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些错事并且自己人格缺陷,自己很宝宝做错事不愿意道歉与人交流,结果因此产生很多麻烦,被社会谴责该怎么办

【夜读】你从哪一刻起决定不再“善良”?
日09时49分来源:
【夜读】你从哪一刻起决定不再“善良”?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夜读与你一起砥砺前行!21君:百度百科对“举手之劳”这个成语有这么一句注解:“举手之劳主要用于自谦,即帮助别人后,别人向你道谢,你可回答举手之劳自谦。”
如果有人以“举手之劳”的理由来让你帮忙,请记住不要心软果断回绝。因为“举手之劳”一旦不是用在自己身上,便不是一个自谦词,而是一个贬低他人心血和精力的“贬义词”......
作 者 |壹心理主笔团 碗仔
本文转载自壹心理旗下公众号:心理公开课(ID:yixinligongkaike)特别鸣谢本期主播:
草莓蘑菇酱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
朋友做了代购,二话不说就来一句:“帮我发个广告吧”,一开始你很乐意,助人为乐嘛。时间长了,她隔三差五地让你帮忙转发,你不愿意,却又不好意思拒绝。
有人给你发微信:“麻烦到我最新的一条朋友圈帮我点赞”,你俩的聊天记录就一句“你已添加了XX,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你选择忽视,她又让你帮忙点赞,你生气了,翻脸又不好意思。
这时候,总有人说:“不会拒绝的人就是讨好型人格,这是病,得治!”
讨好型人格招你惹你了?那些让你写个稿子、买个东西、借点钱,美其名曰 “不就是举手之劳吗?”的人,你怎么不好好反省自己呢?
越容易办到的事,越不会得到感激
前几年,老D还是一枚留学生,总有些莫名其妙的人找她帮忙买化妆品、护肤品。有些奇葩还直接列了一张list,限量版包包、圣诞版口红......你知道这些全球限量、定制版的东西有多难抢吗?
她说:“虽然我在机场免税店做中文导购,但不是每样东西都有啊,各位大姐!下班后还要跑各个商场。有些人买完还嫌弃比国内便宜不了多少,关键是回家过海关很容易超重!”
老D问我,那些从来不怕麻烦别人,找人帮忙还各种挑剔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
我赠他四字箴言:“以退为进”。
这种亲社会行为与得寸进尺同样有效。他们往往自居为弱者,出于贪婪的暂时性展示出弱者的姿态。例如:
“你那么有钱,借你一点怎么了”:
我穷,你富,富人应该帮助穷人,反正你钱多得花不完,我没钱。(马云被逼捐的事情还见得少么?)
“你不是学英语的吗?帮我翻译一篇论文又不会怎样”:
你很厉害,我很菜,厉害的人应该帮助菜鸟,反正又不用花钱,淘宝上要好几百呢。
越容易办到的事,他们越不会感激你:
“这么一丁点小事都办不好,那是你的能力出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事情是因为理所当然地“容易”,所以才去做,甚至想为自己的“机智”点赞。
有人以为留学生在国外可以随便接触到比国内低价的大牌,他们从不在乎你转辗N个商场几乎跑断腿;有人觉得你转发朋友圈又不会怎样,他们从不关心你是否愿意,因为微信里不止TA一个,还有你的老板、客户......
麻烦找人帮忙之前,让我感受到你的尊重,而不是用“这件事很容易,帮一下又不会怎样”的理由来证明我付出少,进而得出我有义务帮你的结论。
多少「中国式好人」,
被一句“举手之劳”道德绑架
林小胖今年刚毕业,在某世界500强当文案。
上班没几天,旁边的小哥、对面的大姐不是让他帮忙打印一份文件,就是让他帮着修电脑,甚至让他帮着去楼下搬东西。
他想,干就干吧,多干点没什么坏处。
好处是,他得到几句夸赞:这小伙子很能干,又踏实,不错。
当然不错了,你这么听话,不使唤你真于心不忍啊!
