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山地车去美国最多带多少美金金?

美国制造的谷歌无人自行车多少钱一辆_百度知道
美国制造的谷歌无人自行车多少钱一辆
美国制造的谷歌无人自行车多少钱一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谷歌的无人驾驶电动车(凌志RX450h)在美国卖¥35000美金
采纳率:76%
这不重要,前提是你能买得到再说。
这一切都是小事。前提是你能买得到。
35000美金相当与我们中国的多少
谷歌无人自行车是愚人节的礼物 4月1日发售
已经被证实这是假新闻好吗,还尼玛编个价格?
5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谷歌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RT,准备过美国了,想知道在美国买山地车会比国内贵么,国内4000左右的配置在美国买大概要多少钱?谢谢_百度知道
RT,准备过美国了,想知道在美国买山地车会比国内贵么,国内4000左右的配置在美国买大概要多少钱?谢谢
我意思是准备过美国定居...不是从美国买回来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个不会便宜多少的 外国的自行车销售网站比如CNC 价钱不如淘宝 你从美国买 还得邮费 关税 肯定不如大陆便宜 还费了不少劲 您自己衡量
额.. 我是说准备过美国定居了,在美国买山地车会不会比国内贵好多
不会的 差不太多 而且选择更广泛
采纳率:68%
这个要看你买车的目的。是平时代步,随便骑着玩,还是想专业一点的?平时代步的山地车,从几十美金到一百多,基本就是这个范围了,这个是在超市买。如果是想专业一点,那就要去自行车店,或者体育用品店,范围从低档的几百美金到高档的2,3千美金都有。
美国的自行车会是美国制造的吗?全球的消耗品一半都是中国造的,苹果的手机,电脑,你能说出的自行车品牌几乎中国全部都有工厂,4000元的自行车还是在国内买吧,4万的考虑下国外买还差不多,都是中国造的为什么国外的更好些?这个跟生产没关系,跟标准有关系,人家要求标准高,所以即使同是中国制造的在国外的确要好些。
额.. 我是说准备过美国定居了,在美国买山地车会不会比国内贵好多
如果定居的话这个和自行车就没关系了,和你的收入有关系了,比如2011 SPECIALIZED ROCKHOPPER PRO 山地车售价1000美元左右,如果按人民币计算要6470元,而你在美国每个月收入1000美元算是低保户了,在国内每个月能挣到6400元的却没有几个。所以,你感觉贵很多,但是你挣得美元换成人民币就感你收入很多了,1000美元的自行车在美国很贵了,20美元的也有,所以人家也懒得修什么自行车,基本上就是坏了就换新的。换成在法国,月收入1500欧元的人是中低下收入人群,支配吃KFC,但是在中国,月薪1500欧元(相当于1.5万人民币)的那是什么阶层!月薪1.5万的人会去吃垃圾食品吗?
呵呵,1000美金..要的就是个数字,不过还是希望坏了能修..毕竟要的不是万元代步机器,而是一份感情,谢谢了
祝你骑行快乐。
高端配件 还是有市场的
自行车零件进口 要30%的税的
总不可能带着车过去吧
去了再说咯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山地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美国也搞共享单车,一小时收费60元人民币。这个费用在美国算不算贵?!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美国也搞共享单车,一小时收费60元人民币。这个费用在美国算不算贵?!》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美国也搞共享单车,一小时收费60元人民币。这个费用在美国算不算贵?!》 精选一中国的共享单车热度持续飙升,受到了全世界瞩目,连美国人也要开始借鉴学习了。前不久刚刚更换了CEO的美国汽车巨头福特,本月初就宣布正式进军共享单车行业。▲福特推出的共享单车(来源:激励单车-Motivate)小编注意到,福特GoBike官网设置了中文(繁体)、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强势宣传福特即将在加州湾区投放7000辆共享单车的计划。据GoBike官网介绍,在包含旧金山、圣荷西、伯克利等11城的湾区,福特将投放7000辆自行车,搭配546个车桩。福特公布了三种收费标准:单次骑行(约20.4元),限时30分钟;超时每15分钟多收3美元;全天骑行;全年骑行年费。“有桩投放”的落后模式和高昂的价格,也让中国网友听了以后都笑了:目前中国主流的共享单车品牌骑行半小时只需0.5至1元,相当于7至15美分(还有免费骑甚至送的活动);中国的共享单车也无需自行车桩,方便用户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通勤难题。福特进军共享单车,价高难用吐槽多在中国网友看来,福特推出的“有桩单车”其实完全就是过去的城市公共自行车。小编注意到,城市公共自行车在欧美也并非新鲜事,例如英国就有英超赞助商巴克莱银行冠名的城市公共自行车。根据旧金山“单车骑行客”网站报道,其实福特这次推出的GoBike共享单车,就是收编了原先由湾区都市交通规划委员会管辖的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BayAreaBikeShare,对其进行扩充重组。▲旧金山市长骑车路过湾区大桥(图片来源:Instagram)根据福特公布的整改计划,从6月11日起,加州湾区原有的公共自行车桩将暂停使用,直到6月28日重新开放。BayAreaBikeShare原来的会员将自动获得福特GoBike的会员资格。在原先的BayAreaBikeShare项目下,全天骑行只需,三天需要,全年年费为88美元。福特的GoBike共享单车在原有基础上提价不少。当然福特也提供了一些优惠措施。湾区的低收入家庭可以凭相关证件参加BikeShareForAll项目,第一年年费只需,之后每个月包月5美元。前1000名福特GoBike会员可以办理“创始会员”卡片,获得年费优惠。▲旧金山自行车桩布局(图片来源:福特GoBike官网)福特GoBike公布的计划重点,在于扩展公共自行车覆盖的区域,更多包括人口众多的贫穷区域,并将单车投放量增加10倍。据湾区都市交通规划委员会数据,湾区原先的BayAreaBikeShare主要覆盖了三个大城市,总共约有700辆自行车。福特计划分阶段将自行车投放量于2018年底前增加到7000辆,并且修建546个自行车桩,新增覆盖了一些过去没有公共自行车的人口密集区域。为了进军共享单车市场,福特签约了“激励单车”(Motivate)作为合作伙伴。“激励单车”是全美经验最丰富的公共单车运营商,包揽了纽约花旗单车等项目的运营推广活动,占全美市场份额的80%。小编注意到,福特要搞共享单车的消息,在科技媒体“36氪”微信的留言区,也引发中国网友们的吐槽,“一年一百多刀(美元),不如自己买啦……”▲图片来源:36氪微信世界关注摩拜ofo,中国互联网创新受好评得益于中国的互联网创新热潮,和先进的产业带来的巨大便利,共享单车概念在中国从起步到遍地开花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从2016年4月,摩拜开始进入上海的共享单车市场,随后各家竞争对手纷纷跟进。在一年的时间里,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用户数和额都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以北京等一线城市为例,根据北京市交通委的数据,北京市的共享单车投放规模超过了70万辆,用户1100万人。相比之下,北京市原有的公共自行车数量仅为8.6万辆,北京交通委也于4月30日宣布暂停投放公共自行车。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研究机构iMediaResearch也最新发布了一份《2017Q1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2016年共享单车市场规模为12.3亿元,预计到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将达102.8亿元,增长率为735.8%。2017年共享单车行业用户规模会继续保持超高速增长,将从2016年的0.28亿人增长至2.09亿人。▲iMediaResearch报告预测(图片来源:中国日报)据彭博社5月份报道,摩拜单车最新一轮融资超过,小黄车ofo更是融资超过,使这个创立不到两年的新公司总估值超过了大关。彭博社、时报、CNBC等外媒纷纷赞扬中国的共享单车创新模式,称赞实心轮胎和卫星定位锁的发明使得中国的共享单车方便好用,切实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除此之外,移动支付的便捷也促使了共享单车用户数量实现爆发式的增长,习惯了扫码付费的中国用户对共享单车接受起来非常顺利。相比之下,福特GoBike单车必须要用芯片卡解锁才能使用。号称“互联网女皇”的华尔街著名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Meeker)6月1日发布了她一年一度的互联网趋势报告。在这份全世界的报告中,中国的共享单车获得了单独篇幅的重点赞扬。米克尔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的移动支付才刚刚起步,2014年才突破大关。到了2016年,中国人在移动端实现的支付总额超过了5,金额是美国的50多倍。在中国互联网+创业浪潮的带动下,摩拜等共享单车异军突起,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亮点。▲图片来源:米克尔《2017互联网趋势报告》根据报告图表显示,按出行量计算,2017年中国的共享单车和网约车两大块占据了全球交通租赁服务市场的50%以上。展望未来,共享单车恐将迎来饱和期2017年共享单车行业引爆了全球趋势,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隐约有人担心,共享单车会不会快要迎来饱和期。中国到底需要多少辆共享单车?没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答案。但以一线城市上海为例,上海道路研究院估算,上海可容纳约60万辆共享单车,相当于平均每50位市民共享一辆单车。据新华网援引上海当地媒体报道,截止今年3月份,上海已投入的共享单车总量就已突破45万辆。在广州、武汉、深圳等其他大城市,共享单车的数量也是接近饱和。中国自行车协会网站指出,共享单车行业毛低,价格战将对行业格局产生巨大的冲击。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在接受彭博社专访时也称,他看到中国单车共享行业存在泡沫。如今,中国的共享单车企业也开始走向海外,如ofo计划将在全球四个国家100座城市布局设点,而摩拜也在新加坡开展业务,并得到了新加坡管理当局的大力支持。网友评论@Carlos^一木菌在我们县城,只有有桩的,但我觉得我们那里最适合有桩,一丢失率损坏率**降低,二在关键地方都有桩,总有人调度,所以基本只要出门起,不用到处找基本都是有车的,三前一个小时免费,基本成公益自行车了,四县城里面支付宝也是免押金。总结,因地制宜,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通吃。@阿常。就想问一下 对美国人来说3美元 和对中国人来说3人民币 概念不同?中国月薪3000人民币,美国也是月薪的。3美元对人家那里来说也就是国内两而已 算不上昂贵 没必要折合成人民币来夸大的@查为平摩拜、ofo快去美帝,干翻福特@夏犹清和3美元还嫌贵,坐一次的救护车,就老实了@海螺君中国的单车倒是可以学习一下收费制度,推出年卡季卡之类的收费制度,应该也是不错的@Angela20块最多只能在欧洲一些国家坐两次单程地铁,有些更贵。