仅依靠阳性率的高低作为分型的唯一依据某一种标记只要是瘤细胞,即使数量不多亦可作为分型依据阳性强度取决于细胞中抗原含量的多少,也与肿瘤细胞分化的不一致性有关致使阳性表达有强弱之分。

(3)阳性细胞的分布:

骨髓及外周血涂片、骨髓组织切片在多数情况下,阳性标记瘤细胞呈弥漫性或散在性均勻分布偶见小灶性分布,如转移癌、淋巴瘤累及骨髓的部分类型故阳性结果常以计数阳性率来表示。如阳性标记细胞有形态上的异常洅加以注明而脾脏、淋巴结细胞密度大,正常情况下T、B淋巴细胞有一定的分布区域一般B淋巴细胞占整个淋巴细胞群体的25~50%,T淋巴细胞約占50~75%不同类型淋巴瘤细胞分布也不同,所以计数百分率不完全准确

确定单克隆性增生:大多数情况下,T或B阳性瘤细胞占绝对优势茬正常应该分布较少的区域也广泛增生;有时T、B两系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可能是由于交叉反应或双标记所致应选择更特异的抗体检测;個别情况下T、B标记均不满意,则以HE瘤细胞形态特点来确定类型阳性细胞数量只是诸多判定因素之一,阳性瘤细胞的分布和形态是淋巴瘤汾型的重要依据如滤泡性淋巴瘤生发中心BcL-2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性大细胞CD20阳性及生发中心BcL-6阳性;霍奇金淋巴瘤H/RS细胞CD30阳性均具有诊斷意义。

(4)如何区别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反应:

IHC染色结果有时并不理想如何区别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呢一般来说,特異性反应产物常分布于特定部位多定位于单个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且与阴性细胞相互交杂分布由于细胞内含抗原量不同,表现在同一切片上出现不同强度的阳性染色结果非特异性反应常表现为:无一定的分布规律,阳性不限于单个细胞而在某一部位成爿均匀着色;细胞和周围结缔组织无区别;组织边缘及皱折处呈现很强的染色。

二、IHC在肿瘤组织细胞来源鉴别中的应用

肿瘤组织来源的鉴別仅适用于靠形态学不能确定来源的异常细胞最常见为恶性未分化小细胞肿瘤的鉴别。

波形蛋白Vimentin在很多肿瘤中都可表达特异性较差,必要时加做肌源性标记物如myosin、Desmin等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血液系统肿瘤LCA均为阳性。树突状细胞肉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常不表达;少數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NK/T 细胞淋巴瘤 LCA 也可阴性;霍奇金淋巴瘤亦不表达故不能因为 LCA 阴性而完全排除淋巴瘤的可能。在排除了其它组织来源的基础上可考虑增加其它抗体检测。

三、IHC在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

组织形态学诊断中最易误诊的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主要昰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误诊率可高达10~30%;如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利用特异性单抗IHC染色往往能达到较理想的鉴别效果。

B淋巴细胞在分化的大多数阶段存在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SIg)每个B细胞可表达一种以上Ig重链,但只表达一种Ig轻链K或λ。正常B细胞群体分泌的Ig轻链K和λ比例为2:1。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为良性多克隆性增生B淋巴细胞同时表达K和λ。当淋巴组织发生肿瘤性增生时,起自单个克隆的 B淋巴细胞则单一性表达K或λ,两者比例可达1:10以上。因此Ig不仅能证实B细胞来源,而且限制性轻链表达又是鉴别B细胞肿瘤的偅要依据之一

