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鸽玛莎标本对自然界的影响

谁能想到,曾经数量最多的一种鸟,居然会被吃灭绝_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谁能想到,曾经数量最多的一种鸟,居然会被吃灭绝
原创| 13:31:36
那些在年轻时记得旅鸽的人仍然活着;那些在年轻时曾被一阵活生生的风摇动的树仍然活着。但是十年后,只有最老的栎树还记得这些鸟,而最后,只有沙丘认识它们。
——利奥波德当今世界上最多的鸟类,恐怕非家鸡莫属,由于人类的长期养殖,现在同时生活在地球上的鸡至少有200亿只,而数量仅次于它的,则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小雀鸟——红嘴奎里亚雀,但它的数量仅有20亿只。家鸡的数量如此傲人,其实并不值得惊奇,因为人工选育和规模化工业养殖的结果,一个养殖场同时生活着几万只家鸡是十分稀松平常的事。而显然,它与我们今天的主题也并不符合,它们不仅没有灭绝,队伍还随着人们的需求而不断壮大。但曾经有一种鸟类,它们并没有像家鸡那样被驯化,却靠着完全野生的种群,达到了50亿只的规模!在它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它们的数量也远远超过家鸡,更是自鸟类诞生以来,自然繁衍的种群规模最大的一种鸟(没有之一),这就是北美旅鸽。然而谁能想到,数量如此庞大的鸟类,却只用了一百多年的时光,就被人类生生的灭绝了,而灭绝的一个主要原因,居然是它的肉!始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最大的成果就是发现了南北美两块大陆。对于探索南美的欧洲殖民者来说,南美意味着落后的印加文明,和他们千百年来积攒起来的海量金银;而对于探索北美的殖民者来说,北美意味着广袤的平原,和丰富到令人乍舌的自然资源——绵延几百公里的原生阔叶、针叶林,河流里成群的虹鳟鱼,近海地区多到甚至会撞上船只的鲸,荒野中漫步的美洲野牛群,北美,无愧于天选之地的美誉。那个时代的探险者们,无不为北美的富饶所震撼。1534年,来自法国的雅克·卡蒂亚率领船队从今天的加拿大一带向南探索,试图为法国寻找一块合适的殖民地。当船只行驶到今天靠近美国边境的爱德华王子岛时,水手们惊讶的发现,这里有一种和鸽子长得很像、但是尾巴格外长的鸟类,水手们不得不对它印象深刻,因为它的数量多到令人恐惧——密布鸟群浩浩荡荡的飞过,几乎遮住了阳光。而七十年后,雅克·卡蒂亚的老乡、魁北克城的建立者、法国探险家萨缪尔·德·尚普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不无感慨的描绘了了他对这种鸟的印象——“它们太多了,简直数之不尽”
然而,和他们更南方的、来自英国的殖民者们比起来,法国人确实有点没见识了,在英国人登陆的五大湖地区,这种鸟的数量远比法国人登陆的区域密集的多,初踏北美的探险家们已经被更为庞大的鸟群所震撼:弥漫天际的鸟群迁徙队伍持续飞行可达数天之久。
遮天蔽日的旅鸽群。图片:Smith Bennett/Illustrated Sporting and Dramatic News在当时,生物分类学刚刚兴起,被后世誉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并未亲自来到这片陌生的大陆,但是他却获得了一些珍贵的标本和前方探险家的日记。林奈对前方传回的描述它们密度的记载很感兴趣,于是将它命名为Columba migratoria。尽管分错了属,但migratoria一词却准确的反映了这种鸟的最大特点——像蝗虫一般密布。根据这种鸟四处游走迁徙的特性,今天我们在中文里称它为漂泊鸠,或者旅鸽。
雌性的旅鸽。图片:Hayashi and Toda/Orthogenetic Evolution in the Pigeons随着殖民者队伍的日渐庞大,一些鸟类学家也来到北美,得以近距离研究这一在欧洲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的鸟类。来自法国的鸟类学家和画家奥杜邦亲眼目睹记录了一个旅鸽群,他根据估算,得出了一个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数字——光他看到的这一群,恐怕就有10亿只以上。被称为美国鸟类学之父的亚历山大·威尔逊的数据恐怕更为吓人,在一次旅行中,他观察到了一群旅鸽从头顶飞过,初步估计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这种鸟可能有22亿只。
