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马程老师帮我看看翡翠手镯怎么挑,买来的时候花了1万4,可不可以帮我估价,万分感谢。

他在太平洋荒岛上拍下最残忍的照片,照出每个人最惭愧的一面阅读//5b.cdn.sohucs.com/images/a0ad1faeacc0a3d187.jpeg我们丢出去的垃圾,迟早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我们生活。
本文转载自开始吧旗下自媒体:有束光(ID:onelight01)
作者:溜溜j
现实有多残忍,我们就有多惭愧。
继“西藏垃圾问题”刷屏网络后,中国又一个朋友圈打卡胜地——茶卡盐湖,因为垃圾问题登上了热搜。这片被誉为中国“天空之镜”的盐湖,在旅游旺季已然变成“垃圾场”。
图片来自网络
据统计,旅游巅峰时期一天能清理出12吨垃圾。其中大部分都是游客进入盐湖穿着的塑料鞋套。而安放在盐湖边的大喇叭,一直在不停播放着“禁止下湖,请将垃圾放在垃圾箱内”的广播。看起来,无一人响应。
垃圾问题,几乎每个月都要被提及一次。所有人都知道这样不好,都知道要保护环境,那为什么像茶卡盐湖这样的情况,还是屡屡登上热搜呢?
在这片距离陆地2000公里的荒岛上,Chris Jordan 拿起剪刀,小心剪开一只小鸟的肚子。
它早已死去,细碎的茸毛随着海风微微摆动。Chris 想要弄清楚它的死因。因为在这片岛上,他看到了数以万计死去的信天翁幼鸟。
一片、两片、三片……他小心数着从小鸟肚子里掏出的塑料制品,慢慢地就在小鸟身边摆满了一圈。
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这些被小鸟误吞下去的塑料,
在胃里无法消化,无法排出,
最终会导致小鸟因为脱水、
饥饿、胃穿孔而死。
而以这种恐怖方式死去的小鸟,
在这座人迹罕至的岛屿上,
竟然多达数十万只。
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一只只死去的信天翁,
肚子里充斥着大量令它们致死的塑料垃圾。
打火机、瓶盖、塑料片、牙刷柄……
这两张照片,是不是有光友觉得很熟悉?
它们都出自美国著名的
环保摄影师Chris Jordan之手。
摄影师在小岛上拍摄照片。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Chris 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本是法律学出身,却在从事了十几年的律师生涯后,毅然辞职成为一名全职摄影师。
但和其他摄影师不同,Chris 不拍美美的风景,不拍人物,而是把镜头对准了垃圾。用影像的力量记录最真实的环境污染问题,批判当下的消费主义。
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来到茫茫太平洋上这座人迹罕至的岛屿,他早有心理准备。但从踏上小岛的那刻起,他还是被震撼的说不出任何话来。
数以万计的信天翁在这里繁衍、生存,这种体长可达1米4的白色大鸟,在岸上看起来十分地温顺。它们披着灰色茸毛的幼崽,看上去,也是非常天真活泼了。
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但满地毛茸茸幼崽带来的兴奋感还未升起,
便被他们身旁的垃圾浇了个透心凉。
一眼看过去,竟有点分不清
哪些是鸟,哪些是垃圾。
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走的越远,Chris的心越沉重。
因为他看到的,
还有数也数不清的幼鸟尸体。
有些已经高度腐烂,
露出肚子里满满当当的塑料垃圾。
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有些奄奄一息,
不停张开的嘴里,
似乎要呼喊些什么,
却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
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究竟这些生活垃圾是如何
到达罕有人迹的中途岛呢?
原来,是鸟妈妈们。
再深究,原来是我们。
鸟妈妈给宝宝的食物里,就有塑料垃圾。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海洋垃圾问题,早已演变成一场灾难。
去年,英国LADbible网站和塑料海洋基金会合作发起海洋保护行动,向联合国申请要求承认太平洋垃圾带上的垃圾岛(指的是太平洋与夏威夷海岸交界地带附近堆满了垃圾的一大片区域。已经达到了约一个法国领土的大小)为世界上第196个主权国家。
他们不仅在网上招募了数十万支持者,还为这个国家设计了国旗、护照、邮票等等。一个垃圾组成的地方,大得像一个国家,如此荒诞而真实。
太平洋垃圾带,黄色部分都是垃圾。
为垃圾建国,图片来自hococonnect
而信天翁在为嗷嗷待哺的小宝宝们觅食的时候,经常会错误地把这些塑料垃圾当成食物带回去喂给幼鸟。
吃了塑料垃圾的幼鸟,幸运地可能会吐出来。但更多的,会因为吞食了塑料垃圾而死。
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Chris带着团队,一次次来到这里,跪在鸟儿的尸体前,拍下了最真实的画面。
后来,他们把鸟儿肚子里的塑料摊开,再拍了一组照片。几乎每只幼鸟的肚子里,都能数出70-100片垃圾。
有钓鱼用的浮漂、有塑料盖、塑料瓶、牙刷、吸管、塑料管……有些大块的塑料,简直都不敢想象它们是怎么进到鸟儿肚子里的。
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这些照片在网上传播后,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有人因为这些照片,决定不再使用塑料制品,有人加入公益组织,一起为垃圾清理做贡献。
但也有人质疑,这些垃圾是不是Chris他们塞到鸟儿肚子里的?
