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自然地理特征》中亚地区主要是没有大面积的森林覆盖,导致年平均降水量普遍偏低,是沙漠广泛分布的一个主要

(江西省下辖设区的市)

赣州,简称“虔”,别称“

”,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赣州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3.6%,下辖3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2个功能区。201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974.25万人。

赣州在历史上是南北水上交通的要道。但是随着铁路的兴起,这里的交通价值明显降低,虽然有矿业支撑,却也难免破败的现实。它该怎么完成巨人的华丽转身?

赣南形成行政区的历史悠久。三国·吴嘉禾五年(236)设置相当于市一级的行政机构——庐陵南部都尉。宋代分设南安、赣州两个政区,简称“南赣”。又因地处赣江上游、江西南部,并于清康熙年间和民国初先后置分巡赣南道和赣南道,亦俗称“赣南”。

公元前214年,秦发大军50万分五军南下五岭,其中一军驻守庾岭界,设立

,隶属九江郡。这是赣州境内建立政权之始。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郡为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灭楚,赣州开始被西汉王朝所管辖。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

,治南昌县,辖18县,其中赣南3县隶之:南壄县(约辖今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赣县(约辖今章贡区、赣县、兴国等地)、雩都县(约辖今于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安远、寻乌等地)。其中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赣州

东汉建武元年(25年),九江郡复名

建安五年(200年),分豫章郡置

吴嘉禾五年(236年),析庐陵郡置南部都尉,隶扬州,治于都。领雩都、

、平阳(由赣县分出,即今兴国)、阳都、揭阳(析于都白鹿营地置阳都,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南安(由南野分出,约辖今南康、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南野(约辖今大余、上犹、崇义等地)7县。

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

晋太康三年(282年),撤销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

晋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阳为陂阳。

晋太康十年(289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

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雩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

南朝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

,隶属于洪州总管府。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虔州辖赣县、雩都、南康、宁都4县。

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

隶江南道,辖县沿袭隋制。

永淳元年(682年),析南康东南地复置南安县(约辖今信丰、龙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领5县。

神龙元年(705年),复置大余县,虔州领6县。

天宝元年(742年),南安改名

,并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后改虔南镇。

贞元四年(788年),分出雩都三乡和信丰一里复置安远县,虔州领7县。

天佑元年(904年),从雩都县分出象湖镇置瑞金监。

开平三年(909年),虔州属梁。

开平四年(910年),以虔、韶2州置百胜军。

升元元年(937年),改百胜军为昭信军,虔州属之。

乾化元年(911年),析南康县地置上犹场。

南唐保大十年(952年),改上犹场为上犹县,翌年改瑞金监为瑞金县,虔南场为龙南县,石城场为石城县。至此,虔州领11县:赣县、于都、信丰、南康、大余、虔化、安远、上犹、瑞金、龙南、石城。

开宝八年(975年),改昭信军为军州。

大平兴国元年(976年),改军州复为虔州。

大平兴国七年(982年),从赣县分出潋江镇7乡及庐陵泰和部分辖地置兴国县,从于都分出县东南6乡于九州镇置会昌县,虔州辖13县。

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余、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余。虔州领10县,为赣南分设两个政区之始。

宣和三年(1121年),龙南县改名为虔南。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校书郎董德元以“虔”字为虎头,虔州号“虎头城”,非佳名,奏请改名,诏改虔州为赣州(取章、贡二水合流之义,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称为赣),赣州名始此。同时,虔化县改名为宁都,虔南县复名为龙南。

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南西路为江西行中书省,赣州、南安军隶江西行省。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赣州、南安军分别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南安路总管府,隶属与领县如旧。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

洪武十八年(1385年),江西分为5道,赣州、南安2府均属岭北道。

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分巡岭北道于赣州,赣州、南安2府属之。

弘治七年(1494年),置南赣巡抚都察院于赣州,称虔院。

正德十一年(1516年),置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州,湖南的郴州和福建的汀州等州府。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从上犹、南康、大余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崇义县,属南安府,至此,

领4县:大余、南康、上犹、崇义。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增设分守岭北、岭东、岭南、漳南4道,统于虔院。岭北巡、守两道治赣州,赣州、南安2府隶之。

隆庆三年(1569年),从安远、信丰、龙南3县划出部分辖地置定南县,隶赣州府。

万历四年(1576年),以安远县原辖寻乌等15堡另置长宁县,隶赣州府。至此,赣州府领12县,南安府领4县。

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八年(1669年),先后撤销南赣守抚和巡、守两道。

雍正九年(1731年),改分巡赣南道为分巡吉南赣道,增辖吉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升宁都县为宁都直隶州,辖瑞金、石城2县,为赣南分设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3个政区之始。同年,改分巡吉南赣道为吉南赣宁兵备道,增辖宁都直隶州。

