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杯,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b&轻松泡到妞的当然非PUA莫属。&/b&&br&&br&&br&&b&PUA(Pick up Artists)在维基百科的定义是,学习技巧以寻找、吸引、引诱女性的男人。他们各个身怀绝技,掌握独门把妹秘籍。我们访问了一位以实战著称的PUA。&/b&&br&&br&&br&&b&讲一个PUA导师的故事,他曾经疯狂一个女生而求不得,误入泡学,后来成为一个轻松泡到妞的PUA导师,可就是这样一个情感专家却失去了追逐爱的能力。故事的第一部分他着重讲述了自己泡妞的技巧。&/b&&br&&br&&br&&p&&strong&一&/strong&&/p&&br&&p&晚上10点半,我有一场直播,内容是如何推倒一个陌生女孩。现在还剩下5个小时。&/p&&br&&p&目标已经有了。她刚刚在社交软件上和我匹配后,申请加了我的微信。通过验证,我没主动和她说话——这会暴露你的需求感,让你在对方眼中变得低价值。&/p&&br&&p&对于把妹来说,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p&&br&&p&果然,女孩先开口了,她发来一个微笑表情,问“你多大?”女人是天生的PUA,这句话让我觉得目标是个很有社交能力的妞。我随口说我25岁,当然实际上是28。她的回复挺有意思:“你会嫌我小的哈哈,97年。”&/p&&br&&p&我直接回她:“还没和97年的交往过。”这句话的重点是“交往”,表明我们的聊天是从熟人模式开始,并带有暧昧色彩。&/p&&br&&p&诱导起了作用,女孩发来语音:“那你就是跟其他年龄的都交往过。” &/p&&br&&p&我回复她:“没有交往过96以下的女朋友。”这句话依然是陷阱——表现出我是个有选择权的男人,但同时不否认交往过很多女人的事实,而且这句话听起来又不会让女人那么抗拒。&/p&&br&&p&女孩说她信了。我知道有戏,决定把她列为今晚的目标。于是迅速将话题切换到自己身上:我老了。恋爱高手一定要让话题围着自己转。&/p&&br&&p&不管她回什么,我的下一句话顺其自然就蹦出来,“陪叔叔到三里屯溜达溜达”。这是我的邀约方式,看起来就和陌生人说“你好”一样随意,其实把握了最好的时机——拉近了距离,又不做浪费时间的事情。&/p&&br&&p&她同意了,约好晚上7点见面。前后只聊了20分钟。如果一个女人对你有兴趣,她会抛弃任何事,跟你约会。&/p&&br&&p&可在我们把见面应该穿什么衣服都谈好的时候,女孩说要带个朋友一起来。我不愿意,她就和朋友单独吃饭去了。计划完全被打乱,我有种想删掉她好友的冲动,女孩再三道歉我都没搭理。我一贯的流程是,晚上7点见面,吃饭,带回家,办完事后正好赶上直播。&/p&&br&&p&我不甘心,在学员群里说,既然她浪费我的时间,那我今天就把她搞定。我缓和了一下情绪,发消息给她:“请我喝咖啡就原谅你。”又附加一句:“如果我生气,记得吻我就能解决问题。”气氛重新变得暧昧。&/p&&br&&p&8点半,见面后我直接牵起她的手,“记得我说的话,吻我就能解决问题。”然后装作要亲她,当然并没有吻上去。我说:“是你吻我,不是我吻你。”&/p&&br&&p&进咖啡店,我们选了一处黑暗的角落。点好咖啡我主动坐在她旁边——面对面聊天是没有任何进挪机会的。我们互相调侃,从旅行到工作聊了半个小时。聊天不能像查户口,各种提问,像熟人一样谈过往经历才能给女人安全的感觉。&/p&&br&&p&“最近都胖了,你看我肚子这么大。”我让她摸我。她说她是有腹肌的,我问她是吗,说着手伸进了她的衣服……&/p&&br&&p&10点半,我躺在床上准时打开电脑,将把妹的全过程写成帖子,附上聊天截图发在网上,给学员当做教学案例。&/p&&br&&p&在搞定这个97年妹子之前,我已经TD(推倒)了一千多个女生,在线下教授过上百名学员把妹技巧。&/p&&br&&p&我是一名PUA导师。&/p&&br&&p&&strong&二&/strong&&/p&&br&&p&我在河北农村长大,最初到北京是为了一个姑娘。&/p&&br&&p&初中时,校花李静在我们班上,我总是在座位上偷偷看她。我找人换了两次座位,终于和李静成为同桌。上课时我拿作业本打上格子,画个“X”递给她,她就笑着画上“〇”。我们来回传递作业纸,在课上下五子棋。我说我喜欢她,她没答复,只是笑得很开心。&/p&&br&&p&初中毕业,我考上县城的重点中学,李静进了市里的女子学校。分开后我还想和她在一起,但那时再发短信,她就不太搭理。我定下计划,每天坚持给她发一段话,想着总能打动她。可长长的短信发出去,十有八九都没回音。高中课业紧张,一到晚上我就想她想得睡不着。&/p&&br&&p&有次约同学打CS,我坐进网吧的角落,满脑子都是李静。我关掉CS,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里输下四个字:泡妞技巧。&/p&&br&&p&我撞进了当时的恋爱论坛——发芽吧,看到谜男方法和《把妹达人》,觉得谜男是神一般的人物。我注册“心叶旋律”这个ID,混在贴吧里,一有时间就看帖、转帖。那时贴吧刚兴起,我很快成为吧主。&/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013d17af3ec3b14d89c24_b.jpg& data-rawwidth=&541&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013d17af3ec3b14d89c24_r.jpg&&&/figure&&u&图 | 谜男,PUA始祖。二十二岁在网络上创立把妹社群讨论版,传授他的“把妹学”(Pickup Game),并带领来自全世界的学员深入舞厅、酒吧,亲身传授把妹技巧。著名语录:“如果你无法吸引女人,按照字典定义,你等于没有生殖能力。”&/u&&/p&&br&&br&&p&读高三时,李静到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实习。我想着给她个惊喜,趁着暑假一个人跑到北京,买了地图,坐着公交赶到王府井。我给李静发短信:“我到你楼下了。”&/p&&br&&p&一直等到凌晨一点多,李静也没见我。天很黑,我对北京不熟,就在附近礼堂的凳子上坐了一夜,身边是两个裹着报纸的乞丐。第二天我在北京流浪,直到傍晚李静才答应见我。我们在麦当劳一起吃晚饭,气氛尴尬,没说几句她就回去睡觉了。&/p&&br&&p&我觉得自己可以为李静牺牲一切,不知道怎么会是这个结果。&/p&&br&&p&我不死心,一心想到北京和她在一起。09年高考结束,我选了北京一所三本院校,学习计算机。&/p&&p&填报志愿之前,我来到北京,在亮马桥附近一家涮肉店打工。一边熟悉环境,一边锻炼把妹技巧。有天晚上下班,我坐在饭店门口的公交站发呆,扭头看见地图板前站着一个女孩,长得很好看。我起身在附近绕了十分钟,走到姑娘身边,指着地图说:“我们现在在这儿。”&/p&&br&&p&我和女孩聊起天,要到她的手机号。晚上互发短信时,女孩说马上要去澳门。我觉得这女孩价值很高,约她在公园见面。第二天晚上我们在草坪上聊天,我犹豫很久,拉住她的手,亲了她的脸。&/p&&br&&p&第一次搭讪十分顺利,我觉得自己上道了。&/p&&br&&p&&strong&三&/strong&&/p&&br&&p&大学开学后,我加入PUA的QQ群,群名是“北京会”。群里有三百多人,每天交流把妹理论,我觉得他们个个是大神,想有朝一日能像他们一样。&/p&&br&&p&我每天变着法和群里人聊天,给他们起外号。那会儿我19岁,是群里年纪最小的。为显亲切,大家省去了“心叶”两字,叫我“旋律”。&/p&&br&&p&那会儿我坚信谜男方法,对谜男的“战场”很是好奇,想着好赖要去一次夜店。我自己不敢去,在群里找到两个人一起。我们搭地铁到东四十条,到站就在街上拉着人问夜店怎么走。找到工体西路夜店一条街,我们三个人站在BabyFace门口,谁也没敢进。小时候看电视觉得夜店是坏人去的,担心万一有人打起来怎么办。而且当时我身无分文,想着要是收门票就不进去了。&/p&&br&&p&三个人傻站二十多分钟,我说妈的,豁出去了,拉着另外两人一起往里走。夜店里灯光变着颜色闪耀,动感的音乐淹没其他所有声音,人们举止夸张,空气里洋溢着荷尔蒙的味道。进门后我没看酒单,冲着舞池就去了。舞池里人挤人,所有人尽情扭动身体。有个女孩贴着我跳舞,我搂住她的腰,很轻松亲到她。我觉得夜店没那么恐怖,应该常来。&/p&&br&&p&我已经顺利亲到过两个女孩,在群里的地位提升不少,觉得自己也可算是半个大神了。我建起QQ群,起名“PUA敢死队”,每周组织群友进夜店,进门不点酒水,直奔舞池。这种方法有效,经常可以亲到女孩。我将这种把妹流派命名为“丐帮流”。&/p&&br&&p&时间长了,我想着该有个卡座,于是找四个人,每人凑300块,在工体的VICS定下卡座。那晚上我十分亢奋,状态出奇好,暗下决心要带一个女孩回家。很快我就到吧台搭讪一个高个子女生,把她领进卡座,展开心理围攻。夜店音乐极吵,我用谜男方法,把之前背过的惯例和套路喊着讲出来,如有神威。很快,就和女孩玩起了“拇指大战”——我们拉着手,互相压对方的拇指。&/p&&br&&p&泡学里有“七小时理论”——从初见女孩到带她回家需要七小时。当晚我按照理论步骤进行,每个点都踩得很准,女孩笑容没停过。凌晨4点,我很小心地问女孩:“跟我走吧。”她转身拿起衣服,说:“不去,我要回家。”&/p&&br&&p&我走出夜店,呆坐在东四十条的麦当劳,等凌晨5点20的地铁。第二天睡醒,嗓子哑了。&/p&&br&&p&那天过后,我觉得谜男是扯淡的,不符合中国国情。我意识到很多把妹理论未经验证,还不如直接向夜场老手学习。之后我就进夜店搜寻老手,观察他们如何操作。夜店很吵,我发现这些人几乎不说话,全靠肢体语言,但一两个小时就能把女孩带走。我明白了,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通过行为传达自己的态度,这态度能让女人产生遐想,放大对我的正面想象。&/p&&br&&p&我反复对着镜子模仿和学习他们的技术,进步神速,很快就TD了第一个女孩。&/p&&br&&p&那女孩气质脱俗,我走近她喊:“去我们卡座喝一杯吧。”她贴着我耳朵说话,说了三遍我也没听清楚。我拉她到卡座,她在便签纸上写下几个汉字:我是日本人。那会儿中日关系不好,我眼前一亮,想着晚上一定把她睡了,为祖国战斗一把。&/p&&br&&p&重新进入舞池,我采取“冷冻”策略,刻意和她拉开一段距离,中间有几个人搭讪她我都没理。等我再接近时她就很配合,我们玩剪刀石头布,我轻轻用头撞她,贴着她跳舞。两三个小时后,我就把她带回家了。后来我们还有联系,知道女孩的名字是有马麻美。&/p&&br&&p&我一战成名——睡一个外国妞顶十几个中国的。这件事很快传开,群里一搞活动就让我分享这个案例。&/p&&br&&p&后来,我还搞到一个俄罗斯妞,她完全不会说英文,更不会说中文,我就通过谷歌翻译和比划来解决。只要定下目标,我就会想办法完成,没有任何问题可以阻碍我。&/p&&br&&p&我每次进夜店都不带女孩,逼着自己出手,而且一定要有所斩获。继日本、俄罗斯女孩之后,我凭借娴熟的搭讪与进挪技巧,先后睡到荷兰女孩、丹麦女孩。韩国女孩最难搞定,她们喜欢抱团,又不喜欢中国人,差不多搭讪两百个才能睡到一个。&/p&&br&&p&久战夜店后我养成一个习惯——在夜店里舌吻了妞后,就会直接带走,如果时间拉得太长,我会有不安全感。&/p&&br&&p&我开始经常用陌陌约女生回家或者去MIX, 我喜欢上这种坐等女人上门的感觉。女人到了我的小区,我不会下楼接她们;女人到了夜店门口,我也不会出去给他们买票。因为这种投资是无用的,甚至是副作用。我知道把妹的第一要义是心态:我站在高山上,让女人自己爬上来。&/p&&br&&p&身边莺莺燕燕不断,我再也没找过李静。