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图片来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为什么海啸、地震前,许多动物会有异常反应?是关于物理滴!急~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海啸、地震前会发出人不能听到的次声波,而有些动物能听到而做出异常反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这是海啸要来了啊!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地震引发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都会产生______(选填“超声波”或“..
地震引发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都会产生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地震造成日本福岛核反应堆冷却系统损坏,采取不断向反应堆空中、地面注水的方法进行冷却,可避免造成更大的核事故,该冷却方法利用水______&较大的特性;核能是______&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会产生我们听不到的次声波;(2)因水的比热容较大,变化较小的温度,就能吸收较多的热量,所以用水去冷却核电站反应效果会更好;(3)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短期不能得到;故答案为:次声波;比热容;不可再生.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地震引发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都会产生______(选填“超声波”或“..”主要考查你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其应用,核能,裂变,聚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其应用核能,裂变,聚变
超声波和次声波:
示波器和波形图:&&&& 借助示波器,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出不同声音的区别。如图所示,先用麦克风接收声音,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中,通过示波器的处理就能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显示出与声波相对应的图形,即波形图。&&& &&&& 在波形图中,波峰(波谷)出现的个数的多少,表示声源振动频率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对应着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波形的具体形状反映了声源发声的特色。&&&&&&& 从物理角度看,乐音是声源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其波形图也有规则;噪声是由声源没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其波形图杂乱无章,没有规则。补充:把声音显示出来。声音信号通过话筒,可以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一种叫示波器的仪器,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的意义:1干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l℃所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是4.2×103焦耳。 水的比热容的应用:&&&& 水的比热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冷却或取暖。南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在一般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水升高 (或降低)一定的温度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一定质量的其他物质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而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我们利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作冷却剂时,是让水吸收更多的热量;用来取暖时,是让水放出更多的热量。另一方面,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照存海面上,海水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住在海边的人们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降低了海水南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沿海气温不致降得太低,所以住往海边的人们觉得特别冷。核能和获得核能的途径:核外电子:带负电 1.原子结构2.核能: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存一起,一旦使原子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3.目前获得核能有两条途径:核裂变、核聚变。 核裂变:1.核裂变: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核裂变。2.核裂变的原理——链式反应:原子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如图:&3.应用:原子弹、核电站的能量都来源于核裂变,下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图。核聚变(热核反应)1.核聚变是产生核能的另一种方式。核聚变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反应。 2.如图所永的是氘核和氚核结合成为氦核的聚变过程。这种核反应也伴随着释放巨大的能量。 3.利用核聚变反应也能制造核武器。氢弹就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制造的一种威力比原子弹还要大的核武器(如图)。 4.核聚变需要超高温度,因此核聚变也被称作热核反应。在太阳中,发生的就是热核反应。核电站及核反应堆:1.构成核反应堆是产生核反应的装置,是核电站的核心。核反应堆一般由铀棒(核材料)、减速剂、控制棒、冷却剂、热交换器和屏蔽物(水泥)等组成(如图)。 2.原理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这样的:核材料在反应堆内部发生核反应产生热量;用石墨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减速剂使核反应产生的中子减速以提高核裂变的效率;控制棒的下部为阻挡中子的材料,用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如果希望加快反应速度就把控制棒拉出来一点,希望降低反应速度则推进控制棒;冷却剂在反应堆中循环以将热量带入热交换器;水在热交换器中被加热成为蒸汽以输出用于推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3.能量转化过程核能→水和水蒸气的内能→蒸汽轮机的机械能→电能。 4.提示原子弹和核反应堆巾发生的都是核裂变,它们的区别是: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而通过核反应堆,可将链式反应的速度加以控制,使其平稳地释放出大量核能。