他没做太多辩解,只是把一段视频传到网络上。在视频里,他亲自解剖了一只幼鸟的尸体,从胃里取出一块又一块的塑料制品。
在TED演讲上,Chris 说这些照片不仅是对事实的记录,同时也是一面镜子。这面残酷的镜子折射的是人类的消费主义和人们在面对工业增长失控情况下的集体疏忽。
人类总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无所不能。其实,我们正如这些误食垃圾死去的鸟儿一样,已经失去了分辨是非的能力。我们已经分不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Chris 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网站:http://www.midwayjourney.com/,记录了他和他的团队在太平洋深处的探险和心灵之旅。
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摄影师加入到它们的队列中。
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除了拍摄信天翁,Chris还以独特的组合并重现的方式拍摄了一组名为“Running the Numbers”的照片,用一副平静而美好的画,展现了生活最惊人的真相。
这是一幅日本最著名的画——神奈川冲浪里,只是它不是画上去的,而是由240万片从太平洋收集来的塑料碎片拼出来的。
根据测算,全球每小时约有将近240万磅塑料被扔入大海。
来源:http://i.mtime.com
这是用塑料袋拼出的海洋。
在美国,每5秒就有60000个塑料袋被用掉。
来源:http://i.mtime.com
这是画家Seurat的名画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由106000个易拉罐组成。
在美国,每半小时有相同数量的易拉罐被使用。
来源:http://i.mtime.com
这是166000个快递包裹填充物,
相当于美国由飞机每小时运送的隔夜包裹数量。
来源:http://i.mtime.com
这是由100万只塑料杯构成的画。
这也是美国航班每6小时消耗的塑料杯数量。
来源:http://i.mtime.com
这一切,仅仅只是美国的数据。我想,在人口基数更为庞大,快递业发展更为迅猛的中国,这些数字,只会多不会少。
前些天,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的一组垃圾照片,同样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在一片垃圾的海洋里,摄影师拉着一位美丽女孩的手,拍下了她回头的一幕。这本是风靡网络的一组情侣拍照姿势,但在这张照片里,只看出茫然、无奈和可怕。
来源:www.ansll.com
如果告诉你,
这里并不是什么垃圾填埋场,
而是印度最著名的海滩景区——Juhu海滩,
旁边就是居民区,
你会怎么想?
来源:www.ansll.com
如果再告诉你,
2年前,这里的居民曾发起
一场轰轰烈烈的“净滩活动”,
清理后的海滩是这样的,
你怎么想?
来源:www.ansll.com
那再告诉你,
从碧海蓝天的沙滩景区到“垃圾场”,
只需要一个浪头,
你还会怎么想?
来源:www.ansll.com
垃圾问题真的不是一个“我这里很干净,关我什么事”的个人问题,而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
就在上周,“天空之镜”茶卡盐湖,登上了微博热搜。窄窄的观光步道两边,布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垃圾,打扮美美的游客撑着小阳伞,从垃圾中淡然穿过。
“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八点半,都在捡垃圾。”“一天四万人,游客太多了,工作人员也忙不过来。”
来自梨视频
这个曾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的盐湖,如今,已然成为游客的垃圾场。
无数人曾经梦想穿上一身鲜艳的红裙,看自己的倒影和蓝天白云一起映照在清澈的湖水中,随手“咔嚓”几张,怎么拍,都是今日朋友圈的NO.1。
如今看来,只能和无数的人,无数的塑料鞋套合影留念了。
当这一视频发到网络,无数网友发文谴责,“茶卡盐湖那么美,可惜你却配不上。”
我想说,身为人类,我们能配得上地球哪儿的美景呢?
再往前,去往西藏沿途的垃圾问题,也被曝光。牦牛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
游客在垃圾堆里观赏雪山美景
在漂浮着垃圾的西藏湖泊边,
净化心灵。
也许他们也曾抱怨过满地的垃圾,
但没有人愿意弯下腰,
把垃圾放到该放的地方。
也许,他们也会直接把
手中的垃圾扔到垃圾堆里,
强词夺理地安慰自己
“本身都这么多了,不差这一个。”
时间再往前,
今年攀登珠峰的高峰期结束后,
竟然产生了高达上万斤的垃圾。
除了垃圾,
还有大约12吨的屎留在这里,
因为每年这7到10万名登山者在爬山过程中,
通常都是就地解决大小便,
也很少会处理它们。
这些垃圾和屎,不仅不能滋养这片土地,
还污染了当地环境和水源。
最终这些被污染的水源,
又将回到人类的肚子里,
就像那片被“海洋吐回垃圾”的海滩,
我们丢出去的垃圾,
迟早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我们生活。
2012年,香港“胶灾”过后,鱼肚子里发现颗粒物。来自网络
曾写过很多关于“垃圾问题”的文章,每一次也都会有人来“提问”——这不是已经在处理了吗?
是的,类似这样的文章,我也写过很多。
在珠峰、西藏、海洋上捡垃圾的公益志愿者们;
来自人民日报视频
来自哥伦比亚的建筑师
Oscar Mendez Geradino,
用垃圾做砖头造房子;
来自印度的Narayana Peesapati,
发明了能吃的勺子,
被全球超过1500万人抢到脱销;
还有用一个矿泉水瓶
装完4年垃圾的90后女孩
但这样就够了吗?不够。
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尚未健全的制度,寄托在为数不多的行动派身上,不如先从自己开始。
尊重环境,尊重规则,也尊重自己。
不要让现在你所看到的任何美景,在未来只能在照片里看到。不要让地球之美,变成你在朋友圈里炫耀的那份满足。
来源:www.albatrossthefilm.com
用镜头揭示美好背后惊人真相的摄影师Chris JordanChris Jordan——信天翁之死
本文来源:有束光(ID:onelight01)
英国女王终于怒了,向祸害地球500年的敌人正式宣战!
话说,91岁的女王依然精力满满,
最近《每日电讯报》的一条消息,女王正式宣战,
而对象是…
女王要在自己所有皇室的地盘上,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和塑料瓶!
