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化解尴尬的故事是化解生活的利刃,一个懂幽默化解尴尬的故事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什么修辞手法

  1、李斯特义收学员

  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 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奏的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李斯特在音乐会上弹了最后一曲。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 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公元279年旧中国时代,赵国的蔺相如守完壁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 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 ,常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赶紧避开。门客以为 他胆小怕事。蔺相如说:“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我考虑,强大的秦 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今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 敌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男家之急而后私仇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 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 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4、彭德怀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 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 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 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 宏呀!”

  5、林肯在竞选总统前夕,他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一个参议院的羞辱,那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自己是个鞋匠的儿子。”

  “我非常感谢你使我记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好。”

  参议院陷入了一片沉默。

  他转过头来对那个傲慢的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我的父亲学会了做鞋子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他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的帮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说到这里,所有的嘲笑化作了真诚的掌声。

  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

  “我们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这就是林肯总统消灭政敌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

  他,两度被选为美国总统。

  今天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著的是这样的一段话:

  “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6、且慢下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那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就在真正努力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月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个人。 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词:“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访,进门大吃一惊的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 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蔟;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如果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7、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8、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10、韩安国于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曾事梁孝王刘武,因平定吴、楚等七国之乱而立下大功,名重一时。后遭人谗陷,获罪下狱,在狱中屡被狱吏田甲欺辱。他曾对田甲说:“你不要欺人太甚,你难道没听说过死灰还会复燃吗?”田甲却冷笑道:“死灰若复燃,我则以尿浇灭之。”不料,数旬之后,汉廷下诏,任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田甲听说韩安国复居高位,怕遭报复,吓得弃家而逃。韩安国却下令:“田甲若不就官,我将灭其一族。”田甲走投无路,只得向韩安国袒背谢罪。韩安国看他如此狼狈,笑道:“死灰今已复燃,你可以尿浇灭了!何必吓成这样,公等值得我计较吗?”遂令复其官,并善待之。他的大度,不但被时人称颂,也被史家记下令后人敬佩的一笔。韩安国此举,固然可以说是其心胸宽大,但又何尝不是由于他的智慧与眼光使然呢?他历尽险恶,得以复职,地位尚不巩固,若是一上任就对田甲施以报复,必然令人厌惧,并很可能因此树敌;而对欺侮过自己的人宽容以待,则会得到世人的尊崇。

  11、毛泽东放走张国焘家属

  张国焘于1931年任中央工家民主政府副主席,在此期间他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1935年在红军长征中,他任红军总政治委员。他反对中央关于红烟北上的决定,坚持南下退却的主张,另立中央,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的活动。到达延安后,拒绝党中央的挽救,不思悔改。于1938年逃跑到武汉,发表反共声明,投向国民党。

  当时,张国焘的妻儿还在延安。他的妻子找到毛泽东,哭着说:“他丢下我们母子跑了,主席呀!请您给我们做主吧!”毛泽东沉思了一会儿说:“天要惠雨,娘要嫁人,他要走,要跑,不愿干革命,那也没办法!这样吧,现在你也到武汉去,劝说劝说,做做工作,回来,我们照样欢迎他。”

  12、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1874年11月30日的夜晚,伦敦的布伦海姆宫灯火辉煌,一群贵族男女在这里翩翩起舞。突然,一位活泼、美丽的贵族夫人连声叫喊肚子疼痛,人们赶快把她扶到就近的一个临时女更衣室。温斯顿·丘吉尔——一个早产儿,就这样非同寻常地来到人间。

  丘吉尔是英国显赫的贵族公爵马尔巴罗家族的后代。英国除了王室以外,公爵家庭总共不超过20个,马尔巴罗家族按封爵次序名列其中第十位。丘吉尔的母亲詹妮是美国百万富翁杰罗姆的女儿,1873年与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结婚,1895年1月24日伦道夫因病医治无效,溘然去世,终年46岁。这时的詹妮虽已40多岁,但依然美艳惊人,风姿绰约。不久,她便萌生了嫁给一个25岁男人的想法。然而消息一经传出,立刻遭到众多亲友的反对。就在詹妮几乎要放弃了的时候,詹妮25岁的儿子、与母亲要嫁之人同岁的丘吉尔,坚决地握住她的双手:“亲爱的母亲,就算全世界都反对您,我也会勇敢地站在您这边,所以,请您也一定要勇敢。”儿子坚毅、鼓励的目光,让詹妮义无反顾地披上了洁白的婚纱。

  但这桩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10多年过去了,詹妮的儿子丘吉尔已经凭借卓越的才能跻身政坛。60岁的詹妮也要再次迎来婚礼。这次的决定同样遭到众人强烈的反对,尤其是儿子的那些反对派们。詹妮犹豫了。这次与上次不同,丘吉尔打小就怀有雄心壮志,并且具备实现远大理想的能力。她不想因为自己贻误儿子的前程。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儿子又一次握住了她的手:如果让我在我的仕途与您的幸福之间作选择,我心甘情愿的选择后者。请您不要再有任何顾虑。母亲幸福,我才幸福。詹妮又一次无比快乐地迈入了婚姻的殿堂。婚礼上,儿子依然像上次一样,坚强地站在她的身边,而另一边则是比儿子还要年轻的36岁的新郎。能够两次接受母亲的婚姻,也许很多人都做得到。而面对沉重的压力,丘吉尔两次接受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人作自己的继父,这需要多么豁达的胸怀。

  1908年8月15日,伦敦报纸登载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33岁的内阁贸易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先生与23岁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娅小姐订婚。举行婚礼的这一天热闹非凡,宾朋满堂,欢歌笑语。证婚人是财政大臣劳合乔治,而他选择的男傧相却是他在下院的一个坚决反对者——包括休塞西尔勋爵。当时丘吉尔推行一系列争取工人拥护的社会改革,休塞西尔勋爵在内的贵族集团坚决反对这些改革。这里反映了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人们可以在下院和政治集会上相互咒骂,如同仇敌,但在个人生活中却能成为亲朋好友,相敬无间。在政治生活中虽然是公敌,却不妨碍他们在私人生活中称兄道弟。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也这样说过:“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西方近代的这种文化现象是多么的耐人寻味。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这宽容来源于对每个人权利的尊重:我虽然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我虽然不支持你的行动,但我坚决维护你合法行动的自由!

  13、海明威的大度:

  二战时,美国海军炮艇“塔图伊拉”号停泊在英国威尔士,莱德勒少尉在炮艇上服役。一个星期天,他在一个“不看样品”的拍卖会上,用30美元拍得一个密封的大木箱。打开木箱,里面是两箱威士忌。许多围观的人愿出30美元买一瓶,莱德勒婉言谢绝,因为他不久将调走,他想留着这些威士忌开一个告别酒会。

  嗜酒的海明威当时正好在威尔士,他找到莱德勒,希望买6瓶酒,莱德勒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海明威掏出大把的美钞说:“卖我6瓶,你要多少钱都行!”莱德勒沉默了一会,说:“好吧,我用6瓶酒换你6堂课,你教我怎样成为一个作家,如何?”海明威答应了。海明威认认真真地为莱德勒上了5堂课,准备上最后一堂课时,他临时有事要离开威尔士。莱德勒陪他去机场,海明威说:“我绝不会食言,现在就给你上第6堂课。”海明威说:“在描写别人前,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有修养的好人……第一,要有同情心;第二,以柔克刚,千万别讥笑不幸的人。”莱德勒疑惑不解地问:“做好人与写小说有什么相干?”海明威一字一顿地说:“这对你的整个生活都是重要的。”

  临别前,海明威突然转过身来说:“朋友,为你的告别酒会发请柬前,务必把你的酒抽样品尝一下!”回到炮艇后,莱德勒打开威士忌,发现里面装的全部是茶。莱德勒不禁为海明威的宽厚深深感动。

  穆律罗是17世纪西班牙最有名的画家和贵族。在他众多的奴仆中有一名叫塞伯斯蒂的青年奴仆,对画画有种与生俱来的喜好。穆律罗给学生上课时,塞伯斯蒂就在一旁偷偷地学习。

  14、  一天晚上,塞伯斯蒂一时兴起竟然在主人的画室里画起画来,以至于穆律罗和他的贵族朋友出现,他都没有发现,穆律罗并没有惊动塞伯斯蒂,而是静静地望着他笔下优美的线条出神。塞伯斯蒂画完最后一笔,这才发现身后的主人,他慌忙跪下,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里,塞伯斯蒂是可以因此而被主人处死的。 这事成了贵族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就在他们纷纷猜测穆律罗会以何种方式严惩他的奴隶时,他们却听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穆律罗不仅给了塞伯斯蒂自由,而且还收他作了自己的弟子。  这是贵族们决不允许的,他们开始疏远穆律罗,也不再去买他的画,贵族们都说穆律罗是个十足的傻瓜。 穆律罗对此却不以为然,他听了只是一笑,那些傻瓜又怎能明白,塞伯斯蒂将会是我穆律罗最大的骄傲。

  300年后,一位历史学家在写到这个故事时,补充了两点:

  一、事实证明,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往往是他自身的才华,塞伯斯蒂证实了这一点。

  二、一个受后人尊敬的人,不仅仅是他的传世作品,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穆律罗正是如此。

  而在意大利的藏馆中,塞伯斯蒂的作品与他恩师穆律罗的名画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都是价值连城。意大利人是这样看待这件事的:他们是17世纪最杰出的两位画家,他们是师徒,都很伟大。那些说穆律罗是傻瓜而没有买他的画的人,才让人觉得是多么地浅薄。

  15、李文靖公和书生的故事:

  李文靖公(原名李沆)当宰相时,有一位很狂的书生叩马献上书状,批评李文靖公的缺点。李文靖公谦虚地道谢:“等我回家后,再详细阅览!”书生大怒,立即责骂李立靖公说:“你居大位而不能康济天下,又不引咎辞职,让位给别人,妨害贤能之士的仕途,你能不感到惭愧吗?”李文靖公马上一再恭敬地说:“我屡次求请辞退,无奈皇上没有允许,所以我不敢走!”李文靖公跟这位书生谈话,始终没有发脾气或忤逆的意思。

  16、中国唐朝有一位大将,叫狄仁杰,他待人宽厚,深得他的部下和民众的爱戴。  有一次,武则天皇帝派宰相张光辅到汝南去讨伐造反的李贞,由于老百姓起义反李贞,李贞很快就被打败,全家自杀。可是李贞的党羽有两千多人,全部被张光辅判了死刑。狄仁杰那时在豫州做刺史,听到了这件事,打抱不平,连忙写了一封奏章给武则天,说那两千多个李贞的党羽,不过是被李贞威胁,根本就不是存心造反,如果把他们统统杀死,实在是冤枉,也未免太残忍了,因此请求宽免。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话,便把这两千多人免去死罪,改罚到边境去服役。  张光辅消灭了李贞,自以为有功,纵容他的士兵,到处抢劫,闹得民间鸡犬不宁!狄仁杰看不过眼,就向张光辅提出抗议。  张光辅心里很恨狄仁杰,到京城,马上向武则天进谗言,说狄仁杰的坏话,武则天误信张光辅的话,就把狄仁杰贬到复州去做刺史。但是,狄仁杰毕竟是个有才能的好人,不久,武则天醒悟过来,又升狄仁杰到京城来做大官。有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在外面做官,成绩很好,因为有人讲你的坏话,我一时未察,才把你贬到复州去,你要知道讲你坏话的那个人吗?”狄仁杰答道:“如果我有过失,应该把它改掉,要是没有过失,我的心已经很安乐了,何必要知道说我坏话的人呢?”我们从这些话中,就可以想见狄仁杰宽厚待人的风度了。

  17、1861年3月4日,林肯在白宫东门口发表总统就职演说。当他缓慢地走上演讲台时,台下人头攒动,掌声四起,人们向他表示热烈的欢迎。 然而,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一个细节却让林肯有些局促,甚至是无比尴尬;演讲台上没有桌子,让他不知道该把手杖和硕大的帽子放在哪里才好。他向四周望了望,终于看到一处栅栏,便将手杖挂在上面,而帽子呢,栅栏太高,挂不上去。放在地上吧?显然不合适;戴着吗?他也不能这么做。面对全国民众演讲,脱帽是必须的礼仪。正在他尴尬之际,联邦议员道格拉斯走上前来,伸手接过林肯的帽子,捧在手里,直到所有仪式都结束了,林肯友好地向道格拉斯点头示意,道格拉斯才把帽子递了回去。其实,道格拉斯与林肯从年轻时就有许多恩怨纠葛。

  道格拉斯出生名门,年轻时就是美国政坛的一颗明星,而林肯出身贫寒,两人同在春田市时,都曾追求过玛丽,玛丽最终成了林肯的夫人,道格拉斯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两个人的政见分歧也很大,特别是在对待美国黑奴问题上,更是针锋相对,互不相让。道格拉斯代表民主党跟代表共和党的林肯竞选国会议员时,林肯向道格拉斯发起论战邀约,两人就在伊利诺斯州针锋相对开展多次辩论。一年前,两人又分别作为两党的总统候选人展开激烈角逐。竞选议员,道格拉斯胜出;竞选总统,林肯获胜。而道格拉斯虽败犹荣,因为他的失败是由于民主党的分裂,林肯只以微弱的优势胜出。 道格拉斯有很多理由不服气,甚至可以看林肯当众出丑,发泄一下心中的积怨。然而,他选择了伸出援手。举手之间,彰显了道格拉斯的修养和气度,每个人的理念见解可以不同,但是气度和修养却是超越一切纷争的人生境界。

  18、亚历山大的宽容:

  亚历山大大帝骑马旅行到俄国西部。一天,他来到一家乡镇小客栈。为进一步了解民情,他决定徒步旅行。当他穿着没有任何标志的平纹布衣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记不清回客栈的路了。

  亚历山大无意中看见有个军人站在一家旅馆门口,于是他走上去问道:“朋友,你能告诉我去客栈的路吗?”

  那军人叼着一只大烟斗,头一扭,高傲地把这个身着平纹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谢谢!”大帝又问道:“请问离客栈还有多远!”

