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吧城市学院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好吗?就业前景怎样?

下载费用:5 元 &
东莞理工城市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91020).doc 目录一、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系、部本科专业、学科门类设置一览表1二、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关于修订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三、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试行)8四、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专业通识课程一览表11五、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专业全院公共选修课一览表12六、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5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52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203工商管理专业264物流管理专业32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376保险专业427会计学专业478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529法学专业5810行政管理专业6411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工作方向)691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城乡规划与管理方向)751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801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8515软件工程专业9116电子信息工程专业971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0218印刷工程专业10719表演专业(舞蹈方向)11220表演专业(音乐方向)11821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方向)12322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传播方向)12823英语专业(商务方向)13324数字媒体艺术专业138七、全院本科专业公共选修课课程简介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系、部本科专业、学科门类设置一览表系部名称本科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制学科门类授予学位人力资源管理110205四年管理学管理学学士工商管理(创业管理方向)110201四年管理学管理学学士工商管理110201四年管理学管理学学士管理系物流管理110210W四年管理学管理学学士国际经济与贸易020102四年经济学经济学学士金贸系保险020107W四年经济学经济学学士会计学110203四年管理学管理学学士财经系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110203四年管理学管理学学士法学030101四年法学法学学士政法系行政管理110301四年管理学管理学学士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与管理方向)070702四年理学理学学士城环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070702四年理学理学学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605四年工学工学学士软件工程080611W四年工学工学学士计信系电子信息工程080603四年工学工学学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301四年工学工学学士机电系印刷工程081404四年工学工学学士表演(舞蹈方向)050412四年艺术文学学士艺术系表演(音乐方向)050412四年艺术文学学士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050101四年文学文学学士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方向)050101四年文学文学学士文传系英语(商务)050201四年文学文学学士2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关于修订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务处日)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蓝图,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为了全面贯彻我院“依托母体保质量,面向市场谋创新,服务东莞求支持,追求卓越创品牌,科学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实现“三年打基础,扩规模,五年上水平,创特色,打造省内一流本科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做好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按照独立学院的定位,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培养主要面向东莞(地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二、基本原则1、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方案整体优化本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认真总结我院办学以来人才培养的经验,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改革创新,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思想贯彻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立足于服务地方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突出地方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新的课程体系要进行整体优化和整合,杜绝课程之间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将因材施教落实到实处。各专业可在总的原则指导下,结合本专业特点,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2、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根据我院培养目标的定位,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拓宽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面,加强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和应用能力的训练;适度增大专业基础课的比例;以就业为导向,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宽专业、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既保证学生在专业上学有所长,又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3、实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好学上进的优良品质。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组合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要,特别要为优秀生、特长生和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4、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要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践的教学时数,切实改进实践教学效果。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的教学时数或周数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表中有明确的规定和科学的安排。实验教学要注重基础实验,要注重实验效果,提倡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要加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增强他们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5、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创新教育融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各专业要精心设计素质拓展(课外培养)方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基本内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1、培养目标(必须注明学生要达到中级技术水平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2、专业培养要求3、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4、学制5、毕业规定6、学位授予7、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含“1理论教学”和“2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中应含“专业选修课一览表”)8、四年教学进程安排表9、学时、学分分配及比例10、英语、计算机课程教学安排表11、其它必要的说明四、总体框架(一)培养方案总体框图见图1(二)学时与学分各专业课内总学时安排在2400学时以内(艺术类专业可以适当调整)。