&/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34e8bbb6dddbe975d659c6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34e8bbb6dddbe975d659c6f_r.jpg&&&/figure&&p& 图 | 旋律和夜店里的姑娘 &/p&&br&&br&&p&&strong&四&/strong&&/p&&br&&p&大二下学期我决定退学,做职业PUA。那时泡学渐渐为人所知,网上已经有不少PUA凭教学帖知名,在论坛立起山头。我在线下见过不少PUA,知道他们大多只能在键盘上逞逞威风,实战操作跟我没法比。我决定干掉他们,迅速在网上火起来。&/p&&br&&p&我文字能力很差,单凭帖子干不过其他PUA。我就把女孩约回家,偷偷拍下床照,附在帖子后面。有了床照,帖子点击量疯一般涨起来。我在论坛上冲“键盘PUA”开喷:没床照就别发帖意淫,少出来丢人现眼。&/p&&br&&p&2011年有个PUA在网上发帖,叫“我和100个女人的故事”。我想着一定要在数量上碾压所有人,于是在网上发出帖子——1000个女生的计划。我每周更新六个帖子,每篇都附上床照和手机聊天记录。我给自己定下规则,三天约不出来的女孩一定放弃。&/p&&br&&p&那会儿我几乎天天泡在夜店,每天至少睡到一个女孩,最多时一天三个。睡女孩几乎成了机械行为,但既然定了目标,无论如何也要完成。&/p&&br&&p&连续发帖六个月后,我的电脑里存有上万张床照和聊天记录截图,关注量暴涨。我在泡学网中间挂起广告招收学员,教授“速推”方法。为期一周的线下实战课,学费6800元。我陆续招到几名学生,大多是二十七八岁的中产。有一期我同时收到两名博士学员,其中一个是中科院核物理系的。&/p&&br&&p&网上有一位以喷人著名的PUA,叫浪迹。我的帖子火起来,浪迹就开始喷我,说我睡的都是低分妹。我狂喷回去,公开约战,把手上最漂亮的妹子照片一并发出,说这些只是6分妹,7分8分的我等浪迹来发。浪迹没回应,这一战让我名声大噪。&/p&&br&&p&2013年,第四届亚洲PUA峰会在北京举办,当时泡学网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三十万。峰会主要是PUA讲课、分享案例,会后是新锐选拔赛。选拔赛评比规则很简单:所有人晚上同时进夜店,TD(推倒)女生多的人胜出。&/p&&br&&p&最终峰会选出六名新锐,我是其中之一。六个人领了任务,各带上两名VIP学员,为晚上的PK赛做准备。VIP学员票价两千多,可以享受PUA手把手实战教学。&/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bf68403eb_b.jpg&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6bf68403eb_r.jpg&&&/figure&&u&图 | 2013年,“中国型男·男性魅力高峰论坛”在北京腾达大厦活动&/u&&/p&&br&&p&我化好妆,戴上耳钉和帽子,打扮得像韩国明星一样赶赴三里屯。等着参加晚上决赛时,我在街边搭到一个妹子,把她带到三里屯朋友家。TD后我把妹子打发走,联系上学员,进入主战场——MIX酒吧。&/p&&br&&p&那天晚上,工体MIX里涌进两百多名泡学学员,全等着看新锐PUA决战。当夜我们拉了很多女孩进卡座。凌晨一点,我成功撩上一个女孩,受《喜爱夜蒲》影响,我把她拉进MIX二楼的洗手间角落TD。实践后发现洗手间体验很差,没电影里那么刺激。&/p&&br&&p&从洗手间出来我继续搭讪,其间嘱咐我带的VIP学员盯着其他新锐,防止他们虚报TD数。差不多凌晨四点,我揽住当天第三个女孩,在门口和所有人打了招呼,说我们要走了。&/p&&br&&p&当晚所有人都见识到我一夜3T。我顺利成为PUA峰会总冠军。&/p&&br&&p&夺冠之后,浪迹被我喷到在圈里混不下去,最终退出泡学网,转去坏男孩学院。我的学员猛增,每两三天就能招到一个。很快我就承包下泡学实战领域的七八成业务,收入比之前翻了三倍。有了钱我没怎么改善生活,存款到8万块时,我还是住在之前的出租屋里。&/p&&br&&p&我怕自己有闲钱会变懒,便把存款寄回家,最多一笔打了4万块。我没提自己的职业,只说创业挣了些钱。父母觉得我有出息,在村中四处夸耀。有老乡说要来北京跟着我混,我只能一口回绝。&/p&&br&&br&&p&&strong&五&/strong&&/p&&br&&p&13年时,有个厨子找我报名。这人说话偏执,我就没搭理。那时我连续39天泡在夜店里,生了病,想着少收一个学员也没什么。&/p&&br&&p&厨子很执着,找到助教,还是报了三天课程。他亲到女孩后,向朋友借了几千块报名参加七天课。他想着课程结束,便可以想睡谁睡谁。厨子的想法没能实现,就在网上发帖喷我,说课程无效。&/p&&br&&p&我名声正热,又不懂危机公关,由着性子和他对喷,把事情越炒越大。由于我占了市场,之前得罪人也多,六七个PUA团队同时发帖喷我。我的名声急转直下,成了“诈骗犯”。后来才知道是有人给厨子许下好处,让他和我骂到底,借此把我打下去,自己开实战课。&/p&&br&&p&我心灰意冷,刚好湖南PUA安迪拉我一起开课。我带着全部家当离开北京,和安迪团队在长沙租了一套三居室。开课期间我们收到一个学员,之前他已经为泡学课程花下七八万块,没见什么成效。参加七天课后,他搞定两个妹子,觉得还是我们靠谱。我们把他发展成VIP学员,陆陆续续收了四十万。我们停止招生,三四个月只围着他一人转。&/p&&br&&p&我带VIP学员到街头搭讪,看到一个女孩还不错,我说你好好聊可以收个号。没两分钟学员就折回来,说没要上。我走过去给他示范,直接开场,两句话要到微信。这女孩叫傅莹,是湖南本地人,父母在做生意。两天后我约傅莹到酒吧见面,晚上睡在了一起。&/p&&br&&p&中途安迪的朋友从广州来长沙,没地方住。我说我找个妞睡吧,给你们腾地方。我找到傅莹,和她住在一起。开课不忙,我没事就找傅莹玩,她不用工作,每天就是吃吃玩玩。&/p&&br&&p&同一时间我在和很多女生联系,但只有傅莹经常做饭给我吃,让我有了归属感。做PUA的这些年,我遇到的妞十个里有六个说自己是模特,还有四个说是演员,可我认为,真正的高分不只是相貌,更重要的是气质与家教。如果一个女孩穿着暴露、跟很多男人睡过,那要么是家教有问题,要么是女孩自己放荡。傅莹很少穿暴露的衣服,在生活细节上也很讲究,能看得出家教一流。&/p&&br&&p&自李静后,我还没有对哪个女孩倾心过,傅莹让我重新有了动力。在长沙待了半年多,我决定回北京。傅莹东西也没收拾就跟着我走了。&/p&&br&&p&&strong&六&/strong&&/p&&br&&p&2014年再回到北京时,PUA圈子的格局发生变化,坏男孩学院崛起。这年9月,浪迹买了保时捷。&/p&&p&我错过了PUA的赚钱黄金期,之前挣的钱除去寄回家里的,没剩下多少。我从头开始组建团队,招收学员,房租、饭钱全靠傅莹解决。&/p&&br&&p&我没直接对傅莹说过我的职业,讲授把妹技巧时,她就在身边听着,一言不发。她想进入我的朋友圈子,被我拒绝。在相处的时间里,我从没对她说过“我喜欢你”这类的话,觉得太假。我带傅莹回老家见了父母,不过我觉得还没玩够,不想结婚。&/p&&br&&p&我开始拍摄教学视频,在网上做搭讪直播。后来又有黑人哥们儿加入,团队格调提升好几档。在一次线下活动上,我向学员做示范,搭上了一个模特,晚上顺带将她TD。第二天傅莹收到了我和女生的床照,我至今不知是谁拍下发过去的。我矢口否认,说绝不是我。傅莹忍下这件事,没再提起。&/p&&p&我难以压制自己的欲望,很快又TD了一个空姐,没几天傅莹就在我的手机里发现女孩的床照,这次照片是我拍的——我保留了拍床照这个习惯。傅莹十分失望,我们大吵一架。&/p&&br&&p&傅莹提分手时,我没什么感觉,想着再找就是。在PUA行业这么久,我清楚什么样的女人适合我,也知道女人要的是什么。&/p&&br&&p&有一天,我遇到一位传媒公司最年轻的高管。她是我那时的女神,我只想和她一起吃饭,看电影,然后各回各家。&/p&&br&&p&一礼拜后,她还是躺在了我的床上。&/p&&br&&p&那晚我假装没带钥匙,决定送她回家。她站在路上一直看着我,我尴尬地摸遍身上所有口袋——钥匙找到了。&/p&&br&&p&我心里很难受,我要的不是TD,而是陪伴。我慢慢回过神来,才意识到我伤害了陪伴我的傅莹,十分后悔。&/p&&br&&br&&p&我试图挽回,但傅莹已经宽恕我太多次,她不会再回来了。&/p&&br&&br&&b&从故事其实可以看出,做一个轻松泡到妞的男人并不难,稍微谙知女生的一些心理就可以。但题主你得想清楚到底是要泡妞还是找女朋友。有一个毫无根据的理论:一个人感情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把它零敲碎打地用完了,等到需要大额支出时,你的账号就空了。&/b&&br&&br&&br&&b&PUA的所有本领,能让你在欢场情场不输。但没有爱你永远不能赢。其实最好的技巧就是真诚,最好的结果就是陪伴。&/b&&br&&br&&p&&u&本文选自&b&真实故事计划&/b&。真实故事计划是由青年媒体人打造的国内首个真实故事平台。欢迎关注&b&微信公众号zhenshigushi1&/b&,这里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u&&br&&/p&&p&&u&投稿邮箱&b&,&/b&原创首发千字500——2000元。&/u&&/p&&br&投稿或谈心请加故事菌(ID:gushijun2016)&br&&br&&p&&strong&口述 | 旋律,现为PUA导师&br&&/strong&&/p&&p&作者 闫真&/p&
轻松泡到妞的当然非PUA莫属。 PUA(Pick up Artists)在维基百科的定义是,学习技巧以寻找、吸引、引诱女性的男人。他们各个身怀绝技,掌握独门把妹秘籍。我们访问了一位以实战著称的PUA。 讲一个PUA导师的故事,他曾经疯狂一个女生而求不得,误入泡学,后…
&p&武断挥刀将世俗劈成愚昧与智慧——前者遍地都是,就不多说了;后者估计难以见到,crock有篇“经济学与世俗智慧”讲得很透彻,转发如下:&/p&&blockquote&&b&经济学与世俗智慧&/b&&br&&p&作者:crock &br&&br&在经济学艰深的数学背后,它究竟想向人类提供什么?我认为的答案是世俗智慧。 &br&&br&应当说,智慧有许多形式,宗教、玄学、纯粹数学、逻辑等等,它们在鲁滨逊世界中照样能够独立存在,许多修行者还特意远离尘嚣去追寻那种智慧。但是世俗智慧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智慧,它指一种对普通大众的日常行为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包括对这些世俗的个人互动形成的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理解。其关注的是一群世俗的人 (有七情六欲,也许并不高尚纯洁) 在现实的环境中如何实现互动达到彼此的和谐。 &br&&br&如果说人一半是天使一般是野兽,那么世俗智慧主要是针对人的野兽的那一半的可能性而提出的,它所关注的问题非常务实:一群野兽在一起能形成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如何使野兽也能向天使一样行为?这种可能性存在吗?世俗智慧不仅教导我们如何对待天使 (善),更要教导我们如何对付野兽 (恶)。 &br&&br&也应当说,并非在经济学充分发展之后的今天才有世俗智慧,许多年前人类就已经有非凡的世俗智慧。孔子大约是那个时代人类最有世俗智慧的人之一 (在那被历史学家称为“轴心时代”的时代里,人类社会后来的许多道德伦理与政治的根基都被奠立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过去不无道理。即使是在今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行为准则也没有过时。熟悉演进博弈的人,都可能知道,人人都奉行这种行为策略的社会是一个实现的福利很高的社会。