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的形容路面干净,这还是我知道的印度吗

印度《经济时报》10月1日日文章:西孟加拉邦肥沃的土壤上曾经布满了大量的工厂和火炉子,雇佣着大量工人,这意味着其在印度重新工业化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如今,孟加拉邦的工业正在死亡,作为印度曾经战胜贫穷的标志正在凋零,受到了当地政服和建造该工业区的企业家的双重忽视。加尔各答现在是一个正在转变中的城市,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其年轻人为了寻找工作而离开了该邦,留下的其他市民则要忍受广泛的治理不当,甚至要遭受政服所支持的谋财害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的Pallav Nadhani所取得的成就确实是相当惊人的。译者:孤独寂寞冷来源:http://www.ltaaa.com/wtfy/14602.html外文:http://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opinion/comments-analysis/make-in-india-why-india-cant-afford-to-go-the-china-way-in-manufacturing/articleshow/.cmsMake in India: WhyIndia can't afford to go the China way in manufacturing在印度制造:为什么印度无法承受中国式的制造业West Bengal's fertile landscape was oncedotted with buzzing factories and giant furnaces surrounded by worker beecolonies signifying its pre-eminent position as the vanguard of India'sre-industrialisation. Today, industry is dying in Bengal and the landmarks ofIndia's partial victory over poverty now languish, neglected both by the stateand by the industrialists who built them.西孟加拉邦肥沃的土壤上曾经布满了大量的工厂和火炉子,雇佣着大量工人,这意味着其在印度重新工业化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如今,孟加拉邦的工业正在死亡,作为印度曾经战胜贫穷的标志正在凋零,受到了当地政服和建造该工业区的企业家的双重忽视。Kolkata is now a city in transition, a phase in which its best young talent,desperate for jobs, leave the state while the rest of the citizenry groan underwidespread misgovernance and, some would say, state-sponsored thuggery. In sucha situation, the achievements of young Pallav Nadhani are quite remarkable.加尔各答现在是一个正在转变中的城市,在这样的一个时期,其年轻人为了寻找工作而离开了该邦,留下的其他市民则要忍受广泛的治理不当,甚至要遭受政服所支持的谋财害命。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的Pallav Nadhani所取得的成就确实是相当惊人的。In 2002, Nadhani became one of the first few Indians to create something uniqueand new in the world of software products. At a time when India's softwareoutsourcing industry was known for its call centres and code writing, he notonly fashioned a data visualisation product on his own, but also turned it intoa successful business venture. FusionCharts' products have since been used bymany around the world with Nadhani and his team especially proud of onecustomer in particular: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The firm now has 23,000customers and 5,00,000 developers in 120 countries.2002年,他是首批少数几个在软件行业创造出独特新颖事物的印度人之一。当时的印度外包行业主要以电话中心和代码编写闻名,他不仅自己开创了数据可视化产品,而且还成功的将该商品进行了商业化。从此以后,FusionCharts公司的产品就被世界上的许多用户所使用,而最让他和他的团队感到骄傲的使用该产品的客户就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现在该公司在120个国家拥有23000名客户和50万开发人员。The scandal-plagued and ideas starved Mamata Banerjee government can take someinspiration from Nadhani's example as it attempts to revive West Bengal's lostindustrial glory. What the state needs is not an ugly sprawl of pollutingfactories belching smoke and poisoning rivers but an intelligent use ofintellectual capital that will give freedom for innovators to flourish andhi-tech industries to establish roots.被丑闻困扰和缺乏主意的孟加拉邦政服可以从Nadhani的例子中找到一些灵感,以振兴西孟加拉邦曾经的工业辉煌。该邦所需要的不是污染空气和河流的污染企业,而是要对智力资本进行合理的使用,如此创新者才能自由的成长,高科技行业也才能站稳根基。Only Saleable Ideas只是畅销的想法But politicians are a different breed when it comes to common sense andpractical ideas. They prefer grand visions, adventurous agendas where money canbe splurged, support bought over and key special interest sections placated.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s 'Make in India' is one such grand statement.Nothing wrong with its aim.但是在涉及常识和实际的想法时,政治家似乎变成了一个不同的物种。他们喜好宏伟的目标,也喜欢冒险性的计划,从而可以挥霍金钱,收买支持率,关键的有价值的东西被忽略。总理莫迪的“在印度制造”就是这么一个宏伟的声明。但是其目标是没有错的。Nobody would argue with the idea of a manufacturing revival. But what'simportant is the way in which this is sought to be accomplished. Thisgovernment, like the previous UPA one, may make the mistake of listening toomuch to western businessmen and investors constantly on the lookout for cheapdestinations for manufacturing given that China has now become expensive.没有人会反对制造业的重新复苏。