奥杜邦笔下的旅鸽。图片作者:John James Audubon然而,谁也没能想到,就在奥杜邦为旅鸽群的庞大而震撼不已之后的短短几十年,旅鸽,这个曾经被认为至少有50亿只、可能是自鸟类出现以来种群规模最大的奇迹般的物种,还是迅速而不可逆转的灭绝了。直到今天,旅鸽的灭绝事件依然深刻的震撼着人们,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之深刻,也引起了人们关于人类与自然该如何相处的反思。其实早在奥杜邦从法国移民到美国之前,早起的欧洲殖民者已经把旅鸽当成一种司空见惯的野味而大肆捕杀,不过,尽管自大航海和工业时代以来,已经有多种鸟类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灭绝,但奥杜邦还是很确定,这种鸟实在太多了,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人类灭绝的。其实,对于旅鸽的捕杀,并不是欧美殖民者开启的,千百年来,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一直也都捕杀旅鸽为食,尤其是居住在五大湖和中南部地区的肖尼人、齐佩瓦人、切诺基人、苏族人、莫西干人,都非常喜欢旅鸽肉,对捕杀旅鸽也很有研究。在那些寒冷的冬季给第一批移民者送来温暖的印第安人,除了教授种植玉米和捕猎火鸡的技巧,或许也带来了他们如何利用旅鸽并与之相处的知识——如何找到鸟群的栖息地、如何点燃枯木进行围捕、如何用旅鸽的脂肪制作“印第安式黄油”,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在捕猎足够吃的旅鸽的同时,避免影响它们的繁殖。但印第安人与旅鸽的相处之道似乎没有传递到来自欧洲的移民手中。在当时,北美人口快速爆发,殖民地的拓展需要更多的土地和资源,殖民者们很快就和曾经给自己提供帮助的原住民产生了激烈对抗,更遑论会在乎一种司空见惯的鸟类呢。在当时,北美的殖民地快速发展并出现了第一批城镇化,这自然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欧洲对于木材的需求同样旺盛,出口木材也就成了殖民地创收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随着殖民地人口越来越多,要填饱的肚子也就越来越多,这必然需要开垦出更多的土地来种植粮食,作为欧洲殖民者最先登陆的区域,北美的东海岸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但在这种旺盛的需求下,这些木材被快速采伐,仅18世纪这一百年,北美东部80%的森林就被砍完了。而对于旅鸽来说,森林、尤其是五大湖区域的阔叶林,是它们最重要的食堂,这些阔叶林里有大量的壳斗科植物,它们的果实成熟后,一层一层的堆积在树下,形成了厚厚的栗实堆(mast),而旅鸽虽然并不挑食,它们偏好浆果,也会采食蚯蚓补充蛋白,或者吃蜗牛补充钙,但在繁殖季节,它们需要大量的坚果供应——实际上,一个鸟群数量庞大,对食物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只有森林中多年形成的栗实堆可以满足它们繁殖期的营养需求,而随着森林的萎缩,这些旅鸽失去了这份稳定的食物供给。
来自栎属Quercus植物(即橡树)的栗实堆。图片:Muffet/Wikimedia Commons没了最主要的食物来源,这可能已经够惨了,可更惨的是,旅鸽自己反倒成了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在当时,殖民者们已经学会了印第安人常用的那种捕杀旅鸽的方法——在树下烧火放烟,把树上的旅鸽熏晕,然而这显然没能满足猎人们的欲望,很快的,一种残酷的方式——燃烧硫磺——就被发明出来。由于旅鸽喜欢群居,每天晚上,一片森林里可能就有数以亿计的旅鸽栖息,一次燃烧硫磺,就可能掉下来几十万只被熏晕的旅鸽。这种捕猎的效率之高,从一个点就能看得出来——奥杜邦亲眼见过一次对旅鸽的围捕,这些猎人捕杀过后的旅鸽,像雪片一样堆积在地上,而猎人们用来运输旅鸽的马车,甚至都被压坏了。而眼看着还有很多死掉的旅鸽运不出去,猎人们干脆叫来两个农场主,骑着马把自己农场里的猪从一百多公里以外赶过来,这些猪游荡在森林里吃着旅鸽尸体,很快就变得膘肥体壮……
用“媒鸽”诱捕鸽群的演示图。有时捕猎者会在地上洒下用酒精浸泡的谷物,旅鸽食用后昏迷无力逃窜。图片:Frank Leslie’s Illustrated News/Wikimedia
Commons而旅鸽喜欢抱团的天性,导致它们即便可以在空中快速飞行,却也是个唾手可得的猎物。和沙丁鱼一样,旅鸽飞行的时候喜欢组成一个封闭群,几百万、甚至上亿只旅鸽密密麻麻的聚在一起飞翔。在自然界中,这有利于它们对方一些猛禽天敌——猛禽看花了眼,根本没法锁定其中一只旅鸽。但对于人类来说,这简直就是再好不过的捕猎目标了:猎人们在山谷或河流边树立大网,一群旅鸽飞过,网上就挂满了;猎人们还喜欢用霰弹枪朝天射击,甚至无需什么射击技巧,一个孩童随便开几枪,就会掉下非常多的旅鸽。甚至一种以鸽治鸽的办法也被发明出来:有的猎人琢磨透了旅鸽的习性,他们会抓到一只旅鸽,然后用线缝上它的眼睛,用绳子拴住后抛到空中又将其拉下,用以引诱附近的鸽群。路过的鸽群看到这只“媒鸽”降落,以为附近有食物可以采食,于是纷纷落下,接着就被一网打尽。