大约年代相当,在西方,撇开宗教精神不论,基督教也蕴含着极其深邃的世俗智慧,任何读过《圣经》的人都可能从中领悟智慧。《圣经》里提出:“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马太福音,8:12等)” (这是待人处事的“黄金原则”,与孔子的准则相比,前者在积极,后者在消极,会解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人可以仔细体会这两种策略的社会后果,就当做一个练习。当然这种差异也许已经不需要强调,因为社会只要提倡其中任何一种,就已经足够好了);并且意味深长的是,明确提出“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马太福音22:21,马可福音12:17等)” (这意味着政教分离,世俗社会的治理具有独立于宗教的价值)。 &br&&br&还应当指出,也并非只有经济学才贡献世俗智慧,法学、社会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也贡献世俗智慧,尤其是法学家。举一个例子:孟德斯鸠曾经注意到一个故事,为什么古代俄罗斯比中国凶杀案的发生率更高。他发现,在中国,抓住小偷不至于把他打死,而在俄罗斯被当场逮住的小偷却要被打死。在后面这种法律制度下,小偷就有很大的积极性杀人灭口。所以,所谓的“乱世重典”也是有条件的,并非刑罚越重就越能阻止犯罪,有时候,过重的刑罚反而会使人们有激励进行更严重的犯罪。熟悉激励理论的经济学子应该很快能明了这其中的道理:不能狠狠惩罚那些我们认为有害的犯罪实在不是因为这种行为应该原谅,而是因为无法给那些比这种行为更严重的犯罪处以重罚。我们最多只能判人死刑,最严重的惩罚只能给最严重的犯罪,这样才是激励相容的,如果所有犯罪都处以同样严厉的处罚,孟德斯鸠的悖论就会出现。而且,如果不能把所有犯罪的人都处死,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刑罚的正当性以激励那些刑满释放的人认为自己所受的惩罚是“公平”的,从而重新皈依社会规范。 &br&&br&实际上,法学的世俗智慧与经济学是如此地相容,以至于法律经济学成为了今天法学理论的主流,这不仅仅在合同法、商法领域,在宪法、刑法、诉讼法等方面,经济学也都大行其道。而在有关法律的实施后果的评估方面,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更是显示出优势,行为法学与行为经济学的结合将可以实实在在为我们理解人们的守法与违法行为提供新的智慧。 &br&&br&那么,经济学究竟提供什么独特的世俗智慧呢?这需要从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说起。许多人对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大加抨击,以为找到了经济学的软肋。主要的误解可以笼统地分成三类:一类是道德上的抨击;二类是行为学上的批评;三类是技术上的批评。先看道德上的抨击是如何荒谬。我们只要问:哪个人能站出来说他做任何事情都一点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 &br&&br&休谟曾经说过:&b&如果有人向你描述了一个人,他完全没有贪欲、野心或报复心,除了知道友谊、宽容和公共精神之外没有其它快乐的源泉,那么你应该立刻觉察这是彻底的谎言。&/b&&br&&br&稍微懂点逻辑的人都知道,绝对的利他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绝对利他主义者如何能活下来,难道这世界上除了他之外没有饥饿的人吗?),而利他如果不是指一种动机,那么在行为上的利他根本就不需要绝对的利他主义来解释。我并不否认利他主义对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必须区别利他在社会中存在与在个人身上存在是两回事。利他主义是一种社会存在并不需要每个个体都绝对无私 (实际上这不可能)。 &br&&br&也许目前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没有什么幻觉了。我们已经老早就看穿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本质,但为什么却看不清自己的本质?英国人就比较有智慧,当光荣革命胜利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忘记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议会与辉格党人就比皇帝更不会滥用职权,他们难道不是肉长的吗,新的与老的有什么不同?所以他们并不是要新的皇帝代替旧的皇帝,而是要议会与皇帝互相制约打破彼此都有可能的独裁。光荣革命并没有革掉人或多或少要考虑自己利益的这个行为特点,只是改变了一下社会机制。如果60年前大多数中国人就明白这点,我们现在也许是另外一个样子。可惜没有。 &br&&br&再说行为学上的批评。的确,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不是像解博弈论专家解PBE那样考虑问题,很多时候是凭直觉,是有限理性的。这种批评与其说是颠覆不如说是改进。只要我们承认人或多或少要为自己考虑,在世俗层面,我们就不得不为此做出相应的对策,那么经济学提供的智慧就大有用武之地,至于人们在智力上有多大程度上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个“量”的问题 (你想不想赢和你能不能赢的区别) 。其实对于现代经济学而言,理性的假设不过是一个脚手架而已:建楼的时候要用它,但是楼建好了就没有脚手架的影子了,大厦的形状不是由脚手架的形状决定的。但是,脚手架并非无关紧要,没有好的脚手架,就无法顺利建成大厦。对于研究世俗的人的真实行为而言,理性假设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脚手架。不管个体的动机是什么,利他也罢,利己也罢,但是他必须知道生产的可能性边界 (如果互动不影响技术边界,利他还是利己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如果互动影响技术边界,那么不管想利他还是想利己,他们都需要同样多的关于博弈结构的知识,甚至利他主义需要知道的比利己主要还要多) &br&&br&第三类批评主要是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既然是研究人们的日常行为,为什么要用那么高深的数学,那与世俗智慧有什么关系?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研究者需要的知识要远远超过行为者自己的知识。鸟不懂空气动力学,却可以飞的很好,但是研究鸟类飞行的人却要懂空气动力学;细胞不懂分子生物学,但是研究细胞行为的人要懂。当事人可以象《庄子》中的百足之虫一样“动悟天机而不知所以然”,但是研究者却还要知其所以然。高深的数学对于理解人类的行为及其互动实在是必要的。当然,也需要指出,既然是研究人类的世俗行为,内省对经济学研究也非常重要。这是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最大的差异所在。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出发,基于常理的理解和推测往往能够成为检验一种经济理论的有力工具,这是经济学的直觉与物理学的直觉的不同之处,在此就不多说了。 &br&&br&总结起来,可以大致将经济学的提供的世俗智慧定位为,将人类预设为或多或少要考虑自己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他们的互动及其后果。迄今为止,经济学贡献的最伟大的世俗智慧,莫过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我们早上能享受的可口的面包不是因为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利益使然。这个洞见并不是鼓励人们一定要自利,更不是鼓励人们一定要极端地自私,而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是不是即使每个人都没有那么高尚、都或多或少要考虑自己的利益,仍然存在增进社会福利的可能性?这种可能可以在“自由市场制度”下达到。这种智慧的火花也许已经更早就萌芽了。中国古代的韩非子曾经提过:医生为病人吸出伤口的毒不是因为亲情,而是因为利益。韩非还提到一个例子,一个父亲听到军官对他当兵的儿子很好的时候,反而大哭,因为哪样儿子就要为军官卖命了。但是,是斯密首次做了系统的论证,并将他与国民福祉及其增长联系起来。可以说,自由市场制度的确立是近代以来人类最大的进步,难怪斯蒂格勒认为,人们今天的进步大部分是来自市场而不是其他的组织,更不是政府。同时,斯密恰当地指出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是一个“守夜人”。这种智慧与宪政理念互相印证:在政府万能论下不可能有真正的宪政。弗雷德曼曾经不无自豪地声称,达芬奇创作艺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莎士比亚创作剧本都不是响应政府或某个组织的号召的结果。当我们在期望政府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的时候,政府从我们这里剥夺过去的权力往往是随着责任成倍增加,而要求控制的资源则增加的更多。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慨叹,就对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的理解而言,中国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斯密时代的英国人的水平,所以在中国,能推进人们对这一关系的认识的任何人 (当然包括经济学家) 都可以算是有智慧,相反,对于开倒车的人,就算他在国际期刊上发再多文章,也只能算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却不见的有智慧。 &br&&br&尽管斯密的智慧极其宏伟,但是求知之路没有尽头。博弈论的提出与应用,指出了另外一个可能性:如果每个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在互动环境下,那么社会的福利有可能无法达到最“好” (也就是在技术上本来可以是更好,但是却无法达到) 。这一般被称为囚徒困境。那么囚徒困境是不是说明斯密的理论失效了呢?不是。其实仔细地看囚徒困境,它并不是两个囚徒的博弈,背后还有法官、警察、公众、甚至还有黑社会 (如果这两个囚犯来自一个团伙) 。对于“白道”来说,囚犯的困境正是所期望出现的结果,不能说出现囚犯困境对社会就一定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恶制恶”是极其重要与高超的世俗智慧。这个智慧与斯密的智慧地一脉相承:斯密说“利己惠人”,博弈论说“以恶制恶”。今天,经济学已把博弈论迅速接受为主流的方法,经济学家也已对“以恶制恶”的可能性知道更多。如果警察可能渎职,法官可能受贿,廉政公署本身需要“廉政”,反贪局长自己也贪污,公众自己却喜欢违法 (只要有利可图) ,那么“社会如何可能”?任何主张通过增加监督机关的说法都需要经得起人们这样的推敲:谁来监督监督者?“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奥肯剃刀原理完全适用:如果对反贪局长的监督难度与直接监督其他局长的难度一样,那么为什么要增加反贪局?