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考成绩出来时间了好抑郁,感觉自己怎么努力还是考这个分数,之前比自己分数查的考得比自己高十几分,之前考

05-15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高考分数被之前比自己浪得多的人超过一大截是什么样的感受或者你想说些什么?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9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一篇与13年高考类似的06年的文章《06年北京高考分数线——高分震荡》
06'北京高考分数线——高分震荡
  考生人数:2006年,11.03万;2005年,10.06万。
  一批分数:2006年,文科516分、理科528分;2005年,文科486分、理科470分。
  这两组数据意味着,在2006年度,北京市的高考考生比上一年度“涨”出1万人——与此同时,国家遏止高校招生过快扩张的政策出台。在此严酷背景下,北京的高考分数线“爆涨”,而且“涨”得极不规则!
  在一个突如其来的“涨”字面前,剧烈震荡发生:上弹的分数“触痛”了包括名校学生在内的几类人、高分考生堆积、复读生像倒掉的“多米诺骨牌”压向2007年……
  在强烈震荡下,五大问题浮出水面。
  分数线,强烈上弹“触痛”了谁
  高考分数线骤然升高,这根无形的“线”猛烈一弹,触痛了一批毫无心理准备的人。那些平时一贯好,但这次考试并不是最高分数得主的孩子有的泪流满面;那些平时成绩中等偏上但考了高分的学生,因为成绩高志愿低而万分悔恨;有些大名鼎鼎的学校,在这一年的高考中,并没有考出期望中的成绩……
  复读生、尖子生、名校、贫困生、教育考试主管部门,在2006年的北京高考中,都感到了“痛”。
故事一:复读生,名校梦再成空
  实习记者/王倩
  采访对象:孙燕宁(化名),理科考生。这位2005年的北京四中毕业生,因与北京大学分数线相差十几分而选择进入一个培训机构的复读班。复读的一年中,她的成绩稳定、突出,参加西城区一模、二模考试,成绩都在670分左右,位居西城区前50位(该区每年考入北大、清华的理科生超过150人)。
  2006年高考,她考出646分的成绩,但在分数线上扬的情况下,再度与北大无缘。
  约她采访的时候,她答应得相当爽快,对于一个性格并不算外向的女孩,这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采访约在了她家附近的一家避风塘。她到得很早,安静地坐在一个靠窗的角落里,专心地看一本经济方面的杂志(她一直喜欢经济)。与上一次见面相比,她瘦了不少。我开玩笑地问她是不是被高考折磨的,她朝我笑了笑。
  现在一批(本科)的录取基本结束了,我的情况还不明。听说北京邮电大学招了10个第二志愿,但我的分数不算太高,希望可能不是很大。香港(大学)的面试也已经结束了,结果还不知道,应该挺难的。而且,如果有奖学金还可以,让父母出钱感觉有点难受,我喜欢自食其力。如果这两个(学校)都不行,就只有第二批的南京邮电大学了。
  说到这里,她将头侧向了窗外。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丝无奈。
  有同学劝我,如果去南京邮电大学,真的还不如复读。刚开始,真的不能接受再次复读。在激动的时候,甚至觉得,对于付出的这么多努力,高考真的不配。后来冷静了一些,也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但现在还没有想好。
  这次考试前,感觉并不是特别紧张。做题的时候,也感觉特别简单,特别是做数学的时候。我也一直告诫自己,越简单越要细心。可不知为什么,数学只得了129分,我们班挺多人上了140(分)的。
  “知道分数以后,心情一直挺不好吧?听说去学校拿分的时候,还哭了一次?”我问。
  她坦率地说:“不止哭了那一次,一个人哭过好几次。不想这事还好,一想就真的受不了。”
  我这一年很努力,而且我一直坚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可是……现在,我不知道该不该再信了。
  高三的时候,我算不上特别努力。真正有高考感觉是在一模以后,当时一模考了620多分,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复读的第一学期还好,但从第二学期起非常痛苦。特别是一模以后,班上的许多同学由于志愿报得相对较低变得挺浮躁的。我真的不能理解他们怎么能玩得那么开心。我觉得这不是我的世界,这不是我的地方。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能放松,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虽然挺紧张的,但已经习惯了,认为这样的状态很正常。
  那时候,特别渴望大学生活,渴望一片广阔的天空。有时,我会站在学校门口,望着天空,特别渴望自由。复读的痛苦不是学习上的疲劳……
  说到这里,她再一次转头去看窗外,眼里隐约有泪花闪动。
  在我的老师和同学眼里,这一年里,我非常执著,非常坚强。支撑我的动力,就是北大,就是光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北大吸引我的,是那里面有共同追求的人。但到了现在,真的是什么都不想了。就觉得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就应该比别人做得更好。
