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田大厦岁宝黄了是一位治肝,肾的医生

→ 1岁宝宝脸黄,怎么回事
1岁宝宝脸黄,怎么回事
健康咨询描述:
1岁宝宝脸黄,怎么回事?这段时间没晒太阳,天天下雨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同煤集团总医院&& 主任医师
擅长: 擅长小儿感染性疾病,小儿肾病,结缔组织疾病,新生儿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需要注意有无贫血,应去医院就诊。&&&&&&指导意见:&&&&&&建议去医院就诊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微量元素,根据检查结果给予对症治疗,平常加强护理,晒太阳,合理添加辅食。
这一个月没见太阳,不是下雨就是阴天,脸色有点发黄
09:19医生回答:
哦,辅食按时添加,必要时查血常规,除外贫血。
1岁了,吃哪些食物会补铁啊,最近他消化不良
09:25医生回答:
可以吃含铁米粉,给予小儿推拿治疗调理脾胃,脾胃好转后,可以吃动物肝脏,瘦肉羹
好的,谢谢
09:27医生回答:
不客气,祝宝宝健康快乐。
天脊医院&& 副主任医师
擅长: 肺炎,腹泻,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脐炎,感冒,气管炎,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时候,一方面考虑宝宝有可能是本身肤色的问题,也有可能是贫血。&&&&&&指导意见:&&&&&&建议给宝宝化验一下血常规,如果是贫血引起的,可以口服多维铁口服液观察一下。
擅长: 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乙型肝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那我觉得这种情况下,你应该给孩子首先查一个血,看看具体情况&&&&&&指导意见:&&&&&&一般的这个小孩的话,面色萎黄,首先要除外贫血的可能性,你先查查再说吧。&&&&&&以上是对“1岁宝宝脸黄,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临清市人民医院&& 护师
擅长: 便秘,肛裂,肛瘘,肛门脓肿,肛门狭窄,肛乳头肥大,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说的这种情况,宝宝可能是出现了贫血,也可能体内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跟长时间的不见太阳有关系的。&&&&&&指导意见:&&&&&&不放心的话就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可以做一下血常规和微量元素的检查。如果有缺乏的话,要及时补充,而且要给宝宝全面营养,合理膳食。
吃哪些食物啊
09:26医生回答:
可以给宝宝吃点蛋黄,喝点米粉,小米汤以及各种炒菜,也可以适当的给宝宝吃点水果。
石家庄市急救中心&& 护师
擅长: 手外伤,断指,肢再植,皮瓣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考虑是孩子贫血或者营养不良会引起面部发黄的症状&&&&&&指导意见:&&&&&&建议最好平时注意身体,让孩子多吃有营养的食物蛋类奶类瘦肉,猪肝红枣,有利于补血
擅长: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性关节炎.面瘫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从你描述的那个孩子脸黄的情况来看,考虑是有黄疸的可能,&&&&&&指导意见:&&&&&&建议你的这个情况,最好是带孩子去医院做个黄疸检测,如果黄疸值偏高的话,可以口服一些茵栀黄口服液,
陵城区人民医院&& 医师
擅长: 上感、支气管炎、肺炎、婴儿腹泻、肠炎、黄疸、过敏性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宝宝出现面黄的症状,目前不排除有贫血的情况。&&&&&&指导意见:&&&&&&我的个人意见是:孩子出现面黄,如果无其他明显异常表现,建议你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查个血常规,排除一下有无贫血的情况。&&&&&&以上是对“1岁宝宝脸黄,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 妇科,如:宫颈糜烂,阴道炎,附件炎,盆腔炎,外阴瘙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您好,你这种情况就还是带宝贝到医院做一下黄疸检测的,首先排除有黄疸的可能的。&&&&&&指导意见:&&&&&&建议年纪还是尽快到医院检查,如果确定是有黄疸的话,可以配合一个阶段茵栀黄口服液和妈咪爱的,实在不行的话,进一步做肝肾功能检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1岁了,还黄疸啊
09:20医生回答:
那为什么黄呀?只要是皮肤变黄,这就有黄疸的可能,病理性的大一些。
09:21医生回答:
不过,有时候是感觉错误的,您最好是尽快到医院检查确定的。
擅长: 儿童喂养保健,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及孕产期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一岁的宝宝脸黄需要查血常规看看是否有缺铁性贫血。&&&&&&指导意见:&&&&&&如果宝宝饮食不是很好,有可能会有缺铁性贫血的,缺铁性贫血患儿就会脸发黄的,可以查血常规排查一下。
擅长: 冠心病,咳嗽,腹痛,顽固性便秘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这样的情况最好是重新发送问题,添加图片看看,只是描述很难判断&&&&&&指导意见:&&&&&&你需要测测孩子体重,如果体重没有异常,那就需要到医院化验肝功能看看有无异常。
擅长: 擅长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宫外孕及不孕症的诊治;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一岁宝宝脸色发黄,因为下雨近段时间没有晒太阳。考虑是否与贫血有关。&&&&&&指导意见:&&&&&&建议去医院做一个检测。看看是否贫血。婴幼儿最容易并发的疾病就是营养不良性贫血。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平素饮食中给孩子,多吃胡萝卜菠菜类。
擅长: 妇科炎症,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孩子脸黄建议检查一下微量元素,缺少铁等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平时要营养均衡。&&&&&&指导意见:&&&&&&同时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史的孩子会出现脸色黄,要注意肝胆疾病,建议到医院检查。
宣化区龙烟医院&& 主管护师
擅长: 小儿感冒,咳嗽,发热,消化不良,腹泻等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宝宝脸黄有几种可能:营养不良、黄疸、肝胆疾病等。&&&&&&指导意见:&&&&&&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多带宝宝户外活动,必要时去医院检查,根据结果对症处理。
张家川县二院&& 主管技师
擅长: 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免疫,血库。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说的这种情况应该是正常现象,宝宝面色黄,可能是天气冷,多日不见太阳所引起的。&&&&&&指导意见:&&&&&&建议你如果宝宝脸黄的话,可能是温度低,应该把室内的温度升高点,等有太阳时,可以适当晒晒太阳。
擅长: 本人擅长各类儿科疾病的护理及治疗,如小儿高热惊厥,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宝宝是平时这样,还是突然发黄,可以叫不知情的看看宝宝脸上有无异常,有的时候是家长太过担心,只要宝宝营养均衡,适量运动,多晒太阳。&&&&&&指导意见:&&&&&&宝宝脸黄也有可能是营养不良,贫血导致,建议到医院化验血常规,一般没事,只要加强营养就行。
擅长: 胃肠炎,肿瘤,息肉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宝宝脸色黄,最好给宝宝查一下肝功能和血常规,如果正常就不用担心。&&&&&&指导意见:&&&&&&如果给宝宝吃了过多的桔子、胡萝卜等食物,有时也会引起脸色发黄,但停止食用后很快会恢复正常。
朝阳县二院&& 主管护师
擅长: 肾结石,阑尾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护理。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一岁的宝宝脸黄,不知以前孩子是什么肤色。&&&&&&指导意见:&&&&&&脸色发黄,也许和没晒太阳有关系,但你如果觉得,黄的特别严重。就应该到医院的内科去做一下肝功的检查。
副主任护师
擅长: 小儿腹泻,支气管炎,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营养与健康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上午好:根据你的描述分析,宝宝一岁了,主诉脸黄,请问宝宝断奶了没?辅食添加怎么样啊?&&&&&&指导意见:&&&&&&建议:加强喂养,注意辅食添加多样化,必要时带宝宝看医生面诊,检查排除贫血等症,祝健康!
参考价格:15
参考价格:19
参考价格:8.7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
参考价格:¥31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晏霞大夫本人发表
大便灰白色 一岁宝宝大便灰白黄色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一天几次大便
状态:就诊前
最近几天都是一天拉三四次
宝宝有点消化不良,有吃什么药吗?
状态:就诊前
有吃朗迪碳酸钙D3颗粒和娃福维生素AD滴胶囊,好怕是胆道闭锁啊,她皮肤也有点黄,经常皮肤过敏长红痘,还有总抠耳朵抠出血,以前耳朵检查了几次都没问题,就怕是因为肝脏问题瘙痒引起的抠耳朵,好心急啊,好医生帮帮我分析一下
以前大便是什么样子的
状态:就诊前
以前大便都是正常黄色
那就不要担心胆道闭锁,应该是消化不良,吃点妈咪爱调节一下肠道
状态:就诊前
那会是肝炎或是肝的其它问题吗?因为她的皮肤也有点黄,不过眼白还是白色的
不太像肝病,去查个血常规看看是不是存在贫血
状态:就诊前
血常规上次去妇幼检查过,缺钙和锌,是不是大便和吃的碳酸钙有关啊?
