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老家没有其他小城市可以去吗?碧桂园为什么到小城市大多数人面临选择只考虑大城市和老家

三个案例告诉你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三个案例告诉你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导读参考 3 个事例,分析 3 种角度,本文告诉你答案!选择不同,会走上完全不同的生活先讲两个真实的故事。首先是 A 的故事。A 先生是我一位老师的朋友。他老家在湖南的一个小县城,是家中独子。从出生到读完高中,他几乎就没有出过他的那个小县城,他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永远的离开那里。毕竟,A 的父母在湖南小县城里也算是一个工作稳定、有些名望的机关干部,他们给 A 规划好的人生路径就是:读完大学回到家乡,然后进入机关当个公务员,然后和同事的女儿相亲结婚,然后再生个孩子,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直到永远。但自从 A 去了上海上大学,他的三观就彻底被改变了。他从来没想过中国会有如此繁华、自由、包容、又多样化的城市。他的知识结构、生活方式,他对未来的规划开始改变,他不想回到家乡过一种毫无波澜、一眼望到底的生活,他决定:要留在上海打拼。大学毕业后刚开始的几年,他在上海工作努力,他升职、涨薪,然后创业,和上海姑娘谈恋爱。直到 29 周岁,他接到家里的电话,他的爷爷奶奶都去世了,但他根本没有见到爷爷奶奶的最后一面。他回到家乡吊唁,和他的父母长谈一夜。他的妈妈跪着求他放弃上海的一切,放弃所有的事业与爱情,回到家乡,过安定的生活。他的父亲一言不发,大口大口地抽烟。那一晚,A 特别纠结、内疚,他甚至开始在笔记本上敲打给董事会的辞职信。但第二天早晨,他的父亲给他发了一条短信:" 儿子,按照你的想法去选择吧!"A 当时就哭了出来,他暗暗下决心,三年之内,一定要将父母接到上海来。回到上海后,A 更加努力赚钱。终于,在他 32 周岁生日的前一天,他在上海郊区购买了一套 400 平米的别墅,他特意把一楼的两个大房间留给了他的父母。现在,每天晚上他都能和他的父母在一起,而他的父母也开始融入到上海的繁华,开始享受到在小县城里所没有的快乐。而他也和那个上海姑娘结婚了。他没有失去他的事业、他的爱情、他的自由,也没有失去他的父母。然后是 S 的故事。他叫 S,来自河南,是我朋友的朋友。他的父母都是河南某个小县城的普通的工人,前几年刚刚失业,现在靠一个小卖铺维持生计。他在北京上了大学,然后又在北京工作。每天,他都在天还没亮的时候挤上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公交车从燕郊到国贸,从破旧漏水的出租房到华丽的写字楼,在一个两平米的工位上努力工作,用青春换着他想要的成功。但事实是,S 根本不知道他想要的成功是什么样的。他只是在逃避,他只是不想回到家乡,不想每天面对着父母的念叨和逼婚;他只是想赚钱,但他并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赚到钱,他没有特别的爱好,他也没有自己的圈子。他每天就在出租房和公司之间单线循环,他每天勤勤恳恳完成着领导给他的工作,却从未问过这一切的意义。他觉得很累,很忙,但每天晚上却又是无尽的寂寞和空虚。在这大城市里,他没有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没有一份能让他热爱得不能自已的事业,他也没有一份敢恨敢爱的爱情。大学毕业已经五年了,他换了三份工作,却依旧是一个职场的小白。他在北京飘荡着,只是为了飘荡,只是为了不回家而已。前年,在 S 的 28 岁生日的一周后,他的爷爷去世了,他也没有见到他爷爷的最后一面。他回家奔丧吊唁,他的父母和他说:" 回来吧!"他说:" 不,我要追求我的理想! "但上一个月,S 还是回去了。在北京生活将近十年,除了雾霾他什么都没有得到,他实在待不下去了。他也没有错,他勤勤恳恳工作,在公司里做着一枚勤勤恳恳的螺丝钉。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泡吧,不乱花钱,他以为努力就有回报,但是他错了。S 回到了河南,他现在帮他父母一块打理小卖铺,生意还不错。同时,他还在准备事业单位的考试,他觉得,他现在的生活似乎比在北京的时候更好。以上,就是 A 和 S 的故事。他们的家庭背景、他们的求学经历都那么相似,但十年之后,他们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当然,这两种生活的选择本无好坏,但相对而言,S 将自己的青春留在了北京,却没能留下自己的未来,这不免让人有些遗憾。3 个角度分析,看你真正适合去哪关于 " 大城市 " 和 " 小城市 " 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了,但一直以来也没有一个四海皆准的真理答案。每一年,依旧有几百万的年轻人在为 " 留下 " 或者 " 回家 " 而纠结。有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有人说: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有人说:父母尚在,谈什么诗和远方;有人说:男儿志在四方。有人说:落叶要归根;有人说:不去奋斗宅在家中啃老,父母更加痛苦。有人说:人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在;有人说:你没有财富和地位你怎么去赡养父母?有人说:父母不求你多富贵多成功,只求你常回家看看。" 父母尚在,需要陪伴 " 是那些主张 " 回到家乡 " 的人最主要的理由。诚然,几千年的儒家中国所形成的家庭观念与西方 " 独立 "、" 自由 " 的家庭观截然不同。在福利完善、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西方,父母在子女年满十八岁之后便不再承担抚养义务,子女可以完全自由独立地选择自己的人生,父母也无需子女来照顾度过晚年;但是在 " 以孝为大 " 的中国,在社会福利不完备的中国,在老年人普遍空虚孤独的中国," 家庭 " 永远是年轻人追求自己生活的的羁绊。这是传统文化、是国情、是现实,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但我们依旧可以试图在自我和家庭之间追求一个平衡,寻求一个最优解。首先,我们从性格角度来分析,你到底适不适合留在大城市。大城市是冒险者的乐园,但小城市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安享天年。不同的性格,适合在不同的地方发展。如果你的性格叛逆,如果你个性鲜明、人格独特,如果你常常脑洞大开,对一切新的事物充满好奇;如果你并不合群,如果你喜欢折腾,喜欢变化,如果你会常常思考人生和宇宙的终极问题;如果你无法忍受体制内的条条框框,如果你从小就不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但却在某一方面有着超人的天赋;如果你相信 " 自己 " 超过相信 " 一切其他人 ",那么,你适合大城市。大城市的包容、变化、自由、竞争,以及大城市中的卧虎藏龙的聪明人,会让你过得非常快乐。如果你的性格沉稳,待人处事老成,如果你更偏向人情世故;如果你喜欢传统、喜欢怀旧,如果你能和所有性格的人都成为朋友;如果你不喜欢折腾,不喜欢变化,如果你活在当下,只看重脚下的路;如果你能在任何的体制内都如鱼得水,如果你从小就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如果你爱好广泛,兴趣众多,但却也没有特别热爱和擅长的,如果你更相信 " 别人 " 而不是相信 " 自己 ",那么,你更适合在小城市发展。小城市中的按部就班、人情关系、传统文化等,会让你生活的安逸并且满足。其次,我们从你的职业或者事业方分析你到底是否适合在大城市奋斗。如果你喜欢充满变化、充满竞争的工作,如果你把创意、创造、创业作为你生活激情的来源,如果你是媒体从业者、人、创意营销人、各类技术的研究者、律师、音乐人、创业者,那么大公司将是你命中注定的选择。如果你追求安定安稳的生活,如果你更习惯于体制内的工作,更偏向于事业编制和大集团的工作,那回到家乡更适合你。毕竟,无论是大城市的事业单位和小城市的事业单位,两者相差无几。而且,回家的你,还有更多的优势。如果你迷茫,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你不知道你自己的擅长于理想。那么,请给自己三到五年的事情,在大城市中漂泊三到五年。当然,在这漂泊的时候,你必须要主动地去与不同的圈子、不同的人碰撞,你需要不断地尝试大城市中的林林总总的机会,你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五年之后,你再来决定你的去或留。最后,我们从你的父母或者家庭角度,来分析一下。1)如果你的父母尚且不算老(55 岁以下),身体健康,还有着自己的工作,那么我不建议你为了你的父母而放弃在大城市中的一切永远回到家中。因为你的父母还并没有急切地需要你陪在他们身边,你现在需要做的绝对是在父母老去前的几年里,赚到足够多的财富。只有这样,你才能在父母真正老去的时候,拥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财富,去陪伴他们。2)如果你父母的职业是生意人,或者你的父母也是喜欢变化、独立人格的人,那你就不应该早早地回到家乡,和你父母在一起。拥抱变化、创业革新,这应该是你家族的优秀的传承。包括你的父母,也会希望你能依靠自己创造事业,而绝不是回家在一个安逸而按部就班的环境中做一枚毫无前途的螺丝钉。3)如果你的父母是即将面临退休的工薪阶层,或者常年体弱多病,你也许应该考虑一下回家。或者,不要让自己离家太远。年纪大、工薪、文化层次较低、体弱多病,当这些特征集中在一位即将老去的中年人身上的时候,他们所需要的远不仅仅是物质与金钱,他们有着极为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需要最亲近的人的陪伴。所以,如果你的父母也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的话,请多陪伴他们。也许你的性格和事业让你坚持不回家,但至少,不要离家太远,至少常回家看看。4)如果你的家庭特别富裕,如果你是一个富二代,那选择权完全在于你。你可以选择回家继承父母的事业,回家享受富裕带来的美好青春;你也可以去大城市中,和那些普通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你是一个幸运的人,你所要做的,是让你的幸运能够延续。5)如果你的家庭特别贫穷,如果你出生在一个极度偏僻、闭塞的山村里,那无论你的性格、职业、爱好如何,无论你的父母是包容还是传统,离开吧!来到更大的城市,看到更大的世界。你要改变你家庭和家乡贫困的方式绝对不是在年轻时候就回家陪伴父母,在大城市中不断汲取,积累能够改变命运的资本。父母不是借口,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尽孝世间道路千万条,没有哪条路是唯一的一条。许多时候,大城市又或者小城市也不过就是围城,真正应该选择的,应该是自己能接受的,最适合自己的。 说到底,在哪里生活都一样有苦有乐,有遗憾、有抱怨。 只是,请不要再以父母为借口,因为,无论人在哪里,你都可以尽孝。最后,分享下知乎作者李栩然的经历,希望能给大家启发:当时刚工作没多久,父亲骤然去世,只留下年逾六十的母亲一个人住在山里的老家。 每次打电话回去,母亲都告诉我她很好,让我好好工作。 但每当我想到,母亲要一个人在冷冷清清的家里自己做饭、自己吃饭、自己干农活、自己和自己聊天 && 就觉得非常难过。出来这么多年,第一次,我动了回老家的念头。 瞒着母亲,报考了老家的公务员;同时,我还在网上接连投了好多老家的单位,其中有一家,是在离老家仅仅几公里的镇上,一个不大的生产工厂。他们领导跟我电话聊了几次,基本确定要我了。工资虽然不高,但我回去工作,却可以每天都住在家里,陪着母亲吃早饭、晚饭,甚至中午骑个电瓶车也能回家吃午饭,周末可以和母亲一起干干农活,去赶个早集 &&在下决心回去之前,我犹豫了很久,自己做了一个假设:如果我真的回去了会怎样? 那我就能陪着母亲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里,过着轻松简单的生活,我可能还会在老家附近找个家境差不多的老婆,然后生个小孩,孩子在镇上上小学。如果小孩成绩不错,还可以考进县里去读中学,然后再参加高考,然后再到省外读大学,然后 && 好熟悉的场景,一如我当年。是的,我自己就是这么一路走出来的,从山里走到县城,从县城走到大城市。如果我选择回老家,我的后代将会继续复制我曾走过的这条路。更重要的是,因为老家的收入不高,一旦我回老家后母亲身体出现什么状况,我将不可能像在北京工作时那样,轻轻松松地将她接到北京来就医。所以,我最终选择留在了北京,并且,更努力地奋斗着。又过了几年,我终于定居在北京,成了家。然后,将母亲接到了这里,每天晚上,我和爱人陪着母亲一起吃晚饭,周末,陪着母亲去逛公园。而我那几乎从未离开过农村老家的母亲,则第一次坐上了飞机,第一次出了省到了北京,第一次吃上了烤鸭,第一次进了电影院,第一次去国家大剧院听了交响乐 &&对母亲而言,大城市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一切又都是那么美好。有一天晚上,我和母亲坐在家里看电视,屋外寒风凛冽,屋内温暖如春,母亲突然很感慨地说:我真是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啊 && 你爸要是还在,该有多高兴啊 && 我的眼里瞬间充满泪水。在那一刻,我觉得,我在这城市里所有的拼搏、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大家都在看国内 (0篇)