  这次考完后,我父母没说什么,但心里很难受。特别是爸爸。他们看到我这一年很辛苦,很心疼。但得到这样的结果,又很无奈。这样的痛苦,让这么多人为我承担,我真的很难受。
  记者手记:在北京,有一批名校的孩子非北大、清华不上,以高分进入复读班。孙燕宁就是这样的孩子之一。虽然,有的孩子实现了目标,但在历年尤其是今年,他们当中不少人并未如愿以偿。孙燕宁告诉记者,她的周围有一些同学就和她的情况一样:“我们班一个男生也报了北大,模拟成绩很好,650分左右,这次也考得不太好。我原来的两个同学(四中学生),这次复读,都报了清华,都没有成功。”
  在北京教育考试院,记者碰到一个前来核查分数的理科复读生。几次模拟考试,他都是海淀区前三名,但高考分数只有610多分。他反复说:在复读这一年,自己把每个名校各种题类、每个分数段的题目都做遍了。虽然数学得了满分,但因“没有发挥余地了”,而与清华的分数线差出6分。问及现在的感觉,他神情迷离地说了四个字:“心力交瘁。”
  这些孩子,在2006年高考中,受伤最重。
故事二:名校生:现实撞痛梦想
  本刊记者/李秀平
  采访对象:考生家长。
  高尚(化名),女。她的女儿林鸿(化名)为北京大学附中应届毕业生,文科考生。林鸿从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初中部一路走到北大附中高中部惟一的文科实验班。作为老师眼中的聪明孩子,她的目标是轻松进入一类本科院校。
  2006年高考,她考出518分的成绩,仅仅比一类本科分数线516分高出2分,上“一本”变得不再轻松。
  张君(化名),男。他的女儿是北京四中文科实验班学生,高一就“瞒”着父母在全国性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了。在这所名扬全国的学校,她的成绩从未下过年级前10位;在教学质量在北京市拔尖的西城区,她的成绩在历次模拟考试中都在前50名。
  她的高考成绩为624分,面对暴涨的分数线,她一度以为会与北大擦肩而过……
  7月6日,北京高考率先拉开录取序幕。高尚的心“却在嗓子眼里悬着”。“一个孩子优秀了11年,最后这一年就是坏学生了?”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里(她是公司高管)接受采访时,她显得很是愤懑。
  我女儿一直是重点学校重点班(学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类孩子,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北大附中重点班。
  就说我们上不了北大、清华,正常发挥,上一类本科不存在问题。所以,报志愿的时候,三类本科,孩子根本没有填。
  但是,今年的高考,考得我们很尴尬。
  孩子感觉今年的题怪怪的,有些题,自己不知道怎么答。
  她本是一个对什么都不在乎的孩子,分数出来后,对比了一下去年470多分的北京一类本科分数线,觉得上“一本”应该没问题。她陆续问了问同学才知道,一部分一模、二模不好的,这次考得不错。后来一打听,不少普通班(北大附中)孩子的分都比她的高,孩子一下子变了一个人。出分第二天,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天,没出门。
  她很沮丧,后来变得连同学的情况也不敢打听了,怕受刺激。以前挺活跃的一个孩子,从分数线出来到现在,一直一个人呆在家里。
  “水涨船高,你的分涨了,人家比你涨得还高。”高尚感叹。
  重点线出来后,她和丈夫从“很放心到很担忧”,在“一本”没把握的情况下,他们甚至悲观到“二本”也不敢保证,“还有没有学上都成问题了”。
  我们家长心里的滋味,也说不出来。
  出题的方向一下子变了,等于来了个突然袭击。对有些孩子,是受益的。有很多优秀孩子,出来才知道受害了。
  我的两个朋友的孩子今年也参加高考,他们在普通学校,平时成绩远在我女儿之下,这次考得比我女儿还好。朋友一听我女儿的成绩,乐了:“你们孩子怎么沦落得和我们孩子差不多了。”我听了,心里能舒服吗?
  现在成了这样,孩子想到了复读,结果发现,好多高分考生都报了复读班。女儿一个同学,考了580分,定了要复读。昨天(日)孩子告诉我,复习班都报满了,连600分的同学都去复读了。这说明,这次考试成绩与平时水平相差太远,好多好学生不甘心。
  看到那么多同学要复读,而且是好学生,女儿害怕了。明年和这些好孩子再去拼一年,能不能像今年一样,很难说。可是,就这么走吧,又不情愿。
  面对“好孩子上不了'一本',普通孩子上'一本'”的现实,高尚说,她的女儿“很不平衡”,一直在说些“某某平时不如我,考试怎么比我好了”一类的话。作为家长,他们只能“从正面引导”,告诉孩子,要“看人家的优点”。
  和高尚一家一样,张君一家在今年的高考成绩揭幕后,也深受伤害。而这样的家庭,在一些名校,绝不是个别现象。以下是张君的受访记录——
  我女儿的成绩在四中一直是前10名、在西城区从未下过前50名,她特别喜欢北大那种人文氛围。考前,我们去北大咨询,人家说一模、二模什么样,高考成绩基本是什么样,照理说,上北大应该不成问题。可考分一公布,一家人一下子慌了。自己觉得624分已经不低了,问周围人,分都不低,这才知道今年的分数线和去年是两重天了。亲戚朋友都知道我女儿学习好,那几天问分数的很多,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按往年的分数推下来,北大的分数线肯定超过630了!要真的是这样,我女儿不仅上不了北大,甚至连个像样的大学都上不了。我们是既害怕,又不甘心呀!
