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行为做不做和不做都无法正常生活应该怎么办?

2011年心理咨询师真题考试试题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心理的发生发展,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   B.正常的、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   C.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   D.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儿童身体发育有(  )快速期。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是指(  )。   A.动物心理发展   B.人类心理发展   C.心理的个体发展   D.心理的种系发展   4.遗传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  )。   A.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    B.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决定   C.遗传因素作用的可变性    D.心理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      5.抽象逻辑思维是(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符号运算阶段    6.“最近发展区”是指(  )。   A.儿童已有发展水平和新的需要之间的差异   B.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D.儿童主动学习、解决问题和被动学习解决问题之间的差异    7.横断研究的优点是(  )。   A.可系统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   B.容易发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C.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大量的资料   D.可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系统的考察      8.如果某一研究者在研究中,主观揣测或从主观期待和主观印象出发进行推论,那么该研究者就违背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  )。   A.教育性原则    B.能动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     9.新生儿的脑重大约有(  )克。   A.390    B.350    C.400    D.280     10.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   A.是被动的过程   B.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C.过程非常缓慢   D.成熟较晚      11.婴儿的思维属于(  )。   A.直觉行动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形式运算思维    D.形式逻辑思维   12.鲍尔比把儿童依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其顺序是(  )。   A.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B.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   C.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   D.特殊情感联结阶段→无差别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      13.下列不属于幼儿心理发展趋势的是(  )。   A.从简简单到复杂    B.从个体到社会性   C.从具体到抽象    D.从被动到主动      14.游戏的娱乐论认为儿童游戏是(  )。   A.因为人需要活动的倾向,将剩余精力用于游戏活动   B.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C.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   D.通过游戏获得愉快,以解除紧张、恢复健康     15.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为(  )。   A.从独立的评价发展到依从成人的评价   B.从对内在品质的评价向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转化   C.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   D.从初步客观性评价向主观情绪性评价发展      16.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  )。   A.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   B.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不同的兴趣   C.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D.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加强      17.按照皮亚杰的划分,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属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8.心理学家斯普兰格形容人生为“第二次诞生”的时期是(  )。   A.青春期    B.青年期    C.童年期    D.中年期      19.青年期自我意识修正的主要依据有(  )。   A.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以及他人的评价    B.耐受性如何   C.感受性的强弱    D.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   【答案】A   20.青年期应关注的心理卫生问题是(  )。   A.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   B.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C.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   D.尊重独立意识,帮助他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医生及网友等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健客-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合法网上药店,致力于打造优质、低价、便捷的网上药店和做最值得信赖的智慧健康服务平台

      不停地洗手、点数,总是重复相同的话语,反复做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 表格、信件等事,这样的行为在我们生活中并不鲜见,“你有强迫症吧?”近些年这句话也渐渐成了熟识朋友之间的玩笑话,事实上,生活中有强迫症的人不在少数。调查显示,全世界约有 2%~3%的人口患有强迫症,强迫症是全球名列第四的高发病率精神疾病;大约 1/3~1/2的成人强迫症症状可出现在15岁以前甚至学龄前,青少年强迫症患病率约为3%~3.4%,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与其父母的家教方式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重大关系,约有50%的强迫症患者父母有过分的要求秩序和检查等行为。专家指出,强迫症患者虽深知强迫症状的不合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感到焦虑、痛苦、抑郁,甚至出现自伤或自残。家长在对孩子教育上既不能不闻不问,也不能过分严苛,要求十全十美,以免给孩子埋下心理隐患。如果孩子已有强迫症倾向,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岁的小叶都要在心里默默强调“门已锁好”。如果哪天匆忙出门,事后小叶想不起来是否锁好门,要么会不辞辛苦地地折返回家确认门是否锁好?要么就内心惶惶不安地担心一整天。每次给女儿洗衣服时,明明漂洗衣服三四遍后,水已经很清了,可小叶再忙也要再漂洗一二遍,“‘六六大顺’最好六遍,”只有这样,小叶心理才会舒坦。一起生活多年的丈夫揶揄小叶有强迫症,小叶心里也承认自己这确实是个“毛病”。事实上,生活中类似小叶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约有2%~3%的人口患有强迫症。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做的关于全球疾病调查的报道中显示,强迫症是全球名列第四的高发病率精神疾病,其发病率是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两倍。有强迫行为不代表就是强迫症,强迫症状反复出现欲罢不能才是病,“你有强迫症吧?”近些年这句话渐渐成了熟识朋友之间的玩笑话。那么,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强迫症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王琦解释,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或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常表现为不停地洗手、点数,还有的患者则会毫无原因地重复相同的话语,或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一定要遵循某种特殊的顺序,或反复做诸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事情,或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产生怀疑,等等。患者深知强迫症状的不合理,却自己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感到焦虑、痛苦、抑郁,甚至出现自伤或自残,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损害。“小叶的这种行为只能算是有强迫症状,并不代表得了强迫症。”如果强迫观念或行为在一些人身上偶尔出现,并没有引起心理冲突或焦虑,仍属于正常范畴;如果某些人有了强迫观念或行为,虽然程度不重,但发生频率较高,已成为性格特征,又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指导,日后容易发展成强迫症;只有当一个人的强迫观念或行为,或两者都有反复出现,至少连续3个月,且强迫症状源于患者内心,非外界强加,使患者感到痛苦又不能抵抗时,才可诊断为患有强迫症。近半数强迫症首次发病于15 岁前,强迫症会使孩子变得自卑孤僻 。

