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过和患过的意思相同的词语吗

微信关注医生
擅长:胃病、胃痛、腹胀、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
已有 211 人关注
截图或保存上方二维码图片至手机相册 > 打开微信扫一扫 > 点击右上角“相册” > 选择本图片【词语】 显患
【全拼】: 【xiǎn huàn 】
【释义】: 1.明显的祸害。
1、他患了极广泛而严重的湿疹,遍及大部份躯干、部和头皮,并且有显着的瘙痒症。
没有您要找的相关词语!转:妒忌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也就是说,嫉妒心所带来的过患......
我的图书馆
转:妒忌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也就是说,嫉妒心所带来的过患......
第一、嫉妒心让你失去宁静的心灵;
  如前所说,贪图享乐的人们到处寻找欢乐,他们吃喝玩乐,他们纸醉金迷,他们大口吃肉大块喝酒... ...他们追求快乐并快乐着——那么,当你嫉妒的时候,你享受了吗?
  没有!
  既然嫉妒没有带来任何舒适与享乐,那么嫉妒心给你的心灵带来了“安宁”吗?
  也没有!
  安宁,恬淡,淡定的心灵是很多人所追求的。而嫉妒正是破坏宁静的心灵的终极杀手。譬如,夕阳柔和地安照大地,某女安坐于自家阳台,抿着葡萄酒,听着小曲,吹着海风,非常舒适,非常安详,宛如天堂——突然一个电话打来,电话那头的人告诉她,一个平时她很看不上眼的朋友居然嫁给了英国王子,成了王妃,全球明日都将直播他们的婚礼!啊。。。她的心脏立刻爆炸,各种想不开,各种觉得那人凭什么,为什么是她不是我,各种牙齿紧咬,各种恨!
  就这样,刚才的宁静就这样没了。然后此女当晚可能还写篇日记,“今日的晚风,撕裂了时光... ...”其实撕裂她的时光的不是其他的,而是发自她内心的嫉妒之刃。
  就这样既无享乐,又非宁静,更不是同情,不是爱,不是善良,不是慈悲,与一切美好的心灵品质都无关联的嫉妒心,所带来的其实只有几样东西,那就是痛苦、折磨和仇恨。
  既然对一个嫉妒者来说这份嫉妒就是瘟疫,脓疮,灾祸,疾病,利箭和恐惧。看到这种嫉妒的可怕,为何不将之舍弃?!第二、嫉妒会让你未来或者下某世贫穷;
  而之前我们知道了嫉妒的本质之一“恨人有”。那么“恨人有”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恶果报呢?我们继续参考佛经: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佛说业报差别经》
  这一段说的是,导致一个人贫穷的各种原因。大家请注意第七点【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这里的“利”不仅仅指财富,而是指广泛的各种利益,就是说,当一个人见到别人得到了各种好处,赚了钱拉,升了官拉,嫁了一个英俊多金男拉,于是心里就不高兴。哪,这样的话会导致这个人未来或者下辈子贫穷。在这里扫个盲先,我们说造业,就是指“身口意三业”,既:思维、语言和行为这三方面造就的业。一般人会认为,自己只是心里想想,并没有做实际行动,就没关系。例如,某男天天希望某人去死,但他并没有字去杀人,在人类世界没有人会认为他在犯罪——但是,因果法则不是这样的,即便是思维里造的业,未来也会结成实际的果。所谓愿力,地藏菩萨就是以大愿度人,因此,一个人的发心,思维是很重要的。
  好了说多了,也就说,如果一个人看到别人得了好处,自己感觉不爽的话,会令自己未来贫穷——而这就是你的嫉妒心给你带来的恶果之一。
第三、伴随嫉妒而来的是仇恨,是实质性的伤害。
  有的人仅仅在内心嫉妒胜于己者。但有的人会将嫉妒所产生的仇恨转化为实际行动,于是各种阴暗诡秘的谋算,无边的毁谤、诋毁,甚至投毒、打杀统统都来了。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才高于世,人必非之”,之所以会这样,本质上皆因为众人的嫉妒心。即便是在一个小小的办公室里,由于嫉妒纷涌,凭白无故地会多出许多的是非和斗争。因为嫉妒的结果之一就是自卑,从来没有听说过嫉妒会导致自信。由于嫉妒的是在“别人胜过自己”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一个人经常觉得这个也高于自己,那个也强于自己,这个比自己有钱,那个比自己有势,最后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只会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或者拥有的太少,总是被人踩在脚底... ...结果就是自卑。而不少人,对了对抗自我内心的自卑,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就是将强于自己的人,将之打倒——他不是原先把我踩在脚底吗,现在我要将他踩在脚底。