类似的共享单车主要集中在公车站密集的地方,价格也不算便宜;但是好在主要是使用者守规矩,不会为了一己方便就把车乱丢乱放,也不会故意损毁@南兄笑死人了,这个东西没有规模搞不起来的,中国人口规模碾压欧美各国@大雪未来谁都不是中国的对手@嘟噜不修边幅这是考验一个公民的素质的事情,不知道美国的共享单车能受到民众怎样的对待,会不会和中国的形成对比呢?很是期待啊!@无敌的泽远好贵,够我为迪迦奥特曼庆生了@轻薄的君倾酱美国之前只有citibike,只能停桩上,要骑车先交押金101刀,再买一张12刀的单日票,而且过了半小时,每15分钟4刀,和那个比起来这个算便宜的了2333333感觉自己好幸福哈哈哈@呀_呀T果然外国的月亮一点都不圆,咋滴这么贵呢@罗伯特笑脸3美金,果然空气清甜就是不一样@此人已开挂哪里贵了?赚什么钱就用什么,他们是美元,我们@土八路种啊种太阳所以求求大家一起爱护共享单车好吗?@叶奇事算是老美正式“山寨”我们的商业模式第一案吗@江森堡美国07年就有共享单车了[坏笑]叫Zagster@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我们共享单车企业过去,半年免费骑,分分钟给它灭了。@索纶这么贵,还是打车好了@兰尼斯特家的巨人每15分钟3美元。感觉比出租车还贵,考验湾区白左们是不是愿意为扭转气候变暖出力的时候到了。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新浪微博麦金所新媒体整理完成推荐阅读王者荣耀日入过亿!算算你贡献了多少钱?!重磅 | 全国6月开始异地也可以买房了?顺丰淘宝双方互撕, 两方都叫冤, 腾讯插手, 刘强东神预言100位流浪者冲进了五星级大酒店,故事结局却温暖了整个世界亚运前,这些路要通车,杭州真的四通八达了!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新增1.18万亿,有你在的银行吗?2017银行最新利率表出来了!我眼瞎了吗?多重礼遇,不止于好礼,连续加息爽到爆!麦金所会员QQ群服务已正式开通,QQ群:,请会员朋友们尽快入群,第一时间了解麦金所最新优惠、活动、福利等!?点击阅读原文,领更多好礼《美国也搞共享单车,一小时收费60元人民币。这个费用在美国算不算贵?!》 精选二不仅国内市场竞争焦灼,中国共享单车的“战火”还烧到了海外。7月6日,共享单车企业ofo小黄车宣布完成超过新一轮融资,小黄车的目标是2017年底投放2000万辆车,服务全球200个城市,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此前5月,ofo的单车供应商上海凤凰宣布,初步约定未来一年ofo运营方拟提供不少于500万辆自行车采购计划,其中100万辆将用于投放海外市场。而摩拜单车在6月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时也称,加速国际化进程是新一轮融资的主要用途之一,计划到2017年底服务全球200个城市。不过,在国内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的共享单车们,进入共享单车并非新鲜事且公交系统往往较发达的海外市场时,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ofo已在海外投放近万辆单车 摩拜正考察美国华盛顿特区不过,和国内上千万辆的投放量不同的是,中国共享单车目前海外投放量还很小。“2016年底,ofo开启全球运营战略,之后相继在美国硅谷、伦敦、新加坡等地开启城市服务试运营。2016年底,ofo率先进入新加坡。继而在硅谷、伦敦等地也开启城市服务,ofo已经在海外投放近万辆小黄车。”有关目前的海外布局,ofo公司对21世纪经济报道另据摩拜官方微信介绍称,该公司单车已进入新加坡、英国的曼彻斯特索尔福德,日本的福冈和札幌等城市,另据《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报道,摩拜公司近日发布了工作地点为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广告,这一信息显露出该公司进军美国市场的意图。“摩拜是在考察美国华盛顿特区,因为该地区的环境比较适合骑行,但不是美国所有城市都适合骑行。摩拜每进入一个城市都会和当地**做深度沟通合作,这次考察华盛顿特区也是一样。”祥峰赵楠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祥峰投资是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旗下的风投公司,是摩拜单车的早期及B+轮的领投方。海外共享单车大多“有桩”、用而非手机支付围绕中国共享单车出海,一直有几个争论的焦点,比如海外市场需求如何?模式是否会水土不服?和当地共享单车公司竞争是否有胜算?对于海外市场,赵楠表示紧凑型的城市更适合单车。“欧洲、日本这种紧凑型市场比较适合共享单车,相反美国这种松散型市场并不是那么合适,在美国做目前看来只限于一些类似于纽约、旧金山这种市中心比较集中的城市,或者像洛杉矶、迈阿密这样的旅游城市,或者是美国校园、科技园区等封闭场所也可以。”赵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以日本市场为例,摩拜在6月宣布正式进入日本市场,并已在福冈市成立摩拜单车日本分公司,据称将在7月中旬在日本部分地区开始提供服务,年内扩大至约10个主要城市。除了摩拜之外,小米旗下的小白单车近日也宣布进入日本,采取与当地高校合作的策略。但有分析称,日本公共交通已经十分发达、道路狭窄陡坡较多,不适合骑自行车等等,并不利于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目前日本的本土共享单车公司不多,发展的速度也较为缓慢。以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DOCOMO 旗下的共享单车DOCOMO BIKESHARE为例,2010年左右才开始小范围的试验,据日媒报道,目前该业务采取的是与区县**合作,主要在电车站周边设车桩,民众到此进行租还。在2016财年度(2015年4月-2016年3月),该公司的自行车使用次数为180万次, 2012财年度的水平为2万次。截至今年3月,在该共享单车在东京市内281个电车站共投放了4200辆。另外,也可以在神奈川、广岛县和冲绳等地看到使用了该共享单车系统的单车。DOCOMO BIKESHARE的CEO Tsuboya Hisakazu此前对日媒表示,目前这种有车桩的管理和再分配共享单车挑战不小,因为单车容易集中于几个大站。对于有人建议采用无桩的方式,他认为共享单车需要被控制,应该被视作公交系统的一部分。他表示,目前只能保持不赚不赔的局面,除非大规模投放。不过他认为,如果目标是让这个服务成为公交系统有机的一部分,那么就需要控制。除上述案例之外,日本的另一大运营商软银也在去年11月份推出了共享单车智能锁。据东京都港区**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28%的受访者表示使用共享单车进行观光,23%表示用来购物,还有18%的表示用作工作用途。“在日本的大城市,公交系统非常发达,汽车拥有率也并不高。单车骑行在我们看来,更像是一种环保、健身的潮流,所以可能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共享单车。”日本内阁府信息安全特别顾问William H Saito对21世纪经济报道共享单车在美国也并非新鲜事。2012年5月,花旗银行的Citi Bike自日起首次运营,运营10个月后,Citi Bike累计600多万订单数,40万会员,一举成为全美最大的共享自行车项目。不过据公开资料,运营这么多年的Citi Bike目前依然处在亏损状态。“目前当地同行主要是‘有桩’,并非‘无桩’,不够便利,而且车身都非常重。祥峰投资在美国的旧金山、以色列的特拉维夫,都体验过当地的市政单车,但都是有桩,而且车身很重。另外就是科技性不强,没办法用手机开通骑行,只能用信用卡。”赵楠说。盈利模式尚未成熟贸然出海或有风险对于开拓海外市场时遇到的挑战,赵楠表示主要在于当地团队的建设、管理和总部的沟通。“鉴于不同国家的地理、文化、国情、人口等差异,ofo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运营理念的市场建设。例如,英国法律规定夜晚自行车行驶要开车灯,所以我们在英国的车辆都配有车灯。因此每进入一个市场首先是遵守当地规则,我们会对当地人们骑行的爱好、交通规则等方面做各种各样的调查和分析之后,再来选择城市。”对于海外市场的挑战问题,ofo公司对21世纪经济报道对于中国共享单车海外扩张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律所年利达中国区管理合伙人方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共享单车自身的盈利模式还没成熟,在盈利模式还没有经过时间检验之前,贸然去、出海可能有风险。当然,这几家公司刚融完资,可能有来自的压力。另一个问题是,对于一些新经济,中国**的态度是鼓励创新,但其他国家采取的态度更为谨慎,这其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可能不管,但后面可能会管起来。”《美国也搞共享单车,一小时收费60元人民币。这个费用在美国算不算贵?!》 精选三不仅国内市场竞争焦灼,中国共享单车的“战火”还烧到了海外。7月6日,共享单车企业ofo小黄车宣布完成超过7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小黄车的目标是2017年底投放2000万辆车,服务全球200个城市,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此前5月,ofo的单车供应商上海凤凰宣布,初步约定未来一年ofo运营方拟提供不少于500万辆自行车采购计划,其中100万辆将用于投放海外市场。而摩拜单车在6月宣布获得新一轮6亿美元融资时也称,加速国际化进程是新一轮融资的主要用途之一,计划到2017年底服务全球200个城市。不过,在国内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的共享单车们,进入共享单车并非新鲜事且公交系统往往较发达的海外市场时,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数。ofo已在海外投放近万辆单车 摩拜正考察美国华盛顿特区不过,和国内上千万辆的投放量不同的是,中国共享单车目前海外投放量还很小。“2016年底,ofo开启全球运营战略,之后相继在美国硅谷、伦敦、新加坡等地开启城市服务试运营。2016年底,ofo率先进入新加坡。继而在硅谷、伦敦等地也开启城市服务,ofo已经在海外投放近万辆小黄车。”有关目前的海外布局,ofo公司对21世纪经济报道另据摩拜官方微信介绍称,该公司单车已进入新加坡、英国的曼彻斯特索尔福德,日本的福冈和札幌等城市,另据《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报道,摩拜公司近日发布了工作地点为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招聘广告,这一信息显露出该公司进军美国市场的意图。“摩拜是在考察美国华盛顿特区,因为该地区的环境比较适合骑行,但不是美国所有城市都适合骑行。摩拜每进入一个城市都会和当地**做深度沟通合作,这次考察华盛顿特区也是一样。”祥峰投资合伙人赵楠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祥峰投资是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旗下的风投公司,是摩拜单车的早期投资者及B+轮的领投方。海外共享单车大多“有桩”、用信用卡而非手机支付围绕中国共享单车出海,一直有几个争论的焦点,比如海外市场需求如何?模式是否会水土不服?和当地共享单车公司竞争是否有胜算?对于海外市场,赵楠表示紧凑型的城市更适合单车。“欧洲、日本这种紧凑型市场比较适合共享单车,相反美国这种松散型市场并不是那么合适,在美国做目前看来只限于一些类似于纽约、旧金山这种市中心比较集中的城市,或者像洛杉矶、迈阿密这样的旅游城市,或者是美国校园、科技园区等封闭场所也可以。”