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政府说的是普通话吗

日喀则市吉隆县:经贸热带旺边境小城日喀则市吉隆县:经贸热带旺边境小城光明网百家号7月下旬的西藏吉隆县,雪峰伫立,云雾缭绕。在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的吉隆口岸,数十辆悬挂着尼泊尔车牌的大货车在排队通关。这个曾经在2015年“4·25”地震后关闭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从吉隆镇到吉隆口岸的热索桥,24公里的山路盘旋在深山峡谷之中,落差近千米。每天有超过100辆的货车满载着我国出口的服装、日用品、水果、家电等商品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发往尼泊尔。尼泊尔出口的香料、药材、首饰、手工艺品等也通过这里入境,运往我国各地。吉隆口岸管委会副主任刘健表示,日,吉隆口岸正式扩大对第三国人员开放,当地的边贸物流实现迅速发展。2018年上半年,吉隆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75332吨,同比增长32.8%;进出口货物总值13.87亿元,同比增长11.83%;边民互市贸易总量906.17吨,同比增长2.41倍。中尼边境贸易的不断深化给当地边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吉隆县吉隆镇玛嘎村的拉巴一家就尝到了甜头。以前当地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较少,拉巴一家靠采山货及种植青稞和土豆维持生活,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拉巴的儿子学会了驾驶汽车和开钩机,现在跑运输和在工地打工,一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2017年,拉巴一家搬进边境小康示范村,住上了新房子,一举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像拉巴这样通过边贸发展而获益的边民不在少数,吉隆县仅具备边贸资格证的边民就达到1000多人,还有大量边民从事与边贸相关的工作。在此带动下,吉隆这个边境小城逐渐从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向商贸服务业经济转变。吉隆的日趋繁荣也吸引了众多尼泊尔人来此务工、经商。尼泊尔人曼朱一年多以前在吉隆镇开了一家尼泊尔餐馆,聘请的厨师和服务员都来自尼泊尔。会说尼泊尔语、藏语、普通话、英语的她能够接待多国游客,每到就餐时间,餐馆里10多张桌子经常爆满,收入比在尼泊尔国内打工时多出不少。已经在吉隆镇生活了15年的尼泊尔商人泽登说,以前从尼泊尔运商品到中国,肩挑背扛要走两天,现在吉隆镇通往吉隆口岸有了柏油路,从尼泊尔运送商品到吉隆镇加上通关只需要几个小时。自己开设的尼泊尔特产店,一个月的销售额能达到20万元左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像我一样在这里开店的尼泊尔人还有50多个,大家都对生活感到很满意。”泽登说。目前,吉隆镇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国际边贸市场主体已竣工,投入使用后将为各地商户和边民提供100个左右的摊位,实现小商品集中展示和交易。截至2017年底,已有26家商贸公司和7家报关公司进驻吉隆口岸。城区内随处可见的建筑工地和街头上行驶的各地牌照车辆彰显着吉隆的生机与活力。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来源:新华社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光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群让熔岩,诉说青藏高原的秘密(美丽中国·和谐共生)群让熔岩,诉说青藏高原的秘密(美丽中国·和谐共生)光明网百家号群让保护区核心区鸟瞰。 本报记者
邓建胜摄日喀则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安晶谭在记录一块裸露的枕状熔岩。 本报记者
邓建胜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7000万年以前脱海成陆的,这种说法依据何在?在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东南约20公里处的群让枕状熔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几座不起眼的石头山静静诉说着青藏高原由海成陆的秘密。保存了最完整的海底熔岩地貌群让枕状熔岩带被学界公认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主要物证,要去一探究竟并不容易。早在2000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在这里设立了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群让枕状熔岩自然保护区。但当记者慕名前往时,辗转多个部门打听,才在日喀则市国土资源局找到了一位知道保护区名字且能带领我们去现场的知情人。“保护区成立前,我们带着国内外的科学家在那里开展野外考察,研究了七八年。那里是整个地球最年轻的缝合带,要说海底熔岩地貌保存最完整、最典型,全世界就群让这一处。”日喀则市地勘局高级工程师张能军介绍起来如数家珍。从日喀则市区驱车十几分钟,到达桑珠区甲措雄乡琼孜村前,张能军让司机把车停下,指着车窗外的乱石坡说:“这就是群让枕状熔岩自然保护区,这个山坡与后面的两个山包区域面积共1.4平方公里,就是核心区的全部。”说话间,张能军已从公路边直接跨步上了山坡,要给记者“引见”枕状熔岩。岩体松软的山上,没有围栏,没有保护区标识,也看不到任何管护设施——这是记者见过的最为“低调”、“颜值”最低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我们正在申请立项,将建设管理用房和保护区宣传指示标识。”日喀则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安晶谭解释。