林小胖是乖孩子,读书埋头奋斗,工作也很听领导话。有次他去旅行,买的硬座,遇上一家人说必须挨在一起坐,他喜欢坐窗边,不想换。
结果两位中年阿姨明嘲暗讽:“举手之劳而已嘛,现在的90后一点都不懂事。”他自责,感觉很内疚,拒绝别人的帮忙似乎显得自己很不友善。
多少「中国式好人」,就被一句“举手之劳”道德绑架。
社会心理学家伯特伦.雷文提出一个概念:「无助的影响力」(power of the helpless):
人们会对处于困境的人进行帮助,这种出于社会责任规范的考虑,是由无助而形成的合法权威。帮助他人无论在怎样的伦理文化中,都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是值得被称赞的行为。
然而,求助者总在“逼善”。
最简单的,你可以说给老人让座是高尚的,但不可以反推说不让座就不善良,不道德,你怎么知道那个不想让座的人加班了一宿,好不容易想坐下想歇歇呢?
我们确实应该提倡美德,这是鼓励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
人没有达到某种美德,并不意味着在道德上有缺陷。那些鼓励性、建议性的伦理信条,被不正确地逆推后,产生压迫性的道德环境。
尤其是当你把我的好心当做理所应当的时候;
对我的付出毫不感激却变本加厉压榨的时候;
把我的忍耐当做没脾气无休止伤害我的时候;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我身上的时候;
在本不该我要做的事我好心去做了,还要被你指责的时候……
此时的善良,只是在纵容一群小人。
不会拒绝都是讨好型人格的错吗?
马拉拉是我同事的发小,专业画画,以设计谋生。
有次合租房里的一位小姐姐问她:“我的淘宝店想换个logo,你画画那么厉害,帮我设计一个吧?”
马拉拉爽快答应:“好啊,要什么效果的?” 俩人琢磨一番后,她就利用下班时间设计。
出了初稿,小姐姐说不太满意,颜色太low。那时,她刚好跟进一个大项目,经常在公司加班到10点,回家还要改logo到12点。二稿出来后,小姐姐又说,太单调了,最好有点华丽的感觉。虽然觉得烦但不太敢拒绝:她会怎么想我?要是生气了,我俩同住一个屋檐下,太尴尬。
来回改了4次,小姐姐才满意。她松了口气,正纳闷怎么提钱的事儿:“谈钱好像太伤感情,可我一直都收费,她改了那么多次,免费好亏啊!”
同事无奈:“你啊,就是太老好人了,内心戏太多,总害怕别人生气,背后又在埋怨。你自己的想法呢?”
马拉拉思前想后,还是鼓起勇气发了微信:“你要的效果比较复杂,收你300吧,友情价”。半小时后,小姐姐回复:“你不觉得这样违背了你追求艺术的初心吗?”
excuse me?她忍无可忍:“你不觉得自己现在的样子很不要脸吗?” 或许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和一直以来的压抑,太累。
马拉拉说,被我同事骂醒之后,他意识到自己从不敢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总是用讨好来满足对方的需求,牺牲了自己的感受,压抑自己的委屈。
蒋方舟曾在《奇葩大会》中说起“讨好型人格”,几乎100%的命中率,她担心自己心理出了毛病,找了心理咨询师。
自那以后,她才知道,之所以成为老好人是因为“缺爱”:
她妈控制欲极强,小时候只要她没完成作业、调皮捣蛋,只要没按照妈妈的安排做人做事,她妈就会拿起鸡毛掸子打她。小孩嘛,都害怕被打,更怕妈妈生气,于是变得胆怯畏缩,觉得只有讨好妈妈,自己才有好日子过。
她不知道,当孩童时就开始取悦父母,付出的代价就是,失去对自己真实感情的认知。她的成长不被允许真实地表达自己,不然就要担心会被忽视和否定。
成年后,讨好父母就变成了讨好所有外部世界的人。
老好人不会拒绝,就是试图从别人的肯定中换取爱。
但,要知道,即使讨好了,她还是得不到爱,反而引来更多想占便宜的人。
现在,还是有人隔三差五地找马拉拉帮忙,她还是答应下来后问对方的具体需求,然后补一句“按照你说的效果复杂度定价收费”。
对方迟疑,她就打铁趁热:“你不知道我之前总遇到不要脸的人居然说免费,画画也要人力和时间成本的好吗?不想出钱又不想出力,天底下哪有免费午餐,你说对吧?”。
当然,最后还是会有人推脱:“哎呀,你这么忙我下次再找你”。
其实这样开口的人一开始就没打算给你钱,也没想过尊重你的劳动。
马拉拉说:
“如果说谈钱显得我市侩,请吃饭也是OK的,可偏偏就有人拿你当免费劳动力,这才是最气人的地方。讨好型人格又怎么了?不要把所有问题揽上身,更不要讨好了别人,委屈了自己。那些自认为‘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帮我个忙怎么了?’的人,麻烦正视一下你们的问题。”
致不善拒绝的你,
这里有套「三步拒人大法」
当你想要拒绝别人,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时,可以这么做:
1. 看完(或听完)......,我感觉......,所以(或决定)......
