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极夜是几月份7月份是黑夜,为什么在查询南极极夜是几月份天气时,天气背景显示白天背景?

内容提要/南极天气和气候
本书的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至第3章,回顾了观测南极大气的各种方法,并介绍了一种气候学观测的综合方法。第二部分包括第4章至第6章,论及了各种天气过程,这些过程维系了观测到的气候,从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到移动过境的天气尺度的天气系统,再到中小尺度的过程。最后的部分即第7章回顾了目前我们对南极气候变化所掌握的知识,并探讨了因“温室效应”增暖而可能引起的南极的变化。全书强调了南极大气和南极气候系统各要素(海洋、海冰和冰盖)之间的联系,并研讨了南极和全球气候系统之间的耦合过程;讨论了研究南极气候所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平台(包括自动站和国际数据中心),还特别强调了卫星遥感和数值模式技术的作用。南极天气和气候
目录/南极天气和气候
第1章 引言
1.1 南极的物理特征1.2 南极气象学简史1.3 南极大气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第2章 观测与仪器2.1 南极观测2.2 气象观测仪器2.3 自动气象站2.42.5 地面遥感2.6 卫星、空问观测系统和地面站2.7 考察站网络及通信2.8 数据集及数据中心第3章3.1 辐射3.2 温度和湿度3.3 气压、位势和风3.4 云和降水3.5 海冰和南大洋环境第4章 南极大气大尺度环流4.1 引言4.2 热量收支4.3 大气环流和涡度收支4.4 水汽收支4.5 南极大气在全球总环流模式中的表示第5章 天气尺度系统和锋5.1 引言5.2 低压的作用5.3 南极和南大洋低压5.4 气候特征5.5 天气分析和预报5.6 未来的研究第6章 中尺度系统及其过程6.1 局地风6.2 重力内波6.3 大气边界层6.4 吹雪6.5 中尺度气旋第7章 气候的变率和变化7.1 气候历史记录的变化7.2 与热带和的相互作用7.3 未来气候的预测——“温室”气候中的南极附录A 在南极和亚南极岛屿上多年进行气象观测的考察站的编年表附录B 安置在南极和亚南极岛屿上的自动气象站的编年表附录C 南极及周边地区地名英汉对照表参考文献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6次
参与编辑人数: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56:52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图片】我向往的南极,【卜乖狮狠乖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贴子:
我向往的南极,
那个白色世界。
南极与北极的区别:
人们最突出的不同莫过于它们地理位置和地形的不同。南极是一个被大洋环绕的大陆,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而北极却是一个被大陆围绕的海洋盆地,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南极和北极都很寒冷,但是在南极的气候却要比北极恶劣得多。南极享有“世界冷极”“世界风极”和“世界旱极”的极端称号。尤其是它的气温,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50℃,而北极的年平均气温则要高得多,为-18℃。)同处地球两端,为什么南极的气温比北极低这么多呢? 首先,我们知道南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冰盖,这巨大的冰盖使之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冷源”,它终日散发着寒气,迅速冷却着空气。 其次,白色的南极冰盖像一个巨大的反光镜将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绝大部分反射回空中了。而北极由于不具备像南极这样规模的冰盖,从而也就不会散失掉如此巨大的辐射能。 第三,众所周知,南极是一块大陆,在它的周围,围绕着茫茫的南大洋。