但是关键的地方在于要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而像之前的团结进步联盟政服犯了错误,太听信于西方商人和投资者的话,在中国的制造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些商人和投资者正在寻找更加便宜的制造基地。Manhole covers in New York prominently sport the 'Made in India' label, as ifIndians are only known for making low-grade stuff. It makes sense forwesterners to tout our manufacturing prowess.纽约的井盖上都写着“印度制造”的字样,好像印度人以制造低级产品闻名似的。有必要让西方人知道我们的制造实力。However, we should not fall into that trap and allow ourselves to becomeanother base for cheap manufacturing and to be dotted with sweatshops andpolluting industries.然而,我们不应该掉入陷阱,成为另一个便宜产品的制造基地,不应该在印度的土地上布满血汗工厂和污染企业。China has fashioned itself as a factory to the west and the results are therefor all to see. Visitors are often wondrstruck by the grandeur and wealth ofBeijing and Shanghai. But the true scale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catastropheis only now becoming clear. Mothers in Beijing are able to take their toddlersout for a stroll only with an oxygen mask, while lovers are more afraid of airpollution than leery louts when they venture out in the park.中国已经成为了西方的制造工厂,所得到的结果我们也看在眼里。游客都被北京和上海的宏伟壮丽所震惊。但是中国的环境灾难现在正渐渐显现出来。北京的父母在带孩子们出去玩时都得带面具,而情人们在公园里约会时也害怕污染的危害。India has its own shar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y have only multipliedin recent years due to neglect, corruption and the excesses caused by cronycapitalism. The World Bank estimated last year tha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was costing Indian economy $80 billion, or 5.7 per cent of its annual GDP.印度也面临自己的环境问题,而且最近几年程度更加严重,这都是因为裙带资本主义导致忽视、腐败和过度荒淫的行为而引起的。世界银行估计印度去年的环境退化使得印度遭受了800亿美元的损失,或者说印度GDP的5.7%。
微信关注“三泰虎”
每天分享有趣的事儿进入印度市场的8种路径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进入印度市场的8种路径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印度是真的很脏、很乱、很差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旅游的到处是翔印度是真的很脏、很乱、很差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旅游的到处是翔记录每个旅游胜地百家号  从我计划去印度旅行开始,直到我旅行结束回到中国,都一直不断地要面对同样的问题:你怎么敢去印度?印度安全吗?印度是不是很脏、很乱、很差?  今天我统一回答一下。是的,印度是真的很脏、很乱、很差:印度男人可以在大街上的墙角随地小便;闹市区永远是无比嘈杂,水泄不通;路上经常是尘土飞扬,路边很多垃圾,甚至是牛粪;一半以上的tutu车司机都会缠着你要你坐他的车;经常会有穿得破烂肮脏的小孩和孱弱人士来伸手找你要钱;它的基础建设差不多是中国三线城市水平,大街上很难看到国际品牌的店铺,也几乎见不到几辆好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却让我们每天都无比惊喜和兴奋,因为在它脏乱差的另一面是深厚的历史文化,人类智慧的光辉,和无与伦比的震撼...  印度在我去过的国家绝对是算得上非常厉害的一个。那些穷游上能够找到的东西我就不说了。主要路线是北方的拉贾斯坦里的所有城市,瓦兰纳西,孟买等。我就先讲我最震惊的经验吧。在拉贾斯坦省份有个地方是比卡内尔,那里有个小村,村里的人相信自己的祖先是老鼠变的,自己也是老鼠变的,因此建了一个老鼠庙来祭祖。这庙里有两三万只老鼠,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我当时就非常想要去看看这个奇葩国家最奇葩的景点是什么样,可还是被深深震惊了。  在印度旅行的这段时间,我们失落过,也愤怒和懊恼过,但我们却没有一天后悔过,没有一天不为它感到惊叹,我们甚至在还没有回来的时候就开始计划下一次的印度之行,因为印度真的太奇妙了。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留下的是伟大的、让人无比震撼的人类文明:这里曾是东方精神的代表-印度哲学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古老的宗教-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这里有莫卧儿帝国留下的精湛无比的伊斯兰教建筑,还有那闻名于世的,融合了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与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的泰姬陵;这里是一个多元却和谐的世界:不同宗教、不同神庙、不同装束在同一空间和平友好共处,狗在路边悠闲地晒着太阳睡大觉,牛在路上慢悠悠地行走,成群的鸽子、乌鸦从你头顶黑压压地飞过,偶尔还会出现松鼠、猴子的身影;这里虽然贫穷,但却从不缺少欢乐和浪漫。  有人说,去印度旅行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去了还想再去,还有一种是去了再也不想去。如果你认为印度只是一个脏乱差,不安全的地方,那么我只能告诉你,印度是一个不适合你去旅行的国家。那里没有奢华的酒店和餐厅,没有“高洋上”的购物中心,甚至没有干净宽敞的路面。如果你喜欢奢华、享受型的旅行,千万不要去印度,因为你不会喜欢的。那真正喜欢并且选择去印度旅行的人,绝不是为了去享受或玩乐而去,而是为了更好地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  此次旅行的收获是颇多的。印度重精神,轻物质的价值观和中国现在主流的物质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多元,人生的多态。“高洋上”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物质也不一定是所有人的终极目标。印度人的生活可以邋遢凑合,但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神庙建造得精致宏伟、打扫得一尘不染。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理解信仰对他们的意义,但起码我们能够学会去尊重。也许你在印度的时候会觉得那些tutu车司机和乞讨者很讨厌,但你知道吗,他们其实很可怜:由于印度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他们从一出生就注定要低人一等,没有尊严,只能从事那些低等的职业,他们没有选择的自由,也没有办法通过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你知道这些的话,也许下次会选择更宽容地对待他们。从印度回来后,我感觉自己有一些很微妙的变化,似乎对世界更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对人性和信仰也多了一些思考。我想这也许就是旅行的意义吧。  