当别人要求你帮忙时,你要客观陈述这件事情,说出并解释你的真实感受,但不指责也不评判。让对方觉得你是情有可原地拒绝,也让自己有理有据,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最终的决定。
你刚忙完部分工作,同事想找你帮忙修改PPT,你可以这么拒绝:
“我刚看完你的PPT,感觉要修改的东西很多。但我还要忙X总交代的事情,他还挺急的,所以这个忙帮不了你。”
2. 如果对方死缠烂打,你怎么办?
此时有两种应对方法:拖延时间和不断拒绝。
拖延时间是为了你不必立马答复,具有充足的思考空间 ——“我现在不确定,晚点给你答复”;
不断拒绝是因为你心中已有决定,不想再浪费双方时间 ——“抱歉,我真的帮不上忙”。
3. 如果你觉得直接拒绝不好意思,怎么办?
你可以试着把拒绝的话语放在“原因之后期望之前”。
因为XX原因,我实在帮不上忙,希望下次有机会我们可以......(注意:解释原因时不要说太多,简明扼要即可)
不要因为害怕拒绝,而生活在别人的舆论里。
我觉得我应该在所有关于“高情商”的文章里加一条:讨好型人格不是原罪,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太老实太听话,容易被人当狼心狗肺。
我喜欢帮人,但我最讨厌,明明我还挺需要用心的事情,就被你贬低为“举手之劳”的标签。
举手之劳明明是“我帮完你,你感谢我的时候,我和你说的客套话”,而不是你用来道德绑架的说辞。
忙我可以帮,但不代表我应该,说白了,就是我不想帮你。
作者 / 碗仔,用颜值说话的记录者。壹心理主笔团,一群与弗洛伊德抬杠的年轻人;来源:心理公开课(ID:yixinligongkaike)
编辑 / 黎雨桐
主播 / 草莓蘑菇酱
配图来源 / 电影——《西虹市首富》
本期主播 简介草莓蘑菇酱
喜爱音乐,热爱声音。想用笑容向映入眼帘的第一缕阳光问好,想用声音来传递生活的正能量。很高兴遇见你!
