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不理解,难道最后一个使徒是什么意思说的是垃圾

癌症在中医里属于阴实证,是病发展到最严重的一个阶段。下面文章可以增加普通人对它的了解。

真正的大病是生命的一场灾难,重建也是一个巨大的生命工程,这个工程里药的作用只是一部分;真正的医生会把这个工程里所需的一切工作告诉病人,病人若做到了百分之五十也一定能痊愈,问题是要去做,不是光吃药那么简单。影响治疗的因素有很多,只靠药物,再高明的医生也做不到百分之百治好癌症。所以病人要明白生命掌握在他手上,医生只是引路人,路还是要靠他自己走出来。

癌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病,以前一个很稀有的病种,当下突然变得流行起来了。二十年前曾经有专家预言癌症会变成流行病,当时包括我在内都不相信这样的说法。而事实上它变成流行病的速度和流行之广,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得多。

关于癌症产生的原因,目前的说法也非常多。有一种说法是,癌细胞是人体内自私细胞的一个具体表现,因为癌细胞会疯狂扩张自己,然后掠夺人体内的营养,摧毁其他的健康组织,的确今天的人类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最贪婪自私的地步,所以说这个病会成为流行病,这个解释我觉得比较的形象。

也有说癌症是压力、紧张和精神抑郁造成的,这的确也是现代人的生活特点。营养学家说癌症是营养和肉食摄入过多,血液负担过重,造成体质酸性而产生的,也有说癌症是因为不运动造成的。中医说癌症是因为人体内阳气弱,不能够运化和排解毒素造成的。当然时下最多的说法是因为环境的破坏造成的,我们身处的环境里有太多的毒素。

其实这些说法之间并不矛盾,它们都在阐述同一个事实:癌症就是身体里面有了过多的毒素,而人体的阳气太弱,运行能力偏差,这些毒素无法代解的时候,就会产生癌症。

我们要想了解癌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要回到道家中医“道”的层面来看问题———严格意义上来说,人体本无病,人体只有排病反应。

那癌症适不适合这个观点呢,其实是适合的。当人体有了过多的毒素的时候,就好比人体有很多垃圾,它势必要找一个垃圾筐,其实癌症病变组织就是这个垃圾筐,我们不能说垃圾筐是病。为什么医院里的医生会说,癌症切除了之后癌细胞更容易扩散,意思就是当你把垃圾筐扔掉,垃圾就会到处乱跑。放化疗是杀死癌细胞的,以对付转移扩散问题,可只是杀死现有的癌细胞,好比一块板子潮湿了要长霉,如果光杀霉,不解决潮湿的问题,霉杀得完吗?医学界没有权威数据表明接受放化疗的病人比不接受的活得更久,而且放化疗是高度伤害治疗,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病人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放化疗引起的衰竭,而且手术之后人体在慌乱之中再寻找一个垃圾筐,往往此时选择的位置比前一次更危险,所以我们常看到前列腺癌症做了手术切除之后却转移成肺癌亦或淋巴癌这样更可怕的癌症,这就是为什么国际主流医学界对于手术和放化疗这一类的治疗手段一直是有异议有质疑的。

不能解决垃圾来源的问题,事实上这才是癌症难治的关键原因。

治疗癌症的关键是解决垃圾来源

人体本身是有自我排病能力的。我们一出生,身体里面就有一定数量的癌细胞。终其一生,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消灭癌细胞。也就是说,只有人体的免疫力、人体的自身功能是能够解决癌症。只有当我们制造癌细胞的速度超过降解速度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癌症。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解决垃圾的来源,哪怕不手术不放化疗,人体也能很快消灭掉现有癌症。问题是现在的病人,只寄希望于药物,这就造成了治疗的不确定因素。

我们现在就来探讨怎样解决垃圾来源的问题——怎样让人体不再持续制造癌细胞?