关于印度人民  1)首先说“强奸”这件事,据调查80%受害者是低种姓女子,而强奸者大多数是高种姓男子。这种行为来源于高种姓男子对低种姓女子的奴役欲,有一种说法在高种姓圈子里很流行,叫“去了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感受过那里的女人,就等于没来过。”  2)印度贫富差距大,肉眼可见。  3)受过教育的印度人素质非常高,热情,好客(当然有些人热情是为了找你拿小费)。我在火车上遇到一家印度人,前往瓦拉纳西度假,一路上与我聊了很多关于印度宗教的问题,也请我喝了两次地道的印度奶茶,到了瓦拉纳西火车站甚至帮我们拦tutu车,甚是感激。  4)印度官方语言超过20种,与我们中国的方言还不大一样,各地的语言发音不同,写法也不尽相同。我坐的那节火车,面对面4个人,3个印度人分别来自不同的邦说着不同的语言,互相都能大概懂对方的意思。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记录每个旅游胜地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我向你伸手,你跟不跟我走?相关文章中国人去了一趟孟买回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印度(深度好文)
来源:天涯社区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印度的旧文,通过网友的亲身经历或许能让我们对印度这个国家更加了解。
印度的社会,往往就是一个不靠谱的差异,扯出一片不靠谱的问题,然后很多不靠谱的事情以几何级数堆积在一起。
2013年,受到印度方的邀请,和30几位同僚一起造访了孟买。30几位中我们十位中国人是出公差,还有十位是欧美和中东国家的同行。
我们和几个欧美佬中有几个人去过印度,印象都不好,出发前纷纷来和我们分享他们当年在印度时的各种“离奇经历”,加之最近新闻报道印度频繁闹强.奸案,吓得队伍里几位女同胞强烈向领导请示要退出。
不过我们一大帮人大都是走过南闯过北,近的说国内边疆地区,远的东南亚、南美、非洲都去过,合计着印度不就是脏点、破点、乱点吗,再过分有非洲脏,有南美乱吗?所以觉得没必要战战兢兢的,搞得去次印度就和下油锅一样。
到了孟买,机场和印尼雅加达的建设水平差不多,当然和国内各种是不能比了,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来看,也算可以啦。
出机场后,遇到等待多时的印度方接待人员。印方人员非常热情,英语虽然印度腔很重,但交流一下觉得教育水平肯定不低,讲话很有条理,思维很快。
来接我们的司机们也都着装统一得体,没哪个是蓬头垢面或者大胡子的造型,当然,脚上蹬的还是很“印度特色”的凉鞋。这貌似是他们的一种文化传统和标志,因为印航的空嫂们登机服务时也是把皮鞋换成凉鞋。
我们住的是一家四星级的连锁酒店,母公司是阿拉伯的。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这酒店内外两重天,里面是古色古香的印度家具,恭谦整洁的门童随时等待着为你提行李按电梯,外面就是臭气熏天。
在这家酒店我们住了大半个月,大堂和门童们都熟悉了,也体验到了很多东西:
1. 上网不灵。
2. 从这个酒店我开始体验到,印度的服务生、佣人、门童之类的数量很多。开始我们的揣测是这是为了保证就业,或者门童确实文化水平太差。后来我们渐渐觉得,这就是一个很隐晦的概念:阶级……
3. 印度的服务生不是在服务你,是在伺候你……真的。
4. 印度的水,至少酒店里的是能喝的。关于印度卫生状况最夸大的就是不能喝水,不能吃当地的东西,甚至刷牙水都要是瓶装的。我在酒店里刷牙就是用的自来水,洗澡时也有水入口了,也没出问题。
5. 印度的酒店宰客太厉害。我们的酒店每个单人间每天收300欧元!还是公司内部协议价!在孟买这样一个白领月薪200到300美元的地方,一晚上敢要收300欧元!
我们后来了解下,印度的酒店,这档次都这价钱,童叟无欺,一致宰客。如果想去印度旅游,要住得好点就无法省钱,比去新马泰贵多了,所以至少在开销上来看印度旅游的优势不大呀。
哦,对了,这钱还没算税,没算服务费,没算服务费上再加的一层税!
说到这里要普及下印度卢比的汇率。
一美元,能换65卢比。所以一个印度中产,一个月收入300美元,将近20000卢比。(相当于2000多点人民币)
一卢比对当地人来说,购买力就和50美分差不多,他们吃一顿饭一般就30卢比,我们在公司的食堂订到60卢比的午饭已经是非常非常好。很多当地员工中午的外卖,就10卢比上下!
所以想想看,两万卢比在当地真不算差的工资,是可以叫中产了!孟买的低收入阶层,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几百卢比,换成美元就10刀不到!
一位印度人和我们说他在孟买大学商学院,毕业后他可以拿到相当于人民币一万的月薪,我们知道这在孟买确实已经是很不低的水平。而印度大企业的那些高管是和欧美的薪资水平平级的,换算成卢比在当地就是相当惊人的数字了。
我觉得一定要先描述一下这个国家的基本状况,下面谈到一些具体的见闻时,大家才有体会。
首先要说的,我不觉得印度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这点不是在埋汰印度,而是和他当年独立统一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留下了不少隐患。
你如果尝试把印度比做一个共和国,或者一个民主制国家,或者一个联邦制国家,都会遇到很多难以解释和理解的地方。但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有段时期,特别适合描述现在的印度,那就是先秦时期。就是东周列国时期!
第一条:尊王分封。
印度今天的每一个邦,相当于咱们的省,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咱们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印度中央政府就相当于那时的周朝王室。每个邦,在立法和司法上有非常大的特权,特别是在税收上。
从印度的一个邦,横跨到另一个邦去送货,那是要交税的!各位想象一下,这相当于我从北京送货到上海,一路上要给河北、天津、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交税!
这导致在印度做物流非常的困难,还没出货呢,沿路的各邦的特派员就来问你要税了。在印度,货运公司有很多不是指我们意义上拉货的公司,而是专门帮你去摆平沿途各邦的各种税收衙门,好让你清关过卡的时候快一点。
第二条:书不同文,语不同音,度量不统一!
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度语,但是全国有近一半的人不会说!
因为印度有20到30个邦,每个邦都有自己的官方用语。这可不是我们粤语吴语那样的方言哦,而是彻底是从书写到文法上都不一样的语言!
今天印度的钞票上,为了表示面额,就用二三十种主要语言一一印出。这还不算每个邦内部还有N种不同语言,如果一起加起来,全印度一共有300多种语言。
语言不通会造成什么样的困扰呢?
首先就是消除文盲很苦难。
你在你们邦终于会用自己邦的语言写字了,到了隔壁的邦还是睁眼瞎,文盲一个!这给印度人在自己国家里面迁徙造成了很多障碍。有些人甚至一辈子走不出自己的村子,因为他说的语言和周围地方的不一样!
再有一个恶性的,就是文化垄断!
大家可能会问,国家为什么不能推广印度语,就像我国普及普通话一样呢?
不能,很多邦为了保持自己文化上的“独立性”,就是不教印度语,别忘记了,每个邦在立法上的独立性哦。我们碰到一个成奈出生的IT主管,在孟买上班,他就只能和同事说英语,因为他从小就没学过印度语。
如此一来,能把所有印度人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竟然是英语,而不是属于本民族的印度语,这也是印度很悲催的地方。
印度现在有30%到40%的人是文盲。剩下的人中,大概有一半会讲英语。下层人英语口音很重,中产阶级说的英语能听懂,高层的英语很地道。印度说英语的总人口超过了英国。
印度是全民信教,六分之一的人口是穆.斯.林,7成是印度教徒,剩下的10%就是各种其他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犹太、拜火教、锡克教等等。大街上寺庙和圣坛随处可见。
旅游就是吃住行加个安全。吃住是可控的,但出行在印度有点不靠谱,不放心就尽量坐飞机吧。安全的话,4到5个人结伴出行,肯定是安全的。别故意找些黑暗的角落,在那种地方出事了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到了印度,最好别穿短袖短裤,不露出膀子和腿。印度人可以露腰,但是露腿和胳膊在他们的概念中就是暴露了,会让他们的脑袋“运转”起来。这点上,男女通用,女生别穿裙装热裤,男生别穿汗衫和沙滩裤。
和印度孟买的交通相比,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交通都可以说是“秩序井然”了!