  “珠穆朗玛峰改变了形状!”张君这样形容分数分布状况。“如果分成四层的话,塔尖很小,塔尖下面出了个大包,再下面是个细腰,最下面是塔基。”“像一座中央电视塔?”记者问。他没有反驳。用他的话说,塔尖下面的“包”里,一部分是分数被打压下来的好学生,一部分是分数被提上去的中上等学生。
  这位父亲用小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描述了自己原本一直处于塔尖的女儿,在这场高考后,差点成了“淤积”在“包”里的考生之一的情形。
  等待北京大学出分数线那会儿,简直度“时”如年。家里每个人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但又不能说,还得默默地相互支撑。周围那些家有考生(他说的考生主要指尖子生)的人家,很多和我们家情况一样。大家上网,进“高三家长博客圈”,心里一直没着没落。
  我的“博客圈”里一个朋友,孩子成绩一直拔尖,分数也是被中上等那批孩子“漫”过去了。从分数线下来那天起,将近一个月时间,一家人就没有开伙,饿了就随便吃点方便面。我们也一样,吃饭不知滋味,睡觉恨不得睁着眼,心一直在嗓子眼里悬着。
  北大的分数线出来后(623分),我女儿的分数刚好够,但仅仅比分数线高出1分。我们又从不知所措的“黑洞”里被推到了悬崖边——要知道,是25个上录取线的孩子在争夺两个名额呀。
  7月9号凌晨,别人都在看世界杯,我们一家守在电脑前。北大小语种原本在8号就发布录取信息,可我们不断查,查了一整天也没有结果。凌晨1点50分,同样也守在网上的朋友“呼”我:“北大小语种正在公布名单!”我双手抖动着,把女儿的考号再一次输入,看到几个字:“恭喜你成为北大俄语专业2006年新生。”
  我有点不敢相信,再输了一遍,结果还是这样。这时,我抬头看了一眼女儿,她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欣欣,高兴吗?”我问女儿。“都麻木了。”她答。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一夜没睡。我们应该高兴,可是一家人都非常难受。我女儿虽然胜出了,但还有好多人在无望中挣扎……
  那天凌晨3点49分,记者的手机滴答做响,收到了张君报告女儿被北大录取的短信。
  因为采访而“陪伴”他们一家经历了“大起大落”最终“峰回路转”的过程,面对这则夜半短信,记者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记者手记:进入名校的孩子,都经历了被大浪淘沙的历程。再加天资或家境优越,这些孩子都有很强的优越感。高尚和张君的女儿,就都是这种类型的孩子。但在近年,随着一些原本名气并不大的学校升学率上升,有些重点中学的地位已经受到冲击。在今年试题突然变得“简单”后,那些把力气放在“高难度动作”的名校孩子的成绩并不理想。
  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所非常著名的中学,今年在塔尖下的“肚子”部分竟淤积了上百名理科考生——他们的成绩在650~660之间、考前的志愿大都填报了北大、清华,但分数线刚好在这两所名校的录取线之下。
  一句话,一些名校的孩子甚或他们的母校,在这一次高考中,很受伤。
故事三:贫困生:翅膀比别人沉重
  本刊记者/李云虹
  采访对象:张静(化名),理科考生。她是北京市宏志中学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平日的成绩中等偏上。一摸、二摸的成绩在东城区的排名是310左右。
  2006年,她的高考成绩为647分,据说她是实验班的状元,目前张静已经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录取。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静正在家中焦急地等待着高考录取通知书。她告诉记者,同学已经帮她上网查到了她的录取情况,她已经被北京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所录取,但在她那份溢于言表的喜悦背后,记者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几分遗憾。
  当我走出高考考场后,第一感觉就是这次的题目不难,自己答得相当顺手。随着涌动的人群往外走,大家都在谈论着考题,我在他们之间,听到最多的就是“题目不难”这句感慨。
  高考结束后,当我拿到试题答案时,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估分。当时我心情比较紧张,大致估了一下,我预计自己的分数在620分上下。
  日,我早早就起来了,在高考查分的第一天,我拨通了查分电话,当我输入完了准考证号后,我被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惊呆了,647分!我的高考成绩是647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立即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我妈妈,我妈妈也没有想到我会考那么好,她非常高兴。
  说到这里,张静的眼中流露出了愉悦的神采,她说话的声调也随之提高了不少。
  我当时一摸的成绩才560分,而二摸的成绩也才580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理科的提档分数是572分。只有成绩在590分左右才能报北京师范大学。我当时抱着赌一下、拼一把的念头,报了这所学校。但还是担心自己没有把握,因此选择了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我认为只有这样,自己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几率才会高些。
  我家没有电脑,因此一些信息的获得都是依靠同学们的帮助,当北京师范大学提档分数下来时,同学给我打来电话,告诉了我,听到今年北京师范大学理科的提档线在623分后,我悬在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恢复了平静。
  当初在填报志愿时,我没有敢往太高的好学校报,今年我的成绩都能够达到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分数线了,可惜我没有填报,比较遗憾。
  本想高考冲刺一把的张静,没有想到“自己冲过劲儿了”,她告诉记者,“如果早知道自己的分数的话,我一定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了!”听得出,张静的心里也充满了遗憾。
  今年大家的成绩普遍都考得比较好,2005年高考成绩达到600分以上的才不到2000人,可今年呢,据说达到了6000人,这个数字多可怕!
