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区栗姓分布在哪些地方有没有栗氏家谱图片有人知道告知一下

栗腹 (--前251年) 齐国平陆人,燕国战将后任丞相  


  栗姬,西汉景帝的姬妾之一,齐国人,家世不详,生卒不详。早年受仍是太子的刘启宠爱,刘启的前三个儿子刘荣、刘德、刘阏于都是栗姬之子。之后栗姬年纪渐长,逐渐失宠于景帝,刘荣做为景帝长子,先是被立为太子,后来因栗姬而被废,栗姬忧郁而死。之后被立为皇后,王夫人之子被立为太子,即为后世所称。说:“栗姬负罪,王氏乃遂。”(《史记·太史公自序》)。

栗嵩 东汉灵帝时大宦官,是人称“十常侍”的宦官集团十二人之一,任中常侍

栗高  汉代人字客卿,高士

栗攀 也称栗成,东汉末年,任邺城(河北临漳县境内)太守

栗融,字客卿,齐国人 以儒生入仕的西汉末官吏。王莽建新朝后去官不仕
  栗丰 泰山人 官居西汉部刺史 ,曾向河内食子公学习《韩诗》

栗法光,北魏上党屯留人,任屯留县县令

栗煌 唐代明州(浙江宁波市)镇将

栗大用  宋代武宣(广西武宣县)人 神童,七岁能诗,九岁能文,博通经史。宋祥符年间以神童见真宗。帝示上联命属对曰:“贵地贵人生贵子”,大用应声答曰:“明天明日照明君”。帝奇之,后授登仕郎,升南雄知府。 年九岁大中祥符间以通五经 应童子科至汴京入见 真宗 奇之特补登仕郎官授侍郎,升南雄知府(太守)

栗恕,山西长子县人,洪武七年应召入京,担任刑科给事中。洪武十五年十月试任户部右侍郎。洪武十七年正月-六月,栗恕正式任户部尚书一职。

栗刚,栗恕之子,从事经商,在前往张掖贩卖食盐的路上经过会宁,因觉此地甚好,便将家迁至会宁东关

栗肃(宿) 山西盂县城武村人,正统三年(1438)举人,陕西鞏昌府宁远县训导

栗经 山西盂县城武村人 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任河南商水县知县正堂示

栗翥 山西盂县城武村人 弘治十二年前贡生 任羽前卫经历
栗铭  字警之 山西潞州人 弘治十二(1499)年进士,历任山东阳信 南直隶江南丹徒知县 徐州知府

栗永禄 字士学,栗铭曾孙,潞州人嘉靖十九年(1540)解元,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寿州知州,擢苏州府同知,历任陕西按察司副使,浙江布政司参政,改河南巡抚,擢兵部侍郎,改南京总督粮储,因事罢官归,起为兵部侍郎,迁甘肃巡抚。著有《学易集》《正俗冗谈》《云中奏议》《抚豫疏稿》

栗景初 河南浚县人 弘治中太常寺丞
  嘉靖年间,潞州人栗应麟和弟弟栗应宏(约公元1544年前后在世),都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分别中了进士和举人。弟兄两人先后在秦冀豫一带做过官,其中兄栗应麟做到陕西佥事,弟栗应宏做到南阳府通判。正当仕途上升阶段,弟兄二人却突然归隐长治,做起了“隐士”。 栗氏兄弟归隐不只是消极遁世,他们在政坛受挫后,换一种生活方式,把生命的活力释放到了山水与写作中。在他们的田园中,他们写作不怠,作品颇丰。受长治环境的影响,其文风既有太行山的粗犷、朴实,也有归隐者放浪山水中的隽永。只可惜栗永麟的文集散佚不少,仅余下《引日家卷帙》、《闲居雅社》,栗应宏遗世作品较多,著名的有《太行集》、《山居集》。栗氏兄弟够得上是山西范围内的著名文人,栗氏兄弟一生与诗文为伴,以诗文着称于世。他们的文学才华正如时人高叔嗣称赞的那样:“紫团山高概青云,栗家兄弟殊不群。

栗魁同。嘉靖三十八(1560)年进士历官参议

栗在庭,字应凤,县城东关人。栗恕后代,明二年(1568年)科进士。授,寻升吏、户两部给事中,后调佥宪,继任左参议,擢山东参议,升右布政使。壬辰左迁参议,后提按察使。在职时,廉洁自律,体察民情,修石堤,复查积案,减刑疏弊,清匪安民,有清明之颂。

栗储栋,栗在庭之子,中举任山东训导

栗宏,直隶浚县人,由监生成化年任武安县教谕,


栗钺 按<恩县志>钺南和县人 嘉靖十二年任训导
栗宽 按<广东通志>宽南海县人 由岁贡任交趾知县
栗城 按<泉州府志>城百户
栗养廉 按<泉州府志>养廉望山门人百户
栗懋珍 按<泉州府志>懋珍养廉子百户

道光名臣治河专家,栗毓美,字友梅,又字曰朴园,浑源州人。嘉庆年间考中拔贡,历任直隶知州、汝宁知府、湖北按察使、河南市政使、河东河道总督。发明砖坝治水,受道光皇帝晋赠太子太保,谥号恭勤,道光皇帝和栗毓美生前好友林则徐都为他写了祭文。如今,两篇祭文碑刻俱都保存良好,该地人称“栗家坟”。如今栗家坟为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栗毓美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栗毓美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同城东南浑源县城东门外当地人民都亲切地称呼栗毓美为栗大人,每逢清明时节,前往祭祀游人甚多。

栗耀(1808年-1862年)浑源人,字仲然,栗毓美之子,道光时进士,累官湖北按察史

栗振声,栗在庭第第九世孙,宣统乙酉科乡试第一名拔贡,任平凉府教授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栗氏家谱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