我证明,反光镜在孟买的道路上完全是毫无用处的!印度人开车想变道就变,后面有人按喇叭就变回来,没人按就变过去!
停车和变道时的车距及其小,都是车门贴车门,保险杠贴保险杠。就这样的路况,印度人能把两车道开出6车道,同时大家以6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限速40的路上飞奔!
孟买交通最糟糕的环节是在城郊接合部,大卡车拉着警报一样的汽笛呼啸而过。真到了市郊的公路上,车减少了很多,虽然路面大部分时候只有双向两车道,但还是很通畅的。
郊区公路上的杀手不是车,而是各种横穿公路的动物,常见的有牛、猴子、狗,还见到过马、羊从路中穿过,偶尔还有大群的乌鸦或者鸽子突然群降在路中间。
印度这点很有趣,不管是城里还是郊区,走着走着很容易碰见野生动物。这些动物对人类是警惕而不敬畏,你手上有吃的它们就凑过来,不然就各走各路互不干扰。
孟买的出租车。这是大家在媒体上最常见的印度车了,翻译过来叫“大使”牌。
这是大使牌出租车的仪表盘和计价器,看着很怀旧吧。19卢比起跳,车费跳得可快了。但一般我们最多也就跳出过200卢比,那相当于是城中到机场的距离。
贯穿南北主干的甘地大道,周日早上凌晨5点多的时候拍的,所以没车。
这是孟买道路的日常,从早上7点堵到晚上10点。
孟买湾的油轮
孟买港口很有意思,各种船只扎堆停,渔船,游艇,摆渡,远点就是工程船和油轮,还有军舰!大家都停在一起,摆渡船就在大油轮和军舰间穿梭。
英国人给印度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串联起了整个印度的铁路网系统。
铁路对印度的运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至今这个国家内部的运输还极为仰赖这个英国人的遗产。
印度有很多河流,但是没有水运。公路对印度来说是阿克琉斯之踵,国家发展的最大制约。
印度之门,一边是阿拉伯海,一边是孟买城
孟买的铁路系统从南部的爪尖部位一直延伸到北部的爪根,贯穿孟买城和周边几个半岛。
这个铁路,分为国家铁路和城铁两部分。国家铁路就是我们观念上的火车,从一个城市开到另一个城市。
城铁的作用大致相当于我们的地铁,在市内停的快速交通,每天早高峰把住在北部郊区的上班族运到南部,晚上再把下班的人从南部运回北部的郊区。
考虑到孟买城市道路极端的拥堵,开车走一分钟就要堵10分钟,因此坐小火车是在孟买市内最靠谱的交通方式了。
印度的国家火车票分为7个等级,我们曾有位同仁周末试过第七等级的车票,从孟买到艾荷拉巴德,基本就是扒车顶。我不知道孟买的城铁有几个级别的车票,我只知道最贵的一等票,从我们在的地方到城南区要60卢比,最便宜的那个等级只要4卢比!
孟买的城铁车厢是开放式的,没有门,很多人半边身子挂在门外,一是为了风凉透气,二是为了好玩(常有年轻人作各种开挂特技),三是为了上下车方便,这里人都是不等停稳就跳车上下的,火车和马路上的公车还有卡车都是如此。
印度的铁轨,一种神奇的腐朽,枕木都烂了。火车开动时,很多人也是把身子探在外面。
这火车开得不慢哦,大概时速60到70公里的样子,我们试了一下,这时把半边身子挂在车外,吹着风顶着太阳,确有一种独特的快乐感。
坐多几次,我们也和当地人一样,跳车上下了。
孟买的房价无上限,全球最昂贵的那个27层楼私宅就在孟买!总体来说孟买的地皮快和纽约差不多了,能在孟买市中心弄个办公室是件很牛的事情!
一方面是孟买没有规划,这个国家没有任何调控措施。所以这中高房价和低收入联合起来造成两个现象:一是窝居,这点我们中国人很好理解。
第二就是上班族都住在郊区,连服务这些上班族的饭店和商店的也都在郊区,市区实在是地价太高。
南城区是孟买最漂亮的地方了,这里有阳光海滩,连绵的林荫大道,保留了很多英国人时代恢弘的建筑。这些建筑包括了今日的孟买大学、孟买火车站,还有税务局和法院。
甘地大街,这应该算是孟买的景观路了,两边保留了很多英国殖民时代的建筑。
孟买最豪华的酒店,泰姬马哈尔酒店的辅楼,遥望阿拉伯海。这个酒店属于TATA集团。
这是泰姬酒店的主楼。因为以前在这里发生过针对外国人的恐怖自杀炸弹袭击,所以酒店的安保比较重视。进门要拆开包给保安看。
孟买路口等红灯时的车距。隔壁的车触手可及。
孟买的一栋住宅楼,下面是商铺。孟买高架上两边都是这样的住宅楼,黑黑旧旧的。
我真不是想黑印度,而是我在孟买见到的平民住宅楼多为此,有些郊区的政府办公楼也是这样的。虽然很破,但是貌似没有修缮的想法,也不刷油漆粉饰一下。
据印度同仁说,别看这些楼外观很烂,但是结构用料很好,所以就算墙全烂了钢筋外露了楼也不会塌……
我想,这恐怕就是印度特色的腐朽,腐而不烂,烂而不塌,因为不塌,所以住在其中和周围的人也没有想过要做维护和修缮。
这是那座著名的富豪豪宅,有20多层供这家人住,顶楼有直升机平台。据说业主平时都在阿联酋。
孟买的商业区是没有规划的。一个专门店旁边就是一个黑而烂的平房,然后隔着过去一个又是专门店,然后又是两座黑屋……
此照片拍摄于孟买最好的购物中心Phoenix HighStreet对面。印度人也很有意思,不许我们拍摄购物中心的照片,害得我们想拍点孟买好的一面的照片都拍不到。
这是商场内部,我就拍了一张,一个保安就过来表示不许拍照。
出了遍布老殖民建筑的城南,孟买的街道基本就是这个造型的。
这和我小时候家门口的菜市场差不多。要说干净有序,那绝对是没指望的,但要说到特别的脏乱差,那已经比贫民窟要强得太多。
其实我个人对这种环境并不反感,相反觉得挺热闹的。这种街巷过过小日子倒也和谐,但非要背负上赶超上海那样的使命,就变成了一种自我折磨。
印度就如这个小巷街市,如果过过小日子,没人会觉得它不好,相反会觉得它很可爱,但这个国家自创始之初就背负了很多难以承受的远大理想。
在黑矮的平房中,新的大楼也在慢慢地爬起。孟买周围的工业不多,但城市空气也不好,恐怕也是因为整个城市四处开工的建筑扬尘导致的吧。
我看到这张印度男孩,就不想去回忆当时他身后的垃圾堆。把美丽的事物撕碎就成就了悲剧。
孟买就是这样,偶有的高楼和大片的棚户比邻而立,互相之间不觉得有任何矛盾对立。
印度该脏的地方,非常脏,脏得不忍直视,但你心理上还能接受,谁让你专门找这种地方去看的呢!