  “一英里。”那军人生硬地说,并瞥了陌生人一眼。

  大帝抽身道别,刚走出几步又停住了,回头微笑着说:“请原谅,我可以再问你一个问题吗?如果你允许我问的话,请问你的军衔是什么?”军人猛吸了一口烟说:“猜嘛!”

  大帝风趣地说:“中尉?”

  那烟鬼的嘴唇动了一下,意思是说不止中尉。

  烟鬼摆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说:“还要高些。”

  “那么,您是少校?”

  “是的!”他高傲地回答。

  于是,大帝敬佩地向他敬了礼。

  少校转过身来摆出对下级说话的高贵神气,问道:“假如你不介意,请问你是什么官?”

  大帝乐呵呵地回答:“你猜!”

  大帝摇头说:“不是。”

  少校走近仔细看了看说:“那么你也是少校?”

  大帝静静地说:“继续猜!”

  少校取下烟斗,那副高贵的神气一下子消失了。他用十分尊敬的语气低声说:“那么,您是部长或将军?”

  “快猜着了。”大帝说。

  “殿。。。。。。殿下是陆军元帅吗?”少校结结巴巴地说。

  大帝说:“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少校的烟斗从手中一下掉到了地上,猛地跪在大帝面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饶恕我!陛下,饶恕我!”

  “饶恕你什么?朋友。”大帝笑着说,“你没伤害我,我向你问路,你告诉了我,我还应该谢谢你呢!”

  19、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的办公室,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教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寄出去啊。”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汉武帝刘彻,是个胸怀大度、思贤如渴的皇帝。他刚一即位,就发出了一个很不平常的求贤诏书,指出不管一个人出身贵贱,只要有特殊才能,就可封为将相。他说到做到,破格录用了许多下层出身的人才。

  20、有一次,十七岁的汉武帝带着随从微服出访,来到一个叫做柏谷的地方。晚上,他们住进一家客店。店主人见他们年纪轻轻,行动诡秘,以为是一伙盗贼。汉武帝口渴了,想讨点水喝。店主人脑袋一扬,没好气地说:“我这里没有水,只有尿!”说完,就偷偷溜出店门,打算召集附近的老百姓袭击这伙可疑的旅客。店主人的妻子是个精明女子,她猜出了丈夫的心计,连忙跟了出来,好言相劝说:“我看他们不像盗贼,那领头的倒像个贵公子。你千万不能轻举妄动,错伤好人。”店主人有些犹豫了,妻子乘机把他拉回屋里,花言巧语地劝他喝起酒来。不大一会儿,店主人就被灌了个烂醉。于是,女主人又是杀鸡,又是宰羊,摆下酒席盛情款待了客人一番。第二天一早,汉武帝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回宫之后,他立即召见店主人夫妻俩,先赐给女主人一千两金子,接着又把目光投向男主人。顿时,大殿里的气氛紧张起来,人们以为男主人一定会受到惩罚。谁知,汉武帝不但没有降罪,反而称赞他疾恶如仇,是个壮士,并当场拜他为羽林郎。这件事传出之后,汉武帝的威望更高了。

  21、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 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良久。

  22、著名的钢琴家及作曲家帕岱莱夫斯基,准备到美国某大音乐厅演出。那是一场乐迷期待已久的音乐盛宴,所有到场的观众们都隆重地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或晚礼服出席。当晚的观众中有一位母亲,带着一个活泼的9岁男孩赴会。母亲希望他在听过大师的演奏后,会对学琴产生更大的兴趣。演奏还未开始,孩子似乎有点不耐烦了,在座位上蠕动不停。当这位母亲转头跟朋友交谈时,孩子再也按捺不住,从母亲旁边悄悄溜走。他被舞台上那漂亮的大钢琴吸引。就在台下观众不注意的时候,把小手指放在琴键上,开始弹奏他最近学会的一首曲子:《筷子》。观众听见琴声,一下子都静下来,数百双眼睛一齐看着小孩,有人开始埋怨:

  “谁把他带来的?”

  “他母亲在哪里?”

  “制止他!别让他弄坏了钢琴!”

  在后台,钢琴大师也听见台前的琴音了。他赶忙跑到台前,站在小孩的身后。大师伸出双手,即兴地弹出些配合《筷子》的和音,并在小孩耳畔低声鼓励他:“继续弹,不要停止……”一曲既毕,台下掌声雷动。孩子的母亲更是热泪盈眶。这是比听演奏会更好的一个启蒙机会,指导的还是一位大师呢!

  23、一个典故: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一面大镜,摆在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煞是好看。有的故事,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智慧,还表现了他宽厚仁慈的一面。 一次,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道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据说,每当曹冲见到当刑者,总要上去寻问是否冤枉,是否处理过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设法为之救命或减刑;每当见到那些勤奋而能干的官吏因小过或失误而触犯法律,他都要亲自到曹操那里说情,请求父王宽大。史书称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这种悲悯宽厚的气质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简直催人泪下。

  24、卢梭宽容的故事:

  一个22岁的年轻人在订婚大喜那天,他的女朋友却牵着另一位年轻小伙儿的手对他说:“对不起,我觉得,我们在一起不会幸福。”正沉浸在幸福中的他呆若木鸡,在亲戚朋友诧异的目光中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整个小镇都知道了他的事,年轻人决定逃离这个让他觉得生活在羞辱中的小镇。他发誓将来一定要风风光光地回到家乡,找回自己丢失的尊严。果然,30年后,他已经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了。他的着作《忏悔录》《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的名字——卢梭,享誉欧洲。在回到家乡的第二天,有位老朋友问他:“你还记得艾丽尔吗?”卢梭笑着说:“当然记得,她差一点儿做了我的新娘。”“当初她带给了你莫大的羞辱,自己也没有好下场,这些年来,一直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靠着亲戚们的救济艰难度日。上帝惩罚了她对你的背叛。”朋友对卢梭说。朋友本以为卢梭听到当初背叛自己的人落个悲惨下场后会感到高兴,然而卢梭却对他说:“我很难过,上帝不应该惩罚她。我这里有一些钱,请你转交给她,不要告诉她是我给的,以免她以为我在羞辱她而拒绝。”“你真的对艾丽尔没有丝毫的怨恨吗?当初,她可是让你丢尽了脸。”朋友用质疑的语气问。“如果有怨恨,那也是30年以前的事儿,如果这些年我一直对她怀有怨恨,那我自己岂不是在怨恨中生活了30年,那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就像我提着一袋死老鼠去见你,那一路上闻着臭味的岂不是我?”

  25、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26、总统夫人的鞋子蛋糕:

  “她不可能卖得好,我敢打赌,如果超过一百万本,我把鞋子吃下去。”这是一位脱口秀主持人针对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妻子希拉里写的自传的辛辣评价。上天往往喜欢捉弄把话说绝的人,希拉里的自传没过几个星期、就畅销了一百万本。主持人该品尝鞋子的味道了。没错,他的确吃鞋子了。不过,鞋子的质地不同寻常,主持人吃下的是总统夫人特意为他定做的鞋子形状的蛋糕。那味道一定棒极了,因为它里面加了一种特殊的调料——宽容。面对主持人的嘲讽,希拉里并没有给以他猛烈的回击或等着看他吃鞋子,而是用一种幽默宽容的方武巧妙地化解了这场矛盾。总统夫人因宽容而更加让人敬佩,蛋糕鞋子因宽容而更加美味可口。

  27、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位平时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别人面前高谈阔论,说了卡耐基的许多坏话,他并不知道卡耐基也出席了这场宴会。当时卡耐基正站在人丛中听他高谈阔论,这使得宴会的主人十分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而卡耐基却安详地站着,脸上挂着微笑,就好像什么也没听到的样子。当那位说他坏话的商人发现他就在旁边时,感到十分难堪,正想从人丛中溜走,卡耐基的脸上仍然带着笑容,走上前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碰到了自己的老朋友。  就这样,那个商人后来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心得:微笑是心情愉快的表现,微笑的力量在于拉近距离,弥合缝隙,增加信任。

  28、“小巨人”姚明刚到美国时,“大鲨鱼”奥尼尔曾放话说:“要让姚明尝尝我手肘的厉害。”美国记者就此问姚明。姚明回答说:“奥尼尔的手肘看上去有很多肉,撞人应该不会太疼。”姚明的幽默感让美国人对他刮目相看。 有一次,在电视直播火箭队同灰熊队的比赛时,前NBA球员、ABC电视网解说员斯蒂夫.科尔在提到姚明时使用了“支那人”一词。在美国,“支那人”是一个侮辱性的称呼。后来,科尔专门给姚明打电话,表示歉意。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起这件事,姚明笑笑说:“事情已经过去。科尔专门打电话给我,他道歉的态度可以用“诚惶诚恐”来形容。他显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这个时候,我应该表现出自己的风度。 对此,有些记者表示不理解,认为科尔的话已经伤害到中国人的情感,希望姚明能够给予还击。姚明说:“据我所知,科尔在马刺队效力时,曾把法国队友帕克称呼为“法国人”(Frenchman),他可能以此类推,就把中国人喊成了“Chinaman”。既然他已经为此道歉,何必还苦苦追究呢,这样的话,自己也活得很累啊。 姚明轻松地把一个可能引发争端的事件,化解的风轻云淡。他的大度,赢得了无数球迷对他的尊重。火箭队主帅范甘迪评论他说:“姚明是一个非常容易相处的家伙。”

  29、吕蒙正正是宋朝的大臣,不喜欢与人斤斤计较。他刚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个无名的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有听见,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参政为他愤愤不平,准备去查问是什么人敢如此胆大包天,急忙阻止了他们。 散朝后,那些参政还感到不满,后悔刚才没有找出那个人。吕蒙正正对他们说:“如果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辈子也忘不掉。这样的话,耿耿于怀,多么不好啊!因此千万不要去查问此人姓甚名谁。其实,不知道他是谁,对我并没有什么损失呀。”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气量宏大。

  30、一次,楚庄王设宴招待群臣和众武士们喝酒,席间命令他所宠爱的美人劝酒。喝到傍晚,大家已经喝得醉醺醺的了,突然一阵狂风吹过,把灯烛吹灭了,大厅里一片漆黑。黑暗中不知谁用手拽住了美人的衣袖,美人急中生智,一把拉断那人系帽子的带子,那人才松手去保护自己的帽子。美人乘机脱身来到楚庄王身边,向他哭诉被人调戏的经过,并说那个人的帽带已被她拉断,只要点上灯烛,就可以查出此人是谁。楚庄王安慰她说:“酒醉失礼是难免的。再说我哪能为一个女人而污辱臣下和武士呢!”于是就在黑暗中大喊:“今天大家喝酒要尽兴,谁的冠缨不断,就是没喝足酒,再罚他三大碗!”群臣众将为了讨好楚王,纷纷都把自己的冠缨扯断,并喝得烂醉。等灯烛重新点燃时,大家的冠缨都断了,就是美人自己想查出调戏她的那个人,也无从下手了。三年后,晋国与楚国打仗。战场上有一位勇士英勇善战,奋勇当先,五次交锋五次都是第一个冲杀在前,第一个带头打败敌人,最后楚国大获全胜。楚庄王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如此拼命。那位勇士回答说:“末将该死,那次宴会上酒醉失礼,大王不但不治我的罪,还为我掩盖过失,我总想找个机会报答您。末将就是三年前那天晚上被美人扯断冠缨的人。”

  31、曼德拉,是南非一位黑人政治领袖。他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曼德拉年事已高,但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罗本岛上布满岩石,到处是海豹、蛇和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白天打石头,将采石场的大石块碎成石料。他有时要下到冰冷的海水里捞海带,有时干采石灰的少儿----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在一个很大的石灰石场里,用尖镐和铁锹挖石灰石。  因为曼德拉是要犯,看管他的看守就有三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谁也没有想到,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总统就职仪式开始后,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来宾。他依次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他深感荣幸,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罗本岛监狱看守他的三名狱警也到场。随即他邀请他们起身,并把他们介绍给大家。曼德拉的博大胸襟和宽容精神,令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恭敬地向三个曾看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狱中生活使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因此才活了下来。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也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常常源自痛苦与磨难,必须通过极强的毅力来训练。获释当天,他的心情非常平静。他说:“当我迈过通往自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氢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32、拿破仑的宽容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宽容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欧洲大陆一支劲旅。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己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一定小心。”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评士兵的错误。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只能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3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34、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地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讲究。看到有伪造他的画时,最多只把伪造的签名涂掉。“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而且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而我也没吃什么亏。”

  35、海明威在他的短篇故事《世界之都》里,描写一对住在西班牙的父子。经过一连串的事情后,他们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男孩离家而去。父亲心急如焚地寻找他。遍寻不着之际,父亲在马德里的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儿子名叫帕科,在西班牙是个很普通的名字。寻人启事上写着:“亲爱的帕科,爸爸明天在马德里日报社前等你。一切既往不咎。我爱你。”海明威接着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惊人的景象———隔天中午,报社门口来了800多个等待宽恕的“帕科”们。

  36、酒不治秃 有一次,原东德都柏林空军俱乐部宴会招待空战英雄。一位年轻士兵在斟酒时不慎把酒泼在乌戴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全场寂静。倒是这位将军悠悠然,他轻轻拍了拍士兵的肩头,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管用吗?”语音刚落,全场立即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人们为将军的宽容、幽默而欢呼。

  37、郑板桥与小偷【送贼人】

  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件,床头金银无半分。

  出门休惹黄尾狗,越墙莫损兰花盆。 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因当潍县县令时擅自开仓赈济灾民而被罢官,但他身心释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随身只带黄狗一只,书卷几箱,兰花一盆,悠悠然来到扬州定居。一夜,天色阴沉,下起了毛毛细雨。劳作的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郑板桥却辗转难眠,忽听房门响动,只见一小偷闪进屋内,板桥心神有些慌乱,想呼救,又怕惹恼小偷,自讨苦吃。转念一想,计上心来。便喃喃低吟;细雨濛濛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忙着搜寻物件的小偷一听,心想,坏了,让主人发现了。刚刚转身要走,又听吟道;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分。小偷听明白了,是个只会读书的穷光蛋,还是赶快逃走吧,转身出门,有听提醒道;出门休惹黄尾犬。小偷心想,院门不能走了。还是跳墙跑吧。此时又听房内警告;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抬头发现墙头上果然放着一盆兰花。于是避开兰花盆纵身跃上墙头。刚要缩身跳下,又听屋内高声吟道;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亮赶豪门。小偷一听乐了。真是一个好心肠的诗书君子。