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设县,省直接下辖县。

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设浔阳、豫章、庐陵、赣南4道。赣州属赣南道,道治赣县,辖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长宁(现寻乌县)、龙南、全南、定南、宁都、瑞金、石城、南康、大余、上犹、崇义17县。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赣南道,省直接辖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省划为13个

,赣南各县分属第九、十一、十二、十三督察行政区。兴国县归第九行政督察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崇义、大余6县,行政督察专署驻赣县。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第十三行政督察区辖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5县,行政督察专署驻宁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第十一、十三2个行政督察区合并,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驻大余,后迁赣县,辖11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改划为8个行政督察区,赣南各县分属江西省第四、八督察行政区。第四行政督察区辖赣县、南康、信丰、大余、上犹、崇义、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寻乌11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赣县;第八行政督察区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

1949年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昌,随后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国民党的江西省政府南迁赣县。不久国民党在赣州的统治随着人民解放军攻克整个赣南而宣告结束。

此外,在1929至1934年间,赣南大部分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各地先后成立

,分别隶属江西、湘赣、粤赣、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并于1934年11月在瑞金成立了

1949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设立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赣南各县,后成立赣西南行政公署,辖赣州、宁都、吉安3专区。其中赣州专区领18县(市):赣州市(8月析赣县赣州镇设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

1949年9月中旬,成立宁都专区,分领8县:宁都、于都、兴国、瑞金

、会昌、石城、寻乌、广昌(由抚州专区划入);赣州专区领11县(市):赣州市、赣县、南康、大余、上犹、崇义、信丰、龙南、定南、全南。赣南分设2个专区。

1949年11月,赣州专区并入赣西南行政公署。

1951年6月,撤销赣西南行政公署,赣南各县仍分属赣州、宁都2专区。

1952年8月,撤销宁都专区,赣南再次合二为一,领18县(市),广昌划归抚州专区。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区,同时撤销赣州专区,广昌划入,领19县(市)。

1964年5月撤销赣南行政区,恢复赣州专区。

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

1983年10月广昌划归抚州地区。

1994年南康、瑞金撤县设市。

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赣州地区撤地改市,原县级赣州市改为

。1999年7月,地级赣州市正式挂牌成立。

2009年6月,赣州开发区成立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2014年7月,赣州开发区更名为

,现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县级南康市,设立赣州市

。南康区三江乡的解胜、博罗、筱坝三个行政村划归潭东镇管辖。南康区潭口镇的下坝、金塘、台头、村头四个行政村划归南康区龙岭镇管辖。潭东镇、潭口镇划归章贡区管辖。

201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赣县,设立赣州市

,以原赣县的行政区域为赣县区的行政区域。

获批成立,是赣州市成立的城市新区,是赣州市政府派出机构,为正县级建制。管理区域范围:北起上犹江(凤岗至蟠龙段),南至潭口镇上元村,西起蓉江(潭口龙岭交界段),东至章江,包括潭东镇、潭口镇全域,以及蟠龙镇武陵村、坝上村、当塘村、虎形村、箩渡村等5个行政村全域(含黄金村位于坝上村的部分土地),黄金岭街道办事处坪路村、新路村等2个行政村全域。

赣州市下辖3个市辖区,14个县,1个县级市,2个功能区,共有283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另有5个管理区,10个营林林场;管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

赣州市位于中国华东江西省南部,地处

上游,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赣州东接福建省

赣州市群山环绕,断陷盆地贯穿于

赣州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0.98%。其中丘陵面积24053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61%;赣州市山地总面积8620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21.89%;兼有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面积6706平方千米,占赣州市土地总面积的17%。赣州市四周有

等,众多的山脉及其余脉,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势。赣州市海拔高度平均在300~500米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义、上犹与湖南省桂东3县交界处的齐云山鼎锅寨海拔2061米为最高峰,赣县湖江镇张屋村海拔82米为最低处。

赣州市四周山峦起伏,地势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辐辏状向中心——章贡区汇集。赣南山区成为赣江发源地,也成为珠江之

的源头之一。千余条支流汇成

、梅江(古称河水,也称宁都江、

)、琴江、绵江(又称瑞金河)、湘江(

,又称雁门水)、濂江(濂水,又称梅林江、安远江)、平江(又称兴国江、平固江)、

(又名信丰江)9条较大支流。其中由上犹江、章水(古称

,古称湖汉水,又称雩江、会昌江);章贡两江在章贡区相会而成

,属长江流域赣江水系。另有百条支流分别从寻乌、安远、定南、信丰流入珠江流域东江、北江水系和韩江流域梅江水系。区内各河支流,上游分布在西、南、东边缘的山区,河道纵坡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中游进入丘陵地带,河道纵坡较平坦,河流两岸分布有宽窄不同的冲积平原。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每年4~9月为汛期,5~6月为洪水多发季节,春汛和秋汛也时有发生。2012年,赣州市年平均降水1967毫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25%。年实测径流量431.33亿立方米,赣州市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实测径流量为275.94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64%,非汛期径流量为155.39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36.0%。各河川径流量补给主要是降水,属雨水补给型。

