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2018年高考成绩2次高考考了多少分

“高考生”梁实:今年51岁,考了22次-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高考生”梁实:今年51岁,考了22次
来源:QQ快报 &责任编辑:小易 &
51岁的梁实身材魁梧,浓眉大耳,面色黝黑,外表憨厚。不过,今年才51岁的他,看起来差不多60岁了,两鬓间有了不少白发,就连胡子也有些花白。“我比她大4岁,每次出去,别人都以为他是我哥哥。”梁实的三姐告诉记者。梁实解释说,主要是连年高考,心力憔悴。今年是梁实第22年参加高考,他说,感觉今年考得一般,估计还是考不上二本,准备明年重头再来。他的三姐说,高考把弟弟折磨得不成样子,她希望梁实能早日考上,告别“苦海”。梁实正在复习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记者和梁实的见面地点约在成都的一间茶馆, 茶馆的二楼有几十个房间,可以打麻将。高考结束当天,梁实便约了几个老友出来打了几圈麻将。“真是憋坏了。从高考前3个月开始,朋友们约我吃饭、打牌我都拒绝了,考完了,总算解放了。”“估计明年还得重来”高考结束后这几天,梁实基本上每天都在打牌、喝茶,但他玩得并不畅快。当其他应届考生都对着答案去估分时,梁实却没有勇气这么做。今年是梁实第22年参加高考。他感觉今年会比去年考得好一些,大概能考400多分,在二本提档线上下,这距离他心中的二本拔尖院校还是有一些差距。“我估计明年还得重来。”在梁实看来,他缺的是考试技巧。每次参加高考,真正遇到让他看不懂的题目少之又少,100道题中可能只会有1道。他的“失误分”,每科差不多有20分,各科加在一起有七八十分。所以,每次考下来,他都气得直拍大腿。“哎呀,这种简单的题怎么就做错了。真恨不得把自己狠狠的抽几个耳光。”他举例说,今年高考数学有个20分的大题,很多步骤他都懂,但考试时,他一直想着把最终结果推导出来,忽视了步骤。考场下来后,他懊悔不已。梁实从1983年开始参加高考,从1983年到1985年,梁实都在预考中被淘汰。1986年,家人安排他去读技校,但梁实却铁了心不去读。父母最后使出“杀手锏”:不读技校,就不给他生活费。但倔强的梁实仍然没有妥协,一边到内江打工,一边上复读班,继续准备参加高考。当时,身无分文的梁实什么都干过,卖电视机、卖电冰箱、卖服装,他经常白天在大街小巷穿梭推销,晚上啃完两个馒头就进补习班听老师上课。从1986年到1989年,梁实又接连4次在预考中被淘汰。1989年,他距离考上本科最近,只差十多分。梁实在茶馆的沙发上和衣而卧对自己智商有着“高度自信”1991年,梁实成为内江一家木材公司的员工。经人介绍,1991年底,梁实和刘群结婚。当时家人都以为梁实都成了家了,对高考总该死心吧。可没想到,梁实还是放不下他的大学梦,还坚持了二十多年。1993年,梁实所在的木材公司倒闭。才工作两年,他就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他决定到成都打拼,但妻子刘群坚决反对。最终,梁实还是拿着43元钱到成都开始闯荡。他向一位远方亲戚借了8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成都开了一家建材铺子。“当时做的人少,一年赚一两百万元很轻松。”那时,梁实在仁寿当教师的三姐,月工资只有五六百元。“在我们家和亲戚中,梁实是成功人士。”梁实的三姐告诉记者。后来,梁实的大姐和三姐相继来到成都,跟着梁实学做建材生意,如今都已经在成都安家。生意场上的成功,让梁实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尽管此前21次参加高考无一录取,但梁实对自己的智商和学习能力有着高度自信。“这些年,我不抽烟、不喝酒,丝毫没感到记忆力下降。”这些年,分数越考越低,让梁实有些生气。“很多人说我,考前说大话,其实真不是说大话,而是真是觉得自己可以。但每次考下来又考得不好,我很气愤。”