国外 (0篇)
(762)九旬老人以断食的方式结束生命,生前她竟这样说…
2015年5月10日,我们第二次采访95岁的陈司寇老师的文革经历,采访过后陈老师关切地问我,你今年多大了?想过今后应如何安度晚年吗?看着我一脸茫然,陈老师说她自己积累不少经验和心得,愿意介绍给我们,可保证我们晚年享有身心健康。下文是根据当时的笔录整理的。
时间真快啊,你们老三届学生都快要七十岁了。一般来说,人在七十岁以后是很难过的。第一是因为病痛,一身患有多种疾病,整天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疼。第二是因为孤独,人老了活动空间小了,与社会渐渐隔绝了,越来越多地待在家这个狭小空间里。因此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忧郁症。
老人是弱势群体。身体弱,精神也弱。在我们院里(蓝旗营,北大清华的家属院)有很多老人都是如此,可怜兮兮地期待着他人来关怀照顾,变成了弱势婴孩。看到这种情形,我就想,难道人的晚年一定要这样过吗?
我今年94岁了,老公(赵宝煦教授)两年前去世了。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得很好。身体健康,头脑清楚,除了一个每周来两次的清洁工,生活基本自理。
我不习惯与保姆同居,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做。每周子女们都来看望我。我还要儿子不用每周都来,两周来一次就行了。他们也忙啊,而且他的家与我这儿离得太远了。
我自己平时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读书看报看电视散步做家务,保持着自己不紧不慢的节奏,最近正在研读《易经》。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都可以“走”。我没有任何遗憾。现在只求活一天就要生活得有质量,即便明天就走,今天也要活得有质量。
我认为人生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目标。例如童年时期的目标就是玩,青年是学习,中年是工作养家,老年也要有目标啊,没有目标的人生特难受!那老年人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要尽量使自己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
第二,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
怎样尽量减少病痛,过得健康愉快?
我从55岁退休到今年94岁,已快40年了。我这些年一直身体很好。我是怎样做到的呢?
1、知识就是健康,最好的保健医是自己
人的健康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形成,第一遗传占三分之一,第二是锻炼和养生,第三是生活习惯,例如抽烟喝酒熬夜都会损害健康。
人到70岁以后是老年。老人都一定要注意学习吸收医学保健知识。要看许多书,对于人的人体构造与功能、体育运动、食疗、生活习惯、保健按摩、心理健康等都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
此外,要全面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综合分析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摸索其中的规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一旦认识到什么是应该做的,就要身体力行,一旦认识到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就要令行禁止。并且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
有些老年人没有自己健康上的主心骨,动不动就看医生,乱吃药。其实医生不过是听你的陈述。再说各科医生也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可能掌握你的全面情况。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而不要盲目依靠医生。
有些老人一心想依靠什么名医,或者什么灵丹妙药来保健康,经常跑医院,频繁换医生,换药物,结果总是失望,因为他不懂得靠医生不能获得健康,关键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我曾经患过皮肤瘙痒症,痒起来钻心,夜不能寐。去看医生,只能给些药膏涂抹,没有效果。后来我自己看书,明白瘙痒症是有很多种类的。我分析了自己的类型,注意改变生活方式,采取适当食疗,保持心里的平静,并学会了按摩相应的穴位,后来就慢慢地好了。
有一天早上我要起床时,突然发现腰痛得动不了,当时家里只有我自己。我就告诉自己要镇定,躺在床上自我按摩一些穴位,过了一会儿才慢慢地起来了。若是别人早去医院看了,我就坚持自己按摩相关穴位,配合适当的腰部活动,结果腰痛一直没有再犯。
俗话说久病成郎中。我的体会是,身体是自己的,最好的保健医其实只能是自己。冷暖痛痒只有自己最清楚,运动健身只有靠自己坚持,心理健康也只有靠自己调整。任何企图依靠在其他人身上养老的梦想都要落空,无论是再好的医生、再负责任的保姆,或是再孝敬的子女,都不能去靠。
2、要有毅力,要做自己应该做的,而不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
我坚持生活自理,至今自己买菜、做饭、洗碗、散步、自己洗小件内衣。
我当然也累,也不方便,完全可以让保姆为我做。但是只要一开始不做,以后就再也做不了了。我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开这个头。这样我一直坚持到目前,还是如此。
3、精神上要有境界,文化生活要丰富
现在老年人太寂寞,盼望儿女回家看望。国家都有“常回家看看”的法律规定,可是我不需要。我关心时事政治,对文学、哲学、天文地理、戏剧体育都有兴趣。我建立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律,每天忙忙碌碌,心里很平静充实。
北大政治系的一位教授去世了,她的老伴特别寂寞,老打电话给我,一说起来就没完。问我能不能一礼拜给她打两次电话。我答应了,转念一想想这不是个办法啊。我一次电话十分钟二十分钟,那其他时间她怎么办呢?我就去找她。
我说我可以给你打电话,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真正解决问题不能靠外力,只能靠内力。她说那怎么办呢?你就得自己有奔头。那怎么有奔头呢。你喜欢做什么就去做,尽量把你的时间安排紧一点,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都有完不成的工作。你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我每天6:00&6:30起床后,就忙着按摩,做操,看电视新闻、做早饭。一定要在九点之前吃完早饭。9点以后我就开始看书看报。我一个人订了好几份报纸杂志,每天不抓紧时间都看不完。看到我欣赏的地方就摘录下来,或者剪下来,我现在已经积累了好几大本了,经常翻看,乐在其中。
我还爱看电视剧,看到难过处就跟着放声哭,高兴处就放声笑。有时还想不通编剧为什么这么处理。自己就琢磨,要是我做编剧,我就怎么处理。我现在还在研读《易经》,心得也记下了一本。你看,我平时有这么多事情要做,这么多新知识要学,哪里有时间去寂寞呢?此外我还有个办法,就是家里不要太寂静。要经常开着电视,就好像总有人与你说话,向你唱歌,你就不会感到孤独。
我有三个孩子每周都回来看我。我儿子离我挺远,我不希望他每周都来,就对我女儿说,你跟你哥哥说一下,不用每周都来,打个电话问问就行了。他后来就两个礼拜回来一次。我平时过得很充实、愉快,不希望别人来干扰我。老年人要热爱生活,关心时事,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这样遇到疾病就能顶得住。
要争取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走得快一点”,既减少自己的痛苦,也尽量避免给他人造成的负担。人人都希望晚年走得快一些,但死生有命,这也可以事在人为吗?
我认为,要想“走的快一点”,首先要做好“走”的思想准备,该走的时候干干脆脆、无牵无挂、了无遗憾。我来告诉你我的体会:
其实无论多大年龄都会怕死,死亡总是令人恐惧的,怕临死前的病痛,怕与亲人诀别时的撕心裂肺。谁不怕啊?可是怕又有什么用,这是自然规律,只能坦然面对呀。
从70岁时我就想,人活七十古来稀,何况还有许多偶然因素。黄泉路上无长幼。所以活一天就赚一天。人的生命分为数量和质量。我不在乎数量,而看重质量。只要每天的生活都有质量,什么时候“走”就顺其自然。
不怕死,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可以超越死亡,享受生期。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就活得自在,活得痛快。解决不好,就终日惶惶不安。我现在就活得很痛快。好多知识学不完的。我从来也不寂寞。我不喜欢跟街坊邻里的老太太们聊家长理短的事。我觉得不如看电视,能得到很多新鲜知识。我爱看足球、网球、台球。我是丁俊晖的粉丝。对于国际上的一些新闻我也很关注。这样我心情很舒畅,对疾病就能顶住。
我前年尿血,在三院检查发现我左肾上有个肿瘤,可能是癌症,医生和家属都主张要做手术切除。我不同意。我说我已经92岁了。我将来走不一定是因为这个肿瘤。即便是这个原因,动了手术后又会出现其他病。那何必呢?我就思量,癌症喜欢什么?它喜欢酸性的东西,不喜欢碱性的东西。我就不吃酸性的大鱼大肉,饿死它!而多吃蔬菜水果。还吃抗癌食品,例如蘑菇、西兰花等。两年来没有任何感觉。
现在我干脆就不去检查了,也不管它变大了还是小了,爱怎样怎样。已经两年了我一直与癌症“和平共处”。现在既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精神负担,每天都生活得很充实,很有质量。任何事情只要想得开,就会战胜它。当然如果将来真是癌症发作的话,后期会很疼,我就留一笔钱打止痛针。我对女儿说,将来我昏迷了就不用打了,没有知觉了还打它干嘛,”走人”就完了嘛!