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状态:就诊前
使用付费咨询服务
患者若***购买了大夫网络咨询(6元/3条回复)
状态:就诊前
可为什么大便是灰白色啊?从来没有这样过,好担心,以前每个月常规检查是正常的。
刚和你说了的呀,宝宝消化不良, 有口气,食欲不太好,大便灰白色都说明宝宝消化不太好,胆道闭锁的话宝宝从出生都不会有黄色的大便的,所以不要担心这个问题,这几天饮食易清淡,不要强迫宝宝吃东西,另外吃点妈咪爱调节一下肠道
状态:就诊前
好的,感谢您,晏医生!听您一番话终于放心了!
状态:就诊前
真情寄语:
送美丽的鲜花给您,感谢您的无私帮助。
不用谢,之前都给你说了,还给免费增加咨询次数了,你还又付费一次,浪费了
晏霞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晏霞大夫通知分享: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疾病名称:拉肚子!&&
希望得到的帮助:这个改怎么治疗?
病情描述:婴儿以前治黄疸吃茵栀黄拉肚子!停药后肚子还是拉!不停的挣屁挣的满脸通红!放屁很多!还有偶尔干呕!最近拉屎稀!肚子经常咕咕响!
疾病名称:婴儿腹泻&&
希望得到的帮助:怎么吃药。
病情描述:大便有少量白细胞。 腹泻十来天。 发烧后腹泻,吃药还是一天拉六七次。
疾病名称:消化科&&验血指标有点高药物要不要继续服用&&
希望得到的帮助:现在服用的中药物能不能继续吃?
这个指标有点高,要不要紧
病情描述:吃了复方甘草这个要快半年了,现在验了个血,验血指标有有点高
疾病名称:为什么会拉这种黑绿色大便,太可怕了&&
希望得到的帮助:太可怕了,为什么会突然拉这种黑绿色大便啊,量还很多
病情描述:太可怕了,为什么突然拉这种黑绿色大便啊,量还很多
疾病名称:乳糖不耐受&&新生儿呛咳&&
希望得到的帮助:如何控制病情用药,和转会正常,
病情描述:腹泻20来天天了,开始吃妈咪爱有用,一天两次黄糊便少量不消化和粘液,中间去医院大夫说可试试常乐康,换两天结果成水泄了,又去大夫说是乳糖不难受,减少奶量掩饰,开始有件好,后来就不行了吃...
疾病名称:拉白色浓液&&大便带血丝&&
希望得到的帮助:求求你帮帮我的孩子
病情描述:三个月时候中耳炎吃消炎药后有拉血丝,经常拉黏液,母乳喂养的,一直到现在快十一个月了还是这样拉黏液,白色黏液,有时候感觉黏液里面有血丝的样子,旧血性也有过,有时候一天拉两次,第二次大...
疾病名称:宝宝这两天拉绿色便便,特别臭&&
希望得到的帮助:宝宝这两天拉绿色便便,特别臭,要不要紧
病情描述:宝宝这两天拉绿色便便,特别臭,由于前段时间感冒咳嗽,这两天没有添加辅食,只喝奶粉,已经两天拉绿色的了,昨天一次,今天两次。
疾病名称:早上拉臭臭黄色果冻状&&
希望得到的帮助:六月宝着凉拉肚吃江中得乳酸菌素片
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建议,谢谢
病情描述:女,7个月。早上拉臭臭四次黄色果冻状,有泡沫,怀疑着凉!
疾病名称:拉肚子&&
希望得到的帮助: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药好了
病情描述:拉的便便总是绿色,泡沫,有时是奶瓣,蛋花等
疾病名称:经常打饱嗝(不管饭前还是饭后)&&
希望得到的帮助:像我儿子这样的症状得了什么毛病?严不严重,需要怎样的检查治疗?
病情描述:主任你好,我儿子今年14周岁,最近一年一直会打饱嗝,刚开始以为他吃饱打嗝没在意,后来发现他在饭前也会打饱嗝,这样的情况已经差不多一年了。由于他有鼻炎,看鼻炎的医生开了一堆抗过敏的药和...
疾病名称:7个月的宝宝无端拉肚子咋回事?&&
希望得到的帮助:每天两三次的拉,这样正常吗?我该怎么办?有哪些注意事项?
病情描述:女宝宝马上7个月了。一直吃奶粉。平常粑粑1~4天拉一次,最多的一次一天拉2次。这个月开始宝宝会爬了,到处抓东西吃,最近吃了一点纸巾,吸食了花王湿巾里的液体。
8月2日开始不明原因拉肚子,开...
疾病名称:拉肚子,发热&&
希望得到的帮助:需要吃什么药
病情描述:转奶期间,一段转2段,前两天每天一次,有一点希,今天已经拉了3次,黏液,稍微有点发热,37.5,应该给吃点啥药
疾病名称:孩子腹泻,在本地医院做了一个血检食物过敏&&
希望得到的帮助:向医生询问
病情描述:本地医院建议补充乳糖酶,锌制剂,益生菌,过敏食物没力建议停,想听听专家的意见。
疾病名称:腹泻&&
希望得到的帮助:腹泻后吃腹泻奶粉正常大便一天几次 还需要吃多久腹泻奶粉
病情描述:腹泻半个月 之前一直母乳 母乳时大便不规律 腹泻时候大便十次左右 现在一天三次正常吗 还需要吃药吗 吃腹泻奶粉现在母乳没有了 可以转奶粉了吗
疾病名称:误吞硬币&&
希望得到的帮助:能吃什么帮助排出
病情描述:今天早上小孩自诉昨晚睡觉时吞了一个硬币,早上到现在精神状态好,没有说不舒服,听他详细描述应该是真的。请问医生现在该怎么办?
疾病名称:过敏性腹泻&&
希望得到的帮助:就想了解一下这个深度水解奶粉吃多久无效就要换氨基酸奶粉,另外还可以补锌吗,是否需...
病情描述:从三个多月腹泻,到现在十个多月一直反复,时好时坏,最近查了过敏源,换了深度水解奶粉感觉效果不好,辅食也加得少,宝宝已经营养不良了
之前不知道是过敏,刚查了过敏源,换奶粉五天了,医生说...
疾病名称:腹泻&&
希望得到的帮助:大便中出血是何原因?要紧?要否复查?
病情描述:宝宝四个月多27天,腹泻三天,昨天前天大便一天四到五次,今天已来你院检查,大便采了2次,第一次没成功,隔了一个半小时采第二次,有血,在棉签上有血丝和一点点血,暗红色,医生说可能是擦伤,...
疾病名称:拉肚子&&
希望得到的帮助: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病情描述:开始拉肚子拉了半个月左右
去儿童医院看了 诊断是非感染腹泻 叫吃深度水解奶粉
如无好转随访
但是情况是吃水解奶粉就正常
一转回普通奶粉又继续拉 一天至少5-6次
担心一直吃水解奶粉又贵又...
疾病名称:臭屁不断,拉肚子&&
希望得到的帮助:七个月宝宝拉肚子,屎里有黑色条条虫一样
病情描述:宝宝母乳牛奶混合喂养,最近老是打臭屁一起拉屎了,屎里面有好多黑色条条跟虫一样,一天拉好多次
疾病名称:消化不良&&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要到医院做个微元素检查
病情描述:从上个月十八号到现在喂辅食都不吃,一到嘴里就吐出来,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晏霞大夫的信息
儿科感冒、肺炎、腹泻,川崎病,过敏性紫癜,婴幼儿哮喘,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晏霞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儿科可通话专家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青岛妇女儿童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华西妇产儿童医院最近治疗肾结石的心得(任之堂主人的医理与临床)
我先谈谈最近治疗肾结石的心得,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一起来学中医:
肝脏疏泄失常与肾结石的形成:
肾结石的病人很多,见多了,自然会想想其中的发病病机。许多中医古籍上都提到“炼液成砂”,而这其中的“炼”字如何解释呢?
“炼液”得有火,肾脏本主水,相火藏于水中,相火炼液成砂似乎说不过去,况且现代人肾阳虚者十之八
九,而且患肾结石的病人,肾阳虚的也常常见到……
通过临床中反复观察,发现肾结石的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脉象上左关郁塞”。也就是说,肾结石的患者,基本上都有肝气郁结,肝胆火重的内因存在。
再继续分析:肝主疏泄,凡一身之中,当疏而未疏,当通而又不畅的情况,均应从肝入手进行调理。肾结石的产生,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饮水过少,或者饮用硬度较高的水,这样导致尿液中含矿物质浓度过高,此外因。
如果能将这些含矿物质浓度过高的尿液及时排出体外,则不会形成结石。而许多患者肝气郁结,导致体内尿液疏泄功能受到影响,高浓度的尿液长时间残留于肾中,形成砂石,此其一;其二,肝郁化火,肝火伤及肾水,炼液成砂,进一步导致的形成……
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一些病人反复长结石,西医称之为“结石体质”,其实根本原因在于“肝的疏泄失常,化火所致!”
也明白了为什么“三金排石汤”效果很是一般!
