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需要懂前端吗代码吗

&产品经理常用数据分析工具:不会写代码也要做增长黑客
产品经理常用数据分析工具:不会写代码也要做增长黑客
日08时31分来源:
最近增长黑客比较热,产品经理也想变身增长黑客推动产品快速发展,但自己又不会写代码,很多创新无法实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创业公司常用的工具,今天主要是跟数据有关的。
一、数据收集
1、网站&APP统计--Google Analytics(GA)
2、竞品网页数据抓取--八爪鱼
二、数据可视化
1、Excel可视化图表
2、Excel三维地图
3、BDP工具
三、数据挖掘
一、数据收集
1、网站&APP统计:Google Analytics(GA)
功能介绍:Google Analytics(GA)是一款网站、移动应用流量统计工具,可以收集并分析流量、页面、用户等数据。国内使用百度统计、友盟较多,这些工具配置简单,包含基础的报表,整体功能远没有GA强大,GA的优势如下:
1)高级细分:细分是发现真相的必由路径,数据分析行业有句话“无细分,毋宁死”,足以看出细分的重要性。利用GA我们选取维度和指标对流量和用户进行细分,对比分析各组数据的差异,从而找到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
2)自定义报表:默认报表展示最基础、最常用的数据,而产品经理更需要在特定场景下、具体的数据,需要多维度交叉、钻取等操作,自定义报表帮助我们充分利用GA收集到的数据,自定义指标、维度和过滤器,为我们呈现多样化的可视化报表。
3)电商跟踪:转化率是所有网站和应用都会用到的分析指标,国内工具只支持将特定页面或事件设置为目标,跟踪目标的完成情况,如果电商网站或APP需要跟踪订单、商品、折扣等信息,只能依靠GA了。
4)A/B测试
A/B测试就是针对调研的问题提供A、B两个页面,随机将用户引导至不同的页面,最终对比数据选出最佳方案。在产品设计中,A/B测试常用于减少页面障碍、提升转化率、确定改版方案、新功能的小范围测试等。
GA实验(网页)只需要增加一段JS代码,就可以将流量分配到两个页面,并结合目标转化功能,筛选出最优方案。除了GA实验,Optimizely也是不错的A/B测试工具。
GA实验也支持移动应用的AB测试,但需要使用谷歌跟踪代码管理器设置值集合变量,比较复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
5)支持数据导出,接口丰富
国内统计工具一般不支持数据导出,GA支持两种数据导出方式:
A、报表顶部工具条支持导出CSV、Excel等文件格式;
B、谷歌数据导出接口非常强大,可以跟自己的系统对接,如果开发资源紧张,也可以使用excel插件,例如Analytics Edge。
以上都是GA强大的地方,那为什么国内使用GA的很少呢,最大的问题就是查看数据需要翻墙(下次更新介绍如何科学上网)。
2、竞品网页数据抓取:八爪鱼
工具类型:PC客户端
功能介绍:除了企业内部运营数据,产品经理还需要经常关注竞品的信息,推荐使用八爪鱼工具。八爪鱼完全可视化操作,不需要写代码,简单配置即可抓取网页上的数据。模拟点击操作,翻页,甚至识别验证码都可以轻松搞定。
抓取数据需要消耗积分(每10条数据1个积分),每天签到可以获得30个积分,购买的话也不贵,20块钱可以购买1万积分。
每天执行抓取,难免会有遗忘,八爪鱼支持云采集,可以设定抓取时间,定时抓取数据。另外,云采集可以避免IP被封,瞬间采集到大量数据。
二、数据可视化
1、Excel可视化图表
产品经理经常做沟通汇报,如何将枯燥的业务数据更形象的展示呢?新版Excel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数据模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赶快去试试吧。
2、Excel三维地图(PowerMap)
三维插件对接了地图数据,只要在表格中录入城市名称或经纬度数据,即可把数据标记在地球上,如果同时录入了时间数据,就可以看数据演变的过程。
再贴几张歪果仁做的神图,啥才是真正的“不明觉厉”。
3、BDP(Business Data Platform)
工具类型:网页、移动端
功能介绍:产品经理或运营人员经常要做项目周报,每次重复做表非常繁琐,利用BDP创建专属的报告模板,每次更新数据即可;可视化报表的制作过程非常简单,通过拖拽即可实现;除了数据汇报,产品经理可以利用BDP探索运营中的问题,细分、钻取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桑基图、气泡图、漏斗图可能会给产品经理新的视角;BDP免费提供大量公共数据(居民收入、人口、天气等),我们可以拿公共数据和自己的业务数据进行一些对比分析。
三、数据挖掘
产品经理会做一些数据统计和挖掘方面的工作,SPSS是众多软件中最强大的,但SPSS学习成本高,操作复杂,其实Excel也可以做简单的数据挖掘,例如预测、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只需要安装sqlserver插件即可。
小伙伴的“喜欢”是我写作的动力,欢迎各位点“喜欢”哈~ 下周会继续更新项目管理、原型设计、翻墙等工具。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收听由喜马拉雅电台提供的精彩音频。希望能写点好东西
产品经理需要会写代码吗?
