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间是怎么划分资源的,比如石油资源还能用多久6,如果地球有10斤石油资源还能用多久6,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恩道尔:石油战争没有胜利者   他试图颠覆我们以往的某些认知。  他坚持说,石油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他坚定地认为,石油稀缺甚至会枯竭的理论,是美英石油利益集团制造出来以控制市场的阴谋。  他就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  “石油并非源自恐龙遗骸,而是地球深处的无机物质,并且远未达到峰值。”2011年,在其新著《石油大棋局》中,恩道尔说。  “美国精英集团的心灵并不美丽”  一身黑色的西装、微笑着摇着轮椅,恩道尔和蔼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很多第一次见到他的人都有点小震惊,和心目中的文风犀利、见地新颖独特的作家形象相差甚远。  威廉?恩道尔1944年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瑞典移民后代,母亲是一名音乐教师。五岁那年他患了小儿麻痹症,不得不常年依靠轮椅生活。“尽管很难解释,但这并不是一个厄运,而是上天给我的巨大的恩赐。”恩道尔认为正是这个原因使他看到了常人不能看见、不愿看见的优势。  1962年,恩道尔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工程学。他第一次接触到美国巨富家庭的子弟,他班上有杜邦家族的子弟、也有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弟。“我在普林斯顿的经历令我非常震惊,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到美国这部分阶层的人格道德堕落,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对不属于自己圈子的人完全麻木。这段经历对我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太了解美国精英集团的心态,他们的心灵并不美丽。”恩道尔回忆说。  之后恩道尔改学政治学,1966年从普林斯顿毕业。当时美国正处于巨大的思潮转换,越战正在进行中,同许多人一样,恩道尔开始意识到美国精英们指引的方向的错误,于是他选择去波士顿参加扶贫工作,目睹了生存在贫民窟的人们的煎熬。然后离开美国到瑞典攻读博士生,在那里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学生,研读了《资本论》,这段经历为他打开了全新的视角。  完成学业以后,他回到美国作为自由撰稿人开始了研究和思考的生涯,上世纪80年代恩道尔移居德国,以一个身居海外的美国人视角审视美国的政策,从事对世界石油、能源、核能金融和地缘政治的一些重大课题研究。  石油枯竭是被刻意创造出的神话  “石油枯竭这个说法,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一个神话。在这个神话之下,石油将要用完的这个说法就把石油价格推高了。石油变成控制经济发展速度的工具了。石油消耗完这个事情不存在,石油并不是从死亡的动物尸体石化发生的,它是从地面深处,持续不断地生成的一种东西,只要你能够有办法把石油找到,你就能够解决石油短缺的问题。”恩道尔如是认为。  他经过大量调查和接触许多乌克兰的科学家,发现目前俄罗斯的“石油无机说”,即石油生成于地幔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一理论,之所以被传统石油地质学驳斥为异想天开,就是那些坚持“石油有机说”学说的美英的石油利益集团,制造了一个稀缺理论来控制市场的阴谋。  “石油价格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跟供需是没有关系的。比如2008年7月份,世界的石油价格达到了每桶170美元,这有道理吗?这跟石油的供需有关系吗?没有。主要是华尔街的那些跟石油期货有关的公司有关,掌握控制权的一直是一小撮美英石油公司――曾被称作‘石油七姊妹’,如今合并为四家:埃克森美孚、雪佛龙、BP、壳牌。上世纪80年代末,一种新的金融工具‘石油期货’大行其道,开启了美英合伙控制石油的新套路。这种机制抛开了传统的石油供需法则,可以在关键时期控制石油价格,为他们利用石油发动经济战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恩道尔这样论证自己的观点。  对此观点,中国石化出版社总编邓敦夏认为,石油的有机论和无机论都是俄罗斯学界在18世纪和19世纪中叶提出的。虽然业界对于有机和无机说一直交锋不断,但都是作为两种学说并立。北京大学教授曹和平则认为,石油有机论虽然是一个自然科学结论,但是它可以在市场上造成预期行为,造成价格的翻跟头行为,所以一些人希望石油的生产被屏蔽掉,然后制造石油供应的一种紧张的情绪来操纵市场推升油价,获得更多的利益。  石油战争没有赢家  “一旦摘下西方石油有机说的假面具,石油的价格就会像当初的香料一样,难以继续维持高价位。”恩道尔这样预测。  他认为,目前为实现对整个伊斯兰世界石油资源的军事控制,美国制定了“大中东”计划,这一计划西起摩洛哥,横跨利比亚、埃及、苏丹、波斯湾,东至阿富汗、巴基斯坦。大中东计划的最终目的,是牢牢控制核心战略资源――石油,并且以此作为将来敲诈石油进口国的筹码,其终极目的是创建史无前例的全球霸权。  “我认为基辛格当年说得很对:只要你能控制石油,你就能控制所有的国家。自从2001年的‘9?11’事件以来,已经发生的一系列跟石油有关的战争,这些战争实际上不是针对塔利班或者基地组织,是那些石油帝国为达到控制世界石油的目的,觊觎中东等国储量丰富的石油,一步步通过外交、经济、战争等手段达到在这些国家驻军、将其据为己有的目的。”恩道尔说。  “我觉得其实在石油战争当中,过去100年的石油战争没有胜利者,因为它给全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比如美国和英国仍然控制着石油的体系,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是这样。现在,这几个国家几家大的石油公司、大的油田服务公司、几家大的银行就控制了全世界的能源格局了。在短期来说,也许这些人会认为自己得到好处了,但长远来说,我觉得所有人都会从中受苦、受难的。”恩道尔说。  “当今的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安全危机,这是在过去不曾出现的情况。”恩道尔认为,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能源,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具有特别意义。尤其中国国土上地质构造活跃,非常有机会发现大的油田。“现在我们看到中东、俄罗斯都和中国有石油贸易往来,他们都通过油轮或者其他的方式卖很多的石油给中国,而且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是一直在增长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保证自己的石油安全,如果其他的国家,尤其是跟中国有石油输送关系的国家有政变的话,对中国的石油贸易就很危险了,利比亚的例子就是证明。所以这种情况下,中国还是要把目光瞄向自己,在自己的国土找找石油天然气,这对中国好,对世界和平也好。”恩道尔如是建议。  伟鸿看点   倔强的恩道尔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 陈伟鸿   微笑着婉言拒绝别人的帮助,自己调正轮椅的位置,对每一个问题都要仔细聆听后才做出耐心回答……这是威廉?恩道尔先生第二次来到《对话》栏目,这一次,他带来了《石油战争》的续作《石油大棋局》。  如果石油源自生物遗骸是个天大的谎言,如果石油枯竭论是个天大的阴谋,如果地球上石油的蕴藏很可能取之不竭,那么未来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恩道尔的“石油无机论”完全颠覆了之前人们对于石油的认知,在和中国专家妙趣横生的辩论中,虽然自己也知道是99:1的几率,但是这位倔强的经济学家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对运用新理论发现当今世界具有大量油气储藏很有信心。  其实无论是两年前恩道尔认为石油价格的变动完全来自于少数人在期货市场的炒作,还是今天他认为的石油真的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这些都体现了一个独立经济学家、一个学者对这个世界的认真思考和解读。尤其是对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之一的中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大好消息。正如恩道尔所说,中国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石油市场和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所以我们不应拒绝尝试任何一种可能。《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北京报道  (本文为当期《对话》节目录制结束后,陈伟鸿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的内容。央视财经频道授权本刊独家刊发)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别提这个对话了,看了一小会儿就看不下去了,大家各说各话,哪有什么对话。
  石油无论有机还是无机生成,都不是“可再生”的。就如同把你枪毙,你不再生一样。呵呵
  什么再生、可再生现在都不流行了,现在流行碳排放。
  太搞笑了。学了一辈子有机化学。头一次听说石油是无机物质释放的。美国教育失败啊!