一名猎人和他的“媒鸽”。图片:Wikimedia Commons在当时的北美,粮食本来就很紧张,这就导致没有足够的饲料去发展畜牧养殖业,普通老百姓很难吃的上肉,但旅鸽的肉来的这么容易,产量又这么大,自然就成为了最主要的平民阶级肉食,在东海岸的很多餐馆,旅鸽馅饼是最受人喜欢的热门菜品。而旅鸽的羽毛亦深受青睐,尤其是胸部羽毛拥有迷人的色泽和轻柔的质感,是羽绒制品的理想材料。在纽约州的肖托夸县,一个家庭仅仅为了给女儿制作床上用品嫁妆,在一天之内就捕杀了4000只旅鸽。显然,旅鸽面临的是双方面的打击:一方面,它们失去了栖息地和主要的食物来源,甚至因为缺乏这种食物来源而导致没有足够的营养储备来繁殖;另一方面,它们又被大肆的捕杀。这双重打击下,东海岸的旅鸽越来越少。但人们对旅鸽的需求却已经被激发出来了,他们需要吃肉,需要旅鸽羽毛。而尽管东部的旅鸽已经很少了,人们却毫不在乎,因为在美国的中西部,依然有数之不尽的旅鸽。
旅鸽的主要分布区域,红色部分为主要繁殖区域。图片:Valérie
Chansigaud/Wikimedia Commons实际上,西部的拓荒者们早就开始捕捉旅鸽以食用了,但苦于没有合适的运输途径,大规模的捕猎并没有商业价值。恰在此时,美国铁路迅速发展,打通了东西部之间快速物流的途径,也为旅鸽的命运划上了决定性的休止符。东部的故事不断在西部重演,成桶的鸽肉从西部源源不断的运往东部城市,每一个餐厅里都可以买到低廉美味的鸽胸肉馅饼。
类似这样的鸽子馅饼。图片:Jessica Spengler/Wikimedia Commons甚至连铁路都不堪重负,许多鸽肉等不到车皮而腐烂,猎户们毫不怜惜的把它们倒进河里。几十年后,当旅鸽已经濒临灭绝,当人们问道威斯康辛州的旅鸽猎人时,他们还会笑着告诉你:去威斯康辛河里找,河底下全都是。一些敏锐的观察者逐渐发现,中西部的旅鸽,似乎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而东部的旅鸽,甚至都很少能聚成群了。一些人不无担忧的建议,应该立法保护旅鸽,却遭到了无情的嘲笑——“这种鸟数量如此之多,为什么还要保护”?1857年前后,旅鸽的数量下滑忽然变得非常明显。像奥杜邦一样,所有人都知道旅鸽的捕获是如此严重,但人们都相信,旅鸽依然是取之不竭的,毕竟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商业捕鸽和森林开发已经进入高潮,但总能在其他地方发现新的旅鸽群。
这幅插画绘制于1867年,我们可以看到旅鸽依然成群出现,而人们依然在滥捕,没有意识到他们即将有一天将会消失。图片:Frank Leslie’s Illustrated News/Wikimedia
Commons然而事态的发展并非如此乐观,到了19世纪70年代,全美各地都很难发现成群的旅鸽,直到这时,依然还有人相信,这些旅鸽只是迁徙到其他地方——比如南美去了,它们总会回来的。19世纪90年代,人们只能零星的发现几只野生旅鸽。日,一个男孩在俄亥俄州的派克县用自己的气枪猎杀了最后一只野生旅鸽。自此之后,再也没有旅鸽在野外被发现。
最后一只养殖的旅鸽“玛莎”。图片:Enno Meyer/Wikimedia Commons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并不是完全麻木、无动于衷,很多人试图以自己的行动挽救这个伟大的种群。一些人试图通过人工繁殖的方式,像养家鸡一样来养殖旅鸽,但很奇怪的是,这些旅鸽却很少繁殖,但到了1910年,人工养殖的旅鸽只剩下了一只——“玛莎”。日中午,“玛莎”也离开这个世界,这个曾拥有50亿只的庞大族群的物种,在被大规模商业利用之后不到一个半世纪就彻底灭绝了。
如今,我们只能看到玛莎的填充标本。图片:Ph0705/Wikimedia Commons在旅鸽灭绝后一百年的今天,我们终于明白,原来像旅鸽这样喜欢群居性的生物,有时必须要在群居环境下才能引发生殖刺激,而失去了这个群居环境,就不能激发它们的繁殖行为,这导致旅鸽在跌落到一定规模以后,就已经失去了自我恢复的能力。而消逝的森林和人类的捕猎显然是促成这一悲剧的主因。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像旅鸽这样数量如此惊人的物种,居然在如此短暂的岁月里轰然垮塌,生命是这般的宏伟,却又同样这般脆弱。像旅鸽一样,被人类灭绝的生物还有很多,但要论对人类所带来的震撼,却没有一种可以和旅鸽相比。一种曾经如此多的鸟,居然仅仅因为人类的影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全谢幕!诚然,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成就我们文明的许多同行者,已经逝去,唯留记忆。为文明付出的代价,实在太过沉重。我们或许可以宽慰自己,一个个人的成长,是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教训,而文明亦是如此。可环顾我们四周,文明是否有所进步呢?百年之后,再凝视旅鸽黯淡的身影,希望它带给我们的除了悔恨,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曾多达50亿只的鸟被吃到灭绝,科学家却说人类可能不是元凶?