这是一个被问及了、又的问题。
我就是一个会写代码的产品经理。我曾作为不同的角色有大约10年的专业编程经验,甚至还写过基本技术书籍和做过一些演讲。大约5年前,我转向了做软件产品管理,这使得我可以只在晚上和周末才写代码(只是因为兴趣)。
以我的浅见,如果你有专业的软件编程经验的话,这对你做产品经理觉得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如果你缺乏这些经验,可以每周花费几小时来学习一下。
理解开发人员
产品管理的一部分,是做一个优秀的沟通和谈判代表。有过开发经验的价值是,你可以更好的与你正在一起工作的开发人员用他们的语言沟通。
如果你自己曾经开发过软件:
你会知道需求变更的感觉以及与团队中其他固执己见的人的代码有冲突时的压力你会知道在一个严格的截至期限下,使用一个设计不合理的第三方 API 的感受你会明白回答“”会牵涉到多少方面你会被 ,
以及 所吸引你会花费几天甚至几周时间解决,每次你以为你已经解决了问题,之后你就会收到一份“不起作用”的报告,因为一些特殊的浏览器、操作系统、设备或者分辨率大小这意味着你,你应该把干扰降到最低你会感受到代码重构带来的恐惧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了解这些可以使你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好的位置与软件开发人员工作、了解他们正在处理的挑战、更好的达到你期望的目标。
当然,不要参与讨论代码设计、架构以及使用何种语言,这从来都不是你的工作职责,如果你真这么做了,结果可能是弊大于利的。
如果不会写代码会怎样?
缺乏写代码的经验就意味着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吗?
在过去的大约15年时间内,我至少与4位不懂代码,但却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一起工作过,这意味着不懂代码也可以做好产品经理。
但更多的情况下,我看到的是硬币的另一面,产品经理经常与开发人员争吵,因为他们缺乏最基本的软件开发常识。当然,他们的这种争吵并没有什么帮助。相反,这意味着他们的项目经常不能实现。
根据我工作过的产品经理来看,答案是很明确的:这要看情况。但其中有三大要素是必须的:兴趣(关注、倾听)、谦卑(承认无知、提出问题),并愿意学习(例如,你真正阅读的)。
翻译整理,发布在 ,转载请注明来源。
没有更多推荐了,产品经理用不用懂代码编程?_达内产品经理培训
400-111-8989
产品经理用不用懂代码编程?
时间: 16:25
来源:网络
这篇文章也是在说明一个问题,作为产品经理到底需不需要懂编程,这个问题也是在圈子里一直打着问号。那么今天小编结合自己的理解来给大家说一下!