  38、公共汽车上人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疼了一位男士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您了。”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长得太不苗条了。”哄的一声,车厢里立刻想起了一片笑声。

  39、郭子仪“以德报怨”唐朝大将军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屡立奇功,却遭到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太监鱼朝恩的嫉恨。郭子仪率兵在外征战,鱼朝恩竟暗地里派人挖毁了郭子仪父亲的墓穴,抛骨扬灰。郭子仪领兵还朝,众人无不以为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不料当代宗皇帝忐忑不安地提及此事时,郭子仪伏地大哭,说:“臣将兵日久,不能禁阻军士们残人之墓,今日他人挖先臣之墓,这是天谴,不是人患。”家仇的烈焰竟被他宽容的泪水熄灭。郭子仪手握兵权,在朝中日益得到皇帝的信任,鱼朝恩担心早晚会被郭子仪收拾,便想来个先下手为强,在家中摆下“鸿门宴”,然后请郭子仪赴宴。鱼朝恩的险恶用心连郭子仪的下属都看得一清二楚,他们极力劝阻郭子仪不要去。郭子仪淡淡一笑,不以为然,只便装轻从,带上几个家僮从容赴宴。鱼朝恩见了惊讶不已,在得知实情后,阴毒无比的一代奸臣竟被感动得嚎啕大哭,从此以后再不以郭子仪为敌,反而处处维护他。郭子仪以他宽容消灭了一个敌人,为自己增加了一个支持者。

  40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刘备去世以后,蜀国丞相诸葛亮准备北伐中原。当时蜀国南部,就是云南贵州交界处,少数民族的大酋长孟获发动叛乱,诸葛亮决定亲自领兵平息叛乱,先解除这后顾之忧。有人建议,派一员大将南下足以消灭孟获,丞相就不必深入那“不毛之地”了。但是诸葛亮考虑得更长远,他要对孟获恩威并施,以收服人心。

  孟获有万夫不当之勇,豪侠仗义,在少数民族中很有威望。诸葛亮命令部下,遇到孟获,千万不要伤害他,要抓活的。

  第一次战斗,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逮住了孟获。当士兵押孟获进营时,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还叫人摆酒席款待他。

  第二天,诸葛亮陪他参观蜀军营地后,问孟获:“我们的军营怎么样?”孟获不仅不赞扬,反而说:“不过如此。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虚实,所以战败了。现在我看到了你们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再战定能战胜你们。”

  诸葛亮笑着,把孟获放走了。几天后,孟获果然带兵来挑战,结果又战败被俘。孟获还是不服输,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又连续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后一次,孟获又被押解到蜀军营帐。士兵传下诸葛亮的将令说:丞相不愿意再见孟获,下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好人马,再来决一胜负。

  孟获想了很久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丞相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虽然没有多少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那样不给丞相面子呢!”说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诸葛亮很高兴,赶紧把孟获搀扶起来,请他入营帐,设宴招待,最后客客气气地把孟获送出营门,让他回去。

  自那之后,孟获死心塌地归顺蜀汉,直到诸葛亮死,他都没有叛乱。这在客观上为蜀汉出兵中原扫清了后顾之忧,而且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41、.唐代有位老者,年80余岁犹有壮容,人们向他请教养生之术,老者笑指墙上的一首五言诗:「老迟因性慢,无病为心宽,红杏难禁雨,青松耐岁寒」。

  42.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当初不愿做胎中霍去病的父亲,卫少儿也就从来不曾告诉过他自己的身世。当他立下不世功勋之后,他终于知道了前因后果。就在他成为骠骑将军之后,他来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向当年抛弃了自己的父亲霍仲孺下跪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之子,没有尽孝。”霍仲孺愧不敢应,回答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从未尽过一天父亲之责的霍仲孺置办田宅,并将后母之子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43.古代有个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44.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一生历经坎坷,曾被寻臣诬陷,差点身首异处。然而,对此不公正的遭遇,苏东坡却十分大度,能够随遇而安,一生保持着豁达、开朗的性情。他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儿。”充分显露出豁达洒脱,随物沉浮的品格

  45.周恩来总理在一九五六年上海市第一次党代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到:“应当允许唱'对台戏’,当然这是社会主义的'戏’,我们共产党人相信真理越辩越清楚。唱'对台戏’就是从两个方面看问题,来完成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九日上海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他还说到:“共产党一方面是个领导的党,另外一方面应该承认领导党也还是有缺点的,需要人家帮助和督促。如果自以为是,自满了,那就使党要退化了。”

  46、在一次讨论郭沫若的剧本《屈原》时,一位同志说:“没有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说:“我不喜欢你们一来就同意我的意见,那还要讨论做什么呢?”接着,周恩来又继续对大家说:“共产党员应该善于思考,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还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很重要的锻炼。只同意别人的话,你就会变成懒汉了。再说,领导者要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这样才能受到启发,才能把问题看得更全面。领导人都那样聪明?都那样正确?好的领导者要善于总结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正确意见。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47,魏征是李世民的政敌,曾经建议李建成及早杀掉李世民,对于这样的人,李世民展示了他的宽阔胸怀,让魏征做宰相。

  48、铁木真 哲别在一次部落战斗中,一箭射中了铁木真的颈部,后来铁木真敬重勇士不计前嫌收纳哲别当自己的大将,成为蒙古四勇之一。

原标题:11.9公里长江岸线托起湖南开放的“江湖”

  (长江经济带沿线行)11.9公里长江岸线托起湖南开放的“江湖”

  中新社岳阳8月2日电 题:11.9公里长江岸线托起湖南开放的“江湖”

  长江水道与洞庭湖交汇的湖南岳阳城陵矶港,是湖南唯一通江达海的长江深水港口。盛夏的8月,占据11.9公里宝贵深水岸线资源的城陵矶新港区内,一辆辆集装箱转运车有序驶入,将来自湖南境内洞庭湖―湘资沅澧“一湖四水”流域的集装箱,换乘至5000吨级江海轮远洋海外。

  自1899年开埠至今,城陵矶港把湖南百分之八十的地域与长江大动脉连成一体,物资集散范围达20多万平方公里。地处长江“龙腰”的湖南,希冀通过这个支点让产业经济沿江而聚,打造通达江海新的增长级。

  “2018年12月底,湖南可完成长江岸线码头资源整治整合,所有标箱统一在城陵矶新港区换船出海。”湖南城陵矶国际港务集团董事长陈岳红说,这将解决拥有163公里长江岸线的岳阳,长期以来面临资源割据分散、码头泊位利用率不高、产能低下的问题。

  推动长江岸线迈向绿色高效利用,城陵矶新港区核心范围内11.9公里长江岸线统一经营管理,这也承载着湖南江河湖泊各千吨码头内外融通的开放使命。

  “相较于沿海港口,城陵矶更接近市场,腹地资源丰富。”陈岳红说,城陵矶新港区对内覆盖湖南,对外可上通川渝,下达长江及沿海各主要港口,实现与海岸线的无缝连接。“比如从东盟进口粮食,现在往返一趟可节约20余天,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

  统计数据更显直观。据介绍,2009年城陵矶新港区建成之初,年吞吐量还不到4万标箱。2017年,新港区年吞吐量已达到42.28万标箱,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别增长3至7倍。

  开通至武汉的海轮航道,万吨海轮可直达湖南,城陵矶新港大港地位初显。新港区也形成“一区一港四口岸”的格局,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港,以及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固废进口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

  “对比长江沿线上海、重庆等各大港口,新港区寻找自己优势点,正朝差异化发展。”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党工委书记黄俊钧说,新港区中粮集团、益海嘉里、和润粮油等粮油加工企业形成全产业链,进口粮食指定口岸2017年业务量突破100万吨;中部地区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开创内陆地区转关进口平行汽车的先河。

  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建华说,依托城陵矶新港设立的综合保税区一期项目于2016年8月封关运行,2017年实现进出口额14.8亿美元,而今年可达30亿美元。

  长江岸线资源是产业聚集、经济开发的宝贵资源,随着临港产业开放发展初具规模,城陵矶新港区托起湖南开放的“江湖”。但岸线资源也因其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017年11月1日,湖南首套针对货运船舶专用的岸电设施系统在城陵矶新港接电使用,每年2000余艘靠岸大型船舶的燃烧柴油发电正逐步被清洁岸电取代。

  “2020年前,将新建13套低压港口岸电系统,确保所有待闸船舶都用上清洁岸电。”国网岳阳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姜坤山说,按此规划,可以年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920吨,基本杜绝柴油泄露对港口水体的污染。(完)


