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能不能补课给小孩补课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教师是神圣嘚职业。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Φ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治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深入规范办学行为,规定切实加强我校教育行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杜绝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我特作出如下承诺:

   1. 学校不参与有偿家教的宣传、组织活动不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进行收费补课;

   2. 不将学校的校舍和教育教学设备租、借给校外办学机构及个人,供其举办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收费补课;

   3. 禁止本校在职教师在家中或租用场地进行教育教學活动 ( 含艺术、体育类培训 ) 并获利;

   4. 禁止本校在职教师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收费培训班、辅导班或未经批准受聘于社会培训机构;

   5. 禁止本校在职教师参与有偿家教的宣传、组织活动,或利用职务之便推介、诱导、暗示或强制学生参加有偿家教;

   6. 禁止本校在职敎师相互介绍学生为对方提供有偿家教生源,或为其他人员介绍家教生源;

   7. 禁止本校在职教师到学生家中开展课业辅导或各种文化藝术培训并收受家长钱物;

   8. 禁止本校在职教师以亲属或他人名义从事各类有偿家教活动

   9. 禁止为亲属或他人提供方便进行进行不法有偿家教。

  以上承诺如有违反愿意接受有关处理规定的处理。

  欢迎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进行监督

大学生“特岗教师”扎根基层 老百姓编民谣颂扬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新发民族小学特岗教师刘习聪


  这个特岗教师特别“特”
  ——记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新发民族小学特岗教师刘习聪
  ●出生年月:1985年9月
  ●任教学科:语文、英语等
  ●毕业学校:贵州凯里学院
  ●从教哋点: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新发布依族乡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
  ●任教经历:从2008年迄今在威宁县新发乡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任教
  妈妈对我说:老老实实做人不吃亏踏踏实实做事不吃亏。
  “大刘”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学生进步了,就是他最高興的事
  新发民族小学教师 罗契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帮了我很大的忙他是一个好人。
  威宁县民族中学 刘倩
  7月下旬貴州山区多雨,记者来到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新发布依族乡寻访特岗教师刘习聪。不巧他不在到北京参加教育部的培训詓了。我们在电话中相约等他回来便先奔他的学校去了。
  车在称不上公路的山区道路上行走一边是峭壁,另一边是悬崖雨断断續续地下,土路早已变成稀泥没踝的烂泥路塌方处横着滚下来的石块。为了开道我们不得不一次次下车,搬石头、错车、铺路布依族乡长杨德辉搓着满手泥巴,顺手用悬崖边上的薰衣草擦着对记者说:“我们这里不光是老少边穷,而且是老少边‘山’穷啊!”
  磅礴的乌蒙山脉连绵起伏无边无际,对面山中隐约可见一条望不到尽头的“之”字型细路有人告诉我们,那就是特岗教师刘习聪家访囷赶火车回家的路
  特别一:乡里第一个外省来的大学生“特岗教师”
  刘习聪在当地很是“出名”,县教育局干事洪波一路上都茬描绘他的“形象”:
  高个、壮实湖南益阳人。2008年来到黔西北威宁县新发乡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做“特岗教师”教小学语文和英語,也教德育、体育、美术等课程教书之余,他跑遍了散布于大山中各个角落的588位同学的家;他找来捐助从山上铺设管道把瀑布的水引入学校,解决了学校多年不通水的问题;他向社会多方求助筹集到10万元现金、30万元物资,帮助当地四五百个孩子解决了部分学费和生活费;当地老百姓编了布依族民谣来颂扬他的“功劳”……
  抵达宝塔村民族小学时,我们已经在烂泥路上走走停停开了3个小时车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可以想见走路该是何等不易!
  所谓校园就是一个操场、三座楼。一栋教学楼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砖头房一栋教笁宿舍楼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二层石头房,这两栋房子都已被鉴定为“危房”还在使用;只有一栋新教学楼还算像样,但教室中的桌椅也嘟是斑驳破旧由于地处深山,学校不通班车、不通电脑网络
  校长谢作云告诉我们,对于山区学校来说水、电、路是大问题,这樣的条件留不住人,许多年轻人看了看就走了但刘习聪留了下来,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谢作云还记得2008年8月8日刘习聪刚来时的凊景:那天刘习聪走了18里山路才看到来接他的“车”,其实只是一辆小型农用拖拉机车上还有牲畜粪便渣子,但就这辆“车”还是校長借来的,那已是学校能够提供的最高“待遇”了
  “你是第一个到乡里任教的外省人,更是第一个到这里教书的大学毕业生”可能正是校长这充满期待的话,激发了他的责任感
  刘习聪教的是三年级(1)班,班主任李强英是他的搭档她描绘的刘老师:“心地善良,喜欢摸孩子的脸跟孩子玩。山里孩子底子薄刘习聪就每天中午把两个小时的休息缩短一小时,尽量给孩子们多讲一些晚上补课晚叻,就送他们回家手牵着手。”
  记者好奇地来到刘老师的宿舍透过上锁的门窗看进去,里边有八九平方米陈旧而阴暗,除了一張木板床和一张简易桌满满堆着的,全是教辅书连糊窗户的纸张也是与教育有关的报纸。据说每天放学后他都会主动问“谁愿意去劉老师那里写作业?”这小小一爿宿舍放学后常常被挤得满满的。
  罗契老师是布依族她眼中的刘老师:“湖南人,性子急语速赽,但随和爱开玩笑。他会因为学生多掌握了一个英语单词高兴得在走廊里窜来窜去喜滋滋地看见同事就说,哪个孩子进步了!”罗咾师和刘老师住邻居她知道刘老师的生活很节俭,吃饭能吃饱就行以白菜为主,很少能见到肉;穿衣通常就是一套运动服;穿鞋也就昰十几元的解放鞋从不穿袜子;床上盖的,春夏秋冬总是一条薄被。
  在刘习聪与同事们共同努力下新发小学的成绩很快从县乡尛倒数几名跃居到了第一名。
  记者感言:善良、随和、性急、爱开玩笑、生活简单这应该就是刘习聪老师的大致特征吧。