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隐含在一个叫“核心定理” (core theorem) 的命题里 (Basu,1998) :凡是能被最终实施的行为是包含社会所有成员在内的“大博弈”的纳什均衡,如果不是纳什均衡,那么通过增加科层的级别 (例如设置反贪局、稽查员、巡视员等) 不能提供新的好处,除非科层数目的改变打破了原先的均衡,并且产生了一个新的福利更高的纳什均衡 (完全有可能产生一个更差的均衡) 。这种智慧难道不应该是一种常识吗?我们已经知道,哪类博弈对于参与者的数量是敏感的,例如古诺竞争,一个寡头的时候会剥夺所有的剩余,但是两个时的均衡就大不一样,当数目为无穷多的时候,寡头只能得到零利润了。这又回到了斯密的智慧:政治的贤明并非来自政治家的高尚道德,而乃是来自给定制度下利益的制衡!所以民主制度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非是让两只力量相当的狗互相咬,最后都成了看家狗,轮流看家。主张“天无二日,地无二主”,“一山不容二虎”的单一思维,实在不是世俗智慧。 &br&&br&这么说并不意味着经济学主张政治家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是主张应该有一种对付只关心自己利益的政治家的办法。尽管人们也许有许多善良纯朴的愿望,但是把社会制度的良好运行建立在掌权人的高尚动机的假设之上,这比把高楼大厦建立在沙滩之上还危险。学过博弈论的人应该有印象,一个良好的制度是稳健的,而不是实施一个刀刃上的均衡。先小人 (非均衡路径的规定) 后君子 (均衡路径的规定) 的制度就比先君子后小人的制度更稳健,因为它能抗万一高估了政治家水平的风险。把十几亿人的身家性命压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个均衡是千钧一发的均衡。这世界上有两种悲剧,一种是高估了人性,另外一种是对人性失去信心。所以美国人很务实,他们认为:“人性是善的,所以民主是可能的;人性是恶的,所以民主是必要的”。 &br&&br&这样的理解也适用于所有的组织与机制设计领域。1970年代以来的经济学的最大的贡献可能在于提供了许多对组织运行的世俗智慧,例如契约与激励理论,拍卖与机制设计等等。真正懂这些理论的人一定会叹服经济学家构思的巧妙和智慧。以拍卖理论为例,拍卖并不是仅在拍卖行中发生,也不限于一般的商品交易,体育比赛、排队、跑官、贿赂、晋升、审批、求偶等等实质上都是一种拍卖,只是标价的凭借不同。甚至在动物界,也有拍卖:两只狮子争一头牛就是一种第二价格拍卖。没有经济学家的探索,这种人类社会在2000年前就产生的解决未知偏好下稀缺资源配置的智慧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被发扬光大。所以Myerson和Kerempler这样的大学者主张经济学家都应该懂点拍卖。在组织领域,也有太丰富的智慧,仅举多任务委托代理做一个例子:摆在摊头的肉的质量比包在饺子里的肉的质量容易观测,如果一个人既开肉铺又开饺子店,那么好的肉就会挂出来卖,差一点的肉就包到饺子里去了。这个最基本的原理可以用来理解中国官员的许多行为,有心的学子可以在这个领域写好多好文章。另外,外部竞争与组织类型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张维迎教授曾经正确地指出基于控制的组织与基于效率的组织的区别 (例如,正职领导应该竞选,副职应该由正职任命;但在中国却刚好反了) 。两千多年来,中国官僚政治的演进方向是一直朝着控制最大化方向,而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是控制会上瘾,权力会导致腐败。虽然历史上,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越来越强,但是组织的竞争力却越来越弱。原因在于越是追求控制的组织,越会倾向于选择听话的官员,而不是越有能力的官员,决策者得到的信息就越失真。你的权力越大,人们欺骗你的积极性就越大。从这个角度看,对于反腐败,什么是扬汤止沸,什么是釜底抽薪,一清二楚。 &br&&br&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也告诉我们控制权的重要性:没有控制权的产权是水中月、镜中花。如果你不能对使用阳光的人收费又不能将阳光藏起来,那么太阳的产权属于你就没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从来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产权永远是私有的 (但不一定是排他的) ,只是私有的方式不同而已 (是按照权力还是按照能力等等) 。那些对公有制报有幻想的人应该想想,他拥有的国有资产与他拥有的阳光的产权有什么区别。一些人会说,假如国有资产不流失,国家可以因此多提供福利,那我们就可以少交税,这不是很好吗?可惜这种想法太天真,除了垄断性行业之外,哪些国有企业能盈利?那么多银行坏帐那里来的?我们可以稍微分析一下问题的实质在哪里:如果官员不腐败,将国有资产公平有效地转让到有能力的经营者手里,并不是一件难事,就业、社会保障等都可以公开做价,人们不应该反对这种资源配置的优化,所以反对的是腐败而不是国有资产转让;如果官员是腐败的,那么国有资产转也罢,不转也罢都要流失。人们争议的问题可能在于,如果官员是腐败的,那么是应该先停止转让等他们不腐败了再说,还是继续转让。如果是前者,明眼人应该知道等所有国有资产都烂光腐败也不会结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比较利益得失应该从实际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根据空头支票上有几个零,索性断了这层幻想还更能看清真正的问题所在。打蛇要打七寸,我们应该将目光集中在反腐败上,并且将反腐败的讨论深入到制度层次。可惜没有。那些自称为或被称为“学者的良心”的人,并没有去真正捅破真实的谎言。 &br&&br&作为世俗智慧,除此之外,经济学还能够为我们反思与梳理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观念提供新的线索。例如,关于“诛心之论”。我认为这绝非制恶之道。我们需要分清“恶行”与“恶念”,我们只能观察到“恶行” (有时候连恶行也不容易观察) ,但无法直接观察到“恶念”。如果恶行是可以观察并可以确认,我们基于恶行进行惩罚,惩罚的是“恶行”这种行为;如果恶行没有被观察和确认,你怎么知道人家有“恶念”?注意,在身份社会,我们惩罚的是恶人;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惩罚的不是恶人,而是恶行。这个转变,是对个体自主的意志能力的唤醒与确认,在法律上的体现是“有罪推定”与“无罪推定”的差别,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法律上我们也区分故意和过失,这似乎是基于动机,但实际上还是基于行为,故意动机在行为上体现为故意行为) 。 &br&&br&实际上,问题很简单,暴露坏人的目的并非出于一种对别人内心世界的好奇,而应该是怎样才能对社会更有利。在现代社会,如果我们无法一一辨明“好人”与“坏人” (至多我们只能通过辨明“好事”与“坏事”来推断) ,那么不要急于给人定性,可以鼓励那些“坏人”出于假装好人的目的不得不做好事,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至于把一个本来不怎么坏的人逼成坏人 (用博弈论的话说,就是预期的自我实现:你认为对方是坏人,所以就处处对他坏,因为你对他“坏”,出于自卫,他不得不反击或者做了对你不好的事,于是这刚好让你证明他果真是坏人。历史上,据说杨国忠为了证明安禄山要造反,处处逼迫,终于向玄宗证明了这一点,但证明的时候恰恰也是自己因此丧命的时候,陪葬的还有唐王朝) 。在这个问题上更极端的做法是,想当然地根据出身把一个定为坏人,例如文革中的“黑五类”,这实在是一种更大的“恶”。 &br&&br&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应该有心理准备去接受这样的事实:能确认的恶行并加以惩罚的恶行总是少于实际上被我们观察到的恶行,我们能观察到的恶行总是小于那些可能导致恶行的恶念的数量 (用数学的表达是:任何一个逻辑系统内,我们能严格证明为真的命题集合是所有真命题的真子集) 。所以,我们不得不在事前与事后、一类错误与二类错误之间做折衷。任何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理想主义的做法不仅不可能而且反而容易导致更大的灾难。所以现代人应该对极端主义保持警惕,不管这种极端注意是基于某种道德的纯洁、宗教的正义与国家或者民族的利益而提出。 &br&&br&与此相关,当我们观察到“善行”的时候,不要轻易地为“善行”按上一个恶的动机。如果一个人不违法,不做坏事,为什么要鄙视他不违法、不做坏事的动机?那怕那仅仅是出于对法律威慑的恐惧。我记的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富翁子女不在身边,二十年来生活起居都由一个佣人照顾,临终前,他要将所有的遗产都给这个佣人。旁人 (也许包括他的儿子) 都说这个佣人是盯着他的财产才这样照顾他的,不是真心。但是富翁冷静地说:二十年的照顾,假的也是真的。“主人们”应该仔细想想,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孔子老早就说过,“观其言,察其行”,现代人更应该如此。 &br&&br&另外一个例子是关于宽容。宽容作为先动 (first moving) 策略是应该值得鼓励的,但是作为后动方 (second moving) ,宽容却并非是一个对个人对社会最有利的策略。当应该惩罚的时候不惩罚就是一种是非不分,等于姑息坏事。但是惩罚是要付出代价的,许多人不愿意承担这个代价 (很多人吃了亏的时候,因为捍卫自己的利益所付出的代价还比吃亏更大,尤其在吃的亏要不回来的时候,吃亏已经成为一种沉没成本) 。做坏事的人预期到了这一点,他就有更大的积极性做坏事。利他主义在社会中存在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不是很计较个人成本去惩罚那些行为背离社会规范的成员 (已经有许多生物学家研究了动物社会存在的这种行为) 所以孔子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报就意味着是后动方) ,为什么不是以德报怨,孔子回答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是啊,如果作为后动方,对先动方的策略没有区别对待,那么“美德”就不能真正成为美德,不能为先动方提供激励。 &br&&br&再一个例子是法律与道德的边界。泛道德主义不仅仅对于建立良好道德没有好处,反而有害。熟悉战略性模糊理论的经济学子应该明了这种智慧:水至清无鱼。一方面,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应该对个体的行为做出法律上的界定,有时候能界定却不界定反而对社会有好处;另外一方面,法律要考虑执法者本身违法的可能性。中国似乎有一个悖论,对私人道德的指指点点与对公共决策与公共权力的毫无约束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所以只能诉诸道德约束,但是这容易使人注意力转移。总的来说,我们要避免三种幼稚的行为:一,不知其恶;二,知其恶而不知制恶之道;三,向善却不知扬善。