产品经理究竟要不要会编程?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前段时间,一个国内一线门户客户端的产品经理,她是学计算机出身的PM,但是由于编程能力比较弱,所以做了产品经理。后来在工作中,有时和技术同学打交道比较费劲,所以自己吭哧吭哧开始学习和PHP。
我不太认可这种直接去学习编程的方式,因为产品经理应该是很忙的,你的宝贵时间不该花在学习编程这件小事上。(多说一句,我也是学计算机出身,毕业于国内某最好的大学之一的计算机系。我并无贬低编程之意,恰好相反,我身边很多优秀的产品经理都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
所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创业经历,以及后来与诸多大厂、创业公司的优秀PM交流的心得,我觉得可以简单谈一谈到底PM要不要懂技术,或者说PM到底要懂什么样的技术。
在我们的大学里,从来没有一门叫做产品经理的课程,也很少有专门的课程或者课题是关于如何做产品的。没错,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如果不是互联网老炮跑来忽悠,我们本不知道有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存在。
在软件工程的过程中,本不需要产品经理,反而对工程师的要求很高。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认为这就是「产品经理究竟要不要会编程」的答案。
不会编程,不知道支撑一个产品背后的软硬件逻辑,只是照葫芦画瓢地交出原型,写出
PRD,当然也可以做产品设计。但若想成为卓越的产品经理,我们应当像咖啡师了解咖啡豆一样,去了解技术。知道它们的运转逻辑,实现路径,以及边界和可能性。
我们要弄明白数据在哪里,怎样保存,它们如何在控制语句的描述下流转,表达在屏幕上;用户又通过什么方式将意图通过屏幕传递给程序,然后被代码所捕获和处理。我们要理解程序语言如何用数值条件理解逻辑,又如何通过调用和循环来分发和控制流程,等等。
我一直认为,产品经理能了解程序解决问题的方式,能看懂浅显的技术文章,了解一点框架性和概念性的技术尝试,可以大致理解工程师的语言和方案就足够了。在此基础之上,如果还能写出五脏俱全的程序片段,或看得懂核心业务逻辑的代码表达,就能算是超出期望了。
我们不必真的像程序员一样,具备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做出完整的功能模块甚至产品实现,这不该是产品经理的战场。
回到最初的问题,产品经理要不要会编程。我的答案有点绕:要会,但又不需要会 ——
因为当你「学会了」编程之后,对技术的理解和意识会内化成你的思维习惯,这时,是不是真的能写程序本身,可能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由于客户群体从清晰可见的甲方客户变成了捉摸不定的互联网普通用户,这就麻烦了,一下子捕捉客户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随着对用户体验要求的重视,工程师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产品交互设计、界面逻辑等细节的优化。互联网也逐渐对产品架构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产品架构可扩展性、开发速度、迭代速度、模块间复用能力、对外合作与开放能力越来越高。这样的一些列变化,导致互联网下的研发工程师难以应对多变复杂的变化。
于是,互联网产品经理岗位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对产品进行完整设计的角色,他背负着产品的架构设计、可扩展性设计、交互设计,甚至商业逻辑设计等使命。今天,产品经理应当被赋予更高的职能。
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首先要拥有的是框架思维
在我看来,产品经理最优秀的能力,是框架思维,而不是需求调研或者交互体验。
从产品经理衍生的过程来看,产品经理其实是从最优秀的工程师身上拆分出来的,一个专注于产品设计的角色。
我们看《社交网络》电影时,发现扎克伯格自己独立设计并开发了最早的Facebook(最初叫The
Facebook),而张小龙也是最初自己独立设计并开发出了Foxmail。他们当时并没有什么产品经理帮忙,而自己就是个超级产品经理+研发工程师。他们明白产品应该如何设计框架,模块间的关系如何,如何进行后续迭代设计等等。
对于产品经理,或者其他需要了解技术的泛互联网岗位,我一般会推荐去学 JavaScript 或 Python。
JavaScript 的环境简单,上手门槛低,而且相对比较直观,但总觉得门派众多,风格也比较自由。Python
则更加严谨,有各种三方库加持,并且Python 对数据和文本处理有着天然优势,日常工作中写一段小东西处理一下电子表格或文字材料都非常实用。
我用 Python 拉过 Google Analytics 的数据,也用它处理过业务数据和语料,还起过 TensorFlow,跑过
scikit-learn。
如果你没有干过这些事情,或许看起来会觉得有点厉害。但其实这几个事情可以算是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真的不是装大尾巴狼,它们都有完备的库和文档和简明易懂的示例程序。我们只要知道一点点基本的语法和逻辑,照着文档改几个参数,就能跑起来了。
哪怕你只是个出纳,花几个周末学一点基本语法,照着示例,可能只需要抄十几二十行代码,就可以在 Excel
表格中驰骋,把一系列的机械操作简化为一个全自动的脚本,那种神秘的操控感,你值得拥有。
我多年以前学 Python
是靠看书和文档,其实挺苦的,希望大家能找到一些比较不错的学习方式。我自己会看视频学习,比较不那么无趣,而且老师讲的也比较详细。比如前些日子,我就订阅了极客时间的《零基础学
Python 》视频课,我试看了一下觉得不错,视频的教学形式,学习过程应该会相对轻松很多,而且还可以跟老师互动,有作业需要完成,还是蛮能督促你学习的。
大学学什么专业并不一定影响你未来从事哪一个岗位,或者你可以变得多么优秀。关键还是在于自身的能力。
许多优秀的产品经理本就是学文科专业出身的,但是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框架感,使得他们在产品设计中很明白自己所做的产品在哪一个维度,也很明白自己是如何进行产品后续迭代设计的。
学文还是学理其实未必最重要,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大局观。多读书,收获一定更大。
当然大家也可以看文章自学,网上自学的文章还挺多,但我总觉得视频更好。
产品人,多个技能,多条路。
更对关于产品经理培训类知识请关注产品经理官网pm.tedu.cn
免责声明:内容和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写的这一段话是来自于招聘信息的简介,讲了一写对产品经理的基本要求。那么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那小编综合产品经理培训的课程知识总结了以下知识点!我们来看一下!