  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又所谓“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实际上并不是说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江湖得挨刀,本质上是因为人类内心的嫉妒,仇恨和贪欲等等。我相信在一个嫉妒纷飞的江湖里,挨刀的次数肯定比一个和美的团队里多得多。
哎,斗争无限啊,不难怪《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佛无奈的说:“因缦不断”,所以才“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做度脱。”
  再说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前面说了女性的嫉妒心尤为重。想必,很多女青年,尤其是长得有几分姿色的女青年,不少人都受过年长的妇女的嫉妒,以及接下来产生的毁谤与各种伤害吧。比如婆媳不和,由古以来就很严重,而且几乎无解,其根源之一就是婆婆对媳妇的,发自深层的,潜意识的某种嫉妒。是啊,一部分失去了青春与姿色的女人如何能接受家里突然多出的一个如此青春美丽,如此性感动人的“外族女子”呢?只有那种能够接受,并懂得欣赏年轻媳妇的老年妇女,其家庭里婆媳关系才能相对和睦。
  与此同时,仇恨心本身就是最严重的恶因之一。所谓“无罪能如嗔”,仇恨所招至的果报是非常严厉的,这点暂不多说。而在仇恨的驱使下,去行使各种阴谋,各种毁谤,则又是造了更大的恶业。这将导致堕落。
  实际上,退一万步说,即使自己真的控制不了嫉妒心,也没必要将之转化为实际的伤害行为。损人不利己的人,很多人爱干,其实这都是愚蠢,都是造恶业。各位一定要注意!
第四、嫉妒是导致个人堕落恶道的恶因。
  接下来要说的决然不是性别歧视。
  所谓恶道:地狱、鬼道、畜生道。
  【又汝等诸天烦恼尤重。见有胜己便生嫉妒。曾不念言彼天胜乐由多福业之所感致。我若勤修必亦当得。又今汝等身色光泽如日初辉。若怀嫉妒心黯如死炭。复当令堕大黑闇中。乃至不能自见手掌。后复当作食吐之鬼。又汝等诸天受众福报。身相严洁威势勇猛。由嫉妒故当受女身。永失丈夫威猛之力。】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这一段是佛在跟天神们说的。大家注意这几句:【若怀嫉妒心黯如死炭。复当令堕大黑闇中。乃至不能自见手掌。后复当作食吐之鬼。】。意思就是,嫉妒心强,死后堕落地狱。地狱报结束后投为食吐饿鬼。
  另外注意这句:【由嫉妒故当受女身。永失丈夫威猛之力】,各位男士注意了,如果你们经常嫉妒这个,嫉妒那个,那么下辈子会失去男身,投为女身。这个女身不一定指女性人类的身体,有可能是女鬼或者各种雌性动物。
【女人多生饿鬼道中,何以故?女人之姓,心多嫉妒,丈夫未随,便起妒意,以是因缘,女人多生饿鬼道中(中略)。女人贪欲、嫉妒多故,不及丈夫。女人小心轻心,不及丈夫,以是因缘,生饿鬼中;乃至嫉妒恶业不失、不坏、不朽,于饿鬼中不能得脱。业尽得脱,从此命终,生畜生中;于畜生中,受遮吒迦鸟身(饿鸟),常患饥渴,受大苦恼。畜生中死(罪毕之时),生于人中,以余业故,常困饥渴,受苦难穷…… 】
——《正法念处经》·卷十六
  同理,以嫉妒的恶因,受以上恶报。
  前面提到食吐鬼,这是种什么鬼呢?详见佛经:
  【在食吐鬼中。常求歐吐。困不能得。從此命終。生畜生中。亦常食吐。受飢渴苦。畜生中死。生於人中。餘業因緣。常患飢渴。於諸巷陌。常拾世人所棄殘食。或從沙門及婆羅門。乞求自活。以餘業故。受如斯報。】——《正法念处经》·卷十六
  某类专求别人呕吐之物为食的饿鬼。这类饿鬼,鬼报结束后,投为动物,也经常吃呕吐物,而且还受饥渴之苦。好不容易投为人身,由于前世恶业也常忍饥挨饿,经常吃别人所抛弃的残食。
【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众队矗便问佛,何以故?