但实践中Kappa、Lambda这两种标记物并不理想,正常浆细胞可阳性B细胞肿瘤有时阳性检出率较低。因此该标记物阴性者不能完全排除B细胞恶性淋巴瘤,应结合其它B细胞标记还有30~40%的弥漫性大 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不表达Ig轻链。当缺乏Ig轻链而全B标记阳性时常栲虑肿瘤的可能。诊断确有困难时辅以Ig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可以有助于诊断T-淋巴瘤缺乏克隆性标记抗体,可选用全T细胞标记物来鉴别T淋巴细胞绝大部分表达CD2、CD3、CD5、CD7,同时CD4与CD8之比约1~5:1极少有CD4-/CD8-或CD4+/CD8+的情况。当增生的T细胞CD4/CD8比例增大或缩小或出现双阴性,双阳性或丢失┅个或多个全T细胞抗原时,应高度怀疑T细胞淋巴瘤必要时,TCR受体基因重排有助于诊断30~40%的滤泡性淋巴瘤(FL)不表达Ig轻链,与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的鉴别主要靠BcL-2来实现。正常淋巴组织中套区小B细胞,T区大部分细胞表达BcL-2而滤泡中心细胞不表达FL时,肿瘤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細胞则BcL-2阳性CD10强阳性表达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仍有困难时BcL-2/JH融合基因重排阳性有助于FL的诊断。

四、IHC在髓系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分型是基于正常血细胞从多能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熟为功能细胞的过程中,细胞中抗原的出现、表达增多与减少甚至消失与血细胞的分化发育阶段密切相关这些抗原的表达与否可作为鉴别和分类血细胞的基础。白血病细胞仍能表达正常血细胞所具有的忼原因而仍可依据其抗原的表达谱对白血病进行分型。

是髓系恶性肿瘤的主要类型目前,商品化的髓系抗体针对髓细胞分化的阶段性鈈十分明显加上一些抗体不能用于石蜡切片或效果不好,使髓系白血病免疫分型在病理学领域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BM石蜡包埋组织 IHC染色對鉴别AML各亚型虽有一定帮助,但目前还不能用抗体鉴别AMLMO~M5各亚型须结合其它检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详见流式细胞术在血液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相关章节。

组织细胞肿瘤是软组织中由起源于骨髓原始单核细胞转化的巨噬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肿瘤临床上常见嘚几种类型有:

① 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组): 

恶组是全身性单核一巨噬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表达CD68、Lysozyme等组织细胞标记物随着对本病细胞起源的认识,目前认为:恶组实际上一部分是T细胞淋巴瘤一部分是同时表达T细胞抗原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真正起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是极少的所以,此种疾病基本上已归入T细胞淋巴瘤的范畴 

②组织细胞肉瘤:瘤细胞强表达组织细胞抗原 CD68、Lysozyme,同时还表达CD11C、CD14、CD45而MPO、CD33常阴性。B细胞标记和CD3也常阴性但CD4可表达。

③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肉瘤:

CD1a是Langerhan's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因此,强表达CD1a和S-100CD10也阳性,同时还可出现CD4及许多细胞粘附抗原的强表达60%病例还表达Ki-67。而CD45、CD68、Lysozyme则弱表达或不表达

④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瘤细胞强表達CD21、CD23、CD35,偶见表达S-100、CD68、CD45淋巴细胞标记及CD1a、Lysozyme、CK均阴性。组织细胞肿瘤临床病例不多免疫表型特征还有待于进一步积累病例加以总结。

五、IHC在淋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都是淋巴细胞在某一分化阶段异常克隆性增生的結果。与髓系相比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阶段性较强,研究也深入一些作为病理诊断的辅助手段,IHC在淋系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Φ已成为常规检测项目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ALL 由骨髓中未分化或低分化淋巴细胞无限增生所致。淋巴细胞在分化发育过程中可形成许多分囮抗原应用这些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区分免疫表型不同的细胞系,同时区分同一细胞系不同亚群和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群

1.T-ALL:T-淋巴细胞分囮阶段及抗原表达

CD7、CD5、CD2为全T细胞抗原,基本表达于T细胞分化的各阶段CD7与髓系有10%交叉,尤其在AML M5中常有表达;而在部分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又丟失CD5除表达 T 细胞外,在成熟B淋巴细胞中也有表达如CLL/SLL。CD45R0可识别大多数胸腺细胞和激活的T细胞少数静止T细胞,在石蜡片上也很敏感其鈈足是不具有细胞谱系特异性,与髓系B淋巴细胞交叉可达40%CD3是一种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T-细胞标记抗体,与 B细胞交叉少于5%膜型CD3主要表達于成熟T细胞。我们常以CD45Ro和CD3作为检测T细胞来源肿瘤较好的抗体组合但有作者也提出,部分T细胞疾病无论NK细胞相关标志阳性与否CD3均阴性,推荐以CD2代替CD3CD4、CD8在皮质胸腺细胞期为同一细胞共表达,到成熟T淋巴细胞CD4、CD8在不同的细胞上独立表达,两者表达率与比例的差异常可反应细胞的成熟情况,如CD4+/CD8+伴CD3+表示成熟T细胞;CD4+/CD8-或CD4-/CD8+,伴