前面说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形成癌症的原因是因为人体内有太多的垃圾和毒素,而人体阳气和运化能力又不够,无法完全降解。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清晰了:第一,减少让人体产生垃圾;第二,恢复人体自身的阳气和运行能力。

首先情绪,这是第一位的。

我们经常听说有得了癌症的人,一想自己要死了,反而放下了,就去旅游、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结果旅完游回来癌症没有了。还有人钓鱼把癌症钓好了的。所以说情绪是产生身体毒素首要原因。有人会说,这是陈词滥调,我们都知道。但又有几个人做得到呢?我们最难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心。情绪是那么容易说控制就控制得住的吗?有的时候坐在家里,你越想控制自己的情绪越控制不了,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我们现在就来说说办法。

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信仰。

所谓的科学精神就是一切要可证明才相信。可是我们的智慧又能看见多少,又能证明多少呢?科学是发达,可宇宙也只是个三维空间,还有四维五维,甚至更高维度。如果我们只相信自己能看见能证明的东西,难道不也是另一种迷信吗?这就是为什么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当有人问灵魂是不是真的存在的时候,我就在想,人类怎么已经局狭到这样的地步了?可见有时候知识越多越是一种障碍。如果你知道肉体的结束不等于生命的结束,你还会那么恐惧吗?庄子也曾有比喻说,你怎知死后的世界不比现在更好呢?当你了解生命不是我们现在眼下看到的这样局限,你打开了境界,自然就能放下。

还可以辅助一些方法降服自己的心。我一般会建议练气功、打坐、瑜伽。东方的这些功法一般都是以静心澄意为前提的。我经常会建议癌症病人去找一个修炼的法门,先解决心的问题,然后再来问药,这样你解决问题的速度才会快得多,生存几率也会高得多。况且这些功法都能打通经络,增长气血,也就是增加人体自己的排病能力。再辅助点按摩导引也能起到同样作用。

我们再来说一下垃圾产生的第二个原因:营养摄入的问题。

现在的中国人失去了几千年来的传统生活理念,表现为感官上的极度贪婪,运动少,贪图安逸,又顿顿吃肉,还敢进补。在《营养中毒的一代》这篇文章里我说过,吃进人体内多余的营养,吸收不了,全部都会转化为毒素。因为凡是人体不需要的,需要去代解的都是毒素。河流里面的富养物质多了,也要发臭,清水有臭的吗?所以癌症病人一定要吃素,让自己的血液里干净起来,体内的垃圾和毒素变少,内环境迅速转变为碱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体内垃圾是癌的来源,那治疗怎么办呢?那就要解决体内阳气和运化能力不足的问题。真正的“道”思维的中医治疗癌症实质上也是从这里入手的。

我在临床上见这样的情况最多:我们需要用药物去化解癌症,那就需要去攻,但病人的身体阳气偏弱(以呈现一种寒热夹杂,以阴寒为本,标热为辅的局面为多见)。这种局面你去攻的话,又会损伤他的阳气和能量,不攻的话又决解不了他的病。其实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早就为这种病人的局面提出了解决方法。那时候没有“癌”这个针对性地称谓,归入“脏结”一类。它的含义就是身体陷入了阴证,又有一个痞结。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提出的治疗方法是,扶阳药和攻下药同时使用。比如附子干姜和大黄芒硝同时使用。这个方法是非常高明的,因为今天我们的研究,说癌症是怕热的,身体的温度一升高,癌症细胞就会迅速消失,也就是中医说的,人体的阳气一足,痞结就会散。现在很多人治疗癌症一味的寒凉解毒,各种清热散结化淤药,虽然说它们可能确实能起到一点解毒、消除癌症组织的作用,但它损伤了人体的阳气,人体自身消除毒素的能力受到了损伤,这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没有任何药物的力量大得过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药物永远只是辅助的。

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的是以保护好人体的阳气为前提,攻和守要灵活运用,就如同兵法一样,气血虚时,守为主,攻为辅;不虚时,可以增加攻的力量。气血也不是扶阳就可以有的,如果病人有实热,解热就是复气血,因为人体要的是“中”道,不偏不倚,才有正常的功能。想要治好一个癌症就好比要打一场仗,前提是你的理念要对,否则很难成功。