你好,请出示狗证(三)——“小绵羊”
一个男人在流浪&&
你好,请出示狗证(二)——“大拖把”
一个男人在流浪&&
正在收听 :
谁能想到,曾经数量最多的一种鸟,居然会被吃灭绝2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10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4K98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057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瓦力识别-答非所问赞同 27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野生动物灭绝对人类有什么影响_百度知道
野生动物灭绝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一切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与所在地域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只要条件不变,就能长期生存,即使发生扩散或缩减,其历程也是缓慢和渐变的.人类活动的加剧,却打破了这千古不变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 1)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 人类能在短期内把山头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内使全球森林减少50%,这种毁灭性的干预导致的环境突变,导致许多物种失去相依为命、赖以为生的家——生境,沦落到灭绝的境地,而且这种事态仍在持续着.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67%的物种遭受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的威胁. 世界上61个热带国家中,已有49个国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环境,森林被砍伐、湿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垦、珊瑚遭毁坏……亚洲尤为严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兰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复存在.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如果森林没有了,林栖的猴子与许多动物当然无“家”可归,“生态”一词原本就是来源于希腊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灭绝物种中,迁徙能力差的两栖爬行类及无处迁徙的岛屿种类更为明显,马达加斯加上的物种有85%为特有种,狐猴类就有60多种,1500年前人类登岛后,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类动物仅剩下28种(包括神密的、体大如描的指猴).大陆生境的片断化、岛屿化是近百年来日趋严重的事件,这不仅限制了动物的扩散、采食、繁殖,还增加了对生存的威胁,当某动物从甲地向乙地迁移时,被发现、被消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目前我国计划为大熊猫建的绿色走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 2)过度开发 在濒临灭绝的脊椎动物中,有37%的物种是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北美旅鸽曾有几十亿只,是随处可见的鸟类,大群飞来时多得遮云蔽日,殖民者开发美州100多年,就将这种鸟捕尽杀绝了.当1914年9月最后一只旅鸽死去,许多美国人感到震惊,眼瞧着这种曾多得不可胜教的动物竟在人类的开发利用下灭绝,他们为旅鸽树起纪念碑,碑文充满自责与忏悔:“旅鸽,做为一个物种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灭绝了.” 3)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44种)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15世纪欧洲人相继来到毛里求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兰人把这里做为航海的中转站,同时随意引入了猴和猪,使8种爬行动物,19种本地鸟先后灭绝了,特别是渡渡鸟.在新西兰斯蒂芬岛,有一种该岛特有的异鹩,由于灯塔看守人带来1只猫,这位捕食者竟将岛上的全部异鹩消灭了,1894年,斯蒂芬异鹩灭绝,是1只动物灭绝了1个物种. 4)环境污染 1962年,美国的雷切尔·卡逊著的《寂静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对农药危害性的关注;人类为了经济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质的行为不胜枚举: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泻漏、固体垃圾、去污剂、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扰着鲸类的通讯行为和取食能力. 科学家发现,对环境质量高度敏感的两栖爬行动物正大范围的消逝.温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强化,栖息地的分割、化学物质横溢,已使蝉噪蛙鸣成为儿时的记忆.与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对物种的影响是微妙的、积累的、慢性的致生物于死地的“软刀子”,危害程度与生境丧失不相上下.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人类的发展对自然界有哪些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