南大洋的绝大部分时间是被海冰封冻的,有些甚至还长年不化,这样就大大阻碍了海水与空气之间的交换,使南极四周的海面始终保持着较低的温度。 第四,南极是大陆,周围环绕的是海洋;北极是海洋,周围环绕的是陆地。这个根本的区别导致了它们很大的不同。我们知道,大陆吸热多,但散热也快,所以,南极大陆的储热能力很差。而北极是海洋,海水的储热能力远远超过了南极大陆。所以,这个地形上的差异导致了南极比北极寒冷得多。 第五,南极是世界的风极,那儿连绵不断的大风最终也能导致极度的寒冷。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南纬40~60的很强的西风环流,使南极地区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极其特殊的风的“屏壁”,从而大大地阻碍了热带地区的暖气流进入南极洲。同时它的海流也环极绕行,不受大陆所阻。然而北冰洋则不同,它的风和海流都被限制在一个内洋盆中。北冰洋虽然是一个大陆包围的海洋,但在格陵兰岛东面的格陵兰海和挪威海形成了这种大陆包围的一个大豁口,它成了大西洋进入北冰洋的一个主要通道。总之这种地形,尤其是在冬季,有利地促进了暖空气从大西洋向北的运动。可见地形决定了它们各自的气流和洋流,而正是这种流的不同,又加强了两极地区气候的根本差别。 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还有南极是陆地北极是北冰洋。南北两极的十方面差别。 1、温度差异明显。南极最低温度为零下89.2摄氏度,这是在俄罗斯东方站测得的。北极最低温度为零下68摄氏度。两者相差20余摄氏度。 
2、南极境内没有一个国家,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有些国家出于占有欲望,曾对南极做了扇形“领土”分割,分别宣称它属于自已,但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是不算数的。北极却非如此,挪威、丹麦、加拿大、美国、俄罗斯、芬兰、冰岛、瑞典等8个国家的领土伸入其境内。 3、南极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北极代表性动物是北极熊。据说北极早年也曾生存有一种企鹅,后来灭绝了。这样一来,便成了南极没有北极熊,北极也不见企鹅的踪影。 4、南极圈内没有常驻从事生产与生活的人口,有些考察站虽然有人坚持常年考察,但要抡换。北极不但有常驻人口,还有多个城市,如挪威的特罗姆瑟城。 5、南极圈内冰山高大,北极冰山相对矮小。南极有的冰山就是巨无霸,总面积竟然高达5538平方公里,相当于9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南极的总冰量也高于北极。 6、南极没有任何国家的军事存在,如军事基地和武装人员。北极海下不但有潜艇游弋,一些岛上还设有军事基地。当年美苏两霸斗争激烈时,北极冰海下不时擦出火花。日,俄罗斯从“叶卡捷琳堡”号核潜艇号上发射的PCM—54导弹,就始自北冰洋。 7、南极圈内没有草更没有树木,仅仅生有苔鲜类低等植物。北极圈内则不然,有些地方不但有草原有鲜花还有茂密的森林。如地处北纬78度的朗伊尔宾就生有齐膝高的丛丛茂草。 8、南极圈内没有一所学校。北极圈内不但有学校还有有幼儿园,如在北纬78多度的斯瓦尔巴德群岛上就有幼儿园。 9、南极矿藏丰富,但国际社会达成一致,出于保护南极环境的需要,暂不开采。北极的煤炭、石油矿藏均有所开采,有的已达百年左右。 10、南极由于有大洋阻隔,主要是环绕南极的西风带,它做为“孤岛”存在着,由于人们难以到达,污染较轻。北极因为交通方便,人员众多,污染比较严重。在北极一些地区,不但可见工厂烟气排往天空,苔原带留下汽车的辙印,几十年前开矿留下的废弃铁轨、枕木仍历历在目。下面给同学们展示几件我从南极和北极采集的样品。地处北极北纬78度的草。北极的贝壳化石。南极的石头。地处南极南纬62度的苔鲜。从南极带回的五星红旗。再通过对比我在南北两极拍摄的照片,证明南北两极差异相当大。
众所周知,南极的冰川正在以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时两倍的速度消融,每年融化的体积为250立方千米,比它们的年积雪量还高60%。这些冰川消融成水,每年会造成海平面上升0.2毫米。 “罪魁祸首”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影响。 关注温效,关注南极!