微信公众号:忙完了没(ID:mangwanlemei)。微博:@QuellaZhong
21君你还知道哪些“礼貌而不失尴尬”的拒绝技巧呢?来留言分享一下吧~
获得赠书的读者名单
21君来给大家公布昨天获得《会讲故事才是好演讲》读者啦~
以下是名单:
请获得的小伙伴们在今天的这条夜读评论里留下你的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信息不会公布出来哒,收集时间截止至8月28日17:00,逾期不候哦~),21君登记好信息就给大家邮寄喔~请不要不断催促,21君会尽快安排的。
壹心理主笔团
给碗仔点打赏交房租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所有 粤ICP备号-1  俺给大伙儿推荐的书,多半是有一定年头的老书(比如
而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中国人的性格》(洋名叫“Chinese
Characteristics”),则尤其古老——它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由一个洋人传教士写的。可能有些同学会纳闷:这么古老的一本书,还能跟得上
当今潮流吗?会不会已经落伍?下面,俺就来解释一下,为何此书值得一看。
  ★作者其人
  本书的作者是:亚瑟·史密斯。老实说,这家伙的名气不是很大,更多是靠着这本书而出名。他在清末到中国传教,定居中国几十年。这期间,他对身边的中国人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最终写成此书。
  此书出版后,不论是在国内还是欧美,都挺畅销的。因为它是第一本以西方人的眼光,来介绍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书。书中对中国人性的剖析深刻且全面。有优点的介绍,但更多的是对缺点的揭露。此书被称作“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最切实的著作”。
  可能有同学会想:一个老外,就算在中国待几十年,也未必能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是俺觉得,恰恰因为他是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反而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中国文化。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我们长久生活于天朝之下,很多优缺点,我们都习以为常,浑然不觉。
  ★鲁迅的评价
  为了强调此书的牛X,俺再把鲁迅他老人家搬出来。
 这本书对鲁迅的影响极大——据说鲁迅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就阅读了此书的日文译本(日本人译作《支那人气质》)。鲁迅一直在文章中批判中国人的民族劣根
性,主要就是受此书的影响。可以说,鲁迅中对中国民众、中国文化的批判,跟史密斯是一脉相承的。在他去世的前一个月,还写了如下文字:
================================
 其实,中国人是并非“没有自知之明”的,缺点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譬如病人,患着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胡涂,误认他为肥
胖。妄想既久,时而自己也觉得好像肥胖,并非浮肿;即使还是浮肿,也是一种特别的好浮肿,与众不同。如果有人,当面指明:这非肥胖,而是浮肿,且并不"
好",病而已矣。那么,他就失望,含羞,于是成怒,骂指明者,以为昏妄。然而还想吓他,骗他,又希望他畏惧主人的愤怒和骂詈,惴惴的再看一遍,细寻佳处,
改口说这的确是肥胖。于是他得到安慰,高高兴兴,放心的浮肿着了。
  不看“辱华影片”,于自己是并无益处的,不过自己不看见,闭了眼睛浮肿着而已。但看了而不反省,却也并无益处。我至今还在希望有人翻出史密斯的《支那人气质》
来。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那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
================================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书中所批判的中国人的性格缺陷,依然广泛存在。没看过的同学,建议看一看;看完后,最好再自省一下。否则,就像鲁迅所说,“看了而不反省,却也并无益处”。
  ★内容简介
  书的结构很简单:总共27章(目录如下),头26章分别介绍某个性格特征,最后一章相当于是总结。各个章节之间没有太大的依赖关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跳着看。俺把某些章节里,比较精辟、有趣的言论,摘录在下面。
  ◇第1章 保全面子
——一旦正确理解了"面子"所包含的意思,人们就会发现,"面子"这个词本身是打开中国人许多最重要特性之锁的钥匙。
——在调解争吵时,"和事佬"必需认真考虑"面子"的平衡,就像过去欧洲政治家考虑权力平衡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调解的目的不在于执行公正的原则,而是按照适当的比例,对所有相关的"面子"进行分配。
  ◇第2章 节俭持家
  ◇第3章 勤劳刻苦
  ◇第4章 讲究礼貌
——中国的典籍上记载有礼仪准则300条,行为准则3000条。一个民族背负着如此繁多的礼节,要延续下去似乎是不可想像的。但是,我们很快就发现,中国人已经设法把恪守礼节熔铸成一种内在的本能,而非外在的需要。
——中国人的礼貌则完全与之(西方)相反。像所有的技艺表演一样,对人表示礼貌并不完全是整个内心的需要……礼貌用语的制定和使用,目的只在于维护既定的尊卑关系。这在西方人看来,即便不令人发疯,也会令人不知所措;而在中国人看来,这对于保障社会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第5章 漠视时间
——中国人的一天仅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与下一个时辰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只是象征性地把一天分为12个部分,他们所说的“中午”是指上午11点到下午1点之间。
  ◇第6章 漠视精确
——还有一件与测算长度有关的稀奇事,即从A到B的距离不一定等于从B到A! 在中国,欧几里得的公理“与同一量相等的量彼此相等”也已不起作用了……与此类似的是,“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这一公理在中国也不能成立
——分布在一座城市周围的几个乡村,离城里从1里到6里不等,但每个村子都可以叫"三里屯"。
——造秤的人徘徊于街上,根据每个客户的偏好在秤杆上镶上秤星。每个买卖人至少有两种秤,一种是用于买的,另一种是用于卖的。
  ◇第7章 易于误解
  ◇第8章 拐弯抹角
——中国人因生气而互相辱骂时,充分运用各自的文学才华,很得意地用一种精致的暗讽表示一种恶毒的意思。其暗讽水平之高,使人不能当场听出其中的真正含意。需要仔细琢磨,就像糖衣药丸,里面才会令人恶心。
——比如,“东西”(字面上是指东西方向)意思是一样物品,而称某人是“东西”就是骂人。同样,拐弯抹角地说某人不是“南北”,意思就是,他是“东西”!