李宗吾的厚黑学,立论新奇,笔锋犀利,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开卷使人捧腹大笑,掩卷令人默默深思。自厚黑学发表,成都有个军人,反其道而行之,写了一本《薄白学》,对李宗吾声讨致罪,说他败坏心术,诱人入邪,随之而来的便是尊儒者们,不绝于耳的斥责之声。当代作家柏杨先生指出:“这本书之好,在于告诉国人,一个盖世奇才,对日非的世局,其内心的悲愤和痛苦是如何沉重。李宗吾一生为人做事,比白杨先生不知高级多少,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而他鼓吹‘厚黑’,硬揭大人先生和鱼鳖虾蚧的疮疤,其被围剿,自在意中。”1917年,四川中江县谢綬青为《厚黑学》作序,他对此书做了很好的诠释:“吾友李宗吾发明厚黑学,或以为讥评末俗可以劝人为善,或以为识破混沌可以导人为恶。余则谓:厚黑学无所谓善,无所谓恶,视用之如何耳!如利刃然,用以诛叛逆则善,用以屠良民则恶;善与恶,何关于刃?故用厚黑以为善,则为善人;用厚黑以为恶,则为恶人。”其实,李宗吾是一个道德人品高尚,富有正义感的人,他刚直不阿,疾恶如仇,脸既不厚,心更不黑。在“世乱正殷”的社会环境里,只好正话反说,借以讽世而已。还是林语堂先生所得好:“要知李氏发布《厚黑学》是积极的,并非消极的,不只是嘻笑怒骂而已;对社会人心实有‘建设性’。旨在‘烛破奸诈’,引人入正。”
李宗吾,这“一颗思想界的慧星”,自1912年想以厚黑学来讥讽世俗,至今已整整90年了,“厚黑学”三个字,早已从吾乡传遍全国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该说明的是,李宗吾晚年的生活是贫穷潦倒,郁郁不得志的。由于其著作的发表和出版,使清末民初的官场丑恶得以充分曝光,虽然为众人所爱,却为一些大人先生所恨,于是“无形无色”的打击纷至沓来。据说当时政府大员要逮捕他,后来经清廉耿直的吴稚晖先生说项,才免遭毒手。在此强大的压力下,李宗吾不得不设下道道防线。如他在《厚黑丛话》中声明,《厚黑学》本是写来开玩笑的,不必认真;又自称“李疯子”,说什么他发明厚黑学其功不在禹下,是“中国几千年学术发展第三个时期的代表”(首为周秦诸子,次为赵宋诸儒)。这些佯狂疯话,那能见责?他还抬出牛顿、爱因斯坦,使《厚黑学》与科学挂起钩来,说人的性灵是从地球的磁电转变而来,故无所谓善与恶,也不关乎道德与不道德等等。他这些设防构建,违心之语,系出于无奈,自然不是他写作时的初衷。尽管如此,那些被冷嘲热讽的“英雄豪杰”哪肯善罢甘休,在遭到“宗儒”者们的严厉挞伐后,终于《厚黑学》被禁,作者的官职也被罢免,最后贫病交加而死。从此,李宗吾和他所著的奇书,便逐渐被人淡忘了。
但是,谁能料到,经过半个世纪之后,李宗吾的《厚黑学》却能于尘封中重焕光彩。到了八九十年代,这书以各种各样的版本出现,洛阳纸贵,竟成为中国(包括港、澳、台)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畅销书,影响极为深远。有些人还根据其“厚黑原理”,并结合他有关心理学、文化学、学术史方面的著作,演绎出种种厚黑学说来。
说到这里,人们也许会对厚黑学有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什么才是厚黑呢?
厚黑者,顾名思义,就是要会做人,会做好人、看似坏人,又似好人。好坏的权衡,乃在厚黑之道的运用。
作为厚黑者,他不会自认公正善良,不会渴望心满意足,也不会谋求他人赞同,在行动时,迅捷、果断、不受感情左右;在退让时,泰然自若,依然是我行我素,任凭他人品头论足。厚脸、黑心斗士最大的本事是不动情感,处事泰然,敢于拼搏,能够摆脱伴随失败的情感的左右。概括一句话来说也就是:
喜怒哀乐皆不废,谓之厚;发而不忌,谓之黑。
厚黑不但会教人如何去做人,而且厚、黑也是神秘的自然法则,他支配着人生方方面面成功的要诀。美国的拓荒者及亚洲的成就商人都会运用它。古往今来,所有功成名就者皆利用这一秘诀。厚、黑是人类的智慧,它没有国籍、种族或者宗教之分。实行这一法则,可使人们在事业的实践中得益,也令人们在生活中受惠。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忠于这一自然法则,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内在的和周围的潜力,从而指引我们正确地揭示自己的命运。通过运用厚、黑的威力,我们人人都会发现自己必须忠于的命运。
坚强的性格不是由阳光和玫瑰花铸成的,而是犹如钢一般是在烈火之中、在铁锤与铁钻之间锻造而成的。通过了解厚、黑的威力,你将会认识到一种新的悟性。厚脸——盾牌论及亚洲人对脸皮的观念,它是指别人如何看待你,怎样对待你。大多数亚洲人非常关心别人认为他们是好人,尤其是别人尊重他们的个人尊严。这种思想可与西方的观念相提并论。西方认为,皮肤厚、对别人的责难和非议无动于衷者为最佳之人。将这两种思想融会一体,它们近乎厚脸这一观念:一种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免受别人恶言恶语伤害的盾牌。一个人不理睬他人的风言冷语,善于运用厚脸来保护自己,可以塑造自己正面的自我形象。在试图实现任何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对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动机、或者如愿以偿时所得到的好处的价值心存疑虑。我们常常觉得有必要首先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当我们的能力更强之后,才能圆寂自己的美梦。
上篇 处世厚黑之——说话讲究技巧
第一章 见人多说好听话
读过厚黑,会让你从中悟到这样一条道理:在待人处世中,直言直语是一把伤人伤已的双面利刃,而不是劈荆斩棘的开山刀。与人交流时,应该“投其所好”,多说一些好听话、顺心话。直言直语一不小心就会伤人,而好听话谁都不会拒绝。
鬼谷子认为:与智慧型的人说话,凭借的是见闻的广博;与见闻广博的人说话,凭借的是辨析的能力;与善辩的人说话,就要筒明扼要;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对方所喜欢的,就模仿而顺从他;对方所讨厌的,就避开而不谈它。能做到这些,就算利用好了你的舌头。
从理论上来讲,与人交往应该做到坦诚相待,真诚相处,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而且在现实中,人们口头上也一向把直来直去的性格,作为一种美德,倍加赞赏。如果你随便问一个朋友:你喜欢什么样性格的人?他往往会回答:性格豪爽、直来直去。人们在称颂某人时,也往往说:“他性格爽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脚,直来直去。”
虽然长久以来,国人的习惯看法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是待人处世的一条准则。但现实却并非如此,说话直来直去的人未必受人欢迎。中国人的行为模式很特殊,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表面上一套,实际上可能是“意在言外”。换句话说,就是嘴上说喜欢“直来直去”,内心深处却并不喜欢“直来直去”。当对方回答“不”的时候,未必真的是“不”,很可能只是碍于面子,第一次需要拒绝来拿拿架子,摆摆谱,或是客套的礼貌性回答。而第二次再恳求时,对方可能就同意了。反过来说,当对方说好的时候,也未必就表示同意,或许只是不愿当面给你难堪而已!
所以,说话时还是不要直来直去,要学会换种方法,婉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别人面前,不妨多说些好听话,听者心里舒服,与你也不会有损失,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语言可以说是人类所特有的东西,也是人与动物的最大的区别。自从人类创造语言以来,语言就开始发挥它无与伦比的威力,语言有时候不但能改变国家的命运,有时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为在我们生活的的社会上,即使最简单的事情,也需要彼此合作,彼此交流,而这个前提却是人们要先彼此了解,而语言是彼此联系的起点、终点和联接点。没有语言,人们就失去了交流的纽带,与人的合作就会就不可能的事。可见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所以说“说话”,是一个人在待人处世中必须使用的交流工具,从早晨睁开眼睛起,一天的每一件事,都很难说不需要用语言来推动。因此,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会影响你的成功。善于说话,小则可以欢乐,大则可以兴国。
说话人人都知道,也可以说人人都会,但真正能把话说得好的人却不多。也许很多人会说,说话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可是说真的,说话并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文章写好了可以修改,而一句话说出来了,既无法再修改,也无法再收回。所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就是这个意思。有一则流传已久的笑话,说的是一位工会主席召集五个委员开会。开会的时间早已过了,可是只来了三个人。他叹气说道:“唉,该来的没有来!”有个委员听了这话觉得很不自在,他想:莫非我是不该来的人?于是这个委员悄悄地走了。工会主席见状,又叹道:“唉,不该走的走了!,剩下的两个委员听主席这么说,误认为他俩是该走而没有走的人,于是一气之下全走了。可见,就是因为工会主席说话不妥当,非但会议没开成,而且还得罪了人。以后在家再见面,恐怕会很尴尬吧,而且这位工会主席以后的工作想必也不会好开展。不说别的,单是以后工作需要再请这几个人开会,他们还会爽快地来吗?
威廉?费尔普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文学教授,他在他的《论人性》中讲了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在威廉?费尔普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到姨妈家里去度周末。晚上,有一个中年人支访,他跟威廉?费尔普的姨妈寒暄了一阵之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到威廉?费尔普的身上来。那时威廉?费尔普正对帆船十分着迷,这位中年人就劲头十足地跟威廉?费尔普讨论起帆船来。威廉?费尔普兴奋极了,甚至当他走的时候心里还恋恋不舍,盼望他明天再来。威廉?费尔普对姨妈说:‘这个人真好,他对帆船那么有兴趣!’可是威廉?费尔普的姨妈却淡淡地说:‘他是一个律师,才不会对帆船感兴趣呢。’威廉?费尔普非常诧异,说:‘那他怎么会和我谈得那么起劲呢?’姨妈的回答使威廉?费尔普永远也忘不了。她说:‘因为你对帆船有兴趣,.他就谈一些使你高兴的事。他这样做是为了使自己受欢迎。”’这样做狡猾吗?不!这叫投其所好,看人下菜碟。谁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最喜欢的事物感兴趣呢?谁不希望别人赞同自己的爱好兴趣呢?
不论在何种场所,被别人点中自己的隐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令人气愤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有所谓“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无论多么宽宏大量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所以在与人交往时,只要我们不触及对方的“逆鳞”,就不会惹祸上身,还能平步青云。这就是需要随时随地注意应用“投其所好,多说好听话”这一厚黑妙招。因为好听话不管说得多么离谱,至少不会触及对方的缺点。再者,对于好听话,许多人明明知道是恭维,可是大家都爱听。
第二章 不揭别人的短处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早年还曾讨过饭,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都以为曾和朱元璋是共患难的朋友,现在朱元璋发达了,一定会念在昔日的情份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也好让他们享受一下富贵的生活。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所以他那些昔日共患难的穷哥们只能看朱元璋做皇帝,享受着人间的荣华富贵,而自己却只能过着苦日子。
虽然很多人见不到朱元璋,可是也有例外。有位和朱元璋儿时一块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见到了朱元璋。这位老兄还把朱元璋当成儿时的那个小孩子,认为什么话都可以说。所以一见面,不管那么多文武百官在场,就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以为提起儿时的事情就能让朱元璋念起旧情,可是他没想到却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当他还在那喋喋不休唠叨时,宝座上的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那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本想来为自己求得荣华富贵的,可谁知,就因为不小心揭了朱元璋的短处,却把命都给搭进去了,可见别人的短处是揭不得的。
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场面话谁都能说几句,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短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自己也落得下不来台。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为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赞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做文章。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论在何种场合,都不要揭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那样做,是予人予已都不利的事,有时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害处。
对于有过节的人来说,“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对于没有过节的人来说,“揭短”,有时却是无意的,那是因为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但是,不管你是有心也好,还是无意也罢,在待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的破裂。
有句俗语说得好,“矮子面前莫说短话”,别人有生理上的缺陷,或者家庭不幸,或者自己在为人办事方面有短处,心里已经够痛苦的了,不能再雪上加霜了。碰上这些情况都应加以避讳,决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伤害了别人不说,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的,到头来只能是两败俱伤而已。因此,为人处世厚黑之学郑重提醒你:匆犯人忌,小心拍马屁别拍到马蹄上!
清代的康熙皇帝,青年时励精图治,做过不少大事,到了晚年时,年纪大了,头发也花白了,牙齿已松动脱落。这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可他心里就是不服老,犯了老年人的通病,只要听到有人说他“老”就不高兴,左右的臣子深知他的心理,特别忌讳说“老”一类的字眼,也没有谁愿意在皇上面前触这个霉头。康熙皇帝为了显示自己还年轻有活力,常常率领皇后、妃子们去猎苑猎取野兽,在池边钓鱼取乐。
有一于,康熙率领一群妃嫔们去湖中垂钓,不一会儿,鱼杆动,康熙皇帝连忙举起钓竿,只见钩上钓着一只大大的金龟,心中好不喜欢。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金龟却脱钩掉到水里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左侧身旁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这光景这只龟是老得没有门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这时,在一旁观看的一个年轻妃子见状忍不住大笑起来,而且笑个不止,简直直不起腰来。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皇后说的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含沙射影,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回宫之后,康熙马上下了一道谕旨,将那妃子打入冷官,终身不得复出。到了这个时候,那个年轻的妃子才深深感到后侮了,她叹息着说:“因为我不慎笑了一笑,却害了自己守寡一生,这都是我自己不检点,犯了皇上的大忌所带来的恶果啊!”
为什么皇后在说话时明显说到“老”字而康熙皇帝没有怪罪她,而妃子只是笑了一笑康熙皇帝却如此怪罪她呢?首先是康熙的忌讳心理,他不服老,忌讳别人说他老,这种心理实际上反映了老年人的一种普遍心态,由于上了年纪,在体力和精力上都有所下降,但又不肯承认这个现实,而且也希望人们在客观上否认这个现实,故而一旦有人涉及这个话题,心理上就承受不了。此外,由于皇后与妃子同康熙皇帝的感情距离不同。皇后说的话,仔细推敲一下,有显义和隐义两个意义,显义是字面上的意义,因为康熙皇帝与皇后的感情距离较近,他产生的是积极联想,所以康熙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知道皇后是一片好心的安慰。妃子虽然没有说话,只是笑了一笑,但她是在皇后说话的基础上笑的,再加上她与康熙皇帝的感情距离远不如皇后,所以让康熙皇帝产生了消极联想,其隐义是:那老龟老掉牙衔不住钩子,就像康熙皇帝一样老而无用,连钓起的老龟也让它逃跑了。这就深深地刺痛了康熙内心最忌讳的地方。
也许我们会说,康熙因妃子笑话他而给予这样的重罚充分暴露了封建帝王的冷酷无情,但是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别人这样笑话你的缺憾,你也不会高兴的。因为人总是有自尊心的,总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谁也不希望人们一见面就提自己不愉快的事。因此人人都不愿意人家触及到自己的憾事、缺点、隐私和使自己感到难堪的事,这也是一般人所共有的心理。因此在为人处世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交谈时千万不要涉及别人忌讳的话题,不然就会导致双方的不和,给人际交往带来麻烦。
但是,生活是很复杂的,由于种种原因,有为人处世中有时说话很可能无法避免别人忌讳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讲究说话的技巧了。
我们都知道,男人一到中年,头发便逐年减少,有些男人甚至将秃头视为一大隐忧。而这种人,有时候会出人意料地强调自己头发稀少:“很抱歉,我这个秃头实在很刺眼!”甚至在照相时也会调侃自己,“请注意反光现象……”