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精神上只有达到一定境界,才能超越生死。超越了生死,才能放下生死,轻松享受有限的生期。我现在一个人生活,儿女说还是找个保姆陪住吧。否则万一哪天犯了病都没有人知道。我说犯了病又怎样,无非是拉到医院抢救呗。抢救过来又怎样,还不是不死不活地拖着?人的寿数到了,就要顺其自然,犯了病还抢救他干嘛?身体功能衰竭了,无疾而终,顺其自然,这是福气呀,你说是不是?
古人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来不怕死,就活得轻松,生活质量就高。我就是怀着这种心态一天一天活过来的。事实证明越是不怕死,就越是死不了。我现在已经94岁了,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哈哈,我觉得自己赚到的已经太多了!
许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越是锱铢必较,把钱抠的紧紧的。他们真是没想明白呀。我现在每个月几千元退休金,根本花不完。所以孩子们来看我,我都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儿女过六十岁生日,我每人送上一万元。
我想,自己也就这几十万元的存款,等我死了儿女们继承,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不会感激我。不如现在就拿出来给大家共享,弄个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哈哈!
3、放下自我
现在很多老人想问题只从自己出发,想来想去总觉得别人对不住自己。或是领导对不起自己,或是同事对不住自己,或是儿女对自己照顾不周,特别是儿媳妇又如何亏欠了自己。内心总是不愉快。这又何必呢。要想得开,就一定要放下自我,换位思维。
你认为自己把儿女抚养大,儿女就应该回报你。儿女都有儿女的事情,哪有那么多时间陪着你?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父母在世时,你又曾去陪伴了多少?照顾了多少?我从不要求儿女来陪我。我一个人生活的很有规律,说真的,他们来了我还有点嫌打乱了自己的计划。所以一个人生活是常态,儿女来看你,是惊喜。这样就不会心怀不满,常感落寂了。
不要回报,只要奉献,我养大了儿孙,是我的奉献。但我不图儿孙的回报。我一直以助人为乐,若能帮助他人,我就感到快乐。能给周围人带来快乐,我就感到快乐。一位老师经济上有困难,我给了她点钱,她向我表示感谢。我说,你甭谢,我这样做自己高兴。
与人的感情要真挚,但不要太缠绵。我们院里有位老太太的丈夫去世了,她长期一直放不下,总是悲悲切切的。爱情深厚可以理解,但总不能整日泪水洗面,多愁善感,去当林黛玉呀。儿女也一样,我爱他们,当然舍不得分离。但是既然分离是不可避免的,我就不愿意他们将来被悲伤所累,所以现在就不去和他们太缠绵,不要他们一天到晚总往我这里跑。
至于孙子辈儿,哈哈,不用我说,人家早就想也不想了!这是人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嘛。总之只有放下自我,才能战胜死亡,充分享受生期。至于身后之事,儿孙自有儿孙福,不是我应该费心去想的!
听陈老师一席谈,如醍醐灌顶。她那冷静与深邃的理性令我深深折服。她那彻悟后的诙谐幽默又令我忍俊不住,时不时地与陈老师一起开怀大笑。
联想到文革中,我们都亲眼见过陈老师所曾经遭遇过的非人待遇和残酷暴行,多少人因此而积怨积弱积病。而陈老师却成功地战胜了那些摧残,重建了自己的强健身心,享有了健康长寿的晚年。这样睿智坚强的老人实在不多见。
临别时我说:“我们过一段时间再来看您。”“不用来了,打个电话就行啦!”陈老师干脆地说,那口气像是对自己的子女那样随便。这是她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生命的见证
2017年4月底,陈老师已经满了96岁。这时各种疾病接踵而来。先是肾癌发作,伴随而来的尿毒症、贫血性腔梗。加上中间一次跌伤和小中风,身体脏器衰竭得很快。起初生活还能坚持半自理,终于在9月份两腿发僵,浑身难受,躺在床上不能下地了。
子女们都竭力动员她去医院住院。可是陈老师一直坚持不去医院就诊,她没有吃药,也没有注射和打点滴,只是坚持自己按摩和做一些腿部练习,希望还能下地步行。女儿也为她问遍了家庭的医生朋友,他们都很坦诚地说:“这么大年纪了,恐怕病情是不可逆的了。”
子女为她请了保姆,24小时轮流守护她。而这正是陈老师最不想要的”没有质量的生活”。她嘱咐女儿:一不要通知学校,二不要通知亲友,三不要让人来探望。她只希望自己能够“走”得更快些,尽量不要拖累别人。她请女儿”帮助”她,女儿难以答应,何况我国的法律也不允许安乐死。于是她果断地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来结束生命。
10月17日,陈老师开始断食。当女儿把精心烹饪的饭食端到她面前时,她推说吃不下,并掩住口不准别人强行喂食。看着她坚定的眼光,女儿只好含着眼泪把食物端开。由于肾癌开始引起腰部疼痛,她睡觉时总是用双手抵住腰部,并没有打止疼针。
18日,陈老师继续断食,只饮水。
19日,女儿冲了芝麻糊端到已经饿了三天的妈妈面前。陈老师居然一口气吃完了。但是当女儿再次把食物端到她面前时,她又坚决拒绝了。
20日,陈老师已经既不吃饭,又不能饮水了。她的头脑还很清楚,口不能言,就写下自己的要求,如请人帮她翻身、解手等。
21日,陈老师继续水米不进。清早尚能在保姆的帮助下起床解手。下午5时13分,陈老师终于耗尽了所有的精力,安详地合上了眼睛。
听到陈老师的女儿讲述她最后的日子,不禁感到震惊。以断食的方式来结束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多么坚强的意志啊。我立即联想起她的话“要不怕死”,“要争取走得快一点”。她老人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既不拖累别人,也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陈老师圆满地实现了自己晚年的两个目标,终于下课了。她的最后一课不仅向我们倾尽心血,还以生命做了见证。
当我肃立在窗前为陈老师默哀时,脑海里却浮现出那张亲切的笑脸,她诙谐地说:“哈哈,我已经赚到太多了,下面就看你们的啦!”
有位网友说,这是他看到的关于“老年话题”,最靠谱,最科学,最好的文章。多好的老太太呀,这心态,这思想,这理念,哪哪都透着正能量,使人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761)预言成真!今天,杭州打响第一枪!
&&&&&&&&&&&作者:奔跑吧,琪哥
&“一个中兴倒下去,
千千万万个中国芯片公司站起来!
2018年8月8日,杭州传来大消息:超算芯片开发商嘉楠耘智正式宣布,全球首个7纳米芯片成功量产!
你没有看错,不是研发,不是设计,而是量产。据了解,目前首批7纳米芯片由台积电代工已完成交货。
消息一出,科技圈炸了!要知道苹果、高通、英伟达的7纳米芯片要到第四季度,甚至到年底才能投入生产。
这意味着中国芯片全面突破欧美封锁,这是中国芯片胜利反击的辉煌一刻,更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一刻!
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副会长陈光磊
发布会现场,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副会长陈光磊激动万分:感谢嘉楠耘智,让浙江半导体行业有机会引领全球!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院长邵向荣、副院长尹海鹏也纷纷到场,他们相继表示,这是浙江创造的奇迹。
嘉楠耘智联席董事长孔剑平当众表态:将持续在芯片领域投入研发,为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首个7纳米芯片将率先应用在嘉楠耘智的区块链超级计算机中,让曾经十几T的算力直接翻倍到30T。
所以,这不仅是代表着全球半导体行业最高工艺等级的第一枚7纳米芯片,也是区块链领域的第一枚超级芯片!
真是大快人心!美国人可能永远没想到,封禁了中兴、制裁了华为,中国企业却在短短3个多月里使出了亢龙有悔!
而苹果、高通、英特尔、英伟达,正当他们纷纷为华为月底7纳米的麒麟980而瑟瑟发抖时,中国又杀出一匹黑马。
这匹黑马也并非突然爆发,正如其名字一样一直在耕耘。2013年量产了110纳米,随后四年又量产了28、16纳米。
直到今天,数百次的失败、数千次的反复测试,经历了近1500个日日夜夜,终于成功量产全球第一枚7纳米芯片!
当然,这一刻杭州也成为了全球科技的焦点。这座创新天堂、电商之都、互联网高地,又有了新名字:芯片之城!
杭州的创新土壤和创业环境,继培养出阿里、支付宝这样的世界级互联网企业后,又培育出了芯片领域的独角兽。
大家都知道杭州的电商强、金融强、互联网强,如今区块链也走在前列,但绝没人能想到杭州的芯片也如此之强。
完全靠原生力,以及不按套路出牌的创新发展思路,杭州在过去十几年一路弯道超车,今天又冲到了世界前面!
朋友们,今天是杭州人的骄傲,是浙江人的自豪,更是全国14亿人的扬眉吐气!
“一个中兴“倒”下去,千千万万个中国芯片公司站起来!”这从来都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已经成真的预言。
再过20多天,华为也将正式发布7纳米至强芯片麒麟980。而马云的神经网络芯片Ali-NP,也呼之欲出。
但我们也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落后就要挨打,要深刻铭记,只靠房地产,没有自己的高科技,还是要挨打!
希望每个中国人都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天高高,海长长,好男儿,当自强!
为防失联,新号上线,多一个人关注我们,我们就多一份呐喊的力量!
&&(760)我特别喜欢这四段话,太精辟了!
什么是成功
当一个人活到中年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已婚,配偶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比较喜欢的工作,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不必老要看人眼色行事,做想做的那个自己,这就是成功。
什么是快乐
因癌辞世的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在生前日记写道: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换什么豪车,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自行车也快乐!