赵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以日本市场为例,摩拜在6月宣布正式进入日本市场,并已在福冈市成立摩拜单车日本分公司,据称将在7月中旬在日本部分地区开始提供服务,年内扩大至约10个主要城市。除了摩拜之外,小米旗下的小白单车近日也宣布进入日本,采取与当地高校合作的策略。但有分析称,日本公共交通已经十分发达、道路狭窄陡坡较多,不适合骑自行车等等,并不利于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目前日本的本土共享单车公司不多,发展的速度也较为缓慢。以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DOCOMO 旗下的共享单车DOCOMO BIKESHARE为例,2010年左右才开始小范围的试验,据日媒报道,目前该业务采取的是与区县**合作,主要在电车站周边设车桩,民众到此进行租还。在2016财年度(2015年4月-2016年3月),该公司的自行车使用次数为180万次, 2012财年度的水平为2万次。截至今年3月,在该共享单车在东京市内281个电车站共投放了4200辆。另外,也可以在神奈川、广岛县和冲绳等地看到使用了该共享单车系统的单车。DOCOMO BIKESHARE的CEO Tsuboya Hisakazu此前对日媒表示,目前这种有车桩的管理和再分配共享单车挑战不小,因为单车容易集中于几个大站。对于有人建议采用无桩的方式,他认为共享单车需要被控制,应该被视作公交系统的一部分。他表示,目前只能保持不赚不赔的局面,除非大规模投放。不过他认为,如果目标是让这个服务成为公交系统有机的一部分,那么就需要控制。除上述案例之外,日本的另一大运营商软银也在去年11月份推出了共享单车智能锁。据东京都港区**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28%的受访者表示使用共享单车进行观光,23%表示用来购物,还有18%的表示用作工作用途。“在日本的大城市,公交系统非常发达,汽车拥有率也并不高。单车骑行在我们看来,更像是一种环保、健身的潮流,所以可能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共享单车。”日本内阁府信息安全特别顾问William H Saito对21世纪经济报道共享单车在美国也并非新鲜事。2012年5月,花旗银行的Citi Bike自日起首次运营,运营10个月后,Citi Bike累计600多万订单数,40万会员,一举成为全美最大的共享自行车项目。不过据公开资料,运营这么多年的Citi Bike目前依然处在亏损状态。“目前当地同行主要是‘有桩’,并非‘无桩’,不够便利,而且车身都非常重。祥峰投资在美国的旧金山、以色列的特拉维夫,都体验过当地的市政单车,但都是有桩,而且车身很重。另外就是科技性不强,没办法用手机开通骑行,只能用信用卡。”赵楠说。盈利模式尚未成熟贸然出海或有风险对于开拓海外市场时遇到的挑战,赵楠表示主要在于当地团队的建设、管理和总部的沟通。“鉴于不同国家的地理、文化、国情、人口等差异,ofo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运营理念的市场建设。例如,英国法律规定夜晚自行车行驶要开车灯,所以我们在英国的车辆都配有车灯。因此每进入一个市场首先是遵守当地规则,我们会对当地人们骑行的爱好、交通规则等方面做各种各样的调查和分析之后,再来选择城市。”对于海外市场的挑战问题,ofo公司对21世纪经济报道对于中国共享单车海外扩张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律所年利达中国区管理合伙人方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共享单车自身的盈利模式还没成熟,在盈利模式还没有经过时间检验之前,贸然去做投资、出海可能有风险。当然,这几家公司刚融完资,可能有来自投资人的压力。另一个问题是,对于一些新经济,中国**的态度是鼓励创新,但其他国家采取的态度更为谨慎,这其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在可能不管,但后面可能会管起来。”《美国也搞共享单车,一小时收费60元人民币。这个费用在美国算不算贵?!》 精选四来源:
懂懂笔记金评媒(https://www.**m.cn)编者按:中国互联网企业不应该把自己局限于中国市场,可以尝试通过与优秀企业进行国际合作的方式建立一个全球化平台,实现国际化。”两年前,当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出这句话时,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想到,不过两年的时间,这句豪言壮语竟然是被共享单车实现并且逐渐蔓延开来。在资本推动下愈发火爆的共享单车平台,早就不满足于国内市场,在今年年初竞相出海发展。在海外市场,他们或者联合当地合作伙伴,或者与**职能部门携手,当然也有从零做起、突然空降的举措。虽然这几个月来各共享单车平台的境遇、前景并非一片大好,但也塑造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创业2.0时代的风貌,并对未来国内创业企业出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共享单车出海:大众创业2.0时代中国互联网新走向谁都没有想到,一向以C2C(Copy to China)模式被人诟病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竟然会出现共享单车这样一个模式创新、且反向输出海外市场的异数。从去年年底开始,一直屈居于行业第三的小蓝单车,在行业巨头摩拜、ofo仍旧蓄势待发前突然出海,并于今年1月份在美国大旧金山地区率先投放了共享单车,抢了后两者不少风头。共享单车出海之后的新挑战:政策监管、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化ofo在新加坡抑或是受此刺激,一直处在头部位置的摩拜、ofo随之火速行动,纷纷出击。从今年2月份开始,ofo先在新加坡投入上千辆共享单车,并在硅谷有所动作;3月份,摩拜也随即在新加坡的MRT车站及大学校园开始投放单车。从此之后,两大共享单车巨头在海外不断开辟新的角力场,半年多时间,你追我赶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多个国家和城市,近两个月更是几乎以两周一个城市的速度进行扩张。摩拜单车从6月份开始加速发力,先是在6月13日进入英国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投入上千辆单车;随后6月22日,正式进入日本福冈和札幌等城市,并且于日本福冈市设立了分公司;之后,摩拜又先后进军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米兰,以及英国伦敦。共享单车出海之后的新挑战:政策监管、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化摩拜登陆欧洲而ofo的步伐也迈的飞快,过去几个月先后进驻美国、英国(伦敦)、哈萨克斯坦和泰国,而在8月3日,ofo在马六甲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进入马来西亚,打通了我们常说的“新马泰”。另外,ofo提出近期将准备开拓奥地利市场……不过,在这期间,其他单车平台也没有放松追赶。同样在6月份,小米旗下的小白单车也宣布进入日本市场,不过采取的方式是与当地高校合作,从校园包围城市;而小蓝的运气较差,在旧金山运营期间因无照经营被**勒令退出。美国市场的坏消息,还包括ofo小黄车出现在斯坦福大学后不久,被校方要求撤离,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了摩拜身上。共享单车积极出海,在海外跑马圈地,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是“彩虹大战”过后,国内市场突破空间已经很小,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打通全球化IOT平台,共享单车平台必须要寻找增量、转移战场。二是处在风口浪尖、备受资本青睐的共享单车要保持高估值,获得更大资本加持,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点。而模式原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势必给共享单车们带来更多红利。三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2.0时代,年轻一代的互联网创业者显然野心更大,不会只满足于在国内市场耕耘,衔着“中国互联网原创模式”出生的共享单车,更是对向国外输出中国原创商业模式有着狂热的执着。另外,或许如传言所说,摩拜、ofo所背负的,还有背后腾讯和渗透当地市场的任务。共享单车海外众生相:各有斩获,也有尴尬难堪出击海外市场的众多共享单车平台,因为事前准备工作的差异,在海外境遇也各有不同。共享单车出海之后的新挑战:政策监管、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化小蓝单车在美国最先出海的小蓝单车,将出海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笑话。还没正式开始投放运营,就收到旧金山市交通局发出的保护“公共路权”警告,当地议员随后更动议通过了一项随地乱停车将处罚的法案。在当地**施压下,小蓝单车还被要求办理许可执照,并不得不租了15个私人停车点。造成这些困境的根源无疑在于,小蓝单车对当地国情了解不够,忽略了美国的交通法规和国内的截然不同——在交通法规完善的欧美发达国家,随处乱停(单车)的模式行不通。也许是吸取小蓝单车旧金山遭遇的教训,明知海外扩张之路不好走却偏向虎山行的ofo和摩拜学乖了。虽然在硅谷、伦敦等城市早有筹备,他们却都同时把出海首站选在了公共交通状况、文化背景等与国内更相似,自身也在大力推广自行车的新加坡。可ofo和摩拜都漏算了一点,新加坡是一个非常看重秩序的国家,在国内普遍的随意乱停、GPS定位等难题不解决,新加坡人绝难接受。容忍了三个月后,新加坡陆路交通局(LTA)终于对乱停的共享单车进行了收缴。其中,在国内市场因机械锁问题饱受诟病的ofo,更是重灾区。此外,市政交通系统完善、并无“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新加坡人,在当地气候炎热的环境下,对共享单车的兴趣也寥寥无几。两大巨头出海首站落地虽顺利,但境况各不相同。随后,ofo与摩拜把目光转向了骑行氛围良好的英国,并吸取教训,各自做出了不少改进。在剑桥大学率先投放500辆单车的ofo,根据当地人体型高大的特征及英国夜间骑行必须开灯的要求,对小黄车做了改良,并加装了车灯。因为此前并未见过共享单车,英国部分市民甚至前来围观;摩拜则选择了骑行基础更为深厚的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当地市民反响也很积极,尤其是与摩拜的合影照一度还风靡了社交媒体。共享单车出海之后的新挑战:政策监管、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化摩拜登陆日本福冈随后,ofo和摩拜单车海外竞逐之旅开始出现差异。ofo目光更多投向发展中国家,先后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泰国曼谷两地投放。发展中国家政策法规并不完善,因此ofo在此所受阻力并不大。摩拜则继续在发达国家耕耘,先后在日本福冈、札幌,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兰等旅游城市投放。在此过程中,摩拜形成了一套更高效、实用的套路——搞定市长、**站台。以新加坡为例,摩拜在进入之前就与新加坡NPARKS和LTA等有关**机构密切交流,确保自行车共享行动得以负责任地展开。面对新加坡严苛的监管要求,摩拜改进了新版车型,包括按LTA要求安装自行车反射器。这些先、再进场的方式,为摩拜在当地顺利落地和运营带来助力,也帮助其落地后能够较快地获得民众的信赖。