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绪问题的问题


  摘 要:大学生处于从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的心理还未完全成熟,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很容易出现某种程度的不平衡,学会情绪调节对于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形成完整人格,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论文网 /9/view-5679157.htm  关键词:大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健康


  目前,高校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大多数学生出生于比较富足的家庭。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生活的中心,较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他们成长的道路很顺畅,很少有机会直接面对挫折和失败。而且,“90后”的大学生又成长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在此影响下,造成了他们价值观的多样化。在这些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对社会以及自身认知不足,所学知识还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经验。另外,大学生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情绪高昂,有时平静如水,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和学习成绩的好坏,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由于这些情绪特点,大学生很容易遇到困扰。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行为及情绪上的问题,如学业、适应力、思考模式、两性交往、价值观、竞争力等因素的困扰,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力与矛盾的来源。一胎化或独子化后,家长对孩子有“高焦虑、高期待”的现象,导致许多学生个人主义色彩浓厚、依赖心重、挫折容忍力低、独立自主的能力弱、适应能力差,行为上出现千奇百怪的现象,一般来说,在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小孩,心智成熟比较晚。
  在家长的高期待和自我的憧憬落空或无法实现时,学生就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如自暴自弃、沮丧悲观、退缩孤立、甚至有自残等,这种情绪一旦爆发,就很容易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一切都与情绪管理密不可分,情绪、情感是心理状态的晴雨表。具体来说,最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在中学时期,许多学生是学习尖子,受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同学羡慕,常常体验的是成功的喜悦,优越感、自豪感很重。但到了大学,人才济济,高手如林,加上大学里新的学习模式,课程难度加大,学习自由度加大,有些学生难以适应,失去了原来的尖子地位,自尊心严重受挫,渐渐感到自卑,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进取心。
  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高中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必须要学会适应环境,让自己真正融入到新环境中,才会有归属感,才能开始为新的人生目标奋斗。其次,需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长处、短处,并认识到优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应当扬长避短,而不应因为缺点的存在就自卑或自暴自弃。
  大学生的焦虑主要来自于适应焦虑、课业及考试焦虑、社交焦虑、择业焦虑等。这样的学生看到身边同学整日忙于各种社团和实践活动,或者忙于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等级考试等,自己却既不想盲从又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整日虚度光阴,深感焦虑与烦躁。
  对于焦虑,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它,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表现,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病理性的,适度的焦虑可以理解,但是不能让它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应该及时地对焦虑情绪进行有效调控,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也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抑郁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情绪问题,包括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多种情绪体验形式。抑郁情绪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大都表现出一种抑郁的心境,相对微弱而持久,常常是几个星期连续或持续一两个月,感到无精打采,什么也不想做,体会不到任何快乐,总是被一抹淡淡的消极情绪所笼罩,无论干什么心情都是灰蒙蒙的,并时常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现象。
  对于抑郁,通过正确的自我调整是可以缓解和消除的。首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有一个好的心态,在看待问题时,就不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而能看到更多的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其次,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最后,应该主动寻找快乐的源泉,培养个人兴趣,如阅读、运动、唱歌、下棋、写作等,提高生活的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如:为什么我总感觉到孤独和无奈呢?为什么我就没有互吐衷肠、肝胆相照、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呢?为什么我和陌生人说话,总会感到特别紧张、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呢?我很希望得到友谊,但为什么就是不能敞开心扉呢?……以上,是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不安的情绪直接影响了学习,有的人变得犹疑不决,有的人焦虑难安,严重的甚至出现歇斯底里的状况。
  人是社会的一员,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小鸟离不开天空,人总是需要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实现价值,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解决众多烦恼的“灵丹妙药”。
  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将其作为引导学生的主要舞台,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办多种主流思想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改变对事情的认知,改变心念,从一个宽广的角度来看待事情和生命。我们不能改变事情的发展,但是却可以放宽心胸来面对,这也是面对压力的一种方法。
  教师应重视并关注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问题。心理学有句话:“动力是心态。”也就是关乎你怎么想,心态受情绪影响,情绪受环境影响,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控制自己情绪的环境,当遇到问题时,我们能静下心来想办法解决。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一项指标,它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所以大学生应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情绪智商(EQ)维持平稳的状态,立定志向,成就自己,达成父母的殷殷期望。
  [1]王玲.简谈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J].潍坊学院学报,2011,(01).
  [2]王美琐,李兴余.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论析[J].教育与职业,2011,(03).
  [3]林艳.当代大学生情绪管理机制研究[J].成功(教育),2011,(06).
  [4]赵蓉.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J].青年文学家,2011,(10).
  [5]周静.人本管理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33).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什么是调情?调情就是围绕着“你喜欢不喜欢我”“我喜欢不喜欢你”这样去聊,也可以说是你和人交往过程中的推拉技巧,这种技巧可以造成人的一种情绪波动。这种技能男人和女人都会,不过女人要比男人擅长得多,甚至说,调情是属于女人的语言。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找到女生的情绪点。

