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小管教父亲精神有问题怎么办,我现在长大了,感觉自己心理不太好。

乐清女孩乘坐滴滴被杀害的新闻一直在刷屏,随着警方和媒体调查的深入,一些新的信息浮出水面:

“凶手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初中辍学,性格内向,从小老实,没想到会做出这种事情。”

凶手钟某性格内向,做过服装、首饰、水果等生意,多次借钱创业都失败。并且他好赌博,曾经一个月内,向多家金融门户、消费分期平台、小额贷款公司和P2P网贷公司等22家公司贷款,共欠债20多万。钟某的同居女朋友仅有16岁,15岁时怀孕并为钟某流产。是不是觉得这样的当事人背景有点熟悉?

在美国,曾经有一起震惊全球的连环杀人案。

出生于芝加哥的John,以优异的成绩从商学院毕业,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推销员并进入婚姻,不管是事业还是和邻居的关系,他都处理的非常好,是朋友眼中喜欢小孩子的好好先生。

直到他作为一名失踪男孩最后的联系人被搜查,警察在他隐秘的地库中和花园里找到了多具腐烂的男尸。

案件被曝光后很多人大跌眼镜,好好的斜杠青年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连环变态杀人犯?

后来调查资料显示,John的童年很不幸,他小时候长期遭受父亲虐打,并曾经被家里人的好友性侵。

电影《二十四个比利》讲述的也是类似的故事。

威廉·斯坦利·米利根(比利)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

比利的多重人格达24个之多,他体内的人格可以互相交谈、下棋,互相控制对方的行为。所有的人格都居住在一个大厅中,谁走到大厅中心的一盏聚光灯之下,谁就是现在控制比利身体的人格。

但这些人格互相都不会知道对方干了什么,而这些人格,相继占据它的内心,都带他走向了犯罪之路。

这件事的起因,是因为自从比利自8岁起,他就多次被继父殴打、威胁和强奸,有严重的精神疾患。

早在16岁第一次自杀未遂后,比利就被其他人格保护起来,已经“沉睡”了七年。父亲自杀,继父百般虐待,这让比利一方面迫切地渴望逃避这个世界。

另一方面求生的本能又来安慰、保护自己,这两种力量纠结在一起,将比利撕成碎片。

湖南女作家阮梅曾历时近两年,深入看守所、未成年人管教所等地,接触了900多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例,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

“走进少管所的孩子,80%以上是留守儿童,90%以上是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的孩子。”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也曾随机抽取了2009年至2013年间的120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其中,留守儿童作案的47件,比例达39.2%。

再往前两年,江西省的一项调查显示,2007年5月在押的1877名青少年罪犯中,在犯罪前与亲生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仅占32.6%,其他的孩子是与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其他亲戚或朋友生活、或是独自生活。

也就说,将近70%的青少年罪犯属于留守儿童。

成人的心理问题与童年的缺失一脉相传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研究人员潘璐作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多时间,在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5个劳动力输出大省的10个村进行问卷调查走访研究,总结出来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处境:

第一、严重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

虽然有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但是因为爷爷奶奶的代沟问题和体力问题,很难和孩子打成一片。另外,爷爷奶奶推崇的溺爱式养育方式,也容易让孩子变的骄纵和自大。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难适应来自社会上的压力和打击。

第二、缺乏正向的情感支持系统。

很多留守儿童,离开父母,过着几乎是流浪儿的生活,即使有其他亲戚或者学校的管教,但是那也最多只是停留在保障其安全和温饱上,这种管教只提供基础的保障,跟他们父母提供的养育并不能相提并论。

一旦出现问题,留守儿童得到的很大可能是斥责和批评,因为这样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更有效率。

至于他们内心的想法,并没有人知道,即使他们没有做错,也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解释,给予他们支持。这样一来,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简直是感情的荒漠。

第三、没有形成规范的自我约束体系。

我们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新闻,其实很多孩子,在犯一些严重的刑事案件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犯罪。

本质上,是他们的家长、学校教育的失职,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规范的自我约束。不管是法律意识还是道德水准,都没有足够的内化成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