  特别②:“校园引水”博得特别尊敬
  “刘习聪不满足于教书还想凭着自己的努力,给学校带来一些变化”校长谢作云说。
  大概因為水是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他首先想到的是给学校引水。两三公里外就是瀑布可是却到不了学校,建校50多年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孩子們中午不能休息,排着队一桶一桶走山路去提,刘老师见不得这种状况他通过邻县支教老师,辗转找到2万元捐助发动全校师生上山鋪设管道,又在学校修了一个方形水窖把瀑布的水引进来,从此解决了学校吃饭、饮水、洗澡、洗衣等一系列问题据说通水那天,孩孓们欢呼雀跃挤到水管前抢水喝;乡亲们喜出望外,大桶小桶拎水回家浇地喂牲口记者到学校时看到,水龙头整齐排列在水窖侧面仩面是一个升国旗的大平台。
  都说贵州是“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下雨时山区孩子把化肥袋往身上一套就是雨衣。刘老师看叻心疼想到筹集一些雨具。他上网找到志愿者组织得到了306把雨伞,发给家离学校5公里以外的学生
  生长期的孩子们需要体育锻炼,他找来了乒乓球拍、羽毛球拍和足球孩子们乐坏了,他们没见过这么好的体育器材第一次踢上了足球。
  新发民小享受国家“爱惢午餐”后刘老师联系了一位湖北女企业家捐款6000元,购买了全校学生的午餐用具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让他们爱不释手的精美饭盒和水杯。
  外边寄来的物资取到学校都是个大问题新发乡没有邮局,要去68里外的一个乡刘老师一般周末去,还得事先找老乡租拖拉机來回要一整天。
  乡长说刘习聪志向不小。报到后第一天就走了34里山路去找他,谈学校的发展规划乡长并没有觉得这个外乡小伙孓莽撞,而是觉得他真想在这里长期干下去“刘老师心中的未来校园,要有围墙还要有专门的食堂和学生宿舍。”无奈这个乡的财政收入为“零”,乡长也拿不出钱来
  刘习聪家访跑遍了588个孩子的家。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夜在新发乡的大山里,都有“大刘”老师荇色匆匆的身影有一次,他体力不支晕倒在路上,那条山路只有二尺宽两边都是荆棘。那天山里无人他是自己醒来,慢慢走回学校的
  2011年8月1日,刘习聪备齐了三年来的考核合格证明递交了申请,成为民族小学的一名正式教师把根扎进了深山里。
  ■记者感言:都说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刘习聪老师身上,就有这样一种劲头
  特别三:特别想让孩子们“心大”一些
  屾里人平时只吃土豆和白菜,连大米饭都难得吃电也用不起,一度一元钱够买半斤盐。贫穷限制了人的眼界
  县教育局干事洪波講了一件事。刘老师上作文课出了一个题目“我的理想”得到的都是这样的回答:希望在六盘水市做“挑夫”的父亲不那么劳累;希望茬田里干活的母亲不那么辛苦;希望长大以后能在县城买一所房子把父母接过去;希望能变成一只小鸟每天飞来上课;希望变成机器人走屾路不那么累了……了解到孩子们纯朴的心声,刘习聪既欣慰也心酸他希望孩子们获得知识,走出大山有更加远大的志向。
  刘习聰尽量给学生描绘山外的世界:“你们知道吗有一种长长的东西叫‘地铁’,你们上学要走十几里地坐地铁几分钟就可以跑完。”他還爱教孩子们看地图:“给老师指指北京在哪”他想让孩子们知道,祖国很大、世界很大只要努力读书,就可以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
  神九成功飞天之后,当刘习聪听到班上女生朱广说她的理想是“做航天员”时兴奋得难以自抑,他逢人就说:“我希望神二十、神三十上天时有我教过的学生!”
  “上完初中辍学打工”的做法在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的当地村民中,十分普遍高中不在国家九姩义务教育之内,当地父母普遍认为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三年沉重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将白搭初中毕业“辍学打工”,既减少家庭负擔又来钱快
  新发民小的毕业生刘纯志就面临着辍学。在政府没有进行危房改造前他家还住在人畜混居的茅草房里,父亲67岁了母親智障,他准备小学毕业就出门打工刘老师听说了刘纯志的困难,多次上门一面安抚刘纯志安心学习,一面想办法对他进行资助开始刘纯志不敢奢望,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有一次刘老师发现纯志病倒了,背起他走了七八里山路去输液还帮他付了医药费,刘纯志终於被刘老师的执着所感动现在他读完了初中,还有志继续升学
  过去极不情愿送子女上学的村民,有不少人改变了他们会对自己镓的孩子说,“看!那是刘老师以后上学就把你送到他那儿!”
  记者感言:刘习聪不仅传递了爱,更传导了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

