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财务报表审计要求应该如何进行深入分析吗

一、资产负债表透露的家底资产负债表是什么呢?是指公司在12月31日(国内上市公司)这个时点的“家底”情况。咸淡哥打个比喻:一个人在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是什么样子呢?比如说有银行存款10万,借给朋友还未收回的款项20万,价值10万的小汽车一辆,价值100万房产一套等等。负债方面呢,比如有信用卡20万,房贷50万等等。这么一来净资产就70W。就好比相亲,你第一步去看的就是对方的资产负债表。用相亲的眼光来看资产负债表简单多了。很多财务人会说资产负债表主要看点是财务风险、资产质量、偿债能力等等。这样子会容易落入会计的窘境。咸淡哥告诉你作为一个投资者,你关注他财务风险有什么用,毕竟上市公司破产的几率较低。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咸淡哥认为,第一步应该去看看对方家底的主要构成是什么。举个例子,A去年业绩特别好,实现净利润约30亿左右,年报公布得也特别早。咸淡哥简单说说。资产构成上,主要是应收账款和票据、其他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及存货一共200亿等。负债合计仅45亿,净资产高达160亿。可以看出来什么呢?一看公司资产负债率不高。你没必要去计算这个数据是多少,即使有同行业的对比,高低几个点也说明不了什么。二看特殊项目,比如其他流动资产、商誉等特殊科目。比如A的其他流动资产高达40亿元,我们需要查询附注。查看附注发现公司居然有30亿元的资金用于理财,此外还有10亿的结构性存款。那么如果这些都计算在货币资金里,公司的货币资金将高达50亿。三看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应收账款是对下游的议价能力,应付账款是对上游的议价能力,这一点不仅要看绝对值,还要结合利润表的毛利率。什么意思呢?应付账款可以理解为购买原材料(营业成本)而待支付的部分,应收账款则是销售营业收入待收回的部分,都是在利润表体现了但是没能实现的收支。因此可以与毛利率比较,即(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与毛利率比较,该数值大于毛利率可以理解为企业整体议价能力较弱(该收的没收回来,该付的却都付了);该数值小于毛利率可以理解为企业整体议价能力较强(该收的都收回来了,该付的却欠着)。A的这个数值为90%,毛利率约为70%,因此可以判断出,即使公司产品价格大幅提高,下游议价能力依然相对较弱。此时需要再去看应收账款的账龄、集中度及坏账计提政策(影响净利润)等方面。四看在建工程及其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固定资产是公司现有产能的体现,而在建工程则代表了公司未来产能的提升空间。A在建工程仅10亿,固定资产高达30亿元。因此可以判断明年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只有产品的提价,而不是产能的增加。当然,在建工程的具体项目还是建议再看报表附注去深入分析。五看负债构成及负债金额。A负债金额较小,短期借款约5亿元,预收账款约12亿元等等,比例较低,也看不出什么,没必要深入。六看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考虑到公司17年实现净利润高达40亿元,因此公司未分配利润余额高达60亿元,也是公司大额分配现金股利的底气。17年合计分配现金股利高达25亿元,也侧面反映了公司没有追加大额投资的打算。在这里咸淡哥特别提醒,有些公司所有者权益很高,但是存在大额的少数股东权益(即这部分不属于上市公司股东),这时候使用PB估值就会带来误区。2、同比之后,方见真章我们需要比较资产负债表期初期末数据,来与上面的分析进行印证。下图是资产负债表变动,引入了日的数据。一是资产规模由124亿增加到了200亿元,主要是资本公积及未分配利润的增加,即17年实现净利润的大幅增加,与17年超高的净利润印证。二是理论上盈利会带来应收和货币资金的增加,体现在A的报表上,就是应收和其他流动资产的大幅增加,与公司大额理财和结构性存款印证。负债类的科目如预收、应付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均大幅增加,也可以跟营业收入大幅增加印证,但是绝对值相对较低,倒是可以不必深究。在单纯地看一家企业时,没必要去计算太多的数据,尤其是偿债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对我们投资用处不大。要看就需要看五年以上这些指标的变动及同行业对比,这样才有价值。总结:阅读单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时,我们需要关注其构成(占比高的科目)、特殊项目(非流动资产、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等等),并得到其上下游议价能力(应收应付和毛利率的比较及应收账款的账龄、坏账等),了解公司现在的产能、未来的产能情况及判断其未来收入增长的驱动(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关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是否存在大额的少数股东权益)等等。通过资产负债表做一次完美的尽调,这样才不会在相亲时被欺骗。这里我又想起某明星嫁给基金经理的故事,管理的钱不是他的钱啊。二、资产负债表的秘密1、隔行如隔山,资产负债表构成的秘密举例子:公司A,资产负债表显著特点:一是公司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且增幅远大于实现的净利润,是因为2017年实施了优先股增发;二是应收账款为零,应付账款约16亿,但这能说明公司议价能力特别强吗;三是有17亿元的生产性生物资产,有高达42亿元的存货,因此可以猜测这是一家农林牧渔企业。公司B,资产负债表显著特点:一是高额的货币资金,账面货币资金高达300亿元,这些钱就这么趴在账面上,可以看到公司应付股利余额11亿元,高额分红底气足;二是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合计小于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考虑到毛利率30%以上,公司对行业上下游的议价能力让人羡慕,随之而来的就是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发放贷款及垫款增长82%;三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高达112亿,增加30亿,这个30亿会影响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从而直接影响净利润。公司C,一是特别低的资产负债率;二是较高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三是因为高额的货币资金,公司开始买入理财产品,其他流动资产余额高达23亿元,但是17年分红情况暂时不详。公司D,一是存货和固定资产占比极低,可以猜测这不是制造业企业;二是权益性投资和可供出售投资高达280亿,说明这是一家在资本市场买买买的主;三是长期借款高达100亿元,说明这是一家杠杆率相对较高的公司。咸淡哥想说明什么呢:不同行业的企业,其资产负债表的构成会有较大的差别。你肯定会说这是废话,但是如果你能大概了解各个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构成,会不会很牛逼呢。在上述四家企业净利润均是新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也体现了企业的决策:格力电器的高分红,牧原股份的募资再投入等等。