因为女王的禁塑意愿非常强烈,白金汉宫已经重新制定了一份新的废品计划。
白金汉宫,温莎城堡,荷里路德宫中,厨师只能使用陶瓷盘子,玻璃杯,以及可回收的纸杯。
所有皇室系列咖啡厅的外卖食物包装必须要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所有来申请皇室认证的公司产品,必须要先证明其对环境没有污染。
这次,女王是动真格了,
而促使女王对塑料开战的,是同样91岁的David Attenborough。
正是Attenborough老爷子和女王在制作一部保护英联邦里野生动物的纪录片的过程中进行了各种交谈,促使女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老爷子把一生都献给了BBC自然纪录片,
他对大自然的爱,他对环境污染的痛心,都通过纪录片表达了出来。
在前段时间很火的《蓝色星球 2》中,老爷子把矛头对准了海洋塑料污染。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以为,海洋那么大,居住在海里的生物那么多,我们人类不管做什么,都无法影响到它吧。但是现在,我们发现,我们错了”。
“在录制《蓝色星球》的时候,不管我们去到多么偏僻的海洋,我们的摄影师都能看到塑料”
“每一年,大约有800万吨的塑料被扔到海里”
现在,预计海洋中塑料和浮游生物的比例约为1:2,
如果仍然无动于衷,那么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加起来将比海里的鱼加起来还要重”。
海洋是地球上一半生物的栖息地,
海洋产出了地球上约一半的氧气。
海洋让地球成为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人类毁了海洋,也就是在毁灭自己的未来。
一根小小的吸管,只用几分钟,却要花好几百年才能分解。
倾倒到大海里的塑料垃圾,也许很快会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但是它们会在海底阴魂不散,甚至会像幽灵一般回来,伤害人类自己。
各种塑料垃圾,在日晒雨淋之后,会最终分解成塑料微粒。
塑料微粒被鱼类吃掉,人类去吃鱼,最终一部分塑料微粒就留在了人类的体内。
去年,多家媒体都报过这样一个新闻…
《海鲜爱好者每年可能吃下最多达11000颗的塑料微粒》
甚至连深海鱼类也没有逃过塑料污染…
研究者曾经在罗科尔西部群岛周边海洋中搜集了一批平时居住在深达2000米海底的海洋动物,
最终发现,这些动物中,有48%体内都含有塑料微粒。
如果看这些数据还没什么感觉的话,那就来看看图片吧…
随手一扔的塑料吸管可能会跑进海龟的鼻子…
为了拉出这根10公分长的吸管,海龟在整个过程中痛苦万分,鼻腔中也不断涌出鲜血。
一名潜水员大叔在海底发现了一只被塑料袋卡住喉咙的玳瑁海龟…
“塑料纸已经卡在她的喉咙深处了,我必须用力才能拉出来…”
“她看起来很饿了已经,我想如果再晚一点,她应该不是饿死了就是被塑料噎死了。”
去年,人们在挪威的海滩上发现了一头死去的鲸鱼,在它的体内,有超过30个的塑料袋。
也是去年,在英国纽卡斯尔的海边,人们发现了一头奄奄一息的海豹,
它大概是小时候钻进了一个塑料打包环中,自己没办法弄掉,长大之后,打包环越卡越紧,最终直接勒进了它的肉里。
救援人员紧急施救,但是最终也没能救回它。
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南冰洋岛屿上的海鸟信天翁也不能幸免于难。
“它们飞了数千英里去寻找食物,很多时候会误以为塑料是可以吃的食物,自己吃塑料,喂自己的孩子吃塑料”。
“一只信天翁因为吃了一根塑料牙签,被戳破了胃,最终死去了”,
“就上一季,我就在这些信天翁的巢穴旁边捡到了这么多的塑料垃圾”。
《蓝色地球2》不仅引发了民众的反思,也引起了政府的注意…
英国政府目前已经制作了一份“25年环境改善计划”,
计划中包括引入“塑料瓶回收机”:顾客在买饮料时会被收取一小笔定金,当饮料喝完,将塑料瓶退回到机器时,定金就会返还。
以及一项鼓励零售商减少塑料制品应用的政策。
梅姨表示,按照计划,英国将在2042年消除一切可以避免的塑料垃圾。
减少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垃圾,
虽然是一句时时在喊的口号,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异常艰难。
塑料已经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下子要不用塑料,谈何容易...
不用塑料固然难,但是从一些小事物开始,要容易得多...
去超市不用塑料袋,喝饮料不用塑料吸管.... 这都是我们个人可以很简单能做到的事情。
今年1月,伦敦一份报纸Evening Standard展开了 “最后一根吸管”(双关最后一根稻草) 的宣传活动。 希望能在伦敦街头杜绝塑料吸管的使用....
英国每年要用掉85亿根吸管,如果能把这点改掉,对未来也是一种进步。
这样的活动很快得到了各方的响应..
酒吧和夜店表示不再提供塑料吸管,而用纸质吸管代替...
Pizza Express也表示不再使用塑料吸管....
直到最近,
英国女王也对塑料宣战....
改变对塑料的使用,英国从上到下,都在一点点的行动起来.
是真的下决心了。
延伸阅读:
为挽救10亿条生命,两个年轻人坚持10年、几万次尝试,终发明震撼黑科技!
几天之前,新西兰北岛Northland地区,Tutukaka Marina港口的居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接下来的生活,将会被两个澳洲人,彻底地改变。选择与坚持。
那天像往日一样,Tutukaka Marina港口的渔民们一大早就起床出门捕鱼,可是他们的船没开出去多远,一个异常的现象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当天的海水,清澈得难以置信——不仅可以看到水中的沙石,而且连鱼群的流动,都可以尽收眼底!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澳洲Mirror”(ID:MirrorNews),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虽然新西兰素有“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的美誉,可这几年来越来越严重的近海塑料污染,也让这里美丽的海岸线,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即便干净如新西兰,对于渔民来说,把鱼和塑料垃圾一起打捞起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对于这些渔民来说,看到一片毫无塑料污染的海洋,简直像是天方夜谭。
莫非是政府好意拨款,邀请了专业的人员前来清理不成?可渔民们环顾四周,除了阵阵涛声和密集的鱼群,再也看不到有人类的身影。
而同样怪异的现象,也发生在了英国 Old Portsmouth 港口,一夜之间,那里的居民都发现,十几年前那个清凉透彻的海洋,又回来了。
难道这些海洋垃圾,都自己长腿消失了不成?正当人们疑惑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
在平静的海洋上,竟然存在着一个“黑洞”!
附近海水表面的垃圾,
都被这个大黑洞
一点一点吸掉了!