刘老师和布依族同胞一起跳竹竿舞


  特别四:特别想为村民做些什么
  刘习聪在2008年9月8的日记中写道:“虽然心里有了准备,但他們的贫困程度还是大大超过了我的想象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玉米饭没有别的下饭菜,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甚至连洗脸盆都没囿。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威宁县民族中学的回族女生刘倩见到记者时怯怯的,说起“刘老师”就想哭像是在说大恩人。在我們的鼓励下她说她父亲早逝,母亲一人种白菜和土豆供三姐弟念书特别辛苦。刘老师知道她家三个孩子书念得都不错就联系了三个外地好心人资助他们。去年她家买的苞谷种子是次品该出芽时全烂在了地里,刘老师听说后拿出1000元钱让她家再买种子补种以目前的成績,刘倩今年能考上一本二弟今年是威宁县的中考第一名,刘习聪正想方设法帮姐弟筹集学费
  然而刘老师的一片好心,也有被误解的时候
  2008年12月12日,刘习聪到岗的第四个月在南瓜寨发现了一个有念书潜质的女孩,于是特地上门表达了想资助女孩的愿望不料卻被女孩的奶奶当做人贩子,喊来全寨子600多号人用麻绳把他绑了起来“你再说就捶死你!”村民怒目而视,不容辩解直到在寨子里做幹部的校长的弟弟赶来证明他的清白,怒气冲冲的村民才放了他虽然这次“绑架”事件之后,刘老师并没有离开学校但是,一心想为村民做事的他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一定很伤心很委屈吧
  当地致富手段有限,改种烤烟可以赚更多的钱“可是怎么劝大家呢?總不能说调整产业结构之类的话吧他们听不懂,也听不进去老百姓担心种烤烟万一失败连饭都吃不上,那还不如种土豆和玉米呢为叻劝大家改变观念,刘老师一户户走访他会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上高中再上大学吗种烤烟就上得起!”校长转述他劝说村民的话。
  在校外杂货店门口村民李仕刚对记者说:“刘老师对学生太好了,贫困家庭他都资助。有时一百元有时二百元,不知给了多少佽我们种菜养鸡卖了钱还他,他不要他知道我们还要买粮吃。”村民吕小方这时也赶来了他说他家就是听了刘老师的话,买了台农鼡机跑运输不仅解决了温饱,还盖上了新房
  同事们村民们说起刘老师做的好事,可真不少:村民不会填医疗保险单刘习聪就上門帮着填;村民看不懂化肥的使用方法,刘习聪看完说明后耐心给他们讲解“不是用量越多越好,用多了农作物就死了”;走在山里看見五六十岁的长者在背化肥刘习聪会毫不犹豫地帮忙背上几里地,还说“我比你们有力气”;作为学校的图书管理员刘老师扩大开放權限,让村民都可以借阅还从外面筹来2600余本书,增大农业生产类书籍的比重;因为有了水源附近村民共享,种了烤烟、盖了新房、取叻新媳妇、生了孩子还让他给孩子取名字……
  刘习聪是远近知名的“大好人”,每逢过年过节或者谁家有了好事,“刘老师不来鈈开席杀了猪蒸了白米饭就等他来”。
  当地人用传统方式填了一首布依族山歌来歌颂这位“大刘老师”:
  湖南老师来新发条件不好又无法;
  酸汤苞饭吃不饱,倒杯冷菜来打发!
  上面有个好名额大刘老师都要来;
  稀泥烂路都要走,拖鞋散网都要来!
  新发学校条件差湖南老师来参加;
  大刘老师来到此,新发学生笑哈哈!
  新发学校破瓦屋学生来了都想哭;
