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流减河的源头地六埠闸口是黄河入海口吗

【天津静海独流40万以下二手房出售|独流二手房网】-天津赶集网
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 独流二手房
放心房,经纪人承诺房源真实有效
低层(共7层)
放心房,经纪人承诺房源真实有效
中层(共7层)
放心房,经纪人承诺房源真实有效
中层(共7层)
中层(共7层)
低层(共7层)
高层(共7层)
中层(共7层)
中层(共7层)
中层(共10层)
中层(共7层)
低层(共7层)
高层(共7层)
优福林小镇优选房源
中层(共7层)
优福林小镇优选房源
低层(共7层)
低层(共7层)
低层(共7层)
低层(共7层)
低层(共7层)
中层(共7层)
中层(共7层)
高层(共7层)
中层(共7层)
低层(共7层)
低层(共6层)
低层(共7层)
低层(共7层)
中层(共6层)
中层(共7层)
低层(共7层)
高层(共7层)
高层(共6层)
低层(共7层)
静海区独流镇...
高层(共7层)
低层(共6层)
热门小区房源排行
赞助商推广
赞助商推广
还可以继续添加
还可以继续添加
还可以继续添加
还可以继续添加
已添加满,最多对比4套房源!
独流房产分类:
手机赶集独流房产分类:
独流热门小区二手房:
二手房相关城市:海河流域之独流减河简介
我的图书馆
海河流域之独流减河简介
&&&&&&&&&&&&&&&&&&&&&&&&&独流减河
&&&&独流减河是海河流域的一条人工河道,主要行径于天津市境内,是新中国成立后扩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因源于中国名镇---独流镇而得名。河道开始于独流减河进洪闸(西青区第六埠村),跨静海、西青、大港、津南、塘沽5个区县,至独流减河防潮闸入海,全长68.8公里,闸下入海口岸线2公里。流域面积511平方公里(据《海河志》第一卷记载)。独流减河的建成,使大清河、子牙河下泄洪水可直流入海,为大清河中上游地区抗灾减灾、促进工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保证天津城市防洪安全做出了贡献。
独流减河位于海河干流南系平原,由西向东与海河干流平行走向,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自西南向东北微倾。地形平坦开阔,所经区域为典型的低平原,地貌系由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所组成,平均地面高程4.0米,坡降约1/2万。
大清河下游开辟入海减河,从清朝已有设想。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怡亲王允祥提议在独流镇开挖减河。乾隆五年,在静海县岳家园子北兴建滚水石坝减“泄涨溢洪水,下入宽河”,因地处独流镇取名独流河。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海河流域发生大洪水,位于海河干流两岸的各国租界几乎全部被淹,外商感到只整治海河干流难以遏制洪水的灾害,于是向北洋军阀政府发出照会,提出治理水害的要求和建议。1925年,顺直水利委员会在《顺直河道治本计划报告书》中规划了开挖独流减河。1932年春,国际联盟派水利专家3人考察华北水利,他们建议独流减河不直接入海,应在天津市东南改入海河下段汇流入海。1935年,华北水利委员会制定了独流入海工程计划。由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这项计划未能实施。1939年,海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南运河多处决口,天津市大都被淹,损失惨重。日伪统治者为保护其在华在津的利益,不得不采纳华北水利委员会制定的独流减河入海规划。1941年,伪建设总署天津工程局负责筹建独流入海减河事宜。减河自静海县独流镇以北大清河、子牙河汇流处的第六埠村起,偏东南行,横跨南运河和津浦铁路(今京沪线),再东南行,经小孙庄附近折向东北,在咸水沽以南通向海河汇流入海,全长约100公里,河面宽400米。1942年,减河开工。由于施工难度大,工程进展缓慢。后因劳力、资金困难,1944年春被迫全线停工。日本投降后,华北水利委员会将日伪计划加以修改,于1947年重订独流入海减河计划,但未能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独流减河治理列为华北地区主要防洪工程之一。水电部工程总局于1951年上半年编制了《独流入海减河工程1951年度计划》。1952年7月完成《独流减河工程初步设计》,10月完成《独流减河技术设计》,同月开工,1953年7月底完成。完成工程项目是:
独流减河上起第六埠,经子牙河右岸独流减河进洪闸始东穿南运河、津浦铁路,至8公里处利用日伪完成的部分堤埝筑成减河堤防直线段至17.5公里处,稍向南折至21公里河宽由400米渐展1020米,自展宽处开挖南、北两道深槽,下迄万家码头与马厂减河平交。工程项目包括:开挖独流减河、南运河上下改道以及兴建进洪闸、上改道节制闸、船闸、下改道进水闸、三箱涵洞、桥梁等建筑物。独流减河穿马厂减河进入北大港由南、北围堤最大宽度距离为17.2公里控制漫流人海区(老北大港水库区,见大港水库条目)。南围堤自原增福台,西南行马圈引河、刘岗庄、沙井子等村,南行折向东,切断杨家河子直抵岐口北大槐树;北围堤起自万家码头村东三号房子,向正东经上古林村南到海大道。减河主河道全长43.3公里,左堤长44.24公里,右堤长43.68公里,设计当第六埠水位6.56米相应流量1020立方米每秒。
由于河道出口淤积严重,根据资料记载1927年至1963年淤高达0.6-0.8米加之芦苇丛生,泄洪能力极大降低。另由于大港油田的开发建设使漫流入海已不能。因此,在总结1963年大洪水防御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河北省水利厅提出了1965年提出了《北大港治理工程设计任务书》,确定万家码头至唐家河开辟直接入海通道的方案,1966年获水电部、石油部批准,1966年秋至1969年6月河北省和天津市发动30万人进行减河的扩建和开辟入海通道工程。全部工程项目包括建新进洪闸、独流减河挡潮闸(原工农兵挡潮闸)、西琉城、东、西千米桥,扩挖深槽、展堤复堤等工程。扩建后的主河道宽度(两堤中心距)由进洪闸始至管铺头泵站在原400米扩到850米,下至万家码头为1020米,万家码头以下至东千米桥为长17.8公里,最大宽度5公里的行洪道,再下至防潮闸长宽度1064米。河道全长延伸到68.8公里,左河深槽长67。07公里,右河深槽长69。92公里,设计流量3200
立方米/秒,彻底打通了独流减河直接入海的通道。
随着独流减河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同时该河道又是天津防洪的南部防线,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尤为重要。根据《海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海河流域防洪调整方案现确定为3600立方米每秒,现正在实施。
1969年河道扩建以来,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资金对险工险段、堤顶、护坡以及控制工程进行了不断的加固改造。其控制工程:独流减河挡潮闸于年对进行了改建,于1995年正式交付管理处使用,按原设计流量为3200立方米每秒。独流减河进洪闸南、北闸除险加固工程于2004年7月开工,2007年7月竣工验收,设计流量为3600立方米每秒。
河道由于除1977年汛期最大泄洪量达到1090立方米/秒外,其余年份均未达到1000立方米/秒。挡潮闸常年处于关闭状态,造成闸下海相泥沙大量淤积,泄洪量大幅度下降,据有关资料分析泄洪能力由原设计的3200立方米/秒下降到不足2000立方米/秒。
据天津大港区水利志记载,独流减河建成后,1953年分洪就发挥了效益。1954年最大泄洪量1307