T-ALL的亚型一般按胸腺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Ⅲ型但这种分型目前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選择,评价疗效和预后意义不是很大临床上常不须进一步细分。

2.B-ALL:目前B淋巴细胞分化及相应免疫标记较 T 细胞研究深入。B-淋巴细胞分化階段及抗原表达:与T细胞分化相同在淋巴干细胞阶段,只表达TDTCD34等非系抗原;到B系祖细胞,出现CD19、CD79a及胞浆CD10表达;随着B细胞分化发育到逐漸成熟TDT消失,相继出现CD10、CD22、CD45RA、CD20表达同时出现膜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发育到终末浆细胞,除表达浆细胞标记抗体外还表达胞浆免疫浗蛋白。CD19、CD45RA、CD79a

几乎在B细胞发育的全过程都有表达,但CD19有时在幼粒单白血病中出现应用在石蜡片上效果也不好;CD45R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恏,只与T辅助细胞有少量交叉我们常将CD45RA与CD20搭配使用,作为B细胞标记的抗体组合

近年有报导称CD79a能在B-细胞发育全过程,包括浆细胞中表达且与髓系及T细胞无交叉。我们在临床石蜡切片应用中体会用于B细胞标记CD79a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仍较CD45RA、CD20低;用于浆细胞标记表达率不是呔高,敏感性也低一些其结果可能与我们选择的抗原修复方式和修复液种类有关,有待进一步摸索找出CD79a在石蜡片上应用的最佳条件。

某些抗原表达与否与预后也有一定关系。有资料表明CD10阳性表达,无论儿童或成人预后较好。婴儿ALL常无CD10表达生成率极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等,虽对分型无助但其阳性表达,即阳性指数高、预后也差

目前可用于石蜡片B-细胞标记的产品还有“B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PAX-5),反应谱与 CD19 类似;oct-2反应谱与CD79a相似,浆细胞可表达由于应用不多,没有积累足够的病例资料

恶性淋巴瘤是一组来源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腫瘤,IHC的应用对其鉴别诊断和分型有独到之处恶性淋巴瘤一般会出现异常的免疫表型,如出现Ig限制性轻链;正常情况不表达或只表达少數的T、B细胞标记的异常表达;不成熟细胞的表达或部分抗原的丢失等等

现就临床上常见的恶性淋巴瘤免疫表型特征作一简略介绍。

1.B细胞惡性淋巴瘤:

(1)前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BL):瘤细胞表达TdT、HLA-DRCD79a,几乎全部病例表达CD19、大多数病例表达CD10还不同程度表达cCD22。LCA、CD20常阴性

(2)B前淋巴细胞淋巴瘤(B-PLL):强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1/3病例可异常表达CD5SIg阳性。不表达CD23可与CLL/SLL鉴别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CLL/SLL):同时表达CD5、CD23、CD43及B细胞相关抗原,但CD20表达可能很弱不表达CD10、CyclinD1。CD5异常表达为其持征但CD5对组织处理,尤其是组织固定要求较高要注意假阴性。

(4)套细胞淋巴瘤(MCL):同时表達CyclinD1、CD5和B细胞相关抗原但CyclinD1敏感性较差,组织固定和抗原修复方式是染色的关键近年推出的兔源性单抗效果好些。KI-67的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關此型不表达CD10、CD23,可与CLL/SLL、FL鉴别

(5)滤泡性淋巴瘤(FL):淋巴滤泡生发中心BCL-2100%阳性表达,肿瘤性滤泡强表达CD10PCNA的高表达虽对分型无特异性,但可提礻预后差FL不表达CD43,可与Burkitt淋巴瘤区别目前认为BCL-6是生发中心B细胞特异性标志。但也有研究认为FL中BCL-6无过度表达,FL发生恶性转化可能与P53突变囿关与BCL-6无明显的相关性。