据对域内赣江、贡水、章水、上犹江、桃江、梅川、桂坝河、浈水、绵江、平江、濂江、湘水、琴江、崇义水、九曲水、寻乌水等17条重要大中河流及18个县(市、区)的53处水质监测断面,赣州市5个省1个市界河断面和16个“百大哨口工程”,就江河水中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物等26个项目进行监测分析,各主要江河重要水域水质状况为:质地优良的Ⅰ、Ⅱ类别水质全年比例为64.1%,丰水期72.1%,枯水期49.1%;合格的Ⅲ类水全年为22.2%,丰水期14.2%,枯水期31.4%;轻度污染的Ⅳ类水质全年为7.9%,丰水期10.6%,枯水期5.6%;重度污染的Ⅴ类水质全年为0.8%,丰水期0.1%,枯水期8.1%;严重污染的超Ⅴ类水质全年为5.0%,丰水期3.1%,枯水期5.8%。

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流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赣州市总降水量平均为1318.9毫米,比历年同期少1.8成,属偏少年份(其中上犹、大余、兴国为正常年份,全南为特少年份,其他县市为偏少年份)。以大余1554.9毫米为最多,龙南1152.2毫米最少。赣州市年平均气温为19.8℃,比历年同期高0.9℃,各县市年平均气温在19.1~20.8℃之间。赣州市年平均气温以于都20.8℃为最高,石城19.1℃最低;章贡区为20.2℃。

阴雨连绵。3-5月,冷暖气流在赣南频繁交汇,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阴雨常现。一旦冷暖气流对抗剧烈,雷雨大风、冰雹、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均可发生。

先涝后旱少酷暑。初夏赣州市正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中,水汽充足,一遇到冷空气,降雨大且易集

中。6月赣州市平均雨量为254.3毫米,最多的1968年6月高达534.2毫米,是全年月雨量之冠。该月平均暴雨17站次,是赣州市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汛期。盛夏7—8月,中部盆地白天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气温一般均在30℃以下,虽然白天较炎热,但少酷暑。

风和日丽天气爽。10-11月中旬约一周时间,常受北方南下的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月平均雨日只有6-8天,月平均气温14-21℃,月平均相对湿度70-80%,是全年阴雨日数最少、温和气爽最宜人的季节。

冷而不寒少雨雪。赣南纬度较低,北面有高山阻拦冷空气直驱南下,入冬较迟,冻害较轻;又常受北方干冷空气团控制,少有云雨形成。白天太阳照射,气温较高;晚上辐射冷却,气温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浇冻。受强寒潮袭击时,可产生固体降水或冰凌天气,但机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数只有1-2天。

至2012年底,由于地质构造关系和受成土等多种因素影响,赣州形成了土地类型地域性强、土地利用差异明显、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积小、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2012年,赣州市土地总面积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公顷,园地公顷,林地,草地61467.0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2757.5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公顷,其他土地47735.05公顷。除林地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数外,余均低于中国人均占有量。

至2012年底,赣州境内森林野生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主要有3类220科2298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74种,裸子植物9科29种,被子植物180科2195种。在这些植物中,有乔、灌、藤本树种1600~1800多种,已掌握的有134科1736种,采集有标本的126科384属117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500余种,灌木(含藤本)树种650余种,竹类20余种;有珍稀濒危树种124种,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树种40余种;引进树种200多种。赣州树木园采种育苗上山造林和原有的树种保存1300多种,其中珍稀树种131种。

赣州地形复杂,地域差异大,森林树种垂直分布比较明显,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岗地的林木树种多为

等;海拔500~700米的低山多为壳斗科的麻栎、锥栗、丝栗栲等,

、拟赤杨、马尾松、毛竹、杉木、

、漆树、深山含笑、乌桕、观光木、茶梨、

、天料木、苦梓、杜英属、小山竹、

、大叶楠、厚皮树、枫香等树种;海拔700~1000米的山地多为甜槠栲、钩栗、

、椴树、冬青、光皮桦、化香、竹柏、

、枫香等树种;海拔1000米以上低中山地多为天然灌木类,如杜鹃、鸟饭、檵木、小叶石楠、马银花、猴头杜鹃、野山茶、吊钟花、冷剑竹等树种。尽管赣南林地纬度相差2~3度,但林木树种水平分布上差异不大,树种分界线不明显。境内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31种,其中Ⅰ级4种,Ⅱ级27种;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植物78种。