你的价值在哪
假如你病倒了或者猝死了,你服务的单位会第一时间找到人替代你,一切如常运作,你没想象得那么重要;而你的父母、家人、爱人孩子的天会塌下来,你对于他们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再别秉持什么自己有病不去看;适度工作,多陪家人,爱惜自己,过正常的日子。
什么是幸福
家里没病人,牢里没亲人,外头&&&&没仇人,圈里没小人,身边没坏人;看似好像没情人,办事有熟人,谈笑有哲人,聚会有高人,喝茶有贤人,闲聊有达人,发条微信有一大帮转发的人。
生命中,有喜欢做的事,有健康的身体,有爱你的人,有一个乖巧阳光的孩子,有几个一段日子不见就想的朋友,这就是幸福
(758)遥远的西藏,心灵的故乡
原创:&李新华&芬芳书社&
每次去远方,都感觉像是回故乡。
离天最近的西藏,更是我心灵的故乡。
像是赴人生一个久远的约定,暑期我踏上了奔赴西藏的列车。
晚上10点多到达西宁,换上了有氧火车。一觉醒来,便到了另一个世界。
西域的六点,刚露出微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东方的天边缓慢地抹上了几道白光,黑的天幕在几道白光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寂静神秘。
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幕,不敢大声呼息,生怕惊醒这诺大的天神。突然,天边的云成了橘红色,红色慢慢扩散,露出了浅蓝的底色。一时,整个天空成了淡蓝色缎面上绣着金黄橙黄橙红等各种色彩的织锦。
正在惊叹,太阳一下子露出了脸。阳光普照,霞光万里。只有在高原上你才能真切地领略到光照在每一座山头、照在每一寸土地、照在每一颗沙砾上的过程。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视野之内,万物生辉。
列车继续在高原上行进,跨过沱沱河,越过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穿过可可西里无人区。
白色的云,不,灰白的云升起来,遮住了华美的织锦。只在云与云缝隙,露着几片蓝色,好像怕人们忘了天空的底色。
白云是一大团一大团的,厚重,宽阔。
天阴了?整个高原是各种深浅不一的灰白色的云:接近山的地方是深灰白的云,越往上越浅,到太阳边上便成白云了;也不一定,时而像雪山崩裂,时而如棉花堆积,又时而如猛兽出林,变幻莫测。
列车近拉萨时,天格外晴朗,湛蓝湛蓝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洁净深邃,飘着的白云像洁白的哈达欢迎远道而来的四海宾朋。
整个一路,感觉自己一直在云的交响乐里,时而雄壮,时而轻快,时而平稳,时而激越;又好像一直在画里穿梭,一会儿是浓墨重彩的油画,一会儿是清淡雅致的水墨。
大自然难道是造云机器吗?平均四五千米的高原上,山是那样稳实,云层低矮,越发显得云变化无穷了。在旅行中,雨后我们还惊异地看到多年不见的七彩虹。全车欢呼。
在西藏,有几日是阴天下雨,但我们也没看见乌云,最多是灰白的云。
纯净的蓝天,纯净的白云,纯净的天空。
西藏的水是天上的水,是神奇之水,是神秘之水,是神圣之水。
雅鲁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称央恰布藏布,意为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
一直是在地理课本上出现的大江,真到面前时,却不知道如何表达那份感动;更惊异在这遥远的峡谷之中,竟世代住着藏族同胞。
旅游车沿江把游客从一个景点拉到另一个景点,汹涌的江水我行我素,呈“几”字形绕山而行,流向国外。
羊卓雍湖,藏语意为"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与雅鲁藏布江仅一山之隔,湖面海拔4410米,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
传说中的羊卓雍湖是一个仙女下凡后变成的。
雨季的羊湖像含羞的姑娘,娇好的玉容深藏在如薄纱般的白雾下。我们伫立在半山腰俯瞰羊湖,飘渺朦胧;一缕阳光穿过薄雾照射在波澜不惊的绿色湖面上,雾似开场前的帷幕般悄无声息地散了。不到片刻,清澈碧绿的湖水、巍峨晶莹的雪山、如洗的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看着这一幕,整个灵魂都被陶醉、震撼、涤荡着。
"纳木措"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措也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湖面海拔高达4718米。
在西藏古老的神话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不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圣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和夫妇。
念青唐古拉山因纳木措的衬托而显得更加英俊挺拔,纳木措因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绮丽动人。
这个世界海拔最高的湖,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不仅是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也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
一个朋友说,到纳木错,情不自禁地哭了;天公作美,太阳出来了,蓝色的湖面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水的尽头是山是云是天。着一袭白色长裙,围一条红色丝巾,静静地漫步在湖边,一时湖我两忘。水鸟飞处,溅起一丝涟漪。远处的山岚,近处的水面,仰望的云天,一切好像都静止了,只能感受到心跳与岁月慢慢沉淀的声响。
布达拉宫比我想象的要高大雄伟,大昭寺的规模却比它的名气要小的多。
布达拉宫,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唐贞观21年。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
无论布达拉宫还是大昭寺都是藏传佛教的朝圣之地,是信仰的化身。随处可见的是信徒们虔诚地在青石地板上磕着等身长头,或者绕着宫殿寺院转经念佛。
从布达拉到大昭寺,再到八角街,我试图找到仓央嘉措的影子。
那些已故达赖的灵塔都在殿堂中,庄严肃穆,大多用黄金宝石制作而成。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我们熟悉的一位诗人,他曾经在布达拉宫居住10年。但走进布达拉宫,穿过所有的殿堂,我没有见到丝毫与仓央嘉措有关的东西,没有塑像,壁画中也不见他的影子,更别说他的情诗,好像他从来没有在这里呆过一样。
但在民间,在八角街,依然流传着仓央嘉措美丽的故事和美丽的情诗。
他是活佛,身披袈裟,头戴黄帽,在香烟缭绕的庙堂之中独居尊位,接受着僧众和信徒的顶礼膜拜;但他却追求自由,陶醉爱情,风流倜傥,流连市井。
每一个白天,他“住进布达拉宫”,做“雪域最大的王”;每一个夜晚来临,他“流浪在拉萨街头”,成为“世间最美的情郎”。
六世达赖喇嘛,让神圣庄严的布达拉宫与浪漫的爱情产生了某种联系。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在活佛与情人的两难选择中,仓央嘉措服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宁愿放弃尊贵,做尘世情人。
莫怪活佛仓央嘉措,他想要的,和凡人没什么两样。
藏族人虽然是虔诚的佛教徒,可是他们内心最感亲近的达赖,据说还是这位在布达拉宫没有灵塔的仓央嘉措。
300多年过去了,仓央嘉措和他的爱情如漫山遍野的格桑花,盛开在青藏高原上,盛开在人们的心里。
很多时候,我们转山转水,却转不过尘世的轮回。&
有人说,旅行是和另一个自己相遇。在遥远的西藏,在纯净的云水间,突然发现那里也许才是原来的自己。&
关注芬芳书社,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作者: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爱生活,爱教育,爱文艺;任高中教学副校长。&
往期文章链接&
(756)特朗普为啥“不靠谱”?看了此文,明白了!
特朗普的政治人格特质及其政策偏好分析*
[作者介绍]&尹继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政治心理学和国际安全;郑建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政治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李宏洲,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政治心理学和政治领导人。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获胜,美国内政和外交政策面临巨大调整。虽然这种变化具有社会心理基础、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等诸多外在环境因素的支持或制约,但不同政治领导人的人格特质仍对政策偏好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对外关系。特朗普上台后,他组建了带有浓厚军方和商业色彩的团队,彰显了他对于政策团队和政策偏好的塑造能力。如何分析和认识独特的政治领导人特朗普,揭示他的政治人格特质及其政策偏好,既具理论意义,又成为开展对美外交最为基础的环节。由于特朗普先前并无任何政治经验,学术界关于他的人格特质和政治心理的研究不多见,仅有的研究大多基于一些外在主观观察,尚不系统,也缺乏较为科学的专门性研究结果支持。*笔者通过专家评定法,从248个人格形容词中筛选出29个形容词构成“政治人物人格特质调查问卷”*,对特朗普的人格特质进行了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辅之以相应的商业和政治素材,总结出特朗普的五个人格特质维度,进而讨论相应维度下其可能的政策偏好。
一、不羁善变的特质及政策偏好
根据笔者的研究,特朗普最为核心的人格特质为“不羁善变”,这是反应特朗普外显个性方面的特征。不羁善变可以从特朗普对于社会规范和政治规范的观点来加以理解。*
特朗普的不羁表现对应的形容词包括无礼的、激进的、鲁莽的、暴躁的、粗野的、易怒的、浮夸的和偏激的等。具体来看,特朗普之所以获胜,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代表着美国反建制的“体制外身份”。他自幼便力图打破父亲的经商模式,实现自我升华,而后在商界经营也是不拘一格,不愿接受各种陈规旧俗的约束。*一是在社会规范上,特朗普个性鲜明,不落俗套,他的各种奇谈怪论和攻击行为屡屡占据新闻头条。从早先对女性、少数族裔的公然侮辱,到竞选期间对于不同群体的指责,均展示了他不受社会规范约束的一面。二是对于传统政治规范,各种政治制度和规矩等,特朗普要么置之不理,要么进行各种挑战,制造麻烦。从他的竞选纲领来看,他对于政客及其制度体系也是猛烈批评,显示他对传统政治及其规范的厌恶、无视。*比如,他所组建的政治团队,虽然代表了共和党内部的几种势力,特别是保守势力,但还是相当与众不同,军方和商业色彩浓厚。*又如在中美关系上,他更是打破美国几十年来的政策实践,公然与蔡英文通电话,并在社交媒体上声称“一个中国”原则可以作为谈判筹码,用来与中国“做交易”,这一做法让外界对中美关系能否在以后稳中求进的担忧有所增加。虽然特朗普是位老人,也是政治新手,但从其“玩转”新媒体,采用低成本但受众广泛的社交媒体影响公众舆论的策略,至少可以推测,他比传统政客更熟谙当前时代的宣传工具。比如,特朗普“推特治国”倾向非常明显,在“推特”上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经常在“推特”上就一些重大政治问题发表一些情绪化的声明,美国政界和知识界对特朗普的随意也产生了严重担忧,这种现象在美国传统政治家中并不多见。