梁实摸了摸脑门上稀疏的头发,眉头紧皱。他说,并非考试题目自己不会做,而是会做最后分数却上不去,这让他很窝火。“如果真是看不懂,早就放弃了,还考什么?有时,一道题做不出来,我会气得把杯子都摔了。要是有个不明白的问题憋在心里面,觉都睡不好。”高考结束后这几天,梁实在茶馆中打麻将给自己减压,但他说,因为还不知道分数,所以玩得并不踏实。“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在备考方面,梁实向来是不惜血本的。今年4月,梁实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一个教辅机构出的一套“冲刺高考”的试题,一套题300元,在四川地区只卖200套,错过了连买的资格都没有。他心里很清楚,对方是在利用考生的心态做饥饿营销,但他还是忍不住去买。“万一真有个题被猜中了呢。”梁实说,这么多年来,他早就习惯了别人嘲讽的目光和言辞,他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在他看来,自己要做的事,不能因为别人的指指点点就放弃,把“终身大事”搅黄了。“你嘲笑我,我心情好时无所谓,心情不好的时候,我还把你嘲笑回去。你嘲笑我啥,你凭啥笑话我。我不怕你说我不行,也不怕你说我瓜(四川话意为‘笨’),我更不会因此受到打击,因为我的内心非常强大。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梁实捂着嘴笑着说。但年岁渐长,梁实的想法也不得不更务实一些。“如果还把四川大学当目标,可能再过五六年也未必能考上。退一步吧,能读一个好一些的二本也行。”梁实说:“上大学是我这辈子必须攻克的目标,不会设置一个期限,除非哪一天,自己的智力、体力都跟不上了,那时我才会认输,否则,我这辈子都会死磕下去。”“他陷入其中太深,出不来了”20多年来,梁实的建材铺辗转了几个地方。如今一年只有十多万元的收入,仅够维持一家人生活。但梁实却看得很开,钱多的时候就多花点,钱少的时候就少花点。梁实和妻子刘群在成都有着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装修简朴,房子中最显眼的,是梁实备考用的资料。沙发上、阳台上、餐桌上,梁实的复习资料随处可见,甚至床头放的都是高考冲刺试题。刘群对现在的生活还算满意。如今,儿子已经在美国读研究生,一年才有机会回来一趟。梁实说,儿子很争气,还考上了研究生,这让他很欣慰。对于梁实痴迷参加高考,面色和善的刘群已经看得很开。“ 我觉得无所谓了。我们从结婚到现在,他一直都是这样。他非要参加高考你又能怎样?”刘群抚了抚额前的乱发,眼神中满是无奈。刘群说,两人结婚20多年来,即便是没有准备参加高考的那几年,梁实每天晚上都在看书。她不止一次劝梁实不要参加高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1991年,两人才刚刚结婚,当时工作后的社会人员参加高考要单位出具相关证明。一开始木材公司不同意,梁实就找到主管木材公司的林业局磨了好多天,最终破例开了证明。结果那年梁实还是没有考上,差10多分才上提档线。“一开始我还觉得这个人挺爱学习,很上进。后来才知道,他是陷入其中太深,出不来了。”1992年,刘群身怀六甲,梁实依然忙着备考。那是梁实一生中最困窘的日子。一方面,他所在的木材厂江河日下,濒临倒闭,他只好自谋生路。另一方面,“高考事业”仍让他无法割舍,只能一边找新工作,一边复习准备高考。与此同时,他还要照顾妻子。 有一次,刘群一觉醒来,发现梁实仍在做习题,她气得将梁实的习题丢在地上。不过,这一年梁实因为年龄限制最终没能参加高考。此后沉寂了数年的梁实,因为2001年国家放开高考年龄限制再度变得亢奋,而这对刘群来说无疑是噩梦。“我跟他说,你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试,图个啥?但我感觉他就是钻到里面出不来了,不上大学不甘心。说实话,那几年,我打心里不支持。”