人体自身的阳气对于癌症有多大的作用呢?我曾经有一个朋友身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血癌)去世了,当时找的是亚洲最好的专家做的治疗,但是还是没有把他挽留住。当时负责护理他的护士,也是在白血病的临床上干过一辈子的人,像这样的恶性白血病,她说没有见过治好的。这个治好就是指最后病人能够健康的活下去,活到天年。(因为换了骨髓之后,这个人就不能再有正常人的功能和正常的生活了。)她说她就见过一例自愈的。怎么自愈的呢?这个病人一直发烧,烧了好多天,烧退了之后就自己好了,和正常人一样。之后她们经常还会有联络。

可见癌症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它也是很脆弱的,它怕人体的阳气。这个阳气事实上就是人体自身的功能以及免疫力。

运动是能够让身体增加阳气,让运化加快的,所以癌症病人必须要有运动,只是这个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以免损伤气血,以运动到微汗出和舒服为宜,坚持下去,自然会增加人体的阳气和排毒能力。

刚才说了如何使用药物帮助恢复人体的阳气的同时去解决病。有人提到补药。错,补药绝对不行,所谓“补能恋邪”,往往补药进去身体会更加助长邪气,助长病灶。其实人只要放下思虑,让大脑安静下来,阳气就能复生。打坐打得是什么?其实就是空,大脑空出来了,做到忘我无我,阳气就复生了。癌症病人最好能打坐,这才是一阳复生最好的方式。现在的人无止境的欲望,操劳、娱乐、熬夜,包括贪口腹之欲,不节制饮食,这些都消耗阳气。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恢复阳气的方法,那就是“爱”。

我们有很多的情绪,诸如嫉妒、憎恶、恨、贪恋、执着等等,这些都是消耗阳气的。而惟有爱是让人增加阳气的。很多时候我们得癌症,是因为我们缺少爱。也有说法是因为自私,因为不爱他人,只想到自己。如果你能够去爱,能够放下一切的憎恨,放下你和这个世界一切的纠结和烦恼,这种阳气生成的力量,往往大过一切。王凤仪先生给人治病靠说病,就能把人的大病都治好。他这种说病的方式就是帮人找到痛苦的根,让人放下这种痛苦的东西,跟自己恨的人合好,原谅对自己做过坏事的人,也找到自己曾经做过的坏事,从心底里去忏悔,甚至去弥补。所谓老天不杀悔过之人。这里面有因果层面的原理,也有我说的身体层面的原理,就是它让人迅速的增加阳气。

药不是生命重建的唯一力量

我们治疗癌症不单是有药物,我们还有很多的方法能对付癌症,问题是我们要选择正确的,真正有建设性的方法。而手术和放化疗恰恰是这些方法里最消极的,也是最危险的。在我经历的病例里头,这些方法只要能做到一两样,癌症都能够被治愈。就像我说的,有人只是因为悔过,有人只是因为放下了,有人只是因为选择了一个好的中医治疗,癌症就真正的被治愈了。真正的有道之医,不单是一个卖药的,更应该是一个生命重建工程的总设计师,是一个个迷途的生命的引路人。我希望现在这样的医生越来越多。

我们既然有这么多的方法,癌症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我希望大家都能够从你自己的生命的角度去思考,癌是什么?癌到底是不是病?然后又能真正的从生命的角度,从生命的根源里去解决它。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觉得癌症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它也是很脆弱的。

透过癌症看人生,别等大病之后才明白!

每次开启癌症这个话题,都会引发大家的一声叹息!

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发的《2014年最新研究解析中国肿瘤流行病谱》显示,以平均寿命74岁计算,每个人一生当中患癌的几率是22%,几乎所有人都绕不过癌症的话题。透过癌症看人生,著名癌症专家何裕民教授带来的的5个与癌有关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说醒还在忙碌的国人,别等大病之后才明白!