的确,如果没有智慧,善花完全有可能结出恶果;善于运用智慧,恶花也会有善果。光有一颗善良的心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智慧。这种智慧不仅是教我们善良,而且也教我们如何善良。 &br&&br&大到国家制度,小到日常生活,经济学的智慧对我们看问题都富有成效。但是,应该指出的是,经济学,尤其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并非只带来好消息 (对古典精神的现代诠释) ,同时也带来了坏消息,那就是对于一个包含所有的社会成员在内的大博弈,完全存在一种所有人都欲罢不能的困境,所有人会选择或维持一种对所有人都不利的制度、观念、习俗和文化。这大约是所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近代以来在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问题。许多人可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困境所在,却无法改变,这也许是“铁屋子”里早醒的人悲哀的缘由。我们不得不承认知道困境与解决困境是两码事。 &br&&br&实际上,个人对于社会非常渺小,要想整个社会变的更美好,个人的贡献相当有限,即使是不可一世的政治领袖与枭雄。“善”往往是千千万万人合作的结果。但是使社会变差,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能力,一个普通人也可以也做到,例如水源投剧毒,将传染病传给别人,生产假药,如此等等。社会因此遭受的损害要比个人从中得到的好处大的多。对于政治领袖而言,要使一个社会稳定进步10年非常不容易,但是要使社会倒退50年,却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做到的事情。“积于蛛丝,毁于泥沙”,这种“成就”与“破坏”之间的不对称 (这种不对称是物理规律的作用使然,极端的例子是杀死一个人很容易,但是要死而复生很难,而且有时候根本就不可能,从有序到无序很容易,但从无序到某种特定的秩序却很难,而且其中的变化不可逆。社会进步和财富创造需要众多个体有序的合作,但是破坏却很简单) ,使得政治家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当然能避免“败事”的政治家就已经算不错了) 。所以,如果不是靠整个社会机制的力量,政治家个人想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这就是社会进步的艰难的原因。从博弈的角度看,在这个大博弈均衡的形成与变动,个体的作用非常有限,有时候甚至希望渺茫。那些胸怀大志的人往往忍受不了这种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喜欢“浪漫的革命”,但是,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从陈胜吴广发出第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中国农民革命了2000多年,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又怎么样?如果我们反对的不是某种制度,而是反对某个人或者某个朝代,如果我们改变的不是社会机制 (权力结构与信息结构) ,而是改变掌权的人或集团,那么再革命2000年,中国的农民的政治地位还是如此!改变个人命运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彼可取而代之”,不改变制度只改变身份,这可能可以使某个弱势集团不再受压迫,而有另外一拨人成为被压迫的对象;另外一种是通过改变制度,但是却不一定能迅速改变自己的现状。前者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行动,可以内部化个人收益,历代的农民革命多半如此;后者多半属于吃力不讨好的,短期内收效甚微的行动,而且带有很强的外部性 (很多人遇到路障的时候是绕行而不是选择去推开一点点) 。真正对社会进步有建设性意义的是后者,前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却不能改变社会的命运。所以我喜欢朋友的一句话:“宁可十年不将一军,也不可一日不拱卒”。中国人正需要这种耐性与坚持。是的,2000多年来,大的革命百年一次,小的革命不计其数,我们将军将了2000多年,但到今天为止,还是没有将死专制和集权的社会机制。每当社会矛盾激化的时候,总有许多热血青年总想做一番“大事业”,崇拜引无数人竞折腰的英雄,个人事功异化成了目的,“以百姓为芻狗”。却不知道推动社会进步实在是比破坏容易的多,不知道改变某个集团的命运不等于改变社会结构,我们要打破是一个格局,而不是要更换局中人的角色。 &br&&br&然而,渺小不等于虚无。没有千千万万这样个体的作用,均衡从哪里来?对于不幸的个体,有一句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例如阿Q;但对于不幸的社会,谁可怜?谁可恨?如果我们还处在一个“坏”的均衡里,这说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均衡的支撑者,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有意还是无意。可悲的正是,受害者同时也是施害者。如果你想对社会有贡献,不需要权力、金钱、地位等等,只需要不沦为“在均衡里的大多数”,甚至只要意识到这点就是一种贡献,因为这至少使一个社会成员获得心智自由。那怕这么做的影响很小很小,却是我们能力之内的。任何人不需要为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忧虑,应该羞愧的是没有做好自己能做并且应该做的事情。如果没有能力帮助别人,我们首先要帮助自己获得心灵上的自由。在自己没有获得自由之前,却要解放“世界上另外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三分之二人民”,这是荒谬的。其实,不要低估任何边际上变化的意义。托克维尔在谈到美国的民主的时候,特别提及“乡镇精神”的重要性,我们也会发现,他们一个普通民众的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比国内的专家要有见地的多,这就是世俗智慧的差距。只有当智慧成为普通民众的常识的时候,才可能支撑的起现代法制社会。 &br&&br&记得古老犹太法典里的一句话:容忍不能改变的 (仁) ;改变能改变的 (勇) ;知道二者的区别 (智) 。仁与勇是个体的自由选择,别人无法干涉,如果经济学对于改变中国有什么作用的话,就是教我们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什么是短期能改变的,什么是长期才能改变的。让公众知道这一点是所有公共知识分子 (如果有的话) 的责任,而那些自诩“忧国忧民”却毫无智慧、开出的药方的毒害比疾病本身还厉害的所谓学者,实在是不配称为知识分子:如果不是出于沽名钓誉,就是脑筋没转过弯,或者兼而有之。不要轻易相信“愿望是没好的,只是过程出了问题”的借口 (这种说法只在你好朋友圈子里适用,但对于官员、公共知识分子不适用) ,也不要轻易跟从他们的指责:某某人提供一个好主意背后是有其利益驱使。对于公共政策而言,主意只要是好的,哪怕他受利益集团的驱使也可以接受;主意如果是坏的,哪怕目的再纯洁也枉然。政策建议要重效果,学术研究要重论证。而且,一旦两种智慧之间出现冲突,则肯定需要另外一种更高的智慧去解决 (两种智慧之间不应该有冲突) 。即使对于拥有世俗智慧的人,他也需要谦逊,任何世俗智慧都是有局限的 (因时因地因人) ,过份夸大人类智慧,就象过份将道德律令绝对化一样危险,所以深刻认同智慧的有限性也是一种世俗智慧。也许我们在这里有必要提到马克思的经济学。应当承认,马克思本人具有深邃的社会洞察力,但是很难评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那么既然任何科学知识都是可积累的,为什么建在高处的楼没有建在低处的高呢?要么原来的楼就建立在低处,要么后来的人根本就没有建设甚至在拆墙) 。马克思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惜的是,批评可能使接受批评的人收益,但是批评别人而自己却同时犯了更严重的错误的人却不一定能从自己的批评中收益。如果我们拿出批评别人的精力的十分之一用以改进自身的问题,那么好处会大的多。就象《圣经》里说的:“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马太,7:3) 。 &br&&br&中国的知识分子以及所有有眼光的人都曾经、正在或将要长期面临这样一种困境:不得不容忍社会格局改变的艰难性和对建立良好社会制度的无能为力,但又不能无所作为。每个现代的人要认识到个体的渺小与微不足道,但却又不至于虚无。我们不得不在失望甚至绝望中坚持,这大约可以叫“悲悯”吧。 &br&&br&“生命是灰色的,而理论之树常青”,我十分喜欢邹恒甫教授反唱歌德的诗,这对我们特别贴切。的确,面对灰色的生活与社会,我们能做什么呢?呼唤更多的人懂经济学,呼唤更多的人有世俗智慧。&/p&&/blockquote&如果嫌文章太长,那就先简单记住下面几点:&br&&ul&&li&世俗愚昧是傻逼&br&&/li&&li&世俗智慧是牛逼&br&&/li&&li&其他智慧都是装逼&/li&&/ul&
武断挥刀将世俗劈成愚昧与智慧——前者遍地都是,就不多说了;后者估计难以见到,crock有篇“经济学与世俗智慧”讲得很透彻,转发如下:经济学与世俗智慧 作者:crock 在经济学艰深的数学背后,它究竟想向人类提供什么?我认为的答案是世俗智慧。 应当说,…
谢 &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tian-yu-hang-35& class=&internal&&田毓航&/a& 邀&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2f5ee3cd287ceea4cdb_b.jpg& data-rawwidth=&1226&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2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42f5ee3cd287ceea4cdb_r.jpg&&&/figure&&The Execution of Lady Jane Grey - Paul Delaroche - 1833&&br&在题主的意思下,自虐(主Dom/从Sub一体)与他虐(主Dom/从Sub分开)并无本质不同,而且都跟性有关,可归入BDSM (Bondage, Discipline, Sadomasochism)范畴,其详细原理如下。&br&1. &b&恐惧(Fear)与性&/b&&br&对于不同的情绪体验,人体的不受意识控制第一反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恐惧和性体验都能促进人体分泌肾上腺激素[1,2]。肾上腺激素是人体控制人体面对危险的应激反应的最主要激素,而在性体验(包括狭义的性交和广义的异性接触)的过程中,肾上腺激素的水平也会增加,使人心跳加快。这一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暗示,&b&恐惧和性体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会相互转化&/b&。