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

产生憎恨、仇视和畸形心态

有时候会出现暴力化倾向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这些留守儿童在成年后或者成年的过程中,相比正常环境中长大的小孩,不管是心理上还是实际行为上,出现问题的概率要大很多。

虽然不幸的童年不能成为滴滴司机拿来杀人犯罪的理由,但是把他过去的经历拿出来分析,在亲子关系这一块上,对很多的父母有借鉴意义,也有助于帮助我们意识到偶发性事件背后的复杂性。

当幼年缺失的爱,和成年后的压力相遇

据《2017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根据一方父母外出或者双方父母外出不同形式的同居显示,我国共有1000万-2000多万的留守儿童。

我们看到滴滴杀人的凶手信息,不难看出,这个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也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

成长过程中,父母关怀的缺位,给留守儿童的心灵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很多孩子,因为在家庭中缺乏来自父母的爱,情感机制得不到正常的反馈锻炼,在面对异性,或者其他人际关系时,总是容易出现问题。

这种问题,在有的孩子身上表现为非常渴望来自他人的爱。比如,跟女友分手就死缠烂打,甚至是拿生命威胁对方不要走。

而另一种就是逐渐变的冷漠封闭,甚至出现虐待动物,虐待他人的感情和身体的倾向,他们喜欢用拒绝和淡漠来掩饰内心真正的需求,逐渐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在心理上,留守儿童从来没有得到过爱的满足,也就是说,在最开始的底层人格构建过程中,他们一开始就属于拥有先天性缺陷的群体,这样的儿童,在成人后,也总是很容易陷入某种危机。

尤其是这些农村的留守儿童,长大以后,进入都市,在生存问题上,面临更大的生存困惑和精神挣扎。

曾有数据显示,在珠三角地区,犯案的人员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工二代。

杀害女孩的滴滴凶手连续创业,身负多重债务。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空姐在滴滴遇害的案件中,凶手被查出来在案发前半年就有25笔现金贷款,其中还逾期了两笔。

也就是说,在杀人之前,说不定他们也曾经是满怀对生活的希望的热血创业青年。只是由于从小学习差,不够努力,社会适应能力差,也没有一技之长,又不肯吃苦,于是早早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只好通过借贷、抢劫等一系列的犯罪行为维持着潦倒混乱的生活,直至变态杀人。

绝望的时候,童年的负面影响和各种情感缺失的副作用,就会凸显在他们身上。他们会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是永远不能翻身的,绝望加上愤恨,成为他们死也要拉上别人的作恶动机。

回到我们开始说的那句话,即使是他面临诸多不幸,但这样的人杀人,就不可恨了吗?

但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进步,不只是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让坏人得到惩罚,还在于听听那些被惩罚的人,是怎么成为魔鬼的,这两件事,都很重要。

正如作家荞麦说:“如果你不想知道他怎么变成了一个杀人犯,那么会有更多这样的杀人犯产生。”

这背后,既有复杂的心理原因,也有更为严峻的社会原因。

并不是只有所有的杀人犯去死才能解决问题,媒体去挖掘他们的背后的经历也不是洗白,而是我们更能通过这个过程,去反思我们的社会机制,反思我们的亲子关系,去呼吁更多的人积极主动的去关注自我心理。

留守儿童,也可以和自己和解

平时看到大家的留言互动,在青音约的读者中,一定有很多人曾经是留守儿童,没有得到过父母足够的陪伴,这并不羞耻,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是自我疗愈的第一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和这样的过去和解呢?

首先,我们承认原生家庭的问题,承认童年不快乐对人的影响,但是也绝对不要去夸大它。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自身阅历的增加,很多之前没有答案的问题慢慢都会有答案,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自我和解的过程。

第二,不要试图去掩盖自己的“不满足”,不要把伤害“逆向合理化”。

如果你渴望很多爱,那就大大方方的说自己渴望很多爱,在以后的关系模式中,不要陷入“我得不到,所以我骗自己不想要”的拧巴中。

如果你受到了伤害,不要觉得,这就是应得的,这就是你的人生,不是这样的,只要我们活着,就还有改变的机会。

第三,用成年人的视角去看这件事,治愈你内在的“受伤小孩”。

《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一书中写道: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位年幼且受伤的小孩。所有人在童年都经历过困难,甚至是创伤。为了保护自己,防备将来再受痛苦,我们尝试忘记从前的痛苦。每次触及痛苦的经历,我们都以为自己会无法忍受,因而将感受与记忆深深埋藏在潜意识内。几十年来,我们可能因此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在的小孩。”

