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克服传统观点地产网

传统文化该如何对话现代文明
师力斌:传统文化该如何对话现代文明
习近平主席9日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中指出,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习主席在内政外交的诸多场合引经据典,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重视。他曾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放眼今天的中国,中华民族阔步迈进在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同时,新实践所提供的新机遇,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事物,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所产生的新创造,不断激发文化的嬗变。背靠悠久的文化传统,面对未来的宏伟蓝图,在过去一百年中西文化冲突较量融合的基础之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能量。如何在新时代进行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实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目标,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中国现在正面临“怎样变”的问题。一百年来,“西化”还是“中化”之争绵延不绝,其核心便是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创新。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政治的腾飞需要文化的腾飞。文化腾飞之于国家和民族,其作用不输于硬实力。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那年,美国经济已然世界第一,但并没有因此得到西方认同。而美国真正成为西方霸主的时候,恰恰是文化大发展之后。
中国有哪些文化可向世界提供?优秀传统文化必然位列其中,因为这不仅是民族的营养,而且具有当下性和创造力。比如“大一统”的观念之于国家和地区稳定,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之于人的社会关怀,比如家族观念之于人的情感维系,耕读传家的观念之于人的成长。优秀传统文化也必然是活的文化,像一条鱼,可以游在唐朝的河里,也能游在当代的水中。又像唐槐周柏那样的古树,在唐代可以郁郁葱葱,为古人所用,在现代仍可以生机勃勃,荫庇今人。
面对世界各民族文化,除了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孔孟老庄、李杜诗歌等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当代中国还应当而且能够提供一系列新的文化,这个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光提供中国玩具、中国衣服、中国电器,还要提供中国眼光、中国标准、中国价值。
现在世界上盛行一家独大、自以为是的霸权文化。相比而言,中国外交实践中的和平共处,文艺事业中的百花齐放,就属于中国“和而不同”传统观念的创造性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显然也继承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些创造性的中国观念、中国价值,无疑对人类和平发展、人类美好生活提供了正能量。(作者是《北京文学》副主编)
尹韵公:转化发展切莫陷入误区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繁荣富强起来以后,智士仁人总是会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发达原因。当代世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亚洲四小龙”继日本重振之后,经济迅速发展,增长速度是西欧共同市场的3倍。
一些人认为,日本和“四小龙”均属儒家文明圈,其经济成功离不开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当时,东南亚地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讨论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如今面对中国的强势崛起,再度给予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关注,进而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命题,就不能不说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要求了。
应当承认,作为在农业文明氛围和封建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既有大量精华,也有不少糟粕,我们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唯有扬精华,弃糟粕,方可弘扬。尤其是要把现代性文明与古典性精华杂糅在一起,才能激活当代文化;只有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地统一于一体,才能蓬勃当代文化。
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呈现。习主席曾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演讲等多个场合中提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在利益纷争、博弈激烈、群雄竞逐的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些精华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道义光芒,启发着人们的深刻思考。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勃兴的文化热潮中,一些不健康元素似乎也在沉渣泛起。譬如,一些地方片面崇尚复古,非要学生穿着农业文明的宽袍大服在今天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日常社会中作秀表演。又如,一些地方热衷于争夺名人故里权,或随性改变城市名称。须知,对历史名城保持一贯称呼,是对历史文化保持尊重和敬畏的表示。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名称,数千年不变。我国的历史名城如成都、邯郸等,虽地位和分量不及罗马,但能做到两千多年名称始终不变,已是实属不易。但我们许多历史名城的称呼被后人改来改去,实际上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伤害和不敬。
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现在有些人把国学抬到至高至尊的地位。黑格尔曾经预言,古老的中国需要外来思想的刺激,才能复兴。中华民族选择了无数外来思想,最终才确认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民族复兴的根本指导思想。佛教学说经过了长达800年以上的时间,才达成了本土化的融入。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中国化,肯定也要花很长时间。作为一种先进思想和先进理论,马克思主义如何同中华传统文化交汇交流交融,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定是长期课题和任务。我们要千万记住:仅靠国学救不了中国。倘若国学能救中国,我们还要马克思主义做什么?!中国近现代史告诉我们: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作者是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张颐武:让“古今中西”融会贯通
鲁迅先生在1908年的《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重要见解。这其实对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参照。而通过“两创”,中华传统文化一定可以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种贡献一方面是价值观和认识方式的贡献。由于中华文明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从未中断过,它所提供的智慧和洞察对于人类的价值观和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可以有重要的参照和启迪。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为世界所认知。而中华文化以儒释道为中心的多样思想和精神资源历史上在东亚和世界就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下也对于人类的文明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中华文化传承至今留下了无数重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中都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这些中国人历史上创造的精华作为宝贵遗产,无论在审美、历史等所有的文化层面等均会给予当下世界重要的启迪。
