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山学校是普高还是职高职高可不可以转普高

    “职高本科可以进考军校吗”详细信息

地址:江苏南京太平南路2号日月大厦5楼

浦江中山职高和浦江职业技校有区别吗... 浦江中山职高和浦江职业技校有区别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制的只是“刻镂”,这与中国长期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这一特点有着密切关系、墨家和法家,在“重本”一点上和商鞅,就会使人人避农、求富问题的探讨和论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对17~18世纪在西欧盛行的自然法和自然秩序思想有一定影响。这就是说,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的局面在秦统一中国和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帝国前的战国时.

  ——————————————————————————————————————————————

  路是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要犹豫,迈开大步,走上我们自己的路,历史证明,走自己的路才能取得成功.你也可以投稿 ——题记 乌鸦,放弃走自己的路,学习鹰,到头来只能徒劳无获又失去自己的本领;白头翁,放弃

原标题:13所职校设专业群对口服务产业

  中山拟投1000万元统筹发展职业教育。资料图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山职业教育在全省甚至全国领先,那时普高和中职的比例是3∶7,现在的比例则是54∶46。产业在转型升级,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要跟上这个步伐。”在上周举行的中山市“两会”上,职业教育成为热门话题。民盟中山市委会提出《关于统筹发展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希望能统筹中职,以达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

  1月25日,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山目前已获批创建“全省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市”,将投1000万元用于统筹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8所镇区办中职学校收归市直管后,将采取“一盘棋”的发展模式,根据全市主要产业重新规划设计专业结构,设置专业群对接产业链。

  职校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下降

  1月25日是中山高中阶段学生的期末考试时间,全市中职学校的学生也要参加考试。不同的是,他们的考试不再局限于文化知识,更侧重于动手操作能力。以沙溪理工学校为例,服装专业的学生既要通过理论测试,还要自行设计并做出一套服装。为此,在校期间学生们多会进入有企业参与的工作室进行实习。

  这是中山中职学校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将工厂的模式引入学校,并设置工作室、试点现代学徒制等。但部分中职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方面仍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一位中山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3所(不含体育运动学校),校学生35000多名。在其中的12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仍有8所是镇区政府办学。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且生源优势不足、经费投入不够,目前中职教育质量有下滑势头,发展水平已落后于周边城市。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山镇区经济发展活跃,中职学校在人才输送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在全省和全国的职业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创造了‘沙溪理工模式’、‘小榄建斌模式’等先进经验。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职教育逐渐陷入发展困境。如部分学校专业设置雷同,导致资源内部损耗严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职学校校长说。

  民进中山市委员会持相似观点。他们在今年的中山“两会”上指出,中山中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存在先天“缺陷”,致使中职学校发展严重失衡。由于生源结构特点,加之国家中职免费政策的实施及范围、标准的扩大提高,镇区对中职教育采取以拖待变的消极态度,发展几乎停滞甚至倒退。从目前情况来看,中职教育质量已难以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

  8所镇办职校收归市直管

  “建议加快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建立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结束职教、技校‘两个体系、两种模式、两种待遇’的局面。”中山市政协委员、中山市教育督导中心主任闫玉宏曾建议从学校结构、专业设置、经费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全市13所中职学校发展。

  近年来,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今年的中山市“两会”上,民盟中山市委员会和民进中山市委员会就以集体的名义提交了类似的建议和提案。民盟中山市委员会认为,破解当前困局的良策是进一步加大政府统筹力度。“2014年,我市9所高中收归市统筹,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中职学校也可以借鉴。”

  民盟中山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段亚平表示,“统筹中职”是该党派今年的重点提案。他们建议,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中职教育统一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的制度,加强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资源统筹和经费统筹,以“一个行业、部门集中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一个片区集中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原则,调整重组全市中职学校。

  民进中山市委员会则建议,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市办高中阶段教育,镇(区)办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新体制。他们认为,将8所镇区办的中职学校收归市直管,一方面有利于平衡市、镇两级的教育投入;另一方面有利于快速扩容,中职学校可在现有条件下扩招约4000人。

  中山市多所中职学校校长表示,建立全市统筹的模式,可以从师资、经费、专业设置等方面助资源配置得更合理。“比如三乡理工可以重点发展旅游专业,沙溪理工可以重点发展服装专业,开发区理工则可以重点打造机械制造专业。”一位校长说。

  职校拟围绕产业链设专业群

  针对上述问题,中山市教体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他表示,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是今年中山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今后将围绕产业链设置专业群,通过各种途径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提升其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的能力。

  他说,中山市职业教育的发展正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不能再强调招生数量和基础设施建设,而要注重服务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按照规划,统筹之后的第一步将围绕中山的产业链重新规划和设置专业群,“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专业群”。

  什么是专业群?该负责人举例说,某个镇区若有发展造船产业,就会设置机械制造、口岸管理、游艇驾驶和维修等与产业配套的专业。根据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的规划,今后中高职或将采取一带多的形式组团发展,“中山的产业转型升级后,中职生的需求下降,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这就要打通中职学校学生的上升空间,培养更多的高职人才。”上述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认为,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体制机制。今年中山将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着力打破以往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办法有50条,都是干货,旨在用灵活的方式来盘活职业教育的资源,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据透露,在探索职教发展的过程中,中山还将继续推动现代学徒制(双元制)结构,探索建立适合中山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全国有7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市,中山为其中一个,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来建立一套完整的办学机制。”上述负责人说。

  市教体局局长李长春:

  重点补齐幼职高教育“三大”短板

  2016年,中山教育如何进一步发展?备受关注的学前教育问题如何解决?1月21日,在中山市十四届人大七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上,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李长春就上述问题作出回应。他说,幼儿教育、中职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中山教育的“三大”短板,今年中山将着力解决“入园贵”的难题,加快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和引入知名高校落户。

  普惠园学费不超1500元/月

  “我们通过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大致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99%的适龄儿童有幼儿园可上,但‘入园贵’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2014年,我们提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就是想解决‘入园贵’的问题。”李长春说,今后中山将重点发展公益普惠性幼儿园。

  这些幼儿园是面向大众,收费合理、办学规范、质量有保障且具有公益性质的幼儿园。各个镇区可根据各自经济和居民收入情况来确定幼儿园的收费,但最高不能超过1500元/月。

  按照规划,2016年中山将有360所幼儿园成为公益性普惠幼儿园,占全市所有幼儿园的75%,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5000个。“这也是十项民生实事之一――关爱儿童工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李长春介绍,从2016年开始,市财政会拨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1000万元,对普惠性幼儿园进行补贴。

  建设高水平大学中山不能落后

  “第二块短板是职业教育。”李长春透露,今年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统筹中职发展;二是建设全省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示范市;三是中高职一体化;四是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中英职业教育合作示范区建设,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他介绍,中山市有6所高等院校,5所是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计4.8万多人,数量和规模在我省21个以上地级市不算少,但层次比较低。“2015年3月,广东出台了办高水平大学的意见,中山不能落后。”

  他透露,目前正在谋划提升中山高等院校办学层次,积极利用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发展高等教育,争取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落户中山,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打造人才聚集的平台。“在‘十三五’期间,三块短板一齐补上,相信中山教育将会呈现出新的局面。”李长春说。(高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中山学校是普高还是职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