但是不该脏的地方也会脏,从医院,到中产阶级社区,还有寺庙周围。甚至有时在花园洋房遍布的富人区,走着走着你前方地面突然出现了一大坨牛粪,或者垃圾堆!而且看起来没有人想要去打扫一下的意思。这种脏是突兀的,你心理是没准备的。
我们不敢让酒店洗衣服,怕的不是水质问题,而是据说整个城的衣服,从下里巴人到星级酒店的,都是送到孟买城著名的千人洗衣场去洗的。
这是洗衣场,也是网上很多孟买贫民窟照片的拍摄对象。
这是可能用来洗我们衣服的水池子。
这个洗衣场在一个城铁站边上,里面只有男洗衣工,因为女的挺不住这么重的体力活。这些洗衣工每个月收入只有几百卢比,10美元不到。
所以我们都是在酒店里用水管洗衣服……
印度在传媒、影视、娱乐、软件和创意等和第二产业挂钩不大的方向上发展得都很好,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媒体集团和影视基地,可惜又是不给拍照,不然真是美女帅哥满照片的飞。
他们的思路很新,商业模式很纯熟,人才培养也完备,在具体的制作和创意方面比我们的文化产业强,很多中高层都是直接从好莱坞和欧洲高薪聘请的,这方面印度的投入很巨大。
但是一说到和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相关的行业,印度就呜咽了。制造业和基建是印度的痛中之痛,工业和农业上都没什么亮点。哦,对了,红茶和香料等特种农作物除外。
在独立前,英国人给印度人留下了全印铁路网,但是刻意没有在印度展开任何工业基地的建设!
印度独立后,基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依赖苏俄的援助,90年代后依赖日本,21世纪初是韩国,而现在的电信方面是中国。制约工农业发展的两个重要问题是物流的困难以及人口制度缺位。
孟买街头警察的巡逻车。也有可能是军队的吧。可能因为经历过恐怖袭击,所以孟买热闹点的地方都有这样的小装甲车在巡逻。不过这车造得山寨气息十足,能不能有防弹的效果很值得质疑呀!
此外,涉及政策整体规划的行业,印度也做得不好,比如金融。孟买的证券市场历史悠久,而且和中东及东非地区的资金流颇有联系,但搞了半个世纪,就是没做出任何地区影响力!
但印度不是一点工业都没有,像最近在国际上很火的TATA集团,还有Reliance等等。印度工业的发展力在最近十年才开始释放,慢慢登上国际性的舞台。
在某些很尖端的方面有一席之地,但总体上依旧属于只能在印度自己国内小打小敲。不过有些印度企业在代工我们国家品牌的产品了!在印度生产,返到中国贴个中国企业的标签,再卖到欧美去,全球化真是奇妙。
在印度做生意,我们观察了一下,觉得非常非常难!
一是这个国家政策缺失,各种条令复杂而自相矛盾,作为非印裔的外国人要想往印度注资并在当地展开商业活动,那真是异常的难。
二是微观上,印度群众的购买欲望很大,购买力却很小,作为一个外国公司,如何设计一个满足印度客户群体需要的产品,是很头痛的问题。
总体形容,这个国家的顾客就和这个国家的领导人一样,眼高手低,脑海里想的是到瑞士去旅游,但心理价位是10美元一天……
可爱的印度保安,每次见到我都要我给他们拍照。
要说印度的经济,让我从孟买的一家家路边小店说起。
这是孟买,乃至全印度城市人民的主要购物场所——小型零售点,这个概念涵盖了从小摊贩,到小杂货铺再到小门市店这样经营特征的零售场所。
这种小零售,占到了印度整个零售行业的96%。所以在印度,你很难见到大型国际连锁超市和连锁社区超市。
1. 占地面积小。
2. 什么都卖,从烟草到纱丽到饼干到烧菜用的油盐。
3. 所有权很简单,都是家族经营。
4. 都逃税,只有现金交易。
5. 都无完全合法的营业执照。在孟买,你真想办个执照,估计发证的人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有哪些流程!执法队来了,塞点烟和吃的,夹点钞票在里面就可以了。
这张图片就是很典型的印度杂货铺,大部分的印度人都是在这样的店里购置生活用品的。
现在肯定会有很多宣传片,说超市在印度越来越普及啦云云,那都是宣传,宣传。印度零售业的基础还是这些杂货铺。
我要特别在这里说一下,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印度的小店喜欢把东西挂着卖?
你们见过有专门为挂着卖东西而设计的洗发水包装,专门为挂着卖而设计的牙膏包装吗?
从印度消费者的角度看,他们对挂着卖的东西比对摆着卖的东西有更高的认同感!
很奇葩的理论吧!而且要注意,那些挂着卖的洗发水可不是和我们派发的试用品一样,是剪开滴出来用的设计,而是有着一个极其小的盖子,用完之后再盖上!一袋避孕套大小的洗发水还要加个盖子,有够奇葩吧!
这些文字都不是我和同事臆想出来的,而是印方接待的我们企业经理和孟买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和我们说的,他们说的原因就是想通过这细微的一点让我们领悟印度市场!