  我们班今年也有几个同学运气不太好,班上有4名同学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们四个的成绩都不错,分数也都在610分以上。
  但今年北航的理科提档分数竟然提高了70分,2005年北航和北京邮电大学的理科提档分数都是557分,可今年北航的提档分数是627分。他们4个都特别的郁闷,估计上北航悬了,不行的话,只能等第二批了。
  高中考入宏志中学的张静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是质朴,用她的话说,三年的高中生活给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宏志精神,浓缩为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是“语言最文明,待人最礼貌,纪律最严明,生活最俭朴,意志最坚强,学习最勤奋”。
  张静的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家庭收入并不高,而此时,张静心中盘算的是如何尽快找到一份暑期工,利用假期多赚点钱,以备大学生活之用。在采访结束的时候,她还不忘让记者帮她留意家教的工作。
  采访对象:田岩,理科生。他是北京市宏志中学理科实验班的学生。平时的成绩一直在班级的前列。一摸、二摸的成绩在东城区的排名为160左右。
  2006年,他的高考成绩是641分,名列班级中的前三甲。日前,他还在焦急地等待着高考录取通知书。
  快人快语的田岩一口答应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在同他的交谈中,他始终报以爽朗的笑颜,尽管他内心还焦急地等待着属于他的那张录取通知书。
  我从初中就在宏志中学读书。当时听一位亲戚说,宏志中学招收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我就来面试了。正是因为那次的面试,使我有机会在这个质朴的大家庭中生活和学习了6年。
  我母亲在长途汽车公司做会计工作,收入不高,我父亲也在汽车公司上班,家庭的月收入很低。说实话,我很感谢宏志中学,在这六年中,我不用交学费、书本费、服装费等,只是每月交纳一些伙食费。这对于我们家而言,确实解决了燃眉之急。
  从初中,我的学习成绩就一直都靠前,别人用一倍的时间来学习,而我则用两倍甚至更多。我们班除了几名普通生以外,都是宏志生。大家的家境都不太好,但那股学习的劲头儿却不输于其他学校的学生。
  谈到学校时,田岩的话语间总是带着一份感恩的心情,他告诉记者,这也是他在宏志中学所学到的,“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一切”。
  高三一年,我的生活被“刻苦学习”这四个字充盈着,我们班很多学生都在下了晚自习以后,继续挑灯苦读,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在高考之前,我的模拟考试成绩都不错,一摸考了594分,二摸考了602分,三摸为620分,我的成绩在东城区的理科生排名中始终在160名左右。
  6月23日一早,我就上网查了自己的高考分数——641分,一看到电脑屏幕上的分数,内心的快乐油然而生,第一感觉就是相当满意这个成绩,因为这个成绩在2005年可算是高分了。
  后来,陆陆续续有同学打来电话,相互之间询问高考成绩。结果,我发现,大家的成绩都不错,上600分就好几个。
  当天下午5点左右,我在网上看到今年一本的录取分数线,是528分,而2005年仅是470分,提高了58分!
  我马上就觉得自己的分数不算高!感觉不太理想。
  实际上,今年的试题不难,这个是大家的共识,但我却觉得理科数学的难度太低了,根本就区分不出好与差,我们班平日数学学习一般的学生,今年都能考120分左右。
  大多数的同学考得都不是太理想,感觉题目不太对路子,超水平发挥的同学却是凤毛麟角。
  我的第一志愿报的是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算比较保守的,没有敢往高报。因为据说今年的复读生是历届最多的一年,复读生达到15508人。
  去年中央财经大学的提档线是544分,而今年是615分左右。尽管我的成绩够了提档线,但现在还不知道是否被录取了呢。
  田岩的高考成绩在他们班级中位列前三甲,但他始终对记者表示,他这次没有考好!目前,他还在等着高考录取通知书。
  高考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张静、田岩因高考而感到开怀的同时,同为一所学校的宏志生苏洋却感到悲苦,她这次考得很不理想。
  采访对象:苏洋(化名),文科生。北京宏志中学文科班学生,她的成绩在班上是中等偏上。一摸成绩420分,二摸469分,按照东城区所划定的本科线,她的成绩考上二类本科的希望很大。
  2006年,她的高考成绩是466分,可今年文科二类本的提档线是476分。日前,苏洋正在翘首企盼着二本线降低。
  当记者将电话打到苏洋家时,她的家人告诉记者,她和同学去图书馆看书去了,她今年没有考好,心情不太好,到图书馆恶补去了。
  在东城区图书馆记者见到了苏洋本人,1米67的个子凸现她的高挑与文静。
  我是从初中就考入宏志中学的。我的妈妈身体有病,一直没有上班,我们一家三口都要指望着父亲那点微薄的收入维持。我父亲是一名售货员,工资不高,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去值夜班,为的就是多赚点钱。
  说到家里的情况时,苏洋的眼中闪烁着一丝泪花,她告诉记者,她父亲太辛苦了!