2、企业发展战略之辨即使是同行业的不同公司,其资产负债表的构成依然会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战略或者说发展方式的异同。第一组:农业行业咸淡哥发现***牧业作为更大的畜牧企业,货币资金仅仅只有3亿元,原来它有高达13亿元的理财。可是这种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如此强的企业,货币资金依然相对较少,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更多的资金都沉淀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里了(这是农林牧渔的硬伤)。第二组:家电行业两家企业均有高额左右的理财,因此账面上货币资金较高。二是***电器的商誉高达123亿元,而***家电几乎为零。这也是**家电的发展战略。第三组:医药行业同为医药企业,两者在增长方面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一些药业靠研发,而一些医药靠并购。结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这也体现了每个行业独有的特性。对每一家公司来说,其经营模式、企业发展战略,甚至是做的每一件大事,可能会被资产负债表记录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去细心体会和发现。三、利润表之毛利率利润表的基本结构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再加上各项其他收支,其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经营期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各项费用和实现利润的情况。譬如相亲,问完资产负债表(房车)之后,对方就开始关心利润表了:一年工资多少(营业收入)?有没有工资外的其他收入(比如投资)?有没有读MBA的计划(再投资)?一月花销多少(成本)?一年能存多少钱(净利润)?所以说,丈母娘是最熟悉财务报表的人。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毛利(或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如何。如果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其毛利率就处在较高的水平,企业就可以对其产品或服务自由定价,让售价远远高于其产品或服务本身的成本。如果企业缺乏持续竞争优势,其毛利率就处于较低的水平,企业就只能根据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来定价,赚取微薄的利润。这是书本上教的。我们看A的毛利率,由2016年的30%增长至2017年的80%,这是公司收入暴涨的原因。为什么毛利率会暴涨?因为A产品的供不应求。为什么炭素供不应求?因为下游产业链的爆发,这才是A收入大涨的根本原因。总之,看任何一家企业的利润表,第一步必须要去看毛利率。如果能通过分析企业产品未来的供需判断企业产品价格的波动情况,投资就简单多了。当然这种分析更适用于能源要素企业,即上游企业,比如石油、钢铁、煤炭。你肯定会说这很简单啊。小学生都会,比王者荣耀还简单。咸淡哥带大家看看家电行业的毛利率:2016年格力电器毛利率比美的集团高5%左右,能说明格力电器的产品竞争力比美的强吗?这5%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带来的吗?其实并不能这么说,因为我们知道美的除了空调之外,还有洗衣机、冰箱和小家电等等。因此关于毛利率,还需要按产品去分析。我们拆产品来看,格力的收入主要是空调,2016年毛利率高达38.54%,而美的空调同期毛利率只有30.56%,差额高达8%,看来格力的空调竞争力强过美的是毋庸置疑的,这个“核心科技”带来的毛利率不止5%。当然在小家电领域,美的无论是规模还是毛利率都秒杀格力,这也是在小家电领域美的得以称王的表现。其实说到这里,分析利润表时应该一起看收入的构成及变动,看看公司收入增长或下降背后究竟是哪些产品或者服务的收入在驱动,这个问题可以跟毛利率分析一起进行。总结:在毛利率的分析上,还可以按地域、按季度等等。咸淡哥觉得分析数字不是重点,重点是从数据得出背后企业产品竞争(毛利率变动)、企业收入变动的驱动因素(各产品收入的占比及毛利率变动)等等问题。了解了这些,才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更准确的展望。四、利润表之季度对比划重点:根据公司披露的业绩信息,分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做同比和环比分析来判断公司营业收入的变动。但是那些具有季节性的公司不适合环比,比如老板电器的营业收入季节性也很强,环比不好判断。五、利润表之核心利润1、估值的困惑不知道大家使用利润表进行估值时有没有困惑,即“扣非净利润”并没有扣完“非”。“非”指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比如说闲憺姐问我收入时,我说上个月捡到了1万块,因为我并不能每天都能捡到1万块,因此这1万块是非经常性损益。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7修订),其中把之前的14条非经常性损益扩大到21条,其中主要内容有:(三)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部分政府补助也算经常性损益,类似京东方的面板补助);(五)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应该指负商誉);(八)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仅仅是不可抗力的资产减值,常见的固定资产等资产减值算经常性损益,比如今年乐视网);(十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想想部分群众怀疑富士康净利润问题就是因为它们来自合并利润);(十四)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就是说其他类型的投资收益算在经常性损益里);(十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大家有没有发现,以上内容基本是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主要行为。具体内容可以参见咸淡哥的万字总结。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归母净利润、归母扣非净利润均会有所失真,因为里面或多或少包含了你所不知道的一次性损益。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指标来衡量企业利用经营资产从事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呢?2、核心利润之我见首先,我们再次看一下利润表的一般结构:从营业收入到归母净利润中间,有些科目并非每个企业都会有,但是从1到6确是所有企业都会存在的。因此引出核心利润的计算公式: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核心利润来源于企业经营产生的毛利,扣除税金、企业销售、管理以及杠杆利用相关的三费后的部分,如上篇读财报所说,毛利高低代表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等,而费用高低则代表了企业费用控制的能力。总体来说,核心利润越高,盈利能力越强,盈利质量越高。