这些宝贵的遗产都需要通过今天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获得新的传承和传播。这从根本上也有助于消除对中国发展的误解和扭曲,让世界对中国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这需要让传统从多方面获得“活化”,处理好“古今中西”的关系。在“古今”之间的关系上,其实我们所遇到的问题非常复杂。从汉语的表达上,“文言”和“白话”有很大差别,而古今生活中的差异更是巨大。传统文化经过了20世纪的“现代性”阐释之后,其实已经和过去有了极大的区别。其中的“可释性”问题,也就是古今之间的差异如何得以克服,如何以当代的方式阐释传统文化,如何让当代人理解传统文化,需要进行艰苦努力的工作。这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凭着我们的一厢情愿就简单实现。
在“中西”文化之间更存在着深刻差异,我们会遇到语言方面、生活方式方面、价值观方面的诸多问题。其中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转换成为国际上其他文化易于理解的内容,也就是一个“可译性”的问题,是我们在文化“走出去”中经常遇到的。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但从文化的“可译性”方面看,“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也有自己的依据,即中国更加易于被他人普遍理解的文化反而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从这个角度看,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可译性”问题可以说是难以回避的。只有具有“可译性”的文化才可能被了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实离不开这样的现实努力。
需要做的事有很多,主要包括:一是对中国传统核心价值和当代思想之间的对话有更多关切,通过更深入的阐释和对话让传统中国思想精神和当下世界有更多的联系;二是对传统诸多具体层面的展开做现代的理解和阐释;三是重视大众文化传播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因为只有靠更生动、更为中国和全球公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的传播,才能形成有效的传播;四是以开放的态度更多地在文明的互融互鉴中吸纳其他文化,保持自身的活力。中国古代成功地将佛教本土化并以中国化的方式在东亚传播就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师力斌 尹韵公 张颐武】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在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的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在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的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什么时候以孔子思想为主了?- 再问: 差不多嘛? 再答: 差多了好吧,儒家思想很广泛的,百家争鸣那段时期出现好多儒家大能,孔子只是儒家大能中的一位!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在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的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相关的作业问题
当然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啦~孔子所处春秋时代造就了其思想内容并不能全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比如三纲的内容
http://tieba.baidu.com/p/?pid=&cid=0#人类该觉醒了 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自西汉武帝时代开始,由于董仲舒的提议,中国文坛就和政治挂上了勾,儒家思想在亚圣孟子的“平天下”的理想中发扬光大,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等等各方面的繁荣起了不可限量的作用,其基本教义更是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千百年来不变的哲学观.于此之时,以墨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等等诸子为主的学术流派
(1)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2)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焦虑;消除误解,尽量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中继承 再问: 详细点 再答: 儒家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它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比如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利思义、任重道远等。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比如民本思想。今天可以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还有修身齐家平天下这些
取之精华,弃其糟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首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要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正确把握他们中的科学的、合理的、符合特征的东西,更重要地是要找准他们中间不合适宜的、不科学的、不合理的,甚至迷信的东西,将之一分为二.其次,要坚持扬弃.对于正确的我们要坚持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吸收和引进,对于不正确的我们要坚决否定,采取不
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哈哈问题有点大,简单瓣讲,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不是绝对真理.真理有它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对是只真理只在特定的时空和社会历史政治文化背景条件下有其绝对性,有其合理性和正确性.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权力与义务的统一性,首先表现为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离的.所谓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所谓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某种责任,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从法律关系上讲,权利与义务是
  国传统道德文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意义重大,正确对待传统道德文化,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是我们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新时期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也是现代道德文化与传统道德文化碰撞的结果,是新的道德体系重建的支
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参考答案】(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2)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
目标和理想明确定位,让自己正确地对待微妙的心理变化,让自己过得充实,不让自己有时间胡思乱想,没事可以做些运动,听歌、散步、逛街等等,放松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1)辩证否定原理认为:①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自我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新质代替旧质的质变或飞跃,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③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它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和继承的否定.④辩证否定作为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其实质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既克服旧事
学习传统文化,掌握其精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发扬实践传统文化,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把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出去.