这种调侃的话,表面上让人听来似乎他不把秃头这件事放在心里,其实他的内心多半怀有深深的自卑感。一般来说,越是喜欢以自己的秃头为话题大做文章的人,可以说越对自己的头上无毛感到苦恼。所以,当你遇到这种人时,千万不要以为他很豁达大度,还是要避开这个问题去谈些别的。
生理上的缺陷有时是无法避免的,可有些人还有别的特殊的忌讳。有一位业绩优异的一流公司的高级主管,最引以为耻的就是他的学历。然而,他的学历并非不足挂齿,反而是值得一般人炫耀的高等学历。他不但是毕业于全国首屈一指的高中,大学念的也是热门科系。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对自己的学历如此引以为耻呢?那就是他上的大学不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他因这件事一生深受打击,甚至在几十年之后仍然耿耿于怀,所以,他特别忌讳别人问到他的学历。
在普通人看来,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只要有人不小心问及他的学历,他就会非常不高兴。其实,以他今天的成就,学历根本不足以影响他的身份地位,并没有什么好引以为耻的,但他却似乎并不这么想。也许这就是人与人的想法的不同吧。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并不会为自己的学历不高而自卑,可以不必刻意地回避这个问题。但是不要忘了,还是会有人对此耿耿于怀,所以在为人处世中,一定要尽量避免这一类的话题。至少自己不要主动地询问别人的学历,或是制造这一方面的话题,以免引起别人的不快。
有时候,虽然是对方先提相关的话题,你也不可以随便地搭腔。因为你并不知道对方真正的心意。假若你已经知道某人是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所以刻意地讨好他,“某某大学可真不愧是所名校,培养了不少社会的政要及精英,像某某局长和某某博士都是。”你以为这句话说到了正题上,可是,你没有想到的是,对方会毫不领情地回答道:“是啊!我就是那惟一没有成就的人。”这下子岂不是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上。假如你讨好地说:“只有某某大学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按说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谁知对方却回答:“是啊!可惜我儿子读的是三流大学,看来是不能有所指望了!”这不是又碰了一鼻子灰?所以,对于别人先提起的话题也要小心应对。
除了学历之外,关于兴趣方面的话题,要注意有些人对某种偏好已到痴迷的地步。例如大家在一起讨论足球,你是某队的球迷,而对方是另一队的球迷,讲到最后却为了彼此支持的球队不同而大动干戈。
这种事不是不可能发生,所以,当你在和对方谈及有关兴趣方面的话题时,最好先弄清楚对方的兴趣是什么,可能的话花点功夫好好研究一下其中的知识,这样大家谈论起来才不会因为你的一知半解而闹笑话。你也不会因为一不小心犯了别人的忌讳而引起别人的不快。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待人处世中不“揭人之短”呢?为人处世厚黑之道给你开出如下几剂妙方:
第一,深入了解对方,既要了解对方的长处,也要了解对方的不足。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讳,如果你对交际对象的优缺点一无所知,那么与人相处时,就会“盲人骑瞎马”,一不小心踏进“雷区”,触犯对方的隐私,揭了别人的短处。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王大嫂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真是不知道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刘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原来小刘平素与婆婆关系不和,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另住。而王大嫂的本来无心的话,却无意中揭了闰小刘的短从而引起了小刘的不满。如果王大嫂在说话之前,能了解到小刘与婆婆的关系不好,也就不会说出那样的话得罪小刘了。
第二,善于发现别人好的一面,不要提及不好的一面。在为人处世中要多赞美别人的长处,尽量回避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好汉尚且不提当年勇,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谁又愿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页呢?特别是如果有人拿这些不光彩问题来作文章,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无论谁都是不能忍受的。所以一定要切记,不要在人面前说他(她)忌讳的事情。
有一个姑娘,因为长得胖,心里很苦恼,虽然吃了不少的减肥药,试了不少的减肥方法,可也没有什么效果。所以她一直有点自卑,也最怕有人说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小黄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吃了什么呀,像气儿吹似的,才几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儿。”听了这话。胖姑娘立马恼羞成怒,“我胖碍着你什么了?不吃你,不喝你,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小黄本来是和她开玩笑的,可没想到却遭到胖姑娘的一顿抢白,不由闹了个大红脸。小黄明知对方的短处,却还要用这个话题和她开玩笑,这自然就犯了对方的忌讳,人家不对她凶才怪呢。
第三,批评别人时,要顾及场合,不要伤及对方的面子。有一个连队配合拍电影,因故少带了一样装备,致使拍摄无法进行。营长火了,当着全连战士的面批评连长说:“你是怎么搞的,办事这么毛毛躁躁,要是上战场也能装备不齐?”出了错误连长本来就挺难过的,可营长偏偏当着自己的部下狠狠批评自己,心里自然觉得大失面子,于是不由分辩道,“我没带是有原因的,你也不能不经过调查就乱批评!”连长的辩驳让营长一下懵了,他想不能平时对自己的批评从不反驳的连长怎么会这样顶撞他。事后,在与连长谈心交换意见时,连长说,“你当着那么多战士的面批评我,我今后还怎么做工作?”从这个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假如营长是背后批评,连长不仅不会发火,还会虚心接受批评。营长错就错在说话没有注意时机和场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让连长下不来台。
第四,批评别人时说话要含蓄。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是我们必须直接要面对,没有办法去回避,这时不要直来直去,而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古时候,吴国有个滑稽才子,名叫孙山。他与乡里某人的儿子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考完后,孙山先回到了家。那个同乡的父亲就向孙山打听自己的儿子是否考上了。孙山笑着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的回答可谓是委婉而含蓄,既告诉了结果又没刺到对方的痛处。如果孙山像竹筒倒豆子一般直接告诉对方落榜,那么对方的反应就可想而知了。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许多人说话往往太直接,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不但自己觉得出力不讨好,别人也不会感激自己的好心。
有一个人对他的朋友说:“我想参加市里组织的唱歌比赛,你看怎么样?”他的朋友不屑地说:“你,得了吧!就你那破锣嗓子,还不把听众笑趴下。”听了这个朋友的话,那个人一句话也没说,就默默地走了,并且从此以后再也不理睬这个朋友,一份本来很真挚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假如当时他的朋友说:“很好啊,只是你的声音似乎还需要好好练习练习。这次可能来不及了,我看是不是下次再参加吧,反正还有的是机会。”这样的话,那位本来就不具备唱歌天赋的人不但不会和他的朋友绝交,而且肯定会听从朋友的建议,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一段友谊也不会就因为这样一句不当的话而结束。
此外,在许多场合,在为人处世中有人经常是“常有理不见得会说话”,自己明明有理却总是说不到点子上。所以要想把话说到别人的心坎儿上,说得别人都爱听,除了不揭人短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避人所忌”,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应该特别注意:
一,不要主动揭露别人的稳私。不论是谁,都有一些不愿别人知道的秘密。尊重别人的隐私,是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所以,当你与别人交谈时,切勿鲁莽地随意提及别人的隐私,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你遵循了待人处世中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因此,便会乐意跟你交谈和交往。相反,如果你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顾别人保留隐私的心理需要,盲目触及“雷区”,不仅会影响彼此之间谈话的效果,而且别人还会对你产生不良印象,下次别人也不会再愿意与你共事,进而损害你和别人的关系。比如,别人的婚姻、事业正遭遇某种挫折,这种事情当事人一般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如果你意识不到这一点,而是在交谈中一味地刨根问底,肯定会让对方很不高兴,引起对方的反感。
二,不要主动提到别人的伤感事。与别人交谈的时候,要留意别人的情绪,话题不要随意触及对方的“情感禁区”。比如,当你的交谈对象正遇到某种打击,情绪沮丧低落时,你与之交谈,对方又不愿主动提及伤感的事,你最好躲避伤感类的话题,说些开心的事情,让对方也感染到高兴的情绪。
三,不要主动提及别人的尴尬事。当别人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时,你若与之交谈,最好不要主动引出这一有可能令对方尴尬的话题。比如,别人正遇上升学考试不及格或提拔升迁没能如愿或某项奋斗目标未获预期的成功等等,虽然你对这些事情知道得一知半解,但别人却不愿主动向你诉说时,你若不顾别人的感受而主动问及此事,那么,你的交谈对象就会因此而陷入尴尬,进而对你的谈话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在心里对你留下不好的印象。
有一位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每年都会受到邀参加某专业团体的杂志年终评鉴工作,这份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难得的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只参加一两次,就再也没有被邀请。有人问他为何年年有此殊荣,他却总是微笑不答,直到在他退休,不再参加此项工作以后他才公开了其中的秘诀。
他说,自己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职位也不是重点,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人留面子。他说,他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他总是会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多称赞、鼓励而少批评,但这并不表明他只表扬不批抨,他会在会议结束之后,找到杂志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编辑上存在的缺点。虽然杂志排名有先后之分,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而也就因为他顾虑到别人的面子,因此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的编辑人员,大家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找他当评审了。看来,给别人留面子是多么重要,不仅对别人无损,对自己也有益。
读厚黑让我们悟到的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里,面子是很重要,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如果你是个只顾及自己的面子,却不会顾及别人的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不会是个受欢迎的人。而且有一天,你也肯定会因为这个缺点吃亏。
中国人的想法有时是很奇怪的,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所以在待人处世中,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这也是很多为人处世的高手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批评别人的话的原因,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既保住别人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大家都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给别人面子并不难,也与道德原则无关,大家都是在社会上混的人,给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互助,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学会给人面子。至于重大的事,就可以考虑不给了,你不给,对方也不敢对你有意见,他若强要面子,就有可能在最后失去面子!
有一本武侠小说中,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有位人品武功俱佳的大侠,由于从不凭武功压人,而且在与其他门派的人打交道时,即使对方和自己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也特别注意给对方留面子,因而在武林中名望很高。有一次,杭州有一个人与他人结怨,为了化解与他人的矛盾,他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辗转找到这位大侠,请他来帮助化解这段恩怨。
这位大侠没有像别的人那样拒绝他,接受了他的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总算使这人同意了和解。依据常理来说,大侠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对方给足了面子,可以走人了。可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他还有更高人一着的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
等到一切都说好后,大侠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当地许多有名望的人都调解过,但因为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未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让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因为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而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会感到丢面子。”
大侠又接着说:“这件事人想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在我明天离开此地后,本地的几位绅士、侠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送给他们,算是他们帮你完成了调停,拜托了。”说完这位大侠对这个人行了一个礼,然后就转身走了。
在为人处世中,也许我们无法达到那位大侠的水平,但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把面子留给别人:
其一,转移话题,分散别人的注意。如果双方的争执属于非原则性的争论,而这场争论又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那么不妨岔开话题,转移双方的争论焦点。
南齐的皇帝齐高帝萧道成有一次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王僧虔比试书法,君臣二人都认真地写了一副楷书。然后齐高帝傲然地问王僧虔:“你说说,谁第一,谁第二?”王僧虔不愿贬低自己,可又不敢得罪皇帝,于是答道:“为臣之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之书法,皇帝中第一。”萧道成听后,只好一笑了之。王僧虔这种分而论之的回答是相当巧妙的.表面上是顾及了皇帝的尊严,君臣不能互相比较,实际上是回避了不愿贬低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的难题,而且还巧妙地给皇帝留了面子。不论是对皇帝还是对自己,都没什么损伤。
其二,巧妙借用中间力量,消除与别人的矛盾。如果你与一个朋友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但又不想与之断交,这时就不妨请个第三者从中说和。此时,第三者的任务就是将双方的歉意及欲保持交往的愿望准确真实地进行传递。要我们小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小红,珍珍愿意和你好了,你呢?…‘我也愿意。…‘珍珍,小红愿意和你好,大家拉拉手吧!”这是最简单的利用第三者消除隔阂的办法。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运用起来却要复杂得多,因为成人的世界没有孩子的世界那么单纯。但是只要你掌握了以下的技巧,也就好做多了。
1.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反省自己。当双方为某件小事争论不休,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纠缠不休时,“和事佬儿”无论对哪一方进行褒贬过分的表态,都犹如火上浇油,甚至会引火烧身,不利于争端的平息。因此,这个时候,“和事佬儿”只能比较客观地将事情的真相说明清楚,而不加入个人的带有偏见性的评论,让双方自己消除误会,反省各自的缺点或引导他们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最终使双方既平息了争执,又增进了友谊。