这里暂时不用考虑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等等这些可能跟生产经营有关系的科目,比如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坏账准备、存货减值以及可以稳定贡献业绩的联营或者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等等也不考虑,虽然他们跟经营活动相关。4、结语总结:在看利润表时,第一步是毛利(毛利率),第二步就是核心利润了,这才是企业长治久安、不断发展壮大的真正秘密。六、现金流量表之构成今天再继续简单介绍下其中非常正直可爱的现金流流量表。阅读财务报表,相信大多数人会按照“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这个顺序,但是三张表中最富含金量的一张报表非现金流量表莫属了。就如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现金流量表出了问题那整个财务报表就破绽百出。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规定对现金流量表采用直接法编制,与港股和美股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略不同。直接法是指将每笔涉及现金收支的业务按照属性归入经营、投资、筹资这三个部分;间接法是指从企业的净利润出发,调整按照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这两种方法记录不一致的项目,最后倒推出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间接法只适用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投资和筹资活动只有直接法。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通常在报表附注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项进行说明。(一)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主要由经营、投资及筹资三大活动构成,以下分别介绍: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企业主营业务密切相关,年报“第二节、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中就列示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金额,其重要性比肩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要为当期现销收入,基本逻辑关系为:含税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预收账款增加额(即现销和赊销两者之和)。当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税营业收入占比通常是越高越好,当期卖的产品同期回款是最乐见的,不过具体也要看行业和营业周期。零售业比值就相对高(营业周期短),重型制造业相对低(营业周期长)。(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要为当期含税采购成本,基本逻辑关系为:(营业成本+存货增加额)*1.17&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预付账款增加额(假设此处增值税为17%)。对于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利用商业信用期暂不付款,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出减少;议价能力弱的企业就享受不到这种时间差优势。另外特别提出的是需要关注“收到/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如果上述两个项目金额大、占比高就需要特别注意,应结合报表附注查阅是否存在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的情况。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主要比较投资变现价值与初始投资成本,结合报表附注所披露的明细项目,分析收回投资过程中所体现的盈亏性。(2)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主要与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进行对比,该项目体现当期实际收到的各类投资现金收益,分析投资收益的现金获取能力。(3)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代表未来产能,固定资产代表现有产能;通过在建工程转换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转化成产能,产能形成收入,收入创造利润并产生现金流,构成经营活动闭环。通过分析该项目可知当期投入金额,并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明细项目变动推测未来及现有产能规模,测算营收增长。(4) 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结合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等项目分析公司发展战略,与“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进行比较,可知公司目前属于结构性调整、扩张式发展或收缩式发展。若两者规模(综合考虑绝对值与相对值)均较大,可推测其处于结构性调整;投资支付的金额较大,公司处于扩张式发展;收回投资支付的金额较大,公司处于收缩式发展。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1)借款所收到的现金与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主要结合公司资本结构分析,以及当期有息负债增减变动。分析“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与“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两者规模变动,可知公司是否存在以新债还旧债的情形。(2)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通过分析可知公司向投资者实际分配现金股利金额,相对于股票股利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基于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变动更实在;结合利润表中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当期分红情况可推测当期实际支付利息情况,测算公司融资利率。(二)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阅读完现金流量表后接着再阅读间接法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如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折旧、摊销还是经营性往来项目。