治疗结石,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梳理肝气——起到疏通肾中高浓度的尿液,减少尿液残留:柴胡、郁金
2、清肝火——起到除掉“炼液成砂”中的“炼”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少复发:虎杖就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可以配伍白芍使用。
3、养肾水——稀释尿液,冲刷结石:生地、山药、玄参
4、溶石——使结石由大变小,由小变无:金钱草、生鸡内金、海金沙、鱼脑石。
5、补气——增加尿液排泄力道,促进结石排出:黄芪。
6、扩张输尿管——利于结石从肾排至膀胱:大剂量枳壳(30克以上)
7、养肾精——修复结石对肾脏的损害,减轻临床症状:菟丝子、杜仲
考虑到了上面的七各方面,则治疗肾结石就很容易了。
运用好了1、2、3这三点,肾结石也就不会反复发作了。
附临床案例:
患者刘某 男 湖北十堰人 书法培训班助理教师
腰部酸痛一月,加重3天。
患者一月来出现腰部酸痛,呈持续性,休息后缓解,劳累或饮酒后加重,三天前疼痛加重,伴恶心,头部出冷汗,在本地三甲医院行双肾B超,双肾多发结石,最大6mmx7mm,西医予以解痉止痛药处理后疼痛缓解,今携带B超结果前来就诊,就诊时诉腰部酸痛,其他未诉异常,肾区叩击痛(+),舌尖红,苔薄黄,左关郁涩,双尺沉紧。
诊断:石淋
分析:患者平素心情急躁,肝火过重,伤及肾水,炼液成砂,形成砂石沉积,砂石伤及肾脏,故出现腰部酸痛。
治疗:滋水清肝,消石通淋
方药:自拟排石汤
菟丝子25 杜仲30 川断20虎杖25
郁金20 生地30克 玄参30 琥珀15
金钱草20 生鸡内金30 海金沙15
石韦15 鱼脑石10 枳壳40 五剂
方解:菟丝子、杜仲、 川断补肾养精,修复结石对肾脏的损伤;虎杖、郁金清泄胆火,梳理肝气,釜底抽薪,从源头上抑制结石产生;生地、
玄参30、 琥珀补肾、化瘀、利水,增加尿液量,冲刷结石,促进排出;金钱草、 生鸡内金、 海金沙、 石韦、鱼脑石
消磨结石,使大变小,小变无;枳壳量大, 舒张输尿管,利于结石排出。
疗效:患者服药第四天,自小便中尿出细小砂石十余枚,最大5mmx5mm,表面疏松多孔。腰部已不酸痛,五天后复查B超,双肾无结石回声。嘱平时清淡饮食,用虎杖泡茶饮。
第一讲:五行相生、相克、相乘、想侮的理解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其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其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为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为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
相乘和相侮,是指五行系统关系在外界因素的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状态,都是指五行之间不正常的相克。作为人体,则是病理上的相互传变。
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
1、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如土气不足,则木乘土(虚)。
2、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制之行。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则木(亢)乘土,从而使土气受损。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同样也有两种情况:
1、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本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来侮金,即为木(亢)侮金。
2、二是克者本身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一般来说,凡因某一行过度亢盛而产生相乘或相侮,如木亢乘土或木亢侮金等,在病变过程中常表现为机能过亢的实证性病理变化;而因某一行虚衰所导致的相乘或相侮,如木乘土虚或木侮弱金等,则常表现为机能不足的虚证性病理变化。
关于火克金的病例和运用,可能我的意思表述给楼上造成了一切误解!
在心源性哮喘的治疗中,哮喘是因为心脏的功能减退引起,所以本人治疗时,从心脏入手,恢复心脏的功能,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让心血郁滞的情况得到改善。
心功能不全不是心气实,但有心血淤,你分析为本虚标实,是很准确的!这也是我为什么用人参、用血府逐瘀汤的道理!
“火克金”,火指的是心脏,不是指心火;火克金个人认为不能简单用心火亢盛克制了肺金,如果那样来理解,就是很简单的清清心火了,是小病了,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心脏血瘀”导致“肺脏功能受影响”......
“人参加桂枝龙骨牡蛎汤”是人参加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我平时这样直接给徒弟说,习惯了,以后改过来,在此给读者造成歧义,抱歉!!
欢迎就贴谈论各自见解,这样的确很有好处!
第二讲: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对应的五脏生克乘侮
首先谈:相生
1、木生火 五脏对应的是 肝生心
2、火生土 五脏对应的是 心生脾
3、土生金 五脏对应的是 脾生肺
4、金生水 五脏对应的是 肺生肾
5、水生木 五脏对应的是 肾生肝
其次谈相克:
6、木克土 五脏对应的是 肝克脾
7、土克水 五脏对应的是 脾克肾
8、水克火 五脏对应的是 肾克心
9、火克金 五脏对应的是 心克肺
10、金克木 五脏对应的是 肺克肝
再次谈相乘
11、木乘土 五脏对应的是 肝乘脾
12、土乘水 五脏对应的是 脾乘肾
13、水乘火 五脏对应的是 肾乘心
14、火乘金 五脏对应的是 心乘肺
15、金乘木 五脏对应的是 肺乘肝
16、木侮金 五脏对应的是 肝侮肺
17、金侮火 五脏对应的是 肺侮心
18、火侮水 五脏对应的是 心侮肾
19、水侮土 五脏对应的是 肾侮脾
20、土侮木 五脏对应的是 脾侮肝
共二十条,简称为病机20条,每一条在临床上都可以得到灵活的运用。
个人认为:如果熟悉了二十条的辩证用药思路,则可以化繁为简,将会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中看清古代医家的用药思路。
第三讲:病机第一条"木生火"的生理病理机制及临床运用
“木生火"通过朴素的唯物主义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的一种能量变化过程,即木材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火焰,此过程中木材减少,转化成热量,以火的形式释放。古人通过取向类比,天人相应,将人体的五脏六腑与之联系起来,从哲学的角度,来阐释心(小肠)与肝胆的关系。
木火相生关系在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中即表现为肝脏对心脏的滋养关系:
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
肝的疏泄升发也有助于心阳的旺盛;
此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条达,就能辅助心主神志的功能,达到血气和顺,心情舒畅。
肝又为藏血之脏,内寄相火为肝的生发之气,心主生血而司君火,火明则神志清朗。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肝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肝胆分泌胆汁,促进食物在小肠的消化吸收,为心脏提供必需要的能量。
这些都是木生火在人体的体现。
有“生的"生理机制就有“不生”病理机制,出现肝不生心的情况,人体就会得病。
肝虚不能温养心脏,则表现为血亏和生气不强、心血和心阳以及心神衰弱,病理表现为消瘦、胆怯、心悸、惊惕、健忘、失眠、脉象细弱或结代或寸脉不静等。木不生火的虚证,多见神情澹荡不收,意志消索。《黄帝内经素》云:“肝藏寒气移于心,心主火而藏神,神为寒气所薄,薄则乱,故狂、膈中。消化系统中如果患有肝胆系统疾病,病人会出现消化功能减退,小肠吸收不到营养,心脏自然得不到能量的供给。
木生火的临床运用,前提是出现了“火不足”,然后从“木”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临床上“火不足”代表了心脏的一系列虚证,如: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等。
从木生火的病理角度来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实证——木郁。疏泄升发失常,导致心气受到影响。
2、虚证——木虚。肝脏本身气血不足,不能正常发挥其“生心”的功能。