共享单车出海启示:“本土化”精细耕耘方是王道综观共享单车平台在海外的遭遇,不难发现,对当地政策、风土人情是否了解,和**关系是否友好,车辆和管理是否符合当地政策和法规,是影响共享单车出海后能否顺利运营的关键因素。从一些案例中,我们发现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一是在交通政策法规完善、对秩序敏感、“最后一公里”需求并不突出的的发达国家,共享单车很难普及;二是在这些发达国家,由于骑行收费标准和运营成本压力反差较大,如何盈利也存在很多质疑;三是在政策、法规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共享单车处境虽无近忧,但未解决的GPS、智能化管理、乱停放堵塞交通等问题,仍然像颗定时炸弹一样高悬头顶。不过,这些共享单车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模式的可复制性,很容易激发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同类创业企业展开竞争。比如摩拜、ofo同时进驻的新加坡市场,就遭遇了本地无桩共享单车品牌obike的狙击。obike作为当地新诞生的创业企业,合伙人中也有一位中国人,相信他对于摩拜、ofo的运作模式绝对不会陌生。共享单车出海之后的新挑战:政策监管、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化obikeobike今年1月在当地开始投放单车后,也开始在资本的推动下疯狂扩张,先后于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地区先后落地,而且扩张的速度堪比“朱啸虎”风格。最有趣的是,熟知亚洲市场需求的oBike,不仅在新加坡本地迎击中国企业,还在今年6月份主动出击泰国市场,喊出要在两个月内投放10万辆的口号。目前,oBike正积极与曼谷的相关**部门主动沟通,提供以共享单车缓解当地交通拥堵的建议,同时打造了由当地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大力提倡本地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摩拜、ofo们在东南亚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反而是这个拥有中国创始人的oBike。在中国共享单车“碰了一鼻子灰”的美国,当地竞争对手却获得了发展机会。就在ofo和小蓝分别遇冷后,今年5月底,当地创业企业LimeBike正式宣布成为北美第一个获得官方合作的无桩式共享单车品牌,并在很短时间内就进入了包括西雅图在内的4个美国城市。尤其是LimeBike在今年7月中旬进入的西雅图,更是令其他共享单车平台艳羡不已,这个聚集大量科技和IT人才的重镇在西海岸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而LimeBike不仅拿下了西雅图市府部门颁发的运营牌照,还在当地投放了大量单车,建立了足够领先的先行优势。据悉,同时获得经营牌照并进入西雅图的还有另外一家共享单车平台Spin,首次落地美国就能进入西雅图市场,这家当地创业企业的来势也不容小觑。另外,美国华盛顿街头还“山寨”出来一款叫“capital bikeshare”(首都共享单车)的红色共享单车。如果加上美国原有的有桩单车品牌Citi Bike、巴黎的velib、日本的DOCOMO BIKESHARE以及澳大利亚新出现的当地共享单车新创企业,这一副横跨亚、欧、北美、澳洲各大陆的共享单车大战,堪称精彩。而中国的摩拜、ofo们,要想在上述各个国家和城市落地并持续发展壮大,面临的挑战和险阻显然有很多。对于部分共享单车平台而言,国内那种粗放式的野蛮生长绝对再无可能复制,只有在充分调研、了解清楚当地的用户出行习惯、公共交通情况、交通法规、气候特征等诸多因素基础上,和当地**形成良性互动,并根据当地风土人情、法规政策、交通情况积极本地化,做好精细耕耘,方能走得长远。尤其是把自己融入当地的城市发展规划,融入到当地的法律法规中,融入到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中,逐步变为一个“本土化”发展的共享单车品牌,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共享单车出海之后的新挑战:政策监管、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化LimeBike有媒体曾经报道,LimeBike 联合创始人Toby Sun 在公开场合曾傲娇地表示:“中国共享单车落地美国之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他们依然沿用中国那一套,这在美国完全行不通。”实际上,LimeBike的两位联合创始人Toby Sun和Brad Bao都来自中国大陆,包括Spin的主创团队也主要为新加坡华人,要说这些创业企业在创办之前没有偷师过国内共享单车的模式,无人会相信。如今LimeBike依据当地政策资源和本土优势,反过来嘲笑摩拜和ofo,有其占理之处,但是这些声音也告诉我们的平台管理者,遵守当地游戏规则,打造“本土化”的特色有多么重要。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共享单车都算得上新事物,遭受质疑和阻碍在所难免。除了我们能看到的一些现实缺陷,德国《经济周刊》更是在前不久嘲笑这一模式为无法盈利的“白痴创新”。或许较真的德国人是因其“大分散,小集中”的人口情况和交通特点得出这个结论,这无疑是犯了一叶障目的错误。他们低估了全球资本玩家的眼光,也忽略了共享单车的布局用意,也许从一开始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骑行获取盈利并不是最终目标,获取出行和流量入口才是商业模式的关键。不过,能被德国这样一家高端杂志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作为互联网原创模式的代表,中国的共享单车海外竞逐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接下来,就要看平台们能否真枪实弹地解决问题,给2.0时代的中国创业企业搏出一番天地。(编辑:郑惠敏)来源:
懂懂笔记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墨尘金评媒责任编辑《美国也搞共享单车,一小时收费60元人民币。这个费用在美国算不算贵?!》 精选五来源:
懂懂笔记金评媒(https://www.**m.cn)编者按:中国互联网企业不应该把自己局限于中国市场,可以尝试通过与优秀企业进行国际合作的方式建立一个全球化平台,实现国际化。”两年前,当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出这句话时,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想到,不过两年的时间,这句豪言壮语竟然是被共享单车实现并且逐渐蔓延开来。在资本推动下愈发火爆的共享单车平台,早就不满足于国内市场,在今年年初竞相出海发展。在海外市场,他们或者联合当地合作伙伴,或者与**职能部门携手,当然也有从零做起、突然空降的举措。虽然这几个月来各共享单车平台的境遇、前景并非一片大好,但也塑造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创业2.0时代的风貌,并对未来国内创业企业出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共享单车出海:大众创业2.0时代中国互联网新走向谁都没有想到,一向以C2C(Copy to China)模式被人诟病的中国互联网企业,竟然会出现共享单车这样一个模式创新、且反向输出海外市场的异数。从去年年底开始,一直屈居于行业第三的小蓝单车,在行业巨头摩拜、ofo仍旧蓄势待发前突然出海,并于今年1月份在美国大旧金山地区率先投放了共享单车,抢了后两者不少风头。共享单车出海之后的新挑战:政策监管、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化ofo在新加坡抑或是受此刺激,一直处在头部位置的摩拜、ofo随之火速行动,纷纷出击。从今年2月份开始,ofo先在新加坡投入上千辆共享单车,并在硅谷有所动作;3月份,摩拜也随即在新加坡的MRT车站及大学校园开始投放单车。从此之后,两大共享单车巨头在海外不断开辟新的角力场,半年多时间,你追我赶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多个国家和城市,近两个月更是几乎以两周一个城市的速度进行扩张。摩拜单车从6月份开始加速发力,先是在6月13日进入英国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投入上千辆单车;随后6月22日,正式进入日本福冈和札幌等城市,并且于日本福冈市设立了分公司;之后,摩拜又先后进军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米兰,以及英国伦敦。共享单车出海之后的新挑战:政策监管、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化摩拜登陆欧洲而ofo的步伐也迈的飞快,过去几个月先后进驻美国、英国(伦敦)、哈萨克斯坦和泰国,而在8月3日,ofo在马六甲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进入马来西亚,打通了我们常说的“新马泰”。另外,ofo提出近期将准备开拓奥地利市场……不过,在这期间,其他单车平台也没有放松追赶。同样在6月份,小米旗下的小白单车也宣布进入日本市场,不过采取的方式是与当地高校合作,从校园包围城市;而小蓝的运气较差,在旧金山运营期间因无照经营被**勒令退出。美国市场的坏消息,还包括ofo小黄车出现在斯坦福大学后不久,被校方要求撤离,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了摩拜身上。共享单车积极出海,在海外跑马圈地,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是“彩虹大战”过后,国内市场突破空间已经很小,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打通全球化IOT平台,共享单车平台必须要寻找增量、转移战场。二是处在风口浪尖、备受资本青睐的共享单车要保持高估值,获得更大资本加持,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点。而模式原创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势必给共享单车们带来更多红利。三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2.0时代,年轻一代的互联网创业者显然野心更大,不会只满足于在国内市场耕耘,衔着“中国互联网原创模式”金钥匙出生的共享单车,更是对向国外输出中国原创商业模式有着狂热的执着。另外,或许如传言所说,摩拜、ofo所背负的,还有背后投资方腾讯和蚂蚁金服渗透当地市场的任务。共享单车海外众生相:各有斩获,也有尴尬难堪出击海外市场的众多共享单车平台,因为事前准备工作的差异,在海外境遇也各有不同。共享单车出海之后的新挑战:政策监管、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化小蓝单车在美国最先出海的小蓝单车,将出海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笑话。还没正式开始投放运营,就收到旧金山市交通局发出的保护“公共路权”警告,当地议员随后更动议通过了一项随地乱停车将处罚2500美元的法案。在当地**施压下,小蓝单车还被要求办理许可执照,并不得不租了15个私人停车点。造成这些困境的根源无疑在于,小蓝单车对当地国情了解不够,忽略了美国的交通法规和国内的截然不同——在交通法规完善的欧美发达国家,随处乱停(单车)的模式行不通。也许是吸取小蓝单车旧金山遭遇的教训,明知海外扩张之路不好走却偏向虎山行的ofo和摩拜学乖了。