  绝对不会是源生物遗骸,具体是什么,有待予探索,但100%不是生物遗骸。  
  朝鲜战争时,苏联率东欧国家缺席投票,斯大林即在不得罪世界,又把和联合国作战的屎盆子扣在金毛身上。说美国操纵联合国,还能把斯大林劫持了,苏联也有否决权。  
  任何东西被控制都一样。
  最近读了长年居住在德国的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William Engdahl)一篇旧文,其中有前苏联科学家提出的石油为非有机体形成的内容。这个石油起源理论挑战了欧美石油巨头们支持的石油峰值论,因而激起我的兴趣,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番,产生若干感想。现记录下来,立此存照。  一、石油起源的两大猜想理论  西方正统的石油起源理论认为,石油的形成过程与煤相仿,两者都是化石燃料。通俗地说,煤是数百万年前地质变迁时把堆积在地面的树木埋到地下,在演变成化石过程中,经特殊环境下的物理、化学、生化作用而形成。石油则是由地质变迁时把堆积在地面的古代生物遗骸埋到地下,在演变成化石过程中,经特殊环境下的物理、化学、生化作用而形成。所以西方的小学里流行着简单化的成因说,即煤是树木变的,石油是恐龙变的。  煤的成因理论很容易得到证实,煤是一种具有可燃性能的沉积岩,而且在煤层中还常能发现植物化石,这些都可以证明煤是由植物体转化而成。但石油是由古代生物体转化而成的理论,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这个石油起源理论,实际上是科学家们的猜想。虽然如此,西方地质学家把这个猜想理论捧为圣明,只在具有沉积岩盆地(sedimentary basins)的地质结构区域内寻找石油。  然而前苏联地质学家没有迷信这套理论,上世纪50年代就从不同视角研究石油究竟从何而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与生物体没有联系,而是由地球内部物质(岩浆)中的碳氢化合物形成。60年代后他们又把独创的理论运用于寻找石油的实践,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在按照西方理论完全不可能存在石油的晶体岩基质(crystalline basement)区域,发现了多处大型油田。  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苏联的新理论和实践作为国家机密,外界知之甚少。苏联解体后,1994年在美国墨西哥州召开的一次石油钻探科学会议上,前苏联科学家正式向世界宣布了他们的石油起源理论。  按照这些前苏联、后来是俄罗斯科学家的见解,石油是在距地面大约200公里深处的地幔上层部位,压力足够高的地方由地球内部物质自然生成。石油是一种化学成分简单的液状物,为非生物体来源的碳氢化合物。由于地球内部的压力,石油生成之后,通过地壳中的断层,逐渐上升和漫延到地壳浅层地带形成油田。  归纳起来,俄罗斯石油起源理论有三点特别引人注目:  (1)否定了只有在沉积岩盆地的地质结构区域内才能找到石油的正统学说。  (2)与石油资源有限论对立。俄罗斯理论认为地球内部到处是石油,石油供应的极限只受制于人类钻探深井的能力。  (3)石油是可以再生的资源。俄罗斯理论认为大部分油田开采之后,都能慢慢从地壳深处获得自动补充。因此有些被认为已经枯竭的油田实际上是可以继续利用的,这称为“自充式”油田。  俄国人还列举了一些油井实例,说明他们根据自己独创的理论,在被正统学说排除的地质区域内钻探深井,成功找到了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大型油田。但是俄国人没有透露这些油井的具体位置。  我不是地质学家,对这两种石油起源理论,孰是孰非无从置喙,但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功能,还是能对一些现象作外围述评。  1994年俄国人兴冲冲赴会,满心以为他们拿出革命性的石油起源理论与西方同行分享,会受到热烈欢迎和讨论,谁知反应出奇冷淡。  西方虽然有言论自由,但政治不正确或不符合“主导理念”的观点常会受到软性压制,无法成为热点。软性压制没有行政命令强行压制那般难看,可因为是通过经济手段,效率却高出好多倍。科学界情况也差不离,搞研究需要经费,得有赞助方,一般来说,赞助方的希望就是政治正确的方向。如果考虑到俄国人的理论,颠覆了西方石油大亨扶植的石油峰值理论,遭到与会科学家们的冷遇就不足为奇了。  我用关键词搜索,查了一下有关的文献目录,发现会议结束几年以后美国人才作出反应,发出密集的批驳文章。这次轮到俄国人反应冷淡,对于批驳他们的论文无动于衷。由于俄国人不反驳,又拒绝提供94年论文中涉及到的油井具体位置,于是美国人宣称,俄国人发明的地球内部物质自然生成石油的理论,已经遭到抛弃。  然而我觉得蹊跷。前苏联是个科技大国,俄罗斯人倾国力苦心研究和实践了半个多世纪的理论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  背景分析也许有用。1994年,苏联才解体不久,俄国由闻名于世的大白痴叶利钦掌舵,他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急于把自**贝同西方分享,那是在情理之中。只是那次殷勤过了头,拍马屁拍到马腿上,自讨了个没趣。而等到西方开始驳斥石油生成新理论时,俄国已是普京王朝。普京之精明,叶利钦岂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这时石油价格在与俄国人对立的石油峰值理论加持下,步步攀高,俄国反而成了石油峰值论的最大受惠国。  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怪圈:如果俄国人的理论是正确的,西方学者对此批驳,是在做傻冒;但若是俄国人回应,不可避免要否定石油峰值论,这就将傻冒的角色接了过来;而如果俄国人的理论不正确,反驳还是傻冒。  无论这个理论是否正确,看来俄国人都是选择不做傻冒,闷声大发财;而西方学者则选择骄傲地宣布:石油起源于生物体理论获得胜利!  不过在这个大阵势之下,西方还是存在少量不和谐的声音。举几个例子。  (1)瑞典国家石油公司曾按照石油是地球内部物质生成的理论做了一次实验,在其境内西方地质学界公认为绝对不可能存在石油的花岗岩地质区域试探,钻井深达7千5百米,发现了少量石油。  (2)有观察者指出,近十多年来在原本认为不可能有石油储藏的西伯利亚突然冒出许多大油田,而且俄国人拼命采油,完全不担心破坏油田,迹象显示他们有不同于西方的石油勘探与开采理论。  (3)一位美国石油业工程师问道,沙特阿拉伯的一处大油田,如果把石油全部抽出来,可以填满一个长、宽、高各为19英里的巨大立方体,当初这个油田里要装进去多少个恐龙才能够“榨”出这许多油?  经这位工程师这么一提醒,我也觉得怪怪的。他计算的那个油田储藏量也许不一定准确,但全世界每天都在消费大量石油却是确凿的事实。我们一直在说世界人口爆炸,最近已达到70亿。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估算,去年世界每天消费石油约8千7百万桶。如果假定古动物尸体平均一具可以“榨”出或转化为一桶石油,这种抽象的平均动物的体型,显然要比人类大得多。人类100天就消费掉87亿桶石油,创造这些石油需要87亿个大“身材”古代动物,其数量已远远超出现在的世界人口数,那古代动物的数量要“爆炸”到什么程度才能为我们人类留下如此巨大的石油遗产?还有我们一直在说世界可利用资源已到了极限,难以养活世界上这么多人口,那么古代又怎么会有无尽的资源养活天文数字的动物?  石油生物体(有机体)起源理论最初建立时,只提及动物遗骸转化成石油。后来追随者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油田被发现,大约自己感到难圆其说,于是加进了海藻类生物。可是当我翻阅到这个理论是如此这般作出修正时,肚子里立刻冒起一个疑问。恐龙大部分生活在陆上,海藻生活在水里,是谁吃饱了撑的,把它们搬到一处,搅作一堆后深埋地下?  因为俄国人的石油起源理论也没有得到验证,迄今为止也只能算是一个猜想。有理由相信,新兴石油消费大户中国、印度等国的地质学家们和政府,不会对石油起源两大猜想之争,只作壁上观,指点迷津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一位美国石油业工程师问道,沙特阿拉伯的一处大油田,如果把石油全部抽出来,可以填满一个长、宽、高各为19英里的巨大立方体,当初这个油田里要装进去多少个恐龙才能够“榨”出这许多油?