立方米/秒(8月29日),共泄洪72亿立方米,为上游7-8月份来水总量的46%;1956年最大泄洪量1190
立方米/秒(8月8日),共泄洪78.1亿立方米,为上游7~8月份来水量的44%;1963年发生特大洪水时,由于独流减河出口严重淤积,为减轻独流减河北堤的威胁,保证天津市的防洪安全,在减河南堤扒口3处,向团泊洼分洪。9月5日独流减河进洪闸最大泄洪量达1220
立方米/秒,超过原设计流量1020
立方米/秒的标准。1963年经由独流减河进洪闸下泄入海的洪水总量为26.62亿立方米,约占海河流域1963年泄洪入海总量172.92亿立方米的15.4%。另据统计在“96·8”大洪水中,独流减河防潮闸安全运行45天,提闸146次,泄洪13.03亿立方米。1997年主汛期,提闸129次,宣泄洪水13亿立方米。
独流减河自1953年建成以后,50多年经历了6次大和特大洪水的考验共计泄洪341亿m3。为保卫天津市城区和津浦铁路以及大清河、子牙河中、下游地区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巨大作用。
2.纪实流程
独流减河是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尾闾,流程于万年形成的70多公里的退海和冲积平原。
渤海湾西岸的贝壳堤的依存,就是海退成陆过程的遗址,而且也是黄河和海河水系多沙河流造陆作用形成的“沧海桑田”过程和古海岸线的重要标志。
独流减河下游横穿显露的三道贝壳堤,第一道位于万家码头附近距今3500年前,第二道位于东千米桥附近距今2000年前,第三道位于独流减河挡潮闸附近距今700年前。对贝壳堤的记述在大港区建国村北建有博物馆。
独流减河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地处所谓九河下梢,沼泽密布,土地肥沃,经考证从汉代就有人居住。由于洪水泛滥频繁,治理子牙河、大清河水害据传从大禹开始从未间断,但未能根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挖了独流减河打通了大清河的入海通道,使其可直流入海,基本消除了水害。其流程是:
右岸的历史名镇独流镇减河依此而得名。清.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旧《志》云:黄御河支流。自兴济县北流,经县境,又北流,入于易水,谓之独流水”。《九域志》云:“乾宁军北百二十里,有独流口。五代周显德六年,亲征契丹,自乾宁军御龙舟而北,至独流口,溯流西至益津关。是也。宋熙宁九年,高阳关言:信安、乾宁塘泺,因独流决口不收,至今干涸,命有司相视。元丰四年,河决澶州小吴口,北流入御河,合西山诸水,至清州独流寨三叉口入海。旧时河流甚盛,其后黄、御分流,遂至浅塞。”可见独流镇自古之名气。所以说独流镇因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在此汇流而得名,大清河直流入海减河又依独流镇而起名,意义就在于此。
宋代,曾在这里设独流东寨、独流北寨,是宋代防御辽军入侵主要寨口。明永乐年间移民至此,渐成集镇。该镇地处水陆交通要冲,地理环境优越,因糟运发展。光绪26年(1900)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曾在此设“天下第一坛”,是义和团运动的重要发起地。清乾隆年间,本镇酿造的“玫瑰露”酒已属贡品,中国三大名醋之一的“独流老醋”更是家喻户晓,独流老醋始创于清康熙初年(公元1662),为宫廷贡品。精选优质元米、红梁等原料,采用传统配方及工艺,经3年陈醋方成,故又称之为“三伏老醋”。色泽酱红,清澈透亮,口味绵软,酸中回甜,且久存不霉,能解腥去膻,除腻增香,助消化,深受食用者喜爱,远销港、澳、台、东南亚和日本,驰名海内外。该镇与大邱庄镇接壤。
独流减河与大清河接壤处左岸为西青区上辛口乡第六埠。
上辛口乡位于西青区的西南部,乡政府驻上辛口村。东与张家窝镇、王稳庄乡搭界,西与河北省霸州市杨芬港乡连壤,南隔独流减河河与静海县相望,北与古镇杨柳青镇相连。
上辛口乡在宋代已有先民聚落,北宋景德年间,沧州横海军曾在境内设当城寨、沙窝寨,屯兵戌守。当城村西有红土岗战国遗址和宋代当城寨遗址。明初,移民占田立庄,编户19里。其中一里曰“新口里”。明嘉靖二年(1523),改为“新”为“辛”,清初分为上、中、下3个辛口村。境内人口不断增加,至国民初年,已发展到2000余户,7000余人。正在开发和形成的天津市西青区东淀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就在此境内。
顺河而下约1公里处新建的g104国道跨河跨河公路桥。再下约6公里处河道穿过于1908年建成的京沪(原津浦1969年改名)良王庄铁路大桥。约10公里处建有京沪高速公路西琉城大桥。又下15公里左右有津文公路小卞庄桥。小卞庄桥下游约5公里就可到达右岸与独流减河河道只有一岸之隔的团泊湖(即团泊洼水库,见团泊洼水库条目)。
静海大邱庄镇,位于右岸,独流镇之下游。大邱庄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建村,因有“邱”姓移民在此定居,故起名邱家庄,后改称大邱庄。新中国建立后,解放了生产力,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邱庄人大胆改革,锐意进取,经济飞速发展。到1990年,大邱庄的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10倍多,工农业总产值增长4277倍。是年,在全国乡镇企业排名中,产值越居全国村级榜首,曾被誉为“华夏第一村”。下游与建设中的团泊新城相连和团泊镇毗邻。
团泊新城是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市总体规划中的11个新城之一,已被国家批准,为中国特色旅游休闲小镇,天津的四大特色旅游镇,八大自然风景旅游区,并纳入天津市”十一五”战略规划。
按照规划,位于团泊湖畔的团泊新城将立足于天津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将建设成集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娱乐健身、商住会议、教育科研于一体,与自然融合的生态宜居型新城。新城人口发展规划为60万人,近期规划为10万人,人口来源主要是吸纳天津滨海新区和天津城区人口。
团泊新城规划范围:东至津汕高速公路,西至津文公路、贯穿杨成乡、大风堆镇的大小路、静文公路,南到唐津高速公路,北至独流减河。
团泊新城的功能定位是以浓绿、重水、环保为特色,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为支撑的集人才、科技、文化为一体的高素质的现代化城市。
目前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已经建成并招生。团泊湖庭院、大天津商贾等一大批商贸、休闲、旅游项目正在陆续开工建设。
团泊镇位于独流减河右岸,与天津著名的团泊湖比邻。清朝属静海县东路大泊地练,1945年置团泊保公所,1949年规划静海县,1983年7月设团泊乡,1999年12月改为镇。文革时期曾在团泊洼设立“文化部五七干校”,著名诗人郭小川曾在这里写下《团泊洼的秋天》。
在团泊镇北1公里建有跨独流减河的团泊大桥,缩短了团泊新城与隔河相望的西青区王稳庄乡乃至天津市城区的交通距离。建设中的津汕高速公路团泊大桥在其下游。
左岸河畔的王稳庄乡位于西青区东南部,东与津南区的双塘乡、大港区的中塘乡相邻。王稳庄乡在金元之际便有居民聚落。明初,大规模移民与此,逐渐形成村庄,隶属于河间府静海县。清代分隶于静海县大泊、小韩庄两地练。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隶属静海县。1960年划归天津市和平区,为王稳庄人民公社。1962年恢复西郊区建置,划归西郊区。
全乡地势低平,东南稍低,一般高程3.7米。津港运河自北向南流经境域,赤龙河由东向西会入独流减河。经济以农、养渔业为主,土地资源较丰富。粮食作物以高粱、水稻为主。渔业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天津市重要的水产品基地。