虽然在硅谷、伦敦等城市早有筹备,他们却都同时把出海首站选在了公共交通状况、文化背景等与国内更相似,自身也在大力推广自行车的新加坡。可ofo和摩拜都漏算了一点,新加坡是一个非常看重秩序的国家,在国内普遍的随意乱停、GPS定位等难题不解决,新加坡人绝难接受。容忍了三个月后,新加坡陆路交通局(LTA)终于对乱停的共享单车进行了收缴。其中,在国内市场因机械锁问题饱受诟病的ofo,更是重灾区。此外,市政交通系统完善、并无“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新加坡人,在当地气候炎热的环境下,对共享单车的兴趣也寥寥无几。两大巨头出海首站落地虽顺利,但境况各不相同。随后,ofo与摩拜把目光转向了骑行氛围良好的英国,并吸取教训,各自做出了不少改进。在剑桥大学率先投放500辆单车的ofo,根据当地人体型高大的特征及英国夜间骑行必须开灯的要求,对小黄车做了改良,并加装了车灯。因为此前并未见过共享单车,英国部分市民甚至组团前来围观;摩拜则选择了骑行基础更为深厚的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当地市民反响也很积极,尤其是与摩拜的合影照一度还风靡了社交媒体。共享单车出海之后的新挑战:政策监管、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化摩拜登陆日本福冈随后,ofo和摩拜单车海外竞逐之旅开始出现差异。ofo目光更多投向发展中国家,先后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和泰国曼谷两地投放。发展中国家政策法规并不完善,因此ofo在此所受阻力并不大。摩拜则继续在发达国家耕耘,先后在日本福冈、札幌,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兰等旅游城市投放。在此过程中,摩拜形成了一套更高效、实用的套路——搞定市长、**站台。以新加坡为例,摩拜在进入之前就与新加坡NPARKS和LTA等有关**机构密切交流,确保自行车共享行动得以负责任地展开。面对新加坡严苛的监管要求,摩拜改进了新版车型,包括按LTA要求安装自行车反射器。这些先合规、再进场的方式,为摩拜在当地顺利落地和运营带来助力,也帮助其落地后能够较快地获得民众的信赖。共享单车出海启示:“本土化”精细耕耘方是王道综观共享单车平台在海外的遭遇,不难发现,对当地政策、风土人情是否了解,和**关系是否友好,车辆和管理是否符合当地政策和法规,是影响共享单车出海后能否顺利运营的关键因素。从一些案例中,我们发现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一是在交通政策法规完善、对秩序敏感、“最后一公里”需求并不突出的的发达国家,共享单车很难普及;二是在这些发达国家,由于骑行收费标准和运营成本压力反差较大,如何盈利也存在很多质疑;三是在政策、法规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共享单车处境虽无近忧,但未解决的GPS、智能化管理、乱停放堵塞交通等问题,仍然像颗定时炸弹一样高悬头顶。不过,这些共享单车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模式的可复制性,很容易激发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同类创业企业展开竞争。比如摩拜、ofo同时进驻的新加坡市场,就遭遇了本地无桩共享单车品牌obike的狙击。obike作为当地新诞生的创业企业,合伙人中也有一位中国人,相信他对于摩拜、ofo的运作模式绝对不会陌生。共享单车出海之后的新挑战:政策监管、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化obikeobike今年1月在当地开始投放单车后,也开始在资本的推动下疯狂扩张,先后于德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地区先后落地,而且扩张的速度堪比“朱啸虎”风格。最有趣的是,熟知亚洲市场需求的oBike,不仅在新加坡本地迎击中国企业,还在今年6月份主动出击泰国市场,喊出要在两个月内投放10万辆的口号。目前,oBike正积极与曼谷的相关**部门主动沟通,提供以共享单车缓解当地交通拥堵的建议,同时打造了由当地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大力提倡本地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摩拜、ofo们在东南亚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反而是这个拥有中国创始人的oBike。在中国共享单车“碰了一鼻子灰”的美国,当地竞争对手却获得了发展机会。就在ofo和小蓝分别遇冷后,今年5月底,当地创业企业LimeBike正式宣布成为北美第一个获得官方合作的无桩式共享单车品牌,并在很短时间内就进入了包括西雅图在内的4个美国城市。尤其是LimeBike在今年7月中旬进入的西雅图,更是令其他共享单车平台艳羡不已,这个聚集大量科技和IT人才的重镇在西海岸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而LimeBike不仅拿下了西雅图市府部门颁发的运营牌照,还在当地投放了大量单车,建立了足够领先的先行优势。据悉,同时获得经营牌照并进入西雅图的还有另外一家共享单车平台Spin,首次落地美国就能进入西雅图市场,这家当地创业企业的来势也不容小觑。另外,美国华盛顿街头还“山寨”出来一款叫“capital bikeshare”(首都共享单车)的红色共享单车。如果加上美国原有的有桩单车品牌Citi Bike、巴黎的velib、日本的DOCOMO BIKESHARE以及澳大利亚新出现的当地共享单车新创企业,这一副横跨亚、欧、北美、澳洲各大陆的共享单车大战,堪称精彩。而中国的摩拜、ofo们,要想在上述各个国家和城市落地并持续发展壮大,面临的挑战和险阻显然有很多。对于部分共享单车平台而言,国内那种粗放式的野蛮生长绝对再无可能复制,只有在充分调研、了解清楚当地的用户出行习惯、公共交通情况、交通法规、气候特征等诸多因素基础上,和当地**形成良性互动,并根据当地风土人情、法规政策、交通情况积极本地化,做好精细耕耘,方能走得长远。尤其是把自己融入当地的城市发展规划,融入到当地的法律法规中,融入到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中,逐步变为一个“本土化”发展的共享单车品牌,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共享单车出海之后的新挑战:政策监管、市场需求以及本地化LimeBike有媒体曾经报道,LimeBike 联合创始人Toby Sun 在公开场合曾傲娇地表示:“中国共享单车落地美国之艰难完全在意料之中,他们依然沿用中国那一套,这在美国完全行不通。”实际上,LimeBike的两位联合创始人Toby Sun和Brad Bao都来自中国大陆,包括Spin的主创团队也主要为新加坡华人,要说这些创业企业在创办之前没有偷师过国内共享单车的模式,无人会相信。如今LimeBike依据当地政策资源和本土优势,反过来嘲笑摩拜和ofo,有其占理之处,但是这些声音也告诉我们的平台管理者,遵守当地游戏规则,打造“本土化”的特色有多么重要。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共享单车都算得上新事物,遭受质疑和阻碍在所难免。除了我们能看到的一些现实缺陷,德国《经济周刊》更是在前不久嘲笑这一模式为无法盈利的“白痴创新”。或许较真的德国人是因其“大分散,小集中”的人口情况和交通特点得出这个结论,这无疑是犯了一叶障目的错误。他们低估了全球资本玩家的眼光,也忽略了共享单车的布局用意,也许从一开始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骑行获取盈利并不是最终目标,获取出行大数据和流量入口才是商业模式的关键。不过,能被德国这样一家高端杂志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作为互联网原创模式的代表,中国的共享单车海外竞逐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接下来,就要看平台们能否真枪实弹地解决问题,给2.0时代的中国创业企业搏出一番天地。(编辑:郑惠敏)来源:
懂懂笔记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墨尘金评媒责任编辑《美国也搞共享单车,一小时收费60元人民币。这个费用在美国算不算贵?!》 精选六编者按普华永道曾预计,到2025年,全球的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350亿美元,预计交通运输、房屋共享、人员、流媒体音乐和视频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垂直领域,2013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至63%。而美国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经济的潜在市场规模达2万亿美元,而该行估计目前的市场规模为,预计未来还将大幅增长。中国不是共享经济的开创者,但中国的共享经济目前绝对是最受瞩目的。如今,中资企业正在世界各地布局共享经济,相互间“拼”得如火如荼。当然,盯着共享经济这块“肥肉”的并不仅有中资企业,美国的Uber、印尼最大移动出行平台Go-Jek以及不少当地企业都是中资企业的强劲对手。一方面,这推动了当地共享经济的发展,并由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这也给当地**的监管带来挑战。如今提到单车,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不再是“传统三大件”或是校园时代的浪漫,而是在中国一、二线城市流行的共享单车。并且,这股在中国壮大的共享单车风潮正在资本的助力下走向海外。9月6日,继进军泰国曼谷后,摩拜单车正式登陆进入马来西亚,ofo也会在9月中下旬登陆东京、大阪等地区。此外,小米生态链企业“骑记”推出的“小白单车”也在7月份率先在日本大学校园投放,加上曾经进入旧金山的小蓝单车(Bluegogo),已有四家中国的共享单车企业“出海”。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采访获悉,与国内动辄单城百万辆投放相比,共享单车出海目前总体规模较小,多采取循序渐进、“本地化”的路线来拓展市场。而且,跟国外已有的有桩单车相比,中资出海的无桩单车更经济实惠,普遍受到当地**欢迎。不过,共享单车企业在国内的盈利模式还未成熟,在现代交通系统发达且已有同行竞争的海外市场能否打出一片天地,仍需时间观察。普遍受到当地**支持据ofo和摩拜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在吸取了小蓝单车(在没有取得**许可前就投放单车,后遭旧金山**驱逐)的教训之后,ofo和摩拜单车在进入一个城市前都会和当地市**进行沟通。ofo主要是和当地**合作,拿到正式的运营许可证,然后进行试运营,有计划地投放,满足当地市民的出行需求。摩拜表示会与当地**及交通管理部门深入沟通,在进入意大利佛罗伦萨和米兰时,两个城市的市长还专程与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一同绕城骑行,彰显对摩拜所代表的共享单车的积极支持。摩拜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资料显示,摩拜英国总经理史蒂夫·派尔(Steve Pyer)表示,摩拜单车之所以获得各地市政当局的大力支持,部分原因是无论在哪里运营,摩拜都会与当地商家和社区合作,携手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并便利居民,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共享单车扩大了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半径,增加了相对偏远地区的吸引力,也能够促进新商业和社区经济的发展繁荣。