  二、石油巨头扶植和传播的石油峰值理论  地质学者把石油峰值定义为这样一个点,即石油储量已经被开采了至少一半。峰值之后,每开采一桶石油都需要更多的投入,比如为了保持井下有足够大的压力,需向老油田注入耗资巨大的空气或者水,因此当世界主要的油田经过峰值之后,石油成本和价格就会暴涨。  石油峰值理论,由美国地质学家马里昂·金·哈伯特(Marion K. Hubbert)在石油大亨壳牌(Shell)公司的授意下创建。哈伯特认为油田开发将经历产量快速上升的青年期,相对稳定的壮年期,急剧下降的老年期这样的生命曲线。1956年他发表论文,阐述油田生命曲线是对称的钟形线,并预测美国的石油产量在1970年达到峰值,然后产量将逐年递减。
  哈伯特运气真好,居然给他胡猜瞎算言中了!美国石油产量逐年上升,1970年达到530,840,000吨,以后产量开始下降。这次预测成功,使得石油峰值论名气大振。  另一位热衷于石油峰值论的重要人物是英国人科林·坎贝尔(Colin Campbell),他发起组织了石油峰值研究会。在坎贝尔1998年发表的代表作《廉价石油的终结(The End of Cheap Oil)》中,他预测全球石油产量的峰值出现在2003年。而全球石油价格在2003年起不断攀升,同峰值理论中峰值过后价格暴涨的观点一致,似乎应验了他的预测。  本文的稍后部分将提供证据,揭示石油峰值论的这两次“显灵”,含有人工操作因素。  全球石油产量会遭遇峰值,峰值之后石油开采成本和价格将暴涨,这些说法只有在石油起源于生物体的理论框架下才能成立,即石油储量有限,石油资源不可再生。而石油价格暴涨,当然是石油寡头的最爱,既然有机体起源论和峰值论能帮助石油价格名正言顺飙升,石油寡头不遗余力地强化这些理论,就不奇怪了。  哈伯特成功预测1970年是美国石油峰值这件事,被石油寡头控制的学术论坛和媒体广为宣传。可另一方面,哈伯特也作了一些错误的预测和断言。比如他1956年在发表石油峰值论的同时,声称所有可能存储石油的地区均被仔细勘探过,世界不会有新的大油田出现。在预测美国峰值获得成功后,他又预测:“世界80年代中期达到石油生产峰值,接着石油产量会爆跌。”这些论断和预测后来都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但美国学术界和媒体不吱一声。
  1989年哈伯特在去世前接受的一次访谈中透露,创建石油峰值论时他为壳牌公司美国休斯敦研究所工作,1956年的石油峰值论发表之前,他曾将论文呈送公司董事长征求意见。壳牌董事长给了他一句话,“一定要同威克斯的石油储量估计截然不同。” 威克斯是美国当时最权威的石油储量测算专家,他估计美国的储量有4,000亿桶。显然充足的石油储量,使意欲拉高油价的石油公司感到头痛。哈伯特心领神会,于是他的论文里,没有任何依据地估计美国的石油储量是2,000亿桶,比威克斯少了一半。  在访谈中,哈伯特还直言不讳地承认,他的石油峰值钟形曲线是臆想出来的,没有什么根据,只是大概估算了一下,随手一画,然后根据曲线本身来预测石油产量,根本没有涉及任何数学问题。
  石油是无机物?这家伙化学是文学老师教的吧?  
  这个要顶  
  。。。。。。。  也看来CCTV昨晚的对话了,一个有几十年经历的石油勘探工作者肯定地说:石油是有限的。我们的玉门、华北任丘已经荒芜了,我们的大庆从5000万吨到现在4000万吨已难保,美国德克萨斯的油田也好像60岁的老人那样在排尿。  那为什么石油好像从没有枯竭过呢,而且越采越多?  那是地球是广阔的,尤其的广阔的海洋,石油勘探者的脚步目前仅仅涉足到少量的地区而已,未知领域还很大很大。  二是目前我们的对地学的认识、勘探技术发展、石油价格使得我们无法超越现阶段的种种吧。简单地说吧,人类可以前往火星冥王星,可以前往7000米的海底,可是人类无法前往地下12000米,地下10000米有什么东西呢我们不知道。还有,如果石油每桶500美元的话,那么我钻7000米的井哪怕是产1吨油也值得人们去勘探是吧。
  现在这种贴真多  
  石油如果是无机物,就会像石头一样取之不竭用之不竭,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空杯心态来认真思考一下石油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呢,为什么我们总是先入为主坚持自己先前接受的石油是由动物遗骸转换来的这一不一定正确的知识呢?我们思考,我们探讨,我们拿出一些技术和资金,来验证一下,如果成功地在现理论认为不可能产生石油的地方发现了石油,将是对人类进步革命性的贡献。
  本人认为石油是地球形成时的固有物质,不是什么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因为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质会进入生物的循环系统里消耗掉,进而转化为动植物形态再出现。所以说石油是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质是谎言!
