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搞特殊家风家风伴我成长作文小标题形式

  因为家人看了场白戏,焦裕禄听说后很生气,为此制定了领导干部“十不准”,警戒大家不搞特殊、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去世前他还嘱咐妻子:“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

  焦裕禄纪念园是兰考的地标。在它的对面有个毫不起眼的小巷子,巷子不深,尽头坐落着一座小院,现在被称为焦家小院。焦裕禄一家人曾经在这里居住了近30年,如今已无人居住,红砖平房的门窗早已锈迹斑斑,石榴树挺拔地立在小院一隅,没有花叶却透着苍劲有力的生机。

  3月17日,小院一下子热闹起来,焦裕禄的5个儿女带着儿子、女儿、外孙女回来了,11口人在小院开了简短的家庭会,畅谈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感受,谈父亲焦裕禄和焦裕禄精神,谈焦家家风。

  他对焦家子女提出了新要求

  十几把椅子在院子中央围成椭圆形,焦裕禄的后辈们顺序落座。此时已近中午,在回到这里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焦裕禄纪念园慰问了他们。2009年4月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还曾经在焦家小院看望过他们。

  “今天是个非常好的日子,也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日子。”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性格爽朗,家人刚围坐在一起,她第一个开口。“见到习近平总书记也不是第一次了。今天又在纪念园里碰到总书记,心情非常激动。见到总书记我们一个是感觉到动力,再一个更加感觉到肩负责任的重大。”

  5年前,习近平在焦家小院,曾问焦家的子女,认为怎么宣传他们父亲好,为宣传父亲都做了些什么。这一次,总书记问了他们的工作情况、生活状况,甚至问到了下一代的情况。

  焦守云说,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焦家子女提出了新要求,而她也代表兄弟姐妹表明了决心,继承和传承好父亲的精神。

  与焦守云不同,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而显得不善言辞。谈到总书记,焦守凤说:“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教导,心里很激动。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按照父辈的要求,教育好下一代。”

  焦裕禄的三女儿焦守军说:“我很激动,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见到总书记,所以非常非常荣幸。总书记语重心长的话,我们会永远牢记。像传承父亲精神这方面,我们都有一份责任,都要从自己做起,都要做得更好,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

  访贫问苦、依靠群众 值得传承

  对别人来说,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党员干部的标杆,是把全部生命献给工作的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对焦家人来说,焦裕禄还是自己的亲人、前辈,生命的记忆里有慈爱也有严苛。

  焦家的长子焦国庆说,虽然父亲已经去世50年了,但父亲一直是他们这些子女的典范,他们从来没有忘却过。

  在他看来,父亲当年到兰考县的时间虽然不长,只有475天,却让兰考改变了模样,能做到这一点与“先调查情况,先摸清兰考的情况,访贫问苦,依靠群众”密不可分。“这是走群众路线的一个很好的典范,也是父亲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之一”。

  焦家次子、开封市政协主席焦跃进说:“2009年4月,总书记在这个小院里第一次接见了我们全家,今天总书记到兰考来又到父亲的陵园,这是对父亲一生充分的肯定。”

  焦裕禄的孙女焦楠说:“我小时候对爷爷的精神还不太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理解得越来越深刻。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传承。今后,我会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能给我们焦家脸上抹黑。”

  【谈焦家家规家风】

  不搞特殊 勤俭节约

  今年春节前后,央视推出家规家风报道,使“家风”一时成为热议话题。

  焦裕禄生前的教导、母亲徐俊雅的言传身教,让焦家子女完全融入了焦裕禄博大的精神生命河流里,形成了独特的焦家家风。

  焦跃进认为,父亲的精神里边最重要的一条是不搞特殊,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曾经因为家人看了场白戏,父亲听说后就很生气,为此制定了领导干部‘十不准’,我们作为家属更应该时时刻刻地严格要求我们自己,做到警钟长鸣,清正廉洁”。

  曾记得,焦裕禄让刚从学校毕业的焦守凤去兰考最穷最苦的农村去当农民,守凤不愿意去,就让她去条件艰苦的食品厂腌咸菜。曾记得,焦裕禄去世前还嘱咐妻子:“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

  “不搞特殊”是焦家上上下下20多口人都牢记在心的四个字。如今,焦裕禄的儿女又把这几个字传给了下一代,下下一代。他们相继入党、工作、成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普普通通做人,本本分分做事。

  焦守军认为,勤俭节约也是焦家的家风之一。“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物质也很丰富,但父亲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还不能丢,这种精神要代代传下去,都要勤俭持家。该买的买、不该买的不买,不要浪费”。

  做践行群众路线的标兵

  焦跃进根据总书记对他们的要求和家人的发言,总结了六个坚持,作为焦家的家规家风把它传承下去。

  第一,要坚持带头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第二,要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有利于老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不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不能做;第三,要坚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正派做人,不谋私利;第四,要坚持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不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第五,要坚持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做到修身养性,自爱自重,要求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以自己的才能有益于社会,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第六,继承父亲的遗志,牢记父亲的教诲,做焦裕禄精神的继承者、实践者、传播者,无愧于焦裕禄后代。

  焦跃进说:“我们这一帮人就是要做践行群众路线的标兵,弘扬焦裕禄精神的表率。”

  在家庭会议结束前,焦守云坦称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大家庭而深感幸福,“我们会做好父亲精神的传承工作,也会按照父亲的家规家风,来要求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记者 路治欧 见习记者 肖萌/文图)

  今年83岁、家住汶铁社区的周保章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但是这位老人又有一个不普通的身份,那就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子。虽然有着这样一个不普通的身份,但是周保章和家人始终低调做人,不搞特殊,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周总理的好家风。除了自己的遵守与践行,周保章从1998年开始,坚持18年,宣讲1300多场,向下一代人传承周总理的家风。

  “我退休20多年了,回顾我的一生时感羞愧,因为自己平平凡凡,没能为祖国和人民多做贡献。”周保章说道,“但也有一点聊以自慰,那就是我一生遵照总理的教诲,从学校到部队到工厂坚持都在最基层,做了一名诚实的、积极的普通劳动者,没有辜负总理的期望。”在周保章看来,伯父和伯母对他“不要搞特殊”的教育,是他这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1961年春节时,我有幸和伯父进行了一次单独的谈话,并向我了解工厂的情况、工人的生活状况等。”周保章告诉记者,最后,伯伯起身时向我说了一句话:“保章,你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坚持在基层。”正是这句话,影响了周保章,让他扎根在基层,一直到退休。

  不仅是周保章一直扎根在基层,周保章的妻子、孩子和孙子也一直工作在基层,从不搞特殊。“我们祖孙三代秉承了周总理的教诲,绝不敢张扬,绝不敢搞特殊,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当一名普通老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周家的家风。”周保章说道。

  除了扎根在基层,做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周保章自1998年开始自愿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宣讲周恩来总理的家风家训和崇高精神。“18年坚持下来,已经做了1300多场宣讲,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在小学做宣讲,有一位小朋友上台献花,然后告诉我让我放心,未来就靠他们了。”周保章感叹道,“听完这句话我内心很激动,我宣讲的目的也就是用总理的家风和精神影响下一代,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

  周恩来总理的家规、家风:一、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去看看。二、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三、一律到国务院机关大食堂排队进餐,有工作的自负伙食费,没工作的由他代付。四、看戏以家属身份购票入场,不得享用招待券。五、不许请客送礼。六、不许动用公车。七、凡个人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劳,自我服务。八、生活要艰苦朴素。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十条家规就形成了周家的家风:不搞特殊化,做普通老百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风作文小标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