我当时立刻明白当初为什么和印度人谈合同时,他们能为少付几个螺丝的钱和我们纠缠了一整天……
我很尊重我在印度遇到的百姓,商人和学者。但我不认同这个国家会在整体上有长足的发展,更别说赶中超美了。
印度要做的是立足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以自己为本,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
我觉得,不管是印度本地人,还是外国投资,能在印度这种茫然无序的市场上发展起来,都是牛人!特别是像TATA这样从中亚迁居来的家族,在印度如何从无根无基到四处出击的,很值得学习。
印度是个很倒霉的国家,得益于其在卫生条件上恶名远扬,该国的饮食文化通常直接被剔除到了选项之外,很多短期旅行的人们连尝试一下印度食物的想法都不会有。
我就在想,世界上脏的国家很多,非洲东南亚都有同胞在那里吃过东西,怎么印度的卫生问题就这么突出呢!原因可能在于水!
恒河水在大家印象中已经是不言而喻。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如果这个不能保障,那么任何烹饪卫生都无从谈起了:
就算你最后要求助于方便面君,那也要用印度的水泡开吧,或者你想求助于麦当劳君,但麦当劳的生菜也是用印度的水洗的吧!
印度酒店本身也处于转型期,很多设备也在慢慢更新,以前老的净水设备很多真是有问题。我们一位老前辈N年前去印度,出于大无畏的精神用酒店的自来水刷牙,结果真倒下了。
现在不拉,不代表以前不拉。当然,反过来说,以前拉,不代表现在还会拉。我希望以后去印度住在酒店里不用天天拿矿泉水刷牙,但事实是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能并不是每个酒店都能做出这样的承诺,特别是中低级的住宿场所。
我们在印度吃的东西
在尝试了不少店后,我们已经摸出孟买饮食的梗概了。
1. 过火的东西都没问题,哪怕是路边摊的。前提是拿东西给你的手和餐具要干净。所以我们去街上吃小贩的茶点和果汁时会自带容器,这样略显怪异,但为了保险起见。
2. 我们从有保安的饭店,到装潢不错的店,再到当地人推荐的特色店,再到看起来还凑合的店一级级往下试,前面这几个都可以。一直到某晚的夜市大排档我们才没挺住。
3. 我们除了大排档那次腹泻估计是和卫生有关,唯一的另一次腹泻是因为咖喱太辣,而且配着生洋葱吃太刺激肠胃了。
日常里印度人吃什么呢?面饼蘸酱,或者面饼夹着菜糊糊蘸酱,或者面饼夹着肉和米蘸酱……
我们在印度街头吃得最多的,是这种叫Roti的面饼
在印度吃饭,你会遇到三个不习惯的地方:
2. 全是糊糊,以咖喱为主
3. 没有绿叶菜
在孟买的饮食,大多数是以上面这张糊糊的形式出现。
这糊糊里面可能烧的是肉,也可能是素菜。这印度人对于素菜,没有我们这样清炒的概念,从豆子到花菜,从叶子到根茎,全都切碎煮在糊糊里面。
印度餐厅烧肉,是用烧烤的方法,把鸡肉和鱼肉做成小块,叫做Tikka。
最传统的印度饮食叫Thali,就是一个大铁盘子上面盛放了米饭,馕饼,酸奶,香料还有各种糊糊。
印度主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大概全国7成的人是其信徒。第二大教是伊斯兰,大概15%的人口信仰,穆.斯.林们主要聚集在南部的成奈和海德拉巴德。
剩下的就是佛教,基督教,耆那教,祆教(也就是摩罗教,或者说我们武侠小说中大名鼎鼎的“日月神教”)甚至犹太教,以及其他各种我不知道该怎么翻译的宗教。
总的来说,印度是全民信教的,不是信这个,就是信那个,基本上是信印度教。
印度人对宗教那是非常非常的虔诚。很多与我们同行的印度人,都会在遇见寺庙时,询问我们可不可以让他进去参拜一下,他很快就会出来。
有些特别虔诚的,会每遇到一个寺庙都要进去参拜一下,而且不是我们那样双手合十心中默念的那种参拜,而是五体投地的跪拜,每拜一次就要唱一段经文。
有一些人不拜,但是会紧紧扒在神像外的柱子上,默默注视着神像长达几个小时,就像注视自己的父母孩子一样,其中一些人看着看着就突然对着神像流泪了。
印度教对印度普通老百姓最大的影响,那就是吃素。印度教是反对杀生的,所有从印度教中衍生出来的,就像佛教,都是反对杀生的。印度教的反对杀生,和我们现代的人道主义观念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出于一种原始宗教的信仰,既万物有灵论。
在阿育王的时期,他因为信仰佛教,就命令释放鸟兽,汤中无肉,更甚者,百姓不得聚众,因为聚众就会思娱乐,思娱乐就会有情欲之念。
每个宗教体系中都有例外,而操行例外之人就被视为异端,虽可容忍但不可接触。
有些异端是神圣的,比如巫医。为什么,因为很多时候为了治病救人,要用药下刀,难免要违反宗教信条。
有些异端是低贱的,比如剥皮者。人总要穿衣服吧,在冷的地方要过冬靠扎草鞋没用,得有动物的皮毛可以御寒。但要皮毛,必会杀生,所以剥皮杀生的职业就有特定的一群人从事。
这些人天天在血污中生活,在其他信众眼中是异常污秽的人等,所以除非每年特定的交易时刻,平时不愿意和他们接触。这些人猎杀和剥皮制衣的手艺,出了宗族之子,外人不愿继承。
慢慢地,有一些人,不与群体接触,却变得神圣,受到敬仰和祭祀;而另一些人,不和群体接触,却被排斥和隔离。他们的身份和地位都在子嗣间代代相传,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种姓。经过文化的发酵,还有出于政治制度的压制,这变成了一种制度。
这就是种姓制度的根本由来。
印度的种姓制度异常复杂。
1. 从历史上来看,因为印度历史多为口述,缺少文献,对于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现在只能从经书和其他国家涉及印度的文字中拼凑出个大概。
2. 在英国殖民时期,出于统治需要,英国人为了调整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些较高的种姓被调到了低种姓,有些较低的则被划为更高的种姓,并在总体上拉开了每个种姓之间的社会距离。
因为印度历史上频频被外来统治者侵占,我们可以相信许多统治者出于自己的政权考虑都会调整印度的种姓制度这个工具,导致今天的种姓系统和千年刚诞生时的涵义相差甚远。
3. 种姓制度类似我们中国古代的户制,包含了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的固化。常识上印度的种姓有四大层,比如婆罗门、首陀罗、伏舍云云。但是每个大层内,又包含数千个小层面的家族,如果放在政治层面上考虑中央性和地方性,问题更复杂。
4. 由于种姓制度的继承性,造成了跨阶层不通婚,呈现出基因隔离和姓氏隔离。所以说看长相看姓名就知家族,谁让你爹你爷爷千年来都是这个种姓阶层的呢?