发现相似题
与“地震引发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都会产生______(选填“超声波”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641127327456922252878216821263497福岛第一核电站海啸对策被指不力 应对海啸困难
  中新网11月23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在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由于现场高辐射以及还需兼顾反应堆报废作业,因此尚未建成完整的防波堤。。
  为此,东电不得不以海啸进入厂区为前提,优先致力于防止海水流入高活度核污水积聚的1至4号机组反应堆厂房地下室等,堪称“走钢丝”的状态仍在持续。
  资料图:福岛核电站
  报道称,反应堆厂房地下室内积聚了共约7.8万吨核污水,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最担心的是厂房遭海啸冲击,核污水大量流入海洋。规制委以“不允许风险一直居高不下”(委员长代理更田丰志语)为由,要求东电迅速推进抽水和净化处理。
  东电现在为防备与东日本大地震同等级别的约15米高海啸,正在推进封堵设在10米高地基上的厂房开口部。不过1至3号机组的反应堆厂房辐射量尤其高,有必要从施工方法开始探讨,无法预计何时能够完工。
  为了防备因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可能在日本海沟外侧发生的、引发海啸的“海沟外侧隆起型地震”(Outer-rise地震),东电2011年6月设置了12至14米高的临时性防波堤,但也仅限于厂区东南部。
  报道还指出,在力争重启的各地核电站中,日本各电力公司正基于严格要求海啸对策的新规制标准,推进防波堤的新建或加高施工。如果根据新规制标准计算抵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海啸高度,则最大将达到26米,以该核电站目前的状况远不能应对。
责任编辑:刘薇
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口袋超市][口袋超市][口袋超市][口袋超市]&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知识点 & “(1)日,日本东海岸发...”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最终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核反应堆不同程度损坏,向空气中泄漏大量碘131和铯137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随大气环流飘散到许多国家.4月4日,日本开始向太平洋排放大量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引起周边国家的指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福岛第一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核能来发电B.碘131能自发进行β衰变,衰变后生成的新物质原子核比碘131原子核多一个中子而少一个质子C.铯137进行β衰变时,往往同时释放出γ射线,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D.铯137进入人体后主要损害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其半衰期是30.17年,如果将铯137的温度降低到0度以下,可以延缓其衰变速度.(2)如图所示,质量为m1=3kg的1/2光滑圆弧形轨道ABC与一质量为m2=1kg&的物块P紧靠着(不粘连)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B为半圆轨道的最低点,AC为轨道的水平直径,轨道半径R=0.3m.一质量为m3=2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圆弧轨道的A处由静止释放,g取10m/s2,求:①小球第一次滑到B点时的速度v1;②小球第一次经过B点后,相对B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辽宁省沈阳二中高考物理四模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最终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核反应堆不同程度损坏,向空气中泄漏大量碘131和铯137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核裂变与核能的利用;三种衰变粒子的性质,以及衰变方程书写;正确理解半衰期的物理意义.(2)小球向下滑动过程中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整个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据此列方程可求出小球第一次滑到B点时的速度v1;小球经过B点后,物块P与轨道分离,小球与轨道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当二者速度相同时,小球上升高度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列方程即可求解.(1)A、福岛第一核电站是利用重核裂变释放的核能进行发电的,故A正确;B、β衰变是一个中子变为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的过程,因此β衰变后生成的新物质原子核比碘131原子核少一个中子而多一个质子,故B错误;C、α、β、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故C正确;D、半衰期长短由元素本身决定,与外界环境如温度、压强以及所处状态等无关,故D错误.故选C.(2)①设小球第一次滑到B点时的速度为v1,轨道和P的速度为v2,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1+m2)v2+m3v1=0&&&&&&①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m3gR=(m1+m2)v22+m3v12 ②联①②解得:v1=-2m/s方向向右&&v2=1m/s&方向向左.故小球第一次滑到B点时的速度v1=-2m/s方向向右.