风化的岩石碎块,记录地质变迁历史在张能军眼里,这个自然保护区“颜值”极高:脚下的乱石,来自7000万年以前古大洋特提斯海海底的地壳运动,海底火山活动加剧,来自地幔表面的岩浆不断溢出、喷发,与海水和底泥接触后,被分割为彼此隔离的球状、袋状、面包状,最终形成一个个以枕状为特征的堆积体。据介绍,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特提斯海最终闭合,形成了一道狭长的“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构造缝合带”。这条主体成分为蛇绿岩的地球上最年轻、海拔最高的缝合带,在西藏日喀则段连续露出地表,形成了长约300公里、宽10—20公里的蛇绿岩块体。3个小山体组成的1.4平方公里群让枕状熔岩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拥有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上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大洋地质遗存。“深海、半深海沉积的紫红色、灰绿色放射虫硅质岩,直接覆盖于枕状熔岩之上,有时呈透镜体,与枕状熔岩互层产出,反映了海底熔岩喷发的间断性。”张能军说,这里的蛇绿岩体虽然经复杂的侵位以及后期构造混杂作用的破坏,但仍然保留有好的原始层序。满山风化的岩石碎块,貌似毫无个性区别,但在张能军眼里,个个都“能说会道”——枕状熔岩的外面,都有一层不同于内部颜色的玻璃质冷凝边,且岩体内部有呈放射状或环状分布的气孔,这是海底岩浆溢出与海水接触时急剧冷却造成的。设立保护区后,村里就没人去破坏了琼孜村的后山,就是群让保护区核心区。对这个板块构造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科研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当地群众所知甚少。“群让和琼孜,在我们这里,藏语发音是一样的,所以你们刚才用普通话问我群让保护区时,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65岁的琼孜村村民仓决说,村后的这三座山上都是些裸露的乱石,既没有树,又长不了草,“你问我山上保护什么?我现在也没弄明白,大伙儿都说山上有金矿才要保护,但至今既没有建围栏,也不见人去开矿。”对此,同行的日喀则市的同志赶紧解释,山上没有金矿,都是地质遗存,那些石头保护起来是给科学家研究地球变化用的,如果破坏了,要坐牢房的。“以前村里人盖房子、砌羊圈,都到那里搬石头,自从说了是保护区后就没有人去了。”今年50岁的琼孜村村委会主任普琼说,“说实话,村后这三座石山划入保护区这么些年,也没见人来巡查管护,但村里一直教育引导大家不能上山搞破坏,还组织村民不定期巡山。如今,平常看到有外人想上山,村民都会盘问一番。”链接日喀则群让枕状熔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喜马拉雅—特提斯海最终闭合的一次大规模板块俯冲事件的直接产物,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主要物证,保存了最完整、最典型的海底熔岩地貌。该保护区所处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世界上最新的缝合带。群让枕状熔岩是缝合带中段蛇绿岩组成部分。保护区建于2000年,目的是要保护它所代表的地质遗迹免遭破坏、消亡,为科研教学等提供便利。作者:本报记者
琼达卓嘎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来源:人民日报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光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日喀则有一处全世界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海底熔岩地貌……日喀则有一处全世界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海底熔岩地貌……光明网百家号“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7000万年以前脱海成陆的,这种说法依据何在?在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东南约20公里处的群让枕状熔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几座不起眼的石头山静静诉说着青藏高原由海成陆的秘密。群让保护区核心区鸟瞰。记者 邓建胜摄保存了最完整的海底熔岩地貌群让枕状熔岩带被学界公认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主要物证,要去一探究竟并不容易。早在2000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在这里设立了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群让枕状熔岩自然保护区。但当记者慕名前往时,辗转多个部门打听,才在日喀则市国土资源局找到了一位知道保护区名字且能带领我们去现场的知情人。“保护区成立前,我们带着国内外的科学家在那里开展野外考察,研究了七八年。那里是整个地球最年轻的缝合带,要说海底熔岩地貌保存最完整、最典型,全世界就群让这一处。”日喀则市地勘局高级工程师张能军介绍起来如数家珍。从日喀则市区驱车十几分钟,到达桑珠区甲措雄乡琼孜村前,张能军让司机把车停下,指着车窗外的乱石坡说:“这就是群让枕状熔岩自然保护区,这个山坡与后面的两个山包区域面积共1.4平方公里,就是核心区的全部。”说话间,张能军已从公路边直接跨步上了山坡,要给记者“引见”枕状熔岩。岩体松软的山上,没有围栏,没有保护区标识,也看不到任何管护设施——这是记者见过的最为“低调”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我们正在申请立项,将建设管理用房和保护区宣传指示标识。”日喀则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安晶谭解释。