人们这才意识到,并不是政府专门派人来清理海洋垃圾,也不是垃圾自己长脚跑了,而是这个像“黑洞”新奇的玩意,在短短24小时内,以一己之力,神奇般地清理了附近海洋的所!有!垃!圾!
这个黑科技,先是轰动了新西兰和英国的媒体,随后很快就火遍了全球!
在这些报道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SeaBin,海洋垃圾桶。
人们兴奋异常,有了它,解决海洋污染问题,指日可待啊!到底是谁的点子,谁的创意?
就当全球媒体追捧这个新型科技,希望知道背后的发明者时,澳洲最权威的媒体,ABC NEWS,给了定锤之音:这次这个改变世界的发明,是澳洲人的杰作!
在这个发明之前,海洋污染,一直是个无解的难题。
这几年,随着海洋的污染情况愈发严重,一个残酷无比的世界,也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
主要污染一:塑料污染
据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研学者统计,全世界每秒钟,有超过200公斤塑料被倾倒入海洋。而每年,人类在海洋里留下的塑料垃圾高达800万吨。
(友情提示:下面部分图片或会引起不安,请谨慎收看)
今年2月,在挪威的西部海岸上人们发现一头巨大的鲸鱼搁浅了。
当地科学家赶到现场时,这头痛苦的鲸鱼已经无法挽救,只能将其安乐死。
然而当人类剥开鲸鱼的肚子,却发现这条鲸鱼的胃里,被整整30个塑料袋所塞满!同时发现的,还有长达9米的长绳,花盆甚至,还有一团超过30平方米的塑料布...
鲸鱼胃里的塑料袋,甚至可以铺满整整一面甲板…
像鲸鱼这种体型大,靠吃浮游生物为生的生物,经常一不小心就吞一肚子塑料制品,那更不用提好奇心重的海豚,以及眼神不好的海龟了。
这样的悲剧,无时无刻,都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发生着。
近几年,已经有研究人员表示,“几乎所有的海洋物种的体内都有塑料,包括地球上最脆弱和最偏远的物种——那些终其一生都试图远离人类的动物。”
人类随手丢弃,随意使用的一个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都有可能戕害一个与你无关的生命。
而你或许永远都不知道它在哪里,又会忍受怎样的痛苦……
主要污染二:微粒污染
去年12月,Massey University 联合全球30多个沿海国家,进行了一项针对海洋生态的调查。这项调查每2年进行一次,主要是为了研究
1.海洋中目前所存在的主要污染
2.海洋生物目前的生态健康情况
在之前2015年第16次考察中,Massey University 对全球海洋的生态评估为中等健康,意味着海洋中存在一些污染,但依然是可控范围内。
可是,就在短短2年后的2017年,当该项目的主导人 Dr Trisia Farrelly 再次进行取样调查后,得出的结果刺痛的所有人的双眼。
2017年海洋生态的总评分,从中等健康,瞬间跌落到了最严重的“极端不良”。
根据调查显示,截止到日,海洋中大约5.25万亿塑料,其中92%都是塑料微粒!
仅仅美国一个国家,每天就约有800万颗塑料微粒被排放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中。而这些微粒的年排放量足足可以绕地球7圈!
一个国家就可以绕地球7圈,那么全球那么多个国家加起来,排放的塑料微粒将是天文数字!
可能普通人,对这个数字毫无概念,同时也对塑料微粒的危害毫不知情,可是对于科学家来说,这简直是像海洋发出的悲痛哀嚎!
塑料微粒(microbeads),又名塑料微珠或塑料柔珠,通常指直径小于2mm的塑料颗粒,属于微塑料的一种,直径一般小于2毫米,肉眼不太容易看见。
其实塑料微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沐浴露、牙膏、磨砂洗面奶等等很多类型的洗护产品中都含有微珠,它的作用就像一个个看不见的小砂轮,用来打磨你的肌肤。
目前全球含有微珠的洗护产品共有1147种,光是普通的一瓶磨砂洗面奶中就含有33万颗塑料粒子。这些微小颗粒会流入下水道,进入湖泊、海洋。
Seafood NZ 首席执行官Tim Pankhurst 他表示,“微珠对大海和海洋生物的影响众人皆知。研究表明,相比通常的食物来源,鱼类更喜欢吃微粒,误食微珠对它们的健康非常不利。”
去年,外国研究人员从美国加州、新西兰奥克兰,澳洲悉尼、加拿大温哥华当地鱼市场中,发现每四条食用鱼中,就有一条的内藏中含有塑胶垃圾,证明塑胶污染已经非常严重。
然而更可怕的是,当我们再吃还海鲜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吃塑料!
那些被我们使用的塑料微粒,最终都会通过生态循环系统进入湖泊、海洋,被海洋生物误食,又通过食物链重新回到我们的餐桌!
塑料微粒直径较小,可进入人体组织细胞,蓄积在肝脏中,引起炎症反应、造成慢性沉积中毒。还有可能进入血液,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最终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即使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直到今日也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有效处理塑料微粒和塑料污染的方法。所以这些塑料垃圾们,才可以以如此快的速度,污染我们的海洋,污染我们的食物,毒害我们的身体……
根据美国《纽约时报》估算,每年因为人类塑料制品,而失去生命的海洋动物,至少有10亿条!!
而如今,这个问题,被两个澳洲人解决了!
和所有人一样,下面这两位澳洲帅小伙,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就饱受海洋污染的困扰。
他们都是设计师,也是各上水上运动的爱好者
可是澳洲海域周边,越来越多的海洋垃圾,让他们冲浪的乐趣大打折扣
一天他们走在路上,看到大街上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垃圾桶,忽然聊起来,海洋里也有垃圾,可为什么没有海洋垃圾桶?
于是,他们辞掉了让人羡慕的工资待遇的职位,在海边租了个空库房,开始设计这样一个海洋垃圾筒。
在一番设计和研究之后,他们决定先把注意力放在,码头、港口、游艇停泊区和河流等地方,因为这里风浪较小,环境相对可控,他们给这个海洋垃圾桶取名:Seabin。
然而,解决海洋所料污染,何谈容易?世界上那么多国家,那么多研究员都无法给出可行的方案,两个普通的年轻人又怎么可能?
