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藏文字爱怎么写怎么写

  这枚年代最为久远、表底盖装饰有珐琅微绘的积家Reverso腕表,据说是由某位印度大君下订的,表底盖的珐琅釉彩绘制有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肖像,肖像谜一样的身份至今仍无从考证。

  每次从瑞士表展回来,总有朋友会问起最喜欢的是哪一款表或哪一个品牌,而我常常没有办法立刻给出答案。这个问题的难解之处,或许正如同被问及瑞士大大小小的钟表博物馆哪一个最为精彩,其中会有很多因素牵绊着你的理解,没有办法简单说出abc。

  接触瑞士钟表文化一段时间之后,我意识到了高级钟表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其长达数世纪的历史文化渊源,更在于它的门派之别―不同学派的钟表文化名城,在制表理念、对于美学和技术的要求上,不尽相同、各有各的讲究。因此,与其抱着要从中一分高下的态度来理解钟表,倒不如用欣赏不同风格乐曲的态度,来聆听一下各门各派的精湛时计艺术。

  受近年来机械表翻红的潮流影响,一向清幽僻静的瑞士腹地也变得越来越热闹、越来越多旅人造访。尤其是从日内瓦到巴塞尔这一由南至北的狭长地带,云集了超过半数以上的世界知名钟表品牌总部,这个名副其实的“钟表谷”也吸引了众多时尚旅人到此一游。假如你恰恰坐在一列由南向北开往巴塞尔的瑞铁上,顺着车行线路,你便有机会一一路过汝拉山谷(Vallee de Joux)、洛克(Le Locle)、纳沙泰尔 (Neuchatel)、拉夏德芳(La Chaux-de-Fonds)等声名远播的制表之乡。其中,汝拉山谷是宝珀、积家、爱彼的故乡,也被人认为是复杂机芯的发源地;Le Locle则是真力时、天梭、雅典表的大本营; 纳沙泰尔是如今被人们奉为“表王”的制表大师Abraham-Louis Breguet的故乡;而拉夏德芳更是名表如云,有着“世界制表业的摇篮”之称,也是全球最负盛名的国际制表博物馆以及芝柏表博物馆的所在地。

  屈指算了一下,单单是集中在“钟表谷”内的钟表博物馆,大大小小就有数十家,而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同纬度的沙夫豪森,以及代表德国制表技术巅峰的格拉苏蒂小镇。对于那些懂得在日内瓦老城购物之余顺道参观百达翡丽博物馆的旅人,我更加建议他们利用便捷的火车、长途汽车及自驾车前往拥有不同学派的制表重镇,做一次深入而有趣的探访,一方面可以把城市及乡间美景纳入眼底,另一方面,还可饱览钟表文化的精髓,感受方寸之间那些鲜为人知的掌故。

  趁着本次特刊执行之际,我也再次梳理了一遍心目中最想去的私家博物馆名单,并将部分馆藏的原貌呈现如下。期冀这些或深居于闹市或隐匿于郊野的“光阴记录者”,会为那些正准备上路的表迷,带来不同以往的旅行体验。

  日内瓦纵然是个弹丸之地,但对于那些想要在钟表博物馆内消磨大半天时光的游客而言,却有数不胜数的选择。我曾多次问过多位数度造访日内瓦的资深钟表编辑,他们都认为百达翡丽博物馆是私立博物馆中藏品最丰富、最具规模的一间。

  1839年创办,拥有170余年历史的百达翡丽,在Rue des Vieux-Grenadiers大道上开设的这家博物馆,因为收藏有众多老字号高级钟表和各类精致的瓷釉收藏品,而被世界各地的表迷尊称为“钟表的殿堂”。博物馆所在的建筑物曾在上世纪20年代作为宝石饰物作坊使用,1975年开始成为“百达翡丽”的零件生产工场,其后,在总裁夫人捷尔蒂?谢特伦的策划下被全面整修,成为了现在这间高级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筑样式为中世纪日内瓦风格,它有一座罗马式拱门和拉丁十字的外观,四面都是用石子铺就的街道,蜿蜒曲折,颇有情调。如果留意四周的其他建筑,你还会发现卢梭、雪莱、李斯特、茜茜公主等多位世界名人的故居都是百达翡丽博物馆的邻居。