1心态不好,再好的药也没效

俗话说“再好的药,也治不好林黛玉的病”,其实在我临床工作中也发现,“心态不好,再好的药也没效”。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诊疗中的真实故事。

一年夏天,一位60岁的女子来找我,她被确诊为胰腺癌。当时,大家告诉她胰腺上有个肿块,可疑恶性,手术已经切除了,恶性程度不高,无须化疗,中药调理便是。一两年过去了,女子恢复得很好,天天上菜市场买菜。

两年半后的春节,女子到医院做例行体检,原本她总是由其妹妹陪着,其妹很精明,每次都会事先与医生打个招呼,行“善意的欺瞒”,此次其妹妹有事儿,则由其老伴陪着。

老伴老实巴交的,不会先去打招呼,也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而做B超的医师又很认真,做完了一次又一次,并查看原记录,最后告诉女子:“祝贺你,你的胰腺肿块明显缩小了,从原先的8厘米缩至不到2厘米了!”

钱某当时就惊愕了,“不是说我的肿块切除了吗?怎么还有2厘米呢?你们一定在骗我,我一定不行了……”她回到家中便心窝下疼痛,吃饭都成问题。我给她翻出2年多来的病案原始记录,上面清清楚楚记载着她每次检查的结果,确实一次比一次好。可她就是不信,喃喃自语:“我不行了,没救了,你们骗我!”我给的是同样的治疗思路,且加重了用药,但奇迹却再未发生。得知自己实情后的3个多月,她走了。

其实,在她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期,体重等指标已经完全恢复了。但由于她得知了事情之后,遂心态一落千丈,终至不救。

中医学素有古训:“运药者,神气也。”无论何种药物,都需要借助个体的心身机能状态才能发挥其药理作用。心态不好,再好的药也无效。

2得了病,都死在瞎折腾上

很多人得了病,不是病要了他的命,而是死在自己瞎折腾上,这在肿瘤临床中非常常见。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得了癌症,找到我后我一看是肺癌,因为他年龄也比较大了,我建议他先中药调整。三五个月以后,肿瘤也控制得很好。

但他总是不放心。他女儿告诉我,他天天泡在网上,在网上查查这个有副作用,查查那个有副作用,然后自己把药给停了。然后去当地私立小医院看病,医生告诉他这儿有问题,那儿有问题。其实,他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你要做个检查,身体一点没问题才怪呢!我明确告诉他这些问题都不要紧,肿瘤也没问题。但他就是要搞清楚,就认为自己的病很重。后来他接受了一个小医院的新技术的微创治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三个月后他女儿来看我,我看到她戴着黑袖,我明白了一切。他女儿很伤感地说:“我爸就死在瞎折腾上。自己懂一点道理,但根本不全懂!硬要把问题查得清清楚楚,瞎折腾瞎治疗,每天提心吊胆;天天在网上查的就是癌症,结果前后只有九个月,就走了”。

提醒大家,生病了一定要相信你的医生,你自己再懂也没有医生懂,不是这个病要了你的命,而是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死在了自己瞎折腾的道路上!

3放纵自我等于自寻短见

古人对生命的认识是睿智的:既压抑不得,又放纵不可。几十年前,我们很少听说过“癌症”,但最近几年,谁身边没有亲戚朋友得癌?癌症发展之快与当今人们放纵自己有密切关系!

“纵酒欲”,今天非高发地区男性的鼻咽癌、食道癌、喉癌、肝癌(尤其是北方及山东)患者,大都为好酒者,这个比例超过70%,而且“酒风佳”,喜一口闷,不醉不休者!

“纵烟欲”,美国人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控烟,且越来越严格。但从1994年开始的20余年间,肺癌的发病率下降了17%;而男性肺癌发病率、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就归功于烟草控制。今天中国人依然烟草得不到控制,一些家长还当着孩子面吸烟,这是在做示范啊!今天中国肺癌发病率是所有癌症中最高的,和纵烟欲密切相关!

“纵食欲”,在食欲驱使下,胡吃海喝,率性饮食,也是放纵本能的一大典型!如今在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癌症和肥胖等方面更为普遍。且肥胖还是诸多癌症,如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前列腺癌等的头号元凶。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分析认为,放纵饮食,对促进发达地区的癌症发生,起着35%的作用。

“纵性欲”,性既不宜抑,放纵之也是健康大敌。除了性病外,至少女性宫颈癌、阴道癌,男性前列腺癌等直接或间接与首次房事过早、性伙伴较多、性方面不够检点有关。而且,生了癌还继续纵欲者,癌症控制的难度**增加。

总之,生命的承受力是有限度的,不管以哪种方式,超过了这种限度,早晚会出问题的,因为它超过了生命所能承受的限度。

赚再多钱,买得起好车,住得起‘豪宅’,却买不回健康!不管是美国的科技界巨头乔布斯也好,还是我们普通百姓也好,面临死亡时都醒悟到一点——再多的钱也买不回健康。然而,就是在这点上,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前仆后继:希望能用钱赎回健康,但等着的多半是遗憾和含恨!