可这俩小哥,似乎有着澳洲人天生的乐观和创新精神,从2008年开始,他们就租了一个仓库,进行设计,实验:
10年过去了,别的国家政府、科研人员,早就换了几批,可这俩人依然没有放弃,光是设计图,就画了无数版,被废掉的实验产品,也堆满了几个仓库,但他们都坚持选用可回收的材料,这样也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10年的坚持,几万次的尝试,超出常人对于环保的执着,终于在2017年初,两个人成功了!第一代SenBin诞生了!
但小哥并没有马上投入实战,而是进行了一年的测试!
Seabin 的运作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利用水泵的吸力,将海水吸入圆桶里,顺带也会把悬浮的海洋垃圾,吸入天然纤维袋里,而海水经过过滤再排出。
垃圾桶从外观上看就像个水桶,可以被固定在任何浮动码头上,旨在吸收海港附近的垃圾和油污。
垃圾桶上有一根管道,这根管道需要接到岸上的水泵上,以让垃圾桶靠水泵的推动力漂浮在码头上。
收集满垃圾后,可把内胆取出,将垃圾倒掉。
看看战利品吧,各种水上漂浮物都有,塑料瓶、塑料袋等!怪不得有它的地方,海洋会那么干净!
这个海洋垃圾桶刚刚诞生的时候,被无数人质疑:
1、它的清洁能力到底怎么样?那么小的垃圾桶,一次能打捞多少垃圾呢?
为此,2017年一年,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在各大水域进行了清洁实验,结果让人震惊!这个海洋垃圾桶,大可吸收20升超大型汽油桶,小可吸收11万2毫米的塑料微粒!除了固态垃圾之外, Seabin还可以吸入油污等液态垃圾,可谓一网打尽!
2、海洋垃圾桶续航能力如何?
为了提高续航,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使用了太阳能发电,只要有阳光的地方,海洋垃圾桶就可以工作。
3、海洋垃圾桶是否会吸入海洋生物,伤害他们?
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表示,经过1年的实验检测,他们连一条鱼都木有吸进来过!
4、海洋垃圾桶,是否能代替人工清洁呢?
答案是肯定的。Pete Ceglinski自豪地说,海洋垃圾桶比那些带着捕捞网走来走去的清洁工,效率高多了!
恐怕所有人都想到,困扰世界多年的海洋污染问题,竟然被两个澳洲人解决了!这背后,除了对自己家园环境的热爱,更多的,是那份十年如一年的,不懈的坚持。
在实验取得成功后,两人为了大规模生产,他们在网上发起了众筹。没想到刚开始众筹,就被一家大的水污染处理机构和环保公益组织看上了,于是大家就开始通力合作,成立了公司,开始在全球推广该项目。
而在文章开头新西兰和英国的码头发生的神奇一幕,正是seabin的第一次实战尝试!
让人欣慰的是,这两次实战很成功。接下来,seabin将陆续在世界各地,大展身手。而Pete Ceglinski和和Andrew Turton也希望,能造出一个巨大的海洋垃圾桶,彻底全海洋净化!
只有疯狂到想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改变这个世界。
10年时间,我们无法得知在这中间,Pete Ceglinski和Andrew Turton遇到了多少挫折,听到多少风言风语。
但我们知道的是,一定会有人,认为他们是疯子。
可如今,seabin不仅成功研发出来,帮助各国清洁了海洋,它更是人类战胜污染,10亿条海洋生命的希望!
每少一个塑料袋,
他们生存的希望,
就会更多一些;
每少一个塑料袋,
我们生存的世界,
就会更好一些!
谢谢这两个澳洲人,
再一次改变了这个世界
我们的世界,
需要你们这样的疯子。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黄俊峰
本文来源:英国那些事儿(ID:hereinuk)
地球有救了?中国人发明了能喝的购物袋!
购物袋扔进水里能喝下去?这不是在开玩笑。
一家中国企业以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水溶性购物袋,样式、价格近似普通塑料袋,为智利乃至全球“禁塑”提供了一种新解决思路。
智利政府于本月3日颁布“禁塑法”,将禁止全国所有超市、商铺向购物者提供塑料袋。由此,智利将成为拉美首个全面禁止商家提供塑料袋的国家。
路人手提塑料袋。新华社发(豪尔赫·比列加斯摄)
新型购物袋遇水即溶还能喝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面对记者们的“长枪短炮”,智利SoluBag公司总经理罗贝托·阿斯泰特真没少喝溶进水里的购物袋。
记者们为了拍到更好的画面,一次次要求阿斯泰特:“麻烦再演示一遍!”
阿斯泰特不厌其烦地把一个个聚乙烯醇环保袋塞进玻璃壶,展示其入水即溶的过程,待其变成乳白色液体后,一次次举杯饮尽:“祝大家身体健康!干杯!”