第一步:找到女生的情绪点

第一招:直接用真情的话语去套她主动告诉你。

话术举例:你知道吗?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起,我就觉得你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孩子,不像其他女孩那样,一眼就看透很没有吸引力。我想知道你会为什么开心,为什么难过,吃什么东西会有幸福感,去哪些地方会害怕,这些你可以一点点都告诉我吗?心诚情感 jc11099

(这段话三个技巧:第一夸她特别,每一个女生都希望自己是最特别的。二:当她觉得她在你这是一个谜的时候,她就会有一种对你的征服欲,只要她想了解你,她就是在给你机会给你窗口。三:四个排比句的内心情感刺激,想知道她的情绪,想知道她的爱好,证明你的体贴以及你对她的在乎。)

第二招:通过聊天技巧,试探她的性格,底线,情商,以及对男人信任的程度,做到全面掌握她那点小心思。

既可以真的冷读到她的性格,又可以通过她对你的冷读作出的反应,去判断她是否会轻易相信男人,也可以很轻易看出她是否是个女玩家。

很简单:“你呀,虽然外表看起来很强势,但是你内心就是个需要关爱的小宝宝。”

那么如果你使用冷读时,女生眼神闪烁,说是啊是啊,第一,你真的了解到了她的外表坚强,内心脆弱,或是相反,同时你能知道她会轻易的去相信一些东西,那么你就很容易可以在以后的时间里打动她,撩她的技巧就犯不上用多高深的,走泡沫剧的路线就好。

如果她不会信,嗤之以鼻,那么你往后就要更加把劲了,因为这个女人没那么简单。

赞美的目的是让她觉得,你真的很欣赏她,这也是一种给予安全感的方法,给了她们这种安全感。

因为人们都会觉得,当一个人完全崇拜自己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那当我们不怕一个人会离开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自己的所有展现在这个人面前。

很多人不会恋爱,就在于没有新鲜感上的把控,换言之,你不会制造新鲜感,女生在见你之前,毫无期待!

你的每一个特质都有可能吸引到别人,小到你的穿衣风格、动手能力,大到你的世界观价值观,学会有所保留才能产生持续的吸引。

偶尔几次打压可以看出她的自我防御强不强,脾气怎么样。

并且如果你前期无法判断这个女生的脾气,那么你根本在后期的操作中无法把控,很容易出现她忽然不理你了,你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你只是轻微打压,她就会当真,发脾气,那么,她是个玻璃花瓶,以后轻拿轻放吧。

如果她会反驳,很生气的来打压你,这姑娘多半是个小心眼,家教也不怎么样,要慎重考虑。

如果她会跟你撒娇或同样打趣,那么首先恭喜你,这姑娘对你还是有意思的,其次这样的姑娘大大咧咧没那么多事,你只要真诚去做所有该做的就OK了。

第三步:开始主导操作,让她对你上瘾

1聊天方式,幽默大胆,会找话题,根据女生的反应判断怎么去措辞。在朋友圈中多跟女生互动。

2亲密昵称,给女生起一个只有你们两个之间会互相叫的昵称,不要是亲爱的,宝贝儿这样俗的,要根据女生独有的特点去起,并且每次跟她聊天都要这么称呼她。

3成为她的习惯,说白了就是建立联系感,比如每天都会跟她说晚安,每次她下班的时候都会收到你的问候,每次你路过她家附近都会给她打个电话,等等。

4约会场景,多用心去找既不会花很多钱,但是氛围浪漫,适合谈恋爱的场所,对的地方和对的灯光,简单一句询问都是绵情蜜意。

5约会操作,约会中一定要礼貌绅士,包括:主动拉车门,点菜时候考虑女生。

6深情对视并去表达你的情意,不管是在约会过程中,还是私密空间里,这一点都很重要。

7突然的惊喜,这个包括突然出现在她身边,突然送她一个她念叨过的礼物。

女人都喜欢能够带给她情感刺激的男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小学生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产生的情绪问题也多种多样,