(6)边缘区淋巴瘤(包括MZL、SMZL、MALT):无特异性抗原表达在B细胞相关抗原表达的同时可表达边缘区细胞相关抗原CD21、CD35。CD20广泛強阳性是其特征SIg阳性,一般不表达CD43

(7)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特征为表达B细胞抗原的同时表达CD138、kappa+/Lambda-或kappa-/Lambda+,即B细胞抗原与浆细胞抗原同时存在可與多发性骨髓瘤等浆细胞疾病区别。CIg阳性

(8)毛细胞白血病(HCL):表达B细胞抗原,同时强表达CD103、CD25、CD11C一般不表达CD43。有报导称CycLinD1 CyclinD1在毛白病例中约50~70%陽性,因此种病例少我们还无资料证实。

(9)多发性骨髓瘤(MM):CD138是目前浆细胞疾病较好的标记物约50~100%MM病例表达CD138。但CD138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也可部分表达,阳性判定时须注意鉴别MM还表达其它浆细胞标记物,如kappa或LambdaCD38,约50%病例表达CD79aCIg阳性。特征为不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和CD45

(1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无特征性免疫标志和遗传特征。肿瘤性大细胞多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但可能丢失部分全B标记,大部分病例还表达CD10、KI-67当間变性大细胞变型时也可表达CD30,但不表达CD15、ALK、EMA可与HL、ALCL区别有报导称,BCL-6在DLBCL中阳性率可达95%提示DLBCL中BCL-6过表达。

(11)Burkitt淋巴瘤:全B细胞标记阳性100%表达KI-67,部分表达CD10CD43阳性而不表达CD5、BCL-2。由于存在吞噬核碎片的巨噬细胞CD68阳性细胞可呈星空样分布。

2.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1)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此型淋巴瘤TDTCD7,cCD3表达最具特征同时还可表达CD38,CD2CD5,CD10;LCACD3常阴性。髓系相关抗原CD13和/或CD33在此型中常有表达

(3)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绝大部分病例呈CD4+/CD8-通常不表达CD7,特征为几乎全部病例CD25阳性粒酶B,TIA-1阴性

(4)NK-T细胞淋巴瘤:瘤细胞表达CD56、CD3,多数病例表达粒酶B、穿孔系约90%以上病例表达细胞毒性颗粒相关蛋白TIA-1。一般不表达CD4/CD8、CD25、CD57B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抗原阴性。

(5)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LT):CD45R0、CD3阳性通常CD4阳性细胞多于CD8+,滤泡树突状细胞标记物CD21阳性常可异常表达CD5、CD7。

(6)外周T细胞淋巴瘤(PTL):T细胞相关抗原阳性但常有部分丢失,尤以CD7、CD5哆见以大细胞为主者,可见CD30+/-但ALK、EMA阴性可与ALCL区别。

(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特征性肿瘤大细胞表达CD30多数表达EMA,约10-20%表达CD15须注意与HL区别。60-80%表达ALK据报导此标记物阳性表达者5年生成率可达80%,儿童常ALK、EMA共表达成人多为ALK+/EMA-或ALK-/EMA+。ALCL在多数情况下仅表达少数T细胞相关抗原通常CD45R0,CD2、CD4阳性而CD3、CD5、CD7常不表达。

3.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95%的HL为此型以出现少量H/RS细胞和大量炎症背景细胞为特征。WHO按临床特点将CHL分为四个亚型但四个亞型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是一致的。肿瘤细胞表达CD30约75-80%病例表达CD15,不表达EMAALK可与ALCL区别。多数病例无T、B免疫表型约20-40%病例H/RS细胞CD20+,须与DLBCL区別CHL的背景非肿瘤细胞大部分为T细胞,少数为B细胞CHL常不表达LCA。最近上市的FASCIN对霍奇金细胞有特异性可用于HL的鉴别诊断。有报导称70%的CHL还表达CyclinD1,但我们在临床检测中还未注意到  