课内总学时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计划学时,其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大约为82,各专业的周学时数应控制在24学时左右,并尽量做到各学期均衡分布。理论教学周第一学期按14周计算,其它各学期按16周计算。学分的计算理论教学课程每16学时为1学分;所有的实践教学每周计1学分。学分计算的最小单位为05。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见表1),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选修和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学分。表1各类本科专业课内总学时与学生毕业时所需修满的最低学分要求专业类别课内总学时最低总学分理论教学学分实践教学最低学分最低课外学分工科类2400左右非工科类2400左右五、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五大类组成。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45左右。通4识课程的设置应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训练与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文献检索、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现代科学技术导论等课程的名称、学分和周学时严格按学院统一规定执行。其它课程由各专业根据专业教育需要安排。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共2个学分,38个课时,其中课堂教学32个课时,6个课时以讲座或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经管、理工类专业高等数学为8个学分,其他专业高等数学为4个学分。文献检索课1学分,安排在第3、4个学期上。第7学期安排1周时间的毕业论文指导课程,为1学分,由各专业自行安排。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由各专业确定和调控。各专业要参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的有关课程设置要求,并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规范其名称。各专业应总结过去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占课内总学时的30左右。3、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由各专业确定。在高年级除开设专业必修课外,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选修本学科的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程要体现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传播,为学生构建自己富有个性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创造条件。专业课程学时数占课内总学时的25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在专业课里指定一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上机、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独立设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理工类专业学生参加的集中实践环节应不少于30周,非理工类专业应不少于25周。(1)军事训练与入学教育安排在新生入校后2周内进行。军事理论和入学教育在此期间完成,由学生处、学生所在系负责组织安排。(2)金工实习机械类专业4周,理工类、经管类专业1周,其余专业可根据需要安排。(3)电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理工类专业安排1周,其余专业可根据需要安排。(4)课程设计或学年论文工科专业课程设计不能少于2门,总学时不少于4周;文科类专业在第四、六学期各安排一次学年论文。(5)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由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学生处、团委联合组织实施。(6)实习认知实习1周,生产实习2至6周,毕业实习2至4周。(7)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不少于10周,第8学期只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如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不安排理论教学。5、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学院特设定课外学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发表论文、参加各种水平和技能考试等途经获得课外学分,毕业时获得的课外学分应不少于15学分。课外实践活动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和各系组织,学院统一制定认定标准。获得课外学分的具体办法见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生素质拓展(课外培养)实施办法。各系、各有关部门应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要精心制订和落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的方案,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六、其他、学年教学周四年总周数为158周,教学周数为142周。学年学期学期周数教学周数(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备注11816(含军训两周)考试2周一22018考试2周32018考试2周二42018考试2周52018考试2周三62018考试2周72018考试2周四82018机动1周,毕业教育1周合计158142实践教学周数由各专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第1学期原则上应保证14周的理论教学时间,在第27学期每学期原则上应保证16周的理论教学时间。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安排见表2。思想政治理论课除理论教学外,其余学时安排课外讨论、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表2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安排序号课程名称性质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考核方式开课学期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廉洁修身教育16学时必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修形势与政策必修232320T不定期6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1528280T自选“形势与政策”课以全校性专题讲座方式分散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组织。3.外语与计算机的教学切实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在前两年内完成基础英语教学,要认真贯彻合格加特长的原则,从第五学期开始,学生可根据需要在全院公共选修课中选修英语提高课程;各系必须设置专业英语课(32学时)。各专业要保证以后每学期至少有一门课程或教学环节有计算机应用或上机操作,保6证大学4年学生上机不间断。4、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公共类三大类别开设。学生毕业时公共选修课必须修满12学分。学生不能将与自己主修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选修。为加强科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理工类专业学生必须至少选修6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课;非理工类专业学生必须至少选修6学分的自然科学类选修课。为了给学生考研提供条件,各专业学生可选修考研的备考课程,这些课程已列入全院公共选修课。选修课只能安排在第二至第七学期的前十六周之内。选修课教师资格由教务处认定。5课程考核教学计划中必修课一般为考试课,选修课一般为考查课。鼓励开展课程考核内容、方式和方法的改革,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6、课程归属所有课程要明确课程归属,一门课只能归属到一个系,由教务处统一协调课程归属。各专业指定每一门课程的主讲教师。相同学时的同一门课程要统一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命题、考试。