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了很多世人在世的伟大哲学家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意志主义者还是存在主义者?

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尼采,全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一个自小便性格内向且体弱多病,据说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的人。

尼采不仅父亲是牧师,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的外祖父也是一名牧师。他出生于这样一个信仰上帝的家族,但后来却把上帝给“杀”了。

他向世界大声宣告“上帝已死”,又说“根本就没有上帝,如果有,你怎么能忍受不是你自己?”

尼采的父亲是威廉四世的宫廷教师,曾执教过四位公主,深得国王的信任。尼采生于1844年10月15日,恰好于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生辰。于是父亲请求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并得以恩准。

完全可以说尼采自出生起就生活于荣耀与恩宠之中。然而他却一点也不象生活在爱与幸福之中的孩子,总是那么的郁郁寡欢,沉默寡言。虽说五岁时不幸失去父亲,但家族中的其他成员,母亲、祖母,姑姑,无不对其更是倍加疼爱。然而,他还是如此的忧郁。

但谁也不知道,他看似阴冷忧郁的外表下,其实是一座炙热的火山。这火山可能在沉默中死亡,但也可能在沉默中爆发。

而幸运的,这座火山后来爆发了,且威力极大,几乎震撼了整个世界,整个人类。

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巴塞尔城里所有贵族家的大门都对他敞开,他成为巴塞尔学术界的精英和当地上流社会的新宠。

尼采在巴塞尔大学度过了人生最为美好的十年时光。他完全可以就此舒适优雅度过自己的人生,就象他周遭的众多学者名流一样。

但这却不是他想要的人生。在他看来,这样的生活虽然可称为快乐幸福,却也平庸。

而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平庸。

终于,他辞去了教授职务,开始漫长的游历,也或者说是流浪与漂荡。

在这段漫长的流浪岁月里,尼采历尽艰幸,偿尽了人世的苦难,更有孤独。因为思想观念的分歧,曾经的良师益友无不纷纷离去,他找不到一个倾诉者与共鸣者。

然而,却正是在这段苦难的时光里,尼采写出了大量的哲学名著,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道德的系谱》、《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看那这人》等等。

后人无不视尼采的哲学为超人哲学。

所谓超人,就是超越自身、超越弱者的人,他能充分表现自己、主宰平庸之辈。

超人是人类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是规范与价值的创造者;超人是处于混乱迷茫之中的人类最大的希望。

超人有着无比的坚强意志,他所遇到一切不利,憎恨、嫉妒、顽固、怀疑、严酷、贪婪和暴力等都不能使他更坚强。所以他说:那些要打倒我的,只能使我更强大。

尼采笔下的超人,不仅是超越他人、超越那些平庸之辈,更是要自我超越。

无疑,尼采也想竭力让自己成为超人。最低要求也要超越平凡者身上的两大特征:一是平庸,二则是面对孤独的软弱。

无疑,尼采战胜了平庸。

孤独是人类灵魂的最大敌人之一,几乎少有人能战胜它。

这世间之人,有谁不害怕孤独?孤独有如沉默的暴君,一言不发,无影无形,却能以无穷的力量让人陷入崩溃疯狂。

于是芸芸众生躲避这孤独的暴君,必须合群而居,合群而行,而不敢说自己想说,做自己想做,更不敢独立特行,甚至不敢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

他们附和、媚俗,甚至欺骗撒谎,只为害怕被他人孤立与抛弃。

而尼采试图挑战这孤独的暴君。

他惊世骇俗,单枪匹马,勇往直前。

也许他曾信心百倍以为自己能战胜孤独。

“或平庸,或孤独”。他说。

无疑,他已经把孤独作为自己的宿命。

而他却还是没能适应这一宿命。

1889年的一天,孤独的尼采独自在都灵大街漫无目的地行走着,突然间看到一匹马正在受着马夫虐待。

只见这匹高大的俊马一言不发,眼含泪水,无奈地忍受着马夫的抽打。

尼采不由自主走上前去,紧紧抱住马的脖子,顿然失声痛哭。

而在这痛哭之中,尼采就这样失去了理智。从此便再也没有清醒过来,直到生命终止。

坚强的尼采、志为超人的尼采,为何因马而哭?

在我看来,他是“物伤其类”了。

他觉得自己就是这匹孤独的都灵之马啊!

它也许是匹千里马,或是一匹无拘无束的野马,一心向往着茫茫原野与崇山峻岭,在那里飞奔,在风雨雷电中驰骋,嘶鸣,尽情绽放生命的力量与激情。

而它现在却只能困于马夫之手,只能充当人类的工具,驼运,甚至是表演马戏。

可谁能懂它、理解它呢?

没有啊!世界如此之大,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却无一知已者!

这都灵之马不懂人类语言却不得不与人类相伴,不能自我主宰命运,只能任由人类役使抽打,可想其孤独。

而尼采虽为人类,群居于人类之中,却比这都灵之马更孤独。

他也不懂人类的语言,人类更不懂他的语言。

更重要的是,渴望成为超人,却又深感并不能自我主宰相。似乎他也这匹都灵之马,冥冥之中,有一个看不见的马夫也在抽打着他!

1900年8月25日,这位孤独的思想大师在魏玛与世长辞,享年55岁。

终身未娶的尼采死于孤独。虽然他自始至终都有家人的关爱,尤其是有一位深爱他的伟大母亲。

但他还是孤独而死——灵魂的孤独。有一种孤独是任何爱都消解不了的。

也许又可以说,尼采为了超越平庸而宁肯孤独而死。

这恐怕是世人所不能理解,更是难以做到。

在平庸与孤独之间,尼采选择了孤独,而世人则大多宁愿选择平庸。

他们宁愿平庸而快乐,而不肯孤独而痛苦。

在很多世人眼中,象尼采这样的人甚至是可悲的。

然而,世人却不知自己更加的可悲

——无数世人以为从平庸中找寻快乐可以逃避孤独的痛苦,然而这些平庸的人,他们真的就从此不再孤独了么?

无数芸芸众生,既平庸,又孤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世的伟大哲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