风化的岩石碎块,记录地质变迁历史在张能军眼里,这个自然保护区“颜值”极高:脚下的乱石,来自7000万年以前古大洋特提斯海海底的地壳运动,海底火山活动加剧,来自地幔表面的岩浆不断溢出、喷发,与海水和底泥接触后,被分割为彼此隔离的球状、袋状、面包状,最终形成一个个以枕状为特征的堆积体。据介绍,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特提斯海最终闭合,形成了一道狭长的“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构造缝合带”。这条主体成分为蛇绿岩的地球上最年轻、海拔最高的缝合带,在西藏日喀则段连续露出地表,形成了长约300公里、宽10—20公里的蛇绿岩块体。3个小山体组成的1.4平方公里群让枕状熔岩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拥有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上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大洋地质遗存。“深海、半深海沉积的紫红色、灰绿色放射虫硅质岩,直接覆盖于枕状熔岩之上,有时呈透镜体,与枕状熔岩互层产出,反映了海底熔岩喷发的间断性。”张能军说,这里的蛇绿岩体虽然经复杂的侵位以及后期构造混杂作用的破坏,但仍然保留有好的原始层序。满山风化的岩石碎块,貌似毫无个性区别,但在张能军眼里,个个都“能说会道”——枕状熔岩的外面,都有一层不同于内部颜色的玻璃质冷凝边,且岩体内部有呈放射状或环状分布的气孔,这是海底岩浆溢出与海水接触时急剧冷却造成的。日喀则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安晶谭在记录一块裸露的枕状熔岩。记者 邓建胜摄设立保护区后,村里就没人去破坏了琼孜村的后山,就是群让保护区核心区。对这个板块构造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科研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当地群众所知甚少。“群让和琼孜,在我们这里,藏语发音是一样的,所以你们刚才用普通话问我群让保护区时,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65岁的琼孜村村民仓决说,村后的这三座山上都是些裸露的乱石,既没有树,又长不了草,“你问我山上保护什么?我现在也没弄明白,大伙儿都说山上有金矿才要保护,但至今既没有建围栏,也不见人去开矿。”对此,同行的日喀则市的同志赶紧解释,山上没有金矿,都是地质遗存,那些石头保护起来是给科学家研究地球变化用的,如果破坏了,要坐牢房的。“以前村里人盖房子、砌羊圈,都到那里搬石头,自从说了是保护区后就没有人去了。”今年50岁的琼孜村村委会主任普琼说,“说实话,村后这三座石山划入保护区这么些年,也没见人来巡查管护,但村里一直教育引导大家不能上山搞破坏,还组织村民不定期巡山。如今,平常看到有外人想上山,村民都会盘问一番。”链接+日喀则群让枕状熔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喜马拉雅—特提斯海最终闭合的一次大规模板块俯冲事件的直接产物,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主要物证,保存了最完整、最典型的海底熔岩地貌。该保护区所处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世界上最新的缝合带。群让枕状熔岩是缝合带中段蛇绿岩组成部分。保护区建于2000年,目的是要保护它所代表的地质遗迹免遭破坏、消亡,为科研教学等提供便利。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来源:日喀则新闻中心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光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群让熔岩,诉说青藏高原的秘密群让熔岩,诉说青藏高原的秘密人民湖北百家号群让保护区核心区鸟瞰。 本报记者 邓建胜摄日喀则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安晶谭在记录一块裸露的枕状熔岩。 本报记者 邓建胜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7000万年以前脱海成陆的,这种说法依据何在?在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东南约20公里处的群让枕状熔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几座不起眼的石头山静静诉说着青藏高原由海成陆的秘密。保存了最完整的海底熔岩地貌群让枕状熔岩带被学界公认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主要物证,要去一探究竟并不容易。早在2000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在这里设立了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群让枕状熔岩自然保护区。但当记者慕名前往时,辗转多个部门打听,才在日喀则市国土资源局找到了一位知道保护区名字且能带领我们去现场的知情人。“保护区成立前,我们带着国内外的科学家在那里开展野外考察,研究了七八年。那里是整个地球最年轻的缝合带,要说海底熔岩地貌保存最完整、最典型,全世界就群让这一处。”日喀则市地勘局高级工程师张能军介绍起来如数家珍。从日喀则市区驱车十几分钟,到达桑珠区甲措雄乡琼孜村前,张能军让司机把车停下,指着车窗外的乱石坡说:“这就是群让枕状熔岩自然保护区,这个山坡与后面的两个山包区域面积共1.4平方公里,就是核心区的全部。”说话间,张能军已从公路边直接跨步上了山坡,要给记者“引见”枕状熔岩。岩体松软的山上,没有围栏,没有保护区标识,也看不到任何管护设施——这是记者见过的最为“低调”、“颜值”最低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我们正在申请立项,将建设管理用房和保护区宣传指示标识。”日喀则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安晶谭解释。