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不是对顶角”,这为什么是真命题?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B、如果a=b,那么a 2 =b 2
C、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同位角
D、如果一个整数能被5整除,则这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0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分别写出四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分别根据角相等的定义、平方的意义、同位角的定义和整数的整除性进行判断.
A、逆命题为: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不相等,此逆命题为假命题;B、逆命题为:如果么a2=b2,那么a=b,此逆命题为假命题;C、逆命题为:如果两个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此逆命题为假命题;D、逆命题为:如果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是0,那么这个整数能被5整除,此逆命题为真命题.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也考查了逆命题.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等角的补角相等(2)直角都相等(3)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_百度知道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等角的补角相等(2)直角都相等(3)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4)异号两数相加和为零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1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两个角相等,则它们的补角相等2直角都相等如果所有的角是直角,那么它们都相等3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如果有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不是对顶角。4异号两数相加和为零如果有两个数异号,那么它们的和相等。
采纳率:75%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6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当前位置: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若是假命题,举出反例.(1)若两个角不是对顶..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若是假命题,举出反例.(1)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2)若ab=0,则a+b=0.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假命题.如: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假命题.如:a=5和b=0.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若是假命题,举出反例.(1)若两个角不是对顶..”主要考查你对&&命题,定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命题,定理
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 (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通过真命题(公理或其他已被证明的定理)出发,经过受逻辑限制的演绎推导,证明为正确的结论的命题或公式,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就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定理。一般来说,在数学中,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叫定理,证明定理是数学的中心活动。相信为真但未被证明的数学叙述为猜想,当它被证明为真后便是定理。它是定理的来源,但并非唯一来源。一个从其他定理引伸出来的数学叙述,可以不经过证明成为猜想的过程,成为定理。如上所述,定理需要某些逻辑框架,继而形成一套公理(公理系统)。同时,一个推理的过程,容许从公理中引出新定理和其他之前发现的定理。在命题逻辑中,所有已证明的叙述都称为定理。经过长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公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分为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四种命题:1.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2.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逆否命题与否命题互逆。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定理结构:定理一般都有一个设定——一大堆条件。然后它有结论——一个在条件下成立的数学叙述。通常写作「若条件,则结论」。用符号逻辑来写就是条件→结论。而当中的证明不视为定理的成分。逆定理:若存在某叙述为A→B,其逆叙述就是B→A。逆叙述成立的情况是A←→B,否则通常都是倒果为因,不合常理。若某叙述是定理,其成立的逆叙述就是逆定理。若某叙述和其逆叙述都为真,条件必要且充足。 若某叙述为真,其逆叙述为假,条件充足。 若某叙述为假,其逆叙述为真,条件必要。常用数学定理: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 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棱=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c: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bc+ca);体积=长×宽×高 ;V=abc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 v:体积 h:高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发现相似题
与“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若是假命题,举出反例.(1)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8678438123365071343169229885234272当前位置: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B.如果a2=b2,那么a=bC.两互补的角一定是邻补角D.如果两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角一定相等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B、如果a2=b2,那么a=b或a=-b,所以B选项为假命题;C、有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互补的角一定是邻补角,所以C选项为假命题;D、当两直线平行,且两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角一定相等,所以D选项为假命题.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主要考查你对&&命题,定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命题,定理
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 (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通过真命题(公理或其他已被证明的定理)出发,经过受逻辑限制的演绎推导,证明为正确的结论的命题或公式,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就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定理。一般来说,在数学中,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叫定理,证明定理是数学的中心活动。相信为真但未被证明的数学叙述为猜想,当它被证明为真后便是定理。它是定理的来源,但并非唯一来源。一个从其他定理引伸出来的数学叙述,可以不经过证明成为猜想的过程,成为定理。如上所述,定理需要某些逻辑框架,继而形成一套公理(公理系统)。同时,一个推理的过程,容许从公理中引出新定理和其他之前发现的定理。在命题逻辑中,所有已证明的叙述都称为定理。经过长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公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分为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四种命题:1.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2.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逆否命题与否命题互逆。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定理结构:定理一般都有一个设定——一大堆条件。然后它有结论——一个在条件下成立的数学叙述。通常写作「若条件,则结论」。用符号逻辑来写就是条件→结论。而当中的证明不视为定理的成分。逆定理:若存在某叙述为A→B,其逆叙述就是B→A。逆叙述成立的情况是A←→B,否则通常都是倒果为因,不合常理。若某叙述是定理,其成立的逆叙述就是逆定理。若某叙述和其逆叙述都为真,条件必要且充足。 若某叙述为真,其逆叙述为假,条件充足。 若某叙述为假,其逆叙述为真,条件必要。常用数学定理: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 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棱=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c: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bc+ca);体积=长×宽×高 ;V=abc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 v:体积 h:高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2294841527743812319303234877517489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