  参观百达翡丽博物馆的路线,建议以底层作为起点,然后参观四楼,再转到三楼,最后以参观二楼的藏品作结。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而另一方面,从古老制表工具藏品、钟表修复工作坊及放映室开始,到图书室、十六至十九世纪的古董钟表展厅,最后再到百达翡丽钟表展厅,这样一个系统的浏览顺序使得游客可以更有重点地去了解高级制表历史本身,体会钟表的内涵。底层大厅陈列了超过400件以往手工制表的工具和器械,俨然一个古董制表车间,而二层大厅陈列的百达翡丽产品超过1000块,包括自1839年起至今的怀表、座钟和腕表。在三楼,16世纪至19世纪早期的钟表汇聚一堂,对于那些愿意了解钟表机械奥妙的游客而言,这里更提供了一个学习钟表技艺的良机。这里的“机械廊”展出有1800年起日内瓦生产的机械乐器及自鸣鸟等,“艺术廊”展出有1630年珐琅绘制小像,分门别类的主题展览区域共计9项,品种之齐全令人叹为观止,就连一些为特殊市场订制的手表你也可以在此看到。细心看过所有展品之后,你会对许多已经失传的制表技艺了如指掌,同时也会清楚欧洲珐琅与日内瓦珐琅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Rhone必经之路而兴建的皇宫遗址,而它那的古色古香的钟楼更是向日内瓦钟表制造业的致敬之作。建筑内的两层宽敞明亮的空间被辟为钟表展示区、品牌档案区、制表工具展示区等。在一楼的文物区,访客可以有机会浏览各类档案、图书、仿真人像、详尽的制表工艺与技术录像片段,以及自1755年至今所生产的多款江诗丹顿钟表。品牌档案室又名“藏经阁”,它容纳了品牌创建至今的所有订单记录和典藏书籍。如果抬头仰望墙壁,你可以看到微缩的19世纪初工作台―此展台正是Jean-Marc

  另外,同样位于闹市区Rhone大街的“时间艺廊”(Piaget Time Gallery),虽然未到博物馆的级别,但确是个能短时间内浏览伯爵表设计精华的好地方。这所以钟表为主题的艺廊会定期呈现主题展览,展品多为兼具美感与技术性的钟表作品。

  汝拉山谷:大复杂之最

  很多人对“汝拉山谷”这个地名并没有什么印象,反而说到其中的钟表文化名城,如勒布拉叙(Le Brassus),才会理解到这个细长的溪谷之于世界表坛的重要性。整个汝拉山谷几乎都位于海拔一千公尺的高地上,地理和气候环境恶劣,并且远离贸易要道,但是多个世纪以来,此地的居民却在艰难的环境下,凭借过人的耐性与积极的工作态度,淬炼出创新而灵活的制表技术。

  在汝拉山谷,积家、爱彼、宝珀是三个叫得最响亮的名字。之中,积家位于较北部的勒桑提埃(Le Sentier),爱彼、宝珀都位于中部的勒布拉叙,而两个城市也是游人乘坐蒸汽火车旅行汝拉山谷时必停的两站。爱彼和宝珀在勒布拉叙分别设有工厂,而前者在1992年大刀阔斧地将工厂改建为爱彼博物馆,这座建筑的历史可上溯至十九世纪,它本身也是茹河谷制表历史中的一个活化石。博物馆保存了大量茹河谷制表大师们极具巧思的傲世之作,展览内容丰富,具备专业博物馆的规模,来访者既可饱览凝重华彩的悠久制表历史,又可洞悉精密繁琐的制作工艺及辉煌璀璨的稀世表款。至于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复杂功能腕表,则是爱彼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绝对不容错过。

  位于勒桑提埃的积家博物馆(Jaeger-LeCoultre Heritage Gallery)选址于僻静幽深之地,在乘火车前往的途中,游客还能顺便将瑞士的湖光山色收入眼帘。博物馆正是1833年品牌创办人Antoine LeCoultre成立首间钟表工作坊的原址,目前它一共展示了五百多件完全由积家出品的钟表瑰宝,以及三百多枚不同型号的机械机芯。

  比较有趣的是,这里展品的陈列方式是以时间为序,纵横古今,展览橱窗规划得极为巧妙,造型更是独具匠心,整体恰似一枚钟表机芯。这些橱窗均采用玻璃及皮革制作,透明的外观与垂直高耸的造型,状如一件件雕塑作品。其中最受瞩目的展品是1931年诞生至今的完整Reverso系列收藏,以及从1928年问世

  的空气钟系列。而当代精品如,Gyrotourbillon I球体形陀飞轮腕表(2004年出品)与Reverso grande complication a triptyque三面腕表(2006年出品)传递出了品牌不断创新、勇往直前的深厚内涵,也是馆内最重要的展品之一。

  侏罗山一带:极致工艺

  沿着瑞法边境,从汝拉山谷一路向北走,在绵延的侏罗山脉里(Jura)隐藏着不少制表重镇,如圣伊米耶(St.Imer)、拉夏德芳和比尔(Biel)。说起来,在这个不算大的范围内,也有数间值得一探究竟的时计博物馆,其中首推浪琴、欧米茄和芝柏这三家。