5.职业的不可跨越,由于一直以来很多职业属于不同的种姓,他们之间是避免接触的,或者是有尖锐矛盾的。种姓内的人永远从事类似的职业,而种姓外的人永远不会参与这个行业。
这又导致现在印度很多职业是和种姓挂钩的,比如工程师都是出自某种姓,教师都是出自另一个种姓,搞文宣的是某个种姓,做医生的祖上是另一个种姓,而扫大街的依然还是不可接触者。
这种分层对印度现在企业的管理提出了很多挑战,比如,搞财务的和搞IT的两类人出自两个不同种姓的系统并坚持互不接触,我该怎么让他们一起开发出一个财务管理软件呢?!
种姓制度深深地割裂了印度社会。在同等级的种姓间,也或者因为利益或者优越性的见解,发生暴力冲突,称为cast war。这在印度农村很普遍,就像张家人和王家人械斗一样,在印度的电影题材上反映的很多,形成了印度特有的依托种姓制度存在的帮派文化。
种姓制度是有传染性的,即使不属于印度教信徒,但在印度教站主题的社会文化熏陶下,也难免继承种姓文化。
今日的印度政府官方坚决反对种姓制度,并通过鼓励教育和就业的方法,力图改变低种姓和不可接触者的社会地位。锡克教和祆教等其他宗教群体也先后声称绝对放弃和反省种姓制度。
但千年之冰非一日之寒,延续千年的劣性文化,在沾染了诸多历史禁忌和既得利益后,哪里是这么容易撼动的。
如果我们在种姓隔离上,再加上宗教隔阂,和每个国家都有的地域歧视,以及新时代的拜金主义,那印度社会现实中真是充满了各种隐形的墙。
印度也曾有过火红的年代
印度人一直坚持,他们在1990年以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无党禁报禁,但在经济上采用的是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制度,是姓社的。这很好理解,开国初始,印度和中国这样没有治国经验的国家,肯定是采取拿来主义。
在当时,二战后的苏联在亚洲的影响力如日中天,计划经济的制度也确实证明了其在推进落后国家振兴上强大的爆发力。要想在一穷二白,啥基础都没有的国度建立起工业体系,就要集中资源,重点突破,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去讨论好不好富不富。
50年代的印度,那就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明灯,发展中国家的骄傲,不结盟运动的领头羊,方方面面看印度都当之无愧是所有后进国家中的老大。
即使是在朝鲜战场上震惊世界的新中国,也对印度毕恭毕敬,两国一度以兄弟相称,尼赫鲁和毛主席互相夸耀对方是一代英豪。
经济上看,印度有着英国人留下的完整铁路系统和部分工业,底子最好;
政治上看,英国人也给印度留下了议会民主制度丰富的执政经验。能把千百年来一直四分五裂的印度纠结在一起,不管手段和结果如何,尼赫鲁凭此就是大功一件。
全印度人民在尼赫鲁的带领和鼓舞下,大干快上,修水坝,兴学校,铺公路,建三军,好像强大富裕的明天指日可待。
尼赫鲁的评价“水电站就是印度新时代的神庙”,这话体现出了他本人的自豪,也体现出了当时印度全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但是两场战争彻底打掉了印度的威望,让印度人民骄傲的脊梁猛然又塌了下去。
第一场:印巴战争
第二场:中印冲突。
短期内连输,印度人民被打迷茫了……
计划经济基本上没有改善印度的基础设施,也没有为印度打下多少工业家底。印度的大命根子——石油,在半个世纪内多次把印度经济推向悬崖。
1990年,海湾战争,国际油价暴涨,极度依赖进口原油的印度经济再次被推倒了绝壁边上,全国的外汇储备全被油价这个黑洞吸走,剩下的额度只能够支付数日的国际贸易,这等于说印度破产了!
印度开放了,摒弃了计划经济,在几个月内全国的经济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印度人的思维,对于管理的一些见解,我们现在还是不能理解。
初来乍到,我们总觉得印度人对现代管理是一窍不通:没有时间概念,没有岗位责任分工,谁干什么,怎么干,干多久,貌似基本是随性所致。
但是,和印度一些高级的管理人士沟通了一下,又觉得印度人对管理上研究的还挺深入,制定的很多方法和规定很有针对性。
印度的高层人员,与其说他们是企业家,不如说他们是学者,沟通起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态度平和。说到一个话题,他们总能引经据典,又结合实际,颇有一种博通古今的气魄。
印度开国之后,对人才队伍的培养一直就很重视。大家可能知道,印度有一个国家工程学院,入取率可算是万中挑一,每年只在全印度招考3000个名额,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进入了工程学院,就和我们以前中了科举一样,毕业后绝对是前途无量。和国家工程学院一样,印度还设立了一个国家管理学院,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和工程学院一样,也是前途无量但人选是万中挑一。
这是印度的骄傲,却也是印度的悲哀。印度在类似这两类学院上投入了大量的补贴,在基础教育的投入上却相对见绌。基于此,印度出现了教育水平上的两级分化:一面是大量的文盲,一面则是高质量的精英梯队。
到今天,印度的大学都是以全英文授课,且不论你口音是不是纯正,但要以全英文书写学术论文,这要求可不低哦。
所以印度人去英美读研究生(不是本科哦,是研究生),不需要考托福雅思,人家看你是印度大学学位,知道你的英文是有高端山寨水准的,至少不是小白。
高质量的人才,相对于庞大的文盲队伍,就是杯水车薪。高端人才没有配套的产业,天天还要和一群文盲打交道,实在是浪费人生!