旅游卫视的&世界游& 财富的故事 130222 现在电视也在播出中哦~ 视频:
日 20:12:50 来源: 新华网新华网堪培拉4月15日电(记者王小舒)澳大利亚一项最新研究报告称,南极半岛地区冰层融化正在加剧,目前该地区冰层的融化速度是过去一千年内的最高值。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英国南极考察处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在南极半岛北部地区的冰层内凿取出一条长364米的冰芯,通过分析这条冰芯的内部分层结构,测算出该地区过去一千年内的冰层和温度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南极半岛地区夏季冰层的融化速度约是600年前的10倍,并且随着该地区夏季零摄氏度以上的日子越来越多,目前该地区冰层的融化速度超过过去一千年内的任何时期。  参与研究的澳大利亚学者埃布拉姆表示,即使温度轻微升高都会导致夏季冰层融化速度加快,直接或间接影响该地区冰架和冰盖的稳定程度以及未来海平面的上升速度。该研究报告发布在本周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南极半岛位于南极洲西南部南极圈外,气候较为温和,是南半球半世纪来受全球变暖影响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时间: 19:35:00 来源:新华网冰雪南极是各国科学家梦寐以求的殿堂,极端气候和特殊环境为诸多学科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去年11月至今年4月,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成果一:冰穹A成功试钻深冰芯第一钻  冰芯像化石一样,保存着远古气温、降水、大气等环境的信息,深冰芯钻探是南极科研发展的必由之路。此次考察中,中国科学家在气候最恶劣的南极冰穹A地区使用深冰芯钻机系统,成功钻取长达3.83米的冰芯,实现深冰芯科学钻探零的突破,这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开展深冰芯科学钻探的能力。  中国计划经过4年时间,钻取超过3000米的深冰芯,以获得100万年以上时间尺度的地球气候与环境变化信息。  成果二:AST3望远镜获取首批数据  南极冰穹A是地球上绝佳的天文台址。中国自主研制的AST3南极巡天望远镜就架设在冰穹A地区,也是目前在南极运行的最大口径光学巡天望远镜。此次科考期间,研究人员首次获取了去年3月15日至5月8日的全部观测数据——共约2万幅图像。AST3初步奠定了中国在南极开展宇宙学和太阳系外行星等研究的基础。  成果三:深冰探测取得重要发现  在此次科考中,考察队对昆仑站核心区域和断面关键区域开展了冰雷达强化探测,获得了迄今世界上分辨率最大的三维深冰结构和冰下地形数据,找到了冰盖由底部快速“生长”的三维雷达图像证据,为冰盖稳定性与海平面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同时,中国成功运用国内自主研发的深部雷达系统和FMCW浅部高分辨率冰雷达等核心设备对冰盖进行探测。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责编:陈亚萍)成果四: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调研创多项纪录  中山站所在的普里兹湾海域是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和印度等国家在极地资源环境调查研究竞逐的舞台,各国在该区域建立的用于分析南极东部环境气候变化历史及油气资源潜力的深海钻孔已达8个。  此次考察期间,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普里兹湾系统开展物理海洋、生化、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调查研究,并首次完成了地质柱状取样、海底热流测量、三分量地磁测量和浅层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调查,物理海洋、生化和地质综合取样站位覆盖面积超过16万平方公里,地球物理测线覆盖面积超过2.5万平方公里,创历次南极科考队新纪录。