明确学习对象,学习成熟的技能,有针对性的高频率练习。学习相对完整的技能。这篇文章从以上几个维度讲述了如何快速学习产品经理?
目前产品经理的平均薪资达18750,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涨幅肯定会越来越大。有五年工作经验以上的产品经理工资高达40万/月。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随口一说:就是做app的!当然现在是互联网社会,基本上年轻人还是多少了解一点的!但是.....
快过年了,回家除了会遇到三姑四姨之类的亲戚问你有没有女朋友之外,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介绍自己是干什么的”。对于没有了解互联网的人群,产品经理这个头衔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Copyright (C)
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56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选择城市和中心
达内北京亦庄大学生实训基地
达内北京网络营销中心
达内北京会计中心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王欣:不能像写诗一样敲代码,我被雷军培训成了金山第一批产品经理
虎嗅注:本文出自馒头商学院,作者季星,《》媒体已经习惯于曝光太多成功人物:「出名要趁早」,「三十岁之前必须要做的事」,「20岁不功利,40岁怎么淡泊名利」……偶像太多,可是有谁看到了他们抬头低头间的平凡岁月?以下这篇文章,来自馒头商学院王欣极度真诚的自白。她在整个采访中,完全放下自我。王欣在创办馒头商学院之前是金山软件总裁,雷军一手带出来的「金山五虎」之一。我相信她的故事会给所有人一点启发与思考。那么本篇的意义也达到了。1雷军面试我,叫我改行,他说女生写程序是没有前途的。我就跟他据理力争。然后雷军问我:你写程序有写诗一样的感觉吗?我说:我没有。他说:这不就完了吗。于是我成为了金山第一批产品经理。1996年,我从青岛大学毕业,大学学计算机。那时候,程序员很少,女程序员那更是少之又少。工作国家包分配,我父母让我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公务员的工作。可是我要死要活一定要去一家台湾合资的IT企业工作。在我们那个年代,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实在太好找工作了。各个大机关都来选人,我们班的学霸们都去了国家机关,有的甚至进了市委。很多年以后大学同学聚会,我看到当初那些最优秀的同学们,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我还是挺幸运,在当时选择了虽然看上去不怎么样,但其实是朝阳产业的工作。回头看,三十岁之前,「入对行」三个字是最重要的。王欣觉得很幸运,30之前「入对行」了。九十年代末的青岛还是一个小地方,只有三家IT相关企业。小城市特别安逸,我那时候上班到家里,走路就15分钟,中午还可以回家吃饭、睡个午觉。直到1999年,有一次我去北京出差,我的心就野了,我想我再也不能再回青岛那个小地方。我这辈子怎么能就这样过?我看到中关村大街、海龙,熙熙攘攘。1999年,正是互联网最火的时候,车上到处写着「人人都上 Chinaren」,搜狐的广告挂得到处都是,到处有人来拉你注册人人网,注册完还送你一个苹果。目之所及,我热血澎湃。这就是未来!我简直见到了中国的硅谷,心向往之。于是,我背着一个双肩包来到了北京。那时候北京的动物园除了卖衣服,还有一个人才市场,我去投简历,投了金山。后来HR通知我来面试,说是在翠宫饭店。到了以后,我看到每个人都热火朝天地干活。这时候,有一个穿着白T恤衫和牛仔裤的人进来握了我的手说:你好,我叫雷军。那时候雷军没有现在这么出名,感觉就是比我们大一些的学长,长得特别干净,说话特别快。雷军面试了我一会儿,就劝我改行。我到金山应聘的是程序员的岗位。面试着面试着,雷军突然跟我说,女生写程序是没有前途的。我心想:这人怎么能这样呢?这不是否定我的工作吗?我就跟他据理力争。雷军问我:你写程序有写诗一样的感觉吗?我说我没有。雷军说:这不就完了吗。雷军认为,写程序要有写诗的感觉。