  今年高考我也是憋足了劲,想要考一个自己喜欢的学校。高三整整一年,我发愤学习,死啃书本,做了很多很多的题,几乎没有12点以前睡觉的时候。
  今年高考走出考场后,我就感觉数学和文科综合考得不好,数学有些题型比较新,我拿到题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做,感觉跟以前做过的历年考题都不太一样,我感觉很难。而文科综合我感觉难是因为有很多我复习到的东西没有考,而考的那些题目很多都是自己没有看到的,文科综合的范围太广了。
  6月23日那天,我打电话查到的分数是466分,当时感觉不错,觉得上本科的问题不大。但那天晚上当我得知提档分数线后,我一下子被击垮了,我的成绩距离二类本科差10分。
  那天晚上,我将自己锁在房间内,痛哭了一宿,我感觉自己考得太差了!
  那几天,家里人都不能提高考成绩,一说,我的眼泪就往下掉。后来,我的家人也劝解我,过了好久,我才渐渐平和了情绪。
  苏洋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跟记者交谈。
  我二类本科报的第一个志愿是北京印刷学院的编辑出版专业,可今年该学校的分数为486分,我肯定同它失之交臂了。第二志愿报的是北京联合大学,今年它的分数也在476分左右。
  现在,我只能冀望于二本的分数线下调了,如果没有下调的话,我将会去读专科,找一个好学校的专科来读,我觉得这比三类本科要好多了。
  今年所谓的三类本科都是一些新成立的院校或者一些民办学校,尽管学历国家承认,但我还是想找一个好学校的专科来读,毕竟师资力量以及学校的氛围不一样。
  记者手记:在北京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被冠以“宏志生”的头衔,他们大都是些品学兼优但却家境清贫的学生。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在一个拥有50名学生的班级中,上二类本科线的学生只有17名,其中还有2名普通生。
  在图书馆,记者还见到了几名宏志生,她们正在看书,其中一个孩子告诉记者,“我们是来充电的,要想赶超别人,我们必须付出更多!”
  2006年的高考,宏志生们的心也感到了伤痛。
  因为高考是一场“淘汰赛”,每一年都会有人因落榜、因意外失利而受伤。但在2006年的北京高考中,情况有些特别:受伤的比例大,涉及面广。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7月13日传来的最新消息,北京市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线上未录取考生的考生总数达4073人,其中理科生为3124名,文科生为949名。
  未被一本录取的北京考生分布图:
文科生人数
理科生人数
北大清华扩招的背后
  本刊记者/李秀平
  “分数线涨乱套了!”一位考生家长如是评价今年的北京高考。“高分考生堆积”、“名校不名、好学生不好”、复读生像倒掉的“多米诺骨牌”压向2007年……
  2006年6月下旬至7月初这段时间,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的“院长信箱”里“灌”满了质疑甚至谩骂之声。家有考生的人清楚,此时分数已出,录取尚未开始,考生和家长都因“前途未卜”而极度焦躁。随着录取工作展开,到7月中旬,高分风波渐渐平息。
  11万“龙年的孩子”赶考
  龙年的孩子真倒霉,小升初遇到改革,中考遇到非典,高考又被“改革”忽悠了,12万的考生,36万的父母……12年的拼搏被你们的头脑发热化为乌有,这是什么政策???谁能为十几万的考生及家长买单????
  6月28日,一个署名“龙年的孩子”的人,往北京市教育考试院“院长信箱”发了这样一封信。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今年参加高考的北京孩子的集体“命运”。
  一位女儿今年参加高考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也用“倒霉”来形容自己的心态:“第一个倒霉,是大家争着生龙子,考生多出一万多,我没想生龙子,就想要个孩子,赶上了;第二个倒霉,是考试改革,分数线涨成这样……”
  时间回溯到18年前的1988年。为了生个“龙子”,京城各阶层民众扎堆生孩子。15年后的2003年,尚未从非典的恐慌中回过神来的中考考生家长,立即陷入了另一场惊恐:北京市初中毕业生达到最高峰,高达18.2万人!由于普通高中的教学资源是相对恒定的,这一年,9万多个北京孩子通过残酷搏杀升入普通高中,而另外9万个被他们淘汰出局的孩子进了“职高”和技校,也有不少农村孩子从此告别了课堂……
  这样一批“龙年的孩子”,在2006年来到了人生又一个关口。6月,他们和1.5万名高考复读生一道上了高考的“战场”。
  和那一年的高中不扩招一样,国内各大学在连续数年扩招后,偏偏在2006年止下了步伐,暂时不再扩招。
  “考生人数创了新高,学校不扩招,也就是说今年的高考更热烈、更残酷。”
致力于教育学、人才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教授古志成如是评价今年的高考。站在全国的角度,具体而言,考生高达930万,大学本科指标为260万——也就是说,在这些孩子里,有高达670万将与大学失之交臂,在录取率高达70%的北京,也有3万多孩子的大学梦要破碎。
  在一位接受采访的外地考生家长看来,北京人“不知足”。“同样是'龙年的孩子',外地孩子100个人里才有28个有机会上大学,100个北京孩子就有70个能上大学,幸运指数超过外地孩子一倍还多。”她说。
  但是,北京的“龙年的孩子”为什么感到的不是“庆幸”,而是“不幸”呢?