不羁意味着特朗普很难尊重既有的规矩,具体在行事中,他经常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可总结为善变的人格特质。这方面的形容词有矛盾的、易变的、好斗的、自夸的、多欲的和逞能的,等等。一是特朗普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光谱与众不同,他不受传统价值观的束缚。早年他在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立场游离,选择党派更多是基于生意的需要,处理好与政府或党派之间的关系,目的主要在于获取经济上的好处。1987年以前和2001~2009年,特朗普是一名民主党人,支持堕胎、枪支管控以及接收难民;而在1987~1999
年和2009年之后,作为共和党人,特朗普在这些政策议题上转而持反对态度。二是在公共场合的情绪表达上,特朗普能够做到变化多端,出奇制胜。*通过情绪的极端表现,特朗普给人造成了一种较为负面的公共形象,因此一般而论他的宜人性较差。而从达到政治目标的角度来说,营造这种公共形象对特朗普来说并非坏事。从宣布参选到成为共和党候选人,再到成功就任美国总统,关于特朗普的争论持续占据美国各大主流媒体头条。据有关统计,在2015年美国的四大主流网络媒体上,关于特朗普的报道超过了关于其他总统候选人报道之和,占所有媒体头条的31%。*直面公众但难以预测的交流风格是特朗普赢得大选胜利的重要因素,比如在选举时,就有学者认为“当他们(其他候选人)致力于选战时,特朗普却致力于媒体,至少目前为止,特朗普的电视‘真人秀’方式正走向胜利”*。在此意义上,特朗普的善变不仅可看做一种自发性的行事风格,也可看做经过理性分析后采取的竞选策略,具体体现在情绪表达上的阴晴不定,善于折腾。三是商人的交易变化特性。特朗普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所信奉的是商人的交易或互惠哲学,这给他带来了弱意识形态的特点。比如在外交政策倾向上,他在演讲中曾明确讲自己主政下的对外政策将要“以目标代替随意,以战略代替意识形态,以和平代替无序”*。当然,特朗普这种商人善变性,并非直接意味着可以与他进行一切合理的交易。因为特朗普也善于进行意图掩饰和欺骗,同时利用情绪表达施加压力等诸多策略进行谈判。*
特朗普不羁善变的人格特质,为他打破既有政策偏好和规范奠定了基础。在此不受约束和多变的特质影响下,特朗普对于内政和外交的各种常规习俗、政策共识,都不会真正重视,而是根据他自己所界定的利益及其谈判和博弈策略进行各种不符常态、防不胜防的出击。*由于明显的自恋,特朗普更多是根据自身的理念、认识和哲学进行政策方案的选择,而相关的幕僚、助手和团队的意见可能不会特别受到重视。*另外,特朗普注重博弈策略的理性运用,他的善变是其进行谈判和战略博弈的一种理性策略,为的是在博弈中给对手造成混乱、压力和精神不定,*但是,策略是为目标服务的,对特朗普来说,最根本的目标是他认定的美国国家利益,而在这一点上他并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二、精干有为的特质及政策偏好
除了不羁善变,“精干有为”也是特朗普的主要人格特质,这方面可以用有为的、能干的、机智的、出众的、独立的、自信的等词加以描述,这些皆体现特朗普的才干和效能方面的特性。
特朗普对局势发展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随势而动。一是在选举中,他善于抓住选民心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二是在社会交往、经商才干上,特朗普表现出独特而又优秀的才能。从事房地产经营期间,从地产选址到营销,再到装修设计,特朗普都有自身独特的眼光和理念。在20世纪70年代纽约地产不景气时期,他将几块地皮低价买入,一直到若干年后增值无数,这些地段均成为纽约的地标。在销售特朗普大厦(Trump
Tower)的过程中,他又成功实现了“饥饿营销”,走高端路线,抓住富人的心理和地位需求。*凡此皆表明,特朗普在商业经营上才干突出。三是特朗普性格独立,依赖性较低。这一特点来源于他的成长经历。他出身商人世家,很早就得到各种经商的锻炼,父亲对他的影响也很大。特朗普父亲家教严格,塑造子女的自律、刻苦品质,特朗普受此影响形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根据他自述,父亲的教导让他养成了做生意强硬、善于激励别人以及注重效率的个性。*在军事学校就读的经历,则使特朗普练就军人的意志和性格特性,刚硬有力,行动力强。
有为特质可以用来描述绝大多数的政治领导人,特朗普在此方面表现尤其突出。他精力充沛,热情度高。早年他并未对政治表现出极大热情,在一些自述中也否定自己的参政意愿,但他对事业的追求,确是充满热情、欲望和野心。设定大目标,大干一番,是他所信奉的生活理念,由此表现出极强的进取心。特朗普不仅欲望强,行动力和执行力也很强。他不是一个口头上的实业家,更多是言出必行的战略家。高效是他行为的突出特点,比如,他每天必须参加数十次会议,但一般都不超过15分钟,所有会议均是为了问题解决而设,而非务虚。*特朗普在20世纪90年代遭受巨大债务危机,他凭自身积极作为,走出危机,成为纽约地产大商人,名列《福布斯》杂志2015年美国富豪榜第121位。进军娱乐业,他主持的《学徒》一度成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
特朗普精干有为的人格特质,表现在他对于商业和政治的抱负,尤其是自身的行动力和执行力的追求。特朗普在竞选中的政治口号虽出于选举的需要,但他所提出的各种反传统的政策理念,诸如美国战略收缩或重新布局,限制移民等等,均非虚张声势,对此他都有加以推行的意愿。他想通过推行这些政策措施重塑美国的内外战略格局,或将这些主张作为博弈和谈判筹码,寻求美国在其他领域要价的杠杆。他最重要的目标是“让美国重新伟大”,这种宏观远景,实质上是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需求。*在某种意义上,特朗普的美国国家认同和爱国情感是真实的和强烈的。基于特朗普精干有为的人格特质,可以判断出他对美国传统的政治规范和内外政策理念很可能做出颠覆性修改。
特朗普的外在非理性展现,与他内在的理性、能干和机智的特质并不矛盾。他善于运用各种极端情绪和策略进行博弈和谈判,而这又是基于他非常理性的情感激发策略。*特朗普对执政团队的选择,也体现其精干有为的特性,即军方和商业背景人士大量入阁,凸显了强硬、精干和高效的特点。但特朗普愿意有所作为,对于传统政策及双边关系来说,可能带来较大的破坏性。
三、逐利自我的特质及政策偏好
在行为导向特性方面,特朗普人格可用冒险的、投机的和唯我等词形容,并可概括为“逐利自我”。特朗普对于利益的追求,构成了他行为的核心动机,同时他特别看重别人对他的尊重,面子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对于利益的无限追求,是其利益观最为核心的内容。如上文所述,特朗普自进入商界以来,以其雄心壮志顶住破产的风险而不后退,最终成为了美国著名的房地产大亨。特朗普的利益观展现出如下特性。一是精于算计利益和成本。*虽然特朗普是美国成功人士的代表,家境富裕,生活奢华,但他对生意的利益计算却是斤斤计较,力求控制成本,绝不随意开支,哪怕是很小的钱,他都仔细计算。可以说,节约成本成为他致富经的核心理念。而对于婚姻生活,签订婚前协议是他告诫世人的心灵鸡汤。二是特朗普的逐利有双面特性。特朗普讲究排场,生活奢华,一旦看准商机,投资阔绰,在媒体电视、自述以及影视中,他都是不循陈规的大资本家典型。这种外在表现,给世人形成特朗普乐于冒险和投机的形象,但他又具有较高的风险决策意识。在自述中,特朗普强调从不过没有把握的生活,他的每一个决策都是敏锐捕捉到现实的商机和时机,他的投资哲学是,要进行谨慎投资,多样化投资,从不进行冒险以及将投资方案限定在某一类。*整体来看,外界往往关注特朗普投机和冒险的个性,而他则强调自己其实很理性,明白自身的成本收益,在理性计算的基础上形成直觉决策。特朗普使用的政治话语极为简单直接,虽然主张中的实质政策处方较少,但迎合了美国社会中下层民粹主义的情绪,也体现了他善于投机和理性的策略思维。*
逐利特质的重要基础是自私,在特朗普的自我人格结构中,占主要成分的是本我和自我,而非超我。自恋成为特朗普突出的性格特点,这一点从他的言行中表露无疑。*特朗普对自己充满信心,自我特别强大,也特别看重别人对他的态度,尤为关注尊重和回报。他认为人际基本的准则就是要感恩,他帮助的人要记得感谢他,否则他绝不轻易原谅。特朗普在任何场合都将自己放在最核心的位置。比如在父亲的葬礼上,他的一番言论突出的是对自己而非父亲的称颂。在胜选后与《纽约时报》工作人员的座谈会上,他沉浸于自我表扬当中,力陈大选获胜的荣耀。*特朗普明显自恋而较少考虑他人感受,也是他宜人性差的重要原因。特朗普有自己核心的工作和人际圈子,并非是独自一人创业。但他的自我和自信在决策中显露无疑,比如,在进行方案选择时,他最为强调的是直觉的重要性,有时候完全忽视周围幕僚的参考意见。而一旦在力排众议,按自己意志行事获得成功后,他更将自身独裁直觉决策奉为圭臬。*
在行为导向方面逐利自我的特质,展现了特朗普的利益观以及决策背后的深层动机。特朗普的政策偏好很大程度上由他对于利益的判断所主导,这对其内外政策将产生深刻影响。比如,在外交上,特朗普可能会斤斤计较地计算美国对外战略布局的成本和收益。在地缘战略领域,特朗普可能重新思考美国在东亚、中东等地战略布局的代价,通过各种方式减轻美国的成本,转而按商业买卖原则要求美国的盟友和当事国承担更多,以换取美国的军事安全保护和承诺。*在经贸领域,特朗普在全球问题上将更加“自私”,即以美国自身利益作为政策出发点,而不顾及国际义务和责任;同时,对于相关存在重大贸易摩擦的国家,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可能更具进攻性,由此导致中美关系中的经贸逆差、汇率等问题的碰撞更加激烈。
自恋是特朗普深层的行为动机之一,决定了他对于面子、地位尊重的强烈需求。他一方面将更加以自己的“直觉”和“荣耀”作为政策考虑出发点,缺少政治家通盘全局式的大局观。另一方面他的自我也体现为对于美国自我私利或利益的维护,而不是贡献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四、好胜执着的特质及政策偏好
在对外在反应方面,特朗普的特质主要表现是倔强的、竞争的和好胜的,称为“好胜执着”的人格特质。持这种特质的特朗普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一方面,特朗普在面对事业上的阻碍能够充满斗志,拥有极强的抗压能力;另一方面,当这种风格与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发生冲突时,特朗普好斗、记仇、低道德感的一面便会表露无遗。