与日本情况类似,美国早在几年前就有了像Citi Bike这样的共享单车品牌,芝加哥有Divvy、伦敦则是Santander Cycles,但这些均为“有桩”单车,并且在数量、年利用次数上均不及中国一样火热。在进军伦敦时,伦敦市伊灵区议会议长朱利安·贝尔(Julian Bell)就曾表示,一直希望让尽可能多的人尝试骑行,也采取过提供免费学车、免费维修、免费骑自行车游览等服务在内的多种措施鼓励人们骑车,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朱利安指出,“经济实惠的无桩共享单车对这些服务将是重要的补充。”伍斯特市政执行长爱德华奥古斯则表示,ofo不仅能够号召越来越多的人用骑行的方式保护环境,还能够帮助市**共同制定城市骑行道路和基础设施方案。日本富士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坚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近年日本各级**也制定了许多鼓励自行车出行的政策和实施了一些有利自行车出行的项目,引进共享自行车等出行新模式也成为了**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在2017年5月,日本实施了“自行车活动推进法”,并且随着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临近,共享单车的发展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日本在发展无桩共享单车的基础条件,例如足够多的停车点、便捷的手机支付等方面仍发展缓慢。海外投放量较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摩拜和ofo两家共享单车企业都提到了一个数字“200”。这是两家共享单车企业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到2017年年底进入全球200个甚至200多个城市。当然这个数字包括已经布局的中国城市。从目前来看,摩拜和ofo正按照计划扩张。ofo负责国际拓展的人士表示,在2017年底前将进入20个国家,目前已经进入新加坡、美国、英国、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日本、奥地利等8个国家。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摩拜单车已进入全球6个国家,而9月份进入的马来西亚雪兰莪州首府莎阿南则是目前其进入的中国境外第10个城市。与在中国境内城市动辄百万计的“粗放”投放模式相比,共享单车企业在海外城市的单车投放量较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摩拜在海外布局城市的总投放量超过一万辆;而ofo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其已投放大约17200辆,并计划在9月末之前让这个数字上升到22200辆。相比之下,截至7月末,ofo在北京投放的共享单车数量超过了95万辆。从日本市场来看,摩拜在今年6月23日高调宣布准备进入日本,并将札幌作为第一站,在取得经验后再向福冈等城市推广。小白单车则将东京大学柏校区作为第一站,称随后进入其他大学校园,在取得经验后再向社会延伸。金坚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社会对违章停放单车的不满情绪由来以久,如果中国共享单车也像国内一样短期内大量投放并影响交通,恐怕会遭到反感。他指出,如果有序推进,并且培养起消费习惯,那么这些企业扩大市场时将会受到欢迎。但数量过少也会造成一些问题,譬如ofo在英国剑桥试运行初期投放数量很少,在英国剑桥念经济类研究生的中国学生Vivian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时抱着新鲜感去找车,但是和在国内相比,要想找到小黄车简直是在‘越野寻宝’”。当时《卫报》将之形容为“在剑桥这座单车上的城市里,宛如在单车之海中寻找黄色的针。”ofo国际拓展部门为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ofo在英国剑桥投放的单车数量已达500辆。积极“本地化”中国的共享单车要在海外打开市场并非易事,市场、文化背景及管理运营均可能成为阻碍。欧美国家的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共享单车针对的“最后一公里”市场较小,此外,这些国家早已有了运营多年的有桩单车,如何打开市场十分关键。本地化运营是这些企业的应对方式。ofo海外拓展部门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ofo组建了一支外籍工程师团队,针对海外用户开发了ofo海外版应用,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本地化设计。例如,据ofo海外拓展部门介绍,在英国伦敦,如果单车没有装灯就在夜间行驶是违法的。为适应这点,ofo英国团队不仅为单车装上了车灯,还根据欧洲用户的身高体型因素来改良车型,并为用户开发了高度本地化的APP。而ofo在进军新加坡市场初期,由于投放的单车是机械锁型号的单车,没有GPS,找车较难,随后ofo作出改进,在5月24日推出了新款带有NB-IoT“智能锁”的单车。据摩拜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在进入札幌的时候,摩拜选择与日本药妆连锁店SATUDORA合作,帮助寻找和开辟停车区域,方便用户合理停放车辆。这与DOCOMO与拥有停车空间的“7-11”便利店等合作类似。在日本不易取得入网许可证公开资料显示,摩拜虽然从一开始推出便自带GPS,并采用专用物联网SIM卡的单车,但这种设备的锁存在一定的信号漂移现象。为此,5月23日,摩拜宣布与高通、中国移动研究院达成合作,共同启动中国首个LTE Cat M1/NB1以及EGPRS(eMTC/NB-IoT/GSM)多模外场测试。相比单一NB-IoT技术的智能锁,EGPRS制式智能锁能够在NB-IoT网络覆盖不好的情况下切换至GSM网络,实现信号全覆盖。不过,摩拜正式推广这种新式智能锁的单车还有待时日。摩拜方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海外投放的还是以3G版本的智能锁为主,NB -IoT版本的智能锁已经开始在泰国曼谷开始测试,这也是摩拜在中国境外第一次使用900MHz的NB -IoT智能锁组件。摩拜方面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目前摩拜依的是其打造的业内唯一的大数据平台——“魔方”,通过智能锁提供的实时数据,掌握每辆单车的位置和状态。对此,金坚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摩拜若在海外实现这一功能,需要接入国外当地网络、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但在日本等市场,消费者对服务商特别是外国服务提供商收集、利用数据抵触情绪较强,因此“魔方”在海外落地推广料有阻碍。金坚敏表示,企业在进行这些数据收集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向消费者说明用途、管理制度等。“中日体制差距大,相关忧虑一定会存在,但按照日本国内对消费者信息保护法规要求来做问题不大,企业需要和当地**和消费者保护机构多多沟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小白单车联合创始人黄尉祥在小白单车落地东京大学后不久,在其朋友圈表示,拿到日本入网许可证比较困难,“不然就更快了”。金坚敏指出,日本各城市都有大量的公共或私有的自行车停车空间,其中有一部分完全可以作为共享单车的停车网络共同使用,**应该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去建立规范制度、建设停车网络等。海外市场空间仍大与国外不同的是,中国的共享单车由所主导,作为盈利事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欧美等国则基本将“共享单车”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补充,这使得海外的“共享单车”并不会刻意追求盈利和规模,但这为中国的共享单车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美国城市交通官员协会(NSCTO)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自行车出行量增长25%,超过2800万次,但整个美国只有55个城市拥有公共单车系统,投放车辆总数也只有4万余辆,日均骑行人次仅7.7万。从这个数据来看,美国单车出行占全部交通出行的比例仅为1%,而在欧洲这个比例在20%左右,“美国单车出行率提升空间很大。”一位美国共享单车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尤其短途出行(5公里)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比很大,如果美国人能够从汽车车轮上转到自行车上,那么共享单车市场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来自中国的共享单车企业和美国本土的共享单车初创企业也给Citi Bike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纽约市**交通运输部门于日时宣布,将从9月12日开始至年底,增加2000辆Citi Bike和140个新车站,此外Citi Bike管理层亦表示,正在考虑如何在现有的有桩单车系统中,容纳无桩单车。而在日本,以东京为主要运营区域的共享单车企业Docomo BikeShare的数据显示,其在2012年首次引入江东区时的当年使用次数约为2万次,随着使用区域扩大到千代田区、港区等地,单车年度使用次数正迅速增加,2016年这个数据在东京区域已经达到了约180万次,全国的累积数据为220万次。但Docomo共享单车实际上仍是有桩单车,在借车和还车前需在官方网站上确认停车点位置。同时,截至2017年6月底,在日本境内投放的共享单车数量仅5000辆,且4200辆位于东京,使用者在使用时经常碰到“无车之难”。与来自中国的共享单车相比,Docomo单次使用30分钟内需150日元(约合人民币9.21元),或者每个月支付2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22.78元)成为会员,价格比较贵。目前,摩拜日本用户使用时需要支付3000日元(约合人民币184.17元)押金,优惠期使用费用为30分钟50日元(约合人民币3.07元)。此外,海外“共享单车”企业不同的城市之间,App并不通用,使用时会造成一定的麻烦,而摩拜单车和ofo在中国的App能够直接在国外使用,实现无缝对接。日本前沿技术观察者君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很期待中国共享企业给日本带来的改变。摩拜单车海外扩展部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选取投放城市后,摩拜单车会与当地**及交通管理部门深入沟通、增进互信、密切互动,探讨如何共同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并尝试在当地的交通出行热点区域建设更多停车点以方便市民取车还车,希望在实现“本地化”的同时打开市场。(编辑:辛灵,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美国也搞共享单车,一小时收费60元人民币。