临床运用:对于肝郁气结,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导致心脏气血亏虚的患者,可以用疏肝利胆,活血理气,养心安神来治疗。例如胆结石导致心脏病。采用温胆汤加减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对于肝血不足,木不生火,心虚而阴不内守,出现头晕,睡眠不安,常被恶梦惊醒,汗出透衣,醒后汗止,脉弦细,运用酸枣仁汤益木生火,养心敛汗,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第四讲:病机第二条“火生土”的临床运用
心为君,居君位,如“日”挂在丽空,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的照耀,太阳可温暖土地,土地能化生万物。在人,心火的温煦作用,可以使脾胃温暖,从而起到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作用,继而滋养全身。
如果心火衰微,则脾土冰寒,食物不能被腐熟,出现完谷不化,不欲饮食的病例状况,通过补心火,就能起到增强人体消化功能的作用。
患者张某,男,35岁,长期消化不良,胃胀,吃饭后5到6小时,打嗝时还可以打出为消化的食物,稍吃冷的食物,就会出现腹泻,得病多年,健胃消食片、保和丸吃了无数,仍不能解决问题,后予以讲明火生土的道理,建议服用中药,采用桂枝、薤白、瓜蒌、干姜、菖蒲等为主药,稍加健胃消食的药材,一周治愈,患者自觉疗效神奇,而且多年的心脏病也好了不少。这里谈的火生土,临床运用本质就是补充心阳,使心火升起来,才能起到温阳脾土的作用。
第五讲:病机第三条“土生金”的临床运用
饮食入胃,经胃之消化,小肠吸收,借脾上输于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将清的部分向上向外宣发滋养皮肤和毛发,将浊的部分肃降滋养五脏六腑,故有“土生金”之说。
对于慢性病,尤其是慢性肺病,通过调理脾胃,起到养肺补肺健肺的作用,疗效是很显著的。
患者陈某,男,45岁,患肺结核治疗多年,疗效较差,西药抗痨药用了两年,还是消瘦、咯血、无食欲。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患者正气衰微,自然难以治疗,采用张西纯的山药粥的办法,培养脾胃,起到培土生金的目的,通过调理半月,患者体质增强,临床症状都明显得到改善,两月后体重增加15斤,再继续调理,同时结合抗痨治疗,三月后复查病灶钙化,身体恢复,开始上班工作。
古人留下来的纲领性文字的确很有指导意义。
第六讲:病机第四条“金生水”的临床运用
上面谈到肺将脾输送来的营养物质通过宣发和肃降来进行分配,其中向下敛降成为了肾脏的营养来源,如果这个功能出现了故障,自然会出现肾亏、腰膝酸软。这样的患者临床经常碰到,但吃补肾的药,一吃就上火,腰酸稍好些,满脸却长包,一停药就肾亏,忙坏了医生。吃完补肾的立即吃下火的,吃完下火的,再接着吃补肾的,周而复始,还是肾虚得厉害。其实人体有很强的自生机制,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并不差,不是硬需要天天吃补肾的药,明白了肺生肾的道理,其实通过改善肺的肃降功能,肾亏不治自愈。
临床上肃降肺气的药物有苦杏仁、冬花、枇杷叶、白果仁、五味子、五倍子等,凡具有敛肺止咳作用的药物都具有敛肺气补肾气的作用。
四两拨千斤,纠正机体的气机逆乱,改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充分发挥人体自身的修复机制,许多疑难杂症就好了。
治病其实就这么简单。
请问任之堂主人,第六讲说肺脏将脾脏输送来的营养物质通过宣发和肃降来进行分配,其中向下敛降成为了肾脏的营养来源,说明金生水,那么肝肾同在下焦,为什么不说金生木,是否肺与肾有更直接的通道,营养物质首先经肺敛降到肾,然后经肾入肝,从而产生了水生木的说法?另外大肠与膀胱是否也有内在的联系,请赐教
你的问题在《四圣心源》中解释的非常清楚,可以看看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会明白清楚一些!我摘抄一段你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卷一 天人解 糟粕传导
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肺金清肃,雾气降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气化之水,有精有粗,精者入于脏腑而为津液,粗者入于膀胱而为溲溺。溲溺通利,胃无停水,糟粕后传是以便干。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气水变化于中焦,沤者,气水方化而未盛也,及其已化,则气腾而上,盛于胸膈,故如雾露,水流而下,盛于膀胱,故如川渎。川渎之决,由于三焦,《素问》︰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盖三焦之火秘,则上温脾胃而水道通,三焦之火泄,则下陷膀胱而水窍闭。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以水性蛰藏,太阳寒水蛰藏,三焦之火秘于肾脏,则内温而外清。水府清通,上窍常开,是以气化之水渗于膀胱,而小便利。若太阳寒水不能蛰藏,三焦之火泄于膀胱,膀胱热癃,水窍不开,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气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为泄利。泄利之家,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是以小便不利。所谓实则闭癃者,三焦之火泄于膀胱也。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也是关于医理的,我对这个理解的不够透彻,很想听听楼主的高见:
我不记得出处了,只是觉得说得很好,所以记了下来,想听听您对此的见解.
百病之源骨先动,骨正肌欢气为难
针领气血闯三关,气通精旺病不缠
精乃急需良医补,民间土方策更尖
名医细思方下手,望君莫要一技全
此方悟通医百病,名利切忌不要贪
反复言颂数遍,未能尽解深意
错解妄解难免,粗略尝试分析
还望不吝赐教,定当于心默记
肾乃先天之本,许多疾病的产生与肾气妄动有关,保养肾精,修身养性,调摄身体,可以使筋骨强盛,肌肉充实,但这些并不能使人体的经气流畅,针灸可以打通人体经气的几个关键的部位(具体我也不祥),使气血周流畅通,人的身体可以达到另外一个境地。精血亏虚之类的疾病,虽然急需要良医开方调理,但民间的一些土方效果也不逊色,甚至更高一筹。
后面的我就不用解释了!
心肾相交的辨析
心肾相交,又称为心肾既济、水火既济,是对心肾两脏在生理状态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资助又相互制约关系的概括。其具体含义是指,心阳下交于肾以资助肾阳,抑制肾阴而使肾水不寒;肾阴上济于心以资助心阴,抑制心阳而使心火不亢。如此,则心肾阴阳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共同维持人体的阴阳和平,水火既济的协调关系。
心肾相交理论,早在《内经》中就有阐述: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素问·宣明五气》也云“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肾,骨病无多食苦”,皆含有心肾相交之意。后世医家对心肾相交的生理、病理机制和辨证论治方面多有论述。
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水火阴阳论》中云“火性炎上,故宜使之下,水性就下,故宜使之上。水上火下名之曰交。交则为既济,不交则为未济”。
周之干《慎斋遗书》中第一次提出“心肾相交”之名,并提出“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由于心气之降”。这都是对其生理机制的论述。在病理方面,张景岳认为“阳并于上,阴并于下,阴阳不交”,指出心肾阴阳的不相交通是产生心肾不交的根本原因。
《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桂枝加桂汤主之。”
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开心肾同治之先河。桂枝加桂汤与黄连阿胶汤堪称交通心肾之良方,至今仍广泛应用。
韩飞霞在《医通》中指出“黄连、肉桂,能交心肾于顷刻”,用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
清代陆以恬在《冷庐医话·不寐》引《医学秘旨》有“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二钱,夏枯草二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的记载,并曰:“半夏得至阴而生,夏枯草得至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
可见,心肾相交理论在中医古籍文献中有丰富的论述,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探析心肾相交的机制,仍具有现实意义。
心肾相交的生理机制
心肾相交是心肾两脏正常关系的一种体现。心者,君主之官,居上焦,为阳中之太阳,为火脏;肾者,作强之官,居下焦,为阴中之太阴,为水脏。《尚书·洪范》曰“火曰炎上,水曰润下”,火上水下,则水火分离,故在《周易》中属于未济之卦,而在心肾之间则言既济,那么是何种力量促使肾阳上升,心阳下潜,已达到心肾相交的状态呢?
本文结合前人的观点,认为促使心肾相交的机制有三点:其一是心肾本身真阴真阳的推动;其二是双方阴阳的交感;其三是脾胃、肝肺对心肾相交的辅助。下面则分而论之.