至2012年底,赣州境内有森林昆虫18目130科912种,并发现有全国新种、江西新种69种外,赣南有陆生野生保护动物12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的有48种,省级保护的77种。这些野生动物,既有南北广泛分布的种类;也有分布于华南亚区的种类;还有与西南亚区相似的部分动物种类。有经济价值较高的和稀有的

(20世纪60年代前有,80年代后销声匿迹)

等,也有中国名产云豹和金猫;还有新近发现的江西新种花姬蛙、三叶蹄蝠。

赣州是中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至2012年底发现矿产60多种,其中有色金属10种

(钨、、铜、铅、锌、、钴) (铌、、稀土、锂、、钪) (盐、萤石、、硅石、、粘土、瓷土、、石墨、石棉、石膏、芝硝、、钾长石、硫、磷、、碘、大理岩、 (煤、泥炭、、石油等)

。以上矿产中经勘查探明有

的为钨、锡、稀土、铌、钽、铍、钼、铋、锂、鉫、锆、铪、钪、铜、锌、铁、钛、煤、岩盐、萤石、硫、白云岩、石灰岩等20余种。赣州市有大小矿床80余处,矿点1060余处,矿化点80余处。赣州市保有矿产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达3000多亿元。境内发现的砷钇矿、黄钇钽矿为中国首次发现的矿物。1983年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正式确认的

,为世界首次发现的新矿物。

201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97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7万人。

截至2015年底,赣州市常住人口约为854.71万人,居全省首位。

2017年赣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6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66万人,预计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

2015年,赣州市汉族人口919.55万人,占总人口的99.2%。有

、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高山、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独龙、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塔吉克、怒、乌孜别克、鄂温克等41个民族,共7.15万人,占0.8%,分布在18个县(市、区)和赣州开发区的204个乡(镇)、486个村。赣州市有1个民族乡、36个民族村、287个民族村小组。以畲族为主,回族集中在章贡区,瑶族集中在全南,有民族村30个。超过千人的有畲、回、蒙古3个民族。

市委常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员会主任
市委常委、赣州军分区政治委员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章贡区委书记
市委常委,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

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524.0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5.2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066.65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112.14亿元,增长12.3%。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5.2∶41.6∶43.2调整至2017年的13.7∶42.2∶44.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308元,比上年增长8.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522.62

全年财政总收入40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36亿元,增长0.9%。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6.2%,下降0.4个百分点。全年各项税收收入329.88亿元,增长14.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6.44亿元,增长14.7%。其中,民生类支出648.19亿元,增长17.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3.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97.48亿元,比上年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6.0%,重工业增加值增长4.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70.27亿元,增长2.6%;利润总额239.02亿元,增长20.5%。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510.48亿元,增长13.8%,其中工业投资1043.02亿元,增长29.0%。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9.16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09.16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7.05亿元,增长12.3%。按经营地统计,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44.09亿元,增长12.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2.96亿元,增长9.7%。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7.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货物出口39.66亿美元,增长16.7%;货物进口7.69亿美元,下降6.6%。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6.67亿美元,增长10.0%;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754.86亿元,增长11.5%。

201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753.57亿元,比年初增加611.7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733.46亿元,增加391.16亿元。各项

余额3415.98亿元,比年初增加573.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106.83亿元,增加57.87亿元;中长期贷款2211.98亿元,增加534.04亿元。存贷比71.9%,提高3.3个百分点。

2016年,赣州市粮食种植面积769.98万亩,比2015年增加0.16万亩;烤烟面积17.68万亩,增加1.52万亩;蔬菜及食用菌类180.84万亩,增加8.88万亩;花生面积50.07万亩,减少0.1万亩。茶园面积20.26万亩,增加1.11万亩;果园面积247.81万亩,减少11.5万亩。其中,脐橙面积154.85万亩,减少1.91万亩。

2016年,赣州市粮食产量287.5万吨,比2015年增长0.71%;蔬菜及食用菌类产量299.61万吨,增长5.01%;瓜果产量23.38万吨,下降9.49%;水果产量142.78万吨,下降14.32%。其中脐橙产量107.92万吨,下降15.36%。

万头,下降3.96%,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34.65万头,增长3.04%。生猪出栏611.67万头,下降3.45%。全年水产品产量31.27万吨,下降1.86%。

2016年,赣州市造林面积293.28万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35.63万亩。赣州市已建成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44座,小型水库1000座,全年有效灌溉面积432.54万亩。年末机械总动力338.16万千瓦,比2015年末增长5.08%。