&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6ccd44fdd_b.jpg& data-rawwidth=&189& data-rawheight=&23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9&&&/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fefccf5f3_b.jpg& data-rawwidth=&465&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8fefccf5f3_r.jpg&&&/figure&&br&人脑中体积很小的杏仁核(Amygdala),对各种情绪敏感,其中对恐惧最为敏感[3]。现在各种认知实验,都趋向于证明不同的情绪会激活杏仁核的不同区域,但是实验的结果并不支持这一假设[4]。另外,数据也证明,人脑的杏仁核对恐惧发出反应,在人意识到恐惧之前[5-7]。这两个方面的事实,加上上文说到的人体在面对恐惧和性的神经内分泌相似性的事实,或许暗示了&b&杏仁核并不具有特定区域对应特定情绪的结构,而是作为一个统一意义上的原初情绪反应组织&/b&。至于反应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在在杏仁核激活发出,传递到脑皮层之后,&b&再经由人脑意识的处理来划归这一原初情绪到底是应该归于恐惧、高兴还是性体验的&/b&。这一拓扑结构,或许就是人脑意识到情绪,和杏仁核反应出情绪之间有一定的时间滞后的原因。&br&在整个情绪反应的过程中,杏仁核或许只是激发意识上的情绪定向/划归的作用,至于人脑要怎样划归情绪,则要看人体验到的环境。如果环境凶险,可能危及生命,那人的意识则理所当然的将该原初情绪激发划归为恐惧,如果环境中有亲人离去,则意识将该原初情绪划归为悲伤……反之,&b&如果环境中不具有明显的情绪暗示性(不具备让人恐惧,高兴或者悲伤等等的因素),那人脑意识的情绪划归就有很大的灵活性了,而该情绪划归处理机制由于是在意识中,是可以由人为控制结果的&/b&。&br&在自虐/他虐以及BDSM下,&u&从方(Sub/受)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安全不会受到威胁&/u&,从而可以将意识下的原初情绪,经由意识处理转化为其他情绪。受虐本应产生恐惧,但是在原初情绪由杏仁核产生,传递到皮层,由人意识到之后&b&,由于从方同时清楚的知道不需要恐惧,因此后面的情绪转化过程被意识重定向了。再加上肾上腺水平的变化,人脑倾向于将该原初情绪重定向为与恐惧反应类似的性体验&/b&。所以,SM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是,主方(Dom)要清楚的让从方(Sub)有安全感,这关系都情绪重定向能否成功。&br&&br&2.&b& 疼痛与主从关系&/b&&br&内啡肽(endorphins),是脑内的吗啡,能使人放松,具有欣快感。在性行为的过程中,内啡肽的水平有所增加,但是内啡肽水平的大幅增加在性行为之后——显然,大脑也知道放松的身体不利于性行为[8]。而疼痛能刺激身体紧张,抑制内啡肽的作用,在性行为的过程中,或许疼痛是有一定必要性的[9]。疼痛,同时有内啡肽的存在,会使人有一定的快感。&br&而受虐时没有性行为,内啡肽的来源,在于主从关系。在生物界中,特别是群居生物中,有一定的主从关系:强大的个体容易成为领头者,而稍弱的个体服从于它。&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07dbadbf048efddc2baf9768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07dbadbf048efddc2baf9768_r.jpg&&&/figure&&br&&b&在群体中的主从关系明朗情况下,单纯的把从方跟领头者放在一起,就会让从方的内啡肽水平增加,这大概就是所谓“安全感”的来源&/b&[10-12]。一群母鸡在一起容易躁动,但是放入一只公鸡,就能让鸡群安静很多。&br&在他虐情况下,主从关系明显,自虐情况下,则缺失实际的主从关系,需要当事人加以一定的想象,才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如此,加上一定限度虐待行为,内啡肽和疼痛就都有了。而内啡肽则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如此导致快感[13]。&b&虐待行为生成或者强化主从关系、从而促进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这就是疼痛与快感的直接联系&/b&。&br&&br&3. &b&羞辱及其他 与疼痛&/b&&br&易于理解的,无论是自虐、他虐还是其他形式的BDSM,都会让从方有强烈的羞辱感。你或许通过自己的体验知道,强烈的嫉妒能在意识中产生真实的疼痛感觉[14]。虽然我们对其机制还不清楚,但是事实证明很多负面的情绪,都能让人产生身体上的疼痛,包括被羞辱。通过2部分的机制,羞辱感等强烈情绪,可以促进内啡肽和多巴胺的分泌(从方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受虐事件不会暴露于公众,不然无法转化)。&br&&br&&b&总结:&/b&&br&&ul&&li&受虐(包括自虐和他虐),会使杏仁核激活,该激活在潜意识范围,杏仁核传导信息到脑皮层(意识范围),人脑通过对环境的感知来定向情绪。由于在受虐过程中,从方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因此不会定向为恐惧,而是定向于机制类似的性体验。&/li&&li&受虐与施虐能够建立和强化主从关系,从方在受虐过程中由于主从关系的体验,会分泌内啡肽,产生安全感,并促进多巴胺分泌,产生快感。&/li&&li&其他羞辱感等强烈的情绪,也会通过意识重定向为欣快感。&/li&&li&由于受虐过程导致多巴胺的分泌,如此多次行为,会使大脑将受虐跟快感直接的联系起来,大脑对多巴胺上瘾了,更确切的说,是对受虐行为上瘾。&/li&&li&BDSM的关键在于从方有足够的安全感。&/li&&li&由于上面情绪的重定向是发生在意识范畴的,因此理论上任何人都能发展出该套机制,即转化为BDSM爱好者。&/li&&li&早期生活中的严重负面经历,比如儿时父母离异、亲人去世等,能在当事人身上产生极强而又长期的负面情绪体验。经历过这种事件的人,通过上面的机制,会相比于其他人更容易的被转化为BDSM爱好者。&/li&&/ul&&br&以上。&br&---------&br&[1] Di Giusto, E. L., K. Cairncross, and M. G. King. &Hormonal influences on fear-motivated responses.& &i&Psychological Bulletin&/i& 75.6 (1971): 432.&br&[2] Davidson, L., et al. &Sex-related differences in resting and stimulated plasma noradrenaline and adrenaline.& &i&Clin Sci&/i& 67 (1984): 347-352.&br&[3] Fanselow, Michael S., and Greg D. Gale. &The amygdala, fear, and memory.&&i&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i& 985.1 (2003): 125-134.&br&[4] Phelps, Elizabeth A. &Emotion and cognition: insights from studies of the human amygdala.& &i&Annu. Rev. Psychol.&/i& 57 (2006): 27-53.&br&[5] ?hman, Arne, et al. &On the unconscious subcortical origin of human fear.&&i&Physiology & Behavior&/i& 92.1 (2007): 180-185.&br&[6] Morris, John S., Arne ?hman, and Raymond J. Dolan.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emotional learning in the human amygdala.& &i&Nature&/i& 393.): 467-470.&br&[7] ?hman, Arne. &The role of the amygdala in human fear: automatic detection of threat.& &i&Psychoneuroendocrinology&/i& 30.10 (2005): 953-958.&br&[8] Bancroft, J. &The endocrinology of sexual arousal.& &i&Journal of Endocrinology&/i&186.3 (2005): 411-427.&br&[9] Aloisi, Anna Maria, and Marco Bonifazi. &Sex hormone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pain.& &i&Hormones and Behavior&/i& 50.1 (2006): 1-7.&br&[10] Huhman, Kim L., et al. &Effects of social conflict on POMC-derived peptides and glucocorticoids in male golden hamsters.& &i&Physiology & behavior&/i& 47.5 (1990): 949-956.&br&[11] Panksepp, Jaak, et al. &Opiates and play dominance in juvenile rats.&&i&Behavioral Neuroscience&/i& 99.3 (1985): 441.&br&[12] Golynski, M., W. Krumrych, and K. Lutnicki. &The role of beta-endorphin in horses: a review.& &i&Veterinarni Medicina&/i& 56.9 (2011): 423-429.&br&[13] Roth-Deri, Ilana, Tamar Green-Sadan, and Gal Yadid. &β-Endorphin and drug-induced reward and reinforcement.& &i&Progress in neurobiology&/i& 86.1 (2008): 1-21.&br&[14] Tai, Kenneth, Jayanth Narayanan, and Daniel J. McAllister. &Envy as pain: Rethinking the nature of env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mployees and organizations.& &i&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i& 37.1 (2012): 107-129.