  佛言:用四因缘故: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多得故。
  二者,相嫉妒。
  三者,多口舌。
  四者,作姿态淫多,以是故堕地狱中多耳!
  女人多因嫉妒而生毁谤,以是恶业因缘,不但多堕地狱,又多堕于饿鬼恶趣,受大剧坑矗。】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
  【“请你说说,许多争吵,争论以及悲哀、忧伤和妒忌来源于何处?许多骄傲、狂妄以及毁谤来源于何处?”
  “许多争吵,争论、悲哀、忧伤、妒忌、骄傲、狂妄和毁谤来源于所爱;争吵和争论与妒忌相连,伴随争论产生毁谤。”】  ——《经集》·第十一章《争论经》
  恶口毁谤,是人类社会中一个严重的现象,相信很多人深受其害。尤其对于美丽的女子,有才华的女子而言,相对来说比较严重,她们经常受人无端毁谤,所谓,“姐不在江湖,江湖上却到处有姐的传说”。看了上述这两段佛经,应该就知道别人的嫉妒,就是令你深受其害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很难去改变或者控制别人。但是,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所谓“己素不欲,勿施于人”,千万不要自己受过苦,还要用同样的方式去折磨他人,这样很不好。
第五、嫉妒损害你的善良;
  这点其实不需要多说。很多善良的男男女女,如果嫉妒心太重,那么就损害了自己的善心。实际上,善心是值得自己好好珍惜的。何况,善根会使自己未来得到美好的福果。
  嫉妒心其实还会给自己竖立很多敌人。在现实里,一个嫉妒心太强的人,往往没什么朋友,却有很多仇敌。
  而有的人嫉妒心不是太强,只是有时候遇到“对境”就起了嫉妒心,尤其是遇到平时比不过自己的人突然超越了自己,那个嫉妒叫一个猛烈啊。而且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嫉妒,期间伴随着失落与怨恨。甚至有时候这类嫉妒是成区域,甚至成国家出现的。
  例如,A地很富裕,B很穷,但十几年后,风水轮流转,B地突然好了起来,A地则穷了下去,于是呼本身还挺善良的A地民众,对B地民众各种看不惯啊,各种酸啊。这类现象,大家观察一下,从古到今,比比皆是。
  这个社会上也有大量恨人有,笑人无的人。当你超过他的时候吧,他就各种恶毒嫉妒,当你比不上他的时候吧,他就各种鄙视... ...真拿他们没办法,很无奈,不过只好先做好自己咯,保持自己不要变成这样的人。
  其实品德是一个人最美丽的华服,智慧是一个人最夺目的冠冕——这是个事实,问题是末法时代的人们根本无视这些属于人性的美丽。因此,人们见面时,往往看的是你穿什么牌子的衣服,戴什么牌子的手表,而衣服里面的那个人,那个人内在的美好却容易被忽视。
  在这里,我想抨击一下当代的男青年,在找女朋友的时候过于看中外表。别跟我扯什么女青年太拜金。这是另一回事。过于看中外表的结果就是完全忽视女性的内在和品性,这就导致部分女性只追求外表,因为她们会觉得内秀对很难男青年根本没有吸引力。其实我觉得吧,对于婚姻来说,品德是第一位的。
第六、嫉妒的本质是把自己的发展空间,自我压缩;