2016年,赣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47.9亿元,增长9.2%。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346.37亿元,增长11.0%;重工业增加值501.53亿元,增长8.3%。分企业类型看

,国有企业增加值57.41亿元,增长4.2%;集体企业增加值1.85亿元,增长17.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48.74亿元,增长8.7%;私营企业增加值343.05亿元,增长12.2%;外商投资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195.96亿元,增长7.9%。

2016年,赣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77.33亿元,增长9.3%;利润总额226.52亿元,增长13.1%。赣州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05.31亿元,比2015年增长14.1%。赣州市建筑业企业上缴税收20.46亿元。

2016年,赣州市固定资产投资2205.51亿元,增长16.6%,其中工业投资808.59亿元,增长38.4%。分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39.02亿元,比2015年下降17.5%;第二产业投资808.57亿元,增长38.8%;第三产业投资1357.92亿元,增长7.6%。分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投资630.69亿元,下降10.5%;有限责任公司投资849.59亿元,增长69.8%;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4.35亿元,增长54.6%;私营企业投资577.69亿元,增长12.0%;港澳台企业投资49.42亿元,增长171.5%;外商投资25.57亿元,下降57.0%;个体经营投资3.34亿元,下降62.1%。

2016年,赣州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91.24亿元,比2015年增长6.2%。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2879.29万平方米,增长2.9%;房地产房屋竣工面积232.75万平方米,下降30.4%;商品房销售面积835.56万平方米,增长24.8%;商品房待售面积161.30万平方米,下降9.8%。商品房销售额452.35亿元,增长25.2%。全年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22.87亿元,其中市辖区完成投资12.45亿元;保障性住房开工面积14.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29.95万平方米。

2016年,赣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0.24亿元,增长11.5%。按经营地统计,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58.33亿元,增长11.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1.91亿元,增长11.6%。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39.1%,饮料类增长16.1%,烟酒类增长16.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3.8%,化妆品类增长1.8%,金银珠宝类下降2.9%,日用品类增长10.0%,五金、电料类增长17.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4%,书报杂志类增长5.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6.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1%,中西药品类增长23.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0.9%,家具类增长43.0%,通讯器材类增长29.3%,石油及制品类下降9.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4.3%,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4.5%,汽车类增长16.1%,其他类商品增长25.1%。

2016年,赣州市货物进出口总额411239万美元,比2015年下降0.9%。其中,货物出口339080万美元,增长0.1%;货物进口72159万美元,下降5.4%。主要出口国家(地区)是:APEC成员国249952万美元,增长1.8%;美国93312万美元,增长11.0%;香港地区66831万美元,下降9.1%;东盟40256万美元,下降2.4%;欧盟(28国)36700万美元,下降2.8%;日本16341万美元,下降8.0%;马来西亚13152万美元,下降17.2%;韩国13617万美元,增长23.7%;德国8742万美元,下降9.3%;英国7764万美元,下降1.6%。主要出口产品有:机电产品出口12.5亿美元,增长1.8%;家具产品出口4.1亿美元,增长12.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0亿美元,下降9.9%;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2.9亿美元,下降6.2%;集成电路出口2.2亿美元,下降14.9%;鞋类出口1.4亿美元,下降23.1%。

2016年,赣州市实际使用外资15.15亿美元,增长10.6%;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676.75亿元,增长12.7%。2016年,赣州市入境旅游人数31.66万人次,比2015年增长23.6%;旅游外汇收入1.03亿美元,增长29.5%。国内旅游人数6709.86万人次,增长40.5%。旅游总收入588.88亿元,增长50.9%。

截至2016年底,赣州市现有传统金融、新金融、类金融等各类金融机构163家,在赣粤闽湘四省九市中占明显优势。赣州市的银行业机构共有7类,36家。政策性银行1家,大型银行5家,邮储银行1家,股份制银行6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17家,村镇银行3家。其中,有分支机构15家、法人机构21家,基层网点1209个。

2017年,获省级科技成果奖8项。专利申请14706项,授权专利5934项;PCT专利申请受理量为6件。截至年底,有效发明专利 936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9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2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93亿元,比上年增长39.0%。

2017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370人,在校研究生3666人,毕业生910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88万人,在校学生9.90万人,毕业生2.6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等专业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51万人,在校学生7.74万人,毕业生2.1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7.27万人,在校学生21.03万人,毕业生6.21万人。普通初中招生15.11万人,在校学生42.66万人,毕业生13.0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3.99万人,在校学生89.98万人,毕业生1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548人,在校生6679人,毕业生951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6.66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1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67%。

赣州高等教育较发达,市内拥有众多高等院校,拥有各类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十万余人,数量居江西省第二,仅次于省会南昌,