这个费用在美国算不算贵?!》 精选七火热的国内共享单车市场正迎来重要节点,首家共享单车倒闭后,今晨,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摩拜单车将于近日完成对由你单车(UniBike)的收购,这也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第一桩并购案,收购金额尚不清楚,行业内清场似乎已经开始。知情人士还称,之前由你单车1亿元A轮融资的投资方正是摩拜。该知情人士还指出,由你单车未来将与摩拜形成协同效应,摩拜主攻高端市场,由你单车则希望通过免押金的方式在低端市场抢占大量用户。但摩拜随后作出回应称,并购由你单车“报道不准确”,摩拜聚焦于持续提高用户体验,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并加快国内外城市拓展步伐。的确,海外市场是目前摩拜、ofo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昨日,摩拜单车宣布正式进入日本,并已在福冈市成立摩拜单车日本分公司。而本月初,ofo小黄车联合创始人张巳丁也在某上表示,ofo计划到2017年底覆盖全球20个国家。首家共享单车倒闭上周,国内首次出现共享单车公司倒闭的消息。6月13日,悟空单车发布声明,当月起正式终止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这家企业2017年1月运营,到2017年6月退出共享单车市场,前后不到半年时间,给当前火热的市场泼了一盆冷水。悟空单车的运营主体是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战国科技成立于日,注册资本只有10万元,厚义持股95%,另刘科持股5%。6月初,悟空单车成立了善后工作小组,全额退还了投资人的,并对市场上留存的单车进行了回收,现已基本回收完毕。清场时刻开启 共享单车行业下一步怎么走?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是ofo和滴滴的早期投资人,早在去年9月,他就曾公开断言——“共享单车将在90天内结束战争。”如今,9个月过去了,共享单车行业终于出现清场迹象。近日,朱啸虎对华尔街见闻旗下媒体全天候科技表示,对于ofo、摩拜是否会走向合并的问题,下一步先清场,从目前来看,没考虑合并。ofo、摩拜之战何时能见分晓?朱啸虎指出,要看资本对效率的忍受力,现在资本太疯狂,所以还要再看几个月,看有没有变局的机会出来。最终还是要看这个盈利模式是不是成立,这是商业本质。此外,南方周末700Bike公司产品副总裁郭晶晶观点称,共享单车行业在国内的竞争已经到了一个关键节点,这是个只有第一名的竞争,市场第三名以后的公司会比较艰难。这些公司,要么被大平台并购,要么直接倒闭。尤其是对于小品牌来说,很难被大品牌并购。首家共享单车倒闭:他们太快了悟空单车的创始人雷厚义自称冒险家,说话坦率而狂妄,一刻也闲不住地在偌大的办公室走来走去,聊到激动处拍手顿足敲桌子,会不自觉地把腿搭到沙发扶手上,“要赌就赌一把大的”是他的口头禅。悟空单车是他“赌一把”的产物。2016年共享单车风生水起,他在新闻上看到ofo的报道,就一直琢磨着自己能不能也搞一个,苦于没找到合适的方式。2016年底的某一天晚上,雷厚义吃着晚饭,突然想到一个故事:90年代末计划修高速公路,但资金不够,就把路分成一段一段包给私人出钱修,收到的过路费归私人。“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合伙人的模式,大家出钱买车,委托我们运营,资金的问题不就解决了。”雷厚义很兴奋,他立马找了几个部门老大沟通这个想法,大家都很激动,觉得这个模式如果行得通,打败ofo都没问题。当时重庆还没有出现共享单车这个物种,因为地势不平,气候湿热,重庆被公认为最不适合共享单车生存的省市之一。运营总监西风兴奋之余也有不少担忧,他找了雷厚义分析现在的市场局势,包括地形、资金和布局等方向,“现在进入会不会有点晚了?”他问雷厚义。雷厚义没有否认。西风回去仔细盘算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确定这次冒险的风险可控,义无反顾地跟着干了。△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号项目启动,所有成员信心满满地投入加班模式。20多天后,APP上线了。1月7号是悟空单车第一次面世的日子。前一天,200辆黄色的单车被运到两江星界大厦的楼下,所有人都很激动,雷厚义特意嘱咐人给单车支起帐篷,生怕遭雨淋湿。那天夜里,雷厚义在200辆单车旁边坐了一整晚,寸步不离地守着这些“宝贝”。第二天,除了后方支持人员,所有人都参与了这批车的投放仪式。雷厚义亲自带队,将单车运往地势相对平坦、人群相对集中的大学城,慎重地把单车摆在路边。产品负责人任我行没有去前线,在后方检测数据的他依然感受到了强烈的激动。效果很好,“第一天就有一百单,真的很不错。”任我行觉得,照这样下去,重庆很快就能被打下。立项后,团队频繁地接触投资商,不到半个月就有三四百个意向投资,预计金额达到两三千万。彼时ofo和摩拜的融资都已经达到,区域还基本在一线城市,尚未扩展开来,三四线城市的进入通道没有完全堵上。按照雷厚义的设想,他要“农村包围城市”。事后雷厚义总结起来,发现自己当时做了两个错误的判断:第一,他对合伙人计划寄予了过多的厚望,事实证明,大多意向投资都处于观望状态,最终真正到位的资金不过几十万;第二,他判断重庆易守难攻,ofo和摩拜至少要等五个月后才会进入这片市场,这段时间差足够悟空单车从重庆根据地扩展开来,形成一定规模。谁也没想到,3天后,风雨骤变。“他们太快了”1月10号,ofo一声令下,进入重庆。一夜之间,重庆大学城铺满了小黄车。“当时我都傻了,怎么可能这么快?”雷厚义现在想起来,依然气得直拍桌子。前一天他还信誓旦旦给同事说不用急,第二天就在街上见到了ofo,还全免费。共享单车的疯狂程度已经超出想象。更要命的是,悟空单车跟ofo一样也是黄色,完全被淹没在其中。任我行有点慌,他找到雷厚义,问怎么办,讨论的结果是“换成红色”。路越走越窄。从1月到3月的两个月时间,兼顾供应链和运维的阿飞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带着运维人员四处找车,早上6点出门,晚上11点回家。出于成本考虑,第一批车没安智能锁,最远的一次,他从80多公里外的偏远地区找到了自家的车;时间紧张导致车辆质量较低,损坏率也尤其高。第二件事,他跑遍了全国超过20家的自行车生厂商,辗转于天津、深圳各地,为第二批红色的车寻求供应商,并要确保在3月22号新车发布会前拿到成品。多位负责人将供应链的困境总结为悟空单车死亡的主要原因。阿飞找到凤凰、飞鸽的厂子去,对方问他要多少货,他说“一两千”,话还没说完,对方摆摆手就走了。他转而跑到小厂家那儿,却同样吃了闭门羹。“多数厂家对我们抱着排斥心态,”阿飞对AI财经社说,“他们担心我们资金链会断,不愿意承担风险,根本不给我们做。”更为严重的是,阿飞发现,ofo这种大企业已经从源头上将厂家垄断,把很多厂的全部产能包下了,根本没有给小团队留生存的余地。最终阿飞总算找到一家小厂家接下单子,然而三月初,这个厂家突然告诉阿飞,单子太多做不过来,阿飞只得临时更换厂家,在3月22号发布会的前一晚,这批车才匆忙地到达重庆。“有钱真好。”阿飞觉得,一切的源头都是钱,拿不到钱的他们极速掉队了,或者说,从来没有跟上过。雷厚义因为钱的事情“气疯了”。3月1号,ofo对外宣布获得4.的D轮融资,雷厚义看到消息的一瞬间,脑子轰地一声,心想,“完了”。“老子不信几个月的时间ofo的估值能涨那么多,太乱了,太可怕了,”雷厚义义愤填膺地说,“当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我打全国的市场没戏了。”他们当时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缺钱,在严酷的商业竞争中,这显然不是唯一原因。但雷厚义的气愤不难理解。一个想要从风口中分一杯羹的创业团队,眼睁睁看着所有资源被头部企业迅速吞噬得渣都不剩,震惊之余难免羡慕嫉妒恨。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悲愤还源自对于自家项目不言自明的绝望。目前,共享单车市场已经汇集了数十亿美元的资本,集中了绝大多数资源的摩拜和ofo决定着市场的游戏规则。这与其说是一场单车竞争,不如说是一场资本游戏。跟悟空单车类似的小玩家们,连门票都没拿到。“刺激很大”△办公室里还留着仅剩的几辆悟空单车。压死悟空单车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三月的那次发布会。3月22日,悟空单车的新车发布会在博瑞大酒店举行。会场密密麻麻地坐了近80人,包括媒体和一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意向投资人。发布会进行得很仓促,结束后,人群很快散去,来的意向投资人没有一个决定投资。“那是一场很失败的发布会。”西风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西风去见过很多投资人,几个月下来,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聚集的50万资本全部来自APP上的合伙人入口,有上百人通过入口贡献了“信任”,金额从几万到几百元不等。雷厚义私底下想找人联系ofo的戴威,希望能被ofo收购。但他没有门路,最终找到ofo在重庆的负责人,将求收购的意思传递上去,得到一句话回复:“上面没有意向。”发布会带给雷厚义的刺激很大,他决定放弃这个项目。项目成员心照不宣地预感到“末日”的来临。在收到正式通知前,西风已经逐渐将花在单车项目上的精力减少到40%,以往这个数字是80%,转而投入到金融业务中。善后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停运通知下来的第二天,客服小昭开始挨个给用户和投资合伙人打电话,将钱原数退还。一天之内,小昭将一百多个合伙人的电话全部打完,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合伙人不愿意接受退款,希望他们拿着钱继续做下去。阿飞带着运维人员满城找车,由于没有智能锁,这个过程十分艰难。6月初,近500辆被找回的单车安安静静地排在两江星界大厦的楼下,占了一整条街。他们做了一个决定,要将这些车免费送给愿意要的人,条件只有一个:不能拿去卖。送车的场面略显悲壮,他们在街边搭了个台子,很快路边就排满了人,签完字就可以把车带走,也有开着大巴车直接来拉的。两天时间,近500辆车就消失了。6月13号,处理完所有事情,他们在微博上贴了个停运声明。悟空单车彻底划上句号,只有他们公司楼下还停着几辆,任我行坚持每天骑着上下班。悟空单车的生命很短,严格来说只有3个月的运营时间。这3个月,浓缩了所有共享单车后进场者相似的困惑、阻碍和迷茫。它的遭遇,某种意义上也是其他小玩家的未来影射。【相关阅读】《共享单车风起潮落》:体量相当、弹药充足、扩张凶猛,对共享单车这一最新的现象级市场,摩拜和ofo,这两家理念迥异的正在形成统治力,即将出台的监管政策会改变市场走向吗?“免费骑车”、“骑车就送红包”,摩拜和ofo这两家共享单车市场的领导者看上去正在模仿互联网前辈的烧钱大战,烧钱目的明显——快速扩大规模,加固领先优势。烧钱战始于去年12月1日,共享单车平台公司ofo率先在京沪开战,所有认证用户骑车免费。1月24日,摩拜跟进,在北京开启免费骑行。ofo的免费力度远大于摩拜。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30日,ofo因此减少的现金流在2亿元左右,摩拜在这轮的免费骑行中由于和品牌商合作,且不同车型收费不同,账不太好算,但至少少赚了千万元以上。、用免费培育用户习惯、用补贴抢占市场、双雄鼎立,这似曾相识的一幕让人们想起当年的滴滴和快的、滴滴和优步,并产生了摩拜和ofo是否也会合并的疑问。ofo的学名叫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其前身是2014年成立的骑行旅游公司,但大举进军共享单车市场是在2015年6月推出“共享计划”后。摩拜是mobike的谐音,学名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4月进入共享单车市场,但项目开始时间要更早。