本乡所辖的小韩庄村东北处有金元时期的古代村落遗址。晚清时期大学士徐桐,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孙良诚为王稳庄乡的历史名人。
由独流减河进洪闸下游约40公里处建有唐津高速公路独流减河大桥和神华集团建设的港黄铁路大桥。在其下游约1公里处就是和独流减河扩建一起建成的西千米桥,205国道就在此经过。桥下游300米为独流减河与马场减河的交汇处,1公里左右右岸为北大港水库姚塘子扬水站引水闸,进入河道滞洪区,并进入大港行政区。
独流减河下游穿过大港区行政区域的中心,处于天津滨海新区南部。独流减河行洪道南堤与北大港水库北围堤公用距离约15公里。(见北大港水库条目)
大港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金项链中部,北靠京津都是腹地。1979年11月建区,辖五街三镇,总面积1113.83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2003年完成区域国内生产总值153.6亿元,区级财政收入4.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53元,城乡居民存储余额87亿元,城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3.2平方米。相继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国际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等荣誉称号。大港区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8.87亿吨,天然气储量360.5亿立方米,地热分布面积62平方公里;有可利用的国有荒地10万亩,为建设大型项目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有34公里的海岸线,13万亩的沿海滩涂,内陆水域面积达36万亩;有华北平原最大的人工水库——北大港水库,总面积147平方公里,蓄水量可达5亿立方米。区内驻有大港油田集团公司、天津石化公司、中石化第四建设公司、大港发电厂、中建六局一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使大港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基地。
大港区内建有两座大型热电厂,年发电量85亿千瓦时;水厂日供水量12万吨;居民燃气率和住宅供热率100%,集中供热率80%以上;光电通讯网络覆盖全区;2000多家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和商业、服务网点星罗棋布。建成世纪广场、文化乐园、学府园、望海山、临潮湖等一批人文景观,2004年上半年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达到35.91%和38.72平方米,城市整体品味不断提升。
在河道下游62公里处又是滞洪区的出口建有东千米桥(即东风大桥),是贯通天津东部及东南部地区与河北省东南部、山东东部地区的主要通道。华北地区著名的大港发电厂就建在河道右岸的桥头。
塘沽盐场卤池位于独流减河下游河口右堤外,长度约5km。塘沽地区盐业是天津市重要的产盐基地,塘沽盐场又是天津市工业的骨干企业,1989年工业总产值17580.3万元。塘沽采盐业历史悠久。蒙古至元二年(1265)设丰财场,专门管理今塘沽及天津津南郊区的煎盐业。同时又是我国近代海洋化工的发源地之一。1914年,爱国人士范旭东在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厂”1917年范旭东、陈调甫等人创办的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是我国最早的制碱工厂。
&&&&独流减河尾段建有防潮闸(原工农兵闸),闸上500米建有海防路路大桥。闸下800米正在建设环渤海高速公路大桥。环渤海高速公路建成后必将拉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发展。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简介/黄河三角洲
定义黄河三角洲(Yellow River Delta)简称黄三角,地理学上的黄河三角洲仅指黄河在今山东东营市利津县以下以及向下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广义的黄河三角洲,指北至中国天津市、南至废黄河口、西起河南省巩义市以东黄河冲积泛滥地区;狭义的指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省利津县以下冲积成的三角洲。海拔4米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严重,大部仍为荒地。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形成拦门沙、沙嘴及其两侧的烂泥湾。海岸线平缓。黄河尾闾由于泥沙淤积,河床变高,排洪不畅,或凌汛冰塞壅水或人为原因,入海水道经常改变,平均约8年改道一次。自1855年,已知南半部大致有16次,北半部有10次。黄河入海口是1976年5月形成的。三角洲位于地壳长期下沉区,第三纪即有石油形成。形成及特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以垦利县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海拔高程低于15米,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冲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利津县以下冲积成三角洲,以利津县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主体在东营市境内的呈扇状三角形的地区,面积5,450平方公里。地面平坦,在海拔10米以下。三角洲顶部和中部土壤脱盐较好,已成为农耕区。高程4米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强,大部仍为荒地。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口门附近淤积,形成河口的沙嘴及其两侧的烂泥湾。烂泥湾内水深1~2米,浮泥受潮水冲淤漂游不定,鱼饵特别丰富,是鱼类产卵的良好场所。滔滔黄河,奔腾东流,挟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在入海的地方,由于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大量泥沙便在此落淤,填海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黄河从1855年在兰考铜瓦厢决口北徒,由原来注入黄海改注入渤海,经过百年来的沧海变化,才塑造出这个近代三角洲。黄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洲湾之间,是一个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的河口,其特点是水少沙多,泥沙大部分不能外输。据水文资料记载,黄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42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2亿吨,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使约40%的入海泥沙在河口和滨海区“安家落户”。五十年代采取工程控制,使三角洲顶点下移至东营市渔洼附近,缩小了三角洲的范围,加快了河道延伸速度,平均每年造陆31.3平方公里,海岸线每年向海内推进390米,黄河填海造陆的功绩是很大的,不仅每年可以为我们创造四万多亩土地,而且还改善了河口石油开采条件,变海上开采为陆地开采。开发潜力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鸟类天堂黄河三角洲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块有待于开发的处女地。建国以后,农林牧渔业有了较大发展,在三角洲上相继建立了一些农场、林场和军马场,特别是从六十年代开始,陆续开发了胜利、孤岛、河口等油田,成为我国第二大油田。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设立东营市。