我说:如果我不适合做程序员,那做什么呢?雷军说:其实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你可以试一试。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产品经理这个词。以前在互联网行业,都是程序员自己做需求,自己写代码,可能有时候团队里会有一个 team leader 相当于所谓的「项目经理」,但实际上没有专门是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九十年代末,微软进入中国,中国的软件业也才刚起步,供小于求,是产品稀缺的年代。不光是产品,软件连品牌都没有几个。软件业的产销是断裂的,产品的开发就是程序员自己想自己写代码,然后交给市场经理去卖。但是后来市场越来越供不应求,软件制造商需要对用户需求再进一步切分,然后根据市场上的空白再去进一步定义一个产品,于是,整个行业都特别缺产品经理。其实回头看看我们那批产品经理——也就是后来的「金山五虎」——还挺牛的。比如暴风影音冯鑫,「说不得大师」邢山虎,还有成都梦工厂裘新。比我们晚的,有一些程序员出身的最后做了产品经理,比如陈睿,也有设计师做产品经理的,比如大名鼎鼎的黎万强。那时候我们都很小,不知道我们这批人将来会对互联网影响那么大。但是就是我们这些人成了金山的第一批产品经理。当然,带我们的人就是金山最大的产品经理,雷军,雷校长。2雷军会带着我们拿着软件盒子向客户推销。雷军每次都卖得特别好,回来以后他会很得意地问我:王欣,你知道为什么我卖得比你好吗?我也很郁闷,为什么一个大姑娘能卖得比大老爷们还差。雷军对我说:你看,我每次推销的都是手里拎袋子的人,拎袋子的人都是买过软件的人,证明他/她是有软件购买习惯的。我找的是目标用户,但你是随便抓到一个人就推销。我们这些新兵,是中国第一代产品经理,前面根本没有参照系。怎么办?雷军亲自给我们做培训。那时候,金山有一个干部训练班,冯鑫、邢山虎、裘新、陈睿、黎万强这些都在里面。讲的课也挺有意思,都是雷军自己写的课件。比如有个课件题目叫《以史为镜谈战略》,是讲金山的战略和金山的成长史,微软为什么能打败WPS;还有个题目叫《做好管理并不难》。总之都是挺朗朗上口的,七个字的,跟句诗似的。雷军亲自写PPT、做培训,课件题目都像「七字真言」。雷军是理科生中的文艺青年,他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看《小说月刊》。雷军的阅读量很大。有时候我们一起出差,飞机上我坐在他边上,能看到他去程一本书、返程一本书,看得很杂。我记得,雷军还教陈睿他们如何打领带。以前程序员都穿着T恤衫、大短裤、拖鞋去见客户,雷军告诉他们说见客户一定要穿衬衫。刚进公司,我们被要求做两件事情,一是站店面,二是接电话,非常枯燥。后来我看到张小龙有篇文章说:想要做好生意,必须至少见一万个客户。我们当年就是这么被训练出来的。雷军带着我们拿着软件盒子向客户推销。雷老板每次都卖得特别好,回来以后他会很得意地问我:王欣,你知道为什么我卖得比你好吗?我也很郁闷,为什么一个大姑娘能卖得比大老爷们还差。雷军对我说:你看,我每次推销的都是手里拎袋子的人,拎袋子的人都是买过软件的人,证明他/她是有软件购买习惯的。我找的是目标用户,但你是随便抓到一个人就推销。我恍然大悟。雷军非常强调细节。比如拿宣传单页给用户,不能以本人的视角递过去,而是应该反着以用户的视角拿过去。再比如,包装盒的正面、侧面、反面的设计,在各种货架上的陈列、怎么把卖点和价格写得让用户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有很深的讲究。之所以后来,我们这群人都能独立创办一家公司,其实和当年那些看似无用、非常琐碎、非常枯燥的细节是有关的。接用户的电话、站店面卖盒子……哪有那么多高大上的事情,工作就是大量的经验积累。而一旦有了一万小时的积累,真正去做事情的时候,根能扎得非常深。这些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事情,考验的是能不能耐得住寂寞,并且能从中找到提升的动力。那时候金山有个会议室叫做「龙行八方」,每天中午我们五个产品经理就一起在会议室里铺着报纸、吃着盒饭,满屋子都是饭味,大家热火朝天地讨论营销方案。回忆起来挺辛苦,但也很甜蜜。那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王欣说,那段时间很辛苦,但从琐碎的工作中能找到提升的动力。