这些将为该海区的环境气候综合评价及油气、天然气水化合物、生物等资源潜力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成果五:完成有史以来环境信息最全面的大洋综合断面调查  南极大陆被浩瀚的南大洋所环绕,考察队此次在东经73度断面上实施了物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和生物联合调查,从水体、海底表层、浅层和中深层全面反映海洋环境变化的历史及趋势。  初步探测显示,海洋最大的环流体系——绕极流的水体在变暖,同时位置向高纬度偏移,使南极冰水间的相互作用加速,这些都为了解东南极冰川消长历史及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生物及油气资源潜力分布状况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成果六:“极地漫游者”机器人在南极走出第一步  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风能驱动机器人——“极地漫游者”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冰盖上“走”出了第一步。  “极地漫游者”可在风能发电驱动下实现不间断昼夜行走,可以跨越半米以上高度的障碍物,并在冰盖复杂地形下进行多传感器融合的自主导航控制以及通过卫星链路进行遥控,为中国未来建立智能机器人化的无人值守科考站奠定基础。  成果七:首次在华夏湾开展水下测绘  华夏湾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部,距离中山站10公里左右,距离内陆科考出发基地约3公里。本次考察期间,队员首次对华夏湾临近裸岩处两平方公里区域的水深进行测绘,完善了该地区的基础资料,对今后在南极全面开展水下测绘积累了宝贵经验。(记者徐硙)(责编:陈亚萍)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升温致使浮冰创历史最小记录,而在要远的南极,情况不容乐观,今年南极进入冬季一来,在南极点温度虽然有接近历史最低气温的 零下77.5度,但是在 零下60度这一范围却偏少,而南极点通常在6,7月份的时候平均气温有 零下60度,而今年气温仅仅在零下40-零下50度,而在6月中旬竟然出现 零下28度的高温天气,相当于夏季值,而到了七月份,温度也经常出现在零下40多度,相当于北极的冬季温度,这样的温度对于世界寒极来讲,让人不能接受.......(~6号)
温度在升高,也不见得能融化如此多的冰,毕竟冰集中在大陆内部,现在只是担心失去冰架保护的冰川会加速滑向海洋的速度,而真正要担心的是北极,北极的五个大冰架已经崩解,包括 沃德 亨特冰架
关于Ningen,两位吧友各有看法...&& 转载一下华盛顿のUMA 和 暴风雪华盛顿のUMA:有人称Ningen是可以用双足直立行走的。但是从谷歌地图上看Ningen似乎是没有后肢的。那就奇怪了:第三张图上诡异的双足直立的白色生物是Ningen吗?按照目击者说的,如果Ningen有三十多米长并且能在谷歌地球上出现的话,那他是怎么来的呢?以下是本人的几个猜想。1:BBC的《海底漫游》说过,南极洲的海底的特有物质可以让生物体巨大化。也许Ningen只是一只巨大化的生物?2:谷歌地球曾经在南极洲上空发现一个巨大的黑洞。把这两个事情联系一下的话,你懂的。3:Ningen似乎是一只巨大鲸鱼的变体。这估计就是日本鬼子干的好事了。不过这解释不了Ningen长脚的现实啊。4:南极也是个UFO,USO活动猖獗的地方。不解释。好的,这就是我的看法。总结:Ningen可能是自然生命体,可能是人造生命体,可能是外星生物,还有可能是从地底(异次元)到来的生物。总之我觉得Neigen还是蛮有爱的。谁还有图片可以传上来。===============暴风雪: 由于受资料数量的限制所以一开始分析起来有点困难,我也只能说对其进行猜测目前无法很肯定的给出具体情况。 来源 最开始我试图证明Ningen是一个自然进化得到的物种而非人造的物种但后来没有得到结果,于是我就开始思考其他可能性。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大的有以下两个来源:一、人造物种 这个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可能性了,也是比较大的一种可能性,因为我们可以看上图就其外形而言无法将其归入任何一个已知的生物分类范围内!而且进化也不大可能创造出如此不合常理的生物——在水下长期进化的哺乳动物几乎不可能保留有这种连蹼都没有的前肢!,这只能说明Ningen是一种非自然力量——人类创造的!