  。。。。。。。  昨晚谈了有机生油说无机生油说,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那两个什么网什么杂志的也叫专家吗?不过是媒体作秀人士罢了。  石油天然气勘探一百多年所有证据指向:石油天然气属于有机生成。就好像农村沼气都是烂草烂叶死动物生产的一样。大庆油田也是一亿多年前太阳光的化石遗留。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们的确在火成岩地层中找到过石油天然气,至于为什么储存在火成岩里,认识上还有待提高。无机说也许是地球上石油天然气来源的一种也是有可能的,天文学家不是在地外星球发现有甲烷星球吗?
  几十亿年“再生”一次,这个有意义吗?
  @古浪子龙
09:29:30  一位美国石油业工程师问道,沙特阿拉伯的一处大油田,如果把石油全部抽出来,可以填满一个长、宽、高各为19英里的巨大立方体,当初这个油田里要装进去多少个恐龙才能够“榨”出这许多油?   -----------------------------  正解!
  。。。。。。  至于恩道尔说道,某些油井遗弃了几十年后,再开井还能重新产出石油。  这一点也不奇怪。石油天然气在地层中几千万几亿年,你不动它它基本处于一种平衡之中,可是一点你在某处钻了一口井,那么这口周围地方的所有的流体存在状态就发生了变化,要知道,地层中石油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条河、一个油的湖泊,而是存在无数细小空隙孔洞之中的,又极不均匀,四周的石油、水都因为这口井打开之后地层压力降低而快速流向井底,开采到一定程度压力降低后,水就很容易把油井淹死了,而有些地方石油来不及流向井底就被水分割开来。所以说,一口油井开采枯竭了有时候并非地层中就完全没有油了,而是我们目前的做不到100%把它采出来。石油开采有一个最重要的指标:采收率。这个指标中国人可以踩扁美国人。象大庆可以提高到35%,四川东部天然气可以达到75%,而美国人是多少,只有26%左右,不要以为美国人有好高明,美国人在很多领域已经不习惯动手了。
  作者:xmanzb 回复日期: 10:06:14  回复
  @古浪子龙
09:29:30  一位美国石油业工程师问道,沙特阿拉伯的一处大油田,如果把石油全部抽出来,可以填满一个长、宽、高各为19英里的巨大立方体,当初这个油田里要装进去多少个恐龙才能够“榨”出这许多油?   -----------------------------  正解!  ++++++++++++++++++++++++++++++++++++++++++++++++++++++++++++++  科普上好像说的是:不是恐龙,是海洋的生物,也只有海洋的生物才能死后沉下去,再经过地质运动,才能形成油田,另外一个,石油和天然气是液体,是流动的,可以从其它地方流动富集形成大的油田。
  地心里高等级矿物质更多,采不出来有毛用。  月亮上氦3还多哪。
  @山溪公子  09:55:02  本人认为石油是地球形成时的固有物质,不是什么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因为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质会进入生物的循环系统里消耗掉,进而转化为动植物形态再出现。所以说石油是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质是谎言!   -----------------------------  我也是这个观点。哪来那么多动物的遗骸?想一想都不可能,石油无非就是碳氢化合物,完全可以是无机生成
  石油生物体(有机体)起源理论最初建立时,只提及动物遗骸转化成石油。后来追随者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油田被发现,大约自己感到难圆其说,于是加进了海藻类生物。可是当我翻阅到这个理论是如此这般作出修正时,肚子里立刻冒起一个疑问。恐龙大部分生活在陆上,海藻生活在水里,是谁吃饱了撑的,把它们搬到一处,搅作一堆后深埋地下?
  存疑。有待科学家的研究
  石油这么来的,一直以来就困扰我,这么多车每天烧油,这么多的化工品要用石油,那形成这么多的油需要死多少恐龙啊!还有,那个恐龙还需要同时死哦,否则先死就会腐烂成土,变不了油!  有时候变态的想,假如2012世界末日了,全世界50亿人,能变成多少石油,够下个文明时期用多久的油啊!  你们都是砖家,这仅是自己傻想,不喜勿拍砖
  石油绝对不是什么生物变成的
  也许是目前的地球可以自己产生的
  思考的方向是对的,但没有科学依据。你想电脑这东西才发明多少年,你现在用的电脑都快赶上美国登月时候用的电脑的速度了。但电池发明一百多年了,怎么容量了利用方式一点进步都没呢,电动车为啥不取代汽车呢。你说这里面没有利益参与,我还真不信
  [发自iPad客户端-贝客悦读]
  @古浪子龙  09:28:40  最近读了长年居住在德国的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William Engdahl)一篇旧文,其中有前苏联科学家提出的石油为非有机体形成的内容。这个石油起源理论挑战了欧美石油巨头们支持的石油峰值论,因而激起我的兴趣,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番,产生若干感想。现记录下来,立此存照。  一、石油起源的两大猜想理论  西方正统的石油起源理论认为,石油的形成过程与煤相仿,两者都是化石燃料。通俗地说,煤...........  -----------------------------  况且动物死了之后,马上就要被细菌分解了。。。。。。。。。。。。毛也没留下。。。。。。
  sb.经济学家也对地质和化学有研究?  
  楼上的说法,那植物死了也被分解,煤哪儿来?  
    可以跟圆周率不是3.14的理论有一比啊  圆周率不是3.14推翻了我们对圆的计算基础;  LZ的理论推翻了我们整个石化行业的基础
  @feelfly-20 03:03:51  太搞笑了。学了一辈子有机化学。头一次听说石油是无机物质释放的。美国教育失败啊!  -----------------------------  不是无机物质释放,而是由无机物反应得到,有别于流行的有机生物(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死亡后演变而成的观点。  此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门捷列夫,现在所说的,则是库德里亚夫采夫提出来的。他认为含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无机物在岩浆高温条件下,可以直接生成甲炔基,亚甲基等等。  道理上当然没错,像什么二氧化碳合成甲醇乃至尿素,不是什么稀奇事。不过也存在很多硬伤,所以此理论不流行。加之西方刻意为之,这个理论国内少有人知。
  @不看主贴只看回帖
01:49:32  可以跟圆周率不是3.14的理论有一比啊  圆周率不是3.14推翻了我们对圆的计算基础;  LZ的理论推翻了我们整个石化行业的基础  -----------------------------  石化行业的基础是石油开采及加工,跟石油如何形成的理论有多大关系?  不知道石油成因的有机说和无机说争论不要紧,胡乱批判就不对了。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  善意的谎言:就是给自己的欺骗找一个很好的借口~~
  真相只有一个
  @有碗讲碗有碟话碟  09:45:57  。。。。。。。  也看来CCTV昨晚的对话了,一个有几十年经历的石油勘探工作者肯定地说:石油是有限的。我们的玉门、华北任丘已经荒芜了,  玉门、华北任丘已经荒芜,不是没油是开采成本高而已。有新技术就能再度开采。
  @古浪子龙
0:17:00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恩道尔:石油战争没有胜利者  他试图颠覆我们以往的某些认知。  他坚持说,石油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他坚定地认为,石油稀缺甚至会枯竭的理论,是美英石油利益集团制造出来以控制市场的阴谋。  他就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  “石油并非源自恐龙遗骸,而是地球深处的无机物质,并且远未达到峰值。”2011年,在其新著《石油大棋局》中,恩道尔说...........  -----------------------------  CCTV2晚间的对话节目我也看了,恩道尔的观点我认为有道理,恩道尔可以说是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