已有多所高等院校设立新校区。

截至2016年底,赣州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9.4%。广播人口覆盖率98.5%。赣州市有群艺馆、文化馆19个,组织文艺活动839次;乡镇文化站283个,组织文艺活动1185次;艺术表演团体19个,演出场次3040次;图书馆19个,有藏书332.57万册,图书流通225.21万人次;博物馆20个,文物藏品4.85万件(套),参观人数627.7万人次。

截至2016年底,赣州市共有卫生机构8876个。其中,医院6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个,卫生院320个,村卫生室735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8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9个。卫生技术人员3.7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5万人,注册护士1.64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87万张。

2016年,赣州市举办群众体育活动3200次,人数210万人;青少

年俱乐部7个,市级体育协会39个;等级裁判员发展人数2286个,等级运动员发展人数111个;公共体育场地(市本级体育局管理使用)1个,其中田径场3个,体育馆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游泳池1个。少儿体育学校1个,在校学生203人,专职教练员35人。

2016年,赣州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02.15亿元,比2015年增长3.7%。赣州市公路通车里程30641.3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赣州境内)通车里程1441千米。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9302万吨,比2015年增长6.5%;旅客运输量8801万人,下降0.6%。铁路货物运输量203.28万吨,增长2.9%;旅客运输量1088.44万人,增长21.5%。机场旅客吞吐量108.32万人,增长17.1%。年末赣州市民用汽车保有量66.35万辆,比2015年末增长18.3%。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61.93万辆,增长20.3%。

2016年,赣州市邮政业务总量14.28万元,增长43.4%;电信业务收入46.64亿元,增长7%。年末赣州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702.3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87.3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14.95万户。电话普及率81.8部/百人。互联网上网用户162.32万户,增加13.66万户。

赣州市已制定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与周边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的高效连接,把赣州建成中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

扩能改造,建设昌吉赣铁路客运专线,规划研究赣州至深圳铁路客运专线和赣州至韶关铁路复线,打通赣州至

、粤东沿海、厦漳泉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加快赣井铁路前期工作,加强赣州至湖南、广东、福建等周边省份铁路运输通道的规划研究,提升赣州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造扩建赣州黄金机场,研究建设航空口岸。适时将赣州黄金机场列为两岸空中直航航点。加快赣江航道建设,结合梯级开发实现赣州—吉安—峡江三级通航,加快建设赣州港。

此外,赣州市在2010年初启动编制了《赣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经专家评审原则通过。该规划涵括了章贡区、赣州经开区、蓉江新区、赣县区、南康区等120平方千米范围。目前,赣州轨道交通建设仍处在规划阶段。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的《

》,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进入“

”高铁时代,赣州将升级为京九高铁与厦长渝两个干线通道的交汇点,进一步明确了赣州作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地位。

根据《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年)》和《

总体规划(年)》,赣州市将打造成为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已于2014年底正式启动建设,线路自南昌枢纽引出,经宜春市所辖的丰城市、樟树市,吉安市及其所辖的新干县、峡江县、吉水县、泰和县、万安县,由

,并引入与广东相接的赣韶铁路南康站,线路全长420千米,途经13个站点。项目总投资532.5亿元,设计时速350千米/每小时,预计2019年全线通车。

,新建正线全长436.37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每小时,是国家骨干干线——

(京九高铁)的内地最南段部分,该线路对完善华南地区高速铁路网络,密切华南、华中、华东地区经济联系,大幅缩短

人员交通往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赣深客运专线已于2016年12月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全线通车。

3个县的13个乡镇,将设3个火车站。兴泉铁路将结束

没有铁路的历史,据悉,兴泉铁路为国铁Ⅰ级铁路,设计时速160千米/每小时,全线正线里程数601.57千米,其中赣州境内121.4千米,全线总投资约515亿元,江西境内投资约140亿元。

是江西省第二大机场,位于赣州经开区凤岗镇峨眉村,

距赣州市中心16千米,占地面积2668亩,按4D级民用机场规划,能满足波音757、空客A320等机型起降,总投资为5.2亿元,于2008年3月26日正式通航。2015年11月29日,赣州黄金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全面开工,新建T2航站楼等,建设工期3年,工程概算投资10.24亿元,计划2018年完工。

2016年12月2日,赣州黄金机场2016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意味着赣州机场由此步入百万空港行列。

2016年,赣州黄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083240人次,起降15268架次,货邮吞吐量7306.6吨,同比分别增长17.1%、9.6%、20.6%,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均位列江西省第二。

2017年,赣州黄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79798人次,同比增长18.15%,累计起降航班16787架次,同比增长9.95%,继2016年成功迈入“百万级”中型机场行列后,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赣州黄金机场现已开通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南昌、成都、昆明、海口、福州、厦门、青岛、常州、南宁、济南、西安、珠海、宁波、哈尔滨、三亚、郑州、绵阳、丽江等地的航线。