  ◇第9章 顺而不从
——把中国人比做竹子,这种比拟最为精确。竹子高雅,到处都用得着,它柔顺,中间是空的。东风吹来,它朝西弯,西风吹来,它朝东弯;没风的时候,它一点也不弯。竹子的幼苗像是棵草。然而,草易于打结,而幼竹尽管柔顺,但很难打结。
  ◇第10章 思绪含混
  ◇第11章 不紧不慢
  ◇第12章 轻视外族
——外国人无论抱着何种目的来到中国,中国人通常把他们看做是“野蛮人”来对待。即使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中,也一直习惯于用“野蛮人”而不用“外国人”来指称外国人。
——中国人的邻国长期以来就一直是一些最差的国家,因而他们被奉承惯了。
  ◇第13章 缺乏公心
  ◇第14章 因循守旧
——中国人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确实地相信,已经过去的时代才是他们的黄金时代。古代圣人带着无比的崇敬谈论着更古的“古人”。
  ◇第15章 随遇而安
  ◇第16章 顽强生存
——如果一个民族具有像中国人那样的身体素质,能够在战争、饥饿,瘟疫和的影响下生存下来,如果他们能进一步注意生理和卫生法则,有适宜的食物,保证营养,那么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自己就足以占据世界的主要地区,并且还会更多。
  ◇第17章 能忍且韧
对于一个来自西方国家的外国人来说,“面包、面包,否则就流血”的革命口号是很熟悉的。但很难理解,为什么无家可归,饥饿绝望的中国难民宁可在被洪水和饥
荒摧毁的地区流浪,也不愿意团结一致向当地官员要求救助。……我们反复恳切地询问大饥荒时的中国人,为什么不采取那样的举动呢?回答肯定就是一个词:“不
敢”。如果还要花费口舌,硬要说,一个人与其饿死,还不如起来造反被杀死,就算是非正义的也没有什么不好,那么回答仍然是“不敢,不敢”。
——正是因为忍,在中国可以看到一种最压抑的情景:成千上万的人明明可以轻易地夺得很多粮食,但却偏偏要让自己默默地饿死。
  ◇第18章 知足常乐
中国人是一个相信命运的民族……在中国的经典中,有大量有关“天命”的论述,百姓之间也经常说到所谓“天意”。这种说法往往与我们所说的"上帝无所不能"
极其相似。但在基本思想上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对我们而言,“上帝”意味着一个完全拥有并创造世界一切、能给我们带来关怀和预言的造物主;对中国人而
言,"天"实际上指的是一个笼统的非人格的东西,而且还是完全说不清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命运。
  ◇第19章 孝悌为先
——孝道中传种接代的宗旨是一系列弊病的根源。它要求,无论有没有养活孩子的条件,都必须生养。它导致了早婚与人口泛滥,使人们倍受贫困的煎熬。它也是一夫多妻制和纳妾制的根源,它永远是一个祸根。
  ◇第20章 仁爱之心
“腊八舍粥”也一样,是典型中国式的慈善活动,它也只注重活动的表面形式。腊月初八这天,平时没机会行善的人,早已准备好要慷慨施舍。按照风俗,他们一整
天会向所有来讨粥的人施舍,不过,这些粥都是最便宜、最难让人下咽的。这就是所谓的“行善”,人们以此来积德。如果某一年碰巧丰收,可能就没有人来讨粥
了,因为即使穷光蛋在家里也可以吃到同样或更好的饭食。即便如此,仍不足以使施粥者停止舍粥,或换上更好的食物。一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来讨粥,它们最终
被倒进了猪槽。而行善的富人们也带着悠悠的满足感回屋睡觉去了。今年的义务他己尽了,良心也得到了满足,他是个仁慈的人。
  ◇第21章 缺乏同情
对残疾人的态度也能说明中国人缺乏同情;中国人一般认为,呆子、瞎子、尤其是独眼龙、聋子、秃子、斗鸡眼都应该避而远之。似乎生理上有缺陷,道德上也一定
有缺陷。……不幸残疾的人,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不能忍耐嘲讽就不能活下去。……这些不幸的人终生都必须逆来顺受,只有当他听到长年不断的嘲弄而不再
温怒时,才能够安于生活。
  ◇第22章 社会风波