真阴真阳是心肾相交的原动力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故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心阳除本身的升腾外,又赖心阴的抑制、沉静以下潜,才能推动、主宰全身上下,使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肾为先天本,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能充养濡润五脏六腑,而其功能的发挥,全赖肾阳的蒸腾鼓舞。所以心虽为火脏而火中有水,肾虽为水脏而水中有火,此火中之水称为真水,水中之火称为真火,真水真火即为真阴真阳。真阳潜于肾水之中,则能激发蒸腾使肾水上升以济心,真阴含于心火之中,则能沉静牵制使心火下潜以交肾。
如周之干所言:“夫肾属水,水性润下,如何而升?盖因水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于心,则生心中之火。心属火,火性炎上,如何而降?盖因火中有真阴,故火亦随阴而降至于肾,则生肾中之水,(《慎斋遗书卷一·阴阳脏腑》)可见,心肾之间阳气的下潜,阴液的蒸腾,主要是依赖真阴真阳的作用,所以说真阴真阳是心肾相交的原动力。
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用云雨的形成来论述了阴阳的交感,“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为阳,地为阴,天阳受地阴的交感而下潜,地阴受天阳的交感而蒸腾,两者交感而化生云雨。同样的道理,心肾能够相交也依赖阴阳交感的维持。心阳受肾阴的交感而下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阴赖心阳的交感而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如此,则促成了“心肾相交”状态的形成。
脾胃肝肺气机的升降是心肾相交的辅助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云:“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之态。”脾胃升降相因,为一身气机之枢纽,且中焦为心肾阴阳水火升降的必经之处,所以说脾胃升降和调,是维持心肾相交得以正常进行的辅助因素。脾气的升清作用促进了肾阴的蒸腾以济心阳,胃气的和降作用促进了心阳的下达以交肾阴,脾胃气机升降亦为和济心肾之机。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主持人身之左右气机,且肝主疏泄,乃一身气机升降之总司,心肾之间阴阳水火的升降也属于机体气机的一部分。因此,心肾得以正常相交也有赖于肝肺气机的调达。肝气升发,则能升肾水上交于心,肺气肃降,则能降心火下交于肾。
心肾不交的病理与治疗
心肾不交是对心肾之间阴阳水火升降失调病机的概括。有学者将心肾不交分为“心不交肾型”、“肾不交心型”和“心肾不交型”三种类型。由心的阴阳失调而导致的心肾不交称为心不交肾型;由肾的阴阳失调而导致的心肾不交称为肾不交心型;由心肾阴阳水火逆乱,两走其偏,而导致的心肾不交称为心肾不交型。具体到临床上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肾阴虚而致心肾不交
多有虚劳久病,耗损肾阴,或热病后期,消灼肾阴,或房事不节,情欲妄动,阴精内损而致。肾阴不足,肾阳蒸腾乏源,则无水以升,不能制约心阳,心阳偏胜而致心火过亢。症见发热、口干口苦、心烦失眠等心火旺症状,和腰膝酸痛、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等肾阴虚症状。治宜补肾益精,清心降火。方选黄连阿胶汤。方中芩、连苦寒入心,清火除烦;阿胶、鸡子黄为滋阴之品,可补益肾精,使肾水充足;白芍养血柔肝,可挟肾水上济于心。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肾精,清心降火之效。
肾阳虚多由素体阳虚,或年高命门火衰,或劳欲久病伤阳所致。肾阳不足无力蒸腾肾水上济心阴,使心阳相对偏盛而致心火过亢。症见心烦惊悸、失眠、四肢虚浮发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润、脉沉等,治以补肾壮阳,清心降火。方用交泰丸。
心阴虚而致心肾不交
思虑劳神过度,暗耗心阴,或热病伤及心阴,皆可导致心阴虚。心阴虚不能引心火下济肾水,而使肾阴相对过盛。症见虚烦不得眠、心悸、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数,还可见梦遗、腰脊痹着冷痛。治宜滋阴养心,少佐温下。可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
心阳虚而致心肾不交:心阳虚多由伤寒过汗伤阳,或心气不足,病久而致。心阳不足,无力下温肾水,以致下焦阴寒之肾水乘虚上克,发为奔豚之证,而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心烦、心悸、神疲、苔白脉弱等症。治宜温通心阳,平冲降逆。可选用《伤寒论》之桂枝加桂汤。方中重用桂枝,既能温通以助心阳,又能降逆以泄奔豚气,芍药益阴敛营,姜枣蒸腾脾胃生发之气,甘草和中。各药合用,共奏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
心肾阴阳两虚,皆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则心火不降,肾水不升,心肾不交。此型除有失眠多梦、心悸、腰膝酸软、耳鸣、大便稀溏等心肾阴阳皆虚之症,还可见气虚的表现,如胸闷气短、少气懒言、神疲自汗等。治宜双补心肾,以复其气。方选朱雀汤。方中人参大补元气,沉香温肾纳气,茯神佐人参安神益智,共腠补益水火,安神定志之效。
综上所述,心肾不交分为五种证型:
其中前两种属于“肾不交心型”
第三、四种属于“心不交肾型”
第五种属于“心肾不交型”
总结:心肾相交是心肾阴阳水火升降功能正常的概括,其机制为真阴真阳的动力作用、心肾之间阴阳的交感作用和脾胃、肺肝的辅助作用,在临床上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并分别列出治则、方药。心肾相交的辨析
心肾相交,又称为心肾既济、水火既济,是对心肾两脏在生理状态下,阴阳、水火之间相互资助又相互制约关系的概括。其具体含义是指,心阳下交于肾以资助肾阳,抑制肾阴而使肾水不寒;肾阴上济于心以资助心阴,抑制心阳而使心火不亢。如此,则心肾阴阳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心肾相交的生理机制
心肾相交是心肾两脏正常关系的一种体现。心者,君主之官,居上焦,为阳中之太阳,为火脏;肾者,作强之官,居下焦,为阴中之太阴,为水脏。《尚书·洪范》曰“火曰炎上,水曰润下”,火上水下,则水火分离,故在《周易》中属于未济之卦,而在心肾之间则言既济,那么是何种力量促使肾阳上升,心阳下潜,已达到心肾相交的状态呢?
本文结合前人的观点,认为促使心肾相交的机制有三点:其一是心肾本身真阴真阳的推动;其二是双方阴阳的交感;其三是脾胃、肝肺对心肾相交的辅助。下面则分而论之.
真阴真阳是心肾相交的原动力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故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心阳除本身的升腾外,又赖心阴的抑制、沉静以下潜,才能推动、主宰全身上下,使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肾为先天本,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本,能充养濡润五脏六腑,而其功能的发挥,全赖肾阳的蒸腾鼓舞。所以心虽为火脏而火中有水,肾虽为水脏而水中有火,此火中之水称为真水,水中之火称为真火,真水真火即为真阴真阳。真阳潜于肾水之中,则能激发蒸腾使肾水上升以济心,真阴含于心火之中,则能沉静牵制使心火下潜以交肾。
对于真阴真阳,我有不同的看法,在其他帖子中也举过例子,所谓真阴真阳为我们的母传给我们的那些精气神,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作元、源解。比如说先天禀赋。我以前举了个例子,就是真阴真阳好比植物的种子,蕴含着物质和遗传信息。而心火和肾水的阴阳济济,是心和肾的阴阳关系,是阴阳的一个分支,细分一下肾也有阴阳关系,心也有阴阳关系。阴阳有无限可分性,选择一个参照物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周之干所言:“夫肾属水,水性润下,如何而升?盖因水中有真阳,故水亦随阳而升至于心,则生心中之火。心属火,火性炎上,如何而降?盖因火中有真阴,故火亦随阴而降至于肾,则生肾中之水,(《慎斋遗书卷一·阴阳脏腑》)可见,心肾之间阳气的下潜,阴液的蒸腾,主要是依赖真阴真阳的作用,所以说真阴真阳是心肾相交的原动力。
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用云雨的形成来论述了阴阳的交感,“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为阳,地为阴,天阳受地阴的交感而下潜,地阴受天阳的交感而蒸腾,两者交感而化生云雨。同样的道理,心肾能够相交也依赖阴阳交感的维持。心阳受肾阴的交感而下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阴赖心阳的交感而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如此,则促成了“心肾相交”状态的形成。
说白了这就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几个方面,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对等
脾胃肝肺气机的升降是心肾相交的辅助
从藏象的学说来看,此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心为一身之阳,在自然界好比太阳,万物之阳皆得益于此,而肾阴主一身之阴,自然界好比大海,水液精华最终都流归于此。气机的升降来源于心阳的温煦和肾阴的归降。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云:“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之态。”脾胃升降相因,为一身气机之枢纽,且中焦为心肾阴阳水火升降的必经之处,所以说脾胃升降和调,是维持心肾相交得以正常进行的辅助因素。脾气的升清作用促进了肾阴的蒸腾以济心阳,胃气的和降作用促进了心阳的下达以交肾阴,脾胃气机升降亦为和济心肾之机。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主持人身之左右气机,且肝主疏泄,乃一身气机升降之总司,心肾之间阴阳水火的升降也属于机体气机的一部分。因此,心肾得以正常相交也有赖于肝肺气机的调达。肝气升发,则能升肾水上交于心,肺气肃降,则能降心火下交于肾。
心肾不交的病理与治疗
心肾不交是对心肾之间阴阳水火升降失调病机的概括。有学者将心肾不交分为“心不交肾型”、“肾不交心型”和“心肾不交型”三种类型。由心的阴阳失调而导致的心肾不交称为心不交肾型;由肾的阴阳失调而导致的心肾不交称为肾不交心型;由心肾阴阳水火逆乱,两走其偏,而导致的心肾不交称为心肾不交型。具体到临床上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肾阴虚而致心肾不交
多有虚劳久病,耗损肾阴,或热病后期,消灼肾阴,或房事不节,情欲妄动,阴精内损而致。肾阴不足,肾阳蒸腾乏源,则无水以升,不能制约心阳,心阳偏胜而致心火过亢。症见发热、口干口苦、心烦失眠等心火旺症状,和腰膝酸痛、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等肾阴虚症状。治宜补肾益精,清心降火。方选黄连阿胶汤。方中芩、连苦寒入心,清火除烦;阿胶、鸡子黄为滋阴之品,可补益肾精,使肾水充足;白芍养血柔肝,可挟肾水上济于心。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肾精,清心降火之效。
肾阳虚多由素体阳虚,或年高命门火衰,或劳欲久病伤阳所致。肾阳不足无力蒸腾肾水上济心阴,使心阳相对偏盛而致心火过亢。症见心烦惊悸、失眠、四肢虚浮发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润、脉沉等,治以补肾壮阳,清心降火。方用交泰丸。
心阴虚而致心肾不交
思虑劳神过度,暗耗心阴,或热病伤及心阴,皆可导致心阴虚。心阴虚不能引心火下济肾水,而使肾阴相对过盛。症见虚烦不得眠、心悸、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数,还可见梦遗、腰脊痹着冷痛。治宜滋阴养心,少佐温下。可用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
心阳虚而致心肾不交:心阳虚多由伤寒过汗伤阳,或心气不足,病久而致。心阳不足,无力下温肾水,以致下焦阴寒之肾水乘虚上克,发为奔豚之证,而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心烦、心悸、神疲、苔白脉弱等症。治宜温通心阳,平冲降逆。可选用《伤寒论》之桂枝加桂汤。方中重用桂枝,既能温通以助心阳,又能降逆以泄奔豚气,芍药益阴敛营,姜枣蒸腾脾胃生发之气,甘草和中。各药合用,共奏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
心肾阴阳两虚,皆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则心火不降,肾水不升,心肾不交。此型除有失眠多梦、心悸、腰膝酸软、耳鸣、大便稀溏等心肾阴阳皆虚之症,还可见气虚的表现,如胸闷气短、少气懒言、神疲自汗等。治宜双补心肾,以复其气。方选朱雀汤。方中人参大补元气,沉香温肾纳气,茯神佐人参安神益智,共腠补益水火,安神定志之效。
综上所述,心肾不交分为五种证型:
其中前两种属于“肾不交心型”
第三、四种属于“心不交肾型”
第五种属于“心肾不交型”
总结:心肾相交是心肾阴阳水火升降功能正常的概括,其机制为真阴真阳的动力作用、心肾之间阴阳的交感作用和脾胃、肺肝的辅助作用,在临床上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并分别列出治则、方药
第七讲:病机第五条“水生木”的临床运用
在大自然中,树木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水分、空气、土壤,如果没有水的滋润则大地干枯,万物萧条,树木枯萎乃至死亡,古人取向于天,类比与人,结合五脏之规律,总结出了“水生木”即“肾水滋养肝木”的宝贵经验。虽然现代医学发展很快,但五行相生的理论仍然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实践。
在临床中经常运行“滋水涵木”法:即通过补养肾水,抑制肝木的亢盛。在临床上碰到肝阳上亢的病人,其病机中除了肝阳过旺之外,其实蕴含着肝阴不足(火旺则水亏),如果我们一味的采用清泄肝胆实火而忘却了养护、培补肝阴,则肝火泻了还长,清了还旺,这就是为什么病人经常说“医生啦,为什么我的火这么大,吃了那么多下火的药,还是火大呢?”