我老家有个房产商,曾排行当地首富,身价几十个亿。他一心抓钱,当地口碑不佳,认为他很抠。甚至,作为大老板的他,与民工会因为运石沙多了几块钱而发生争执。

他患肺癌后,初期病情不很重。如此状态时还死抠着钱不放,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没很好地遵医嘱。结果,情况一天比一天糟。这时,他大概意识到大事不好了。恳求我再出一趟诊,告诉我愿意用全部财产来换他一命。我淡淡地笑了,很委婉地说:医生不是万能的,很多东西有内在规律,如果早一两年意识到这,也许就不会这样!

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他变了个样,到处撒钱。临终遗言还特别要求出殡时,灵柩车沿着他开发的楼盘巡视一圈....也许是依依不舍或心有不甘吧;但只能说是他糊涂,没有搞清楚钱与命,孰更重要!

上海有个著名的房产商,他被确诊为胰腺癌后,家人骗他是胰腺炎,做了手术,算是比较成功的。朋友们都劝他小心,把生意放一放,他深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有的是钱,能住最好医院,用最好的药,根本不当回事。术后9个月出现肝转移。他知道了,让成年的孩子和我“谈判”,说我能维持他爸两年,将付百万酬劳!我说:对不起!我不做这个交易。你爸很危险。我只能尽力而为。

常有癌症患者或其家属信誓旦旦地说:砸锅卖铁也要治好病!有这个意愿是好事,但它并不能感动“病”啊!病就是病。对付病,你有再多的钱,没用!

人生赚那么多钱,结果只是让你住头等病房。这句话揭穿了金钱至上者的悲哀。我只能说这是这个时代和民族的悲哀!

5天大地大,不如健康大

中国人的人生模式很简单,40岁以前用命换钱,40岁以后是用钱买命。很多人为了出人头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常常拼命工作,把“爱拼才会赢”挂在嘴边,但其实这是最大的错误!

我认识一个某大型公司的销售主任,她一直被人们称为事业上的女强人。退休前被确诊为卵巢癌,医生说她只有3个月的寿命了。后来,我给她用中医药内服加外敷,配合化疗后只有一年有余,身体指标开始正常,人亦神色俱佳。

再后来某民营企业听说她是销售管理方面的能人,就把她请去做兼职。当时说好每周只去2~3个半天,做顾问即可。没想到,她一工作,即十二分投入。在近4年的时间里,身体指标均反弹过3次。

出人头地、闯出自己的天地等观念,有时候真的会害死人。每个人都应该适度放慢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我们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踩刹车:减慢生活,减法生活。你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很好地储存明天。因为当你的生命延续的时间长,你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就更多,当然你也能享受到更多。

别等到“大病之后才明白”

《大病之后才明白》,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的新书,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他是肿瘤专家,迄今为止已经治疗了2万 多例癌症病人。这些肿瘤病人被确诊为癌症之后,最多的也是最普遍的感受就是悔不该当初!后悔当初不该那么劳累,不该那样委屈自己,不该那样胡吃海塞,不该 在问题已经出现的时候,以为是小毛病而忽视……凡此种种,都是在大病之后才明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癌症的诊断之时,就是人生的转变之时,有的时候未必全 是坏事,如果能因此真的明白,是可以调遣出自身潜力,很多人能从癌症晚期中劫后余生,原因就在于此。

癌细胞是从正常细胞“变坏”的,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遇到伤病, 细胞为此就要不断修复,细胞也就是在这种修复中变坏的,所以, 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癌细胞,但是,只有当癌细胞达到10的九次方时才靠可能形成癌肿。从癌变的细胞到长成癌肿,期间可以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也就是说,虽然癌症是绝症,但上天还是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只要能在这个时间里明白了,而且及时改变自己,是可以抑制癌症成为事实的。