  @山溪公子  09:55:02  本人认为石油是地球形成时的固有物质,不是什么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因为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质会进入生物的循环系统里消耗掉,进而转化为动植物形态再出现。所以说石油是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质是谎言!   -----------------------------  恩道尔的通过“通道”(管道)找油田的新方法,希望国家能高度重视。正如恩道尔所说,就是这种方法不正确,其投入的经费相对于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的费用来说,也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是正确的,对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来说,意义可就太大了。
  “石油枯竭这个说法,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一个神话。在这个神话之下,石油将要用完的这个说法就把石油价格推高了。石油变成控制经济发展速度的工具了。石油消耗完这个事情不存在,石油并不是从死亡的动物尸体石化发生的,它是从地面深处,持续不断地生成的一种东西,只要你能够有办法把石油找到,你就能够解决石油短缺的问题
  土卫六--泰坦,是一个被液态甲烷覆盖的卫星。  甲烷,应该是在太阳系形成时产生的。二代恒星系中,甲烷应该与氢、氧一样是普遍存在的物质。海底的可燃冰如果说是太阳系形成时产生的,接受起来还不太困难。如果说现在地幔里还在造油,有点不太好接受。  有机物的产生量,按生物链位子排序,上一层生物链生物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只有下一层的十分之一。生物链最底层的藻类产生的有机物的量,是生物链最顶层的恐龙的有机物的量的成千上万倍。恐龙成油说不行,藻类成油说可以说得通。深湖、深海底部,是一个缺氧环境,有机物沉下去后,是不会完全腐败的。  倾向于生物成油说。
  即便200公里以下的地幔里能够造油,对于当下的人类来说,石油仍然是有限的资源。石油从200公里以下的地幔里上升到地球表面,所需的时间是按地质年代来计量的,是以百万年、千万年为单位计量的。
  金钢石就是地幔里产生的,随火山喷发到地球表面,它的价格~~~~可以跟石油比。
  @风雷风趣
04:17:14  石化行业的基础是石油开采及加工,跟石油如何形成的理论有多大关系?  不知道石油成因的有机说和无机说争论不要紧,胡乱批判就不对了。 -----------------------------  知道什么叫化学不?  知道有机和无机是属于化学的研究领域的不?  知道塑料是怎么来的不?  知道没有化学方程式,没有对石油的化学研究就没有现在大量的日化产品不?
  @不看主贴只看回帖
02:48:05  @风雷风趣
04:17:14  石化行业的基础是石油开采及加工,跟石油如何形成的理论有多大关系?  不知道石油成因的有机说和无机说争论不要紧,胡乱批判就不对了。 -----------------------------  知道什么叫化学不?  知道有机和无机是属于化学的研究领域的不?......  -----------------------------  你列了这么一大堆,哪个说明了石化行业跟石油形成理论的关系?  加工业要求化学合成技术,采掘业更多需要机电方面的知识,找矿的跟地质关联更多,但现在也仅限于浅层,因为深度大了根本就没有采掘能力(或成本过高)。  而无机说关注的地点是地幔层,这个区域大概有2900KM厚,根本不是人类目前科研水平能够研究的。换句话说,简简单单的否定无机说,根本就是不科学的做法。
  @老座山雕
02:03:07  土卫六--泰坦,是一个被液态甲烷覆盖的卫星。  甲烷,应该是在太阳系形成时产生的。二代恒星系中,甲烷应该与氢、氧一样是普遍存在的物质。海底的可燃冰如果说是太阳系形成时产生的,接受起来还不太困难。如果说现在地幔里还在造油,有点不太好接受。  有机物的产生量,按生物链位子排序,上一层生物链生物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只有下一层的十分之一。生物链最底层的藻类产生的有机物的量,是生物链最顶层的恐龙的有机物的量的.....  -----------------------------  也就是说,太阳系形成时就有生物咯?
  只能说,有这个可能
  化石类燃料能再生?????
  回复第26楼,@古浪子龙  @山溪公子 9:55:02  本人认为石油是地球形成时的固有物质,不是什么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因为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质会进入生物的循环系统里消耗掉,进而转化为动植物形态再出现。所以说石油是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质是谎言!   -----------------------------  我也是这个观点。哪来那么多动物的遗骸?想一想都不可能,石油无非就是碳氢化合物,完全可以是无机生成  --------------------------  同意  
  mark  
  连生命这种高级的有机物形式都是由无机物形成,那么石油这种较低级的有机物为毛不可以是由无机物形成的呢?
  早就觉得石油源于动物尸体的理论不靠谱!地球上哪有那么多的动物尸体呀!  经过这几年,对西方的科学理论和价值观都感觉怀疑。他们生活那么好,又不怎么干活,总是需要有人替他们垫背的!  感觉他们输出的很多价值观、判断是非的标准等等很虚伪!
  取之不尽也就那几个地方,所以,那些地方还是能保必保  
  @做wm狗的主子  03:46:18  绝对不会是源生物遗骸,具体是什么,有待予探索,但100%不是生物遗骸。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煤炭是生物遗骸吧,石油是煤炭变的吧。
  @西部雅风  01:39:10  早就觉得石油源于动物尸体的理论不靠谱!地球上哪有那么多的动物尸体呀!  经过这几年,对西方的科学理论和价值观都感觉怀疑。他们生活那么好,又不怎么干活,总是需要有人替他们垫背的!  感觉他们输出的很多价值观、判断是非的标准等等很虚伪!  -----------------------------  是植物不是动物,煤是植物变的吧,煤的储量比石油低?
  没有石油可以烧煤啊,汽车全部升级为电动车。轮船都改为核动力。飞机用高铁取代。多准备点大杀器,没人敢惹你,就不需要哪些耗油的武器装备了。
  恩道尔 座轮椅 可以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  顶一下美国大学民主
  @温捏皮  10:02:42  几十亿年“再生”一次,这个有意义吗?   -----------------------------  也许就像淡水 理论上是绝对可以再生的 。。但是。。  如果真是几十亿年才再生一次 那也就等于不可再生啦。。  不过这文章的主题还是在于石油总量极大~~~
  石油开采有一个最重要的指标:采收率。这个指标中国人可以踩扁美国人。象大庆可以提高到35%,四川东部天然气可以达到75%,而美国人是多少,只有26%左右,不要以为美国人有好高明,美国人在很多领域已经不习惯动手了。  ---------------------------------------------  错,成本问题,世界石油定价主导权在美国人手中
  说得有理,也有据可依。  mark  
  有人说,学了很多年化学,第一次听说石油无机说。这种观点可能有点那种由于想当然的习惯而表现出来的轻率。可以先提几个问题。第一地幔是否和地球的其它部份进行物质交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如果把地幔看成一个逻辑上的实体,那么它绝对不会是个孤立存在的实体。物质以某种形态进入地幔,再以某种形态离开地幔。第二,高温高压的地幔是否具备促成碳氢氧氮诸元素生成石油的反应条件?答案是有可能。由此石油无机说并不缺乏逻辑上的支持。如果无机说是正确的,那么中国大有可为,石油离开地幔后,会以什么方式进行积聚呢?这是需要弄清楚的第三个问题。  
  好贴啊,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家那口废水井有用了,明天开挖!