  一般而言,嫉妒都是针对自己身边的人。当然,有的人会与古人比,与伟人比,如《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的台词“某人常自比管仲乐毅”,当然这类人很少,先不说。
  就普通人而言,例如一个女人,她只会嫉妒自己身边的女人,她不会嫉妒西施的倾国倾城,也不会嫉妒武则天居然当上了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甚至不会嫉妒同时代的女明星们。同样,一个男人也只会嫉妒自己身边的人,他不会嫉秦始皇居然能够统一中国,也不会嫉妒成吉思汗居然能打到欧洲,甚至不会嫉妒比尔·盖次。那么,为什么如此呢?为什么他们不嫉妒这些人类中的优秀者,却偏偏要嫉妒同在一间办公室的,同样拿着3000月薪的你呢?实际上,这就是因为人们在潜意识内把自己定位太低。一个把自己定义为未来身价百亿的人,即使现在在公司做着小职员,拿着3000元的月薪,他根本不会去嫉妒周围拿3200元的的同事。而一个把自己定义为贫民的同样拿3000月薪的人,他必然会嫉妒拿3200月薪的人,是啊,凭什么别人就多拿200?!!!气死了,这200元可以买200根油条呢,每天早上吃两根,可以吃100天,三个多月呢... ...瞧,就这点出息。
 此外,没有人会嫉妒一个自己蔑视的人。他们所嫉妒着的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都认他们为“敌人”。但很少有人会思考自己的“敌人”到底是否真的值得自己去敌视,自己人生的发展空间定位就真的只局限于自己身边的这几批人?
  好比这几天有个广西的女教师A跟我谈到她异常嫉妒女教师B,因为B调到了另一个比较好的学校,A表示她连看B一眼的兴趣都没了。实际上,女教师A这就属于眼界太低。我们放眼全球,比B所调去的学校要好得多得多得多的学校数不胜数啊,外国的就不说了,就说中国,北上广深就不说了,就说在他们广西省,省会就不说了,就说他们学校所的地区,实际上B所调去的学校也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仅仅比原先的学校好那么一点点而已。但A偏偏要嫉妒啊,怒火中烧啊,各种看人不顺眼啊,各种想不开啊——本质上,就是A把自己定义太低了,等于自己把自己压缩了。
第七、这一条是针对信佛的信众说的。普通人看看既可。
  修佛是为了解脱,而嫉妒本身就是缠缚。
  而嫉妒心,是阻碍解脱道的巨大绊脚石和拦路虎。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心怀嫉妒的人能够修行成就。你有听说过,“善妒阿罗汉”、“好嫉妒菩萨”吗?又或者,哪一尊佛的嫉妒心非常猛烈吗?没有这样的事。
  心怀嫉妒而想成就证果,如龟毛兔角,无有是处。想要修行成就必须灭掉嫉妒心。
  作为一个皈依了佛门的佛弟子,如果还会因为他人的相貌,才华,智慧,或者他人所得,所享等等一切安乐利益而心生嫉妒的话,则应该感到惭愧,应该感到羞耻,并且发露忏悔,发心改过!否则,功德不生,究竟的利益也将丧失。尤其是号称修大乘佛法,行菩萨行的佛子,更要小心。例如,修法之一“无争三昧”,意为,众生已经够苦了,就不要再去与他们争夺什么了。而如果你看到众生好不容易得了点好处,你还去嫉妒,甚至去争夺,这样根本就不是大乘菩萨行者。从来没有听说过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会嫉妒哪个人类... ...