此外,赣州还被列为全国支线航空发展试点城市,引进了航空公司地级市基地。

又名赣州高铁站,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高铁新区内(赣州经开区凤岗镇北坑与狮孜口),是一座大型高架跨线式火车站,车站一期总建筑面积91572.6㎡,其中站房建筑面积49864.7㎡,站台雨棚面积11943㎡。站房建筑共四层,分别为地下出站层、广场地面层、站台层和高架层。赣州西站是国家《

》“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京港通道与厦渝通道的交汇点,未来昌赣、赣深、渝长厦、厦昆、成厦、赣韶等诸多高铁线将在此交汇。同时,赣州西站还将配套建设

。赣州西站将于2019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赣州港位于赣州市南康区龙岭镇,是全国内陆第8个永久对外开放口岸和中国内陆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赣州

江西首个陆路口岸—赣州港

港于2014年10月开工建设,经过短短3年的发展,赣州港已经成为了“一带一路”重要物流节点和国家铁路物流重要节点枢纽。赣州港已开通18条内贸和铁海联运班列、18条中欧(亚)班列线路,通达中亚五国和欧洲经济腹地,成为盐田港、厦门港、广州港的内陆港,实现了家具、木材、煤炭、蔬菜和电子产品的多品种运营,全面对接融入“一带一路”。

赣州市加强公路建设,支持G45大广高速赣州繁忙路段实施扩容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寻乌—全南、广昌—建宁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兴赣高速北延。赣州市加大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力争县县通国道,重点推进通县二级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

是江西六大港口之一。赣州港码头分布于贡江、章江及合流后的赣江河段。港区流域面积5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467万平方米。2003年生产用码头泊位34个,总延长1350米,最大靠泊能力500吨,其中客运泊位1个,货运泊位33个,有石油泊位2个,杂货泊位16个,散货泊位15个。

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前身为赣州市公共汽车司)简称

,成立于1957年10月,原隶属于赣州市交通运输局,2017年3月划转市国资委监管,是赣州市中心城区唯一一家公共交通国有企业,主要从事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包含公交车和出租车)、公务用车等业务。

2017年,公司投入使用公交场站15处,占地面积160.47亩,共有公交车795辆,公交候车770座,公交候车点1032个,开通公交线路68条,营运线路总长达1903.2公里,线网长度329.87公里,基本形成了分布合理、换乘方便的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格局。年运输旅客达6936万人次,营运里程约3977万公里,发班133万趟次,日均运输旅客20余万人次,日均营运里程约11万公里,日均发班3644趟次。大力建设公共交通管理服务平台,公司所有营运车辆全面实现GPS调度、3G监控和IC卡刷卡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公交卡码互联互通等支付手段。同时,开通了公众微信、微博、“车来了”掌上公交等查询业务,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公交出租车公司拥有自主经营产权的300辆车均安装了GPS和视频监控系统。

此外,赣州中心城区有出租车公司多家,共运营着1142辆出租车(其中南康区50辆),市区出租车一律打表计费,起步价为7元/2千米,2千米后1.6元、2元/千米。

线网规划项目中标公示等相关工作完成,初步确定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为本项目的中标单位。

总体规划()》和《赣州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确定,赣州都市区将形成以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干线为骨干,以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组团内部公交为支撑的公共交通网络。为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根据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共规划有4条轨道交通线,总规模为80千米至100千米。

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范围为赣州都市区中心城市范围,包括章贡区、赣州经开区、蓉江新区全域,南康区蓉江街道、东山街道、唐江镇、凤岗镇、龙岭镇、镜坝镇、太窝乡、三江乡、龙华乡、朱坊乡、横寨乡、赤土畲族乡,赣县区梅林镇、茅店镇、江口镇、五云镇、储潭镇、大田乡,上犹县东山镇、黄埠镇,区域总面积为2236平方千米。

规划,最快将在“十三五”末期,赣州将建成基本格局为“四横六纵一环”的快速路网。“四横”是指飞翔大道-

黄金大道-厦蓉高速、城西大道-武陵大道-东江源大道、赣南大道(南康-赣县)、绕城高速。“六纵”是指南康机场快速路、蓉江七路、黄金大道-蓉江三路、东江源大道、迎宾大道-文明大道、虔东路。“四横六纵”全长约254千米,其中,新建快速路约169千米,远期改造高速公路约85千米。“一环”是指在赣州城市外围形成一个高速交通闭环,包括绕城高速新线、厦蓉高速新线、大广高速新线。赣州城市快速路网将通过分路段分时段实施的方式进行,建设大多数采用高架形式建设。