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
在1990年的时候,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经东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1年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黄河口原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保护区内有水生物641种,植物393种,(仅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就有7种,二级保护鸟类34种,共计有十万余只)。这里,春季各种野花争鲜斗艳,五月中旬槐花盛放忽如一夜大雪飞至,秋季芦花遍野一幅天苍、野茫的景象。秋冬季节,众多的冬候鸟和旅鸟来此栖息,天鹅及各种鹤类、鹳类、鸥类、鹭鸟、野鸭等成群结队,或翱翔蓝天,或栖息水面。黄河三角洲以她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形成了良好的野生动植物景观。经亚太组织批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东亚-澳洲涉禽保护区网络”,成为首批19个国际成员之一;1997年3月被批准加入“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成为首批16个成员之一。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其中泥质滩涂面积达1150平方公里,平均坡降1-2/10000,地势十分平坦,很容易受到海水潮涨潮落的滋润;另有沼泽地、河床漫滩地、河间洼地泛滥地及河流、沟渠、水库、坑塘等。 自然植被有天然柳林等落叶阔叶林,柽柳等盐生灌丛,白茅草甸,茵陈蒿草甸等典型草甸,翅碱蓬草甸等盐生草甸,芦苇、香蒲等草本沼泽及金鱼藻、眼子菜等水生植被。野生动物中鸟类有269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白头鹤、白鹳、大鸨、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大天鹅、灰鹤、白枕鹤等34种;有40种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鸟类,152种是《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的鸟类,51种是《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的鸟类。这里也是丹顶鹤在我国越冬的最北界和世界稀有鸟类黑嘴鸥的重要繁殖地。日,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黄河三角洲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黄河三角洲湿地名列第四名。黄河入海口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年平均降水量为551.6毫米。这片三角洲是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陆地的海相沉积平原。现代黄河三角洲上地貌有河滩高地,坡地,大型洼地等。黄河尾闾摆动新成的陆地带地势宽阔低洼,面积逐 年扩大,生态 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 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 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黄河三角洲地处渤海之滨的黄河入海口,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所形成,为全国最大的三角洲,也是我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本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原生性滨海湿地演替系列,生态系统类型独特,湿地生物资源丰富,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有8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文昌鱼、江豚、松江鲈鱼等。有野生植物上百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广泛,各种鸟类约187种,列为中日候鸟保护协议受保护的达10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大天鹅、小天鹅、灰鹤、蜂鹰等32种,各种鹭类、雁鸭类水禽不但种类多,数量也极为丰富。
形成原因/黄河三角洲
黄河入海口景色黄河三角洲是由黄河填海造陆而形成。 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受水海域浅,巨量的黄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积,填海造陆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断向海内延伸,河口侵蚀基准面不断抬高,河床逐年上升,河道比降变缓,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当淤积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尾闾改道,另寻它径入海。平均每10年左右黄河尾闾有一次较大改道。黄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积→延伸→抬高→摆动→改道的规律不断演变,使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历经150余年,逐渐淤积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进,形成大片的新增陆地。面积逐年 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 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 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黄河三角洲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与黄河入海的方向相一致。由于黄河尾闾摆动的影响,这里的地面形成许多沟壑交错的废弃河道及防水堤坝,虽经多年风雨剥蚀、人为填补,至今仍见岗、坡、洼相间分布的地形,以及波浪涟漪状的地貌。
历史变迁/黄河三角洲