刘群说,早在十年前,两口子就有了要在成都开个火锅店的想法,但梁实每次都说,等到自己考上大学之后再去开,否则会分心,影响备考。年复一年,梁实的大学之梦却依旧遥远,火锅店也依旧没开成。去年,梁实在高考前为自己鼓劲“他这辈子被高考耽搁了”梁实的备考是从每年9月一直持续到来年6月,整整9个月,梁实都把自己泡在茶馆中复习。茶馆中有他的专座,专座上还有铺盖。每天早上9点钟,梁实开始在茶馆中做题,一直到晚上10点半钟。这9个月,对于家中的事情,梁实基本上是“油瓶倒了都不扶”。这些刘群都忍了。但周围人的指指点点却让刘群和儿子感到空前的压力。网上说梁实“中毒太深”、“读书读傻了”,还说他是“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钉子户”,这都让刘群很苦恼。亲戚朋友也通过媒体的报道知道了梁实年年落榜的消息,觉得不光彩,就打电话给刘群,让她劝梁实放弃。“说实话,因为高考的事,没少和他吵过。”这些年,由于忙于高考,梁实对生意上的事极少参与。他们位于成都富森市场的建材档口,一年下来,梁实都很少在店面露脸,进货、出货、收账,都是刘群一个人打理。有时一天下来,她累得腰酸背痛,而梁实复习完回到家已是深夜。刘群知道,现在再劝梁实放弃高考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他根本不会听。“范进考了70多岁,他才51岁,他要考就让他考吧,成都人喜欢打牌,有牌瘾的人可以从早打到晚。我只能换个角度想,整天看书总比打牌赌钱要好吧?”梁实的很多家人对他痴迷于高考也苦恼不已。梁实的三姐便是坚定的反对者之一。“梁实,是时候放弃了,这事不能没完没了啊,你还得生活啊。”她说。“还没到放弃的时候,我明年肯定行。”梁实说。“你只有400分,能上二本吗?你都考了20几年了,还不死心?”她提高语调反问。“我只要改进学习方法,肯定行,600分真不是难事。”梁实说。她摇摇头直叹气。“我弟弟这辈子都被高考耽搁了。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别人的话他根本听不进去。”三姐红着眼眶说,高考已经把梁实折磨得不成样子,他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她只能希望弟弟能早日考上大学,告别苦海。梁实说,自己这么多年没放弃高考,是因为相信第二年就能考上对话梁实:“有人找我签名,有些尴尬”广州日报: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励志的典型还是一个迂腐的典型?梁实:我不觉得自己迂腐,也不觉得自己励志,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就是想考大学,一直没考上,这有啥励志的。我的经历没有参考价值,世俗的生活也要考虑,否则容易走极端,我并不鼓励人们正常日子都不过了来参加高考。广州日报:如果真考上了,你真会去读吗?要和一帮20岁都不到的年轻人一起生活四年?梁实:如果我真考上了,我会完完整整、保质保量地读完四年大学。我的心理年龄很年轻,一点问题都没有。如果去学经济类的专业,我更不怕。我有实践经验,书上的东西,一点就透。广州日报:年年考,年年考不上,有压力吗?梁实:前些年不觉得,现在压力很大。我毕竟50多了,再考不上,就不好交代了。我是真的觉得我考得上,我把学习方法改进之后,我真的可以考600多分,不骗你。广州日报:有人说你年年参加高考是想出名?梁实:我去考试时有人找我签名,我有些尴尬,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出名图啥?因为笨?我出这个名对我有啥好处?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高考,直到最近几年,大家才来采访我。最早高考的时候,哪里会有想出名的概念?广州日报机动记者部出品关注世界杯,关注我们~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解题 脑力体操,需要有 的训练量,一如出色的球员练就的...