(三)其他重点关注事项最后需要关注的是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与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两者是否存在差额,若存在则表明存在不可随时变现的货币资金,两者差额悬殊的话需要特别留意,在计算例如偿债能力指标时需扣除。七、现金流量表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前几年流行成长股投资时,开口必谈PEG,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持有的50倍PE或者100倍PE的个股找到持有的理由。这几年随着小盘股估值的不断下移和三聚环保神雾环保等疑似造假问题,各位投资者开口无不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必须为正,可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不行吗?1、首先看看究竟什么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理解上就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创造的现金流,计算上使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那么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与营业收入的关系,即确认的营业收入收回了多少现金,一般情况下考虑增值税,这个比值在1.17,即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营业收入=1.17.现在来看,当然越大越好。但是长期来看,这个比值就是1.17(假设增值税为17%)。即使今年流入的现金大于营业收入,那么后一年的现金流入可能会小于营业收入。考虑到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并不全部等于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因此净利润看似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没什么关系。但是实务总结来看,两者的比例超过1是最佳状态,意味着创造的的净利润均通过现金流入了。举个栗子,比如贵州茅台从2007年至2016年十年间实现净利润1,067亿元,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197亿,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净利润的1.12倍。我们给这个比值起个名字,叫净现比,即净利润能不能变成现金流入,甚至是超额流入。2、那么那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差(净现比远小于1)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可以根据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来判断,先看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从净利润开始,通过加或减去若干调整项目,得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调整最主要的是两类内容,一是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现金流的,即利润表项目中的折旧摊销、财务费用(不是经营活动导致的)等等;二是主要影响现金流但是影响净利润较小的资产负债表科目因素,比如存货的变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变动。这种分类不好理解,你们可以忽略,我们换一种方式。间接法的调整科目分为三类:一类是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如应收账款的增加;一类是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如应付账款的减少、存货的增加等等;还有就是算成本但是没有现金流出的折旧等等那么咸淡哥得出第四个结论:针对净现比低的企业,通过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来判断是因为现金流入的不够(应收账款增加),还是因为现金流出的太多(应付增加、存货增加),然后在结合其商业模式来验证即可。八、三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咸淡哥今天讲讲三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以便大家在分析财报的时候心中能有清晰的框架。首先,最重要一句话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每张表中任意科目的数字变动都会引起三表中与之相关科目的变动。举个例子,资产负债表中有一项恒等式是:资产(左边)=负债+所有者权益(右边)也就是说一项资产的增加,来源于一项负债的增加或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者来源于另一项资产的减少。同理,一项收入增加的同时,一项资产同步增加或一项负债同步减少;一项成本增加的同时,一项资产同步减少或一项负债同步增加(这里你可以把整个利润表当做是所有者权益科目,即利润表科目最终影响的是未分配利润)。三表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但还是有规可循的。资产负债表是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的基础(不介意的话你也可以喊爸爸),其反映的是企业当期期初和期末两个时点的财务状况。在资产负债表中,可以从左边看出企业资产(包含了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的构成,从右边看到企业的资产来源于负债(借来的钱)和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即股东投入的钱、盈余公积以及赚来的还没分红的未分配利润)。现在请发挥想象力,跟着咸淡哥想象三张表其实就是一张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就只是把货币资金科目解释了,利润表的影响都在所有者权益里,就好比爸爸抱着俩儿子。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最终反映为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科目当期期初及期末两个时点数的差额,也就是说,企业在经营、投资和筹资三类活动中分别获得多少现金净流入,三者加起来的当期现金流量净额再加上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期初余额即等于货币资金科目期末余额。而利润表则对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科目在本期期初到期末之间发生的变化的过程做了解释。企业本期从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甚至获得的补贴收入中分别获得了多少钱,扣除了成本、费用、税金等还剩下多少钱,该部分剩下的钱还需要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接着再扣掉当期分红(如现金股利),最终剩下加上期初未分配利润就等于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科目的期末余额了。