  KvQ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我个人倾向于有机生成说。不是动物的尸体,而是细菌的尸体。就像煤是植物的尸体一样。石油很可能是植物被埋在地下后,细菌分解的产物。  石油中主要是碳氢键存储能量。是一些烷烃或者芳香环内的碳氢化合物。而地壳中氢气含量似乎并不多。
  这个理论只要用来找到大油田  大家都信了  找不到油田,又有什么用呢?
  应该是这样的  
  大概是这样的
  回复第18楼,@山溪公子  本人认为石油是地球形成时的固有物质,不是什么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因为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质会进入生物的循环系统里消耗掉,进而转化为动植物形态再出现。所以说石油是动物死亡后的有机物质是谎言!  --------------------------  可不可以理解为:地球是上帝造的一个玩具球,石油是内部的润滑剂  
  这里无JY,无FF,专学术领域,气氛真不错。
    居然说石油是“恐龙”的尸体变成的,那些“专家”还真砖得要命!  楼主还是去看一下石油生成说吧,没有哪本书说是恐龙的尸体变成石油的!
  内个,我是新人。弱弱问下,恐龙死了尸体不腐烂,数亿吨的恐龙僵尸被“地壳变化”埋到地下,然后...变石油?想不通啊。。。。。还有以我高中生物水平学的“环境容纳量”告诉我生物怎么也不能那么密集的生活在一起呀,难道有个已灭绝的“新物种”可以百分之500的利用太阳能?或者是根本不需要太阳?太牛了!折服啊。。。
  地质很有意思啊
    毫无疑问,当石油还没用完之前,人类的科技根本不需要石油了。现在只不过是利用所谓不可再生资源来力挺石油价格而已。
  吐槽某傻逼的伪科学  第一  西伯利亚不可能有沉积岩层  油田是无机de  这货吧俄罗斯的大油田秋明油田放在那里  ——————————————————————  秋明油田秋明油田(Turmin Oil Fields)是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盆地秋明东北部中鄂毕河流域的油田群,实际上是一个油区,是仅次于中东的世界第二大超级含油气区,是俄罗斯第三大油田。 整个油田的石油远景储量达400亿吨,可采储量超过70亿吨。1961年首次在该油区发现梅吉翁油田。  秋明油田属西西伯利亚盆地中心构造区,沉积盖层为侏罗系、白暨系和上、下第三系。总沉积厚度米。局部构造主要是大型弯隆型隆起,如苏尔古特等。基底面的隆起幅度可达600米。构造翼倾角为几度,向上变缓,表明基底对沉积和构造的控制作用。该区以含油为主,主要产层是下白里统中下部的泥欧克姆亚统(包括凡兰吟、戈特里夫和巴列姆阶)砂岩。此外,还有阿普第一赛诺曼阶(下白噩统上部至上白奎统底部)和侏罗系砂岩。它们都与泥岩互层或夹泥岩。孔渗性较好,平均连通孔隙度为20~25写。   该区除石油外,个别油田还发现油一凝析气藏(费多罗夫、瓦里耶甘等油田),主要在泥欧克姆统上层和阿普第下部。另外,萨莫特洛尔、瓦里耶甘等油田还有阿普第一赛诺曼气藏和气一油藏。储层埋深约2000米。油田具有多油层、多油水界面的特点。油藏大都为构造圈闭,也有岩性一构造圈闭。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侏罗系有裂缝储层。生油层主要是下白奎统海相一滨海泻湖相泥岩,中上侏罗统也有生油能力。  ——————————————————————————  第二  前苏联俄罗斯是一个科技大国  怎么可能多少年的理论一点价值都没有  告诉你  前苏联以前是政治决定学术  公开否认生物的基因学说的  错误?  人家是政治挂帅  管你学术不学术  ————————————————————————  苏联遗传学的劫难笑蜀 http://www.gmw.cn
来源:书摘 (转载请注明出处) [字号:大 中 小]   斯大林同志需要有人为他的新的政治哲学体系、新的社会秩序,也就是为他的定向改造社会的试验提供合法性说明。“米丘林生物科学”恰逢其时,当然要宠冠天下!  在苏联农村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创立了“社会主义新农业”。其代价惨重,但斯大林坚信“人的力量是应该而且能够比自然更好”,完全按照人的意志、依靠暴力强加来定向改造社会关系,因此不过是“可怕的善行”,必须这样做。结果付出惨重代价的农业集体化只是加深了苏联的农业危机,不仅斯大林本人饱尝了这一苦果,后继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也都不能不饱尝这一苦果。但是斯大林要毫不动摇地进行他的社会试验,创立全新的社会秩序,斯大林需要有人为他的新的政治哲学体系、为他的新的社会秩序,也就是为他的定向改造人群、定向改造社会的试验提供合法性说明。而“米丘林生物学”恰好从自然科学方面满足了斯大林的这一迫切需要。“米丘林生物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被确定为官方路线,那反倒是咄咄怪事了。而遗传学的几乎所有成就,则都对斯大林新的政治哲学体系、对斯大林创立的新的社会秩序从自然科学方面形成了反证。遗传学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突飞猛进,斯大林固然莫可奈何;但在苏联境内,运用专政力量打倒和最终消灭遗传学,做到这一点却是轻而易举。李森科宠冠天下和瓦维洛夫历尽熬煎,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由政权力量保驾护航,年间,李森科―普列津特轴心开始直接挑战瓦维洛夫所坚守的遗传学。岂止是瓦维洛夫遇难,遗传学的三位元勋――孟德尔、魏斯曼、摩尔根,以及“孟德尔主义的传教者”、瓦维洛夫的老师贝特森莫不惨遭鞭尸。   日农业科学院第四届会议既宣告了遗传学和农艺学的分道扬镳,更宣告了生物学论战性质的演变――苏联生物学被人为地归属于两大政治营垒,一类被划为资产阶级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这便是遗传学;另一类则被称作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苏维埃生物学”或“米丘林生物科学”――实则是伪科学。   其实,李森科―普列津特轴心对遗传学的清剿,并不是遗传学在苏联遭受的第一次磨难。
  早在李森科崛起之前的1928年,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克格勃前身)就曾发表一份关于“沙赫特案件”的材料,指控煤矿工业大批专家里通外国,蓄意破坏,制造事故甚至爆炸矿井及从事其他方面的罪恶活动。有五十多名专家被捕。经过一次特别布置的装模作样的审判,11名专家被枪毙,其他专家被判处刑期不等的徒刑。“沙赫特案件”是在科技领域实行镇压的开端。1929年4月,斯大林同志在向苏共十六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语重心长地指出了在科技领域实行镇压的必要性――   在我们的每个工业部门里都潜伏着“沙赫特分子”。他们当中很多人被揪出来了,但并不是全部被揪出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破坏活动是当前反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危险的形式。这种破坏活动之尤其危险,是由于它跟国际资本相勾结。资产阶级的破坏活动清楚表明,资产阶级分子决没有放下他们的武器。他们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对苏维埃政权发动新的进攻。   