只可惜,癌症是一种慢性病,这也是何教授的另一本书的名字,这个书名除了阐述的癌症的真实性质,给癌症病人以安慰之外,还提示一个困难之处,因为能在漫长的癌变过程中,坚守健康的生活,不是一件容易事,这牵扯到习惯的养成,如果真的能养成好的习惯,也就实现了人们总是念叨的“养生”,很会养生的人,确实可以远离癌症,因为所谓“养生”,不是一次性的保养生命,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 养成好的生活方式,后者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认知的帮助。

所谓认知,其实就是一个人看世界的角度,也就是世界观,价值观。看似宏大,其实每个人都有,通俗说,他是觉得生活欠他的还是应该感恩生活,是知足还是不知足,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

认知直接支配人的心理和生理,如果这个人总觉得不知足,他就会加快脚步,提高效率,抓住所有机会,人会因此变得压力很大,他的心情是很难放松的,而不放松 的心情就要强身体所难了,为了完成他的心愿,身体就要加班加点,就要提前耗竭,甚至就可能罹患癌症,很多罹患癌症者是职场精英,就是因为他们太要强,也确实很强,但如此之“强”,其实是在过高的心理欲求之下,身体勉为其难的结果,所以,李开复在淋巴癌控制之后复出,并写过一本书,书中记录最多的也是他的感 悟甚至是悔悟,他和所有癌症病人一样,虽然事业有成,但没能参透生死,也是在大病之后才明白的。

具体的说,避免大病,包括癌症,我们能做的事情,简单一句话就是做减法,在欲求上做减法,这是根本,不欲求过多,也就不为难自己,因为任何欲求都需要身 体去完成,而身体的承受是有限度的,只不过超过限度的时候不为人所知, 特别是以前身体好,年纪不大的人, 他们的潜能或者说代偿能力很好,因此会掩盖疾病的蛛丝马迹,这也是大病时常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击中他们的原因,从这一点说,这类看似健康,年轻,又如日中 天的人,更应该对“大病之后才明白”这句话,稍作沉思。(以上摘自何裕民和佟彤的新浪博客)

一年多以前,北京市政府准备将垃圾分类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给许多小区居民免费发放分类垃圾桶,我家也收到了。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分类垃圾桶在我的小世界里并没有发挥到市长们预期的作用,里面的垃圾还是乱作一团。

很显然,我不是个铁杆的环保主义者。但这不代表我不关心环境保护。相信大部分人其实是和我一样的,虽然痛恨污染,但对于垃圾分类却并非很是热衷。

这样的现状使我思索一个问题。我们的产品(或者说垃圾)主要来源是矿产和农牧业产品,抛开农牧产品先不谈,因为它们是可降解的。大体来说,工业体系就是从自然矿产中提纯的过程。而垃圾之所以会污染,正是因为“太纯”了。自然界不能接纳这些高浓缩的东西,比如重金属,塑料甚至是自然界无法自然形成的存在。而这又形成一个悖论,我们花了大力气来“提纯”,却无法利用“高纯度”的垃圾,这实在是荒谬的!

所以我想从反面思考一下,垃圾分类真的是正确的方向么

我们来说说塑料。大多数人都和化工行业相隔很远。如果让随便哪一个老大妈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是从地下开采石油,通过一系列的化工产业来制作塑料袋方便,还是把用过的塑料袋收集起来回回炉方便,恐怕她一定会选择后者。然而答案却是前者。因为我们已经在历史上投入了太多成本,使得前者成本变得非常廉价了。知道在通货快速膨胀,石油暴涨的今天,有什么十年都没涨价么?这里有个备选答案:空饮料品的回收价格,永远的一毛钱。

我想说说一个近乎消失的劳作形式,它就是:“捡麦穗”。在数十年前,耕地产出还十分有限的时候。每当收获季节,壮劳力割麦的同时,妇孺们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捡麦穗。相对于当时的粮食产量,从田地里边边角角搜集到的零碎粮食是很可观的,几乎相当于家里一口人的口粮。但当产量突飞猛进之后,农田里的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捡麦穗不再是一种划得来的劳动形式了。而合理的处理方式是把它们和泥土混合,变成下一季粮食的肥料。