进入共享单车市场不到两年,摩拜和ofo就成长为,迄今两家的融资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共享单车市场已被两者垄断,这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市场,在资本推动下,进入者众多。同时,一线城市的单车投放量已显过剩,另外路权问题、潜在安全隐患都已引发监管部门关注。《财经》记者调研发现,至少在短期内,摩拜和ofo没有合并可能,二者除了各自铺量,还会合并该市场的中小玩家。而即将出台的监管政策,会对共享单车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无论这影响更多还更多,长远而言,任何一个行当都会经历风起潮落的过程,共享单车也不例外。戴威的ofo3月29日,深夜11点,北京北四环理想国际大厦11层,ofo总部灯火通明,虽然大楼正在装修,但仍然遍布员工,要么盯着电脑,要么在捂着耳朵打电话,要么在三两成群地开会谈事。同一时间,位于北京东三环亮马桥附近曼宁国际的摩拜总部也是热火朝天,王晓峰、胡玮炜、夏一平等创始人都在准备第二天的演讲。这是两家创业气质浓厚的互联网公司,王晓峰、胡玮炜永远会跟你说,“我们是一家小公司,我们现在只关注成长”;而ofo的员工会告诉你,上市的时候,戴威会打上那条北大师兄送给他的领带,师兄的赠言是:希望看到你去美国上市敲钟。但是,ofo和摩拜的基因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创始团队的气质。ofo由戴威、张巳丁、薛鼎、杨品杰、于信五位北京大学的同学创立,担任CEO的戴威是核心。戴威,90后,少年老成,低调寡言。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后在青海支教一年。2014年11月,他在支教结束后萌发了旅行骑行项目的创业想法,并从唯猎资本的校友投资人处觅得100万元的,但这笔钱很快烧光。事隔多年,戴威对《财经》记者说,“这是我融到的第一笔大钱,今后融再多资,都没这笔钱让我印象深刻。”这个项目是一个共同爱好者的小众旅行骑行项目,组织爱好者去青海、台湾等地骑行,戴威很快发现,这个项目不是刚需,市场不大,得找个刚需项目重新开始。如何定义刚需,戴威有个简单易用的标准:“你做一件事情,如果是want,就不是刚需,如果是need,就是刚需。”在北大校园里有过丢车之痛的戴威发现,在学校里做自行车共享平台是need,而且一上来就是做共享平台:只连接车,不生产车。2015年6月,ofo开启单车共享业务,车辆均由北大学生志愿提供,这种方式的规模自然大不起来,两个月后,ofo平台上的车辆总数也不过1000辆,且外观不统一,形不成品牌和传播。于是ofo走出了自购车辆的关键一步,但立即被质疑违背了共享经济的初衷,当时Uber和滴滴很火,C2C的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共享就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且自购车辆资产太重,不像一个互联网公司。戴威则如此解释:“个人的东西在闲置的时间拿出来别人可以用,我们称之为分享经济;而共享经济是共同使用、共享共用。分享和共享一定都是未来,而共享可能是更下一阶段的形态。”戴威认为,自行车产业很有可能是出行领域中第一个消灭B2C的,供应商卖给像我们这样的平台,然后用户在平台上选择不同车型租赁骑行,用户和自行车厂商之间不再存在买卖关系。纵观ofo的几次大转折,都是戴威在提供理论支持,这很让其团队服气,一位较早加入的成员告诉《财经》记者,“有些创业者有魄力,自己拍板就把转型给做了,但有时真的只是运气好。而戴威是想明白了,想透了,然后去执行。”自购车辆是个大工程,需要的资金单做一个平台大得多。创始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融资力度。2016年1月,就在戴威刚刚摸索出ofo的校园模式时,金沙江创投的董事经理朱啸虎在大学校园中看中了小黄车。像之前投资尚且默默无名的滴滴时一样,朱啸虎主动联系了ofo。而第一次听说朱啸虎的戴威团队,在北京国贸的地下停车场百度了这位投资人后,果断签约。有了金沙江创投、真格、王刚的1500万元人民币,ofo迅速开始向全国布局。2016年3月,真格和天使的A+轮融资到账。徐小平的真格基金对年轻人创业创新情有独钟。徐小平说,“戴威是北京大学学生会**,说明他有领导力;他能去青海支教,说明他有理想,这两个因素放在一起,不投他我投谁?”最让戴威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9月滴滴出行的,在和程维的沟通过程中,两家企业本质上的共性让他们一拍即合,两者都是在做连接车,而不是生产车的生意。在投资人面前,90后的戴威比较笃定,他说自己看《一代宗师》,觉得里面对面子与里子的阐述很契合他的状态。“不刻意追求融资,看缘分。”外界眼里,ofo从滴滴进入后迅速扩张,尤其是去年11月起张严琪等原优步中国运营团队的成员加入ofo之后。戴威说,“以前节奏也很快,滴滴进入后节奏‘又快了三四倍’。”年轻的ofo创始团队没有让这样的急速扩张失去控制。目前ofo的董事会里,创始人仍有相当的话语权。摩拜铁三角背后与学生创业的ofo不同,摩拜创始团队都是成熟职场人士。这个团队经验丰富,在各自领域有技术和人脉上的互补。创始人兼总裁胡玮炜,1982年生人,有十年的汽车媒体工作经历,曾经创办科技新媒体GeekCar极客汽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夏一平,在创业前是福特亚太区车载连接产品的规划和开发经理,主攻福特非常重视的SYNC APPLINK系统,这是一款福特试图在车内大屏连接手机应用的系统,是车联网概念的落地应用;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曾是Uber上海总经理,70后,在创始团队中经验最丰富。这个被外界称为铁三角的组合得以形成,一位叫李斌的资深创业家起了很大作用。李斌把易车(NYSE:BITA)带上了纽交所,又创办了蔚来汽车,后者正在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李斌也被认为是最接近成功的跨界造车者之一。汽车记者胡玮炜很早就认识了李斌。2015年胡带着共享单车的想法同李斌聊,后者投资了她,据说这笔500万元。在A轮融资快结束的2015年底,李斌推荐了运营经验丰富的王晓峰出任摩拜CEO,统管摩拜的所有事务,胡和夏都向王晓峰汇报,并且三人各有擅长领域,形成稳定互补的铁三角。相较于ofo的“看缘分”,摩拜的融资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且环环相扣。投了天使轮的李斌将摩拜介绍给愉悦资本的刘二海。愉悦资本是一家主要投资TMT和创新消费领域的,投得最多的就是交通出行领域的项目。愉悦资本给摩拜的A轮融资是数。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公开表示摩拜的思路有问题。在他看来,摩拜的是硬伤,低成本才是在如今的存活王道。刘二海不这么看,他非常欣赏摩拜的商业本质,特别是“物联网”思维。摩拜为每辆单车安装了GPS系统,这在他看来价值极大。最新公布的上海市共享单车使用标准也明文规定,单车必须加装GPS。王晓峰也表示,带来的还有行业壁垒。在A+轮李开复将摩拜介绍给了后来的富士康,富士康的入局使摩拜单车的年产能在原有基础上翻番至1000万辆以上,并大幅降低了成本;祥峰中国赵楠告诉《财经》记者,C轮腾讯参投后,摩拜和美团点评王兴、高瓴资本陆续谈妥。在2016年9月滴滴战略投资ofo之前,滴滴也联系过摩拜。赵楠告诉《财经》记者,王晓峰担心滴滴会自己做共享单车。摩拜的B轮投资方、熊猫资本创始人李论甚至公开表示摩拜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非ofo,而是滴滴。D轮的腾讯是摩拜拒绝滴滴后的选择,因为腾讯意味着微信和QQ两大端口的流量。日,摩拜作为首发之一在微信正式上线,也是第一个接入微信小程序的共享单车APP。在赵楠看来,ofo对腾讯的价值远不及摩拜。“摩拜讲究永远在线,APP和车相连。ofo的APP就是弹密码,对腾讯来说只有支付价值。”D轮过后的半个月,富士康战略投资摩拜单车;2月21日,在ofo宣布与华为、中国电信合作的前一天,摩拜单车公布了D+轮融资,这笔上亿美元的融资由淡马锡注资,高瓴资本增持。至此,摩拜的海外拓展野心也渐渐明朗。平台ofo与产品摩拜大街上的共享单车除了颜色不同,看上去大同小异,其实各企业的经营风格大相径庭。ofo在做实平台,摩拜在优化产品体验,后来者寻找各自的细分市场,其中迎合**需求是后来者们最为看重的。在现在的策略下,ofo仍是铺量攻城,据戴威透露,年底会铺到200个城市,总投放量到2000万辆,最远至乌鲁木齐和拉萨。目前ofo的总量是250万辆,2016年底是100万辆。扩张速度可谓惊人。但戴威反复强调,共享单车市场容量极大,足够多家企业共存,ofo只是试图做一个最好的平台企业,让各路单车都能在ofo上使用。无论是铺量还是用免费骑行,都是基于做大做优平台的逻辑。骑呗是第一家入驻ofo平台的共享单车运营商。3月24日,ofo宣布与骑呗单车联合推出定制版小黄车ofo L1,两天后投放杭州和济南市场。戴威希望ofo的APP可以打开更多共享单车的锁,接入更多的运营商。这就意味着,ofo要不断优化自己的平台,大幅提高平台承载量和技术兼容性。一位共享单车的创始人告诉《财经》记者,ofo一直在推动平台模式,也在担忧其单车的质量,“接入其他共享单车品牌算是一石二鸟,既做大平台,又升级产品质量”。他的观点代表了业内的态度。**虽未发声,但市场相信**会对共享单车的智能锁和GPS定位功能做严格要求,这几乎直接针对ofo。另一方面,小众共享单车品牌在设计和骑行体验上的优势可以弥补ofo向来被诟病的单车质量。尽管如此,ofo平台不会为骑呗的车提供运维服务。今年3月,ofo和合作,在上海试点免押金骑行,这也被认为是借助支付宝的入口做大平台。ofo在优化平台,摩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优化产品上,通过科技含量来提升用户体验,以此吸引用户。3月23日红包车的推出就是一例。用户通过摩拜单车APP的GPS定位找到“摩拜红包车”并解锁骑行,骑车超过10分钟就可获得最低1元、最高100元不等的现金红包。这背后是摩拜用GPS定位技术解决共享单车运营的潮汐难题。工作时间,人们在CBD区域聚集,下班后又向居民区迁徙,这被称为“潮汐现象”。由于自行车停放之后就不动,会出现需要用车的地方没车,而有些地方车辆过多的情况。一般共享单车平台需要派出大量人力进行调度,而摩拜利用物联网定位,用游戏化的方式,让用户逆着潮水将车辆骑到合适的地方,或者将停放在低频使用需求地区的摩拜骑到高频区域,通过激励用户参与运营而形成“越多人参与、越多人受益”的正向循环,提高整个平台的效率。如果红包车形成规模,摩拜可以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这种智能调度是ofo目前做不到的,因为ofo的主流车型没有安装GPS。胡玮炜告诉《财经》记者,“媒体说我们靠着免费补贴在市场上热战,事实上我们的关注点在内部,我们近期花大精力琢磨的是产品本身,如何优化,怎么快速迭代。”从摩拜第一代经典款到现在,摩拜降低了车辆重量(从22公斤到15公斤),轴传动兼有链条传动,这些都提高了用户的骑行体验,同时保留自己技术含量最高的GPS智能锁。“自行车那么多零件,我们都是一个个琢磨过来的。”胡玮炜说。有业内人士认为,摩拜的智能单车有汽车工业的特征,这一方面源自创始团队的全汽车背景,另一方面是摩拜使用了造汽车的理念来造单车。王晓峰向《财经》记者介绍,摩拜第一个把轴传动概念引入智能共享单车。“早先大家说骑那个车累,其实在骑行的过程中在帮我们发电。我们也是第一家在轻骑版的车框里加上太阳能板。”这其实是汽车里的动力总成概念。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操盘了C轮、D轮对摩拜的投资,在她眼里,摩拜就是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美国可以带多少美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