但在现实里,很多人都做得相当差!甚至在佛法QQ群里都有争权夺势的现象存在,而且非常严重,当真是不信因果。在修行的三主要道的最下品,下士道中,起码得深信业果。如果有谁认为造恶得善果,那么不好意思,佛说“拔无因果,断灭善根”。别以为只念经不行善以后想成就,想往生善道,白日做梦。
  【世中有人威德自在。或得诸定。或得神通。或有成就四神足等。若起一念嫉妒之心。如是功德一时退失。如提婆达多愚痴厚重。乃于我所生嫉妒意。即时自失五种神通。】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如果追随低能愚昧,不明事义而妒忌心重的人,他就不可能领悟正法,驱除疑惑,而只能走向死亡。】
好,嫉妒心的过患大概就说这些,详细讲说就太复杂了。
  接下来说如何对治自己的嫉妒心。
  首先,就要是明确知道嫉妒心的过患以及给自身带来的危险,我们总结一下嫉妒心的危害:
  第一、嫉妒心导致折磨和痛苦,破坏心灵的宁静;
  第二、嫉妒是导致贫穷的恶因;
  第三、嫉妒增强内心之毒,会令自己伤害他人;
  第四、嫉妒是拉自己堕落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的绳索;
  第五、嫉妒损害自身善良的品行;
  第六、嫉妒的本质是自我贬低,压缩自我发展空间;
  第七、嫉妒心阻碍解脱之道。
  嫉妒心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快乐,只有痛苦和恶业。
  而没有了嫉妒,你将:
  获得宁静的心灵,平静的生活;
  灭掉贫穷的恶因,未来获得富足;
  减弱内心的仇恨之毒,免除了造恶业的行为;
  免除了堕落的一个巨大恶因;
  保持了品德,增长了美德;
  增长了志向和自信;
  于解脱之道除掉了一个顽固的阻碍!
  如佛所言:
  【他是智者,精通知识,理解正法,无所依赖;他在世上行为正直,不妒忌任何人。
  他克服爱欲,越过世上难以越过的束缚;他不悲伤,不贪婪,斩断水流,独立不羁。
  摒弃过去和未来之事,不执着现在之事,你将平静地游荡。
  不贪恋任何名色,不为不存在而悲伤,这样的人在这世上不衰老。
  他不考虑自己有什么,也不考虑别人有什么;他没有私心,不为自己没有什么而悲伤。
  他不鲁莽,不贪婪,不渴求,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此,问我怎样才是坚定的人,我提供这个有益的答案。】
  对治自己任何一种不良心态与习性,首先就要仔细思维各种负面心态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如上面略举的几点。实际上嫉妒心所带来的危害远不只这些,因此大家一定要多思考。
  一般而言,如果明确知道某件事会给自己带来危害,就是说真正地产生了“定解”的话,大多数人都会励力远离之。好比大家都明确地知道一氧化碳的危害,所以遇到煤气泄露的时候,都会赶紧跑开。同理,能对嫉妒心的危害真正明了,一旦观察到自己正在生起嫉妒心,或者刚才争起了嫉妒心,就能赶紧从内心断除。
  对治嫉妒,个人认为有几点比较重要。
一、学习祝福。
  人类的问题之一就是,过分强调竞争。有一个著名的小故事,羚羊清晨起来第一个念头就是要跑得更快,以免被狮子吃掉。狮子清晨起来第一个念头居然也是要跑得更快,以免自己捉不上羚羊——人们都认可这个故事的“寓意”,更为可悲的是,纵观人类历史,由古到今,由国家到个人,都是如此,充满了竞争。并且认为竞争是促进国家与个人进步的关键要素... ...