作为医者,当不同的病人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时,我们应该反思,是否我们治疗的指导思想不对?是否考虑不周全?是否病机没有参悟透?
对于肝火过重、肝阳上亢的病人,通过补养肾水,培补肝阴,肝阳自然就亢不起来了。这类药很多,比如:旱莲草、女贞子、制首乌、熟地、淮山药等。
治疗时要分清肝阳上亢与肝经湿热的区别,前者属于阴份不足,阳亢于上;后者属于湿阻肝经,阳气受阻,郁而化热。后者可别再使用上述养阴补水的药物,否则只会加重病情。
一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古人云:“有一份恶寒就有一份表证!”让我们在临证把握上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人最近治疗一些风湿患者,总结出了“有一份湿邪就有一份热症”。此句话的理解可以这样认为,人体的湿邪偏重时,不论是寒湿还是暑湿,最终都会形成湿阻气机,阳气郁而化热,形成湿邪夹杂内热的病机。对于暑湿和湿热的治疗,我们很容易想到清热除湿,但对于寒湿或风湿的治疗,我们常常想到的是散寒除湿或祛风除湿,而忘了配伍清热除湿的药物,所以临床效果不佳,有时寒湿为患的病人,我们采用大量散寒除湿药,结果病人病情没有立时减轻,反而出现周身疼痛加重,这是因为寒邪并没有因为温药立时减轻,而温药却立时加重了体内的热邪,病人的经络杜塞更严重了。
这中辩证思路如同我们做人,不能全盘否定一个人,也不能完全赞同一个人,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的变化规律永远没有绝对之分。
借用阴阳转化的理论来看,阴邪达到一定程度会向阳的一方面转变,寒湿之邪达到一定程度,会向湿热转变,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只是各自所占的比例的变化,随着比例的变化,临床用药药物用量也要随之变化了!!
患者 余某 湖北十堰人
自觉双膝关节发凉三年,加重两天。
患者三年来自觉双膝关节发凉,疼痛,逢阴天气加重,平时感觉双下肢沉重,心中自觉发热,因冷饮后舒服,但饮后下肢不舒加重,自己按风湿治疗,经常服天麻丸,病情时好时坏,最近因天气原因,病情加重,周身不适,自觉发热,口苦,但体温正常,周身怕凉,恶风,前来就诊。舌苔薄白,脉沉细而滑。
诊断:痹证
治疗:散寒除湿止痛,清热除风通络
附子30 黄芪50 防风60 羌活15 薏米仁40 车前子10 怀牛膝20 鸡血藤30 桂枝20 三剂
复诊:患者服用一剂后,周身轻松,双膝关节非常舒服,自述与以前别的中医开的药服药感觉大不一样,三剂后口已不苦,继续三级巩固疗效。
按:此方如果不加薏米仁和车前子来清理湿郁所化之热,药服后患者疼痛会立即加重,薏米仁用量大是因为患者已有明显热象,临床中风湿病人常常是怕冷,但稍i热了又不舒服受不了,寒热错杂的病情很常见,这都是湿邪作祟。所以说:“有一份湿邪就有一份热症”!!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我见
这句至理名言时刻指导着我们的临床工作。
正气与病邪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很多情况下,邪气之所以侵袭人体,是因为人体正气虚弱,抗邪无力。人体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前提和根本,居于主导地位。
人体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流畅,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难于产生,就不会发生疾病。《素问遗篇》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当人体脏腑功能低下或亢进,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或人体阴阳失调,病邪内生,或外邪乘虚而入,均可使人体脏腑组织经络官窍功能紊乱,发生疾病。所以说,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正虚感邪: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外邪得以乘虚侵袭人体。常见肺气虚,经常感冒。
2.正虚生邪: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障碍,产生内生之邪,如:痰饮、水湿、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还可导致内火、内寒、内湿、内燥、内风等内生五邪的发生。
3.正气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轻重与预后:正邪交争后,虽正不胜邪而发病,但相对来说,正气充盛的患者发病轻,病位浅,病程短,预后良好;而正气虚弱者,发病重,病位深,病程长,预后差。如正气虚甚,则不能消弱、中止邪气侵害,造成慢性病证迁延不愈,或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病情恶化而死亡。
正气不足导致的内生之邪,治疗上我们很容易想到调理脏腑功能来治疗,但对于外邪入侵,我们除了散邪、驱邪等办法外,常常忘记了扶正这一重要环节,最后导致外邪当时得解,没过几天又感受外邪,反反复复,形成慢性疾病,进一步加重体内正气的虚损,到后来形成虚实夹杂的病机,治疗上就费手了。
常见的如风湿患者,患者基本上都有肾阳虚和气血亏虚病机,治疗上常采用祛风、散寒、祛湿、清热、通络、止痛等方法,有没有效果呢,也有效,今天服药疼痛好些了,明天停药后天有发作,有时稍稍受风、受寒、受湿即发作,如果在驱邪的同时兼顾扶正,或者驱邪与扶正分阶段实施,或者驱邪与扶正侧重点随病情调整进行治疗,效果自然会很好,难的是现在病人病情稍好就不愿意再继续治疗,好像医生在骗他,其实前阶段的驱邪只是治标,后阶段的扶正或驱邪兼顾扶正才是关键,要想老寒腿彻底治好,温补肾阳、大补气血是很关键的,如果不能如此,则起不到根治的效果。
风湿如此,寒邪、燥邪、火邪伤人也是如此。
很多患者常常问我,医生啦,为什么我天天吃下火药,可还是上火呢?心里总发烧、牙痛、头也热烘烘,手心脚心也发热,全身像个火炉子,这是怎么会事呢?
我给病人讲,如果你家满屋子都是老鼠,用老鼠药毒了一批又来了一批,从厨房赶到卧室,卧室又感到客厅,赶尽之后屋子外面的老鼠又跑到家里来,咋办呢?养只猫,猫只要叫上几声,老鼠就不敢进家门了。为啥呢?猫是老鼠的克星,猫克老鼠。人体也是一样的,水能克火,补补水,自然就没火了,他们两是相互制约的,火怕水!
病人似懂非懂,问是不是就多喝水?我说,喝水不是补水,我说的补水是补养肾水和体内的阴份!病人笑着说,我不是很明白,但我知到老鼠怕猫,水能灭火,你就补水吧,反正下火药我都吃过了,效果都只能管当时!!此类病人于是采用滋养肾水和补养阴份的办法,收效很快,调理十天左右,病人就可以康复了。
想起98年在武汉读书时,夏天在长江边帮助抗洪,天气炎热,喝再多的水都不解渴,想起当时刚学的方剂学,来了个参麦饮泡茶喝,养阴也能抗暑邪啊!效果很好!!