2.抓住主题,公正评价。假如争论的问题有较大的异义而双方又都有偏颇,眼看观点越来越接近,但由于自尊心,双方又都不肯服输,那么“和事佬儿”就应考虑双方的面子,将双方见解的精华归纳出来,也将双方的错误整理出来,做出公正的评论,表述自己的较为全面的,而且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这样,就把争论引导到理论的探讨、观点的统一上来了。千万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因为,所谓“各打五十大板”是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的,那样胡乱批一气有可能激化双方的矛盾,不利于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是绝对不能用的。
3.调虎离山,暂时息来双方的火气。有的争论,发展下去就成了争吵,甚至大动干戈,如果双方火气正旺,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和事佬儿”即可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把其中一人调走支开,让双方暂时脱离接触,等彼此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之后,争端自然也就趋于平静了。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双方静下心来想想也就能想通了。
假如你想让两个有成见的人消除前嫌重归于好;假如你的亲人突然遇到过去关系很坏的人而你又在场;假如你作为随从人员参加的某个谈判暂处僵局等,你该如何处置呢?此时,作为第三者,你要充当起调解人的角色,应首先联络双方的感情,努力寻找双方心理上的共同点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一幅名画,一张照片,一盘棋,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句谚语,一段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乃至一杯酒、一支烟都可能成为双方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成为融洽气氛,打破僵局的契机,从而使事情能够顺利进行。
在为人处世中,“中间人”利用得好,不仅可以缓和气氛,融洽感情,消除误会,平息事端,还有利于应付尴尬,打破僵局,解决问题。
“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并把面子留给别人。
第三章 恭维别人要真诚
“恭,就是卑躬折节,胁肩诌笑之类。分直接间接两种,直接是指对上司而言,间接是指对上司的亲戚朋友,丁役及姨太太等等而言。上述对上司用恭,是指普通而言。然亦不可拘定,须认清饭甑子所在地,看操我去留之权者,在乎某处。对饭甑子所在地而言,不一定是上司,有时甑子之权,操诸下属或老百姓。明乎这个理,有时贮下属及老百姓也当用恭。”这是厚黑中的一段原话,讲的是关于恭维别人的。其实,恭维别人一定就是对别人卑躬屈膝,有损自己的人格。适当的赞美,也是为人处世中必不可少的一课。
在为人处世中都讲究要真诚待人,说假话最要不得。然而,从读厚黑中我们地能感悟到这样的道理,有时候把假话当成真话来说比说真话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不管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世上之人个个都喜欢听好听的话。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希望,年轻人希望寄托于自身,老年人希望寄托于子孙。年轻人自以为前途无量,你如果能举出几点证明他的将来一定大有成就,他肯定十分高兴。当然,他的实际情况也许和你说的有距离,但这无关紧要。只要你说得真诚,他也可能会把你当作知己。当然,“恭维”别人要掌握分寸,要讲究艺术,任何东西都要讲究一个“度”。“恭维”过了头,适得其反,也可能令对方反感,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忠言逆耳,是因为真话有时候毫不留情地指出别人的缺点,而适当的假话,却会让人听着舒服。但是不管直言还是谏言,总之在说真话的时候,都必须事先考虑对方的容忍和发言时机。即使是面对经常见面并且性情温厚的上司,当他身体状况欠佳,或是情绪低落不稳时,千万要谨言慎行。这时,一点点令人不悦的真话,都足以使对方勃然大怒,肯定会波及将来人事方面的考核,对自己带来不利的影响。
对于初次见面或是不常见面的人,也不可很贸然地向对方说些直言不讳的真话,因为你对这个人并不了解,所以真话可能正好犯了对方的忌讳,对你来个不理不睬,让你连个解释道歉的机会都没有。祸从口出,少说令人不高兴的话,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说好恭维话最关键的是假戏要真做,态度要诚恳,不要犯对方的忌讳。倘若你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向对方说一些听起来舒坦愉悦的话语,即使是礼貌性的赞美,有时对方非但不接受你的心意,反而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虚伪,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因此,诚恳认真的表情是改变对方心理的重要策略。纵然你说的话完全与事实不同,是真正的假话,但只要是极具诚意地表示,对方仍会相信这是你由衷之言,自然就会对你产生良好印象,这是很多事实证明了的道理。
曾有个人到一家自行车店里去买自行车,由于知道自己身长腿短,长得不成比例,选好车子付了钱之后,便请老板把车座调低,谁知车店的老板一番仔细瞧看后,以极具真诚的表情说“先生,你的腿绝对是长的!”顿时,这个人就投降了,飘飘然地望着老板把自行车的坐调高。然后,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骑着被调高座儿的自行车驶向温暖的家。路上,这个人想着老板充满自信又果断的“你的腿绝对是长的”这句话,内心感到说不出的高兴。
虽然那个人明知道那个老板的赞美是不符合事实的,而且他的动机也不清楚。纵然如此,那个人还是很感谢好个老板,当然不是向他的假话感谢,而是对他那“以认真的表情作礼貌性赞美”的态度,表示由衷的谢意。毫无疑问,当作礼貌性的赞美时,你的最佳策略,便是“认真的表情”。最好是在认真的表情来用假话恭维对方时,能够把既干脆又果断的说法及语气派上用场。比如说,在与他人打招呼寒暄“你看起来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之后,马上再补上一句“看起来比你的实际年龄年轻多了!”,虽然对方明知道你这是假话。可他也会洋溢一股飘飘然的满足感,对你更是产生良好的印象。因为喜欢被人赞美年轻,是人之常情,没有人会拒绝这种赞美。
一般来说,在与人交住时,大部分的人,都相当重视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因此,想要令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在首次会面时,不妨将对方的年龄按实际年龄打七折,这是最佳的策略。因为打九折所产生的作用不大,而打五折又有虚伪之嫌,所以折衷下来,七折是最佳的运用程度。
例如,你遇到一个人,有六十岁,你就要说“你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样子!”当然,对方一定会吓一跳。而为了避免让对方产生被遇弄的不悦感,在赞美对方年轻的当时,你必须要先奠定对方的确是四十多岁的“心理准备”,再以认真的表情向对方赞美。如此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确切实施,即使对方很清楚这仅是礼貌牲并非真实的赞美,他依然会被你的诚意打动而深感愉悦,你的赞美也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天晚上,几位好友一起到酒吧饮酒畅谈。当他们酒兴正浓时,一位女服务生以果断的声音对其中的一个人说:“先生,您的年龄大概二十七八岁吧!”顿时,那个人惊愕呆住,周遭的朋友更是个个捧腹大笑直道太离谱了。不由自主地,大家都对这个女服务生兴起一份好奇。
将客人原本四十大几的年龄打六折说成二十七八岁,实在是于离谱,更何况那个人的秃顶绝不可能是年轻的特征。因此,那个人不勉纳闷地询问这位女服务生,这位女服务生却以神色自若的态度堂皇的回应:“虽然我不知道您的实际年龄,但如果有人向我问起您的年纪,我一定会告诉他您是二十七八岁,况且您的外表看起来也的确像是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就这样双方争执不下,直到她原本认真的表情出现了噙泪欲哭状,大伙儿才停止反驳的行为。
事实上,那个人的确让这位女服务生真挚的心意及态度所感动,而内心雀跃不已。由此可知,在赞美他人,给对方面子时,除了要有认真的表情外,认真的心情也不可或缺。当然,恭维对方,千万不要犯对方的忌讳,因为一旦犯忌,即使你的态度再认真,表情再诚恳,也达不到好的效果。比如你对一个相当在意自己少了一个耳朵的人说:“你的耳朵很好看!”肯定会令对方极度不悦,甚至是生气。
在为人处世中,有的人说话很有分寸,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是落落大方,该说的时候,侃侃而谈,不该说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而有些人却一点分寸也没有,在说话的时候,从来都是不管不顾信口开河,丝毫不顾忌对方听了会做何感想,会有什么反应。当他们一句话出口已经伤人的时候,还在不知不觉中大谈特谈,这样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在与人交往中,要想使自己说出的话受人欢迎,必须掌握好说话的分寸。因为任何人在说话的时候,其语言、表情、声调等都会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意义,有时候用错一个字,用错一个词,或者用错一个声调,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因此,说话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分寸。一耳使表示问候,开玩笑的时候也不例外。如果开玩笑开得重了一点,就可能带着一点嘲讽的意味;如果再重点,就显然是一种讽刺了;如果再重一点,就可能引起双方的不快;如果再重一点,就可能使对方发火了。所以,在为人处世中的说话应该经常考虑:为什么有的人,常常被误解呢?为什么有些人,本来是想安慰别人,反而惹起人家的反感呢?为什么有些人原意是赞美别人,反而使人感到是讽刺呢?为什么有些人,原意是要跟别人和好,反面会引起一场争斗呢?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脸皮没有一点防护,说话没有分寸感,这里有用字措词方面缺乏分寸感,用了不适当的词句,使对方发生误会,但更多的是说话的表情和声调与你想表达的意思太离谱,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有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声调一向是很冷很硬,其实这是他的性格。即使他在内心里对别人充满温暖和同情,但他的话一出口,便像经过快速冷冻一样,变得硬棒棒、冷冰冰。因此,他的许多表示温暖问候的话,在对方听起来都好像是冷言冷语,甚至是讽刺、挖苦,至少也觉得他的话并不是出自真心,而是一种客套和敷衍。
在为人处世中,掌握说话的分寸感,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到位,或只说三分话,这同样是失去分寸感的表现。譬如在进行专题讨论,轮到你发言,你就把所想的问题说出来好了,没有必要故作谦虚,对别人让来让去。假如你跟女友相处还没有三天,就山盟海誓,说我是多么多么爱你,这是没有分寸感。反之,你们苦恋了几年,对方在等你说“我爱你”,可你就是说不出口,结果可能要失去一个最爱你的人,这也是没有分寸感的表现。说话要有分寸感,该说的一定要千方百计说好,不该说的千万不要去说,要恰如其分。也许你会问,什么是该说的,什么是不该说的。这要据体情况据体分析,根据当时说话的内容、场合、气氛及说话对象的情况而定。我们在这里只给一个小小的测验,让你发挥一下想象力,看你对分寸感的把握怎么样:
一个妻子,做好了一桌拿手好菜,等着丈夫回来一起吃。今天,是她30岁的生日,她的丈夫答应她回来一起吃晚饭。
但是,等来等去,丈夫还不回来。她含着眼泪坐在饭桌旁边。菜早凉了,汤也凉了。然而,在她已经心灰绝望,不想再等的时候,丈夫回来了。
这时她问丈夫:“你吃过饭了吗?”
请你想象一下,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表情、什么声凋吧。
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怯生生的呢,还是急切切的呢?是含着幽怨呢,还是透着欢喜呢?是轻声细语呢,还是突然的爆发呢?不用说,我们都会猜到,一定是幽怨的。
第四章 赞美他人有技巧
通过读厚黑,我们能感悟到:适当地赞美他们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赞美别人的技巧。
一个人在艰难的旅途中行走,势必会消耗大量的体能,这时他如果吃些兴奋剂,就能迅速激发潜能,振作精神。但如果一个人在艰难的人生征程攀登,消耗了精力,磨损了意志,被自卑感压得抬不起头,我们又能否找到一种没有副作用的灵丹妙药去诊治呢?从读厚黑中我们得出的答复非常肯定:“有!”它就是用恭维和赞美调制而成的“迷魂汤”。
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迷魂汤”是带有贬意的色彩,可是,有时候,给别人灌一下“迷魂汤”,赞美一下别人,也是为人处世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迷魂汤”是为人处世厚黑之道中一种有力的“武器”,这种武器若运用得法,使用者可以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何谓“迷魂汤”?乃是指任何让人听了足以“神魂颠倒”的言辞,也就是恭维的话、赞美的话。当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赞美、恭维时,就是在“灌迷魂汤”。
“迷魂汤”的威力为什么会这么强大呢?原来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除了凡事先想到“我”之外,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大自信的人需要这种肯定,自卑的人更是需要!自大自信的人听到别人对他的肯定,等于为自己的自大自信找到了更强有力的依据,这种人坏话还说不得哩!自卑的人通常条件较低,他更需要别人的肯定,以建立自己的信心,甚至连与事实脱节的“肯定”他都“信以为真”!所以,“迷魂汤”其实是人人爱喝的,虽然很多人表面说最讨厌别人说这种恭维的话,其实他们心里却爱得要命,有的喝了眉开眼笑,有的则表情严肃.甚至发起脾气来,可是等你走开,他便偷偷笑了。由于“迷魂汤”是用人性弱点熬成的,所以几乎无往而不胜,历史故事中有很多根本没什么本事却身居高位的高官,就因他会对皇帝灌迷魂汤;很多其貌不扬的人娶的竟是如花似玉的美人,其中有的就因为会灌迷魂汤。因此,读厚黑给我们的感悟就是:在为人处世中会灌迷魂汤,即使没有升官发财,肯定也会有相当不错的人际关系!有时候,“迷魂汤”会比真话让人听来更开心,既然说这种话对双方都好,我们为何要拒绝呢?
你要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先怎样待别人。这是耶稣在犹太山上讲道时曾经说过的话。有一位颇具文才的作家叫霍尔?凯因,他的作品很有吸引力,他出身卑微,因为家里穷,只念了8年书就辍学找工作养家。不过,他很喜欢四行诗和民谣,特别崇拜诗人但丁和欣赏罗塞迪的文学与艺术修养。
有一天,他突然想,自己既然无法见到罗塞迪,可是可以写封信给他,让他知道自己对他的崇拜和赞美,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给罗塞迪,赞美他在艺术上的贡献。罗塞迪看后非常高兴,心想:“如此赞美我的人,一定也是很有才华的人。”于是就请霍尔?凯因来伦敦当自己的秘书。这封信改变了凯因的一生。自就任新职后,他和当时的文学界密切往来,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再加上自己不断的努力,不久,其文学名声便远扬各地。从一种我不见传的小人物,一跃成为名人,不得不归功于霍尔?凯因对别人的赞美。可见,诚心的赞美就着多么不可名状的威力。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任何人都是喜欢被人赞美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意志帝国遭到惨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当时成为全世界都讨厌的人,连自己的国民也与他为敌,正当他准备亡命荷兰时,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一位少年给他写来的信,信中充满了一片稚嫩之情和赞美辞:“不论别人怎么想,我永远爱您!”
看了这封信,威廉二世非常感动.立刻回信给少年,希望和他见面。少年的母亲带着他去见威廉二世,意外地促成了威廉二世与这位母亲的一段美好的姻缘。而这一切,要归功于这个少年的这封赞美之信。如果没有他的这封信,他和他母亲就不会有与威廉二世见面的机会。
真诚的赞美是很少被人拒绝的,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有着一样的喜欢被赞美的心理。拿破仑对善于奉承的人很反感,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个聪明的士兵却来到拿破仑面前说:“将军,您最不喜欢听奉承话,您是真正英明的人啊!”拿破仑听后不仅没斥责他,反而十分自豪。
这位士兵对拿破仑的脾气秉性摸得很透,深知他讨厌奉承的话;但这位士兵又绝顶聪明,他准确地捕捉到了拿破仑的这一性格特点。
很多例子已经证明,赞美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没有人能对赞美无动于衷,只不过赞美技巧高低而已。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过:“每次有人捧我,我就头痛,因为他们捧得不够。”由此可见,高帽子人人喜欢戴,可是,有时候,赞美的话却不一定人人都会说。
俗话说:‘逢人短命,遇货添钱。’诸君想必都知道,假如你遇着一个人,你问他几岁?他答:‘今年五十岁了。’你说:‘看你先生的面貌,只像三十几的人,最多不过四十岁罢了。’他听了,一定很喜欢,是之谓‘逢人短命’。又如走到朋友家中,看见一张桌子,问他多少钱买的,他答道:‘四元。’你说:‘这张桌子,普通价值八元。买得再好,也要六元,你真是会买。’他听了一定也很喜欢。是谓之‘遇货添钱’。”
其实人人都有虚荣心理,“遇货添钱”是将人们用的东西价钱夸大,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虚荣心理。比如别人穿了一件二百元的衣服,你就说:“你这件衣服三百几啊?”对方说:“没有,才二百多。”你就装吃惊地说:“怎么会!这么好的衣服怎么也得三百多。”对方说:“真的只要二百多。”这时你就要接着感叹道:“你真会买衣服,这么漂亮的衣服才花二百多!”如果这样做了,相信效果肯定不错!“最佳的赞美其实就是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的,让对方明知道你是在恭维他,但他又会听着很舒服的话。”