每一次产品上市,雷军都要带着我们开庆功总结会,大家一起讨论哪些地方做得有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提升。除此之外,金山固定周二周三都会有读书会。雷军非常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雷军也会用各种方式「折磨」我们。每个产品经理都要做海报,雷军的习惯是把每个海报贴在墙上,让所有人指出某个海报中的问题,基本上他不会亲自说什么,但他会把大家的意见反馈给你,你就会觉得自己做得简直是烂透了。还有一种「折磨」人的方式,就是当我把我的方案和产品给他展示,他最后轻轻说一句:「让我说你什么好呢」,这么一句话真的是比骂我还难受。然而,我还是庆幸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能带着我成长的老大。虽然我对自己的成长一无所知,但我知道有前人是登过顶的,我沿着他的脚步走就好了。所以说,三十岁之前要入对行,三十岁之后要跟对人。铆定一个职场中的榜样,跟着他走。而这个偶像和榜样,他对你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很信他,让他带着你走一段时间,这件事本身会给你非常大的力量。找到这个人,对你比对他要更重要一些。3我知道他们都挺怕我的。我在金山集团所经历的职场最高点,就是做金山毒霸CEO一直到每年翻一个跟头业绩涨价一倍的时候。王欣说,金山毒霸业绩飙升的那几年,自己「非常膨胀」。媒体非常关注我们,金山毒霸到哪里都是大广告主。那些年参加百度客户会,所有的人都哈着我,因为手里有预算。那是一个PC工具的时代:金山就需要金山毒霸这么一个产品,甚至可以说,时代就需要金山毒霸这么一个产品。现在回头看,觉得是「时势造英雄」。但当时没有这么觉得,那时候觉得自己简直厉害极了。整个人非常膨胀,觉得成功就是因为自己厉害,傲慢心很重。金山当时请了盖勒普咨询公司(Gallup)进行服务,每个员工要给自己做360度评测,我给自己打100分。我知道那时候公司里的人都挺怕我的,金山毒霸的销售量非常大,都是别的部门来找我们合作。多年以后一次喝酒,黎万强开玩笑说,每次找我合作都很紧张,因为「怕被撅」。金山毒霸一度是一个神话。人们在厮杀传统渠道的时候,我们偷偷抄了一条小路,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但成功反而造成了我的盲目,让我完全没有意识到360能从另一条路上杀了出来。在所有的杀毒软件公司中,金山毒霸都是盈利能力最好的一家公司。但是你会发现它只是盈利能力好,然而这家公司的使命、愿景,将来会变成一家什么样的公司,这些作为CEO的我,都没有足够坚定。所以到后来面对360的竞争、3Q大战的时候,与其说雷军最终选择了傅盛,不如说我在内心选择了自己退出。我当时对自己和这家公司的未来没有畅想。后面所有的结果,其实冥冥中都是我的内心最后导致的。我记得最后一天,我从金山毒霸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情绪非常非常低落。「与其说雷军最终选择了傅盛,不如说我在内心选择了自己退出。」那段时间对我帮助最大的书是《正见》,我这么一个人开始听得进佛家说的诸法无常——总有一个阶段,是用来让你明白,不是任何事情都能顺着我们想要的去发生。而应对这些人生的不如意,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更普遍的东西,让自己能够从容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高低起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庄子,一个孔子——这是中国人底层的DNA。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家国情怀就出来了,你愿意扬帆起航,出发上路。而当你失意的时候,老庄的部分又升起了,你会更理性、客观的去看这个世界。这就是人生。4冯鑫有段时间一直在读《道德经》,他总说,「在天地之间要找一个自己的位置」,这句话对我帮助特别大。在金山最后的两年,我开始准备创业。我是那种希望工作可以把我点燃的人,在金山后期的时间,我变得慢慢枯萎,于是我考虑换换方向。我是「金山五虎」中最晚出来创业的。