黄河地图自1855年以来分流河道多次改道,每次在三角洲顶点附近发生改道的分流河道系统称为该时期的流路,在流路活动期内,分流河道每年都发生决口、摆动(Li等,1998),但都是在三角洲顶点以下的或口门附近发生。在顶点附近两次改道之间形成的堆积体,包括陆上三角洲和水下三角洲,称作三角洲叶瓣,现代黄河三角洲是由多个这样的叶瓣体组成。1855年以来,现代黄河三角洲共形成8个叶瓣体(图1-1),1976年以前形成的7个叶瓣,总计注入渤海112年,平均每个叶瓣活动期为16年,与MISSISSIPPI河三角洲叶瓣115-175年周期(Wells and Coleman,1987)比较其活动期是相当短的。年共形成两个三角洲叶瓣。各叶瓣形成的时段分别是:1.年;2.年;3.年;4.年;5.年;6.年和年;7.年;8.1976年-1996年;1996年至今。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利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三角洲的淤积扩展与黄河来水来沙,以及入海流路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黄河利津站年平均年输沙量为4.14亿吨,为近五十年来最少的时期。特别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断流使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大大减少,甚至出现负增长。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河务局资料,1992年9月到1996年10月平均年净淤进13平方公里,其中1996年6月到1996年10月净淤进21.89平方公里;1996年10月到1997年10月净淤进为-10.44平方公里;1997年10月到1998年10月净淤进10.89平方公里。滔滔黄河水奔流环古京万载,黄河泥缔造了黄河人,黄河龙的魂魄气贯着中华龙人的精神,真情善良朴实的齐鲁儿女驰歌耕耘着神州家乡泰山黄河怀抱着得这片古老美丽神奇的收获着希望的土地。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 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 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 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1/6,总人口约985万人。2009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国务院要求,《规划》实施要以母亲大河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高地,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树立全国乃至全球高效绿色生态生活区样板。大河母亲的齐鲁儿女山东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不辜负全国和世界人民的殷切期盼。振奋中华龙的精神,燃烧我们的青春岁月,艰苦奋斗,奋发图强!舞动我们黄河龙的骐躯,挥动山东大汉的强劲臂膀,擂响跨世纪的战鼓,足迹谱写家园蓝天更蓝碧水更清阳光更明亮青山更青风调雨顺安泰和融风景更美人们身心更健康更善良更美好的崭新的明天华章。
自然资源/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一是以油气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截止到1995年底,已发现不同类型的油气田67个,石油总资源量达75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4.2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03亿立方米。莱州湾一带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卤水资源,已探明储量高达5980亿吨。二是土地资源丰富,而且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土地总面积达175.04万公顷,其中耕地70.03万公顷,尚有30.3万公顷荒碱地有待开发利用;黄河每年新淤陆地约2000公顷,但趋势已有所减缓;海岸线长590公里,10米以内的浅海面积达78万公顷,滩涂面积22.5万公顷,湿地15.3万公顷。三是雄奇多姿的旅游资源。有黄河入海口、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孤东海堤、丛式井架、海上平台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此外,黄河三角洲还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地理特征/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地处117°31′-119°18′E和36°55′-38°16′N之间,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境内,是由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三角洲组成的联合体。古代三角洲以蒲城为顶点,西起套尔河口,南达小清河口,陆上面积约为7200km2。近代三角洲是黄河1855年从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流路形成的以宁海为顶点的扇面,西起套尔河口,南抵支脉沟口,面积约为5400 km2;而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934年以来至今仍在继续形成的以渔洼为顶点的扇面,西起挑河,南到宋春荣沟,陆上面积约为3000 km2。黄河三角洲北靠京津唐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开放城市,属于国家制定的沿海开放地带。随着德(州)龙(口)铁路、东营港和滨州港的建成,将使胜利油田与秦、晋、蒙大煤田连接起来,为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经济结构合理的可控能源;东营港距大连港110海里,且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屿隔海相望,具有良好的出海条件。地形特征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西南部海拔11m,最高处利津南宋乡河滩高地高程为13.3m,老董-垦利一带9-10m,罗家屋子一带约7m,东北部最低处小于1m ,自然比降1/00。区内以黄河河床为骨架,构成地面的主要分水岭。三角洲是由黄河多次改道和决口泛滥而形成的岗、坡、洼相间的微地貌形态,分布着砂、粘土不同的土体结构和盐化程度不一的各类盐渍土。这些微地貌控制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活动,形成了以洼地为中心的水、盐汇积区,是造成“岗旱、洼涝、二坡碱”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黄河改道、修建黄河大堤、垦殖、城建、高速公路、海堤、石油开采等)在剧烈地改变着该区的微地貌形态,但其基本框架仍清晰可辨。黄河三角洲地貌类型黄河三角洲是一典型扇形三角洲,属河流冲积物复盖海相层的二元相结构,西南高,东北低,高程13-1m,自然比降1/00。由于黄河三角洲新堆积体的形成以及老堆积体不断被反复淤淀,造成三角洲平原大平、小不平,微地貌形态复杂,主要的地貌类型有河滩地(河道)、河滩高地与河流故道、决口扇与淤泛地、平地、河间洼地与背河洼地、滨海低地与湿洼地以及蚀余冲积岛和贝壳堤(岛)等。