在此特别介绍一下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间接法。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其实还要求披露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变动等信息,在此不展开)。很多人做投资喜欢看利润表,并重点关注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然而,三表中最容易被动手脚的就是利润表,含金量最高的反而是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之于企业,就如血液之于人体。人少吃几顿饭,企业暂时不赚钱,都不会挂掉,但人没了血液或者企业没了现金流,就不好意思了,供应商是不会接受非现金的“利润”来作为货款的,员工也不会接受这样的“利润”作为工资。要明白上述道理首先需要明白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不一定能直接带来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性现金流的流入,或者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增加。因为营业收入还可能是赊销带来的收入而使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的增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权责发生制的,而现金流量表是收付实现制的。也就是,买卖做了,但钱不一定马上收得到。九、从三表关系看企业造假1、造假的逻辑从读财报8我们知道,可以说财务报表中主表就一张,即作为爸爸的资产负债表。简单来看因为:第一,要是没有利润表,可以通过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期末数与期初数进行比较,计算出当年的利润数额(假设没有股权融资);第二,要是没有现金流量表,可以通过对货币资金的期初期末余额增减变化,计算出当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即上篇的这张表。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结合起来的一个动态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含当年新增未分配利润)+收入-费用。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企业造假尤其是上市公司造假,一般是虚增利润(收入-费用),因此要保持等式平衡,那么必须同时虚增资产或虚减负债。在不能虚减负债情况下,企业只能选择虚增资产。为什么是虚增资产呢,我们看支出、费用及资产的关系。企业所有的支出都会引起现金的增减变化,因此都要记入现金流量表。该支出如果影响企业时间短,即一年内,那么往往直接计入利润表,作为当期成本或者费用,在现金流量表中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出。如果该支出为一年以上,一般就要进行资本化处理,作为资产记入资产负债表,在现金流量表中计入投资现金流量支出。可以说:资产是寿命长的支出,费用是寿命短的支出。那么企业造假没可能虚减负债,只能虚增资产。2、资产会计科目的秘密我们在从审计角度看看资产负债表的科目。流动资产主要是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及存货科目,非流动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科目。货币资金造假难度较高,需要银行配合,或者伪造银行对账单、询证函等信息。货币资金造假难度五颗星,但是依然存在。应收账款造假难度比较高,需要对方(第三方)配合,这也是我前文说的应收账款导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差造假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如果是关联方的应收账款,那么造假的可能性直接翻倍。应收账款造假难度三颗星,以前大量存在,现在由于信息的透明度,大大减少。存货造假难度看存货性质,如果是易于盘点、易于计价的物品,则很难造假,审计师通过盘点等手段可以确认。但是如果是不易盘点计价的物品,则造假比较容易。比如我们的獐子岛同学,扇贝这玩意,配粉丝最好吃了。通过存货造假需要看存货性质,难度三颗星,以前多,现在也比较少。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造假简直是精英手法了,为什么呢?首先,审计时,盘点对于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帮助不大,企业指着这栋楼告诉我,价值1个亿,恩,我也很绝望啊,对于审计师是核查的难点。再次,在现金流量表中影响的是投资现金流出,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因此可以骗过喜欢看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朋友。第三,若干年的折旧摊销之后,如果需要,直接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就把造假的账磨平了,美滋滋。通过固定资产造假难度一颗星,发现难度五颗星。其实大家想想,研发支出资本化算不算呢?总体来看,流动资产造假难度偏高,相对容易核查。因为基本上属于短期资产,使用流动资产造假,现金流量表中已经反应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好看,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会不断变慢(这也是判断是否存在流动资产造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之一)。而是用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们造假难度低,发现还困难,是逐渐多企业采取的方式。3、造假的虽然是利润表,但是我们却需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判断。需要关注的几个造假点:一是关联方的应收账款、二是高额的存货及越来越低的存货周转率、三是高额的长期资产(固定资产等)及越来越低的长期资产周转率。最后,以上均是必要不充分条件,一定要具体分析。资料来源网络,进行部分修改栏目核心:专注不一定严肃,权威是一种态度。闲憺姐詹佳瑞、咸淡哥郑泳梁:梧桐树下V特约讲师、《进门财经》特约财经栏目讲师。【声 明】本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XXX或转自XXX(非本公众号)”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为学习、交流所用,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公众号转载文章,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注明,若因故疏忽,造成遗注,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http://spider.nosdn.127.net/ee31d75818aedfc18fe2.gif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报表审计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