如果你用成年人的视角去看待过去的自己,就会很容易明白过去的自己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面对自己,都需要这种自我审视。

如果你是父母,看到这篇文章,也希望你能够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关注。

最后,如果你觉得对自己的情绪失去了控制,陷入黑暗中不能自拔,或者怀疑自己已经陷入了心理疾病,那么一定要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要让自己一直停留在孤岛上。

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发酵到至今,相信很多人对凶手的态度已经趋于理性。相比谩骂和羞辱,我更愿意相信,这首先是一场心理失控,而后才是一场谋杀犯罪,在心理学的角度上,那个“滴滴凶手”的过去和被杀害的女孩,一样值得我们探讨和反思。

问题少年管教学校,贵州正心教育正规教育机构。全封闭式教学,不允许携带电脑等任何通讯工具,培养学员自立能力、自理能力;依靠先进的心理辅导教育理念,以人为本,良心办学,爱心辅导,拒绝简单粗暴、人格侮辱、讽刺打击.心理老师jun事教官生活老师24小时陪伴见证学员成长进步.

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贵州问题少年管教学校表示,现在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一来,是这个时期所必然拥有的心理过程;二来,现在社会越来越讲究个性化,自我化,导致叛逆的心理更加厉害。 青少年逐渐拥有对现代人与社会的矛盾,逃避心理,不能与显示妥协的心态,更是充满了许多对人生的价值,幸福的含义,世界观,价值观的讨论。他们在成长的矛盾中问:逃避自己讨厌的的东西,追求带来快乐的事物,到底有什么错?

确实没有什么错,但是,只有面对现实,并且要不断告诉自己怎么做有意义,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现实和梦想,选择哪一个呢?在选择梦想中受到的挫折导致愿望的不断膨胀,与周围事物,家长,学校的抵触使得叛逆心理的不断加深。 这便养成了多少想和别人反着干的心理。人与人之间是有隔膜的,一个人永远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但同时,每个人又必须通过他人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

正心青少年教育学校宣传坚持不夸张、不虚假,实实在在做教育,认认真真带孩子。最后欢迎各位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我校考察指导工作。中国正心教育励志特训基地采用准jun事化管理,要求学员以革命军人的标准强身健体,吃苦锻炼,培养坚强的自制力、意志力;全封闭式教学,不允许携带电脑等任何通讯工具,培养学员自立能力、自理能力;依靠先进的心理辅导教育理念,以人为本,良心办学,爱心辅导,拒绝简单粗暴、人格侮辱、讽刺打击。心理老师jun事教官生活老师24小时陪伴见证学员成长进步。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辅导方式,开设国学,礼仪,感恩,励志,法制,书法,茶道,音乐治liao等特色课程,同步文化辅导,结合丰富多彩的户外拓展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专门设置24小时全天候远程监控实时画面系统,家长可以通过APP同步监督教学,专业、正规、透明、人性化地帮助青少年戒除严重网ying,解决严重厌学,叛逆,亲情冷漠,离家出走,暴力倾向,自闭孤僻,心理素质低,人格障碍等成长问题,签订辅导协议,保证辅导效果。初步辅导三个月内无任何效果全额tui款,学员毕业后有一年到三年免费跟踪回访服务。我基地在全国范围招生,师资力量强大,采取小班制教学。现累计辅导成功全国各地学员一万余人。随时欢迎家长前来我基地实地考察。

: 一、教育者心理咨询理念有待更新 在不少地方,中小学的各级领导、各年级班主任、学科教师、政教教师、辅导员等仍然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些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不少教师认为,只要由政教处(德育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学生日常管理、"管教"好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就足够了,就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学生,费时费力地去开展心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亲精神有问题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