克服挑战获得的满足感和他人的赞赏,是特朗普生活和工作的动力之一。在特朗普眼中,工作不是一份没有温度的差事,而是一种因不断克服难题而获得满足感的生活方式,他经常以自己视工作中的挑战为享受而自豪,劝导他人努力工作。*特朗普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他不像大多数美国上流社会人士一样热衷于度假,工作中“表现出色”是他快乐的第一来源。*经商期间,特朗普喜欢绕过代理人直接与最高权力者面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愿望。特朗普著书多次提到收购华尔街40号的成功商业案例。当时,得知这栋大楼的相关事宜由代理人负责,他当即决定绕过代理人,直接飞往德国拜访拥有该产业的家族的掌权者,并顺利达成协议,大大节约了达成目标的时间和谈判成本。在特朗普看来,获取真相的最佳方式,就是和真正掌握权力的人直接接触,而与代理人或者经理人的接触往往是缺乏效率的。*当与社会规范相悖,或在人际关系中发生冲突时,特朗普的好胜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为好斗,甚至睚眦必报。2005年,《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书评,对特朗普的畅销书做了较为消极的评价,特朗普立即以读者来信的方式回击作者,不是从书评本身出发进行回应,而是对书评作者进行了一番尖酸刻薄的嘲讽,充满着强烈的人身攻击色彩。*当好胜心受到打击时,特朗普经常表现出强烈的羞愤之情,把“怀恨在心”视为理所当然,并从与自己交恶的人身上找缺点,将这种缺点放大以示人。而对自己的过错,他会视而不见,至多抱怨自己因察人不明而“吃亏”。*
无论在生意场还是大选过程中,特朗普能够获得成功,得益于执着这一重要的素质。一是特朗普面对低潮和困难很少放弃,具有极强的抗压能力和忍耐力。20世纪90年代,特朗普的生意遭受了一次几近破产的经历,资产负债超过了90亿美元。在一个凌晨3点的雨夜,他被传唤到花旗银行参加与银行家(特朗普的债主)的电话会议,没有打到出租车,在走过15个街区到达银行的时候“被完全淋成了落汤鸡”,感觉“跌到了人生的谷底”,但他仍然选择鼓起勇气,直面困难,最终成功度过了这次危机。*另外,特朗普善于耐心等待,抓住时机。比如,他在1974年买下一块地产,立志在其上建立特朗普广场(Trump
Place),直到30年后时机成熟才建成,对于这30年的等待,他认为尽管漫长,但是非常值得。*二是在对外界事物的关注点上,特朗普最关注事物的解决之道而经常忽视外在制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的道德底线。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熟谙各种谈判技巧,其著作《做生意的艺术》一度成为美国畅销书。在生意中,如果觉得有必要,他可能会使用一些非道德的技巧。比如,在建造特朗普大厦期间,为了竞争购得杰纳斯科公司(Genesco)的地皮,特朗普两三年间不断向公司老板寄信,表示如果不达成协议,他将通过上诉的方式使这块地皮的售卖拖上几年;另一方面,他在报纸上放风说自己已经与杰纳斯科公司达成协议(实际上没有),造成了对方公司内部员工的恐慌。特朗普通过这种方式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面对外在客观持有好胜执着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特朗普具有很强的政策执行力。因此,不能低估特朗普面向公众发出的政策宣言的真实性,一旦条件允许,看似为了博得眼球而发出的“离谱”言论,很可能被他付诸实践。特朗普大选中的一些基本政策主张,包括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大规模减税、与俄罗斯发展关系、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在美墨边境建墙、推翻奥巴马医改、在控枪和堕胎等议题上坚持共和党的保守立场等等,均应严肃对待。三是特朗普尖刻的情绪往往是在其感受到轻视和侮辱之后产生羞愤而爆发,这种“执着的羞愤”可能会强化他对对手进行报复的动机。*在与特朗普打交道时,一方面要非常注意对其优越感和自尊感的“关照”,另一方面,即使发生不快,在国际场合的批评也应更多针对机构而非个人。特朗普关注事务的解决之道而经常忽视外在制约,国际道德可能对特朗普不起作用,因此要提高对特朗普在具体领域行为方式的警惕。
五、积极外向的特质及政策偏好
特朗普为人处世的风格取向,主要可用健谈的、积极的和外向的等词加以形容,可将此特质称为“积极外向”。具备这种处世风格的特朗普,一方面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必然是积极进取的,他善于从纷乱的事实中找出积极的一面并加以利用,另外,基于高参与度的需要,他需要把控全局,乐于学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特朗普具有较高的说服能力,具体表现为愿以电话指挥的工作方式,有高超的演讲鼓动技巧,愿意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第一,特朗普非常重视积极心态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他认为整日怨天尤人是一种偷懒的方法,而远离这些“偷懒者”是获得积极心态的途径之一。在多本自著的励志型书籍中,他不仅向读者表明积极心态的重要性,还从自身经验出发总结获得积极心态的方法,尤其强调要“与抱怨者割席而坐”。*另外,在遇到较大挑战时,特朗普比常人能看到更多的积极因素。他曾坦言:“在决定主持《谁是接班人》节目的决策过程中,乐观心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时大多数人认为选择主持这个节目会给特朗普的公众形象带来不利影响,但是他更倾向于从积极方面看待,并列出了一长串积极因素的清单,通过对比,认为积极因素大于负面因素,最终决定接手这项工作。*第二,在行事时,特朗普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对新知识有较高的接受度,这决定其对具体事务有很高的参与度,从大选中比希拉里紧密得多的事务安排中可以发现这一点。特朗普的思维图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他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突出体现了这一点。他把世界看作“一个成长型市场”,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做到“世事通明和具有世界范围的历史观”。*特朗普对周围世界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知识有强烈渴望,每当做一件新的事情时,他都会表现得异常兴奋。为了获得对一个全新领域的深入理解,他主张要进行一定的调查和挖掘,并将获取的信息融汇贯通。*
麦克亚当斯从“大五”(Big
Five)人格分析框架出发,分析特朗普的人格特质,发现他具有远高于美国历届总统的外倾性(Extraversion)。*这一研究支持了本文关于特朗普具有较高外向特质的判断。特朗普演员天赋很高,善于抓住听众心理,愿意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并在其中获得成就感。他的大多数演讲富有感染力和煽动力,这与其善于抓住听众的心理有很大关系。他知道无论面对几个人的办公室,还是有成千上万听众的场合,读懂说服对象的心理至关重要。*不仅如此,特朗普也善于把演员的天赋运用到具体事务中去,在谈判中,为了迷惑对手,向对手施加压力,给自己赢得考虑时间,他“常用到的一个小花招就是表现得更加放松,更加从容不迫,似乎并不确定是否想要做成这笔交易”。*可以说,在特朗普身上,“放烟雾弹”的做法不仅是一种策略考虑,也是一种天赋和性格特质的表现。特朗普善于讲故事,并在其中引导听众和营销自己。在大选中,他不断强调美国民众受到了移民、犯罪率上升等各种社会问题的威胁,引发民众的恐惧心理,进一步将原因归结为奥巴马政府的无能,同时推销自己的富有和能力,向美国民众传达只有特朗普才能“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神话。*在工作中,特朗普很健谈,能抓住要害迅速解决问题,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其倾向于电话指挥的工作方式上。特朗普能够通过电话交谈“把生意信息汇总起来,然后再处理最为重要的生意”,电话指令是他工作时的一大特色,他也认为自己的很多成就“都是通过打电话来实现的”。*
特朗普积极外向的个人风格很可能塑造一种积极进取的执政风格。一是可以推测,特朗普是一个对政治事务参与度很高的总统。他此前并无执政经验,但从大选表现以及之前的经商经历可看出,他将是典型的积极-肯定(active-positive)类型的总统,这类总统希望把自己的许多精力直接用于获得成就,具有高自尊心且心情愉快,灵活多变且善于从错误中学习。*而特朗普如何处理自己政治知识薄弱与政治参与愿望较高之间的落差,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二是特朗普积极外向的个人风格可能降低白宫行政中的官僚化程度,尤其是其在做生意时形成的简洁高效习惯可能会体现在美国的外交中,因此要注意美外交中沟通方式的调整。三是特朗普的乐观心态使他更愿意解决而非搁置现存问题。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有可能促成中美现存问题的迅速解决;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激化双方矛盾。四是特朗普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高,思维图式呈现开放化,因此可通过适当方式让他增加对中国的理解,降低其对中国误解和敌意。
作为一个不合传统的政治领导人,特朗普既无政治履历,又在言行上与众不同。如何认识这样一位美国新任总统,成为理解美国并开展中美关系交往的重要基础。基于相关的专家问卷测试数据分析,本文总结出特朗普的五个人格特质,并认为不羁善变和精干有为是特朗普最为核心的特质,在此强调几点对特朗普人格特质的核心认识。
第一,最值得关注的是他不羁善变的特质,这意味着特朗普对于传统的颠覆、改造和重塑的意愿及其行动将是空前的。尽管会受到国内政治和国际大局的制约,特朗普仍将具有打破常规的意愿,因此要全面评估其在不同领域的各种政策可能。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特朗普的组阁来看,他对既有政策决策和执行团队的塑造作用很强,所以,未来美国对外政策是更多体现他个人的特质和特点。*
第二,特朗普的人格特质并非是消极的。美国和国内媒体的大量报道,塑造了一个不符合积极公众人物标准的特朗普形象,他的各种奇怪言论和行为都不同于传统的美国政治领导人。但是研究发现,特朗普展现的不羁善变、精干有为、逐利自我、好胜执着和积极外向的人格特质,并不是非常消极负面的特质,相反,这些特质可能造就一个具有行动力和执行力的政治领导人。
第三,特朗普执政风格将呈双面特性。在美国历届总统中,特朗普的个性表达属于较为极端的一类,但这并不意味其执政风格也是极端的。相反,特朗普的执政风格可能表现出明显的双面性。*比如,不羁善变展现了特朗普最为典型的打破传统、不按常理出牌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极端非理性,毫无战略和策略方略。实际上,他又展现出执着的品质,在很多政策偏好上体现出恒定不变的特点。*对特朗普的人格特质需要从两方面来理解,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和理性地理解他的未来政策偏好。
(755)中国下一场危机——粮食
摘要:山雨欲来风满楼……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中国到2013年止,饥饿人口1.58亿,隐性饥饿人口3亿,中国仍是全球营养不足人口最集中国家之一。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780% !如今,中国已经严重依赖粮食进口。那么,是什么导致一个农业大国,必须依靠进口粮食才能生存?