——中国人骂人,非常令人难以理解。他们并不揭露对手实际的过错,而宁可污辱他的祖先,嘲笑他卑贱的出身。被骂的人则认为这是对自己尊严的严重伤害,其原因不在于是当着别人的面,甚至不在于自己被骂,而在于骂他的那些话令他太丢“面子”了。
一个复杂如中国的社会机器一定会经常咯咯作响,在巨大的压力下扭曲变形,可中国社会却一直安然无恙。这些压力并没有使中国社会破产、毁灭。中国的政治机体
也像人的身体一样,存在着大量的润滑液囊。在最需要时、最需要处,往往会及时渗出一滴来,加以润滑。……所有亚洲民族中,中国人是最容易统治的,只要统治
方式符合他们的习惯。
——其他文明,……能像中国社会这样承受如此之巨大压力者,大概寥寥无几。
  ◇第23章 株连守法
——在西方,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体。而在中国,社会却是由家庭,村落或宗族等构成
——中国人的责任观念与西方观念最相抵触的是一人犯法、株灭九族
——各级官员因为他们从未参与或根本不晓得的事情受到处罚,这就不能不破坏各种公正原则,并直接导致了上上下下所有的官吏都掌握了一套弄虚作假的手段。如实汇报情况,还要受到严厉惩处,完全颠倒了公正原则,违背了人性。
  ◇第24章 相互猜疑
——尽管从理论上说,皇帝是百姓的父亲,他的臣僚也被称为“父母官”,但所有的人都清楚,那只不过是一种说法而已,……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真正的关系是孩子与继父间的关系。
——中国人的普通社会生活中充满猜疑,官场也不例外。它不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实际上乃中国人的本性使然。上级害怕下级竞争,时刻提防下级;下级的宦海浮沉又随时会受上级影响,他们也在猜疑上级。而整个官僚阶层又对强大的文人阶层和普通百姓存有戒备之意。
——中国是个谣言泛滥的国家,它们经常使人心中充满恐惧。……无节制的轻信和相互猜疑是恐怖的谣言产生、弥漫的沃土。
  ◇第25章 缺乏诚信
——中国人能自觉守约者,寥寥无几。这与他们误解的天赋、淡薄的时间观念有关。不管失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你将有趣地发现他们会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最能说明中国人虚伪的,是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不诚实,而且无论孩子本人,还是施教者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孩子还在牙牙学语、朦朦胧胧懂话的时候,大人就告诉他,要是不听话,藏在大人袖子里的怪物就会出来咬他。
中国政客的生平和公文,就像卢梭的《忏悔录》,情感高尚,而行为卑鄙。他砍下十万颗头颅,却引用孟子的话论述生命的神圣;他把修筑堤坝的钱塞进自己的腰
包,导致河水淹没一个省,却为人民背井离乡而哀叹;他高声痛斥发假誓的人,却在签定一项协议后,私下里说,那不过是一时骗人的玩艺儿。
——中国人把不信任别人看成很自然的事,其理由他们心里都很明白。这种状况使得中国的前途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个民族不是由精英分子来统治,相反,掌握全部权力的是帝国中最卑鄙、无耻的家伙。
  ◇第26章 多元信仰
——任何在某一方面似乎对人有利的神灵部会受到人们的垂青,就像个偶尔需要伞的人,遇到了一家伞店,他绝不会去问伞是何时发明,何时开始普遍应用的。中国人对自已崇拜的神也同样不过问其家世、经历。
谁想请和尚做法事,又能付得起钱,就去请和尚,他也因此就成了“佛教徒”。如果他想请道士,他也同样可以去请,这也会使他成“道教徒”。如果他既请了和
尚,又请了道士,那也无关紧要,人们可以说他既是佛教徒,又是道教徒。因此,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儒教徒、佛教徒和道教徒,这并没有什么不和谐的。佛教融合了
道教,道教融合了儒教,最后儒教又融合了佛教与道教,因此,“三教合一”。
