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精选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要求把探讨与创建学生核心素养体制作为课改的核心环节。并充分要求学生应当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品质与能力,同时要求各个学科都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小学英语学科也是如此。那么什么是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怎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哪些方法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什么是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思维品质是思考分析能力,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活动。文化意识是理解各国文化内涵,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是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都贯穿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同时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方法,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而这些理念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符合。那么我们就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这些理念贯穿到现在的教学中,并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核心素养。
运用情景创设教学法,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利用教学的相关图片或多媒体资源等创设真实语言情境贯穿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不仅使学习过程真实而有效,能极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在学习《On the
farm》一课,老师可以创设情境:在课件中出示一个Farm的图片,让学生听已学过的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是什么动物来引入新课。然后继续听声音并出示图片学习新的动物名词。接着展示我国各个地方生活的动物,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尽量用英语描绘自己看到的图片,不管最终描述的正确与否这都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比如在学“thirteen,fourteen,
fifteen……”一课时,老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秋天来了,农民伯伯的果园大丰收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数一数收了多少果子吧。然后整个课堂围绕帮助农民伯伯数数果子而进行。整个环节中,先数苹果复习1——12的数字,后出示其他水果的图片,让学生数,呈现新单词“thirteen,fourteen...”接着练习时让学生数出更多的数字单词,最后学生之间的问答:S1:“How
many pears? S2: Ninety pears.”以及计算总数等都围绕着这个情境展开。
语言来源于生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可以通过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学习和运用新知。同时学生懂得了怎样把所学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的运用是双向性的,鼓励学生开口交流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使用恰当的课堂用语和学生进行交流。运用课堂用语,无形之中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流,并体会语言交流的趣味性。然后在学生开口交流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发展都有差异性,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老师应该做的是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充分的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交流,消除他们学习英语口语的胆怯心理,慢慢养成敢说、爱说英语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对话交流时,能干的学生就可以选择有难度的内容进行交流,而胆小内向和差一点的学生,老师不仅要多鼓励,帮助建立英语交流的自信心,在交流内容上就要选择简单容易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都能体会英语交流的乐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将跨文化意识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品格,就要了解各国文化差异,所以在小学阶段,多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对一门语言的掌握。
(1)让学生理解中西方国家文化的差异。
Unit1 “How old are
you?”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在中国询问年龄是很平常的话,但是,在英美西方国家询问年龄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简单说年龄视为隐私,
西方国家禁忌询问隐私。
Unit1 “What’s your name?”这课时,要学习使用“What’s your
name?”这一问句,如果后不加“pleas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不尊重人的感觉。也可以说“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等,这样问就比较委婉。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在问别人姓名的时候不能直截了当的,必须要很有礼貌地去问。
(2)对比中西方国家的节日学习不同的国外文化。
这些知识由于贴近生活,学生有很浓厚的兴趣,对此进行适当的补充扩展,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外文化。
如在学习Unit8 At Christmas
这一课时,Christmas是英美西方国家特有的节日。首先运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时间、来历、风俗习惯等,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然后在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共同感受英美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气氛。
通过学习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品格,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阅读与交际能力。
4、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每一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很多教学方法和模式适应一个学校的学生却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学校的学生,老师在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进行课堂改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学校实际情况。贴合实际的教学才是最实用的。然后要注重英语兴趣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老师要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最后,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学习,如课本剧表演、化装舞会等,灵活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与课外学习的拓展活动实践中理解和学习知识,改善学习效率,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比如在学习The wolf is
coming!一课时,在学生已掌握理解新知的基础上,就让他们自由组合,把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表演成课本剧。在学习Unit8 A他
Christmas时,先在多媒体资源中学习了解圣诞节的时间、来历、风俗习惯等,然后在班上举办丰富多彩的圣诞节化妆舞会和制作圣诞卡片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刻体验圣诞节文化。