中国的粮食供需关系
到2015年中国的粮食缺口达到了2000万吨。而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约为5.54亿吨,但粮食需求大约为7亿吨,有近2亿吨的缺口!
在经济学人最新公布的《2016世界粮食安全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在42位,西方国家占领了全球粮食安全系数排行榜第一梯队。大大领先于中国的,包括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18位)和韩国(24位)。
看看那些被破坏掉的农田,触目惊心——
五指山某房地产商盘下来的几百亩农田
南宁横县的上千亩沃土,土质被严重破坏,致使无法继续耕种
六盘水,曾经的良田彻底变成荒地
徐州经济开发区,2000亩农田,现已杂草丛生
——如上图片的情况,在中国比比皆是!
务农人口减少
农民也是投资者,他们可能对收益率没有概念,但对务工与务农的收益有着直观的对比,城市务工收益远大于务农,这也是他们在权衡之后做出的合理行为。加之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快、农田水利基建滞后,使得种地成本增加,抗风险能力弱,农民无利可图。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放弃农业生产,造成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空洞化和农村破产化。
城镇化加速粮食危机
中国城镇化进程开始加速。从1978年至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人口从1.72亿人增加至7.7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6.1%。与此相对的是,乡村人口已减少到6亿人。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63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而到2015年中国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市达15个。
城市的扩张使得中国的耕地面积开始减少。2003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开始大幅增长,这一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火热,是巧合还是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与此对应的是,中国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快速下降
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1981年的6720平方公里扩增至2014年的4.99万平方公里,增长了6.44倍,年均增长率达6.27%,呈现明显扩张态势。其中,2000年以来年均净增长高达1940平方公里。
同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也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城市人均建设面积为129.57平方米,大大超出国家标准的85.1至105平方米/人,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人均84.4平方米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人均83.3平方米的水平。
深挖洞、广积粮的日子,或许不只是传说……
(754)做人,请不要炫耀(经典)
我想要的未来,是看得到安全感
欢欢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分手了,她说,跟一个看不到未来的人在一起,感觉每天的生活的都像在走钢丝,颤颤巍巍的掉不下来,但是也走不到对岸。为了以后的幸福,长痛不如短痛,还是分开算了。
当时对于欢欢的分手,朋友中分成了两个阵营,一边说欢欢太现实,毕竟从大学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如今却败给了子虚乌有的安全感,说起来确实没有信服度。
还有支持欢欢的朋友说,女生喜欢一个人,就是想要嫁给一种安全感,如果白白浪费了女人最好的那几年,最后回想起来真的想给自己一巴掌。
欢欢和男朋友是一只脚踏进了婚礼殿堂,一只脚在门外徘徊。男朋友也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他们在一个城市工作了几年,在出租房内度过了热恋的那几年,体验到了蜗居、拮据、争吵和甜蜜。&
你失眠,我恰好陪你一起醒着。&
我们能遇见的,一定都有原因。所以每次遇到对的人,都像久别重逢。&
所以兜兜转转,我们都在等能一起欣赏世界的那个人.
读书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件事,你想去的地方,你喜欢的人,你向往的事物,都和你有着很远的距离,原因是什么。
因为你和读书之间的距离,就是你和你喜欢的事物之间的距离。离读书越远,自己就越浅薄。
就算不是为了钱,那就是增长自己的见识,不一定能大富大贵,但会拥有更多的选择。
我们都应该为自己谋一条后退的路,多一个方便的选择,去挥霍自己的青春。可以让你拥有强大的气场,去面对各种流言蜚语,会给你一个虚拟的世界,保护你脆弱的翅膀,尽管是文字堆垒的城堡,但是会有安全感。
有过一段孤独的时间,每天早晨晚上,一个人在家面对四面白墙,捧着手机和电脑发呆,一度怀疑自己得了忧郁症。后来开始读书,一本书看了四五遍,再后来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捧着书,就像捧着爱人的脸。
总之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活着赚钱,活着享受,我很俗,不为别的,只为自己。
俗人没什么不好,你的育儿指南不一定非要是高雅,不妨试试俗人回档,俗人不俗命,你可以拿给孩子看看,告诉他们,先懂俗,再懂雅。
读书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件事,你想去的地方,你喜欢的人,你向往的事物,都和你有着很远的距离,原因是什么。
因为你和读书之间的距离,就是你和你喜欢的事物之间的距离。离读书越远,自己就越浅薄。
就算不是为了钱,那就是增长自己的见识,不一定能大富大贵,但会拥有更多的选择。
我们都应该为自己谋一条后退的路,多一个方便的选择,去挥霍自己的青春。可以让你拥有强大的气场,去面对各种流言蜚语,会给你一个虚拟的世界,保护你脆弱的翅膀,尽管是文字堆垒的城堡,但是会有安全感。
有过一段孤独的时间,每天早晨晚上,一个人在家面对四面白墙,捧着手机和电脑发呆,一度怀疑自己得了忧郁症。后来开始读书,一本书看了四五遍,再后来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捧着书,就像捧着爱人的脸。
总之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活着赚钱,活着享受,我很俗,不为别的,只为自己。
俗人没什么不好,你的育儿指南不一定非要是高雅,不妨试试俗人回档,俗人不俗命,你可以拿给孩子看看,告诉他们,先懂俗,再懂雅。
(753)生命最大的满足是心灵的富足
每当走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一种莫名的感动与思索总在心底里攒动。人生这趟旅程之上,每个人都在行色匆匆,每个人都在很努力,每个人都在竭力为自己找寻一条更为明朗通透的路,纵然披星戴月,风霜其奈何,纵然你追我赶,尽力便无悔。
相信,活到一定岁数的人,都会有所领悟,其实,人生真正的富裕,就在于内心,人生真正的成功,就在于内心的繁华与绚丽。人活一世,可以贫穷,可以不博学,但绝不能精神萎靡颓废,绝不能内心空洞无物。
&&一个内心装有万水千山的人,绝对胜过一个家财万贯的人,因为表面的财富就好似草上霜花间露,阳光照射过来,就会如浮云散,而内心的繁华胜景就如同寿比南山的不老松,千年不倒,万年不朽。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曾经如此追捧外表的光鲜,到后来才懂得,真正的奢华与亮丽,竟是源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我们曾经如此追求表面的富裕,到后来才明白,真正供养生命的东西,是思想,是精神,是灵魂,是内心的繁华似锦。
生命,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场找寻,而人生,就是一个找寻自己的过程。上半程,寻寻觅觅,于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景致里刻画自己,时而迷入荒径,时而跌入崖畔;下半程,又在顾盼回首中找寻遗落于前尘旧梦里的自我,不厌其烦地打捞泛了黄的记忆。
&人生是一本厚重的书,有些章节,没有主角,只因迷失了自我;有些章回,没有内容,只因埋没了自己;有些故事,没有悬念,只因精神贫乏内心空乏。
&人活一世,无非就是活一种精神,活一种状态。所谓活得神清气爽,活得如清风朗月,无非就是内心因繁华而清透,精神因明朗而蓬勃,思想因丰富而深邃。众生芸芸,尘世间走一回,真的要有不老的激情,要有不灭的信念,当你能以充盈内心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追求,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美好而诗意,世界可以如此辽阔而旷远。
&漫漫人生,透着苍凉,却也含着沉香。红尘世间,写着沧桑,却也充盈温暖与感动。始终要相信,当你的内心富足灿烂,当你的精神饱满明媚,你的思想、你的灵魂必然高贵而神圣。
&我本无所求,只求一个删繁就简、心中有景的人生。如若可以,生如夏花之绚烂,去如秋叶之静美,就是我心之所向的最高境界,因为懂得,每一朵花,都诠释着怒放的生命;每一片叶,都演绎着燃烧的激情。
一生转山转水,莫问成败几许,莫问路在何方,纵使生活多风雨,但请无畏前行,纵使人生多荒凉,也要内心繁华。
(752)这才是独生子女家庭最怕的事!忧心!
父母渐老,孩子还小
中国1.8亿独生子女的危机
父母渐老,孩子还小,中国1.76亿独生子女的危机,已经来临!
前不久,一张名为“独生子”的照片击中了无数人的心。
照片里的中年男子守护在父母床边,背影中透出沉重的压力,它可能就是现在的我们,或者不久之后的我们。
有人感叹:不敢病、不敢穷、不敢远嫁,因为爸妈只有我。
还有人说:能住在一起就不错了,就怕没床位分别住两个医院。
从1980到2016,在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下,中国诞生了1.76亿独生子女,这些幼时饱受宠爱的独生子女们,终将被巨大的养老压力所吞没。
“不堪一击”的中产阶级
春节期间,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引发无数人的共鸣。
主人公在北京有房有车,事业有成,在别人看来,他已经算是不差钱的中产阶级了。但是岳父的一场流感,却几乎掏空了他整个家底。
他跟老婆都是独生子女,岳父一生病,这个小家庭就必须扛起所有的责任。
在岳父患病的29天内,女婿动用了所有的社会关系,甚至卖了老家的房子来承担一天2万的ICU治疗费用,但仍然没有换来岳父的好转。
按照这家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全家倾力而出,也至多能维持50天,中产阶级况且如此,更别说普通人了。
毕竟,在动辄几十万的医疗费用面前,大多数人都是束手无策!
独生子女的中年,最怕听到父母生病的消息,父母生病就像个定时炸弹,随时准备摧毁一个家庭多年的努力与积累。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不,是保姆!
曾经的中国家庭讲究“四世同堂”“子孙绕膝”,如今独生子女成为了支撑大家庭的中坚力量。
有一位深圳朋友,是独生子,请了1名保姆在家照顾生病的母亲,加上老太太的其他生活开销,一个月要花差不多2万元。连保姆都说“这老太太命真好,有这么孝顺的儿子”。
这样的孝顺,对大多数人来说,绝对是奢侈品。
在一些小城市里,医院护工的价格是100元一天。一二线城市里,价格涨到了200到300元一天,等于每月6000到9000元的开支。
很多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子女们的月薪,也就刚好给护工发工资。
如果是请住家护工(保姆)来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大小便都需要照料,价格就更加昂贵。
为了让父母能安享晚年,没有兄弟姊妹、没有退路的独生子女们必须背负起两倍、三倍的经济压力。
养老院:贵的住不起,便宜的等不起!