风化的岩石碎块,记录地质变迁历史在张能军眼里,这个自然保护区“颜值”极高:脚下的乱石,来自7000万年以前古大洋特提斯海海底的地壳运动,海底火山活动加剧,来自地幔表面的岩浆不断溢出、喷发,与海水和底泥接触后,被分割为彼此隔离的球状、袋状、面包状,最终形成一个个以枕状为特征的堆积体。据介绍,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特提斯海最终闭合,形成了一道狭长的“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构造缝合带”。这条主体成分为蛇绿岩的地球上最年轻、海拔最高的缝合带,在西藏日喀则段连续露出地表,形成了长约300公里、宽10—20公里的蛇绿岩块体。3个小山体组成的1.4平方公里群让枕状熔岩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拥有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上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大洋地质遗存。“深海、半深海沉积的紫红色、灰绿色放射虫硅质岩,直接覆盖于枕状熔岩之上,有时呈透镜体,与枕状熔岩互层产出,反映了海底熔岩喷发的间断性。”张能军说,这里的蛇绿岩体虽然经复杂的侵位以及后期构造混杂作用的破坏,但仍然保留有好的原始层序。满山风化的岩石碎块,貌似毫无个性区别,但在张能军眼里,个个都“能说会道”——枕状熔岩的外面,都有一层不同于内部颜色的玻璃质冷凝边,且岩体内部有呈放射状或环状分布的气孔,这是海底岩浆溢出与海水接触时急剧冷却造成的。设立保护区后,村里就没人去破坏了琼孜村的后山,就是群让保护区核心区。对这个板块构造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科研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当地群众所知甚少。“群让和琼孜,在我们这里,藏语发音是一样的,所以你们刚才用普通话问我群让保护区时,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65岁的琼孜村村民仓决说,村后的这三座山上都是些裸露的乱石,既没有树,又长不了草,“你问我山上保护什么?我现在也没弄明白,大伙儿都说山上有金矿才要保护,但至今既没有建围栏,也不见人去开矿。”对此,同行的日喀则市的同志赶紧解释,山上没有金矿,都是地质遗存,那些石头保护起来是给科学家研究地球变化用的,如果破坏了,要坐牢房的。“以前村里人盖房子、砌羊圈,都到那里搬石头,自从说了是保护区后就没有人去了。”今年50岁的琼孜村村委会主任普琼说,“说实话,村后这三座石山划入保护区这么些年,也没见人来巡查管护,但村里一直教育引导大家不能上山搞破坏,还组织村民不定期巡山。如今,平常看到有外人想上山,村民都会盘问一番。”链接日喀则群让枕状熔岩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喜马拉雅—特提斯海最终闭合的一次大规模板块俯冲事件的直接产物,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主要物证,保存了最完整、最典型的海底熔岩地貌。该保护区所处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世界上最新的缝合带。群让枕状熔岩是缝合带中段蛇绿岩组成部分。保护区建于2000年,目的是要保护它所代表的地质遗迹免遭破坏、消亡,为科研教学等提供便利。《 人民日报 》( 日 14 版)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人民湖北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致力于拓展人民网地方新闻事业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近日,日喀则市教育局教科所所长普琼带领教研员格桑、普通话水平测试国测员普赤等一行工作人员莅临定日县开展全县普通话水平测试。
首先,由县教育局局长郑天强主持召开定日县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会。 会上,定日县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政府副县长陈君峰作发表讲话。他要求,一要提高认识;二要明确任务;三要增强责任感。他指出,普通话是法定的国家通用语言,组织好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是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全民文化素质的需要,是提升城市形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全县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都应从建设文明社会的高度去认识,以高度的热情、积极的姿态去参与,为定日县顺利通过国家三类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作出应有的贡献。其次,由国测员普赤老师讲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具体要求,给各位测试人员做了简单的培训。
最后,培训结束的当日下午起定日县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式开始,全县各个单位严格按照语委办安排的顺序,依次有序的进行考试。此次测试共利用三天的时间,现已圆满结束,全县共计报名707人,参加考试590人,其中一级乙等1人,为定日县最好成绩。来源:定日县语委办主编: 高秀坤编辑: 德吉卓嘎校审: 吉米
投诉举报电话电话:投稿邮箱:
一起分享珠峰脚下的故事定日县欢迎您!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pider.nosdn.127.net/3b593688fcb9ed3b6f6c3.gi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喀则市海拔多少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