在小学英语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有很多,这些仅仅是我在平常课堂教学中的一点积累。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时,不仅要围绕语言表达和英语交际的特征,而且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实地检验出哪些培养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方法是最科学最有效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例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适时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的同时,汲取文明礼仪情感素养的精华,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 中国论文网 /9/view-9189361.htm     一、利用教材资源,提升学生礼仪素养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丰富。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礼仪教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渗透学生礼仪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礼仪习惯。例如,三年级中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ow are you? Hello! / Hi! Nice to meet you! Thank you ! Sorry. 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笔者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明白:早上遇见同学和老师要学会说 G向别人道歉时要学会说 S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说Thank you。在学习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What does he/she do in the evening?等句型时,要求学生在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注意倾听别人发言,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自如地运用所学到的语言,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形成。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礼仪教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可记住以下口诀:元旦Jan.1st New Year’s Day:新年第一天;春节Jan.1stThe Spring Festival家人团圆,吃饺子;元宵节Jan.15thThe lantern Festival,吃汤圆;妇女节Mar.8th Women’s Day:尊重妇女;清明节Apr.4thor Apr.5th The Qingming Festival:祭奠先烈及自己的亲属;劳动节May. 1st May Day(Labor Day),青年节May. 4th Youth D端午节May.5thThe Dragon-Boat Festival:吃粽子,纪念伟大的爱国人士屈原;儿童节Jun.1st Children’s Day:穿新衣,父母带孩子逛公园;党的生日Jul. 1st The Party’s Day:庆祝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建军节Aug. 1st Army D中秋节Aug.15th The Mid-Autumn Day:吃月饼,月圆人更圆;教师节Sep.10thTeacher’s Day:学生向老师问好,祝福老师快乐;国庆节Oct.1st National Day: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重大节日,寓教于乐,做到礼仪教育、文化教育与培养语言能力同步进行。      三、利用谚语熏陶、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      如常见谚语有:Time is money .(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life . (时间就是生命。)Time flies . (光阴似箭。)Time has wings .(光阴如飞。)Time and tide waits for no man .(时不待人)等。要在教学中自然而深刻地告诉学生要珍惜时间;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 half a boy . Three boys , no boy .告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还有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竞成。)Unity is strength.(团结就是力量。)等。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朗朗上口、简洁明了但寓意丰富的生活谚语资源,对学生进行励志及礼仪教育。      四、尊重文化差异,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礼仪教育      要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学生必须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介绍一些不同国家的语言习惯。如称呼姓名的不同,英美国家是名字在前,姓在后;问候语的不同,英美国家一般喜欢以天气为话题开始交谈,而且他们比较忌讳别人问一些个人隐私的问题。在教学How old are you? 句型时,考虑到学生运用这一句型不注意场合的问题,笔者利用投影片设计了以下几个情景:医生问病人;旅馆登记;机场买票;警察调查;填写表格,帮助学生了解使用的场合,并提醒学生,西方人非常尊重他人的隐私,像年龄和工资等是不问别人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尊重他人,以免别人回答这类问题时出现尴尬。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具有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   通过教学中言传身教,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学生礼仪素材,在课堂内外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寓文明礼仪于英语教学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会使小学生在语言知识与技能得到学习与训练的同时,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文明礼仪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中全面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_百度知道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小学英语的教学现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具备完善、健全的人格。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英语教师要在英语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例如,在教学《The plot of the mother’s day》时,可以先介绍 Sarah 的话语:“Hello,boys and girls.I am Sarah. I’m helpul .I can sweep the floor.I can cook the meals.Are you helpful?”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表达自己通过帮妈妈做家务而获得的体会,从而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重长辈、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二、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与小组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教师可利用四级制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在“老师(T)—助手(TA)—组长(GL)—组员(GM)”的小组模式下,进行小组式探究、合作、互助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三、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包括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例如,在教学与动物相关的词汇时,教师可以配上生动、形象的动作:“Look!Here is a lazyrabbit。”然后,教师比出小兔子耳朵的动作,伸一个懒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向学生讲解“lazy”的危害,教育学生做人要勤奋。英语教师通过这种诙谐、幽默的语言形式,可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通过启发教育的方式,开发学生的脑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分清是非对错,让学生受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教学《I am angry》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生气时候的行为动作。而在后半节课,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气时表现出的随意摔东西、打人、骂人、踢垃圾桶等行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让学生知道负面情绪给自己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向学生传授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四、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法,渗透核心素养