气候特征/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处中纬度,位于暖温带,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基本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主要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黄河三角洲四季温差明显,年平均气温11.7-12.6℃,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23.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小时;无霜期211天;年均降水量530-630mm, 70%分布在夏季;平均蒸散量为750-2400mm。
水文特征/黄河三角洲
地表水黄河三角洲按照中国国家水资源利用分区,黄河三角洲以黄河为分界线,将全区划属两个流域,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流经黄河三角洲的客水河道有黄河、小清河和支脉河。后二者均位于黄河以南。黄河:从东营市境中心穿过,是黄河三角洲流经最长、影响最深刻、最广泛的河流。它在东营市境内河道长138公里,直接控制影响的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小清河:源于济南诸泉。东营市境内河道长34公里,流域面积5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水量5.823亿立方米。小清河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其支流有淄河、阳河、泥河等。支脉河:源于淄博市高青县前池沟。东营市境内河长48.2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由于沿途地下水补给和引黄尾水排入,水量较丰,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862亿立方米。近年来,由于上游纳污,水质趋于恶化。其控制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广蒲河、武家大沟、小河子。区内控制面基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排涝河道有11条。黄河以北有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草桥沟东干流、褚官河太平河,前五条独流入海,后两条汇入潮河;黄河南有小岛河、永丰河、溢洪河、广利河,皆独流入海。地下水黄河三角洲(东营市)地下水浅层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广饶县境内(大码头、大营、西刘桥除外),小清河以北及小清河以南广饶东北三乡等地区均属咸水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在5-10-20克/升范围内,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增。该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4627.28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深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219.96万立方米。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1.年际变化剧烈。东营市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4854.84万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达74624.50万立方米(1990年),而最小年径流量仅为25887.75万立方米(1986年),相差达2.88倍。2.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量受季风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也导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3.地域分布不等。由于受降水及下垫面因素的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分布趋势与降水量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由南向北递减。地下淡水资源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小清河以南广饶县境内的井灌区。
土壤植被/黄河三角洲
土壤黄河三角洲东营市土壤划分为5个土类,10个亚类,20个土属,134个土种。其中5个土类分别是:褐土、潮土、盐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褐土:褐土面积很小,仅2.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3.44%。分布在南部高程8m以上的山前缓岗、山前倾斜地与河阶地上。成土母质为洪积、冲击物或黄土状物质,富含石灰质。土体深厚,土色呈褐色或棕褐色。全剖面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粘化层、钙积层较清晰,为A-B-C型剖面。潮土:潮土面积37.5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44.46%。分布在山麓平原至海拔3-4m的滨海平原上。潮土成土母质分别为:小清河以北为黄河沉积物;小清河以南为淄河冲击物。潮土剖面的冲击层分明,构成多种砂、壤、粘相间的不同土体构型,剖面中下部出现锈纹锈斑或豆粒状铁锰结核。土壤结构较脆弱。潮土全剖面有强烈的石灰反应,剖面构型为腐殖层或耕作层-心土层-氧化还原层(潮化层)-母质层。盐土:盐土土类面积43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50.88%。除南部外,其余地区均有盐土分布,分布区域潜水位多在1-2m,矿化度10-30g/L,局部地段大于30g/L,个别区域能达100g/L以上。盐土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对植物生长有强烈的抑制或毒害作用。水稻土:水稻土面积4000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47%。在三角洲内呈斑状散布于水利条件好的低平地或沿黄低洼地上。本区的水稻土,是潮土或盐土经水耕水种后形成,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他养分含量基本上达到四级养分标准,并有一粘土腰层,保肥性能好。由于种稻历史短,土壤剖面发育还不典型,除耕作层有灰黑色腐泥河锈纹斑潴育特征外,心土层和底土层仍旧保留原母质的特性。砂姜黑土:砂姜黑土面积6300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75%。主要分布在交接洼地或古扇间洼地中。砂姜黑土表层土多为黄褐色重壤土,质地粘重坚硬,水热不协调,耕性差。本区砂姜黑土的砂姜层位多分布在剖面的中下部,对作物的生长阻碍不大。其中以厚层黄土复盖砂姜黑土的生产性能最好,近似潮褐土。植被黄河三角洲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区内无地带性植被类型,植被的分布主要受水分土壤含盐量、潜水水位与矿化度、地貌类型的制约以及人类活动影响。木本植物很少,以草甸景观为主体。植物区系的特点是植被类型少、结构简单、组成单纯。在天然植被中,以滨海盐生植被为主,占天然植被的56.5%,沼生和水生植被占天然植被的21%,灌木柽柳等占天然植被的21%,阔叶林仅占天然植被的1.5%左右。植被群落分布为:(1)黄须菜群丛,占土壤面积的10.6%;(2)柽柳—黄须菜群丛,占土壤面积的2.2%;(3)马绊草群丛,占土壤面积的4.99%;(4)芦苇群丛,占土壤面积的5.38%;(5)一年生禾本草群丛,占土壤面积的3.59%;(6)白茅—芦苇群丛,占土壤面积的1.75%。人工植被中以农田植被为主。木本栽培植被仅占人工植被的4.3%左右,农田植被占人工植被的95.7%。植被中有植物种类40多个科、110多个属、160多个种。以禾本科、菊科草本植物最多。在草本植物中,以多年生根茎禾草为主,尤以各种盐生植物占显着地位。