治病如同看世界,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方式,结果往往就不一样!!
小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我见
通常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当邪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那么我们应当想到,脾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水湿内停应当为水饮才对,水饮与痰湿是不一样的,水饮只有经火炼,方能成痰。
让我们来复习一下脾的功能:
(1)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运,指运输;化指吸收消化。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将这些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吸收、输送到需要部位的生理功能。
①运化水谷:脾对饮食物的运化运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饮食物在进入胃以后,要靠胃的“腐熟”和蠕动,将食物变成粥样食糜,通过幽门及十二指肠后进入小肠,而这个过程必须依靠脾气(功能)的帮助,才能完成。第二阶段是:食糜到达小肠后,通过小肠的“化物”功能,对食糜进行“泌别清浊”,从而分解成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和无用的糟粕,以彻底地对饮食物进行消化。而这个消化过程,也必须靠脾的健运功能才能完成。第三个阶段是:帮助肠道吸收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胃肠道通过脾气的帮助,在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和“泌别清浊”后,饮食物经过消化所分离出的营养物质,还需要通过胃肠道进行吸收,然后才能输布到全身,以供人体所需。这一过程也必须依赖脾气的运化功能才能完成。因为脾脏具有消化饮食,吸收并输送饮食物精微物质的运化功能,而营养物质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也是气血津精生成的重要物质来源,所以《内经》中认为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成之源。这与自然界中的“土”能养育万物是相通的。
②运化水液:脾在运化水谷,输送精微的同时,还具有运化水液的功能。脾主运化水液,是指脾有吸收、输布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过多,以维持人体内水液相对平衡的作用。所以,脾维持水液相对平衡功能,又称为运化水湿。饮人人体的水液,经过脾的吸收及输布作用而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起到滋养、濡润的作用。与此同时,脾脏又将人体代谢后多余的水液,及时转输到人体的肺脏和肾脏,并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以及肾的蒸腾气化作用,通过汗液、尿液、呼吸、大便而排出体外。
(2)脾主升清。
脾主升清亦称之为“脾气主升”。升,就是上升。清,是指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因为脾主运化,饮食物进入胃以后,经过脾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等作用,将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津液运送到心、肺、头、面、目,并通过心肺的推动及宣发作用而变化生成人体营养的必需物质,以滋养全身。
从复习中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脾脏具有协助胃消化饮食、协助小肠泌别清浊、并将饮食物精微输送到全身;
2、脾有吸收、输布水液,维持水液相对平衡功能,将人体代谢后多余的水液,及时转输到人体的肺脏和肾脏,并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以及肾的蒸腾气化作用,通过汗液、尿液、呼吸、大便而排出体外。
3、将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津液运送到心、肺、头、面、目,并通过心肺的推动及宣发作用而变化生成人体营养的必需物质,以滋养全身。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脾要将水液及营养成份上输到肺,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来代谢。那么,当邪气侵袭肺时,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常,脾所上输的精微物质和水液就不在是精华了,而成为肺负担,好比肺中痰液还没有清理干净,脾又不断的上输水液,造成产生新痰的来源。这才是脾为生痰之源的本意
临床中碰到痰多的病人,有些医生认为痰多是脾虚造成的,治疗中采用四君子健脾,加上清肺化痰的药,自认为万无一失,其实四君子健脾,加强了脾向肺输送输送水液的功能,加重了肺的负担,痰液越来越多。一些老慢支患者就是这样的情况,咳吐大量痰液,体温不高,炎症几乎没有,抗生素根本起不到作用。
痰多的治疗,敛脾是关键,即收敛脾气,使其上输的功能减弱,向四周,向下的输送加强,敛脾的同时配合健脾利湿、健脾燥湿的药,这样从源头上减轻肺的负担,然后稍加清肺化痰之药,治疗痰证起效很快。
敛脾的常用药有芡实、白莲子、苍术......
任之堂主人对“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谈,结合现代西医生理学理论,阐述很精彩,有思想见地。但本人有看到另一种论述,可供战友讨论、分享。
1、伤寒大家柯韵伯云“肾为生痰之源,胃为贮痰之器”,其依据如下。
2、肾位于下焦,开窍于二阴,与膀胱相表里。肾又主水,在人体水液代谢中起极重要作用。水入于胃,由脾上输于肺,肺气肃降,水下注而归于肾,这是水液在体内升降的大概过程。如肾气不化,往往大小便不利;二便不利则中焦痞满,影响水液的代谢。所以说肾是胃的水液排出的关口。如关口不利,水液便会积聚体内而形成浮肿或凝成痰饮。故“肾为生痰之源”。在临床临证中,遇到痰饮棘手之症时,治疗策略可从源头上入手,采取温肾利水的办法,困难迎刃而解。如日照天空,群阴离散。
3、“胃为贮痰之器”,
柯韵伯有论述:《经》云“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阳走五脏,浊阴归六腑。”肺为手太阴,独受诸气之清,而不受有形之浊,则何可贮痰?唯胃为水谷之海,万物所归,稍失转其味之职,则湿热凝结为痰,依附胃中而不降。当曰“胃为贮痰之器”。。。。。。所以临证中遇痰饮急症,急则治标,以攻下为主。礞石滚痰丸独得其妙。
4、六君子汤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是治疗肺痿气喘的良方。
“咳痰”和“吐痰”是两个概念。
咳痰者,痰在肺,脾为之源头!
吐痰者,痰在胃,肾为源头!
这一点张锡纯的涤痰汤条文写得很好啊
肾结石的原因,有湿热、有肾阴虚,湿热为主,使用柴胡疏肝,倒在其次,我的观点,直接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即可,如果长期使用柴胡,对清利湿热反而不利,丫的会劫肝阴呢!短期使用,确有肝郁效果是很不错的!
楼主所用的药,我基本都很同意。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语出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卷十&痹》,他在阐述行痹的治法时说:“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由于其文字易诵上口,文意深刻悠远,指导临床切合实际,因而广为医家所重视、运用、充实和发展。
《金匮要略》对营卫之气不足引起的脉阴阳俱微,身体麻木失去知觉,如“风痹状”者,选用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为主药,以振奋阳气,促进血液运行,使“气行则血行”。诚如李士材所谓“治外者散邪为主,治藏者养正为先”,“气足自无顽痹”。再如,中风乃因肝肾阴虚、阳亢风动、瘀阻经脉所致,治疗上亦守“治风先治血”之旨,如三甲复脉汤加减治肝肾阴虚之风气内动,大秦艽汤治络脉空虚之风邪入中,莫不以治血为主,或育阴液、重肝肾,或养血为主,佐祛风以通络。过敏性紫癜与中医文献中描述的“紫癜风”、“发斑”相类似,多由风火湿毒侵袭腠理所致。治宜针对风热毒邪以祛风解毒之法,临床常以活血化瘀之法,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口诀所指之“风”应包括“外风”与“内风”,
所治之血即指阴液,包括阴血、津液,治风之法,祛风、散风为直接疗法,而间接疗法包括:祛外风取补血养血活血、行气活血、温经活血、凉血活血等,使血行风灭;治内风可用滋、养、育、敛阴血、津液等一法独进或多法并施,以收液增风平之功。由此不难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丰富、充实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内涵,而其也具有更强的概括力,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丁某,女,47岁,教师,常年反复发作荨麻疹,诊时患者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全身可见搔痒痕迹,四肢部见红色疹点。通过脉证互参,该患者体弱血虚,诊断为风疹。用《医宗金鉴》当归饮子加减,服药3周后病愈。按:本方由归、芎、芍、地四物汤加用补益疏风之黄芪、荆芥、防风、蒺藜、首乌等组成。符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
蔡某,女,20岁,学生,该生参加高考后,面生丘疹如刺,严重时有脓疮,烘热疼痛,曾服中成药黄连上清丸、丹参酮片、龙胆泻肝口服液等治疗未见好转。诊时颜面潮红,粉刺、结节、囊肿、破溃处留有橘皮样疤痕和血素沉着,舌红苔薄、脉细数。系风火湿毒侵袭人体,浸淫血脉、郁于头面而发。用消风散减木通、苍术,加青龙衣、丹皮、紫草,服15剂而痊愈。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青龙衣疏风透表,苦参、生石膏、知母、苍耳子、生甘草清热、泻火、解毒,当归、生地、胡麻仁、丹皮、紫草养血、凉血、活血、滋阴润燥。