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比较好动、好玩,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表演、讲故事、歌唱等形式,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 Listen and do”的游戏形式,带动全班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发出“Water the flowers,Emptythe trash”等的指令下,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然后学生回 答 :“Yes I’m helpful.I can water the flowers. I can empty the trash.”比试哪个小组反应快,输了的学生上台表演打扫卫生的动作。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形成独立自主、善于思考的品质。五、借助学科整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英语教师要整合学科知识,列举一些正确行为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错误行为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判断自己言行的对错,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另外,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网络,向学生传授核心素养的内容。例如,教师可结合《Student code of conduct》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较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动画片,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现。英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采纳率:87%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浅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4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您现在的位置是:
>>>>>>正文内容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一节省级评优课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如何在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目标设置、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基本教学环节中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一、引言&当前,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正在经历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走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变革。王蔷(2015)以及程晓堂、赵思奇(2016)等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课程目标与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要求教师立足于教学设计的完整流程,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相互衔接、融合的实践链,切实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媒介、教学评价等。教师通常从解读教材着手,在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拟定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目标构思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进程和开展教学评价。本文结合一节省级评优课,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深入分析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凸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1. 教材解读——全面分析核心素养的发展点&解读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水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情感发展和学习成效(王蔷,2015)。然而,许多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仅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维度展开,只关注文本知识点的标注和提炼。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解读应从学生的“学”出发,全面挖掘教材在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价值,重点分析教材内容中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素。&本次评优课的指定教学内容为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 Christmas的Grammar Time、Fun Time、Song Time三个板块,从课时安排上属于本单元的第二课时。Grammar Time和Fun Time属于语言知识操练板块,旨在通过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Story Time板块中的语言知识。本单元的核心语言知识是衔接词first、next、then和finally,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衔接词。&从语言能力的角度看,我们主要思考的是如何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并初步使用这些衔接词进行连贯的表达。从文化品格的角度来看,Song Time板块中学唱圣诞歌曲以及做贺卡赠贺卡的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圣诞文化。我们重点考虑的是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圣诞文化的内涵。从思维品质的角度来讲,本单元聚焦于句型结构“First,&.&.&. Next,&.&.&. Then,&.&.&. Finally,&.&.&.”的学习和运用,明显指向逻辑性思维的训练,我们主要思考的是逻辑性思维训练能否融合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学习能力的角度来讲,Fun Time和Song Time板块中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我们思考的焦点是语言实践活动能否凸显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2. 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与需求&当前小学英语的学情分析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泛泛而谈;二是缺乏层次和维度。不少教师的学情分析停留在对学生的基本特征作出整体性、泛化的描述,而没有针对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情分析应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从学生语言学习的宏观背景逐步向具体的学习层面转移。教师要围绕具体的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和学习兴趣,界定学习需求和教学起点。学情分析可以从What they know、What they don't know和What they want to know这三个方面展开,以全面、准确了解学情。&教师在课前与一些学生进行了简单访谈,并结合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经验,对本节课的学生学习起点与需求进行了评估,形成了如下学情分析:&What they know: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了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基本习俗和活动,也初步了解了first、next、then和finally的意义和功能。&What they don't know: 学生对于核心句型的功能理解还未到位,尚不能在新的语境中熟练运用。他们对于圣诞文化的理解还局限于圣诞活动、习俗等表层信息的了解。&What they want to know: 学生对于圣诞文化很感兴趣,但仍需教师创设真实情景,在情景中体验、感受圣诞节的文化韵味,而不只是局限于文化行为的表层模仿。&3. 教学目标——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的可操作性&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诸方面信息的融合和转述,是核心素养培养落实于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的描述要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的可操作性,采用“能做……事”的表述方式,以凸显语言学习过程始终是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同时,目标的设置必须顺应学生的学习演进逻辑,确保子目标之间的层次性和递进性。&(1)关于教学目标&教师基于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按照“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表现程度”的方式,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目标1:通过复习Story Time,学生能运用first、next、then和finally重构Tim的活动,明晰核心句型的功能和意义。&目标2:通过制作贺卡和新编故事,学生能使用核心句型有条理地描述制作贺卡的流程,并能够有创意地、清晰地讲述故事。&目标3:通过学唱圣诞歌曲、互赠贺卡和玩游戏等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圣诞节聚会的快乐,深化对圣诞文化的理解。&(2)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内化first、next、then、finally四个词的意义与功能,并能在新语境中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学生能熟练运用衔接词描述做事的顺序,进而独立思考,创编故事。&4. 