而且在外形方面它的嘴像弓头鲸;身体像抹香鲸;那个“手”我就不多解释了。 如果Ningen果真是人造的生物的话那么它的原始蓝本应该很难确定,毕竟人类现在已经掌握了较高水平的基因技术了,一个物种我拿到手里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所以弄得现在很难甚至无法推测其原始蓝本,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原始蓝本一定是鲸类!二、鲸类返祖 因为我们知道鲸类本来就是起源于一种陆生哺乳动物(长得有些像狼。)。所以Ningen就有可能是一些海豚、或其他鲸类出现返祖现象,长出一对前肢,成为一个新物种。
日 14: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12日电 据外媒12日报道,2013年6月,澳大利亚将在联合国最高法庭上,就日本在南极进行的捕鲸研究项目,与日本展开法庭交锋,以期阻止此项目的进行。  坐落于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于11日发布声明称,就澳大利亚起诉日本南极捕鲸一事,国际法庭将于日举行公众听证会。  此前,在2010年5月,澳大利亚曾于国际法庭上,指责日本一直在进行大规模捕鲸,有违国际公约,并称保护海洋哺乳动物和海洋环境是其义务,但是日本方面则表示捕鲸是科研项目。  2013年2月日本水产厅负责人曾表示,尽管遭到一些国家猛烈的批评,甚至是一些环境保护团体的武力干扰,日本仍不会停止捕鲸计划,现在不会,今后也不会。   今年4月7日,结束南极海域科研捕鲸活动的日本调查捕鲸船队,在返航途中遭遇反捕鲸团体的抗议。名为“日新丸”的捕鲸船的船头和侧面遭受反捕鲸团体“海洋守护者协会”抗议船撞击,留下了多处损伤和凹痕。【编辑:董煜坤】
2013年元旦,25名队员用临时自制的旗杆举行了简单又庄严的升旗仪式。 经过总里程近3万海里的航行,4次穿越西风带,首次到达南纬75°7.2’,历经156天艰辛历程,圆满完成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吉林大学三名科考成员张楠、范晓鹏、胡正毅,于4月13日顺利返回长春。 16日上午,记者见到三名师生,他们脸上的肤色都是黝黑的,那是南极强烈的阳光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最直接印记。晕船、高寒缺氧、忍受极昼阳光的24小时照射……他们经历了怎样的156天南极洗礼,很多人好奇。他们向记者讲述了整个科学考察历程。 去年两人今年三人 这不是吉林大学师生第一次参与南极科考。三人中,张楠、范晓鹏去年曾参加过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是南极科考队中为数不多的连续两次参加的人员。且表现卓著。张楠目前是吉大建设工程学院讲师、博士后在读;范晓鹏是博士二年级的学生;最年轻的胡正毅1987年出生,今年刚读博士。三人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生涯都在吉大度过,名义上是师生,实际是亲密无间的师兄弟。 与两位师兄相比,胡正毅是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自然有更多忐忑。根据安排,科考人员赴南极开展科研考察之前必须要进行体能训练与测试。胡正毅去年8月中旬与其他队员在西藏拉萨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高海拔体能训练。9月初,胡正毅又前往上海接受南极科考技术培训,为期10天。可以说,经历了层层选拔和体能测试,胡正毅是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去年第28次南极科考活动中,张楠和范晓鹏参与了南极昆仑站深冰芯钻探项目。此次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胡正毅加入张楠和范晓鹏的团队,协助二人继续推进中国南极昆仑站深冰芯钻探项目。 成功钻取3.83米冰芯 张楠、范海鹏和胡正毅此次承担的科研任务是中国南极昆仑站深冰芯钻探项目,这也是我国南极昆仑站考察的一项重要科研项目。 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在南极的“冰盖之巅”,顶部海拔4093米,被认为是地球上自然条件下最寒冷的地方。该地区也是世界公认的钻取南极深冰芯最理想的地点,在那里可以取得超过100万年的古老冰芯,对其分析研究可以了解冰芯在此地形成过程中的不同年代的气象和环境信息,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