邀 &The Execution of Lady Jane Grey - Paul Delaroche - 1833& 在题主的意思下,自虐(主Dom/从Sub一体)与他虐(主Dom/从Sub分开)并无本质不同,而且都跟性有关,可归入BDSM (Bondage, Discipline, Sadomasochism)范畴,其详细原理如下。 1. 恐惧…
敢于互相亏欠。&br&先占个坑,周三补。&br&——————如期而至分割线——————&br& 先来花点篇幅聊一下原因。实际上大多数二十郎当岁的人,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知识面,对于社会也具备初步的了解。所以若是想刻意取悦另一个同龄人,让他\她觉得你是个不错的人,不说百发百中,也十有八九。当然啦,若是有啥严重的社交恐惧或者极度内向,就……另当别论啦……&br&&br& 不信的话大可以试试,只要做到礼数周到与态度谦和、尽量帮助别人,口碑风评都不会太差。&br&&br& 这意味着,正常情况下对于处在这个年纪的大多数人来说,良性社交的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但它并不能代表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建立起“亲密关系”。&br&&br& 仔细想想看,那些因为你的礼貌周到而对你赞誉有加的人,跟你的关系都如何?基本上都是点头之交或者交往不甚密切吧。倘若我一周只在你面前出现一两天,每次就两三个小时,那扮演一个善解人意的良好形象简直不要太简单!可是如果我们天天一起,上课一起上,三餐一起吃,很多事情都一起干,这时候让我一直“善解人意”下去还那么简单吗?很困难啊。&br&&br& 来,现在带入一下,前者就是你学生会、老乡会的同学,而后者是你室友。这就是为什么在知乎上很少有人问“跟学生会同部门一个同学关系很僵怎么办”,却随手一搜,就一大堆“如何解决跟室友之间的矛盾”。&br&&br& 人们的完美主义倾向告诉我们,保持一定距离是“美好”的客观条件,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为自己罩上了一层保鲜膜。被这层保鲜膜笼罩着,你最好不要有求于人,最好不要展示弱点,最好不要真实地表态,生怕亏欠别人的同时也影响自己的“形象”,被别人觉得麻烦。我们最好两不相欠,这样你才能觉得我是个好人——据我所知,身边大多数不爱跟别人打交道的人潜意识里都有这样的动机倾向。&br&&br&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br& 有一句话说得好,中国人之间的相处,讲究的从来不是“两不相欠”,而是“你来我往,互利共赢”(一位知友在答案中写到的,忘记是哪位了,有知道的请告诉我)。&br&&br&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许多有这方面烦恼的同龄人,总是喜欢把“不用麻烦啦”这句话挂嘴边。&br&&br&——沉不沉,用不用我帮你提?&br&——谢谢啊,没事儿。&br&&br&——我陪你去医院吧&br&——不用麻烦啦,一点小病。&br&&br& 讲真的,从下次开始,别拒绝这些细小的好意。一般来讲,肯这样主动问你的人,有10%的可能只是客气一下,这个能判断出来。剩下90%的情况真的是做好准备卖个人情给你了,别人有心帮你,你就接受呗~~~多得是机会“还”。&br&&br& 亲密关系,往往都是这样一来一往拉近的。“亲密”和一个“完美”的形象几乎是不可得兼的,这个需要自己权衡。但过于害怕被别人嫌弃麻烦,肯定是建立不起来什么亲密关系的。&br&&br& 干说理没意思,举个栗子。&br&&br& 《倚天屠龙记》里的赵敏跟张无忌一直以来被奉为女追男的典范,可是郡主凉凉这个角色却是在全书写到一半的时候才开始露脸,读者也觉得这段感情戏并不突兀。只能说两个人”相互亏欠“的次数多,自然而然距离就拉近了。&br&&br& 第一回,赵敏给杨逍韦一笑下了毒,亏欠张无忌;第二回,张无忌放了她费尽心思抓到的六大门派高手,又拿了她的黑玉断续膏,答应为她办三件事,亏欠了赵敏;第三回,灵蛇岛上赵敏为救张无忌受伤,按理说应该是她被张无忌亏欠;可是后来被周芷若嫁祸,张无忌以为她为了夺倚天剑和屠龙刀做了一系列坏事,以为她亏欠了自己;最后才发现赵敏是被冤枉的,实际上是自己亏欠了她……感情波折十分之巨大。&br&&br& 真是……我们要互相亏欠,这样才能藕断丝连。&br&&br& 所以啊,亲密关系的第一步是要”敢于相互亏欠“。&br&&br& 一般熟的人一起吃饭都是AA,特别熟的还A什么?基本上都是你请这一顿我请下一顿。就是这个理。
敢于互相亏欠。 先占个坑,周三补。 ——————如期而至分割线—————— 先来花点篇幅聊一下原因。实际上大多数二十郎当岁的人,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知识面,对于社会也具备初步的了解。所以若是想刻意取悦另一个同龄人,让他\她觉得你是个不错…
&b&多图流,建议wifi下点开。&/b&&br&&br&盗梦中“图腾”的概念雏形在诺导的处女座《追随》中就出现啦,追随中的柯布喜欢查看受害者的“盒子”,他说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盒子,里面放着那些没什么用又舍不得丢弃的小物件,就像一个人把自我的一部分储藏在盒子里了。(非原话,答主自行脑补的)&br&想要粉诺兰,《追随》必看必看必看。&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64& data-rawwidth=&640& src=&https://pic2.zhimg.com/50/31a61ee3e7f773a24d633e846eb6511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31a61ee3e7f773a24d633e846eb6511e_r.jpg&&&/figure&《追随》截图,图片来自网络。这句话很毒。&br&&br&诺兰最推崇的两部科幻片之一,《银翼杀手》,里面也有类似“图腾”这种象征着自我之存在的东西。男主角的“图腾”就是下面这个。《银翼杀手》怎能不看。&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080& data-rawwidth=&1920& src=&https://pic3.zhimg.com/50/514bd32c2b2bb33d57707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14bd32c2b2bb33d57707b_r.jpg&&&/figure&《银翼杀手》。&br&&br&经常被推测为盗梦抄袭对象的《红辣椒》,或者叫《盗梦侦探》,今敏佳作,也是必看啊。&br&至于到底抄没抄,不知道。不过答主认为没抄,盗梦的主题很符合诺兰作品一贯的路数啊,而且跟他的处女作一脉相承。你要我说诺兰受谁的影响比较大,首当其冲必定是库布里克啊,诺神一有机会就膜老库的好不,然后老雷的银翼也是诺神很推崇的。碰巧这俩都基本算是英国导演,人家诺兰很尊重前辈的。窃以为诺兰对尼古拉斯罗伊格也有点小推崇,在他的推荐片单里出现过后者的《性昏迷》。但我忘了当初是如何把这俩人联系起来的,后面会推荐一部罗伊格的作品,暂且不表。最后一个压箱底的推测是,诺神肯定是弗里茨·朗的粉丝!记得诺神膜过朗哥的《M》,我觉得TDKR哥谭市疯人大审判的戏份,一半致敬双城计一半致敬《M》里类似的疯人大审判,当然主要是剧情需要。&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00& data-rawwidth=&406& src=&https://pic2.zhimg.com/50/71d70a7fec588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6&&&/figure&《红辣椒》&br&&br&同样探讨自我意识的科幻电影,还有《移魂都市》。该片中也有“图腾”,男主角的“图腾”是他记忆中的阳光海滩。&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804& data-rawwidth=&700& src=&https://pic2.zhimg.com/50/c7f17f79bacd9dcf1ef32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c7f17f79bacd9dcf1ef327_r.jpg&&&/figure&《移魂都市》,身份置换之后的性格变化很有趣。&br&&br&你们喜闻乐见的《黑客帝国》,提到虚拟世界时会最先联想到的电影。&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51& data-rawwidth=&980& src=&https://pic3.zhimg.com/50/41b82feb1c0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41b82feb1c00_r.jpg&&&/figure&《墨镜帝国》&br&&br&德国大导法斯宾德的《世界旦夕之间》是我所知的最早的描述电脑中的虚拟世界的电影。&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60& data-rawwidth=&260& src=&https://pic2.zhimg.com/50/fed71ae61d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0&&&/figure&《世界旦夕之间》&br&&br&“虚拟世界”这条线上的影片就很多了,《十三层凶间》,《源代码》什么的就不贴图了。&br&&br&吴白鸽的《记忆裂痕》貌似提及率稍微低点,给个图!我猜主要是因为片子太烂。&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60& data-rawwidth=&672& src=&https://pic1.zhimg.com/50/6d55fb41d53707c6efed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d55fb41d53707c6efed6_r.jpg&&&/figure&&br&新老两版《全面回忆》,PKD的小说改编,自我身份认知反转类的故事,应该符合题主的要求。&br&PS:弹钢琴找回自我记忆的段落明显是在致敬《银翼杀手》,未来澳洲都市雨夜场景简直是银翼亲儿子。&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557& data-rawwidth=&3300& src=&https://pic2.zhimg.com/50/8ef33f2a21ebeb0e9881c0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3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ef33f2a21ebeb0e9881c05_r.jpg&&&/figure&新版《全面回忆》概念图。成片色调严重偏离此概念图,哎&br&&br&接漏卖身材大作《入侵脑细胞》,意识内场景还算可以……邪度可以一看&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47& data-rawwidth=&350& src=&https://pic3.zhimg.com/50/19e6ec73ca4cc42c259d3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br&新任小丑莱托主演的《无姓之人》,有点欧陆味道&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560& data-rawwidth=&1928& src=&https://pic1.zhimg.com/50/599c75c476a172a11db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99c75c476a172a11db9_r.jpg&&&/figure&&br&例举一部比较无聊的欧洲科幻片《消失的浪潮》,&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60& data-rawwidth=&450& src=&https://pic3.zhimg.com/50/da24a89b68fa20f8aa140b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a24a89b68fa20f8aa140b5_r.jpg&&&/figure&海滩是自我意识/虚拟世界类科幻片永恒的意项,但出现该场景的科幻片远不止以上类型。
连《地心引力》里桑婆找回生活的勇气后,都要踩一趟沙滩。《超时空接触》里福斯特遇见老爹的地方也是海滩。盗梦的海滩场景比较颓废,是不断倾塌的城市楼群,有点类似神经漫游者里的海岸场景(有点而已啊)。&br&&br&当然不能不提大名鼎鼎的《攻壳机动队》&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02& data-rawwidth=&550& src=&https://pic1.zhimg.com/50/ec395fa8b6a2b7b98c9d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c395fa8b6a2b7b98c9d0_r.jpg&&&/figure&&br&&br&以及同样来自欧陆的《堤》以及特里吉列姆的《十二猴子》&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214& src=&https://pic1.zhimg.com/50/472f53bfbed2eb4b639a9f5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4&&&/figure&《堤》&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700& data-rawwidth=&700& src=&https://pic3.zhimg.com/50/3210fec92a3af53e63b85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210fec92a3af53e63b850_r.jpg&&&/figure&《十二猴子》&br&&br&这就跳到时空穿越下的自我认知了,再推荐一部去年的《前目的地》,海因莱因经典短篇改编,男神伊桑·霍克主演&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600& data-rawwidth=&428& src=&https://pic3.zhimg.com/50/dbeffe7c4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beffe7c4a_r.jpg&&&/figure&&br&顺带补充一个《富兰克林》,人格分裂类科幻片,自我自我自我啊,比较冷门的片子,口碑一般般。