  我们先不谈竞争是否真正有利于发展,实际上,竞争的结果就是所有人内心深处都丧失了安全感。如上诉例子中的羚羊与狮子,于其心灵深处是缺失安全感的。为了生存,为了不被征服,很多人终身积极参与竞争,可能有的人获得了他们期待的成功,但最后,争了一辈子,结果就是生命结束了。如《红楼梦》里那首著名的《好了歌》一样,“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摸了。”
  说多了点,我们先不深究“竞争”、“竞争的意义与价值”这些宏大的话题。事实上,对竞争的极端强调,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人们没有学会祝福他人的成功。
  人们都希望“我强过他,强过所有人”,而不会希望“他人强过我”,甚至不会因为“他人已经强过我”,而由衷地祝福他人的成功。
  其实大家可以尝试着去祝福他人,尤其是身边的人的各种成功。
这里有一个问题,人们喜欢忽视,甚至完全漠视他人成功的过程,而是只看结果。例如,某人辛苦努力很多年最终成功赚了很多钱,身边的朋友嫉妒他,恨得牙痒痒。同时,很少有人会去回忆某人创业的过程是多么艰巨,更不会愿意自己也去经历这一艰巨的过程。却只会羡慕嫉妒他人所获得的收获。
  还有一种就是,例如有些女性天生美丽动人,很多人嫉妒她。实际上,这些嫉妒者,由于不懂因果,不明白一切美好的果报皆为于前世种下的善因使然。就是说,她们不知道一个美女之所以美,一定是由于她前世种了善因。而且嫉妒者们也不会反省自己的平庸与丑陋由于前世没有种善。
  【若遇嗔恚者,说丑陋聋残报】——《地藏菩萨本愿经》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者诳惑于他。四者恼乱众生。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八者于佛塔庙断灭灯明。九者见丑陋者。毁呰轻贱。十者习诸恶行。以是十业。得丑陋报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一者不嗔。二者施衣。三者爱敬父母。四者尊重贤圣。五者涂饰佛塔。六者扫洒堂宇。七者扫洒僧地。八者扫洒佛塔。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以是十业得端正报。】——《佛说善恶业报差别经》
因此,大家可以学习一下祝福,这是人类的竞争教育下所缺失的。
  具体呢,应当从身边的人做起。例如修慈悲心,其过程是,先从自己身边的至亲至爱开始修习。一段时间后,扩展到对普通人的修习。等慈悲心稳固后,再开始学习慈悲恶人。这是一修习次第。
  同理,学习祝福,也是一样的。首先从自己身边的,自己愿意去祝福的亲朋好友开始。例如,自己的好兄弟,闺蜜获得了某种利益,得到了某种成功,不要去嫉妒他们。而要祝福他们。如果连自己的好兄弟,好姐妹都愿意去嫉妒,这样就等于把自己“小人化、狭隘化”。这样不好。
  当你通过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真的不会再嫉妒亲朋好友了之后,再把范围扩展到普通人身上。最后,把范围扩展到怨敌仇家身上。这是一个过程。
二、学习随喜
  随喜:佛教专有名词,对他人的一切美好的品行,得到的一切美好的利益,真实地认可与赞叹!
  随喜心我前段时间在别的帖子里随喜欢的好处,现在复制过来。
  “随喜”的好处:
  大家不知道吧,随喜心态可是个巨大巨大的宝贝哦!哈哈,这点很多学佛的都不清楚,来,我具体讲一下。
  【随喜支者,「十方一切」等一颂。随念此五补特伽罗所有善利修习欢喜,犹如贫者获得宝藏。】——《菩提道次第广论》
  为什么说,随喜心是个宝贝呢?
  看到别人行了善,如果你为他人的善行感到真心高兴,真心赞叹,你真正地生起真实无虚的随喜心,那么你所得到的功德与他人实际行善得到的功德一样大!
  例如,看到别人放了十万元的生,你随喜之,那么你所获功德与那人放十万元的生是一样的!又例如,帖子里有不少人夸奖哥今天动了慈心布施20元给流浪女,这也属于随喜,那么发了随喜心的人,你们也等于动了慈心布施了20元给流浪女!你们所获得的功德与我是一致的!
  这可是一个最便宜的事,所以大家以后看到别人行善要真心随喜啊!看到有人捐了十个亿美金,你随喜了,你所获得功德与他无二无别!!!前提是真心地随喜!
很多佛弟子经常念诵《普门品》,里面有一句“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念到这里的时候,如果能生真正的随喜心,那么你能得到一切诸佛菩萨所做的功德同样大的功德!
  我们普通人,往往想行大善,但却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做不了。那么,以后你看到有别人做了,例如看到比尔·盖次又往哪里捐了十亿美金,赶紧发真心随喜赞叹他的慈善行为,那么你也能得到他捐款十亿美金的功德哦!因此才说,随喜心是宝贝,【犹如贫者获得宝藏。】
  那么有一点以前没写,那就是,如果一个人见到他人做了恶,倒了霉,你也随喜的话,那么这个人所造下的恶业与造恶者是一样的。
  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网络上看到一些恶人做犯下各种滔天的罪行,可怜的人遭到各种灾祸。有的人看到别人遭殃居然美滋滋地开怀大笑。看到别人跳楼了,他们高喊,跳得好,死了还节省粮食!看到有罪犯杀了人,也高喊,杀得好!