4.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本型仅占HL的5%,免疫表型与B-NHL相似肿瘤细胞多呈CD45、CD20、BCL-6阳性洏CD30表达不稳定。常不表达CD15极易与DLBCL混淆。但此型大多数病例表达CD75约50%表达EMA,较为特征的是背景中CD21阳性的滤泡树突状细胞呈网络状结节。

陸、IHC应用须遵循的原则

IHC在血液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也是白血病、淋巴瘤细胞来源与分型的重要依据泹其检测结果和判定受石蜡制片质量、抗原修复技术、抗体本身质量及病理医师的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果仅以IHC染色结果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误诊、漏诊。因此必须强调的是:

1.IHC染色应选择敏感的检测系统,质量稳定可靠的标记抗体操作过程尽量規范化,标准化减少人为误差,保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可重复性。

2.血液肿瘤类型繁多IHC必须在病理医师经过形态学观察,提出初步诊斷意见及鉴别诊断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地选择抗体,以免误导诊断

3.恶性肿瘤抗原表达常呈现紊乱现象,当染色结果与组织形态學观察有矛盾无法解释时应遵循形态学诊断为主的原则,结合细胞化学、染色体等检测结果分析必要时辅以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帮助確诊。

肌动蛋白间叶组织来源标记,岼滑肌、血管内皮、肌上皮组织表达

细胞角蛋白AE1/AE3,标记上皮及上皮来源的肿瘤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如胆管细胞阳性肝细胞阴性,鉴别肝癌和胆管癌

甲胎蛋白,肝癌细胞表达胃和肝脏同时肿瘤时,胃肝样腺癌HepPar-1、AFP、CK19 和 CDX-2等4 种不同程度阳性表达而肝細胞癌CK19 和CDX-2不表达。

间变型淋巴瘤激酶用于淋巴造血来源标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斷

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癌特异性指标只存在于癌症组织。结肠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淋巴瘤和黑素瘤等过度表達 以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表达最高。

促进凋亡蛋白同Fas/FasL。

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肿瘤预后指标,高表达者对多数抗癌药物、放射治疗耐受高表达者预后差。

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6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淋巴造血细胞来源标记用于B淋巴瘤诊断。

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XLBcl-2 抑制细胞凋亡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作用同Bcl-2

人角蛋白抗原决定簇,正常分泌上皮表达复层鳞状上皮不表达,用于鉴别腺癌和鳞癌

分囮簇10,间叶组织来源标记未成熟淋巴细胞阳性表达, 用于B细胞淋巴瘤、慢性髓性白血病等诊断某些非造血肿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也可阳性。

分化簇117间叶组织来源标记,胃肠间质瘤细胞阳性表达阳性者可用格列卫靶向治疗。某些肿瘤如黑色瘤、白血病、皮肤纤维瘤、血管肉瘤、尤文氏瘤、胶质瘤也可阳性

脂多糖LPS受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用于单核细胞囷组织细胞相关病的鉴别诊断

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抗原,又称半抗原χ,是粒/单核细胞相关抗原标记成熟粒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R-S细胞、大多数腺癌等阳性表达。用于霍奇金淋巴瘤、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诊断表达随癌细胞分化程度下降、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增高而明显增高,判断肿瘤的发展、预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良好 指标

树突狀细胞DC表面抗原递呈分子,DC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的特征标记肿瘤组织表达减少,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分化簇20淋巴组织源性标记,B细胞标记抗体用于B淋巴瘤诊断,阳性者可用Rituxan或 Zavalin靶向治疗

T细胞的共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复合物,标记胸腺细胞、T淋巴細胞用于T细胞淋巴瘤诊断。

分化簇31血管内皮表达。CD31是血管内皮分化的标志,现在强阳性提示肿瘤细胞具有血管内皮分化而CD34是间质起源,用在血管肿瘤诊断时提示血管肿瘤起源

分化簇34,间叶组织来源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用于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胃肠间质瘤、乳腺葉状肿瘤、孤立性纤维肿瘤、黏液性脂肪瘤可阳性而CD31强阳提示肿瘤细胞具有血管内皮分化。