&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99& data-rawwidth=&450& src=&https://pic4.zhimg.com/50/8e321c39dbd9528cebbee525a26fd29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e321c39dbd9528cebbee525a26fd29c_r.jpg&&&/figure&&br&同样由宇宙男神·杰克·李科尔森主演的《禁闭岛》,肯定符合楼主要求。人格分裂题材。&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95& data-rawwidth=&880& src=&https://pic3.zhimg.com/50/e30e64e0f1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30e64e0f1a_r.jpg&&&/figure&&br&人格分裂,再来部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22&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2dfaece504be13f66e52f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2dfaece504be13f66e52f5_r.jpg&&&/figure&&br&啊,这部里面也有海滩场景。总归有某种象征意义的。&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37& data-rawwidth=&600& src=&https://pic1.zhimg.com/50/dfdb474cca0d8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fdb474cca0d8f_r.jpg&&&/figure&&br&&br&&br&&br&&b&接下来隆重进入尾声·压箱底·私货环节。&/b&&br&&br&查理·考夫曼编剧/导演作品系列,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会从盗梦联想到这几部作品!&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400& src=&https://pic1.zhimg.com/50/7abc087f413bcf087fdfb2ddcaf412f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傀儡人生》,或者译作《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11& data-rawwidth=&350& src=&https://pic1.zhimg.com/50/b13db099de88449dbf2b3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兰花盗》,或者译作《改编剧本》&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95& data-rawwidth=&350& src=&https://pic4.zhimg.com/50/859f2faabf196fb4d76eb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暧暧内含光》,或者译作《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750& data-rawwidth=&500& src=&https://pic2.zhimg.com/50/eb8b8e5dcec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eb8b8e5dcec4_r.jpg&&&/figure&《纽约提喻法》,我爱这片子甚于《穆赫兰道》,不过后者从技法上讲更硬,获得的评价也更高,基本是好莱坞新世纪艺术逼格的杠鼎之作。&br&膜考夫曼环节到此结束。&br&&br&再来膜一下朗哥。&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81& data-rawwidth=&500& src=&https://pic4.zhimg.com/50/7e187fc4de4d6a5dbd22a5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e187fc4de4d6a5dbd22a56_r.jpg&&&/figure&远古时期的科幻片大牛《大都会》,放到现在也是要接受膜拜的吧。&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94& data-rawwidth=&507& src=&https://pic2.zhimg.com/50/14e4f514e55bca54ca9ae33d26bab72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14e4f514e55bca54ca9ae33d26bab72c_r.jpg&&&/figure&《M就是凶手》,诺兰肯定在自己的十佳片单里推荐过这部的。&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640& src=&https://pic4.zhimg.com/50/13b30efe489eb8ce96e7a6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3b30efe489eb8ce96e7a65_r.jpg&&&/figure&压箱底的片子,《马布斯博士》,诺氏小丑的精神祖父。&br&如果诺兰能在黑色电影这块丰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的话,他应该很清楚这块碑石的奠基者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而朗哥正是德表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我看既然诺神也推崇朗哥,后者可能对诺兰有着超出历史叙事线之外的直接影响。&br&&br&最后咱们来膜一下尼古拉斯·罗伊格?&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75& data-rawwidth=&334& src=&https://pic3.zhimg.com/50/f7e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4&&&/figure&充满宿命论意味的灵异故事。我忘了是哪种直觉让我把罗伊格和诺兰联系起来的,后来看到诺兰的某个十佳片单,觉得自己的猜测被证实了:他们之间有一腿!&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77& data-rawwidth=&268& src=&https://pic4.zhimg.com/50/33bd87fed0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8&&&/figure&诺,克里斯推荐过的《性昏迷》。&br&&br&啊,最后来个彩蛋,题主你不是要烧脑么,估计肯定在重重推荐下看完《穆赫兰道》了。&br&那么再来试试左岸派大餐吧。&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470& data-rawwidth=&725& src=&https://pic3.zhimg.com/50/cf3b6ba0d2f0897deb1d2f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cf3b6ba0d2f0897deb1d2f6_r.jpg&&&/figure&《去年在马里昂巴德》&br&&br&1、其实答主是很反对用“烧脑”来形容以上这些电影的。&br&2、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从盗梦发散开来联想到以上电影的,尤其是最后9部。如果柯布文艺点,是个导演,我肯定要推荐八部半了。
多图流,建议wifi下点开。 盗梦中“图腾”的概念雏形在诺导的处女座《追随》中就出现啦,追随中的柯布喜欢查看受害者的“盒子”,他说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盒子,里面放着那些没什么用又舍不得丢弃的小物件,就像一个人把自我的一部分储藏在盒子里了。(非原…
谢邀,不过这个问题已经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好的答案,一定是最近《科学美国人》的封面文章 《静坐冥想的脑科学》。 (译言有中文翻译了:&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rticle.yeeyan.org/view/45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译言网 | 冥想之力,重塑大脑&/a& )&br&&br&不仅由浅入深回答的非常好,而且是非常非常新的review,而且这篇文章的三个作者之一是一名曾经是细胞生物学家的法国佛教僧侣 Matthueu Ricard。&br&&br&&a data-hash=&bfd75d28af9e975dec51ec8ae0527fe7& href=&//www.zhihu.com/people/bfd75d28af9e975dec51ec8ae0527fe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Owl of Minerva& data-hovercard=&p$b$bfd75d28af9e975dec51ec8ae0527fe7&&@Owl of Minerva&/a& 的答案很好,请先认真耐心阅读他的回答。这里为了给不想看图表的“懒骨头”们准备一些好嚼的“肉糜”,我稍微总结了一下《静坐冥想的脑科学》。如果《科学美国人》 翻译了这篇文章,很值得去阅读全文。&br&&br&说起来,这个领域还是在第14世达赖喇嘛在2000年时带领开启研究的。开始不少神经科学家很是反对,不过通过脑成像(特别是脑电图和核磁共振)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实验和数据表明研究冥想过程和其长期认知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定不要小看 &a data-hash=&bfd75d28af9e975dec51ec8ae0527fe7& href=&//www.zhihu.com/people/bfd75d28af9e975dec51ec8ae0527fe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Owl of Minerva& data-hovercard=&p$b$bfd75d28af9e975dec51ec8ae0527fe7&&@Owl of Minerva&/a&总结的三点,除了预防和临床目的以外,特别是第三点情绪的控制和注意力控制,这在教育上非常重要。&br&&br&甚至有新研究发现静坐冥想会影响负责调控细胞寿命的端粒酶的一种酵素,长期静坐冥想者在冥想活动后,心理压力降低最多的人,端粒酶的活性较高。换句话说,冥想训练可能可以减缓体内细胞老化过程和衰老速度。虽然不能说,冥想就能延延益寿,但这样的效果是很令人惊讶也是非常激动的。&br&&br&EEG(脑电图)是在这个领域最常用的脑成像技术。因为可以在僧侣冥想时,同时记录ta的脑电图,并非常仔细的研究脑电波的各种特点。《静坐冥想的脑科学》的作者发现长期冥想的这些冥想达人可以&b&自由地维持在某种脑电波状态&/b&,而这种'技能'或说协调共振可能会间接地能长期改变一些非常重要的大脑认知功能,譬如 学习、情绪。&br&&br&通过MRI(核磁共振),来自哈佛的研究人员发现 冥想会造成某些大脑区域的体积变大!(在 &a data-hash=&bfd75d28af9e975dec51ec8ae0527fe7& href=&//www.zhihu.com/people/bfd75d28af9e975dec51ec8ae0527fe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Owl of Minerva& data-hovercard=&p$b$bfd75d28af9e975dec51ec8ae0527fe7&&@Owl of Minerva&/a& 的答案里也有写)主要有体积变大的大脑区域,见下图&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3f244b777c3b9b293fecca77b28cd00_b.jpg& data-rawwidth=&467&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3f244b777c3b9b293fecca77b28cd00_r.jpg&&&/figure&&br&(修改来自《科学美国人》2014.12刊的图,黑字为我手贱添加)&br&前额叶皮质的布鲁德曼9号和10号区域 在非常多的认知功能中有重要作用。随便例举几个我最感兴趣的,譬如说布鲁德曼9号负责听写能力、找错误还有语言流畅程度。譬如说,我们在做听觉神经MEG实验是,在实验前,为了确定仪器和实验者状态正常,会给实验者播放一串儿嘀嘀嘀的声音,大概两分钟,让实验者在脑海里数嘀声。单做这个任务,如果一切正常就能看到布鲁德曼9号和听觉皮层活动活跃。言归正传,&b&9号区域控制我们的注意力&/b&。 &b&10号区域&/b&我了解不多,看维基百科说因为功能不明确,但现在的理论认为它负责大脑的同时&b&多任务工作&/b&的平衡和协调。&br&&br&&b&岛叶&/b&,负责&b&饥饿以及渴望&/b&,并帮助将这些欲望变成满足(譬如说,饿了想吃东西,有烟瘾的会非常像抽一支,还有瘾君子对毒品的渴望)。虽然当上瘾时,还没有发现多巴胺直接输入进岛叶(多巴胺是奖励系统主要神经递质,是当下的上瘾研究的核心,但在研究中也发现当瘾君子开始渴望毒品时,岛叶会被激活。&br&而且,而且,岛叶帮助身体精确地预测感知,譬如走廊上有人横冲直撞,敏捷的人能够险险地闪过;有人耍帅从栏杆上翻过去,岛叶会帮助计算栏杆的高度以及双手双脚每个关节的角度和肌肉力量;神枪手,需要超强的岛叶帮ta瞄准,并稳稳地扣动扳机将子弹射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际效用递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