所以,在90年以前,印度的这些人才大量外流,移民欧美。这其实还是很值得的,因为这些印度的外流人才,在90年以后又是投资杀回印度的主力军,就像我们改革开放的初期带头投资中国的都是华侨。
印度人的高度感性
关于印度,我很认可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印度的宣传能力。
印度在文艺创作的水平上比中国高不少。
在印度,关于媒体文宣,我个人觉得最差的就是新闻类,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但是电视剧和广告,真的比中国强不少,特别是广告类。
我们去的每一家印度公司,那宣传片放的,都让人觉得他们的事业是气吞山河,扫平八方。
即使这些年来,我国文化制品的设备水平有了提高,在创意上,还是一如既往的让人汗颜。
这点上,我只能说印度人的广告制作得太好,好到我不觉得这种创意能力是来自一个发展中国家。
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多看看印度的商业广告,不仅让你对产品本身瞬间来了兴趣,而且可以让你能领悟如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阐述产品。
印度人为什么这么擅长文宣?我想这和印度人为什么这么不擅长基建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原因就是印度人是高度感性化的!他们对色彩、声乐和节奏很敏感,对数字和逻辑很迟钝。在印度人表达事物的时刻,对心理的描述,对事物给当事人带来的感受,在重要性上大大超过对结果和过程在合理性上的要求。
这就是为什么印度电影充满了艳丽的色彩,轰隆而不间断的配乐,还有动辄就出现的无厘头舞蹈。
这些夸张的演绎满足了印度观众对感性的追求,而其在理性层面的不合理早就被忽视了。
印度人的对感官的敏感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也体现在其他四感。在我们看来,印度影视中的舞蹈有些过于夸张,但此类桥段对印度人是无法缺少的。作为我们中国观众,看到这些桥段,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印度人的动作,而对于印度人,他们最关注的却是我们看不见的——音乐!
是的,强烈的,夸张的,喧闹的音乐效果。印度的街头,电影和广告,时刻都有轰隆的音乐效果,没有音乐的生活对印度人简直无法忍受,这就好像我们四川同胞吃饭不放辣一样:活不下去呀!
当我们穿梭在孟买的街头巷尾,只有印度音乐夸张而快速的节奏,才能表达出我们当时的想法:
一个忙碌而杂乱的社会,却在随机中有一种内在的秩序,恰似印度乐曲,在轰轰烈烈和跌跌撞撞中,又不偏不倚地演奏着相对的主旋律。
印度人的奇葩思维
人要做任何的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比如我今天要高考,考试很难我复习了很久。不幸高考当天,我病了,头昏眼花,写一题就流一摊鼻涕,痛苦不堪。
从管理来看,苦难分两种:一种是可以争取克服的,靠主观能动性能解决的;另一种是难以克服的,是自然生产,人力难以改变的。
印度人的奇葩在于,他们把很多其他人认为是可控的因素,划归到不可控这一栏去了。
我们很多认为很基本的要求,在印度看来是uncontrolable,而且既然不可控,那印度人就完全漠视,一点不去花精力去过问。在印度人看来,市场,定价,宣传策略,包装等等,这是可控的。但我们认为这些东西很虚。
相反我们认为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周期,耗时,员工等等,印度人认为是不可控的!他也不会去管理。
我估计啊,是因为印度的基础条件限制,导致的一些痛苦的“既定事实”把印度人虐惨了。
我们中国人,遇到这些问题,要啃骨头,越是困难越是要上,因为今天你不解决了拖到以后问题越来越大,届时再解决成本就大了。印度人的态度是甩手掌柜,爱咋咋的,不管了。
如果你能理解印度人这种把很多事情划分为“不可控制”,并且之后就真的“完全不控制”的思维方式,对印度的很多奇景你就能立刻理解了。
很多不能想象的奇葩,以这种思维去揣度,估计在印度人的世界观里,完全就不是问题,因为连产生问题的场景在他们的脑中都是“漠视的”,或者“不存在的”。
孟买这个城市没有一个类似我们市长的职务,现在的市长就是一个荣誉头衔。那么谁在管理孟买呢?
一个由很多单位组成的,意见互不统一的委员会。这么多群龙无首的政府官员,印度人认为是“不可控制”的,所以也不需要去想怎么弄出个领导,于是大家都“互不控制”,随便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印度是个传媒开放的国家,谁想说什么评论什么,都可以上舆论吼两下。这个印度节目的评论员,想法和言论完全是彻底的扯淡。
我这里想说的媒体“控制”不是国家要对舆论要进行严格的管控,而是行业界对参与人员要有一个基准的业务要求。一个合格的媒体人员你可以上电视就事论事的挑战对方,但不能坐在那里随意扯淡。
而印度的电视采访,扯淡非常多,而且离题万里。比如采访一个阿联酋来的企业老总,那个印度记者在机场问的是“你认为某某板球运动员退役后应该赚了多少钱?”这是采访一个刚来到印度,还没出机场的外国企业老总的问题吗?
而印度就是这样,你可以在涉及外交的节目上谈自己很擅长烧咖喱,也可以在涉及印巴冲突的节目上谈某位影星快结婚了。因为印度人觉得说什么话题完全是当事人即兴发挥,纯属“不可控制”,所以不需要做任何的规范。
不知道是这种“不控制”的思维导致了印度的乱象,还是印度的乱象催生了这种“不控制”的思维。
总之印度就是存在很多无法对接的差异,而且这些鸿沟性的差异也不被认为是一些“很重要的,需要管理的”问题。
印度的社会,往往就是一个不靠谱的差异,扯出一片不靠谱的问题,然后很多不靠谱的事情以几何级数堆积在一起,搞得整个国家以一种很随机的,无法定义的状态在前进。
很靠谱的精英,和一大群不靠谱的人民。这让我个人很难对印度人做出一个评价。
我只能说印度的两极分化存在于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层面。从广义上的文化,到微观上的个人,都存在着差异。
印度现在有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些成就相互无法策应,全部是某几个人孤军奋战的结果,难以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大的影响,在系统上对这个国家的撼动非常的小。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路面干净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