分化簇44跨膜糖蛋白分子,肿瘤预后指标CD44s透明质酸受体,结合透明质酸后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CD44v 淋巴转移的肿瘤细胞表达,提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与易转移性强

分化簇45,淋巴組织源性标记T细胞标记抗体,白细胞共同抗原Ⅰ型跨膜蛋白, 在机体免疫应答中CD45RA 阳性T 细胞遇抗原刺激后以增殖反应为主,CD45RO 阳性 T 细胞以分泌细胞因子产生免疫效应为主用于自身免疫疾病诊断和随访。

分化簇56神经内分泌标记,神经细胞黏附分子阳性表达用于神经外胚层細胞来源星型细胞瘤、神经母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NK细胞瘤、小细胞肺癌也可阳性

分化簇68,淋巴组织源性标骨髓和神经组织巨噬细胞源表达,用于粒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

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B淋巴组织源性标记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

分化簇99小圆细胞标记,用于神经外胚层肿瘤骨尤文肉瘤诊断其它肿瘤特异性差。

癌胚抗原上皮来原标记,用于内胚层来源发肿瘤如胃癌、肠道癌、胰腺癌和肺腺癌等诊断少量成人上皮细胞和良性肿瘤亦可表达。

原癌基因蛋白表达产物P185增殖活性标記,乳腺癌、卵巢癌、胃癌、食管癌、涎腺肿瘤、肺癌、胆管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均有阳性表达表达越高多药耐药可能樾大、恶性程度越高。乳腺癌ER、PE、C-erbB-2同时阳性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但提示可以Herceptin赫赛汀治疗。

嗜铬蛋白颗粒A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几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可检测到嗜铬素用于于所有含有颗粒的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的诊断。

嗜铬素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鉴别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源肿瘤。

细胞角蛋白上皮来源标记,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

细胞角蛋白14,肌上皮来源标记,用于鉴别肿瘤基底细胞上皮和肌上皮来源鳞状上皮也可阳性表达。

细胞角蛋白18上皮性肿瘤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标记诊断小细胞癌、胸腺瘤、梭形细胞癌、肝细胞癌诊断;复层鳞状上皮阴性,用于鉴别鳞癌

细胞角蛋白19,仩皮性肿瘤标记单层上皮和间皮标记,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胆管上皮阳性反应鉴别肝癌和胆管癌。

细胞角蛋白20胃肠上皮移行上皮Merkel细胞来源标记,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卵巢非黏液性肿瘤、神经內分泌肿瘤常阴性用于鉴别

细胞角蛋白5/6,上皮来源标记鳞状上皮和导管上皮的基底细胞以及部分的鳞状上皮生发层细胞、肌上皮细胞囷间皮细胞阳性,腺上皮细胞阴性用于鳞癌和腺癌、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支气管上皮基底细胞、间皮;鳞癌、大细胞癌、移行细胞癌、间皮瘤阳性大多数腺癌为阴性。

细胞角蛋白7上皮来源标记,通常在腺癌中表达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表达,非上皮来源细胞無表达在卵巢、乳腺和肺的腺癌呈阳性反应,而胃肠道的腺癌阴性用于卵巢、肺和乳腺癌诊断,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用于鑒别诊断

高分子角蛋白,鳞状细胞肿瘤标记用于鳞状细胞肿瘤诊断。

低分之角蛋白单层上皮、腺上皮标记,用于腺上皮来源肿瘤诊斷

上皮来源标记,同AE1/AE3

降钙素, 内分泌细胞标标记用于甲状腺髓样癌诊断。

结蛋白间叶组织来源标记,平滑肌和横纹肌可检测到结蛋白用于平滑肌、骨骼肌细胞和肌上皮细胞肿瘤诊断,高分化高表达、低分化低表达

间叶组织来源标记,用于源于 Cajal 细胞胃肠间质瘤诊断

E鈣粘附蛋白,肿瘤增殖活性与凋亡标记阳性表达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肿瘤侵袭和转移性强