最高领袖发出了号召,专政机器当然不敢等闲视之。果然,不久又在科技领域揭发出了一批接一批“反苏维埃的”、从事“破坏活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批声望卓著的知识分子成了这股镇压狂潮的牺牲品,列宁格勒党委会成立了一个特别的政府委员会对苏联科学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证明苏联科学院是“进行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活动中心”。这个判断葬送了苏联科学院的大批知名学者。三位院士被逮捕,数以百计的研究人员同时身陷囹圄或被开除。   在从肉体上镇压的同时,思想上的清洗更是无孔不入。1929年的苏共十六大就已提出了在科学战线发起“社会主义进攻”的方针,由此引发清查“资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急风暴雨。许多本来应该也只有在实验室才能解决的问题,都被提升到阶级斗争的层面,用纯粹的政治手段去处理。一些享有盛誉的学术流派遭到排斥;一些科学泰斗诸如精神病学家贝克托采夫、心理学家考尼洛夫和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都遭到口诛笔伐。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诸如卢津、兰岛、弗克、塔姆等等则被划归“唯心主义者”的另册中。这场风暴一直持续到1934年才告平息。在这场风暴中,经典遗传学备受摧残。拉马克主义者这时已经向经典遗传学提出公开挑战。虽然人数寥寥,但他们理直气壮,恩格斯关于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的著名论断――通过食物和活动所获得的特性是可以遗传的――则是他们的主要理论依据。姑且不论纯粹的逻辑推理是否能够解决自然科学问题,单就纯粹的逻辑推理而言,他们没有注意到,恩格斯未曾以任何严格证明了的事实去加强其假说,而且恩格斯的那部作品是在遗传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之前、拉马克主义被实验否定之前写的。所以,即便在逻辑推理方面,他们也是站不住脚的。这批拉马克主义者当时主要集中在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所面对的则是几乎全部苏联遗传学家――以共产主义学院自然科学部为其大本营。   论战结果,许多遗传学家被认定在哲学上属于所谓孟什维克式的唯心主义学派。就是因为这个罪名,那些遗传学家被调离了共产主义学院,苏联实验遗传学学派创始人和群体遗传学奠基人切特维里科夫则被从莫斯科赶了出去,先被流放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然后被赶到符拉迪米尔。流放中的这位遗传学一代宗师再也不能从事遗传学研究,等到1955年平反复职时,他已是垂垂老矣,什么都不能做,根本无法重返自己的工作岗位了。1959年他荣获达尔文特别奖,这是德国自然科学院为纪念达尔文的经典著作《物种起源》出版一百周年而颁发的奖状。这份殊荣堪称姗姗来迟――获奖时他已是奄奄一息,双目失明。把颁奖的电报向他读了没过几天,他就与世长辞了。   李森科没有投入年的那场混战。但那场混战对他却是至关紧要的――正是从那场混战中,他看出遗传学与当局的紧张关系,看出在苏联自然科学领域尤其是遗传学领域进行阶级斗争的广阔天地,从而最终选定了“无产阶级金棍子”的人生道路。所以,那场混战的硝烟还未散尽,他就又收罗人马,披挂上阵了。   新的生物学论战肇始于1935年6月在敖德萨植物遗传研究所举行的农业科学院院外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李森科帮派与瓦维洛夫学派展开了第一次集中的争论。稍后在李森科和普列津特主编的《春化》杂志上,发起了对遗传学和育种学更为尖锐的攻击,论战由此逐渐发展为全国规模,而在日至27日召开的全苏农业科学院第四届会议上达到高潮。这次会议成了苏联生物学史的一个分水岭:从此之后,苏联生物学的两大分支学科――遗传学和农艺学――便分道扬镳了。李森科所独霸的农艺学,再也不可能与真正的遗传学合作,因为真正的遗传学――经典遗传学――已经被当成国家政权的敌人,因而成了专政对象!   在1936年12月的全苏农业科学院第四届会议上,李森科和普列津特做了范围广泛的演说。李森科演说的前几个部分是关于达尔文主义的一般性宣传,然后就转入了对遗传学的全面声讨。李森科强调,有必要对遗传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重新评价。那么怎样重新评价呢?李森科宣称:遗传是有生命物质的一种普遍的内在特性,因此,它不需要一个位于染色体上的、代代相传的单独的遗传系统。他索性不承认有什么基因。李森科气势如虹,令全世界的科学家瞠目结舌。他对遗传学连一个真正学术性的反对观点都提不出来,但这并不妨碍他作出这样的武断结论:“细胞的染色体包含一种与一切其他部分相分离的遗传物质(遗传型)”,他说,这种理论完全是“遗传学家捏造出来的”。   最后,李森科说:   细胞学的光辉成就已经给我们对细胞的形态、特别是细胞的认识做出了很多贡献。我们不仅不否认这一点,而且还充分支持这门科学的发展……但是,我们确实否认这一事实,即遗传学家,还有细胞学家,将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基因。使用显微镜有可能、也有必要见到细胞、细胞核和个体染色体中的更详细的情况,但那些都不过是细胞、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片断而已,决不是遗传学家用基因这个词所指的什么东西。遗传的基础并不在于某种特别的自体繁殖的物质。遗传的基础是细胞,它发展、演化成一个生物体。在细胞里,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意义,但没有一部分不从属于进化论的发展。   就这样,李森科宣判了遗传学的死刑。至于普列津特在同一会议上的讲话,就更是一篇肤浅的空洞的政治宣传品,更没有说服力了。   斯大林同志的一声断喝,彻底奠定了李森科在苏联学术界至高无上的“排头兵”地位,这声喝彩却同时把多少真正的科学家彻底抛到了谷底!随着那一阵阵暴风雨般的掌声,阶级斗争的血雨腥风无情地漫卷了整个苏联学术界尤其是苏联生物学界。   但是,真正的科学家的声音,强权从来不予置理。1937年春,斯大林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三月全会上发表了《论党的工作缺点和肃清托派及其他两面派的措施》的著名演说。由此,对遗传学的舆论清剿正式升级为一场政治清洗运动。瓦维洛夫完全失势,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全苏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要职已被免去,只剩下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这样一个虚衔,实际上他已经靠边站了。但这并非李森科―普列津特们的目的,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置瓦维洛夫于死地。他们的《春化》杂志在转载了斯大林的著名演说后,刊载了李森科最亲密的战友、该杂志副主编普列津特的一篇大作,把反对“米丘林生物科学”那一派与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政治反对派等同起来。强加给瓦维洛夫的罪名愈来愈可怕:“反动派”、“唯心主义者”、“破坏分子”……一张张标签贴到瓦维洛夫脸上,而在风声鹤唳的1937年,谁要是被贴上其中一张标签,那就连上帝也救不了他。   在强化外部围攻的同时,李森科们也加紧了内部策反。在强大的政治压力和名利的诱惑下,瓦维洛夫的许多研究生不得不易帜,研究所因此愈来愈频繁地发生瓦维洛夫半开玩笑所称的生物学上的“突变”事件――昨天还在瓦维洛夫指导下认真从事研究工作的年轻人,今天早上一觉醒来便突然宣布,自己是瓦维洛夫学术思想的反对派,要求给他们更换指导老师。不仅如此,为了显示自己立场坚定,他们还必须附和李森科―普列津特轴心,向敬爱的老师大声地叫骂。