阿斯泰特将聚乙烯醇水溶性购物袋溶于水中后,一饮而尽。新华社记者王沛摄
这种新型环保水溶袋,看起来与普通塑料袋一模一样,但其主要原料聚乙烯醇是水溶性生物降解材料,对人体无害,其余添加材料也全为食品级。
而研发这种水溶袋的,是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
“一个普通塑料袋需要400年才能降解;而一个聚乙烯醇水溶袋,降解只需5分钟,可谓‘看得见的降解’。”
“感谢中国公司的材料和技术,让我们将来得以在智利生产聚乙烯醇水溶袋,为智利‘禁塑’提供了解决方案。”阿斯泰特对新华社记者说。
聚乙烯醇水溶性购物袋溶于水中。新华社发(豪尔赫·比列加斯摄)
2原材料中国造 量产后价格低
广东聚益新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玲玉告诉新华社记者:“如果将聚乙烯醇水溶袋丢进大海,它会在海水中迅速溶解消失,最终可通过微生物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用于制作聚乙烯醇水溶性购物袋的原材料是在中国发明的。是我们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项目之一。现在我们与智利公司合作,将其用于制作购物袋,我们负责生产原料、提供技术支持,智利公司负责产品的市场和销售。”李玲玉说。
目前聚乙烯醇水溶袋尚未投产。阿斯泰特用于演示的袋子,均在广东省清远市生产。
聚乙烯醇水溶性购物袋溶于水中。新华社记者王沛摄
目前中智两国公司已共同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有关这种新型购物袋的两项发明专利申请,其中一项同时提交了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
“自2015年起,我们一直在优化配方、降低成本。若水溶袋像普通塑料袋这样量产,我们可以达到近似普通塑料袋的价格。”李玲玉说。
阿斯泰特计划在智利设厂,于今年年底开始投入量产,向全球销售。
“如果水溶袋比普通塑料袋价格高3、4倍,我相信在‘限塑’的国家,大家仍然不会使用。所以,实现量产、降低成本,使其达到与普通塑料袋一样的价格,是真正的解决之道。”阿斯泰特说。
下雨天也不怕
在经常下雨的国家,拎着这种购物袋从超市出来,是不是就糟糕了?
“不会!我们可以设计不同水溶温度的产品,从常温25摄氏度左右,到75摄氏度,到超过90摄氏度,均可。在经常下雨的国家,可以使用遇热水溶解的产品。”李玲玉回答。
阿斯泰特也向记者展示了两种聚乙烯醇产品,一种外观与普通塑料袋一致,常温下遇水可溶,用于替代塑料袋;另一种外观与无纺布袋一致,超过90摄氏度可溶,用于替代现在市面上的无纺布袋。
阿斯泰特展示聚乙烯醇水溶性无纺布袋。新华社发(豪尔赫·比列加斯摄)
来自复活节岛的“禁塑”呼唤
联合国环境署的数据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已生产了超过83亿吨塑料。目前全球每年使用5万亿个塑料袋,每年有800万吨塑料流入海洋,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至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数量将超过海鱼数量。由于人类食用的鱼类吞食过塑料,人类也正间接食用“微塑料”。
智利大陆向西3500公里的太平洋上,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小岛——复活节岛。随着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持续泛滥,智利这张国家名片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不小的威胁。
复活节岛省长塔里塔·阿拉尔孔告诉新华社记者:“如今海洋当中的塑料垃圾实在太多。复活节岛位于太平洋中央,我们什么都没做,仍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塑料垃圾漂来。”
“澳大利亚、亚洲、北美、南美的塑料垃圾都漂到这里来。游客在夏威夷喝完咖啡,随手将塑料咖啡杯扔到海里,也漂到复活节岛来。”塔里塔·阿拉尔孔说。
智利复活节岛拍摄的日出时分的巨石像。新华社记者徐子鉴摄
“我真心希望,全世界都能禁止塑料袋!”复活节岛原住民林恩·拉普祈愿。
本文来源:新华国际头条(ID:interxinhua)
作者:党琦 王沛
人类究竟对地球做过什么?
文 | 星球研究所
如果站在月球轨道的特定位置
你将会看到一颗蓝色星球从月球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这种景象被称为地出(earthrise)
这个蓝色星球
(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于日,是地球的近照之一)
地球上出现了一种生物
今天我们将其定义为
很多人以为当时的人类是以打猎为生
事实上在整个食物链中人类的地位弱爆了
他们基本没有能力捕猎
更多是等待其它猎食者的残羹剩饭
狮子会吃掉猎物身上最好的部位
之后毫不挑食的鬣狗、豺会把剩下的肉吃干抹净
最后才轮到人类上场
他们小心翼翼、东张西望
避免自己进餐时成为其它猛兽的猎物
然后围绕着骨架左看右瞧希望能找出一点点肉渣
却一无所获
于是他们搬起旁边的石头砸向骨头
将敲出的骨髓当成最后的晚餐
人类的石器时代就这样诞生了
(东非奥尔德沃文化的石制砍砸器,旧石器时代的代表)
处境卑微的人类会照顾孩子、繁衍生息
也会争夺食物、残杀同类
壮小伙会大秀肌肉以吸引姑娘的青睐
野心家会挑战首领以取而代之
这些老套的剧情和我们今天在《动物世界》中看到的如出一辙
如果人类在这个时候灭亡了
地球将不会因此发生任何改变
因为Who care?