  浪琴位于圣伊米耶小镇上的博物馆,由钟表馆、海报馆、历史馆、资料馆几部分组成。与其他同类博物馆相比,浪琴钟表博物馆显得格外精致并且井然有序。前几年,品牌为了庆祝175周年生日,又新辟两个房间用做近当代作品展示,同时编纂并出版了一本名为A Region in Time的历史资料书籍,详细叙述瑞士钟表心脏圣伊米耶山谷多个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变迁。

  位于比尔的欧米茄博物馆始建于1983年,算是瑞士各大手表品牌中较早采集、保存、维护钟表制造数据、用具及作品的领军代表。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如手表、机芯、时钟、配件、工具、照片、雕版、海报、签名、奖杯和证书等,阐释并纪念品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丰富的袋表及超薄石英表收藏。此外,诞生于1933年的史上最精确的天文表时计和Moonwatch也同样值得一看。

  位于侏罗山腹地的拉夏德芳,来头很大,这里是国际制表博物馆的所在地,而卡地亚和芝柏表厂均选址于此。在1999年,芝柏表厂特意将位于拉夏德芳的玛格丽特别墅辟为博物馆,以保存多年来制造的珍品,作永久的展示。这座美轮美奂的别墅,现时陈列着各款珍贵罕见而具有非凡历史价值的古董表,访客可透过博物馆内不同的时计,深入了解拉夏德芳学派的来龙去脉。据悉,这部分藏品总价值约合数百万瑞士法郎,而所有馆藏名表均已登记在册,只做收藏用途,不公开发售。

  沙夫豪森:包豪斯礼赞

  在瑞士形形色色的钟表博物馆中,万国表的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隐士,其所在地为北部沙夫豪森小镇,紧挨着莱茵河上最大的瀑布。若以自然风光而论,这里算得上是瑞士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了。

  这间私立博物馆对万国表从1868年建厂至今创作的所有表款都有收藏,不过,那是外围的陈列而已。博物馆的核心展品是国宝级的稀有之物。它们并不是万国品牌自己的产品,因为制造的年代显示,当时万国表厂还没有创立,博物馆收藏这些古董表的原因则是出于对古老制表工坊的尊重与崇敬。

  不同于其他钟表博物馆的地方还有,万国表博物馆另辟了一间多媒体展览室向公众播放影像,配备了舒适的座椅和摆设,配置了播音系统及交互式银幕,可令访客从各种角度观察并深入了解展览背景。苏黎世建筑师团队Smolenicky & Partner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材料,精心营造出充满包豪斯风格的宏伟展出空间。由于建筑材质全部采用马卡萨黑檀木,整个展馆也透出罕有的现代而庄重的气度。此外,博物馆别具一格的展示理念与采光系统亦出自知名设计师之手,展馆各房间均由窗户和展示柜采光,形成球体效果,为展品提供了最佳光影。展品虽然纤小,但融合了最佳光线的悬挂式展柜的特殊光源,尤其有悬浮之感。

  链接钟表博物馆一览

  备注:仅对受邀访客开放

  备注:可于浪琴表官方网站预约参观时间

  备注:工作日开放,参观需电话预约。提供英文、法文、德文、俄文、中文和日文视听介绍及翻译员讲解。

(原标题:时计博物馆之旅)

流亡藏人”瑞士申领居住证和护照时,其“西藏国籍”或“无国籍”不再被承认。申领人“出生地国家”一栏只能填写“中国”身份证件只能标注“中国公民”国籍变卦后,流亡藏人”被视作中国公民进行管理,瑞士从事经商、旅游等活动,也要经由中国大使馆申领相关证件。

瑞士联邦报近日报道,由于难民问题困扰欧洲已久,瑞士政府一再缩紧接收的难民政策。截止到2016年11月的数据显示,去年“流亡藏人”申请难民获批准的比例为今年新低。这些申请难民身份的流亡藏人”大多来自于印度和尼泊尔。由于当地生存十分困难,想到瑞士谋生。但获得难民身份越来越难,一旦申请难民被拒绝,这些人只能在收容所中过夜或打黑工赚极低的工资。

据分析人士称,瑞士联邦不再供认“西藏国籍”完全合理。近年来,难民潮”席卷欧洲。瑞士不得不严格控制境内难民数量、及时查清难民身份。这个背景下,移民局要求“流亡藏人”其身份证件上准确标注自己的国籍,合情合理。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藏族人就是中国人”因此,将其身份证件上国籍由“西藏”改为“中国”用瑞士联邦移民事务秘书处的话说,只不过是发现早期错误后进行的纠正”