小析:“春夏养阳与秋冬养阴"
春主生,夏主长,生长属阳,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阳互根)。且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亦当养其内虚之阳。
春季养阳,重在养“生”: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故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都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生”字。
夏季养阳,重在养“长”:夏季烈日炎炎,地热蒸腾,雨水充沛,是自然界万物繁荣、成实的季节,夏季养生应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顾乎阳气,注重一个“长”字。
“秋冬养阴”之养生法:秋主收,冬主藏,收藏属阴,所谓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且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秋季养阴,重在养“收”:秋天暑热渐消,气候凉爽干燥,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成熟与收获之季,故秋季养生,皆以养“收”为要。
冬季养阴,重在养“藏”:冬天气温下降,天寒地冻,万物闭藏,此时阳气敛藏,阴液易于内亏,蛰虫尚用冬眠来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人类更应顺应自然规律,故冬季养生应以“藏”为原则,保暖避寒为要法,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外泄。
第八讲:病机第六条“木克土”的临床运用。
树根可以梳通土地,使土地不至于板结。类比如人,肝胆分泌胆汁,有助于脾胃对食物消化,两者相互协同,完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如果肝木的调达作用受到抑制,则脾胃功能也必然受到影响。古人明确提出了“见肝之病,治肝传脾,当先实脾”,意思是说:作为医生,遇到肝病的患者,我们应当明了,肝病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在治疗肝病的同时,一定要预先考遇到调理患者脾胃的脾胃功能。
脾胃属土,主黄色。临床上碰到肝胆疾病的患者,面色大多带黄色,这也进一步证实“治肝传脾”的道理。
胆囊炎、胆结石、乙肝、肝硬化、酒精肝、脂肪肝、甚至肝癌,这些常见病的治疗中,兼顾脾胃,贯彻“木克土”的相克理论,运用健脾的药是非常关键的。本人曾治疗一例乙肝患者,采用疏肝健脾、解毒凉血的办法,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使小三阳转阴了,患者都不太相信这样的治疗效果。
“见肝休治肝”的境界需要慢慢的体会。
第九讲:病机第七条“火克金”的临床运用
心属火,肺属金。临床上因“心病”而致“肺病”的情况很常见。比如心源性哮喘。
大家可能会说,你讲的是中医的五行,将西医的诊断扯进来,是否会混淆不清。
我认为,中医要发展,不能排斥一些现代的诊断和检测仪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凡是可以借鉴的、促进中医发展的都可以使用。
临床中因心脉淤阻,导致肺气宣降失常,痰湿内停,甚则咳喘不得平卧的患者,运用“火克金”的理论,从火入手,改善心脏血液循环,恢复心脏活力,从而来治疗肺金病变,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疗效。如采用人参加桂枝龙骨牡蛎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源性哮喘就是很好的例子。心淤得解,火无以克金,金气自然恢复,宣发肃降得以展开,肺病不治自愈。
火克金,乃相乘之意,必须火盛才能克金。否则,按照五行生克理论,反而可能会发生相侮,金侮火。按照现代理论,心源性哮喘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换句话说,心源性哮喘是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出现的喘息症状。心功能不全总不会是心气实吧。所以兄台举的这个例子不怎么恰当。
“临床中因,导致肺气宣降失常,痰湿内停,甚则咳喘不得平卧的患者,运用“火克金”的理论,”这个说法,小慈以为也有待商榷。心脉淤阻多见于胸痹、真心痛等症;心源性哮喘的瘀阻,是因虚致瘀,乃本虚标实之症也。火克金用在这里,也是不很恰当的。
至于“人参加桂枝龙骨牡蛎汤”,本人才疏学浅,没有见过。那就单说血府逐瘀汤吧。柴胡、桔梗、牛膝、枳壳调节一身之气机。桃红四物汤解血行之淤滞。实际上从全身气机入手,气机畅达气喘自消。不一定非要和心脏扯上什么关系吧?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应该首先是理论的完美结合。而不是像张锡纯一样,临床上有了效果,在为了结合而勉强为之寻找依据。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应该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撑,而不是让临床为理论服务。还望不吝赐教。
我对“风盛则动”的理解。
“风盛则动”在临床上运用广泛,此句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起风时,树木随风而动,类比如人,意思是风气偏胜,可使人发生颤抖或手足拘挛等症。在临床上可以看到眼皮跳动、嘴群蠕动、面部肌肉抽动、头部颤动、双手抖动等这些明显的“动”,也很容易想到“风盛”的问题,但下面的病例是否会想到是风盛的原因吗?治疗时是否会考虑到祛风来治疗吗?
1、慢性肠炎:患者的肠蠕动亢进,出现腹痛腹泻。蠕动亢进,想到肠道有风没有呢?
2、嗝逆证:嗝逆属于膈肌痉挛所致,即膈肌抖动太过所致,治疗时是否考虑过祛风的治疗?
3、头疼:TCD检查报告脑血管痉挛。西医就是一个活血,扩张脑血管。中医治疗时,是否考虑到祛风?用上蜈蚣。。。
4、心动过速:是否考虑为内风所致,养血祛风、潜阳熄风等的运用?
五行生克乘侮在临床中的运用(本人原创,首发于个人博客,后来部分发在爱爱医中医基础版)
第十讲:土克水的临床运用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句彦语,就体现了五行相克的道理!平时我们都会说,但如果将这其中的道理运用到临床治疗疾病,有时候可能想不到,至少不容易立即想到。
“土克水”,这里的土指的是脾胃,水指的是肾脏,也指人体的的湿邪、痰液等。
ymg2000版主曾经在谈论痰液的治疗时,讲过一个例子,痰液、水湿积在地上,撒上一堆干土,很容易将痰液、水湿变干,治疗咳痰的病人运用健脾燥湿,就是土克水的运用!
在临床上,对于寒湿腰痛的患者,腰部湿邪偏重,运用肾著汤,亦名甘姜苓术汤,由干姜、甘草、茯苓、白术四味药组成,虽然只有四味,却通过调理脾胃,培土制水,起效甚捷。
明白了张仲景立方之思路,则加减运用,治疗泄泻、水肿、眩晕、带下等这些湿邪为患的疾病,均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我对“风盛则动”的理解。
“风盛则动”在临床上运用广泛,此句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起风时,树木随风而动,类比如人,意思是风气偏胜,可使人发生颤抖或手足拘挛等症。在临床上可以看到眼皮跳动、嘴群蠕动、面部肌肉抽动、头部颤动、双手抖动等这些明显的“动”,也很容易想到“风盛”的问题,但下面的病例是否会想到是风盛的原因吗?治疗时是否会考虑到祛风来治疗吗?
1、慢性肠炎:患者的肠蠕动亢进,出现腹痛腹泻。蠕动亢进,想到肠道有风没有呢?
2、嗝逆证:嗝逆属于膈肌痉挛所致,即膈肌抖动太过所致,治疗时是否考虑过祛风的治疗?
3、头疼:TCD检查报告脑血管痉挛。西医就是一个活血,扩张脑血管。中医治疗时,是否考虑到祛风?用上蜈蚣。。。
4、心动过速:是否考虑为内风所致,养血祛风、潜阳熄风等的运用?
任之堂主人 wrote:
第四讲:病机第二条“火生土”的临床运用
心为君,居君位,如“日”挂在丽空,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的照耀,太阳可温暖土地,土地能化生万物。在人,心火的温煦作用,可以使脾胃温暖,从而起到消化和吸收食物的作用,继而滋养全身。
如果心火衰微,则脾土冰寒,食物不能被腐熟,出现完谷不化,不欲饮食的病例状况,通过补心火,就能起到增强人体消化功能的作用。
患者张某,男,35岁,长期消化不良,胃胀,吃饭后5到6小时,打嗝时还可以打出为消化的食物,稍吃冷的食物,就会出现腹泻,得病多年,健胃消食片、保和丸吃了无数,仍不能解决问题,后予以讲明火生土的道理,建议服用中药,采用桂枝、薤白、瓜蒌、干姜、菖蒲等为主药,稍加健胃消食的药材,一周治愈,患者自觉疗效神奇,而且多年的心脏病也好了不少。这里谈的火生土,临床运用本质就是补充心阳,使心火升起来,才能起到温阳脾土的作用。
从这两个例子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其实也是老问题了,因为有具体实例,所以更容易理解,就是中医中的风啊(肝木)、火啊(心阳)不是西医解剖的肝心,甚至可以完全抛弃解剖学的意义。就拿第一个例子来说,一些颤动、痉挛都可以归纳到风的范畴,但从解剖范围上肠啊心啊膈肌啊都成为了风木,所以一般人很难理解。同理中医的心阳也不是特指心脏的阳气,而是全身的阳气,比如说水火济济,说明肾阳也是受于心的阳气,就象地热也要靠太阳来维持,否则会很快消亡。当然地热本身有一定的热量,地球形成的时候存在的,好比人的真阳,是宇宙中其他碎片形成的。这样说还是有点抽象,比如人体的红细胞,在形成的时候,是靠一些老去溶解的红细胞为物质基础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能量(这是真阳)。红细胞在代谢成长的时候要靠人体的内环境提供物质交换和能量代谢,这个内环境就有阳气(心阳)。不知道这样是不是清楚一些。
所以这是无法用解剖学解释清楚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和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