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是通过施行具体的学习活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1)融语言能力的培养于语言运用之中&语言能力是指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它要求学习者整合听、说、读、写、看这些语言技能并经由语境与语篇等传递意义,进行人际交流(陈艳君、刘德军,2016)。教师要基于文本情境,设计多种输入性和输出性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内容,明晰核心知识的意义和功能,提升语言理解能力,并在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本课的复习环节,教师创设了Tim向爷爷奶奶描述圣诞活动这一情境,利用PPT和录音呈现了年幼的Tim杂乱无序地描述圣诞活动,以及爷爷奶奶一头雾水的神情,引导和启发学生尝试使用本课的四个核心词first、next、then、finally来帮助Tim顺畅、清晰地表达。这个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从Tim前后表达的变化中理解first、next、then和finally的用法。Fun Time环节阐述如何做卡片的活动以及看图编故事的活动旨在推进学生运用关联词来进行有序、灵活和创造性表达。&(2)融文化品格的培养于活动体验之中&一种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掌握其语言使用技巧,还应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把握(陈艳君、刘德军,2016)。由了解走向理解,形成正确看待异域文化的态度,这是学生达成语言文化学习目标以及教师达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文化品格的培养不能仅通过说教和贴标签的形式完成,而应当顺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创设情境,力求学习活动情境化、趣味化,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参与,提升其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在本课中,教师创设了Christmas Party的情境,顺应学生对于圣诞文化的兴趣以及急于体验的渴望,在课堂中连续开展了Have a Party、Give Presents、Eat a Turkey三个活动,将Song Time、Grammar Time和Fun Time的学习活动有机串联起来。师生一起唱圣诞歌、做贺卡、送贺卡、变魔术、“吃火鸡”,将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融为一体;而且教师还呈现了一首关于爱和祝福的圣诞小诗,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圣诞节的意义。这些活动使学生不仅了解了圣诞知识、圣诞活动、圣诞礼物等表层信息,而且提升和丰富了对于节日意义和价值的理解。&(3)融学习能力的培养于生活情境之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学习能力既包括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程晓堂、赵思奇,2016)。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能引发他们对于语言学习的积极情感,而且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机融合了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培养和生活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发现、合作探究以及灵活表达、弹性生成留下空间,为学生自主选择做事和交际的策略与方法提供了机会。&在Give Presents的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贺卡送给同学和朋友,并用四个核心词汇描述制作贺卡的顺序。虽然教材提供了制作贺卡的四个步骤,但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按照课本流程展开活动,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观察和总结制作步骤。事实上,学生确实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他们可以用三步完成,也可以用五步完成;他们可以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也可以和同伴合作互助完成;他们可以说:First,&.&.&. Next,&.&.&. Finally,&.&.&. 也可以说:First,&.&.&. Next,&.&.&. Next,&.&.&. Then,&.&.&. Finally,&.&.&. 可见,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加工和认知过程,还是其面对问题时整合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4)融思维品质的培养于综合活动之中&思维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呈现并体现在其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陈艳君、刘德军,2016)。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输入和输出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综合运用语言的同时,将思维发展、文化认识、学习情感等方面融入其中。综合性活动的设计既要呵护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励他们生成更多高阶思维活动,也要启发学生利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认知能力,在知识之间建立更为深度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中表示顺序的first、next、then、finally的用法,教师设置了一个看图编故事的活动。教师呈现了四幅情景图(见下图),其中有一幅是空白图。四幅图反映的故事主题可以用三个词概括:Christmas、present、love,故事的开头已经在图中呈现给学生。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排列四幅图片,从而编出不同的故事,并用first、next、 then、finally讲述自己编排的故事。&&空白图不仅留给学生想象故事情节的空间,也让他们可以通过变换图片顺序,建构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进程,并借助衔接词来展开有序、连贯的表达。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经历了从有序表达、灵活表达到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是他们整理、概括和发展自己思维的过程。&5. 教学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证据分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基于课堂上真实的学习发生情况展开。课堂观察者需基于研究主题,通过课前会议充分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定观察维度,制定观察量表;课中在学生中巡视,分层次选择个体观察对象,并借助观察量表记录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集体或个体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课后对于学生的学习表现先陈述,后评价,再建议。所有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观察和分析都建立在学生学习证据的基础之上,课堂观察的重点不再指向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是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质量,以及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因素,并基于学习证据推断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以“教——学——评”内在统一的路径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基于本节课的目标重点和主要内容,观课团队着重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遵循课例研究的方式,制定了基于个体和集体表现的课堂观察量表。观察量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和步骤、学生反应、学习活动描述、说明(评论、备注)等。集体反应按照举手人数分成三个等级,个体反应则从表情(轻松——紧张)、举动(踊跃——退缩)、语言(流利——不流利)三个维度进行观察和记录。课后会议的汇报和描述则力图还原学习现场,通过讨论和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重建做好铺垫。&三、结语&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指向对于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指向对于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学科能力与人文精神,指向最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主动建构意义、发展思维、形成策略,才能促进自身的语言习得;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内化于心,从多个维度解读教材的学习价值,在鲜活的活动体验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并以真实的学习表现作为学习评价与反馈以及教学改进的依据。&————————————&参考文献&陈艳君,刘德军. 2016.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3):50-57.&程晓堂,赵思奇. 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5):79-86.&王蔷. 2015.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 英语教师,(16):6-7.&译林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