有些家庭出于种种原因,会选择把老人送去养老院。
北京一家只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民营养老机构,每人每月的费用在5000至6000元,这远远超出了大部分老人的退休金数额。
入住高端养老机构要花多少钱?网上一位网友的结论是,522万到1162万,这价格非常惊人。
有钱的可以去住民营养老院,只要子女有钱,一切好说。
但如果子女没钱呢?只能选择了逃避!
南京一位65岁的老母亲脑梗,住进了养老院,每个月的住院费要1万多。眼见又产生了1万多元的欠费,于是儿子出现了几次之后再也没出现过。
“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背后,是独生子女不堪重负的现实!
与私营养老院相比,公办养老机构更具“性价比”。不过,住进公立养老院,是一件有钱也未必能办到的事。
深圳一个网友为父亲考察养老院的时候惊呆了。一家价格相对便宜、条件好的公立养老机构,有2000多名老人在排队,但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一百人。
从当时开始排队,他父亲得等20年才能住进去。
北京一家公办养老院,价廉物美,单间只要2250元一个月,双人间每人只要1200元,但入住却要排队等100年。
才两周时间,报名的人就把一年的空床位住满了。
“孝顺”是种奢侈品,成本高昂,也是对子女们经济实力的考验。
独生子女与“空巢”老人
独生子家庭的“高危性”就在于它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倒三角”的构造,意味着全部的重心都落在独生子女身上。
对于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只有一个孩子的他们,“空巢”的可能性很高。
一方面是出现病痛时,一个孩子所能提供的资金支持和照料都比较有限。
另一方面是,平日的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并不与子女住一起,甚至不在同一个城市,心灵上的孤独不可避免。
而老人们对情感和陪伴的需求,对有些独生子女们来说,已成为一种难以回避的负担。
网络上有一个问题:独生子女就不能远嫁,不配远游吗?
有个网友的回答戳人心肝:
我以前也跟你同样的想法,觉得独生子女的爱情就要被拴在父母身边吗,认为远嫁以后可以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所以为了自己的爱情,当初昧着父母的反对,嫁到了距离父母千里之外的地方。
嫁人之后,才从美好的愿景走到惨淡的现实,结婚几年,我居然没能一次回家过年。
第一年春节,丈夫说这一年过年要去婆婆家,这样才有儿媳妇的样子,不然婆婆不高兴。
第二年,正处在怀孕坐月子的时候,自然回不了家,期间母亲过来看了我一次。
第三年,赶上孩子生病,经不起长途波折,所以仍然没能回家。
第四年,爸爸病倒了,在邻居的帮忙下送到了医院,妈妈打电话过来,小心的问,能不能回来看望爸爸,可能是最后一面了。
人生最后悔的事情便是,父母爱我一世,子女却未能报答一分。
当父母只有你一个孩子时,他们总是更害怕给你添麻烦,不愿轻易向你求助;但是除了你之外,他们也没有其他人可以求助。
“钱”永远是大多数子女们共同面临的问题。越是有钱,越能提供给父母高质量的医疗、陪护条件,同时也越有时间陪伴老人。
不想放弃现有自己的生活,不想父母晚年不幸,那就让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给自己,也给父母信心。
可在这1.76亿独生子女里面,能做到老有所养的又有多少呢?
道出了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最深最深的痛苦和忧虑,希望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能够受到重视,为独生子女们减减压,真正让响应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代老有所养!
作者:欧阳米果
&(注:真正爱佛、懂佛的人,看了本文会更加敬重佛陀,而那些以佛谋利的人会痛恨本文,希望他们早日醒悟,不要成为佛陀及众生憎恶的人)&
“重磅!12部门联合发文,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
近日,各大网站在首页刊发了一则新闻,引起了轩然大波,新闻原标题为《国家宗教事务局等12部门联合发文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内容如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要求和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有关规定,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领域商业化问题,国家宗教局、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住建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旅游局、证监会、国家文物局等12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近年来,佛教道教发展总体平稳,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投资建造、承包经营寺庙宫观等商业化问题最为社会所关注。商业化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佛教道教的健康传承发展,还会败坏社会风气,引发权力寻租、灰色交易等腐败行为……
这则新闻在网上获得很多人点赞,人们对近年来佛教道教界愈演愈烈的投资风、敛财风深恶痛绝,认为此举必能肃清不正之风,但受到打击的大多是投资商而已,不少业内人士却在心中微笑,因为他们知道,甭管有多少部门联合发文,也只是一场雷阵雨,雨过了天还要晴的,少了那些投资商建庙修佛更好,还少了抢饭碗的呢,只要群众愿意往庙里送钱,那就高枕无忧了。
事实上还真是如此,早在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局关于制止乱建庙宇和露天佛像的意见》通知,如果这个通知真能有效禁止了佛道商业化,还用的着今年12部门联合发文吗?
看来,要想从根本上禁绝层出不穷、屡禁不止的佛商和道商们,必须从转变大众观念着手,要让人们知道信仰与迷信的区别,在热爱信仰的同时,避免走上迷信之路。
那么信仰和迷信有何区别呢?区别很大,比方说吧,我党信仰马克思主义,但从没给马克思建个庙、塑个金身去朝拜上供,而且按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原则,由此可见,信仰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出于对老师的信服、景仰,自愿按老师说的去做,这才叫信仰。而迷信就不同了,迷信是主仆关系,信徒受到地狱之威吓、天堂极乐之诱惑,对教宗极力崇拜,自愿交出钱财、身心,乃至人格主权,以换取教宗的关照,这叫迷信。
我应邀写过一些佛学节目,为此花了很多精力研究佛陀生平,在这里就聊一聊佛教方面的事,可以这样说,当今佛教界与原佛思想相差天壤,真正的佛陀,根本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如果佛陀能穿越到今天,他对佛教的感觉只有一个字:恨!
大家知道佛学是怎么来的吗?佛学的问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佛陀生前极为反对当时的婆罗门教搞迷信和崇拜,在婆罗门教一手遮天的年代,出现了许多反对声音,这些思想流派统称为“沙门”,佛学是众沙门之一,为了与婆罗门教彻度划清界限,佛陀甚至告诫弟子,不许用梵语说法,因为梵语是婆罗门教的官方语言。那为什么今天佛经多译自梵语呢?因为后世的阿育王大力推崇佛教,曾经高高在上的婆罗门祭司们失去了原有地位,大多靠着自己的文化水平做一些抄录佛经的工作,可想而知,他们心里能高兴吗?趁着笔杆子攥在自己手里,估计要拼命往佛经里掺沙子兑水吧?这样一来,佛经中就少不了迷信内容了,佛陀也被神化了,又是狮子吼又是光明云,天花乱坠的,如果佛陀知道自己的学说被搞的比婆罗门还婆罗门,那还不跟你拼老命啊?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对照佛陀的生平事迹,反思一下当今学佛修佛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不当之处。
总体来说,目前修佛有二大误区,第一就是普遍认为通过悟法才能成佛,也想学习佛陀在菩提树下悟法的榜样,注重参禅打坐之类。可真实的佛陀并不提倡这个,因为佛陀非常清楚,发生在他身上的那种机缘与智慧的完美共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是无法复制的,因此佛陀并没有带着僧团坐在他悟法的菩提树下打坐,而是不断地游世讲法,有个小比丘听不太懂,佛陀并没有埋怨他悟性差,而是自责没讲好,还诚恳地向小比丘道歉。
佛陀在没有悟道的那会儿,确实远离尘世,在林中苦修了一阵子,可佛陀悟道之后,却明确否定了这种方式,因为佛陀明白那样不能开悟,开悟所需的机缘与智慧,以离群苦修是修不出来的,后来佛陀带领的僧团为什么会分裂?就是因为以提婆达多为首的一批人,坚持搞什么野外苦修,在这个问题上,佛陀宁让僧团分裂,也绝不妥协,那我们今天没事儿就打个坐,面个壁,闭个关啥的,是不是觉得自己比佛陀更有智慧啊?还打算去悟出个超法来?
佛陀出家,那是发大愿心,担大使命,放弃了个人幸福为苍生谋福,因此佛陀生前对僧团人数严格管理,常劝人们珍惜亲情,不要轻易出家,而我们现在出家往往是看破了人生义务,放下了社会责任,避世离尘,自绝于人民,像这样的,当人都当不好,还想当佛?且看佛陀悟道之后,哪一天远离过这个娑婆世界?哪一刻逃避过这个五浊恶世?惠能大师说:“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我们的佛陀正是用自己的百纳衣,虔恳地为这个世界拭去每一粒污尘,为的是让光和爱照进众生的心里啊,你弄不明白佛说什么,还看不明白佛做什么吗?就算有样学样,也能更加接近佛吧?
第二大误区,就是认为通过不懈地供佛、拜佛、念佛,就能成佛,这简直是开玩笑,你不想想,人家佛陀稀罕这些吗?先说供佛吧,佛陀生前放弃了现成的荣华富贵,多次辞谢厚财捐赠,一衣一钵,行世传法几十年,这谁不知道?难道佛陀回到极乐世界之后,反倒贪钱爱财了?
佛陀不爱财,还能教导弟子们贪恋财物供养吗?不可能。既然这样,佛陀怎么会讲那些劝人捐财献供的经呢?
再说拜佛,佛陀一生谦谨礼让,能让僧众信众成天向自己膜拜吗?听一下广播节目《与佛同行》就能知道,历史上的佛陀在僧团里都快成了公仆了,哪里有烧香磕头的事儿?
还有念佛,这样要能成佛的话,复读机早就是佛了,你念得过复读机吗?为什么不建个庙把复读机供起来?别忘了在莲座上多放几个充电宝,免得让机器佛断了电。从此人间再也不缺佛了,因为有厂家专门生产机器佛。
啥?你说复读机念佛跟人念佛不一样?咄!你这显然是起了分别心啊,打算否定性空论?妄图质疑法平等?把矛头指向佛原则,意欲何为?瞧人家复读机多好,如如不动,无喜无悲,已证非想非非想,论境界早甩你几条街了,岂能容你亵渎?……大帽子都现成的,你挑顶好看的自己戴上吧。
另外,佛的塑像,最早是没有的,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印度社会婆罗门教的偶像崇拜,所以在佛教产生后的六百年间,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释迦牟尼生前的教训,不立偶像崇拜。在印度史上,直到公元一世纪前,并未见有佛的雕塑像和绘画像出现。在阿育王时代(公元前272—前232年)建造的佛陀伽耶之摩诃菩提寺中,虽然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小城市工资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