这时的地球表面完全由大自然的力量进行装点
日夜不停的风、偶尔出现的降雨侵蚀了地表
将红色含铁岩石、蓝色含锰岩石裸露在外
形成一幅没有秩序感的抽象画
(美国红崖国家保护区,Chelsea Kauai航拍)
四面八方汇来的水流冲刷出了一条大河
如同多足动物一般紧趴地表
(伊朗Shadegan Lagoon附近的树状水系,Digital Globe拍摄)
河流从茂密的热带雨林中蜿蜒而过
里面蕴藏着世界上最为多样的生物种群
(秘鲁热带雨林中的河流,Digital Globe拍摄)
森林在地表肆意生长
占据了2/3的陆地
直到北部极寒之地
(航拍美国俄勒冈州胡德山的森林,摄影师Shainblum Photography)
大量的泥沙被河流裹挟到入海口
冲积成一个河网纵横的巨大三角洲
(马达加斯加的河流三角洲,Digital Globe拍摄)
月球引力让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
年复一年地冲刷着脆弱的海岸
(大西洋海岸,Benjamin Grant拍摄)
海洋覆盖了70%以上的地表
将世界联结在一起
大型海洋动物遨游其中完成环球旅行
比人类要早上数百万年
(加利福尼亚海域的海豚,Jared Williamson拍摄)
蔚蓝的海面上一座火山正在喷发
若干年后一片大陆将迎来新生
(东京以南的一座火山岛,Digital Globe拍摄)
然而自然力量的控制权只是暂时的
未来的地表样貌将由现在还微不足道的人类决定
经历45亿年风霜的地球
会在短短80万年间完成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类学会了用火
火不仅照亮了黑暗的夜晚、温暖了寒冷的洞穴
还成为人类猎杀动物的武器
一个柔弱的人类女子
只要有一块燧石就能敲出火花
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点燃整片森林
火势停歇后森林中的动物就变成了喷香的烤鹿、烤野猪
火改变了生物界凭力量决胜负的战局
人类也第一次把地表变成焦土
(2003年圣地亚哥的森林大火,红绿分明,照片源自圣地亚哥大学地理系)
不过当时世界上所有人类加在一起
还不如今天东非草原上的角马多
所以他们点燃的这把火对地表生态系统影响微乎其微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类“智人”崛起了
在智人之前
人类的智力水平无法完成复杂的思维、沟通
他们只能独自捕猎或组织一支小型团队
而“智人”顾名思义是更聪明的人类
他们拥有复杂的抽象思维
可以缜密地调动500人进行战术协作
将野马群赶进某个狭窄的峡谷
然后封锁两端出口将无路可逃的动物一网打尽
一个下午就能得到上吨的鲜肉、脂肪和兽皮
那些体形硕大、浑身毛茸茸的动物
都傻乎乎地跑步奔向智人的陷阱
地表上一些大型动物群的景象陆续销声匿迹
仅仅5万年时间大型陆生哺乳动物就灭绝了50%
幸亏人类发明火枪要晚得多
否则现在地球上有没有野生动物都很难说
(奥卡万戈三角洲是地球上少数仅存的大型野生动物迁徙地,摄影师Steve Bloom)
单个智人的能力并没有多大进步
但群体力量的威力呈几何倍数爆发
同为人属的竞争对手尼安德特人、佛罗勒斯人
很快被智人赶尽杀绝
可能也包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
智人作为唯一的人类走向了食物链顶端
他们加速繁衍、制造更多后代
然后一代一代向世界上所有角落扩张
人类第一次离开连成一体的亚非大陆
踏上了世界尽头那些孤立的陆地
第一站是澳大利亚
当地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24种动物中有23种惨遭灭绝
整个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重新洗牌
人类还在新大陆上施展放火捕猎的技术
与亚欧大陆不同的是
澳大利亚贫瘠的环境让经历火烧后的森林难以恢复
很多森林变成了荒原
地表植物“焕然一新”
(澳大利亚北领地艾利斯斯普林斯,图片源自Birdseyeview Photography)
大部分树种也被消灭殆尽
最耐火的桉树开始独霸天下
成为今天澳大利亚最知名的树种
(澳大利亚蓝山国家公园的桉树林,摄影师Adventurer Ellie)
人类进入美洲
3000年后便占领了整个美洲大陆
猛犸象、乳齿象、剑齿虎、巨型地懒、巨熊
还有本土马、本土骆驼等等大型动物全部灭绝
世界上所有宜居的大陆已经遍布人类
人类可以对地球大展拳脚了
(人类迁徙路线图)
居住在西亚新月沃土的人类发现了一种野草
只要照顾好它
每年特定的时候就可以收获食物
人们不用再奔波采集野果、饥一顿饱一顿
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创造
农业诞生了
而那种野草则被命名为小麦
如今小麦在全球总共占据大约225万平方公里的地表面积
是英国国土面积的10倍
(俄罗斯的农田,图片源自PlanetABS)
随后更多的植物被人类驯化
豌豆和小扁豆在10000年前
橄榄树在7000年前
葡萄则是在5500年前
这是一波植物驯化的热潮
人们将原来森林、草地统统铲平
各种果园、菜园、农场出现在地表之上
(澳大利亚的农田,图片源自Nearmap)
与大自然的“杂乱无章”不同
人类喜欢整齐划一
一排排、一行行的果树
间隔一致、树龄一致、树种一致
(西班牙的柑橘果园排列成了指纹状,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今天人类的耕地面积高达1800万平方公里
比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还要大
也就意味着同等面积的草原、森林、湿地消失了
就连一些原来不宜耕种的地方也被开垦成农田
(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农田,图片源自Digitaloverview)
人类操纵着植物的生命
另一方面植物也操纵着人类的生活
人们围绕着一块土地播种、浇水、除草、收割
从日升到日落、从春到夏
不得停歇、不得迁徙
为了看管植物
人类在定居点建立了
采集、狩猎时代的人类本来生活在大自然之中
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都是他们的“家”
有山丘、溪流、树林,还有开阔的天空
当农业时代来临
人类不再居住于洞穴
而是用木头、石头或泥巴盖起房子
对地球表面影响极大的新事物诞生了
(西班牙的一处四方形住宅,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农业时代之前人类烧毁森林、灭绝动植物
很快就会有新的植被、动物填补空白
人为的痕迹就会了无踪影
建筑的出现却永远改变了地表外貌
几乎无法消解
人们把“家”安置在一起便构成了
于是一大片建筑在地表上集中出现
村庄被墙壁、篱笆围起来与自然隔开
成为专属人类的人工孤岛
(云南罗平的村庄和油菜花田,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人类建筑之内才是家园
之外便是“外面”
人类从心理上第一次和大自然有了界限
为防止大自然力量的入侵
包括各种杂草、野生动物
村民们无所不用其极
一旦发现闯入者(也包括后来的“外人”)
要么赶走、要么就地消灭
(意大利的帕尔马诺瓦镇,边界形成九角星形,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人类开始驯养山羊、绵羊
与驯化植物类似
只要看管好它们、不让它们跑掉
它们自然就能长肥、长大
成为人类的盘中餐
随后更多动物被驯化
鸡在10000年前、猪在8000年前
牛在7000年前、马在5000年前
当时家畜总数不过几百万只
而如今全球地表上生活着
大约10亿只绵羊、10亿只猪、10亿只牛、250亿只鸡
家畜群取代野生动物群成为地表上最抢眼的动物景观
(科罗拉多州的农场,摄影师Pete Mcbride)
农业、畜牧业让人类有了舒适的生存环境
可以比吃残羹冷炙的采集狩猎时代繁衍更多人口
农业时代前夕地球上人口大约有800万