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与信息管理方向学科)......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QQ:10250 - 62336您当前的位置 :
一个月后,他将参加自己第22次高考
  2018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8日正式拉开帷幕,如今离高考不到一个月时间,各地高三学子正忙于做最后的冲刺努力。四川成都有一位考生,临近高考前,他仍然每天从家里往返于附近茶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9点到晚上10年,每天都在茶楼度过,复习高考资料、试题,一个月后,被称为高考界的“最牛钉子户”也将迎来个人第22次全国高考。
  他就叫梁实,今年已经51岁,年过半百的他已经参加了21次全国高考,今年是他第22次上考场。1983年,16岁的梁实参加人生第一次高考,随后年复一年的落榜,而参加高考、读大学则成为他的“心头恨”,同时也是他的人生最大梦想。
  梁实年轻时做建材生意,在四川当地名气不小,90年代时一年就可赚到上百万,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随后建厂生产,没有任何办厂经验的梁实最终亏得血本无归。慢慢的,梁实便想到了要实现人生另外一个目标,那就是要上一次大学。
  中途因为一些事情,梁实曾经中断过几次,虽然一次次失败,他却一直没有放弃。最好的成绩靠过450分以上,第一次上了四川当地的本科线,但他的理想是四川大学数学系,这个分数仍然差距不小。随后再次投入了高考的队伍,在高考生涯中,梁实大多数分数都维持到300分,所以还被周围人戏称为“梁三百”。
  梁实这几年复习高考只会选择一个地方,就是自家附近的茶楼。梁实说,因为常年一人在家太安静、害怕寂寞,茶楼热闹一点,在那样的环境下复习心里不慌。图为午饭之后,梁实在茶楼小睡,以饱满的精神进入下午的复习。
  每年高考,梁实总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华第一考王”……梁实拥有的绰号也逐渐多了起来,面对这些绰号,梁实却好不在乎。梁实说,自己高考是认真的,如果考上了,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大学四年读完,圆自己一个大学梦想。
  梁实正在茶楼复习,高考资料堆成小山。面对今年的高考,梁实说状态要比去年好一些,如果正常发挥,考500分以上应该不成问题。同时,梁实表示,考川大太难了,今年如果考试顺利,也可以选择诸如四川师范大学一类的本科院校。
  茶楼这个卡座是梁实的专属私人空间,即便梁实没有到这里,茶楼服务员也不会将这个位置安排给其他客人。梁实将个人成套的复习资料、电脑甚至被盖常年搁置在这里。梁实说,茶楼复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有朋友前来谈事,直接安排到这里进行,自己不用再东奔西跑,复习、工作两不误。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
联系电话-024- [责任编辑:jiaoyu001]
【】【】【】
东北新闻网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iPhone版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东北新闻网保持中立
频道热线:024—
新闻热线: Tel:
广告合作:胡欣 Tel:
内容合作:Tel: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邮箱:|
东北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辽)字第00255号
辽公网安备26号
沈网警备案号
用户可信赖无线产品一个月后,他将参加自己第22次高考
一个月后,他将参加自己第22次高考
  2018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8日正式拉开帷幕,如今离高考不到一个月时间,各地高三学子正忙于做最后的冲刺努力。四川成都有一位考生,临近高考前,他仍然每天从家里往返于附近茶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9点到晚上10年,每天都在茶楼度过,复习高考资料、试题,一个月后,被称为高考界的“最牛钉子户”也将迎来个人第22次全国高考。
  他就叫梁实,今年已经51岁,年过半百的他已经参加了21次全国高考,今年是他第22次上考场。1983年,16岁的梁实参加人生第一次高考,随后年复一年的落榜,而参加高考、读大学则成为他的“心头恨”,同时也是他的人生最大梦想。
  梁实年轻时做建材生意,在四川当地名气不小,90年代时一年就可赚到上百万,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随后建厂生产,没有任何办厂经验的梁实最终亏得血本无归。慢慢的,梁实便想到了要实现人生另外一个目标,那就是要上一次大学。
  中途因为一些事情,梁实曾经中断过几次,虽然一次次失败,他却一直没有放弃。最好的成绩靠过450分以上,第一次上了四川当地的本科线,但他的理想是四川大学数学系,这个分数仍然差距不小。随后再次投入了高考的队伍,在高考生涯中,梁实大多数分数都维持到300分,所以还被周围人戏称为“梁三百”。
  梁实这几年复习高考只会选择一个地方,就是自家附近的茶楼。梁实说,因为常年一人在家太安静、害怕寂寞,茶楼热闹一点,在那样的环境下复习心里不慌。图为午饭之后,梁实在茶楼小睡,以饱满的精神进入下午的复习。
  每年高考,梁实总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第一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华第一考王”……梁实拥有的绰号也逐渐多了起来,面对这些绰号,梁实却好不在乎。梁实说,自己高考是认真的,如果考上了,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大学四年读完,圆自己一个大学梦想。
  梁实正在茶楼复习,高考资料堆成小山。面对今年的高考,梁实说状态要比去年好一些,如果正常发挥,考500分以上应该不成问题。同时,梁实表示,考川大太难了,今年如果考试顺利,也可以选择诸如四川师范大学一类的本科院校。
  茶楼这个卡座是梁实的专属私人空间,即便梁实没有到这里,茶楼服务员也不会将这个位置安排给其他客人。梁实将个人成套的复习资料、电脑甚至被盖常年搁置在这里。梁实说,茶楼复习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有朋友前来谈事,直接安排到这里进行,自己不用再东奔西跑,复习、工作两不误。
[责任编辑:贺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实2018年高考成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