——两种不同形式的信仰常常是互相排斥的,让中国人相信这一点,并不容易。他们不懂什么是逻辑矛盾,也很少关心。他们本能地学会了一种调和不同命题的技巧。对于两个本质不相容的命题之间的关系,他们可以置之不理,强行把它们扯到一起。
  ◇第27章 中国的现实与时务
——中国人并不缺乏智慧,也不缺乏耐心、现实性、快乐,这些方面他们都是杰出的。他们缺乏的是人格和良心。许多中国官员受不了贿赂的诱惑,就做了错事,还以为永远不会被发现,因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企图改革中国而不“借助外力”,就像在大海上造船,难以驾驭的海水和海风会使这一切化为黄粱一梦。始于并终于机器内部的力是不能使机器前进的。
——再重复一遍,中国需要的很少,只有人格和良心。也可以说,二者是一个东西,良心本来就是人格。
  ★结尾
  最后,再稍微提醒一下。由于作者是一名基督教的传教士,因此行文之中难免会掺杂一些基督教的东西。倘若你和俺一样,是无神论者,只需把这些当浮云一样略过。
  另外,为了免去大伙儿买纸版书的开销和找电子书的麻烦,俺特地放上此书的中文电子版,请到“
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中国人的性格》(洋名叫“Chinese
Characteristics”),则尤其古老——它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由一个洋人传教士写的。可能有些同学会纳闷:这么古老的一本书,还能...
罗素:论中国人的性格
志恒的微观世界
字数 8031 阅读 154评论 0喜欢 8
导读:在中国,权柄在握的官僚们,几...
&性格&一词是典型的英语词汇。在理想的教育和人格培养中,除英国人外,很少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这样重视性格的培养。中国人似乎对性格过于关注,以致于认识不到在自己的整个哲学中还有任何别的东西...
因错而受到指责是“失面子”,所以,无论证据多么充分,也要为了保住面子,予以否认。节俭持家
“节俭”这一词包括3 个不同方面的含义:节制花销,制止浪费,用少花钱多办事的方式调节收支。无论从...
《社会动物——爱、性格和成就的潜在根源》读后感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学术性质的心理学书籍。之所以又不单单是单纯的心理学书籍,也不算是单纯的学术呢?因为这本书是以小说的形式组织的,伴随着故...
“独善其身”是中国人最低劣的民族性
作者:菅保珠
有血性的民族,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二战德军抓捕了苏联女军人卓雅,对她施以难以启齿的折磨,包括轮奸,割乳等等,最终坚贞不屈被折磨而死。...
这是一篇我最不愿意读的帖子,但是现在我每天都会读它一遍。在将它发到BLOG之前,我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决定转载。希望所有看到它的中国人都能从读得恶心转变到读得汗颜再到开始不断的警示自己……下面...
如果你对美国的责任感,中东的乱局,日本的改革进程,欧洲的博弈及和平进程感兴趣,《世界秩序》是一扇可知全貌的窗户。《世界秩序》是由基辛格博士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的总结和展望,值得收藏。这本有点略厚的书并没...
之前认真看过张宏杰先生的《坐天下很累》, 觉得很不错。 我也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用同理心去理解不同位置的人, 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 后来, 又读了张宏杰先生的《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却...
没有更多推荐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啥做了错事却不愿意承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