  在一位中学教务主任看来,随着大学连年扩招,家长和孩子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尖子生非北大、清华不上,一般孩子想上重点,原本能上专科的想上本科。一位孩子正在清华读书的北京家长认为,高考是被家长一点点“加热的”。他认为,大学连年扩招后连续三年出现大学生就业难,让家长忧心忡忡,“这份担忧都变成了自己和孩子身上的压力”,这份压力,让高考越来越热。
  对2006年的高考压力,早在上一年的高考结束时,北京市有关部门、学校、考生和家长就感知到了。日晚,北京高招专科首次补录正式结束——此时,“入围线上未录考生”超过13000余名已成定局。这意味着“线上的不少考生将步入高考复读生的行列”,而“参加2006年高考的应届生人数处于北京市近年来的顶峰”!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龙年的孩子”迎来了自己的高考。
  分数涨得手足无措
  由于教育考试院没有发布考生分段分数量,关于分数的传言很多。
  7月1日,署名为“我要上学”的人向海淀区高招办网站发问:“我听说今年北京市600分以上的就有8000多人,这消息可靠吗?”在问题的后面,他(她)连续打了7个惊叹号。对方回答说“不可靠”。
  2005年,北京市超过600分的文理科考生共有1800多名。在今年的分数以理科58分、文科30分的大幅度上扬后,这一数字上升比去年涨了两倍还多,突破6000人的大关。来自多个渠道的消息证实,这一数据比较真实。
  北京高考分数线上扬,在与今年高考有关的人群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出分后,不少考生和家长非常高兴,而在得知今年分数普遍上涨后,他们陷入了恐慌。在分数线发布后,京城媒体用“大幅上升”、“猛涨”等字眼形容第一批本科录取分数线。
  恐慌之中,不少考生和家长来到北京教育考试网。短短几天之内,疑问、不解、质疑、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从“心悸的家长”、“焦虑的学生家长”、“恨你没商量”等等留名中,就能窥见家长们心情之一斑。
  “心悸的家长”在7月5日这天发给“院长信箱”的信中“看到今年的考生正在为猛涨的分数手足无措,真替他们着急”一句话,颇具典型性。
  而关于分数的恐慌和对分数线的质疑,在信箱里随处可见。
  东城区一名重点中学的考生在帖子里说:“因为模拟考试自己的成绩很高,而且自己很有信心考上理想的大学,成绩相当稳定,但是无论自己还是身边的同学朋友得知分数线如此之高,让我们对高考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迷茫感……”
  名叫“刘笑”的人在“今年的问题出在哪儿?”的帖子里表达了深刻的忧虑:“对于相当一部分考生个人来说,(分数)大大出乎意料,成绩不像平时那样有优势,考上名牌大学的梦想也成了泡影,而且很可能为报名的失误付出连一本都没法上的代价。”
  “分数线涨乱套了!”一位考生家长如是说。他对自己的观点,做了这样一番说明:“高分学生分数下压,第三档学生分数上涨,和第二档混为一团,造成'高分堆积';不少低分学生和普通学校学生一夜暴富,考分比模拟考试涨了80到100分,'奇迹效应'失常,造成'名校不名、好学生不好';大量600多分的考生涌向复读班,对明年的考生造成很大挤压,会导致他们堆积到2008年,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另一位家长对此表示赞同,她自己了解的情况“大同小异”。“我知道一个孩子,一模400多分,高考600多分。”她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登陆“院长信箱”的人感觉,要有什么风波发生。
  众家长“对话”考试院
  风波终于爆发了!
  日,一批名校考生家长从四面八方涌向北京教育考试院。他们要为分数线暴涨讨个“明白”、为自己在名牌大学校门边缘的孩子争取机会。
  一位与其中8名家长一起受到教育考试院接待的考生家长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北京二中等这些名校学生的家长。
  据说,家长们集中提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为什么突然提高分数线。考试院方面给出的答复是,为了拉大考生之间的分数档次。
  这位家长在转述考试院工作人员的话时说,北京的分数线低成了众矢之的,有外地人戏称“北京的孩子就是长个猪脑子也能上个不错的大学”。出于压力,北京决定提升分数线。为了这次“变化”,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了100多名专家,经过多次论证,并去外地进行了考察后,并上报了教育部,才做出了提高分数线的决策。
  考试院用了一个很专业的术语——“难度曲线”来说明,题目的难易程度是适当的,和一些地方的考题相比,是一条“最美的曲线”。
  这些家长们希望,由招生办出面,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名校适度扩招。
  两天后的7月6日,北京市率先拉开了高考录取的大幕。
  7月11日,地处北京的18所重点大学公布分数线。与此同时,四所炙手可热的名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的后三所院校宣布“适当扩招”,而北京大学公布了“扩招44人,历史、地质专业降20分录取”的信息,中国人民大学则给出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承诺——不退档!