②小球经过B点后,物块P与轨道分离,小球与轨道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且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与轨道共速,设为vm1v2+m3v1=(m1+m3)v&&& ③解得:v=-0.2m/s&方向向右由机械能守恒m1v22+m3v12=(m1+m3)v2+m3gh&& ④解得:h=0.27m.小球第一次经过B点后,相对B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0.27m.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最终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核反应堆不同程度损坏,向空气中泄漏大量碘131和铯137等放射性物...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最终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核反应堆不同程度损坏,向空气中泄漏大量碘131和铯137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主要考察你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与“(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最终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核反应堆不同程度损坏,向空气中泄漏大量碘131和铯137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相似的题目:
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核并放出一个氦核(He).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倍
中子n、质子P、氘核D的质量分别为mn、mp、mD.现用光子能量为E的γ射线照射静止的氘核使之分解,核反应方程γ+D=p+n,若分解后中子、质子的动能可视为相等,则中子的动能是&&&&
(1)历史中在利用加速器实现的核反应,是用加速后动能为0.5MeV的质子11H轰击静止的X,生成两个动能均为8.9MeV的24He.(1MeV=1.6&-13J)①上述核反应方程为&&&&.②质量亏损为&&&&kg.(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mB=mc=2m,mA=m,A、B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弹簧&(弹簧与滑块不栓接).开始时A、B以共同速度v运动,C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被弹开,然后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
“(1)日,日本东海岸发...”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最终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核反应堆不同程度损坏,向空气中泄漏大量碘131和铯137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随大气环流飘散到许多国家.4月4日,日本开始向太平洋排放大量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引起周边国家的指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A.福岛第一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核能来发电B.碘131能自发进行β衰变,衰变后生成的新物质原子核比碘131原子核多一个中子而少一个质子C.铯137进行β衰变时,往往同时释放出γ射线,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D.铯137进入人体后主要损害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其半衰期是30.17年,如果将铯137的温度降低到0度以下,可以延缓其衰变速度.(2)如图所示,质量为m1=3kg的1/2光滑圆弧形轨道ABC与一质量为m2=1kg的物块P紧靠着(不粘连)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B为半圆轨道的最低点,AC为轨道的水平直径,轨道半径R=0.3m.一质量为m3=2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圆弧轨道的A处由静止释放,g取10m/s2,求:①小球第一次滑到B点时的速度v1;②小球第一次经过B点后,相对B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最终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座核反应堆不同程度损坏,向空气中泄漏大量碘131和铯137等放射性物质,这些放射性物质随大气环流飘散到许多国家.4月4日,日本开始向太平洋排放大量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引起周边国家的指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A.福岛第一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衰变时释放的核能来发电B.碘131能自发进行β衰变,衰变后生成的新物质原子核比碘131原子核多一个中子而少一个质子C.铯137进行β衰变时,往往同时释放出γ射线,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D.铯137进入人体后主要损害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其半衰期是30.17年,如果将铯137的温度降低到0度以下,可以延缓其衰变速度.(2)如图所示,质量为m1=3kg的1/2光滑圆弧形轨道ABC与一质量为m2=1kg的物块P紧靠着(不粘连)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B为半圆轨道的最低点,AC为轨道的水平直径,轨道半径R=0.3m.一质量为m3=2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圆弧轨道的A处由静止释放,g取10m/s2,求:①小球第一次滑到B点时的速度v1;②小球第一次经过B点后,相对B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相似的习题。  要说对氢燃料电池,再也没有比日本更加执着的。12月15日,丰田即将在国内开售全新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本田FCV量产车型也将于明年3月下旬在日本上市。丰田能够坚持20年的研发,离不开日本举国力的支持,归根结底,是日本政府对于真正掌握一项能源技术、不受制于人的渴求。先来看看,氢气是怎么来的。
  如果不是那场海啸引发的核泄漏,日本可能不会放弃纯电动车的计划。日本关闭全部核电站让所有车企意识到原本利用夜间剩余电力充电的梦想无法实现了。面对日益高涨的石化燃料价格以及日本国内越来越大的能源漏洞,日本开始寻找真正的可替代能源。这项能源或许暂时是不清洁的,暂时是高成本的,但一定是要有希望的,能真正掌握的。