张楠介绍说,今年是接续去年的任务完成深冰芯钻探钻机的架设、设备的联机调试、初始原始参数的采集测试,最终完成深冰芯钻探的开钻。在架设钻机前,在地面挖开一个10米长、60厘米宽、10米深的冰槽,才可以把钻机立起来放进场地之中,挖掘冰槽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场地里将近零下40℃的低温,挖的冰槽很窄,仅够一个人的宽度,在大概零下60℃的温度下进行冰槽挖掘,每个队员下去上来以后都是满脸冰,咳嗽得非常厉害,此处的空气含氧量只有不到平原地区的40%。 “我们在零下60℃的冰槽工作后感觉冷了,回到零下40℃的地方暖和暖和。”胡正毅说。高原加低温的情况下,完成任务是非常艰难的,但我们只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我们下放钻机到地下,去年打到120米左右,今年又打了十几米。钻井液有毒性、气味大、刺激性强,对呼吸道和软组织有伤害,需要戴防护面具工作,但仍然会引起咳嗽等反应。 最难忘的是今年1月21日,中国深冰芯钻机在我国南极昆仑站安装完成后进行了第一钻的试钻探,成功钻取了一支长达3.83米的冰芯,紧接着第二支3.57米,第三支3.59米,这三支冰芯都是非常完整、一次性取出、中间没有断裂,达到了该钻设计的最大钻取冰芯长度。 从南极钻探取出深冰芯,意味着中国深冰芯钻探项目宣告正式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南极深冰芯钻探项目正式开钻,中国从此在世界极地钻探领域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每分钟都是挑战 科考队员迈出的每一步,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步,也可能是人生的最后一步。张楠、范晓鹏和胡正毅的这趟南极之行,是从去年11月5日从广州 出发,到进入南极圈,其间经历了一个月的海上漂泊。到达中山站后,12月16日,张楠、范晓鹏和胡正毅又驾驶雪橇前往昆仑站,一路上危机四伏,一次次挑战身体极限,最终往返2500多公里,历时58天,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 张楠、范晓鹏和胡正毅首先到达位于南极大陆边缘的中山站,简单休整后,开始检查科考车辆和雪橇。我国在南极较早建立的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边缘,较晚建立的昆仑站在南极内陆,中山站距离昆仑站1250公里,两站之间靠雪橇车往返,单程要走20天。 行进中大概距离中山站900公里的地方有个路段叫“鬼见愁”,雪丘非常大、雪面非常硬,但今年出发第三天就遇到了一个甚至比“鬼见愁”更难走的路,路面的雪丘非常大,对车辆、雪橇、人员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车辆在这样的路面上走极容易出现故障,雪橇及物资容易松动,对人员是很大的折磨,每天要在这样的路段忍受八九个小时的颠簸,非常痛苦。 张楠介绍,出发后连续四五天都是白化天和地吹雪天气,根本看不清周围的情况。所谓白化天,是指南极洲低温和冷空气的特殊作用产生的一种十分危险的天气现象。白化天来临时,天地间浑然一片,看不清景物,辨不明方向,视线也会产生错觉,分不清景物的距离和大小。地吹雪则是指大风吹动浮雪像流沙一样铺天盖地而来。南极野外考察中,若遇此种天气,死亡危险性极大。地吹雪严重时,前一辆雪地车刚刚走过的车辙,马上就看不见了,后面的车经常因为找不到车辙而迷路。有一次,赶上白化天加上地吹雪的恶劣天气,最后两辆车由于车况不太好,已经看不见车辙,张楠下车查看发现已经没有沿着车辙在走,GPS又刚好没电,前后都是一片白。如果再冒然前行很容易走向相反的方向,偏离得更远。两名司机横向沿着车找车辙,人又不能离开太远,否则人连自己的车都找不到。恰好在查找过程中找到车辙,两人一个守在车辙处,另一个上车开车退回。再通过电台联络,一辆车按车辙回退寻找,才与大部队会合,否则会非常危险。 由于南极冰面有些地方冰层很薄,雪地车经常卡在冰裂隙中,“我们遇到最大的冰裂隙有五六米宽,那就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窟窿。”范晓鹏说,雪地车卡住后,需要全队人员用绳子拴住腰,排成排来寻找救援路线。 成群企鹅友好“表演” 南极的风景,美得让人震撼。