根据文意,正确对待千里马的方法是知人善任.作者主张对于像“千里马”那样的人才,要合理使用,正确对待,充分理解.“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明朝出现了八股取士: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危害: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学问.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中国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清朝出现了“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否定观就是非“立”即“破”那么我们“立”什么?“破”什么?我一贯说过中国人不笨,中国人善良与勤劳.不笨是指中国人应该在世界科技知识上占有自已的,应有的,代表伟大民族的,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的,一席.善良与勤劳才在世界赢得生存与尊重.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哺育凝结的中国人本性,这才使民族文化成为人类文化多元摩天轮的一足在世界大摆脱传统种植模式
  作为土地的主人,农民在技术方面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有人说,他们的耕作形式是新疆林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吐鲁番市亚尔乡农民罗信,几天来都沉浸在满足中。  去年年底,因为得到“西瓜大王”孙小武的亲自指点,罗信成了亲朋好友中最受宠也最受追捧的人,“连平时不怎么说话的邻居都近乎起来,好像人际关系都好了。”忆起那一阵子,罗信至今仍是一脸的兴奋。  虽然距“西瓜大王”来吐鲁番快两年了,但罗信清楚,属于他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  罗信的幸福生活包含哪些呢?按吐鲁番市农业局工作人员的话来说,“西瓜大王”到来的效应,不仅直接作用于设施农业和设施林果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播下的小西瓜种子孕育着大希望,在瓜套菜种植技术等方面,他的观点更被直接继承下来,持续发挥效用。  过去,亚尔乡农民一直延续着春种秋收的传统种植习惯和模式,年复一年地种田,却难以摆脱贫穷。自从发展设施林果业以来,乡里不但传统的大田葡萄、瓜果等作物种植保持不变,而且通过大棚种植,农业多了一项优势产业,农民多了一项经济收入。  王继勋说,由于农民对传统种植模式的依赖,一直以来,新疆发展林果业,最大的阻力不是资金,而是林果业科学技术的难以推广和农民现代化市场意识的缺乏。  这些年来,依靠林果业种植生存的农民,大多数是采用原始的方法种植,挖一个坑,把果树种下去,然后等着果树开花结果。这种“小而散、小而全”以自食为主的自然经济,使新疆的林果业产品结构雷同、总量少、单产低、质量差,以至于影响了林果基地的建设步伐。  王继勋说,尽管新疆的林果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热销,但和美国等地出产的林果相比,新疆林果多以价格低廉取胜。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新疆大面积的林果中,精品林果寥寥无几,这成为新疆水果走出新疆、走出国门的最大障碍。据孙兰凤介绍,目前,我区各类果园的平均单产,低于全国水平。尽管新疆基本形成了一些具有相当规模的香梨、红枣、核桃、葡萄、巴旦杏等特色林果业基地,但普遍存在经营面积小、管理粗放、集约化程度低、质量差、商品率低等问题,难以适应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客观要求。
(责任编辑: 和讯网站)
分享文章到
财经新闻 你总比别人先知道“城市病”治理新趋势调查 如何摆脱传统模式弊端――中新网
本页位置:
“城市病”治理新趋势调查 如何摆脱传统模式弊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应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健康城市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普遍趋势。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必须注重以健康为基础,在继承北京奥运会健康遗产的基础上,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接轨,努力把北京建设成健康城市。
  从调研数据看传统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挑战
  城市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据有关调研资料显示,200年前,世界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07年这一比例达到了50%,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70%。传统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这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显著特征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慢性疾病、精神性疾病患病人数大大增加,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慢性病由个人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所致,但从根源上看,则与传统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有很大关系,是传统城市化模式导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结果。转变发展模式,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贯彻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建设健康城市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迫切要求。
  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新城市主义”要求矫正传统城市发展观念
  20世纪60年代前,人们十分推崇“效率至上”的城市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的全部。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发展观念带来的“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为弥补传统发展观的缺陷,1962年蕾切尔?卡逊在《寂寞的春天》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80年联合国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随后其内涵不断丰富。健康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只有保障人的健康,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20世纪90年代初,在城市规划领域也出现了以矫正“城市病”为导向的“新城市主义”,要求将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理念相结合,对健康城市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也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
  健康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
  建设健康城市是1986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为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病”对人类生存发展造成的严重危机,而提出的一项新的生存战略,它是由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组成并协调发展的整体。其实质是利用新技术对产业、环境、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传统生产、建设、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在城市的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城市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健康乐园。