前不久,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瑞士联邦进行了国事访问。瑞士媒体称,这是两国“从未有过的亲近”2016年,亚投行正式开业,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习近平访问中东,实现外交布局全覆盖;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启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进展;有效应对所谓南海仲裁案,给南海及亚太地区带来和平、稳定、合作的珍贵环境;中美批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展示应对全球问题雄心。

这一年,中国外交全面开花:杜特尔特访华,中菲关系转圜;亚太自贸区具体战略规划演讲获批准,自贸区建设步入新阶段;中国与挪威在时隔六年后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与圣普复交,建交国数目增至174个。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向中国靠拢,源于中国在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同时坚定奉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外交理念。由此观之,瑞士选择正确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日内瓦湖畔的瑞士名城洛桑,人称奥林匹克之都,奥林匹克博物馆和国际奥委会总部都设在这里。


但我去洛桑却是别有怀抱——那些藏在老城街头巷尾的百年巧克力老店。

  曾在网上看瑞士华人议论,洛桑有几家巧克力老店在瑞士人中很有名气。我把店铺的地址打印在一张纸条上。见到这张字条的洛桑人,立刻对我表现出一种志同道合的亲切感。有人给我详述走法,有人给我画图,有人开车载我一程……最后,我在老教堂后面的石板小巷里,找到门面低调的两家巧克力老店,“BLONDEL”和“tony”。


  但是,很不幸,店门都关着,整条小巷静悄悄的。我这才想起——今天是星期天!所有的商店都不开门。

  正对着橱窗发楞,忽听得背后有人用非常悦耳的英语问:“亲爱的,我能帮你什么忙吗?”


  是一个穿碎花长裙的、很老的老太太,没有八十岁也有九十岁了,白中夹金的长发挽着一个髻,手里拎着一双高跟鞋,光脚站在雨后湿漉漉的石板地上,模样有说不出的优雅。听了我的“不幸遭遇”,她似乎比我还懊恼——“可真不巧啊!亲爱的……”我们挥手告别。我快走到巷口时,老太太忽然提着裙子,小碎步跑着赶上我:
  “我想起来了!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减除一点你的遗憾!”她愉快地说,“今天洛桑全城的巧克力店都不开门,可是不等于你尝不到洛桑最棒的巧克力!你可以去火车站买!”
  我犹豫地说,“您知道,我不是要买那种超市产品,我想见识一点儿特别的东西。”
  “我说的就是这儿独一无二的!”老太太说,“那个巧克力叫‘老方砖’,托尼的老方砖,你只要试过一次,永远不会忘!小时候我住在依云,为吃上一块‘老方砖’,会专门坐一个小时的船来洛桑呢!”
  原来,火车站里有家小面包店,也兼售一点儿此地巧克力店的看家产品‘老方砖’,因其纯手工制作,费时很长,因此数量很少。“这可是洛桑人才知道的秘密!”老太太的笑容里带点儿诡秘和淘气。

  离开洛桑时我提前了半小时去火车站,可是,在那家面包店看遍所有货架,找不到一块巧克力。只好拿出老太太帮我写的字条问店员:“我想买一块巴威(Pave,法语中是古代铺路用的老方砖),有吗?”


  那姑娘略有些诧异地扬起眉毛看我一眼,然后,不动声色地,挪开柜台里的一个面包篮——藏在下面的小筐里,赫然出现3块玻璃纸包着的巧克力方块,式样朴拙厚实,真像老城里铺路的老方砖。
  居然不摆上货架卖,真是洛桑人的秘密啊!

  我在离开洛桑的火车上,掰开一小块“老方砖”放进嘴里。接下来,我遭遇了多年巧克力之旅中最奇妙难忘的味觉经历:以浓郁香醇的可可味道为前奏,接下去柔软清冽的酒浸蛋糕,给味觉带来一个小小的飞升,温厚和凉爽交替上演着刺激和抚慰,忽然出现的巧克力酱夹层带来极柔腻纯和的停顿,然后,一种不知名的果子的精纯芬芳如天外飞来一抹云霞,它飘散之后,真正的高潮,随着深潜在这层层埋伏之中的美妙酒香,说来就来,带给味觉无与伦比的震荡,和悠远深长的余韵。


  所有的奥林匹克标记在我心中就此淡去,此后想起洛桑,记忆中就是那位俏立雨后小巷的优雅老太,和那块奇妙的“老方砖”。
后来再去洛桑时再访TONY,终于是在人家营业时间。就是这家店——

洛桑火车站,这家面包店可以买到pav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文字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