“四横六纵一环”的快速路网建成后,可覆盖超过300平方千米的建设用地,服务300万城市人口,连接

等区域,与赣州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一带、三轴、六区”空间形态相一致。

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赣州市18个县(市、区),除章贡区大部分地区和信丰县的嘉定镇以及其他几个居民点外,其余均属

地区,客家人占赣州市总人口的95%以上,有“客家摇篮”之称。据统计,赣南籍客家人在港台及海外有20多万,其中华侨分布在东南亚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赣州市境内仍有600余幢

,至今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有龙南的

,也有许多客家古村落如

赣州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旅游品牌有4个: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赣州。逐步形成以瑞金为核心的

产业集群、以赣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江南宋城旅游产业集群、以龙南—赣县为核心的客家风情旅游产业集群、以安远—寻乌—定南和上犹—崇义—大余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以兴国三僚—章贡区马祖岩—赣县杨仙岭为核心的

旅游产业集群。赣州精品旅游线路有15条:生态旅游线、红色旅游线、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赣州市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赣州城区一日游、特种旅游线路、农业观光旅游线、客家旅游线、工业旅游线、水上观光旅游线、体育保健旅游线、专项旅游线、风水玄学旅游线、宗教文化考察线、客家民居考察游。

新中国在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州籍的有133名,其中上将3名、中将10名、少将120名。其中在1955年授军衔时,仅

籍将军就有56名,兴国县因此被誉为“

赣南籍客家人名人如江南第一宰相

、书画家徐思庄和罗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誗以及近代经济学家

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赣南客家人也产生出了一大批将军,如

等,产生了54名将军的兴国县,更有“将军县”的美誉。

  • (659~746),唐代书法家,兴国县清德乡人。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

    的第17代世孙,又是江南第一个宰相,钟绍京的书法代表作为名帖《

    》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小楷法帖之一。

  •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状元。宁都县梅江镇西门人。入朝为度支判官,入值集贤院,主持修撰皇帝起居注,起草诏诰,享正三品。

  • (),赣县区人,南宋著名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

    》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宁都县人,清代散文家。所著传记如《

    》、《刘文炳传》、《朱参军家传》、《邱维屏传》等,文笔简练,叙事如绘。

  • ,1940年出生于赣州,祖籍江苏泰州,后移民法国。2000年10月12日获得

    ,时年60岁。是著名的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

  • 。管理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

    副书记,公安部部长、党委书记,总警监。

  • ,1952年生于赣州。中国著名水彩画家,油画家,美术学教育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夏崇源,1959年生于

    。现任公安部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副总警监警衔。

  • ,1952年生于大余县。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2013年7月晋升为上将。

2013至2016年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并被中央综治委授予第四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

2017年12月24日,赣州市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 .赣州金融网[引用日期]
  • .赣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 .江西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引用日期]
  • 7. .中国文明网[引用日期]
  • .赣州政府网[引用日期]
  • 9. .赣州市政府[引用日期]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1. .中国人大网[引用日期]
  • 12. .江西新闻网[引用日期]
  • 13. .中国江西网赣州频道[引用日期]
  • 14. .赣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江西省测绘局.《江西省地图册》.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12
  • 江西省测绘局.《江西省地图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
  • 17. .赣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8. .赣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9. .中国天气[引用日期]
  • .赣州网[引用日期]
  • 21. .赣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2. .赣州市政府[引用日期]
  • 23. .新华网江西频道[引用日期]
  • 24. .赣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中国统计信息网[引用日期]
  • .赣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28. .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引用日期]
  • 29. .赣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赣州市统计局[引用日期]
  • 31. .江西新闻网[引用日期]
  • 33. .赣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34.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5. .中国江西网[引用日期]
  • 36. .新华网[引用日期]
  • .民航资源网[引用日期]
  • 38. .江西新闻网[引用日期]
  • 39. .和讯[引用日期]
  • .凤凰网[引用日期]
  • 41. .客家新闻网[引用日期]
  • 42. .赣州广播电视台[引用日期]
  • 43. .中国江西网[引用日期]
  •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引用日期]
  • .中国港口[引用日期]
  • 47. .赣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引用日期]
  • 48. .江西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49. .中国赣州网[引用日期]
  • 50. .赣州市政府[引用日期]
  • .赣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赣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53. .中国网[引用日期]
  • 54. .赣州市政府[引用日期]
  • 55. .人民网[引用日期]
  • 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引用日期]
  • 58. .新浪网[引用日期]
  •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60. .新浪网[引用日期]
  • 61. .商务部[引用日期]
  • 62.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引用日期]
  • 65. .央广网[引用日期]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亚自然地理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