  不是日本没有考虑过天然气,也不是说甲烷燃料电池的劣势太多,真正让日本放弃天然气的主因之一就在于这项能源的多数标准都不在日本手里。这意味着未来如果使用天然气类能源,仍将向海外支付大笔的专利费用。氢气不存在这种情况,目前日本掌握的相关氢能源的专利遥遥领先,国内氢能源规模在全球或许不是最大的,但实用率却是最高的。
  做为长期的规划,氢元素因为蕴藏量巨大而受到青睐,但关键在于,自然界中以单质氢气存在相当少见,制氢就成为使用氢能源的大问题。制氢技术需要考虑环境、经济、实用等方面,因此目前制氢多采用电解盐水、冶炼等高碳排放技术,未来逐步推广到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生物制氢、太阳能等低碳技术。
  副产品氢气
  氢气在很多行业以一种副产品的形式存在,这些行业主要集中在制碱和冶炼等高温工业领域。由于氢气并不是最终的生产目标,所以导致副生氢气在规模、成本和品质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电解盐水工业应用中,虽然氢气的纯度较高但产量较少同时成本较高。冶铁制铁等高温行业虽然也会产生大量的氢气,但这种氢气的纯度不高,而且多数工厂生产的氢气一般自给自足,并不会外售。冶炼工厂在产量满足自身需求之后,才会对外出售氢气,但产量不大且供给关系不稳定。
  制碱工业虽然对氢气的需求量不大而且多数会外售,但制碱工厂需要盐、水和电。其中电力依然需要自己生产,最后经过制碱工厂最终产生氯气、氢气和苛性碱(主要为氢氧化钠)。氢气经过压缩精制后依据需求制成液化氢或压缩氢供给民用。
  化石燃料反应
  目前绝大多数氢气来自天然气和石油燃料反应。目前比较主流的是依靠天然气和水的反应,甲烷和水经过高温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常规理论上,这部分一氧化碳和氢气通常被用来还原金属脱硫等应用。不仅天然气,工业上也常用无烟煤或焦炭作为原材料与水蒸气高温发生反应产生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然后再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制得氢气。通常这种方法制氢成本较低产量较大,设备较多。
  用此种方法制氢需要800℃以上的高温,化学公式中甲烷和水的比例是一比一,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比例通常要达到一比三,过多的水分参与会浪费绝大多数热量。生产出二氧化碳和氢气之后,可以将气体压入水中溶去二氧化碳,最终得到较高纯度的氢气。
  电解水
  电解水制氢主要分为制碱工业中的电解盐水和电解纯水两种方式。就目前而言,电解纯水相对电解盐水成本更高。这是因为盐水中富含大量的正负离子,在传导电流方面有着纯水不可比拟的优势。电解盐水的副产品是苛性碱、氯气、氢气、氧气,而电解纯水的产物只有氧气和氢气。
  两者制备氢气的纯度相仿,都可以达到99.99%,但盐水电解要更具规模更容易形成产业化,电解水在速度和能耗两方面依旧比不上电解盐水。
  虽说电解水在成本上难以控制,但这却是未来最值得关注的技术。一方面氢气可以起到储存电能的功效,可以使风力、太阳能以及再生能源统统转化成电能,然后将电能以氢气的方式储存起来。夜间富余电能过多,也可以用氢气存储,最终达到电力供应削峰填谷的目的。
  氢气的储存电能比电池储存成本更低,而且电池储存电能仅仅短期有效而且电能流失较多,能量密度较小,成本较高,所以电解水将成为未来一种新的储存能量方式。
  这项技术已经开始在家用热电联产系统中应用,也就是利用氢气和氧气之间的放热反应不仅可以供暖还可以供电。目前日本小型家用设备已经出现了固体高分子燃料电池PEF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两种类型。这个项目中松下和东京燃气以及东芝和京瓷公司都已经开始投入,目前主要的工作集中在降低PEFC和SOFC的成本。
  电解水技术的未来关系到可再生能源,如果能找到有效的催化剂以及更好的反应方式,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前景将十分乐观。
  生物制氢
  目前生物制氢尚在初步阶段,也不成熟,主要依靠农作物、木材等碳水化合物材料。我国在生物制氢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焦点主要集中在产氢酶上。
  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纯细菌和细胞固定化技术,如产氢菌种的筛选及包埋剂的选择等。在上述生物制氢方法中,发酵细菌的产氢速率最高,而且对条件要求最低,具有直接应用前景;而光合细菌产氢的速率比藻类快,能量利用率比发酵细菌高,且能将产氢与光能利用、有机物的去除有机地耦合在一起,因而相关研究也最多,也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一种方法。非光合生物可降解大分子物质产氢,光合细菌可利用多种低分子有机物光合产氢,而蓝细菌和绿藻可光裂解水产氢,依据生态学规律将之有机结合的共产氢技术已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
  混合培养技术和新生物技术的应用,将使生物制氢技术更具有开发潜力。
  太阳能
  太阳能制氢主要取决于光,而对光的应用在主要在光、热、电等几个方面。在光参与的绝大多数制氢途径中均有水的参与,还是依循水的电解和分解过程。
  太阳热分解水可以直接将水热分解,只是需要采用比较大型的集光设备,通过水在3000K(热力学温度,约为2727℃)下的不稳定性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分解效率较高,但集光设备费用高昂。当然,现在可以在水中加入催化剂,使水在1000K(约为727℃)左右就可以完成分解。
  也可以先利用太阳能发电,再电解水制氢。这个方法存在一个变种,即先进行光化学反应,再进行热化学反应,最后再进行电化学反应即可在较低温度下获得氢和氧。这种方法为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制氢提供了实现的基础,其关键是寻求光解效率高、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的光敏催化剂。
  此外太阳能制氢还有光电化学反应制氢,其主要依据特殊的化学电池,另外还有模拟植物光合作用分解水制氢,该技术尚处在起步阶段。最后一种则是光合微生物制氢,利用江河湖海中的某些藻类制氢。
  除了利用太阳能和核能制氢外,从生物质中制氢也正在大力研究之中。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生物质和有机废料中的碳素材料与溴及水在250℃下作用,形成氢溴酸和二氧化碳溶液,然后再将氢溴酸水溶液电解成氢及溴,溴再循环使用。
  小结:
  当然除去上面提到的几种制氢方法还有其余的方式,比如氨制氢等。可以说,在整个制氢技术中,越远离低碳的制氢方式,将越来越受到青睐,而在前期氢能源的普及过程中,还是会大量使用并依赖石化燃料制氢的方式。
责任编辑:高凯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汽车报》网”或“汽车网”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作品,版权均属汽车网-《中国汽车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海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