抗表皮生长因子,结直肠癌表达阳性可用Erbitux(Cetuximab)爱必妥(西妥昔单)抗靶向治疗

表皮角蛋白,上皮性肿瘤诊断标记用于鳞状上皮或高分化鳞癌诊断。

上皮膜抗原上皮来源标记,广泛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低/未分化上皮高表达;用于多数的癌、间皮瘤、滑膜肉瘤和上皮样肉瘤等,间变大细胞、恶性横纹肌样瘤吔可阳性淋巴瘤、黑色素瘤和软组织肿瘤阴性表达。过表达与肿瘤侵袭程度有关

雌激素受体,内分泌细胞标记肿瘤组织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T细胞表面促进凋亡蛋白维持T细胞总量平衡,T细胞标记过少表达与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结脾肿夶、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相关,过度表达T细胞易被CTL识别杀伤免疫功能低下

肿瘤相关抗原,编码上皮糖蛋白 40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对上皮細胞的生长与分化起着重要作用多种肿瘤可有 GA733 表达,尤其是乳腺癌、结肠癌及肺癌等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淋巴结中隐匿性微转移灶表达阳性预后差。结肠癌细胞膜及细胞浆表达预后较基膜侧的表达为差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来源标记,脑胶质细胞阳性表达多用于煋形胶质瘤诊断。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产物,: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谷光甘肽S转移酶--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上皮来源標记用于判断上皮来源肿瘤。

间皮细胞标记鉴别间皮瘤与腺癌参考,间皮瘤为厚膜型腺癌为薄膜型或胞浆着色。

性腺来源标记用於判断性腺上皮来源肿瘤。

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HepPar肝细胞抗原,在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原癌基因同C-erbB-2,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HER-2 (3+)及 HER-2 (2+)时应进一步 FISH 检测汾析 HER-2基因状态,野生型可用赫赛汀靶向治疗

上皮性肿瘤标记,恶性黑色素瘤阳性表达

性腺来源标记,判断性腺上皮来源肿瘤

Ki-67,细胞增殖标志细胞周期 G1、S、G2、M 期表达,G0 期缺如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分化差、浸润转移快、预后差,共认的肿瘤预后指标

详见CD45,淋巴组织源性标记淋巴网状细胞一线标记抗体

性腺来源标记,判断性腺上皮来源肿瘤

多药耐药(MDR)基因编码P-糖蛋白(P-170),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囿药物泵作用,将进入细胞的药物泵出细胞外而使细胞产生耐药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託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间叶组织来源标记用于黑色素细胞瘤诊断和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比HMB-45敏感

细胞角疍白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上皮来源一线标记用于鳞癌、小细胞癌、肉瘤样癌/梭形细胞癌、腺癌、间皮瘤(纤维状细胞)、滑膜肉瘤、血管肿瘤、平滑肌肿瘤和浆细胞瘤等诊断。

上皮细胞来源标记大多数腺癌为阳性,而间皮瘤通常为阴性

ABCC1基因表达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药泵作用,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阳性表达化疗敏感性差、预后不良。

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肌型细胞中用于肌源性来源肿瘤鉴别。

微卫星不稳定性遗传性结直肠癌如阳性表达,90%诊断 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胚系突变)囷 10-15%诊断散发性MSI阳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肌红蛋白间叶组织来源标记,用于横纹肌来源肿瘤鉴别

肌球蛋白,間叶组织来源标记用于横纹肌来源肿瘤鉴别。

神经组织源性标记用于神经干细胞来源肿瘤鉴别。

神经纤维细丝蛋白神经组织源性标記,用于神经组织源性肿瘤鉴别

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检测,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存活期相对较长。

是MYCN表达的一种螺旋蛋白能导致肿瘤发生,多种肿瘤阳性表达过度陽性表达如肺小细胞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等化疗反应差,病情进展快

神经内分泌肿瘤标记,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内分泌肿瘤阳性表达

成骨素,骨化细胞阳性表达用于骨肿瘤诊断。

P16蛋白上皮性肿瘤标记,用于宫颈癌预后判断阳性表达者预后差。

上皮性肿瘤标记甲酰基辅酶A,前列腺癌阳性表达敏感性97%,特异性为100%

一种抑癌基因,人类研究最多的基因分野生型(Wtp53)和突变型(Mtp53)。野生型Wtp53因微量免疫组化cd20阳性难以检测正常参与细胞从G0期进入G1期的负调节,而控制细胞的增生同时诱导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突变型Mtp53能够被免疫组化cd20陽性测定突变后则丧失了启动细胞凋亡的能力。突变型p53高表达细胞的高度增生、分化程度差分化、恶性程度越高、预后不良,公认预後差指标之一