通过讲习厚黑,我们可以领悟到,赞美成功的一个诀窍是,只有谙熟了对方心理才能辨别其优缺,“顺藤摸瓜”你的赞美才能准确定位,并尽可能触及其最美的那一部分。对方在欣喜之余,会视你为知己,继续向你袒露心怀,使你不断捕捉赞美的闪光点,你的赞美也才更加得体,游刃有余。如果不了解他人心理,你就不知道他有何可赞之处,更不知他需要什么。所以,赞美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先对这个人有所了解。
了解他人心理,不仅要抓住对方大致的心理活动,而且要于细微之处下功夫,利用细小的刺激来影响其特定情形下的心理,从而使你的赞美既巧收“润物细无声”之效,又有极强的针对性。
切忌,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不要用官话套话,因为赞美一个人,并不是作报告或谈工作,要十分严肃。赞美贵在自然,它是在待人处世中,一定场景下的真情流露有感而发。任何僵硬、虚夸、做作的赞美,即使是出于真心实意,也会让人反感提防。让人觉得你并不是真心实意的,而是有目的的。这样的赞美是不会受人欢迎的。
有时候,赞美不一定非要直接面对被赞美的人,间接赞美别人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秘密在告诉别人后就不成其为秘密。然而,我们却常在许多场合里,听过或者说过“我告诉你一件秘密,你可不能再告诉别人!”我们总是天真地认为对方会保守秘密,绝不会再让他人知道,殊不知隐藏不住秘密是一般人的常情,而秘密终究会传到当事者的耳朵里。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反问,如果以“我告诉你一件秘密,你可不能再告诉别人”的方式来问接表达赞美之词,是不是能获得比预期更好的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利用这种人性弱点,将称赞之词传出去,的确是恭维别人、尊崇他人的良好方法。依据心理学的研究,背后的称赞比当面的赞美,更能获得他人的欢欣。刘某和杜某毕业于同一所重点大学,同年分配到某单位做职员,工作三年后,处里有一个升任科长的名额,刘某和杜某各有所长,刘某的专业能力非常强,但为人有点清高自傲,不擅与人交往;杜某的专业能力虽然不如刘某.却非常擅长与人打交道,并且特别注意在各种适当的场合宣传处长的能干和成绩。有时还会故意在第三者面前说处长的好,并且会故意让人把这话传到处长耳朵里。所以,当提拔的名额下来时,处长再三考虑后决定提拔杜某:但刘某心里很不平衡,因为他对杜某十分了解,在上大学时,自己品学兼优,而杜某却因多门考试不及格差点让学校勒令退学回家。可如今,无能的杜某却要骑在自己头上指手画脚。刘某想不通,就到局长那里越级告状。他哪里知道官场上官官相护,局长不但没有改变处长的决定,还将这件事透露给了处长。心胸狭窄的处长自然是怀恨在心,此后便处处给刘某穿小鞋。这就是两个人为人处世厚黑之道水平的高低,所带来的不同后果。
既然好听话谁都愿意听,表扬更是一种很让人陶醉的精神享受。聪明的你就不妨大方一点,多赞美别人吧。人们总是期望别人对自己能够有一个高度的评价,你对他们评价越高,他们对你的评价也就越高。而且,当你要收回他们的高度评价时,为了争取让你重新给予他们高度评价,他们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赞美别人是一种非常高超的控制人的手段,如果你经常发自内心地赞美别人,你就为你能够对他们施加影响打下了基础,在这种基础形成后,你对他们的批评意见会对他们产生十分强烈而有效的影响。如果别人接受了你对他们的夸奖,即使你的意见听起来不是那么让人愉快,他们也会比较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因为许也不会给赞美他的人脸色看。
谁都喜欢听好听的话,虽然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里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赞美,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赞美是一种学问,其中奥妙无穷,但最有效的赞美则是在第三者面前赞美下属。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对方愉悦,更具有表现出真实感的优点。假如有一位陌生人对你说:“我的朋友经常对我说,你是位很了不起的人!”相信你感动的心情会油然而生。因为这种赞美比起一个人当面对你说:“先生,我是你的崇拜者。”更让人舒坦,也更容易相信它的真实性。因为一个陌生人,在对你不了解的情况下,却说很崇拜你,你肯定会认为他在说慌。
请你想想,如果有人告诉你,某某人在你背后说了许多关于你的好话,你会不高兴吗?这种赞美,如果当着你的面说给你听,或许会适得其反,让你感到虚假,或者疑心他是不是出于真心。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觉得特别地悦耳动听呢?那是因为,对方并不是当面赞美人的,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让你听到的,是在向别人传递你的好的,所以你会坚信对方是在真心赞美你。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个敌视他的议员,便有计划地对别人赞扬这位议员,他知道那些人听了之后,肯定会把他的话传给那个议员。后来,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政治盟友。
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可把这种方法派上用场之处不胜枚举。例如父母希望孩子用功读书时,如果整天教训孩子,也很难说有多大效果,假如孩子从别人嘴里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关心,父母在自己身上花的心血,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动力。
在为人处世中,不妨多使用此法。不但让你在别人心中留下好的印象,也有利于人际交往,可以使你得到更多的朋友。
通过读厚黑,我们还会悟到这样一个道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从人的性格多样性和差异性角度来看,的确是如此。所以,在为人处世中,学会对人的性格作具体分析,看人下菜碟,对性格活泼者可以随意调侃,开个玩笑什么的也可以;对秉性拘谨而抑郁者,则宜于推心置腹地促膝谈心;对于性情耿直者,可以直言不讳,即使偶有失言,也无碍大事;而对于敏感多疑者则应掌握措辞的分寸,出言之前应三思,力求辞能达意。在为人处世中,只有你这样做了,定能在朋友圈中有很好的人缘。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话,一般是用来批评别人油滑、投机、不诚恳的,可以说是一句充满贬义的话。但为人处世厚黑之道却不这样看,因为“见人说人话”,就可以和人沟通;“见鬼说鬼话”,就可以和鬼沟通。反之,如果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那么全都不通了。其实这句话说的道理就是,要看人说话。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在与对方交往之中,应尽量使用对方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并说对方熟悉、开心的话题。比如说,你与有小孩的广东人打交道,如果能用粤语说说有关孩子教育的话题,肯定效果不错。所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为人处世中有效沟通的秘诀,也是与人相处、交朋友、给人好印象、了解对方的秘诀,这是一种为人技巧、一种处世艺术,并非是油滑、投机和不诚恳。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为人处世中是很有用的一招,因为它抓住了人常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在言语上让对方的自我获得满足,对方的防卫意识便会松软下来,并且把你对他的客套、亲切,当成你对他的关心,于是就对你产生好感。结果是,你就可以对他有更多的了解,交谈中也会有更多的话题。
兵法有句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也应该做到知彼知己,“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不同的人说不不同的话,随机应变,才能事事顺遂。有一则笑话,颇能说明如何“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是某人擅长奉承,一日请客,客人到齐后,他挨个问人家是怎么来的。第一位说是坐出租车来的,他大拇指一竖:“潇洒,潇洒!”第二位是个领导,说是亲自开车来的。他惊叹道:“时髦,时髦!”第三位显得不好意思,说是骑自行车来的。他拍着人家的肩头连声称赞:“廉洁,廉洁!”第四位没权也没势,自行车也丢了,说是走着来的。他也面露羡慕:“健康,健康!”第五位见他捧技高超,想难一难他,说是爬着来的。他击掌叫好:“——稳当,稳当!”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捧腹大笑:但细思忖之下,你会觉得这个人很会对人说话,并且让所有的人听着心里都很高兴。
在为人处世中,许多人也都知道顺着对方说好话的重要性,但真正能说好话的却很少。如果你留心的话,肯定可以发现,与人交谈有时可能“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如果说话投缘,则会“言逢知己千句少”,给交际成功架起绚丽的彩虹。那么,在为人处世中,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呢?厚黑给我们的感悟就是,说话要看清对象。
常言说:“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为人处世厚黑之道也是如此,靠一张嘴可以吃遍四方。战匡对期的苏秦原先就是以“连横策略”游说秦王的,失败之后才改以“合纵方略”游说六国。他就是典型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例子。也正是因为他会看人说话,他的“合纵方略”才会成功。
按照传统观念的理解,“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似乎有点“墙头草,随风倒”的感觉,也略显油嘴滑舌。然而在为人处世中,分清对象说话不仅出于需要,而且大有必要,否则就会犯“对牛弹琴”的错误,根本达不到说服别人的目的。
南北朝时期有个叫公明仪的人,善于弹琴,有一天突发奇想,对牛弹起了悠美动听的曲子,牛没有搭理他,仍然忙着低头吃草。“对牛弹琴”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按照这个典故的原意,这里的牛指愚蠢之人,而厚黑之道却认为,这里最愚蠢的不是牛,而是那个公明仪,不看清对象去弹琴,自然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为人处世,要善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看到对方喜欢什么,就顺着他喜欢的话去说,顺着他喜欢的事去做;看到对方厌恶什么,忌讳什么,就要避开他忌讳的不说,避开他厌恶的事不去做。这样,对方就会觉得你是处处在为他着想,觉得你是他的知心人,便会把你视为知己,碰上事情就会多为你说话、替你出力。在为人处世中,你就会多了一个朋友、多了一条路。可见,看清说话对象,针对说话对象的喜好去说,不但让别人听着开心,对自己也是有益的事情。
看清说话对象,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对方的兴趣爱好说话。人们因职业、个性、阅历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自然也会有所不同。而且,有些人的兴趣、爱好还会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人年轻时对垂钓感兴趣,而到了晚年,却爱好养花种草。而你若知道你的交际对象对某方面感兴趣,你与之打交道时如果先谈些与其兴趣有关的话题,对方就容易向你打开话匣子而不会拒你于千里之外。有个青年想向一位老中医求教针灸技巧,为了博得老中医的欢心,他在登门求教之前作了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他了解到老中医平时爱好书法,遂浏览了一些书法方面的书籍。起初,老中医对他态度冷淡,但当青年人发现老中医案几上放着书写好的字副时,便起字副边欣赏边说:“老先生这副墨宝写得雄劲挺拔,真是好书法啊!”听了青年人赞赏自己的书法的话,老中医心里不禁升腾起愉悦感和自豪感。接着,青年人又说:“老先生,您这写的是唐代颜真卿所创的颜体吧?”这样,就进一步激发了老中医的谈话兴趣。果然,老中医的态度转化了,话也多了起来。接着,青年人对所谈话题着意挖掘,环环相扣,致使老中医精神大振,谈锋甚健。终于,老中医欣然收下了这个“懂书法”的弟予。并把自己的针灸技术倾囊相授。
从青年人与老中医交往的事例中,你是否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在为人处世中,我们所面对的交际对象性格迥异,有的生性内向,不仅自己说话比较讲究方式方法,而且也很希望别人说话有分寸。因此,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时,就要特别注意说话方式,尽可能对其表现得尊重和谦恭些。不能大大咧咧,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比如,某青年与一位名牌大学的老教授在火车上一路同行,青年人想借老教授的钢笔写字,便说:“喂,钢笔给我一下。”然而,老教授是位颇讲究礼仪修养的人,他见青年如此失礼,便把头扭向一边,没理青年人。假若,青年人知道老教授的性格特点,把话换成:“请问老先生,把您的钢笔借我用一下行吗?’其结果可能就会截然相反。这位青年人可能但会借到钢笔,而且也可能会和教授聊得很开心。
有位“未来的女婿”初次到岳父家去拜访,发现女友家的茶杯、茶壶、碗碟等用具都是非常精致的青花瓷器,马上就判断出老爷子喜欢什么,他便称赞说:“这青花瓷器古朴典雅,精美极了。”就这一句话把“岳父”高兴得合不上嘴,他们马上有了共同的话题,谈得非常投机。不用说,岳父自然对这位“未来的女婿”很满意。
遇到有的交际对象性格比较急躁、直率,讲话犹如拉风箱般直来直去,同时,也不太计较别人的说话方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时,就要开门见山,有话直说,千万不要兜圈子。因为那样会适得其反。
所以,要摸清别人的心思,根据别人的潜在心理说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就要时刻注意揣摩你的交际对象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说的话与对方的心理相吻合,对方就乐于接受;反之,你说的话就会使对方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某丝织厂缫丝车间女工小王创造了该厂接线头操作的最高记录,引起了厂长的极大兴趣。此刻,善于揣摩厂长心理的生产科长向厂长建议说:“厂长,我们是不是召开一个技能操作现场会,让小王现身说法介绍操作经验,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结果,厂长当即采纳建议并对生产科长的想法大加赞赏。如果这个科长没有把握住厂长的心思去建议,可能就不会得到这么爽快的答复。
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要与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因此,针对不同的身份,所选话题也应有所不同,即要选择与之身份、职业相近的话题。比如,你在旅途上遇到了一位老农民,如果你把话题引向现代女性的美容上去,肯定是“驴唇不对马嘴”了。倘若你说:“大叔,今年的收成咋样啊?每亩地的小麦能收多少?”这样,就能激起老农与你谈话的共鸣点和兴奋点。也会激起老农对你的好感,认为你很关心他的收成。
要想受到别人的欢迎,就要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因此,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遇到老人就一定要去谈他的小孙子、小孙女,在老人的心目中,他的小孙子是最可爱的,很多大人物出去旅游、办公事甚至植树,都要将小孙子带上。你给老人买东西还不如给小孙子买东西,让他印象深刻。遇到对方有位小孙子,你就夸他的小孙子真聪明、真活泼;谁不希望自己家的小孩子聪明呢?所以这话对方肯定乐意听。如果对方有位小孙女,你就说他小孙女真可爱、真天真;小孩子自然个个可爱,这话也不假。另外,对一个集邮迷你不妨谈几枚好邮票,对一个足球迷谈他喜欢的球队如何取胜,球技如何高超,对注重养生之道者谈谈气功和太极拳,向一个成功者请教他的奋斗史和成功的经验,向一个文学爱好者谈谈文学…
说话分清对象,才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才会使你“言到功成”!换句话说,只要你能够投其所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你才会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大家的欢迎。
第六章 真诚表达对别人的感谢
别我帮助了自己,我们要真诚地对别人说声谢谢,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但是,有许多人却不擅于对别人表露情感,这种情形在那些社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中间非常普遍。满怀谢意,却不能大大方方地说出“谢谢你”,这样就绝对不能把自己的谢意传达给对方。为什么心里感谢对方嘴里却说不出来呢?究其原因,无非是不好意思。其实,别人帮了你的忙,好好地表示谢意,是最基本的礼节,倘若不懂得这一点,势必无法尊崇对方。试想一下,人家辛辛苦苦地费劲帮了你的忙,连你的一句谢谢都换不来,换作是你,心里会怎么想呢?下次你还会再乐意帮助他吗?有一位以乐于助人见称的董事长。一天有位职员向他报告自己结婚的事,董事长听了之后非常高兴,马上热情地把自己一位从事房地产经营的朋友介绍给他,结果,那位职员不久便顺利地找到一幢价格不高,又特别合适的公寓作为新房。他在心里很感谢董事长的帮助。
在搬进新公寓的第二天,这位职员前往董事长的办公室想向他道谢。谁知,等见了董事长却吱唔了半天,怎么也说不出“谢谢”两个字来,最后好不容易才勉强说出“前几天麻烦你,真是抱歉”之后,便急急忙忙地退出办公室。
这个职员的这种表现,让董事长感到非常沮丧,甚至认为自己这份热心有点多余。那位职员期期艾艾不敢吐露本意,说不出“谢谢”来,不是因为他不想表达自己的谢意,而是因为面对董事长时过于紧张,脸皮儿太薄,没法表达自己的谢意。可是,这件事情之后,董事长对他的印象想必不会好了。
看来要想把“谢谢”说出口还不是太容易的事。但是你如果不将自己心中的谢意表达出来,对方永远也不会知道。相反地,若清楚地把谢意告诉对方,不但会使对方感到愉悦,同时也是尊崇对方。此外,在表示谢意时,还需要注意一点,如果周围有人,而你的道谢态度又过于客气,那将会适得其反,因为对方可能会感到不好意思。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清场合再来决定道谢的言辞,才是真正的掌握了为人处世厚黑之道的精髓,也才能很好地向别人表达你的谢意。
我们要切记,真诚地向别人表达人的谢意,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礼节。得到别人的帮助,一定要记得表达你的谢意。