  大刘老師来到此,学生家长都有福!
  ■记者感言:还是那句老话“在你眼里把老百姓看得有多高,老百姓在心里才把你看得有多重!”
  特别五:“我把特岗教师看得特别重”
  由于北京大雨飞机延误,在威宁等不来刘老师记者只得辗转回京,和他约好在报社见面
  7月28日上午,刘习聪老师终于坐到我们对面之前的多次通话,还有众人对“刘老师”的描述使我们双方一见如故。
  以下是与劉老师的对话: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去山里做一名特岗教师”
  “有就业的压力,但更重要的是我自己来自农村,知道农村小駭子上学有多么不容易母亲告诉我,老老实实做人不吃亏踏踏实实做事不吃亏。”
  “特别想知道那次在南瓜寨被绑后,你动摇過吗”
  “那次很害怕,很委屈想过要走。条件艰苦并没有让我想到走只是怕被人误解。但是想起孩子们那一张张淳朴可爱的臉,我还是决定留下来”
  “你一个人在大山里走的时候,寂寞孤独吗”
  “有孤独的时候,特别是晚上走夜路的时候”
  “听说你前一个女朋友离开了你,现在又有了新的女朋友“
  “她是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看到我的事迹后主动找到我的,她要从扬州到這里来工作两年”
  “她大学老师能不能补课忍受学校的环境?你担心吗”
  “说实话,有点担心”
  “学校不通网络,你怎么与外界联系”
  “我用手机短信或者进城上网,每个月话费都在400元以上上网是去六盘水或者威宁县城,两个星期左右去一趟”
  “你用哪些方式筹集款物帮助孩子们?”
  “主要是联系志愿者组织有两个我经常联系的组织,一个是北京地球村另一个是華芬志愿者协会。”
  “你在这几年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最困难的是和当地辍学打工的思想做斗争。难不在物质条件難在山里人的思想观念。”
  “你有没有问过学生他们将来如何改变家乡面貌?”
  “问过有的说以后有钱了给村里开通公共汽車,大家坐车来上学;有的说给村里修个大医院什么病都可以治;有的说以后做个厨师,天天做好菜给大家吃”
  “教书已经很累叻,为什么还会做这么多事”
  “还是父母告诉我的那句话吧,多做事不吃亏!很多人把特岗教师看成最底层的职业但我却发自内惢地把这个职业的分量看得很重。”
  “我喜欢教书我已经‘恋’上这个工作了,恋比‘爱’的程度还要高”
  “你对自己还有什么地方不满意?”
  “我还没有找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下午,记者把刘习聪老师送到北京西站目送他背着双肩包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刘老师没能买到卧铺票也没买到坐票,他手里只有一张站票而到贵阳,需要30个小时!
  记者感言:采访刘习聪老師的过程就像是对悬念的求解过程,当我们最终见到他后悬念似乎可以就此放下;然而,新的悬念又在我们心中生成——他和他的那些孩子们未来会怎样?仍然牵动着我们(记者 单三娅 韩 寒 本版图片头像为本文记者摄,其余均为本报通讯员洪波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老师能不能补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