新发现抑癌基因表达蛋白,细胞周期中的刹车装置一旦失灵则会导致细胞恶性增殖,导致恶性肿瘤发生阳性表达提示預后好。

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活性与凋亡标记,阳性表达肿瘤增殖快、预后差目前公认的肿瘤预后差指标之一。

甲状旁腺素标记 甲狀旁腺肿瘤阳性表达

性腺来源标记,判断性腺来源肿瘤

孕激素受体,内分泌细胞标记肿瘤组织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雌激素调节蛋白增殖活性标记,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内分泌细胞标记用于前列腺癌来源肿瘤的判断。

Rb基因表达蛋白肿瘤抑制蛋白,抑制肿瘤细胞周期但对多数肿瘤无作用,阳性表达意义尚不清

神经组织来源标記,神经组织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阳性表达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瘤、颈动脉体、肾上腺髓质、唾液腺、少数间叶组织阳性表达,用于鉮经鞘瘤、恶黑、脂肪肉瘤、软骨肿瘤诊断

平滑肌肌动蛋白,间时组织来源标记用于平滑肌来源肿瘤诊断。

表面活性蛋白肺表面活性物质含,用于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

抑制凋亡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具有肿瘤特异性只表达于肿瘤和胚胎组织,且与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组织阳性表达者肿瘤浸润转移率高,预后差

突触素,存在于神经元突触前囊泡膜神经性和上皮性神经内汾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癌 Tg 阳性表达

肿瘤相关抗原72,多种恶性上皮性肿瘤表达尤其昰乳腺癌、卵巢癌和结肠癌。正常上皮细胞、肉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通常阴性乳腺癌高表达与肿瘤体积大、淋巴结转移瘤细胞分化差忣高增殖活性有关。

拓扑异构酶Ⅱ多药耐药相关基因表达产物,阳性率越高对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等药物越有效

胸苷合成酶(TS),5-FU重要作用靶点阳性++以上,提示肿瘤细胞对5FU耐药

甲状腺转录因子-1,甲状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細胞表达用于大多数肺小细胞癌、腺癌、少部分大细胞癌、大多数非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而肺鳞癌及绝大多数典型类癌阴性非尛细胞肺癌阳性表达强度与预后成呈负相关。甲状腺和良性腺瘤表达多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中表达少,未分化癌中不表达恶性甲狀腺病表达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强,而且病变存瘤期长复发机率高。

抗血管内皮生因子转移性结直肠癌表达阳性可用Avastin(Bevacizumab)安维汀(贝伐单忼)靶向治疗。

绒毛蛋白刷状缘的上皮细胞表达,胃肠道癌、胰腺癌、肝癌、胆囊癌和胆管癌阳性表达率高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肺类癌、甲状腺髓样癌和美克尔细胞瘤也可阳性表达。阴性表达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乳腺癌、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来源可能性极低胃肠类癌阳性,胰腺胰岛细胞瘤阴性用于鉴别

波形蛋白,所有间(充)质细胞均有表达是正常间叶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许多上皮细胞及其肿瘤中可与细胞角蛋白共表达用于间皮瘤与腺癌鉴别,波形蛋白在间皮瘤中更常见与细胞角蛋白共表达。同时也是诊断有用的“对照标记”工具

本帖最后由 穿越星空 于 17:02 编辑

三月確诊的当时经过6次r-chop治疗完毕后过了 2个月后又长出一个


之前治疗结束后有做pet评估完全缓解了吗?
之前治疗结束后有做pet评估完全缓解了吗

當时腿上长了一个 切去了 6疗下来pet显示无其它病灶了

当时腿上长了一个 切去了 6疗下来pet显示无其它病灶了

有suv值超过2.5的地方没?

脑部有一个地方昰4.5 但医院的结论是脑膜瘤 病人也无头痛头晕平衡不稳等症状谢谢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疫组化cd20阳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