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冲动和胆怯。

冲动是一种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不能接受的情绪,它经常伴有冲动性的行为。小学生情感不稳,自控能力较差,易激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会因点滴小事爆发强烈的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难以自控,事前不顾后果,发作后对自己的行为虽懊悔,但不能防止再发。强烈的冲动情绪会给小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等,过度的冲动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自残、自杀或其他严重后果。

2、胆怯 胆怯是一种轻视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消极情绪。拥有这种情绪的人往往十分敏感、自尊心极强,却又胆小怕事,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在小学生当中,胆怯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自卑。自卑的学生总是喜欢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做比较,觉得处处不如人,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不敢跟老师说话;

二是冷漠。因为胆怯而心生戒备,从而对生活丧失了热情和兴趣,这样的学生对学习漠然处之,对同学冷漠无情,对班级漠不关心,对老师的批评麻木不仁,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胆怯的学生一般不太合群、精神萎靡,甚至会导致自闭症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引起小学生情绪问题的原因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任何的情绪问题都有其诱发的原因。与成人相比,小学生比较单纯,他们的情绪问题固然有性格等自身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外界影响,主要是家庭和学校。

1、家庭影响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往往呈现出“124”的结构,即: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爸爸、妈妈),4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特定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教育存在着种种误区。 误区之一:百依百顺。

“124”的家庭结构使得孩子处于金字塔的顶端,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总是尽力满足,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意志锻炼和人格培养。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对物质的需求毫无节制。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冲动、愤怒等不良的情绪反应。

区之二:缚手缚脚。有一部分家长还受封建家庭教育思想的影响,将“听话”、“顺从”视为好孩子的标准,孩子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要干涉,不得越雷池半步。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没有丝毫独立的空间,也不敢说出真实的想法。他们的心灵受到压抑,很容易出现自卑、自闭等不良情绪。 除此之外,随着现代社会离婚率的增加,使得单亲家庭不断增多,这样的家长往往责任感不强,对待孩子要么简单粗暴,动辄拳打脚踢;要么不闻不问,把责任全推给学校。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情绪问题自然更加严重。

相对于幼儿园的轻松、率性,步入小学的孩子第一次感到了压力,虽说当今提倡素质教育,的竞争仍不可避免。如果老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不能一视同仁,而将精力集中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就会使多数学生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而少数尖子学生则易产生优越感,不能正确认识评价、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产生自傲、嫉妒等不良情绪。教师如果不了解或不关心爱护学生,在教育中采取命令的方式或强制、粗暴的态度,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造成学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出现各种不良的情绪问题。 此外,社会大环境中那些负面的东西,如“读书无用论”、 拜金主义等,也会对小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引发他们的情绪问题。

三、小学生情绪问题的应对策略 如果小学生存在情绪问题,必须及时地进行调整和矫正,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从而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

1、家庭教育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小学生情绪问题的矫正还得从家庭教育入手。家长不能一味地溺爱或不加节制地“严加管教”,而要把握好一个“度”,在宽容的同时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平等对待孩子。努力营造出和谐温馨、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

2、学校教育 学校是小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自己的厚此薄彼而让学生产生情绪上的波动。除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主要方法有回避和引导两种。

回避:即“冷处理”。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有冲动情绪的学生。当学生情绪发作时,可以视而不见、不闻不问,甚至可以暂时离开他一阵子。学生见情绪发作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便会自觉无趣。这时候老师再适时地进行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导:即说理、谈心。对有情绪问题的学生要多进行正面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情绪问题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对于有胆怯情绪的学生,更是需要老师主动去找他们,进行朋友式的谈心,耐心启发,正确引导。需要注意的是,引导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所以教师不能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出不良情绪的阴影。

小学生的情绪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单凭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客观、理智地对待孩子的情绪问题,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共同帮助孩子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绪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