这里面隐含着一个反直觉的道理:收集产成品未见得比重新制作更经济

垃圾分类其实很像捡麦穗。看起来把垃圾分门别类收集起来是在避免浪费。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已经是在巨量的浪费了。我们假设全社会都已经严格的进行垃圾分类,并且各种垃圾的回收再造流水线都已经完备。仍然无法掩盖一个事实,就是全体人民实际上是充当了生产线的“人力选料机”。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选料机不但成本巨大、精度极差而且极易罢工。

所以我试着从反方向思索。如果我们不分类,就混合垃圾而言,是否比天然矿藏更有开采价值。
就所谓“物质聚合浓度”而言,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而从“混合离散度”上考虑(各种高浓度物质的混合程度),存在新的困难。因为我们的传统技术倾向于矿物原料的统一化。

所以我假设,如果我们在将来不得不将垃圾作为新的矿物资源的情况下,考虑到新的工业技术规模化,保持垃圾内容的稳定性是先决条件,而前提是垃圾的充分混合而不是细分类。

一个垃圾桶里的内容是易变的,而一车垃圾就相似的多,如果一个城市的垃圾充分混合,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矿藏,其各类物质含量比例在一定时期内基本固定。

而此时我们就可以动用大量资金统一兴建新的裂解工业体系,最终把从垃圾里产出的塑料袋的成本降低到和从石油中制造出一个塑料袋一样的水平。而不是补助一个个小的废纸再造工厂或废塑料工厂,何况这些工厂的原料在质和量都无法保证的情况下。

有一个故事说,比尔盖茨在路上看到100美元该不该捡。答案是比尔盖茨弯腰的功夫损失已经超过100美元了。假如我们没有事先计算比尔的身价。该不该捡钱是“显而易见”的。我想,对于垃圾分类,我们是不是犯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


引用 的话:写得很不错赞一下,当分类的成本太高,反而未必能环保。解决垃圾分类回收的有效方法是让垃圾分类有利可图,就像总有人回收纸板,回收瓶子,从来不用担心这些垃圾得不到分类处理。

我想说的是,垃圾分类其实几乎是“无利可图”的。原因很简单,降低成本的前提是“规模化”,工业进程的方向是“去劳动力”。现在的垃圾分类是“全民动员”式的,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一前提是无法更改的。这样,我们就永远不能使垃圾再利用真正进入工业体系。

我们“显而易见”的觉得回收饮料瓶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城市里还存在很多“廉价劳动力”。试想一下,如果把成吨的混合垃圾简单用水过滤一下,就可以把废塑料规模化地筛选出来。用电磁铁,就能把废铁成吨地“捡”出来。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这样的方式呢。因为我们“显而易见”地觉得几个收破烂的老头要“廉价”的多。而这阻碍了系统化处理垃圾的进程。

我们越觉得垃圾分类是可行的,我们就越晚开始“规模化“的进程。

的话:垃圾分类是指制造垃圾的人在刚制造完的时候直接分类,不是已经混到一起后再人工分拣。纯属偷换概念指鹿为马,连前提都不对,竟然还有那么多人叫好,难道不该转笑点低?1、“全民动员式”。2、看似“低成本”。


本文就是想告诉你,看起来“制造垃圾的人在刚制造完的时候直接分类”很“显而易见”的“方便”,但实际上是严重不靠谱的方法。你根本就约束不了大部分的人。环保不是搞慈善,期望通过提高全民素质来治理垃圾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我们制定政策应当建立在“人本恶”的前提下,研究切实可行的途径。而切实可行的路径只有将回收体系纳入工业体系,让“垃圾回收”变得有利可图,才能让垃圾变成真正的宝贵资源。

自己挖自己的坟,虽然预言垃圾分类没有前途,但经历四年之后看到的现状依然是那么痛心。其实从来不害怕山高路远,怕的是南辕北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后一个使徒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