而到了公元1世纪人口已达2.5亿
公元前7000年位于今日土耳其的加泰土丘(?atal H?yük)
人口就达到了人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新月沃土有多个城市人口过万
无数个小村庄都经历了人口大爆炸
变成了今天地表上最大的庞然大物
(伊朗德黑兰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为了沟通不同的城市
系统性建设的道路交通出现了
今天地表上拥有公路6500万公里
从地球直接铺设到火星还绰绰有余
(广州的立交桥,摄影师Instagram账号@nk7)
村镇、城市、便利的道路交通
让大型国家的出现成为可能
公元前3100年第一个埃及王朝统一尼罗河谷
领土达数千平方公里、人口数十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华夏
拥有4000万人、数十万士兵
以及超过十万官员的复杂行政系统
国家可以调动世界最多的人力、财富资源
成为改变地球的两个最强大力量之一
开挖运河、筑造堤坝、修建长城
地表上最伟大的人类工程几乎都由国家完成
(美国国会大厦,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采集、狩猎时代的人类只能勉强果腹
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索取更多
农业、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给
贪婪从人心底升起
人类需要更多、更好的生活
也许是永远穿不完的衣服
也许是浮夸的装饰品
也许是更大、更奢华的建筑
也许是一次腐败的假期
人类建筑的主要用途从单一的“家”
演变出无穷无尽的新形式
出现在地表之上
比如一年只住几天的海边别墅、度假村
(意大利的一处海滩,海滩上的不同颜色由密密麻麻的遮阳伞构成,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连墓地也异常辉煌
因为死后的生活要比生时更好
(埃及金字塔,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城市里纷纷兴建人类音乐、绘画梦想的建筑
作为彰显城市品味的符号
(悉尼歌剧院,图片源自Nearmap)
大型的宫殿则成为权力的象征
(故宫,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
人类从一开始简单地祈祷风调雨顺
到后来演变为只有加入某一信仰才能获得族群认同
有关信仰的建筑大量出现
从原始崇拜的英格兰巨石阵
(Stonehenge,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到巨大的寺庙群吴哥窟
(护城河环绕的吴哥窟,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再到气势恢宏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信仰与国家并列成为改变地表的超级力量
因为它们最有能力发起破坏性最大的行为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从肉体上消灭敌人使人着魔
无论基督教与新教之间的战争
还是十字军东征
或者中华大地上无数次的王朝更迭
繁华城市瞬间变为瓦砾
难民像非洲动物一样被迫迁徙
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肯尼亚北部的难民营,人口超过40万,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整体上而言
上述历史时期的人造地表面积并不算大
整个地球陆地面积1.55亿平方公里
到了公元1400年所有人造地表也才1100万平方公里
约全球陆地面积的7%
直到科学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一占比
科学家开始崭露头角
之前的人类会将解释不了的现象归于上帝
上帝则是万能的、无所不知的
而科学家则认为最有魅力的
不是已知的世界,而是未知的世界
他们从一开始就把“无知”当成动力
正是无知的富兰克林在雷雨中放风筝
才验证了闪电不是神祇而是电流
科学家取代了上帝、君王成为改变世界的领头羊
在科学的推动下
地表之上出现的新事物远超之前的250万年
1830年全球第一条商业铁路在英国启用
如今世界铁路总里程高达150万公里
可以绕行赤道近40圈
(美国亚特兰大的火车车场,摄影师@nearmap,Benjamin Grant制图)
飞机的出现
让人类利用地表上空的大气层成为可能
(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肯尼迪国际机场,摄影师@nearmap,Benjamin Grant制图)
堆满集装箱的超级港口
装载了人类历史上最强烈的物质欲望
(洛杉矶港,图片源自Nearmap)
科学时代来临
电灯、汽车、手机、电视无数新玩意儿被发明出来
要生产这些东西必须建设工厂、办公室
人类开始对地表进行大规模硬化
钢铁、水泥取代了之前泥土、木材和稻草
与自然界的隔离愈加明显
(日本东海市的工厂,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城市开始不断扩张演变为超级城市
超级城市对自然界而言如同一块缺少植被、动物的荒漠
摩天大楼成为荒漠中最醒目的人造山峰
(911之后的曼哈顿,摄影师NOAA)
人类的力量还能拦蓄河流
人为制造出大型湖泊
(胡佛水坝,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甚至填平海洋造出陆地
(马来西亚的一处水上别墅,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异地调水、海水淡化
让沙漠上也建立了人类城市
(阿布扎比的别墅群,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人类还冲出地表
迈出改变太阳系的第一步
(2011年奋进号航天飞机冲出地表,图片源自NASA)
为了工厂、城市的大规模建设
采矿业迅速崛起
地表上出现了大量超级矿坑、矿洞
(俄罗斯的露天矿坑,深达525米,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沙漠中珍贵的水源也被用于采矿
(美国犹他州的钾盐矿,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大量产品被制造出来
也代表着大量的垃圾随之产生
垃圾山成为地表上极为壮观的景观之一
连报废的飞机都密布地面
(亚利桑那州飞机墓地,有4000余家报废飞机,图片源自Digital Globe)
垃圾、污染还造成个别物种非正常爆发
海洋为之变色
(污染造成的波罗的海蓝藻大爆发,图片源自NASA)
只有环保科技的出现稍稍令人心慰
比如位于西班牙的太阳能发电场
采用2650块定日镜收集太阳能
每年可以减少约300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还有位于中国东海的海上风电场
(图片源自Dailyoverview)
地表曾经是青山绿水
如今已经是钢筋、水泥、塑料包围的硬壳
的确是地表最强
P.S. 本文中的史实数据主要参考以色列历史学家Yuval Noah Harari所著《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多数图片来自于Benjamin Grant的Instagram账号@dailyoverview,并由Digital Globe拍摄
本文来源:星球研究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翡翠手镯怎么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