在帮助我度过金山最后时期的低谷,以及创业中焦虑阶段的人,是我在金山的好朋友们。这其中就有冯鑫和陈睿。冯鑫曾经教我三个字,说创业就是要「找空间」。暴风影音创始人冯鑫创业较早,在王欣迷茫时帮她下定了决心。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之间最大的变化是,职业经理人是别人给你画了一条路,沿着这条路走就okay了。但创业的时候是根本没有路的,实在太自由了,往这里也可以走,往那里也可以走,自由带来的恐惧非常可怕。创业的头半年,我被这种自由的恐惧折磨得死去活来,跟个神经病一样,一会儿就觉得我要改变和成就世界;一会儿又极度悲观,质疑自己这条路怎么可能走得通。职业经理人时时刻刻都在「证明自己」,证明自己能干、自己牛;但创业者要做的是「突破自己」,你做的事情并没有人在看。冯鑫有段时间一直在读《道德经》,他总说,「在天地之间要找一个自己的位置」,浓缩成三个字,就是「找空间」,这句话对我帮助特别大。创业其实也就是找位置的过程,天地之间总有一个让我们安身立命的位置。只要你坐对了这个位置,会有各种力量出现推着你往前走。有时候我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想着我要做些什么;但其实视角不妨换换。我和冯鑫认识是在金山一起做同事。冯鑫负责金山的渠道,渠道负责人难免会被产品经理认为有一些利益偏向,加上冯鑫有时候会去评价评价产品怎么样,发表发表意见。我特别烦他。有一次开会我给冯鑫甩过一句狠话,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特别可笑,说出来不怕丢人,我说冯鑫你不要又要当裁判员又要上场踢两脚球。但因为相识于微,大家吵过,所以能够知道彼此之间的底线在哪里,也更愿意互相说真话。冯鑫是个非常敬业,非常讲义气的人。冯鑫离开金山创业,做暴风影音。我走马上任,去拜访冯鑫,想向他取经,他是我之前金山毒霸的负责人。冯鑫对金山毒霸有很深的感情,即使已经离开金山,仍旧希望我能够把金山毒霸给做好。那时候暴风影音的量已经很大了,每天安装量有70万。冯鑫主动用暴风影音的流量帮助我推金山毒霸,那是金山毒霸流量的第一桶金。我在金山失意,决定出来,我又去找了一次冯鑫。冯鑫对我说:你想创业就创业吧,创业一年顶你打工十年。这句话对我很关键,没有这句话我未必能迅速下决心。陈睿和冯鑫就很不一样,陈睿是随心走的人,他的内心极其纯真,是我接触到人里面童年过得很快乐的人,他内心没有任何的羁绊和恐惧。B站CEO陈睿管王欣叫,「王欣姐姐」。陈睿曾在金山毒霸管研发,我帮他做服务,我们搭档了三四年。陈睿一直很喜欢二次元,而我甚至还不知道二次元是什么。无论工作多忙,杀毒软件在国内斗得正酣的时候,他能够买一张机票就去日本。我当时得知这个消息非常生气,觉得这个人怎么那么不负责任,于是我在雷军面前告了他一状。公司团建,我跟陈睿一辆车,他有个特异功能就是秒睡,是真的几秒钟立刻睡着,于是他常常误机。我记得有一年我们从珠海飞北京出差,大家都在等他,怎么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最后发现他在家里睡着了。我是一个在工作中容易焦虑的人,追求完美。而陈睿能够置身事外地去看事情,去追寻「道」,做认为自己对的事情。每次我看着金山毒霸市场份额第三名,前面有瑞星和360的时候,就很焦虑。而这个时候,陈睿会安慰我,说「这件事儿做不做得成,跟你我的努力都没有关系,要放宽心。」从性格和人的质地本身来讲,我认为陈睿和冯鑫以后都有自己做成一家企业的可能性,果不其然。和他们的友情是我最大的财富。5创业也要做很多选择,每一个选择其实都和你的初心相关。是做一家快公司还是做一家慢公司?到底是to C 还是 to VC,还是 to yourself?&最初,馒头商学院融资不是特别顺利。2014年是90后创业风潮最强劲的时候,投资人都喜欢投小鲜肉。我年纪一大把,投资人会给我扣一个帽子,说我的成长性不够强。但我觉得,看一个人有没有成长性,问题不在于年龄。我对马化腾有一句话特别印象深刻。3Q大战前夕,我和傅盛去见马化腾,讲了金山和360之间的事情,马化腾突然问我们:「腾讯做错了什么,导致了这件事的发生?」那时候好多媒体抨击腾讯,《计算机世界》上有一篇封面文章,标题是《「狗日的」腾讯》,给腾讯插了一把刀。腾讯是那么大的一家公司,马化腾有足够的权利去傲慢。但他还是会这样问自己,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佛家讲,你只要能够内省看自己,就能够获得成长。