第七章 避免跟别人正面冲突
为人处世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有的问题因为种种原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根本争论不清楚的。明朝陈耀文在《天中记》讲了一个小寓言:有一次,夜里睡觉白天飞翔的燕子与白天睡觉夜晚活动的蝙蝠争论起来。燕子认为日出是早晨,日落是傍晚;蝙蝠却认为日落是早晨,日出是傍晚。它俩叽叽喳喳,争论不休。其实,燕子和蝙蝠由于生活习惯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对晨夕各持不同看法,它们的看法是永远也不可能一致的。从这则寓言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为人处世中不要轻易与人争论,即使非争论不可,也必须看清对象,与根本没有争论基础的人争论,是永远争不出名堂来的。既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
有这样一个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的某天晚上,卡内基在伦敦参加史密斯爵士举办的宴会。宴席中,坐在卡内基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个幽默的故事,并引用了一句成语,大意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说这句话出自圣经。“什么?圣经?!”卡内基知道这句话不是出自圣经而是出自莎土比亚的《哈姆雷待》。为了表示自己的优越感,卡内基当即纠正了这位先生的错误。不料却引起了对方的反唇相讥:“你说是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确确实实出自圣经。”两人各持已见,争论不休。
卡内基的老朋友葛孟先生也在场,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这时,却在桌下用脚踢了踢卡内基,说道:“卡内基,你弄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的确是出自圣经。”
在回去的路上,卡内基不解地问葛孟:“你不是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土比亚吗?”“是的,”葛孟回答道:“《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卡内基,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一定要证明他错了呢?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些面子?卡内基,你为什么一定要跟他抬杠呢?应该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世界上只有一种能够在争论中获胜的方法,那就是避免争论。像躲避响尾蛇和地震那样避免争论。
有时候,激烈的争论,可能会使人一时丧失理智,甚至动了干戈。到了这一步,不少人即成了终生的敌人。而华盛顿则不然,他有着化仇为友的魅力。
公元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当时华盛顿率领他的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那里正在选举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有一次,华盛顿与佩思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具体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情绪激动的华盛顿说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话,而被激怒的佩思则将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马上开了过来,准备替他们的司令官报仇,华盛顿阻止了部下的冲动,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清早,华盛顿递给佩思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来。不一会儿,佩思便如约到来,他是准备来进行一场决斗的。令他感到惊奇的是,他所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酒杯。
华盛顿站起来迎接他,并笑着伸手过去。“佩思先生”,华盛顿说:“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对的,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请握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从此以后,佩思成为华盛顿最坚定的支持者!
厚黑之道告诉我们,避免与人正面冲突,不但可以避免让别人感到尴尬,有时候也可以为自己多争取到一个朋友。
有这样的一则寓言故事:一匹狼跑到了牧羊人的农场,想要扑杀一只小羊来吃,牧羊人的猎犬追了过来,这只猎犬高大凶猛,狼见打不过也跑不掉,便趴在地上流着眼泪哀求,发誓它再也不会来打这些羊的主意了。猎狗听了它的话,看了它的眼泪,非常感动和不忍,便放了这匹狼。没想到这匹狼在猎犬回转身时,纵身咬住了猎犬的脖子,幸亏主人这时候赶来了,才能救了猎犬这条命。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待人处世当中,对于那些心黑手辣的小人万不能留情,要以牙还牙,以黑制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心慈手软,该黑心时黑不下来,那就只能深受其害,因为《厚黑学》从来都不相信眼泪,只信奉“谁笑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的厚黑处世箴言。所以,在与小人打交道时,若实在惹不过,小人硬骑在你的脖子上拉屎,郧就没什么客气静。面对小人的圈套和陷阱,厚黑教主提醒你:必须保持冷静,在对方处境不妙时,不妨痛下杀手,“痛打落水狗“。如果对方想用毒计整治你,侮辱你时,最好的方法是用对方讲的道理、方法、要求,依样反还给对方,使其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就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猎人给邻居送去了一只兔子,邻居非常高兴,就把兔子炖好了,想请猎人一起来吃。不巧,猎人打猎未归,而猎人家来了一位猎人的朋友,正在焦急地等待猎人。既然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又是猎人的朋友,邻居就把猎人的朋友请到自己家里招待了一顿。
猎人的朋友对这位邻居的好意非常的感谢,因此也就到处说这位邻居好话。一个星期后,老人的家里来了三四个人,上门后自报“山门”说,都是那位猎人的朋友的明友,因有事路过这里,肚子饿了,既然大家都是朋友,所以就上门来讨顿饭吃。此时这位邻居怎么也“厚”不起来,也不好意思拒绝,就把上次吃剩下的一直留着舍不得吃的兔子汤炖了一锅菜拿出去招待了他们。
可是没想到,“兔子”事件并没有结束。过了几天后,又有七八个大汉,自称是那位猎人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听说他特别好客,所以就上门来作客。万般无奈的邻居,脸皮终于被逼厚了,因为他再也招待不起这帮人。于是,邻居假装做饭回到厨房里忙活去了。等了大半天,那些人都饿得受不了,邻居才从后面端出了热腾腾的一大盆东西来。“客人们”十分诧异,问这是什么东西?邻居说:“我家里实在没什么好东西,这是我那位猎人朋友送来的那只兔子的汤的汤了。”——是一盆洗碗水!
从此以后,就再也不见有来“拜访”的陌生客人了。现在看来,如果那位邻居不是把脸皮被逼厚,还是不好意思的话,恐怕“那位猎人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全都来了,即使砸锅卖铁也招待不起。真到了那个地步,他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掉眼泪,又有哪一个“客人”会理他呢?
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明朝时,浙江绍兴有一家大当铺,当铺管事有一次收购了一件古玉器,以为是稀世之宝,立即付了一千两银子给当者。事后发现这是件赝品,当铺老板一定要这个管事的赔偿。
这个管事家里很穷,心急如焚,实在没有办法。后来受人指点,要他去向有“赛诸葛”美称的徐文长求救,徐文长很同情这个管事,于是便给他出了个主意。
一般人看来这件事可能已根本无法挽回了,因为典当者不知何人,去往何处,如何追查。几天以后,当铺老板准备了一桌酒席,宴请当地名流和同行。酒过三巡,他忽然站起来对客人说:“我今天之所以宴请大家,是因为敝铺前些时候以一千两白银收购了一件天下罕见的占玉器。这件古玉器实在是一辈子也难见到一次,再过几天,这件宝物的当期就要满了,在典当人按期领取之前,趁此机会拿出来,供大家鉴赏一番,为的是让大家开开眼界。”说完,就要那名管事的取出了“宝玉”。
不久,管事的匆匆忙忙捧出了一件古玉器来。刚要走到众人面前,却不小心滑了一跤,将“宝玉”摔了个稀巴烂儿。老板大骂管事不小心,一面命人收拾碎片,一面连声向客人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绍兴城,那个典当者也知道了。他心里面想:“假玉器被当铺打碎了,我按期去赎当,他们没有原物,只好再行赔偿,我就可以乘机再敲他一笔银子了!”于是凑足了一千两银子,按期去赎物。谁知,当铺管事看了看当票,收点了一千两银子,什么话也没说便把那件玉器归还了他。骗子惊呆了,知道自己是上了当,也只好乖乖地拿着假玉器走了。
无独有偶,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由于工作忙,时间紧,连头发也要挨上一个多月才去理一次。
一天,鲁迅路过厦门闹市区一家很讲究的理发厅时,忽然想到自己好长时间没有理发了,就信步走了进去。理发师见他身穿一件灰土布的旧长衫,脚穿一双旧皮鞋,打心眼里就瞧不起,冷冰冰地招呼坐下后,就拿起工具胡乱地剪了一通,不到10分钟就理好了。可是,出乎他的意料,鲁迅竟然随手抓了一把钱给他就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天哪,竟然多给了好儿倍!心里想:这位先生真不错,下次再来理发,一定得认真地给他理好,此人来头可不小,还是热情招待才行。
一个多月以后,鲁迅又来到了这个理发厅,又碰到那位理发师。鲁迅虽然还是那副打扮,但却受到了超乎寻常的热情接待。那位理发师不但递烟献茶,还足足磨蹭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发理完。可是这次出乎他意料的是,鲁迅拿出钱来,认真地点数清楚后交给他,分文没有多给。理发师觉得非常奇怪,就硬着头皮问什么原因。鲁迅的回答使这位理发师非常难堪。
鲁迅说:“上次你给我乱剪,我就乱给,这次你给我认真地剪,我当然就要认真地给!理由就是这么简单。”说完后就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待人处世中,有些人为了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或者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为给对方一个台阶,往往对对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结果使自己很难受,这就是没掌握好待人处世厚黑之道中“空道”的技巧。
当然,《厚黑学》并没有反对帮助别人,只是说不要对别的一切要求都没任何条件地答应。首先,自己必须得考虑对方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即使对方提出的要求合情合理,但如果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也不能答应。如果对方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又影响到了自己的利益,那无论是如何亲密的朋友也不要答应他,原因是你的答应是建立在损害自己的利益为前提下的,这可就不是《厚黑学》的出发点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朋友与朋友之间这样的要求是不多的。那么,对方提出的合理合法的要求你是不是一定都得答应呢?并不见得。原因是许多事并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到的。有时受各种条件、能力的限制,一些事是很可能完不成的。因此当朋友提出托你办事的要求时,你首先得考虑,这事你是否有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说,我不行。这时,如果脸皮厚不下来,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都是于事无补的。我们知道,言而有信是做朋友的信条,也是友谊的基础。明明办不成的事却承诺下来,到时候不仅令人失望,还可能耽误朋友的事情。原因是如果你办不成,他也可能找别人办或者另想其他的办法,但是你答应了如果没有给他办成,这样的话就会伤了情义。这也就是脸皮儿薄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拒绝别人的要求也的确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日本一所“说话技巧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亦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原因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想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想要别人不愉快,所以也就难以说出拒绝别人的话了。”
如果你精心研究《厚黑学》的话,就会觉得这种事很容易处理。原因是当你仔细斟酌之后,知道答应对方的要求将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肯定不会为了面子上过得去,而去干违心的事。还有,待人处世厚黑之道还提出了一些既能拒绝了对方不适宜的要求,又可以不伤害对方自尊的非常好的方法。
第一,柔中带刚。有时候别人对自已的请求可能会很荒谬性,但是就是这样的请求,拒绝的形式也要力求婉转。拒绝的时候意向要表示得坚定明确,别让对方抱有一点不切实际的希望。
老师每个学期期末考试之前,都如同过关一样难熬,因为很多学生以各种借口或方式来打听考题,希望老师高抬贵手“放风”。但这是原则问题,是绝对不能答应的。千万不能说“我们商量一下再说”或“到时候看看再说”之类模棱两可的话。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富有经验的老师总是这么说:“我也当过学生,当学生的怕考试,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因此,同学们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可是,十分抱歉,同学们的要求我是绝对不能答应的。如果在复习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我倒是十分乐意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解决。”这样做,最后并未损害师生之间的情谊。相反,如果拉不下脸面而在考试前“放风”,很可能费力不讨好。因为原来学习好的学生由于现在大家成绩都不低,便认为老师的做法埋没了他的才能;原来学习差的学生,高兴一阵后觉得这样的考试没有挑战性,也没学到多少东西,结果也很有意见。这样的老师,最终落得个“老鼠掉在风箱里——两头受气”的结果,并没有因为“放风”得到一点的好处。
第二,彬彬有礼。拒绝别人的时候,要努力以一种平静而庄重的神情对别人说。原因是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很客气的拒绝,人们是不可以非议的。
一个自己所讨厌的人请你去酒家吃饭,而你又很不想去。这时,如果直截了当地回绝对方:“我才不和你这样的人一起出去吃饭呢!”就会令对方下不了台,也许对方请你吃饭并无恶意,相反,尽管心里一百二十个不愿意,仍然笑容满面、彬彬有礼地说:“我很感谢你的盛情。不过,十分抱歉,前天有几位老同学已经约好了,所以说今天我就没有福气享受你的美意了。”
因为你笑容满面,礼貌待人,再加上提出了一个他无法反驳的理由,对方也就相信,你真的是无法和他们一起吃饭了,也就只好作罢。因为你拒绝的时候先感谢他,维护了对方的自尊心,对方也就不会怪你了。
第三,相反建议。如果说你不想生硬的拒绝别人,也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建议,最重要的是要提得合情合理。
如果你的一位同事想把本来应该由他自己完成的任务让你替他完成,也许你会回答到:“哎呀,你的事我可干不来。”这就不太好了,厚黑之道认为,此时你不妨这样对他说:“我很愿意帮你的忙,但实在不凑巧,我手头上自己那份工作还没干完。依我看,就你的能力和素质来看,你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你不妨先干起来。或许我能帮你干点别的什么?譬如说我今天要上街买东西,能顺便给你带点什么吗?”
这样,既有拒绝,又有一个相反的建议,对方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第四,不说理由。一般情况下在拒绝别人的时候有一个误解:就是一定要找一个理由。实际上在很多场合下是不必说明理由的,而且理由要说起来也说不清楚,或很可能被对方反驳,那就可能节外生枝,不能达到目的了。
比如说有一个常常向人借钱而又不还的人来向你借钱,你就可以很客气地拒绝他:“实在对不起,我恐怕帮不上你这个忙。”明确表示无意借给他钱就行了,别的一个字也不用讲。如果他继续缠住你,你就把已经讲过的话再客气地重复一遍就行了。如果你在拒绝之前跟别人进行解释,很有可能会引起新的麻烦:“实在对不起,这个月工资都用完了。”原因是买了不少东西,例如茶几……”
“我知道你一向都很节约的,不会这样,你便陷入了说不清的境地。因为你开始拒绝的前提是不对的:我如果有钱就借给你,我如果没有钱那就没办法了。对方也正是抓住你内心的这个假设,大作文章,迫使你承认还有钱。有钱就要借给他,不借给他,就是“自私自利”。这种逻辑如果继续下去,最终一定会有一个很不愉快的结局。
《厚黑学》认为假如你拒绝的理由是:钱是我自己劳动所得,借不借给你完全由我自己决定。有信用的人我乐于相助,没有信用的人,我是决不会为了顾全面子而借钱给他的。那么你心中就坦然得多了,不必跟他讲任何理由,不借就是了。原因是对于真正的厚黑高手来说,“有求”未必要“必应”!
待人处世厚黑之道,多听少说话
有一位少年有很小的时候就只身离开了家乡,要到外面打天下,临行前,他的父亲告诉他:“多听少说常点头”。这位父亲真是个饱尝人生滋味的哲人,而“多听少说常点头”,也更是一粒待人处世极其灵验的金丹啊!
多听也就是说,多听别人说,听别人的做事的经验,听别人的人际恩怨,听别人话语透露出来的有关周遭环境的信息……你多听,别人就会因你多听而多说,他说得越多,你知道的也就会越多的!
少说也就是说,能多听你自然就会少说话,少说还可以导引对方多说,还可以避免流露自己的内心的秘密,更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幽默化解尴尬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