生态特点/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 盐场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广阔平坦,多为沙质和泥质,这里是重要的对虾产地,又是海产基地、海盐基地,素有“百鱼之乡”的美称,黄河鲤鱼、黄河刀鱼、银鱼、毛虾都是别具风味的特产。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这里已设立了153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这里具有世界上最年轻的河口湿地和大面积处于相对原生状态的滨海湿地,生境独特,物种丰富。现有野生植物393种,鸟类265种。在大面积的湿地和沼泽地上,仅珍贵保护鸟类即达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如白鹳、金雕、丹顶鹤等,普通鸟类以鹭、鹬类涉禽最为多见。近海水域有海豹、江豚、文昌鱼、中华鲟、松江鲈、棱皮龟、长须鲸等珍稀海洋动物。
沉积模式/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的基底是现代沉积层,大致以1855年古海岸线为界,北部为渤海浅海沉积层,该层广泛而稳定,层厚4-8米,由灰黑色粘土质粉砂组成,平均粒径为7Φ左右,含有大量浅海有孔虫及介形虫。有些地方,在该层的顶部可见一层厚10-20厘米的粗粉砂-极细砂层,含有大量贝壳碎片,是浅海沉积物经多次风暴潮改造形成的滞留沉积。南部为大清河等短源河流沉积层,沉积比较复杂,1128年到1855年期间,黄河经徐淮入海,短源河流在渤海西岸堆起复杂的河道沉积、河口沉积、三角洲沉积和滨海沉积,沉积层厚4-8米,沉积物为黄色粉砂。黄河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的堆积体,沉积相当复杂,由陆向海方向,包括三个相组合带:1.三角洲平原相:三角洲平原相在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体系中发育最好,是多种亚环境的复合组。2.三角洲前缘相: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体系中沉积速度最快,沉积砂最纯,含重矿物最多的浅水环境,是水下三角洲的主要组成部分。强河流作用使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三角洲前缘砂逐渐超复在前三角洲粉砂质淤泥相之上,形成沉积物自下而上变粗的海退序列。黄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物,主要使粒径0.125-0.025毫米之间的细砂至粗粉砂粒级,粘土河有机质以淤泥形式沉积在河口沙咀外缘回流区、河间浅海湾河潮间带上部。3.前三角洲相:前三角洲地区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向海方向,从三角洲前缘平缓地向外延展,其边缘在水深17-20米处过渡到浅海陆架区。前三角洲相沉积物主要是粒径小于0.015毫米的厚层灰色、深灰色、棕灰色淤泥或粉砂质粘土层夹薄层细粉砂透镜体,有时见有淤积与粉质粘土的互层,有机质含量高,含有少量海生甲壳碎片和许多黑色极细的植物碎末,发育不太清晰的水平层理。黄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主要与河流过程,黄河来水、泥沙有关。据研究,黄河入海泥沙,除一部分粒径小于0.015毫米的极细颗粒扩散到外海,大部分粒径0.125-0.025毫米的极细砂和粗粉砂粒级都沉积在三角洲前缘地带,以河口沙坝、沙咀形式造陆,使海岸线向前推进。沙咀不断向外延伸,行水河道纵比降逐渐减小,当沙咀延伸到一定长度,比降减小到一定临界值,在适当水流条件下尾闾河道就发生决口改道,到三角洲其它部位入海,以后又重复这一过程。由于黄河含沙量高,淤积快,决口改道频繁,因而不可能形成伸长型的三角洲指状沙坝,主要发育河口沙咀和沙坝,使三角洲前缘朵状砂及其外缘的席状沙体向前延伸,逐渐复盖前三角洲泥相,形成沉积物向上变粗的层序,这就是黄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地区特点/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 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 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十九个县(市、区),总面积二点六五万平方公里,占山东全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总人口约九百八十五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三角洲生态经济区中国国务院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最后一个三角洲———“黄三角”在被提出21年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黄河三角洲 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就打造我国最 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 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做出明确规划,提出 将在“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15000亿元开发黄河三角洲区域。其中在发展区域旅游产业方面,突出“神奇 黄河口、生态大观园、梦幻石油城、武圣故里、世界风筝之都、循环经济典范”的主题,打造两个旅游区 和重大开发十大旅游重点产品。主打生态高效其实,早在1988年,“黄三角”的开发总体战略就首次被专家学者们提出。黄三角的最大亮点是没有走高耗能的发展模式,首次提出“生态高效”的增长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告诉南方都市报,黄河三角洲可以在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最具潜力三角洲在我国三大三角洲中,黄河三角洲被誉为我国“最具有开发潜力的三角洲”。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肖金成告诉本报,我国最后一个开发的三角洲———“黄三角”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边城市的发展基础比较好,“黄三角”发展也就快。沿海开发全复盖三角洲区域图“从全国的高度来看,‘黄三角’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这块国家战略的盲区已经扫除,我国沿海开发已经实现全复盖。”徐逢贤表示,我国沿海目前有滨海新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长三角、江苏沿海经济区、珠三角、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加上黄三角经济区,沿海开发从南至北已经连成一线。我国东北部沿海将成为高速发展的经济区,中国经济将有新的跨越式发展。