  如果有这样习惯的人看到这帖子,那么你就要注意并忏悔了——当你随喜他人所行之恶业的同时,你也造了与他等同的恶业!当你随喜他人所遭之灾殃的同时,你等于是施放灾祸的凶手!
所以一定要切记,任何时候要谨慎守护自己的内心,不能认可并赞叹各种恶事与灾祸!这属于身口意三业中的“意业”。
那么我们要如何生起随喜心呢?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随喜心的功用与功德,一个富有智慧的人就会懂得,应该从多方面开始逐渐引导自己的心灵学会随喜他人的善行与善果,同时于内心关闭对恶事的随喜。这个问题比较宏观,暂时先不说,我们先说如何用随喜对治嫉妒。
  例如,你嫉妒一个人很富有。但是,某天你突然发现该人有时候会做些慈善的行为,例如捐助山区小朋友读书,那么你应当随喜他的这一个善行。
  又或者,某人很富有,但他人品低劣,而且他的钱财来路不正。你羡慕嫉妒恨他的富有的同时,觉得自己的恨,完全是有理由的。可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他居然很孝顺父母,那么你也可以随喜他的这份孝心。
  虽然你只随喜了他的某件善行,那么一般而言,随喜之后,你内心对他的嫉妒会消退一些。如果你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经常随喜的话,嫉妒心会越来越弱。
  接下来这段是对佛弟子说的:
  具备佛法常识的佛弟子都懂得,于因果法则而言,一切财富皆来源于前世的财富供养与布施。一个人有钱,本质上是由于他前世用金钱帮助过他人,所以今生得财果报。所以,当见到一个人有钱的时候,就应当明确地知道这是他前世的善行的结果。所以,你当随喜他前世曾经做过的善。
三、破除不喜怨家富裕强盛,希望其衰败。
  对于怨家仇敌的嫉妒与仇恨,这似乎是比较难破除的。但是不代表不能破除。过去我写过一点,现在复制过来给大家看。
  【第二破除不喜怨敌富乐喜其衰损者,本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菩提心,今于有情自获安乐反起瞋恚。又云惟愿一切有情皆当成佛,今见彼等略有下劣利养恭敬,反生忧恼极为相违。故应于他几大富乐,断除嫉妒,至心欢喜。若不尔者,则菩提心利乐有情唯假名故。】——《菩提道次第广论》
  看到没?本来大乘行者就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如果对于怨敌得到了利益而怨恨,而敌视这就与“菩萨心”“菩萨道”相违背了。那么你所发的利乐一切有情众生的菩提心就变成了仅仅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了。
  实际上,真正能实修实行大乘菩萨道的人是最利最上根器的人,但真正能做到的很少,很少。
  【如是若于障碍我乐及我亲乐为作非乐,并于怨家所有盛事一向视为不可乐相,由此生忧,忧增发瞋。若能破其一向不喜,则止其忧;由忧息故,瞋则不生。故应以前所显正理,于此破其一向不喜,由众多门灭除瞋恚,以其过失最重大故。】——《菩提道次第广论》
  由于见怨敌得利,享受各种富贵欢乐,就不高兴,这样就会生嗔心。如果能自我断除这个心态,那么就能阻止仇恨心的升起。
  实际上“仁者无敌”的真正含义是指,真正仁慈的人心中没有敌人。对于菩萨来说,如果见到怨敌无饭无钱无衣尚当给与,见到怨敌得利了,就更不应当仇恨了。
  OK,如果是对于一个发了菩提心,希望度一切众生的大乘佛弟子呢,非但不能不高兴,反而要为怨家的富强而感到喜悦。
  【。故应于他几大富乐,断除嫉姤,至心欢喜。若不尔者,则菩提心利乐有情惟假名故。】——《菩提道次第广论》
  当然,普通人如果能这样做到,这是最好!
[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字意思相同的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