年纪不是重点,如果不回头看自己,不内省,认为自己很完美了,那才没有成长的可能性。王欣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不在于年龄,而在于内省的能力。现在的年轻人常常很焦虑。我看着他们的焦虑,会想起曾经的我自己。我也曾那么努力,努力过后那么沮丧。其实是模糊了努力和精进两个词之间的区别。努力是奔结果去的:我要赚多少钱、我要买一个房——是工作量的横向增加。但是,精进是每次做完以后都要回顾一下我从这里学会和收获什么。努力是体力上劳累,但没有内省,没有自我觉察。没有思考,何谈成长。我会拿3Q大战这个例子反复咀嚼、复盘,我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导致了这件事情的发生?我在里面是个小角色,我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上面更大的老板的决定,我更愿意找出一大堆理由说这和我无关。但当我真正把这件事拿来内省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这和我的心智模式完全相关,我逃脱不掉对自己的拷问。当时的我特别想赚钱,做现实的事情,金山毒霸是一家赚钱的公司。但没有去定义过金山毒霸的使命和愿景。我在金山毒霸曾犯下的错误,如果我继续不精进、不内省,我的底层心智没有改变,那么我再做一家新的公司的时候,也会在同样一件事情上跌倒——哪怕我努力、再努力,做流量,做现金流,做得很完美,也会摔在一样的坎儿上。这就是努力和精进两个词的区别。选择精进,很重要的是要和痛苦相伴,精进的核心就是面对痛苦,并且真心实意地去接受它。创业也要做很多选择,每一个选择其实都和你的初心相关。是做一家快公司还是做一家慢公司?到底是 to C 还是 to VC,还是 to yourself? &如果我们真的活成了一场竞赛的话,每次我都要横着跟别人比融资额,拿了钱就要高速成长,那么我们做这件事的初衷在哪里?是不是符合教育的基因?2014年的时候好多投资人都劝我说,王欣你如果做教育的O2O我一定投你。幸好,我没听这句话。我觉得现在做大平台特别难,其实所谓平台和机构,当机构服务多了自然就变成了平台,没必要被这些概念化的东西束缚。对王欣来说,创业最应看重的是「初心」和人性的本质。作为创业者,我们应该问的是用户的需求在哪里?这个需求是增长的还是萎缩的?未来五年的需求在哪里?用户有哪些需求没被满足?这才是创业过程中最应该去想的问题,而不是行业的热点在哪里?现在流行什么?相比新出来的东西,我更关心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一百年不变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创业初期的时候总想颠覆一些什么,我们都会被乔布斯那句话「Think different」吸引,但是实际上创业三年下来,我感觉还是要回到商业的本质、回到人性的本质。我特别希望馒头商学院能长成一个职场人的、年轻人的社群,是一个成长社群。比起外在的成功,我更想要听到我们的学员们,能够说一句话,说馒头是我们成长的心灵家园。去年,馒头商学院做开学大课(我们最重要的一场线下活动),参会人数超过800人。馒头所有的员工一起上场帮忙,所有人一起把分给学员的材料装袋子,程序员们充当保安,营销负责人、HR们充当接待小妹……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我眼眶湿润。我想起那时候在金山做“李阳疯狂之夜”(当年金山非常隆重的一场活动),我们所有的金山人也是全体都上,热火朝天,我们都还非常年轻。冯鑫带领所有人把材料装袋子,像一位兄长。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鲜明。我觉得我的使命感就是这么一句话——所有人跟所有人学习,所有人支持所有人成长。我相信未来就是这么一种形态,哪怕现在听上去很虚,但我觉得特别有力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02583.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品经理需要懂前端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