开发规划/黄河三角洲
根据2008年山东省政府出台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内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 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2006年区内总人口98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分别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和七分之一。山东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就打造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做出明确规划,提出将在“十一五”期间,规划 投资15000亿元开发黄河三角洲区域。其中在发展区域旅游产业方面,突出“神奇黄河口、生态大观园、梦幻石油城、武圣故里、世界风筝之都、循环经济典范”的主题,打造两个旅游区和重大开发十大旅游重点产品。规划开发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 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 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在旅游产业上将着力打造黄河入海口旅游区,突出黄河入海奇观和原始湿地自然风光,以观海栈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和滨海旅游区为重点,开发黄河口入海奇观、漂流、狩猎、骑马、观鸟、科考、温泉等观光与探险旅游项目,打造“新、奇、野、美、特”休闲度假观光生态旅游。同时,还将发展民俗旅游区,以潍坊国际风筝会为龙头,完善寒亭杨家埠民俗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具有黄河文化、乡村与农耕文化、生态农业文化特色的民俗旅游。依托黄河百里绿色生态长廊、艾里湖等,开发湿地生态和黄河生态文化观光旅游;开发东营、滨州城市生态旅游。依托观海栈桥和莱州黄金海岸,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以天鹅湖温泉度假区为龙头,依托地热资源,发展温泉度假旅游等等。
黄三角城市群/黄河三角洲
简介东营、滨州、潍坊、德州、淄博、烟台等大中城市再加上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等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黄三角是我国最后一处三角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黄三角城市群雏形初步形成。主要地区黄三角城市东营市:东营区河口区广饶县垦利县利津县(全市两区三县)滨州市:滨城区邹平县沾化县惠民县博兴县阳信县无棣县(全市一区六县)德州市:乐陵市庆云县(2个)潍坊市:寿光市寒亭区昌邑市(3个)烟台市:莱州市(1个)淄博市:高青县(1个)黄三角城市群共19个县(市、区)。
交通设施/黄河三角洲
简介黄三角地区交通便利,拥有较完善的交通网络,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管道等运输方式密切配合,共同组成黄河三角洲发达的立体交通格局。公路黄三角地区公路纵横贯通,交织成网,国道、高速公路、省道遍布。铁路黄大铁路、德龙烟铁路、张东铁路、德大铁路、滨港铁路、益羊铁路、胶济铁路等均经过该区域。航空东营永安机场、滨州大高机场、烟台莱山国际机场、潍坊机场等。海运港口东营港东营港、滨州港、潍坊港、莱州港等。
旅游信息/黄河三角洲
特色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占地23万亩,都处在黄河三角洲之内,地貌以芦苇沼泽,湿地为主,其次为河口滩地,带翅碱蓬盐滩湿地,灌丛疏林湿地以及人工槐林湿地等。经过一系列的保护性开发。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区已形成沼泽地生态区、海滩湿地观光区、槐林生态接待区、芦苇湿地观鸟区、新国土观光区等五大功能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既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壮阔,又有黄龙入海的壮观和长河落日的静美,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科普的最佳场所。 最佳出游时间:4-11月份。交通1、东营市到自然保护区有东港高速公路,可乘出租车或东营到仙河镇的专线车。出租车的价格为8元/公里。2、早上8:00有旅游专线车从东营西城东营区人民医院发车,经胜利广场、供销商场、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石大胜利学院、十大南门、新区、东城安居工程、市政府、清风湖公园等地到达天鹅湖公园,之后继续前行到达黄河入海口。下午3:30按原线路返回。全程15元/人,分段计价。
经济开发/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省,面向渤海湾,北邻京津冀,是中国最后一块待开发大河三角洲。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未利用土地800多万亩,同时,这里还有中国第二大石油基地胜利油田及广袤的湿地。在其周边,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等已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使其在参与环渤海地区产业分工后,有望成为推动中国东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根据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及开发主战场山东省东营市市长张建华透露,2009年东营市将在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上投资1100亿元,发展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和现代渔业及畜牧业三大主导产业,产业定位一是高效,二是生态,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端污染的产业及企业,一概排除在外。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5次
参与编辑人数:19位
最近更新时间: 21:08:45
贡献光荣榜
  黄河三角洲,以垦利县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海拔高程低于15米,面积达545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冲积作用形成的冲....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流减河的源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