  健康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是根治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蔓延和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根本出路。它要求在应对人的健康问题时,要从被动和末端处理转向以预防为主的源头治理,从单纯依靠医疗技术手段转向运用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思维手段,从依靠单一的卫生部门力量转向依靠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力量,从政府的独自治理转向社会的共同参与。
  为便于实践操作,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12大项300多小项的健康城市指标参考体系。
  国外是怎么建设健康城市的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城市,首先得到了加拿大多伦多和欧洲城市的积极响应,随后在世界各地掀起创建热潮。到2008年,全球已有4000多个城市参加了健康城市项目,且城市数量还在不断攀升,建设健康城市已成为各国城市发展的世界趋势。
  (一)健康城市运动在欧洲的发展
  欧洲在健康城市建设的框架下,根据各自城市的特点,制定了有不同侧重点的计划。主要做法有:
  1、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荷兰鹿特丹开展了名为家庭访视的计划,了解低收入家庭福利状况,并通过各种健康促进活动来缩小不同收入群体间的健康不平等。2、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特伦特河斯托克区通过社区健康筛查、规划前期问卷调查和建立健康城市网站等方式,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健康促进活动。格拉斯哥和哥本哈根则组织社区健康工作者在市民中开展戒烟课程、日常饮食课程、体育锻炼课程,预防酒精成瘾,并组织网络行动的志愿者工作组,吸引市民积极参与。3、开展健康城市评估。布尔诺市十分重视健康评估工作,运用人口统计学、环境、运输、安全、社会保健和信息等领域的指标来监测和评估健康城市的建设情况。4、建立健康城市的支持网络。与国内外健康城市建立广泛友好的联系,及时交流和学习先进经验。
  (二)健康城市运动在美洲的发展
  北美健康城市网络的主要成员包括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等。加拿大是健康城市诞生地,1986年加拿大多伦多启动了“健康城市运动”,主要措施包括制定健康城市的土地、交通和住宅规划;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法规;采取反污染措施;组织全体市民参与城市卫生建设等。1987年加拿大的其他城市陆续加入到健康城市的行列。
  在开展健康城市活动中,加拿大共设立了3个五年计划,还根据自身特点,率先开展了“健康社区”的活动。截至1988年,加拿大的健康社区活动已经覆盖了全国各主要城市,并逐渐在省级层面建立了健康社区(城市)网络。
  美国健康城市是从公共健康领域开始,由非营利组织、宗教组织推动的。1988年,美国在印第安纳大学社区健康护理学院、印第安纳公共卫生协会和印第安纳州6个城市的共同努力下实施了印第安纳州的健康城市计划。印第安纳州的健康城市建设是政府、商界、艺术界、科学界以及广大城市居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健康城市运动在西太地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启动健康城市项目,地处西太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入了这一运动的行列。截至2008年,西太地区加入健康城市项目的城市达到170多个。
  澳大利亚1987年在联邦健康和社区服务部资助下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健康城市试点项目。最早一批加入健康城市项目的城市有堪培拉、悉尼、伊拉瓦拉、霍巴特、塔斯马尼亚州等。其中,伊拉瓦拉和伍伦港根据自身的特点,从居民的最基本利益和需求出发,通过提供基本运动设施、公共交通候车亭、没有污染的游泳池、提供面向儿童的医疗服务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法,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目前健康城市运动范围逐渐推广到防治艾滋病,减少儿童伤害等。
  1994年,马来西亚启动了健康城市项目,选择古晋和新山市作为试点城市。1996年,柬埔寨、老挝、朝鲜、蒙古、韩国等地的城市也陆续开展了健康城市计划。
  北京市的城市化如何摆脱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弊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城市化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改善。但北京市的城市化远未摆脱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弊端。据统计,全市患有各类慢性病的人占成年人口的三分之一,新旧传染病仍然频发,建设健康城市已成为全市人民的迫切要求。
  目前北京的人均GDP已超过了1万美元,这大致是西方发达国家建设健康城市的起点。借鉴国外城市发展规律,北京将建设健康城市纳入城市发展战略是适宜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这给城市转变原有发展模式带来了重要机遇。作为国家首都,北京应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将建设健康城市作为基础理念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十二五”规划,否则,新的发展模式一旦形成,再进行调整将极其困难。
  建设健康城市是对传统不重视人的健康的发展方式、城市管理运行方式等的重大变革,它必将对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发达国家大多在健康城市建设初期即成立了跨部门的健康城市领导小组。
  建设健康城市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医院等医疗设施建设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们有病可医;二是促进健康知识的掌握和不健康生活习惯的改善,实现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最终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权利、人人懂得健康知识、人人参与健康活动”;三是创造有利于人们健康的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环境,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实际工作中,通过努力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增进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满足感和促进潜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建设健康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及全市居民的共同参与。
  另外,应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注重建立全民参与机制。为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应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关于健康城市建设的宣传,及时开展健康城市建设队伍培训。(本文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王彦峰、王鸿春;执笔人王鸿春、鹿春江、吴玲玲)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让税局接受观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