一提起南极,人们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映出一望无垠的白色大地和憨厚可爱的企鹅、海豹。 “见到企鹅没有?”记者问。 “见到了!”一提企鹅,张楠打开了话匣子。 “因为之前听了很多关于南极企鹅的故事,我们一到南极大陆就想看看企鹅。到了中山站,我们真的有幸见到了企鹅。那次我们正停车避风,风雪中见到了几只企鹅。后来回海边的路上又看到了企鹅。因为是夏天,沿海的海冰融化,在冰层上形成了一个水面,那些企鹅,大概有几百只吧,在水面上滑行,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非常友善,在破了冰的海水中嬉戏玩耍,好像在给我们表演似的。”因为南极是一片未开发的大陆,那里的企鹅并不怕人。“我们远远地看着那些企鹅,它们那么活泼可爱。” 范晓鹏说,他当时真想去亲手摸摸这些企鹅,但是在南极工作有规定,要保护南极生态,所以不能随意接触当地的动物。
那之后,张楠、范海鹏和胡正毅又见到了海豹和飞鸟,“企鹅、海豹和鲸,它们是南极洲这块纯净大陆的主人,我们都是客人。” 雪地上的大型“房车” 张楠、范晓鹏和胡正毅属内陆组,主要在昆仑站工作。他们在昆仑站的住处类似一个做了保温墙的集装箱,下面安装雪橇,前面由机械车牵引,可以在雪地上移动,就像一台雪地上的大型“房车”。8人住10多平方米的“房车”,“房车”类似于火车卧铺车厢,分成4组上下铺,配上床头灯、电源插座、隔光帘……很有学生宿舍的味道。 南极的气候比较恶劣,但是后勤保障还是不错的。外面的温度接近零下40℃,住的地方有供暖设备,“休息时仓内温度大概能达到0℃。”范晓鹏说。 此次科考队去南极正好遇上“极昼”,就是基本上是白天,没有了日夜的更替,队员们原本规律的作息生活被打乱。为了让队员们能适应极昼环境安心睡觉,昆仑队的住宿舱配有比较厚实的窗帘,基本不透光,可以说“拉上窗帘就是黑夜”。 每人特制“巨人服” 极寒、低温是南极固有的天气,张楠说,为了保障科考人员的身体健康,考察队为每名队员都发了一套“巨人服”,一套分体的,此外还有一套羽绒服。
日 来源: 新浪科技 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及其他国家航天机构最新捕捉到的太阳剧烈爆发、太阳帆在太空完全展开等壮观景象。南极光如蛇般蜿蜒即便对见识多广的宇航员而言,这都是极为罕见的一幕:南极光如蛇般蜿蜒,停留于南印度洋上空。极光是指因太阳带电粒子与地球高层大气碰撞,使得氧原子和氮原子获得能量,接着以光的形式释放的奇特现象。极光通常只有在地球两极附近才能看到,在那里,磁力线将带电粒子导向地球。不过,今年5月由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拍到的南极光发生在地磁暴期间,这场地磁暴临时改变了地球磁场,使得极光更接近赤道。 (中国科技网)责编:刘晓莹
2战时的士兵被病毒变成的,后来日本打算放在南极,派了一排人护送,后来失去联系。1988年,美国派过人去干掉ningen,3秒后全消失。2012年,谷歌地图出现了ningen。联合国承认ningen存在。并把南极ningen出现地区设为危险区,禁止科学考察。
NASA美国太空总署气候学家Jay Zwally依据2007年12月最新卫星数据宣布,北极冰层的融化速度比先前预测的快许多;依照此速度,北极洋冰层将在2012年夏天结束前完全融化!值得庆幸的是,NASA首席气候学家James Hansen指出:&我们虽已过了引爆点,但并未到达无法挽回的地步,我们还能扭转大局,但必需立即改变方向,采取行动!&北冰洋冰块的作用很重要,它的存在能反射掉80%来自太阳的热量,这对海洋温度的稳定非常重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日曾公布报告说,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比汽车还要多,各国必须采取措施遏止这种趋势。粮农组织在这份题为《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中说,由于人类对肉类和奶类的需求不断上升,牲畜饲养业快速发展,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已经超过了汽车。如果您改为吃素,就能帮助减缓地球暖化。下面是视频地址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极有黑夜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