  李森科在莫斯科的一次盛大集会上做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演讲――《春化处理是增产的有力措施》。他宣告:“我们年轻的社会主义农业科学正在超过、在有些部门已经超过资产阶级科学。”李森科毫不掩饰地强调,他的关于科学领域的阶级斗争的理论完全适用于农业科学领域尤其是春化问题――关于春化问题的激烈论战就是科学领域阶级斗争的典型表现,对春化法持有不同见解的科学家都是阶级敌人,即“富农破坏分子”。而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动用政权力量、用铁和血来对付他的批评者。谈到这里,他仿佛是向听众呼吁似地说:   同志们:   事实上,由苏联现实所创造的春化学说,在相对来说短短的四、五年内,能够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能够打退阶级敌人的一切进攻(阶级敌人现在还为数不少呢),在这同时,还有许多工作有待我们去做。同志们,富农破坏分子不仅在你们集体农庄的生活中出现。这你们是很清楚的。而且,在科学中他们同样危险,同样是我们的不共戴天的敌人。在和某些所谓的科学家的各种争论中,为了保卫春化学说,为了把这一学说确立起来,我们流了多少血;在实践中,我们还不得不承受不少打击。   请告诉我,同志们,在春化战线上难道就没有阶级斗争了吗?在集体农庄里,富农和他们的教唆者(不光是他们,包括一切阶级敌人)都对着农民的耳朵吹冷风:“别搞什么浸种了。会糟蹋种子的。”他们就是这样骗人的,不管是在科学领域里面还是外面,他们不去帮助集体庄员,而去从事破坏勾当。阶级敌人就是阶级敌人,不管他是不是科学家。   令人毛骨悚然的一派胡言,讲到这里突然被打断――打断这派胡言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斯大林同志。斯大林同志激动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声说:   “好极了!李森科同志,好极了!”   斯大林同志边说边鼓起掌来。暴风雨般的掌声随之席卷整个会场。   斯大林同志的一声断喝,彻底奠定了李森科在苏联学术界至高无上的“排头兵”地位。这声断喝却同时把多少真正的科学家――即李森科在演讲中所痛斥的“科学领域里面”的“富农破坏分子”――彻底抛到了谷底。随着那一阵阵暴风雨般的掌声,阶级斗争的血雨腥风果然无情地席卷了整个苏联学术界――比上世纪20年代末科学战线上的“社会主义进攻”气势更为壮观的学术界的新的政治镇压狂潮从天而降,成千上万无辜的苏联科学家身陷囹圄甚至死于非命。   对科学领域里的“富农破坏分子”的无情镇压,严重摧残了苏联的国力,直接威胁到苏联的生存――在上世纪整个30年代,苏联在科学上的发现和在技术上的突破寥寥可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看前苏联科学研究的荒谬事情  就是前苏联号称前进最快的 黄金时代 斯大林时代  就是这个吊样子  政治路线决定科学研究‘  残酷的政治迫害遍布科研领域!  错误!  第一是路线错误  管你什么科学不科学!!  斯大林同志就是真理!
  @古浪子龙  09:28:40  最近读了长年居住在德国的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William Engdahl)一篇旧文,其中有前苏联科学家提出的石油为非有机体形成的内容。这个石油起源理论挑战了欧美石油巨头们支持的石油峰值论,因而激起我的兴趣,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番,产生若干感想。现记录下来,立此存照。  一、石油起源的两大猜想理论  西方正统的石油起源理论认为,石油的形成过程与煤相仿,两者都是化石燃料。通俗地说,煤...........  -----------------------------  傻逼贱货农二逼  对着上面的证据  把你嘴上的大便一口口吃回去!  什么一个大国几十年不能犯错误  苏联根本否认基因的存在  这个是什么级别的错误?!!  什么西伯利亚不可能存在沉积盆地  秋明油田 俄罗斯第三大油田被你比嘴一张 说没了!  还有你最好笑的是  二十世纪90年代 俄罗斯是叶利钦当政 和西方关系最好的时候  而且油田基本私有化了 都是财阀才掌控  提供发现大油田的证据有什么不可以的?  国家机密  人家都私有化了  冷战?结束了  而且一个学术论文连理论的实际证据都没有  说我又证据 不告诉你   这种二逼行为谁会承认?  神经正常的人都不会承认  菜场卖菜大妈 和扫大街的清洁工都不会承认的  常识好吧
    石油是杠杆。欧美制造业开动的时候,石油极便宜,20美元1桶等等。制造业转嫁到东亚,石油价格逼近200美元。  ——如果石油无机生成说成立,新开采方法到处都喷石油,没关系——  ——碳排量,碳排放权跟进。挥舞地球温暖化理论大棒。  ——总是有办法。
  鼠标一抖,三分到手;怀揣汽油,低头猛走
  油价已经逼疯了一部分人~~~这样的造谣都有人捧~~~~
  @古浪子龙 26楼   我也是这个观点。哪来那么多动物的遗骸?想一想都不可能,石油无非就是碳氢化合物,完全可以是无机生成  -----------------------------  先去百度下什么叫有机好不好~~~有机和无机的区分就是碳元素。有碳链的,叫有机物。  不含碳元素的,统称无机物(个别例外)。
  受益非浅,早就怀疑石油是微生物细菌转变的这一学说。地球上哪里没有微生物啊,怎么产油国就那么几个呢?动不动就是储量数亿吨的大油田,微生物怎么可能积聚到如此多的数量。阿拉伯地区沙漠环境,早就是生命禁区了,怎么会有如此多的石油呢?原始海洋早就生成了,居然也能从海上找到石油。海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条件完全不同,怎么可能形成一样的石油呢?我相信石油的生成与生物界无关,可能和天燃气一样来源于自然。
  有阴毛!感觉分析还是有道理的!  
  @露一小手 76楼   居然说石油是“恐龙”的尸体变成的,那些“专家”还真砖得要命!  楼主还是去看一下石油生成说吧,没有哪本书说是恐龙的尸体变成石油的!  -----------------------------  第一次听到这种神论  话说,哪国都有砖家啊
  @古浪子龙 8楼   最近读了长年居住在德国的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William Engdahl)一篇旧文,其中有前苏联科学家提出的石油为非有机体形成的内容。这个石油起源理论挑战了欧美石油巨头们支持的石油峰值论,因而激起我的兴趣,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番,产生若干感想。现记录下来,立此存照。  一、石油起源的两大猜想理论  西方正统的石油起源理论认为,石油的形成过程与煤相仿,两者都是化石燃料。通俗地说,煤是数百万年前......  -----------------------------  这是从方鲲鹏的博客里摘的吗?好亲切,它的博客很不错,关于美国法律的见闻让人毛骨悚然。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