  随着一张张沾满喜气的名校通知书“飞”到考生手中,“院长信箱”也恢复了平静,质疑和带有强烈情绪的帖子越来越少。
  7月11日晚上8点多钟,记者采访过的两个家长先后发来短信:一人的女儿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一人的儿子被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录取。
  7月13日,记者再度登录“院长信箱”,看到两个点击量位居第一、第二的帖子——“阴转晴”和“高分风波平息了”。在6月28日,前者发过一个“再次痛恨你们”的帖子,这一次,他对自己上一次的行为表示歉意,同时说自己的孩子被一所理想的大学录取了。而发后一个帖子的人,孩子也已被清华大学录取,在他(她)看来:“那些学习一贯好的孩子,分数虽然相对低点,但他们报考的北大、清华扩大招生,他们还是如愿以偿了;而分数'虚胖'的考生,一开始并没有报北大、清华,分数出来后,觉得自己亏了,现在他们也基本能接受现实了。孩子们其实还是各就各位了,并没有出现一贯的好学生去'二流'学校,中上等的考生全进一流院校的情况。”可能涉及自己孩子之故,这位家长对北大、清华适度扩招“深怀敬意”,想知道“是学校自己这样做的,还是政府希望这些学校这样做的”,院长信箱没有正面回答他(她)的问题。
  高分风波,就这样渐渐平息。
  附录:高分风波暴露了什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就北京2006年高考中高分数线引发的风波,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
  第一、考生和学校对政府决策缺乏知情权。
  多位考生家长说,老师和这批孩子都不知道出题改变,他们是按以往多年的路子教和学。出题方向改变,应告知学校,而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要相应地改变。有的家长甚至认为,由于没有心理准备,这批孩子成了改革的“试验品”。
  第二、现行录取方式让考生和家长心理脆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分数线恐慌还与现行的高考录取方式有关。按照惯例,名校一般只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以一位考生为例,如果她不被北大录取,她的命运有两种可能,被二类志愿的首都师范大学录取或落榜。这对那些名校一贯成绩优秀的考生造成极大心理压力。
  第三、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矛盾尖锐。
  记者了解到,今年北京高考像海淀区的人大附中和顺义区的牛栏山第一中学这样的传统名校,600分以上考生分别超过400人和达到230人,前者的理科实验一班52名学生的平均分高达675分,而更多的名校高分学生不集中;也有消息称分以上考生,海淀和西城合起来高达3000余名,其余十几个区县的总和占3000名。这样的结果,引发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
  第四、复读生挤占了应届生空间。
  2006年高分数段拥挤,失利的高分考生选择复读。
  北京分数线刚刚公布,就有京城媒体报道了明年复读生超过20000万的消息,这一数字比上一年度增加5000人。
  周女士的孩子今年升高三,非常关注06年高考。听到今年复读生人数激增的消息,她十分惊恐。“这么多高分考生复读,我女儿学得再好,也不一定是人家的对手。'一本'名额快被复读生占光了,应届生的出路可能只有去当复读生一条了。”
  第五、全国标准不统一,引发大量攀比现象。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也是此次北京高考中饱受质疑的问题之一。
  一位家长说:“这次出题,太出人意料。后填志愿还好,先填志愿,后悔莫及。”在许多家长看来,先填志愿是一场赌博,有点像“瞎猫碰死耗子”。而事实上,正是因为先填志愿,才没有造成今年所谓“二流学生上一流院校,一流学生落入二流院校”的情况大面积发生。
  但是,随着自主命题省市的数量达到半数,而各地填报志愿有考试前、考试后出分数前、考试后出分后等几种方式并存。各地之间攀比严重,常常是以己之“短”比别人之“长”。
官员解惑高考命题难度
  特约记者/晓薇& 本刊记者/李云虹
  背景:
  日凌晨开始,北京市高考成绩正式发布,11万多名考生开始查询自己的分数。
  上午8时后,北京市高考查分高潮来临。来自北京二中的何璇以总分672分的成绩获得文科状元,另据记者了解,她还有20分的加分。北京八中的杨蕙心以总分711分的高分获得理科状元。据考试院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比去年有所增加。
  当天下午,北京市高考各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也最终划定:本科一批文科为516分,比去年高出30分,理科为528分,比去年高出58分。本科二批文理科均为476分,文科比去年高出33分,理科高出62分,本科三批文理科均为442分。
  这是近六年来北京市本科一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首次高于500分。
  连线权威人士:
  北京市教委副书记线联平,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
  记者: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是近几年来人数比较多的一年,但是我们了解到今年的录取比例是60%左右,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
  线联平:今年的高考人数是比较多的一年,总数超过了11万人,但是今年的录取计划也达到了77000人左右,所以从总体上看今年的高考录取率在70%或者更多一些,在文史类和理工类,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文史类比理工类多一些,这种状况有所缓解,应该说对文史类的考生是一个好消息。
  记者:这次高考查分后,考生和家长普遍都感觉到高分很多,今年的分数是不是普遍都高了?是因为今年的题容易了吗?题目变得容易了,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是想要同外省市的高考分数看齐吗?
  臧铁军:如果仅仅从题的难度讲,我们看一下今年本科的最低线和去年本科最低线的比较,今年是442分,去年文科的本科最低线是443分,理科是414分,本身的浮动并不是很大,但是本科的人数增加很快。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的高考本科计划人数比2002年要增加20000多人,所以我们要扩大录取区间,使我们的高考更科学,有更好的区分度,这样应该把录取的区间向高了提。实际上今年的考试分数分布,和我们命题的意图是相吻合的,为了增加录取区间,我们有意设计了这种分数的分布形式。
  实际上近几年全部高考的题目趋向中心下移,各省市都是这样,这应该是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
  线联平:根据高考命题要求,尤其是北京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一直不主张搞偏题、怪题,目的是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以及了解考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
  可以说今年出的考题更注重考生的发挥,也有意考察了教育的实际水平。所以难题在我们的实际考试当中尽量避免,现在看来分数比较高是多数考生在考试中发挥得比较好的结果。
  这既是我们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也是高考改革的方向。同时也为高考院校提供了创新方式、提供人才的一个方向。
  戴家干:高考难度系数原则上控制在0.55至0.65之间。如果卷面满分为100分,考生平均得分在55分至65分之间。如果试卷满分为150分,难度系数保持0.55至0.65,则考生的平均成绩82.5分至97.5分属于正常。
  每年高考试题的中档题和容易题的分值大约要占到80%左右,难度系数在0.55左右。
  虽然今年北京市一本线上升幅度较大,但今年的分数并不会影响录取,这样的分数可能更利于考试本身的区分度。目前我国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控制在0.55至0.65之间,今后几年这个难度系数也不会有变化。
  记者:您对于今年北京一本提档线提高的幅度之大,有何看法?