      近年来的相关调查显示,大约 1/3~1/2 的成人强迫症症状可出现在 15 岁以前甚至学龄前。 青少年强迫症患病率约为3%~3.4%。在青少年强迫症人群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约为2:l,发病率在成年患者中则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以脑力劳动者较为多见。强迫症状可表现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指反复思考毫无实际意义或虽有意义但可以解决的问题,例如“人为什么要结婚”、“死会如何”等,或者不必要地反复怀疑自己所做过的事情,例如锁门后怀疑是否把门锁牢了等,虽经检查仍不能放心等。强迫意向是一种违反自己意愿、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即将会行动起来的强有力内在冲动,例如杀人、破坏东西、侵犯陌生少女等,但病人绝不会真正付诸行动,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这些意向的出现。强迫行为是某些强迫观念在行为上的表现,反复出现刻板行为或仪式性动作,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时内心痛苦的结果。例如反复数数,嘴里不停嘀咕,沿街走路总要走上街沿,进屋前先在门前立正再迈步进入,反复用肥皂洗手,强迫检查煤气等行为。有强迫思维和行为,会占用青少年大量时间与精力,受这些症状影响使其注意力难于集中,时间变得紧迫,使其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和日常生活起居。因为不能很好管理自己的生活,强迫症儿童青少年会经常感到挫败感,这使他们变得自卑、孤僻,增加了对环境与他人的不安全感。

     环境、性格、挫折、遗传、突发事件等,多因素均可诱发强迫症。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明确强迫症的发病原因。但经学者研究发现以下因素与强迫症形成有关:

家庭教育:国外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与其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过分严格、刻板及追求完美无缺的生活模式有着重大关系。大约有50%的强迫症患者父母有过分的要求秩序和检查等行为。对儿童的教育不当,如过分苛求,对生活制度的过于刻板要求,使他们遇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无论做什么都务求一丝不苟,十全十美,事前反复推敲,事后后悔自责。在与人交往中过分严肃、古板、固执。在生活上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情况,一切均要求井井有条,甚至书橱内的书、抽屉内的物品、衣柜里的衣服都要求排列整齐有序,干干净净。为此经常需花费大量的时间整理,而影响其他工作的完成和个人的休息。此外,被家庭忽视对儿童来说也是一种消极因素。被忽视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受了更多的漠视与拒绝,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赞许,在做事情中对自己要求很高,继而会表现在其行为上,出现反复思考、反复检查等强迫症状。

     性格缺陷: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强迫性格缺陷者比例很高,几乎占一半。受强迫症困扰的当事人会有完美主义倾向,这样的人格素质在病因中起重要作用。他们在个性上具有拘谨小心,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固执刻板,循规蹈矩,对自己估价过低,不喜欢标新立异,缺乏独立创新精神,因此社会适应性较差,人际关系困难,最终这种性格特征将发展成为强迫症。

      遗传:据调查,强迫症当事人的父母中有约 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高于普通人群。强迫症患者亲属可能携带与患者相似的易感基因。在强迫障碍双生子的研究中发现单卵双生子的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单卵双生子的发病率可高达 86.7%,双卵双生子发病率为 46.7%“。

生活中的不良刺激:“强迫症之所以会发生,还因为有一些挫折事件诱发。如果一个人一生很顺利,也不会得强迫症。”例如,某学生初二那年,一次奶奶出门后忘记锁门,结果家里被小偷光顾,这个孩子的一台笔记本电脑被偷走;从此,这个孩子出现挂念家里的门是否锁好、水龙头是否关好等安全疑虑。“初二时家里被偷,初三时出现强迫症,是因为这个孩子面临中考压力,他希望考一个好学校,但这个目标对于他有点难,这个孩子就将学习焦虑转移到了安全焦虑上。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形成了某些强迫性的观念或行为。整天挂念门锁、水龙头 等,学习焦虑就被动地取消了。”

主动暴露于“恐惧”情境中,强迫自己逐渐甩掉“强迫心魔”,通常,由于强迫症患者不放心(焦虑)和诸如水龙头、电源、煤气、窗户、门等中性事物多次匹配,从而建立了条件反射。对于强迫行为,比如患者的不放心每次都因其反复检查(强迫行为)而获得缓解。从行为机制上来说,这种反复检查的行为就获得了强化。为了安心,检查行为也就越来越多,程序越来越复杂行为模式越来越刻板化。可以说,强迫症患者的不放心以及强迫检查行为都是一个习得的过程。

针对这种条件反射的焦虑,建议,可通过暴露治疗来处理。即让患者暴露在这些情境中,不采取回避或其他降低焦虑的行为,经过相当长时间焦虑就会自然缓解,由此中性事物与焦虑之间的联结也就被打断了。在强迫症的治疗上,首先,应帮助患者面对害怕、担心的对象(包括情境和想法),即暴露。接下来,阻止患者出现相应的对抗行为,如仪式性动作,即忍住不做任何检查,让自己的不安自然缓解。尽管短期内患者会产生焦虑症状,但随着时间延长及不断重复暴露于触发情境中,患者焦虑症状会逐渐减轻,直至强迫症状最后消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迫行为做不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