  臧铁军:本科最低的分数线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录取的本科计划数增加了,为了使上面的区分数更高,所以录取的空间加大了,看来一本分数线有所提高,这是有意的按照教育改革的方向来安排的。
  按照每年大家的基本印象,本科录取分数线应该在400多分到600分之间,今年有意扩大了这个空间。也就是说大家的分数都集中在400分到650分之间,分数高于650分的人数就会很少。
  由于这个分数的空间加大了,对于学生的整体区分能力就加强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刚好避免了扎堆的现象。我们现在的这种调整,在分数上拉开了,但是学生的排序基本上没有改变,对于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定位和区分。
  线联平:从明年起,高中毕业生人数将会逐年减少,但高考录取率不会出现太大变化,仍将维持在70%~75%之间。
尹宗禹:专家点评北京高考
  实习记者/王倩
  采访对象:尹宗禹,原北京市西城教研中心主任,现任精华教育机构教研总监。从事高考研究工作多年。
  公平、公正、有效是命题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问:尹老师您好。这次高考分数线已经公布,文科的一本线增长30分,理科分数线更是增长了58分之多。这引起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关注。您认为分数线如此大幅度增长主要有哪些原因呢?
  尹:一般来讲,试卷难度是由考试大纲确定的,一直以来难度控制在0.5~0.6之间。
  这次理科分数增长,确实令人惊讶。据我所知,我周围的很多学生都经历了“发分三部曲”。早上查分时很兴奋,认为自己成绩不错;中午听到其他同学分数时,开始紧张;晚上分数线公布后,灰心丧气。
  通过后来的消息,对于成绩的提高,市教委方面认为这是与命题意图吻合的。并认为分数的提升有利于录取拉开差距。根据统计,本次考试600以上的人数比去年翻了两番,近6000多人,成绩确实有些偏高,这与试题难度稳中有降有关,当然,还有录取率高的原因。我们知道,北京、上海等地的录取率都超过了70%.
  但同时需要注意一点:难度是一个区间。0.55~0.65,比如单科全市平均在82.5~97.5之间都属于正常值范围。若明年分数下降仍可能在区间内,因此,这次试卷难度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明年的题会更容易。这对于中学的教学也很重要。在教学中,要先抓中低档题,对于难题要适度控制。对于好学生来讲,还是要做一定的难题。
  另外,我认为,难度大的试卷更有利于好学生的发挥。高考追求的是区分度,应该区分细心与能力。应该看到,细心不能填补能力。高考最终追求的是六个字:“公平,公正,有效。”“有效”,就是指应该将各层次区分开。一方面,难度应该稳中有降,另一方面,一些学科应该保持一定的难度,将优秀的学生通过高s考选拔出来。
  考查细心,更要考查能力
  问:那是不是这次高考试卷在区分“细心与能力”上,做得并不好呢?
  尹:细心与能力不是个大问题,高考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高分学生思维敏捷,思维空间大、发散思维品质好,那么选择题一定不能让好学生吃亏,而且应当占便宜。
  问:您刚才一直提到能力的问题,这种能力包含哪些内容呢?
  尹:细心属于一般能力,但高考考查的是较高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有筛选信息的能力、初步研究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当然还有创新精神。试卷难度低,我不反对,但要有区分度。这对于命题很难,但必须要向这个方向发展,以满足名校选择真正有能力的优秀学生的要求。
  问:在高考前,老师和学生对难度的降低有没有一定的准备呢?
  尹:应该说没有。调档线这么高,出乎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意料。这带来了一些问题,它使今年的分数线失去了与去年的可比性。我认为,北京的试卷难度应该适合北京的教育水平。如果认为今年的难度适合,那么明年应该也保持,稳定是前提。
  问:对于这次出现的“高分云集”的现象,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尹:分数线的提高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考生对自己实力估计的错觉。造成了“虚胖”。对于这部分考生,他们的期望值往往会升高,而这种较高的期望值是与实力不相匹配的。我希望高分考生挤掉水分,调整期望值。我虽然也在搞复读班,但高分复读有利有弊。如果明年题目难度有所增长,他们很可能遭到挫伤。
  问:那对于那些能力并不差,但由于细心等问题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呢?
  尹:他们可以复读,但有两个前提:首先,要克服粗心、基础不扎实的问题;另外,要适应明年的考题,做好“题不顺”的心理准备。
  摘自《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8月上半月刊
&感谢寸草老师e度小屋提供链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