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试行)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制定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生素质拓展(课外培养)实施办法,拟通过对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技能培训及其他、国防教育等六个方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二、基本原则1、自主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院以各位同学的自主设计确定素质拓展的内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则不但保证了同学们在素质拓展计划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保证各位同学的个性特征在素质拓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使各位同学的个性特点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张扬。2、开放性原则素质拓展是在各级组织的总体安排下的群体性的学习教育活动。不受专业、年级和系别的局限,鼓励同学们大范围交流,鼓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相互借鉴。3、普遍性原则本计划适合我院在册的本、专科学生。4、多样性原则在六个导向基础上,鼓励同学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风格迥异的设计和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5、学分评定原则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需对在校本专科生进行学分具体量化考核,鼓励同学们在校期间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得到全面的锻炼。6、柔性原则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不用硬指标评价各位同学素质拓展成果的优劣,不树典型,不作排名,不评优秀,重在过程和参与,追求真正的学习,鼓励同学们量力而行,倡导用柔性指标引导先进,鼓励相互借鉴。三、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完美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对科学的献身精神和对人类社会的关怀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体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摒弃民族自卑感,批评民族虚无主义,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培养爱祖国、爱人民,为民族团结振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2、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汲取传统道德的精华,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既有竞争意识更要和谐发展的新道德,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有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到方面的问题;形成在上述方面都和谐而全面发展的自觉心理和综合思维方式。4、审美教育。实施形式多样的艺术、审美教育,陶冶情操,树立较高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以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思维。5、应用技能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如公关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运用法律的能力、广告策划与创意能力、一定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等等。6、健康体质与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健康意识,包括健康的体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心理教育活动,强壮学生的体魄和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7、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利用课堂讲授和各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使其不仅能运用常规的逻辑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同时还能有所创新,运用非常规甚至是反常规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8、培养运用信息与自学能力,扩大创新视野。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科学技术,使学生能迅速了解当今科学知识的发展,同时能利用信息资源,增强创造力,提高创造效率。9、加强综合设计思想和方法的训练,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四、基本要求1、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应修够14个课外学分,专科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应修够10个课外学分。2、各系、有关部门应根据本计划,精心组织、落实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3、学生在取得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必须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一定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和课外文化、学术、科技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可加分,具体方法见附件一。4、学生在校期间完成本方案规定的学分时间不限,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目标和兴趣进行合理安排。五、素质拓展(课外培养)主要活动内容安排活动项目教育对象教育形式时间安排组织单位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系列活动全体学生报告、论坛、讲座、研讨、征文、展览全年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政法系时事政治学习全体学生报告、论坛、班级活动周四下午12小时各级党团组织、班级党章学习小组学习部分学生培训、参观、讨论、学习全年院系、班级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活动全体学生讲座、竞赛、展览、咨询、模拟法庭、参观不定期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业余党、团校学习培训部分学生专题讲座不定期各级党、团组织部学生干部培训系列活动学生干部讲座、讨论不定期学生处、团委志愿服务系列活动部分学生服务活动、募捐全年学生处、团委社会实践活动部分学生实践调查等不定期学生处、团委文明礼仪活动月全体学生专题活动三月份学生处、团委五四青年节团组织专题活动部分学生共青团形象设计大赛、征文比赛、专题报告、宣传展览活动等五月份学生处、团委先进班集体、团支部创建活动全体学生优良班风建设等全年学生处、团委星级宿舍创建活动全体学生纪律、卫生、社区建设、宿舍美化大赛全年学生处、团委、后勤集团10“迎新服务月”活动部分学生新生教育、宣传、文艺演出服务九月份学生处、团委学生处、团委勤工助学活动部分学生服务活动全年学生处、团委大学生服务社会下企业、镇区文化演出活动部分学生文艺演出等不定期学生处、团委“大讲堂”系列讲座部分学生专题讲座全年党委宣传部校园科技文化论坛部分学生专题讨论不定期教务处大学生课外阅读比赛活动全部学生分文、理工类书目每年一次图书馆、团委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全部学生各种科技、文化、艺术类比赛五月份学生处、团委学生社团系列活动部分学生演出、比赛、交流全年学生处、团委“一二九”合唱大赛部分学生比赛十二月份学生处、团委英语角系列活动部分学生口语对话、演讲每月一次英语教研室、学生会学习部、英语俱乐部大学生艺术团演出部分学生演出定期集训院学生艺术团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部分学生选修、讲座、心理咨询不定期学生处、团委就业、创业、职业规划、系列讲座全体学生专题讲座不定期就业指导中心、团委体育比赛系列活动全体学生种类体育竞赛全年体育教学部、团委“挑战杯”大赛部分学生竞赛每年一次学生处、团委职业规划与创业设计大赛部分学生与企业合作每年一次就业指导中心、院团委社团系列活动部分学生专题报告、讲座、比赛、研究,制作等全年学生处、团委学生学术研讨会部分学生专题讲座不定期各院系,科研部门、团委其他社会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全体学生担任各级学生班干部等全年学生处、团委、各院系各级综合奖惩全体学生文件证书等全年学生处、团委、各院系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专业通识课程一览表序号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开课专业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廉洁修身教育16学时各专业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各专业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专业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23222各专业5形势与政策232322不定期6大学英语48414非英语专业7大学计算机或2非计算机专业8体育各专业9大学语文除“汉语言”外各专业10文献检索各专业11高等数学(1)、2理工、经管类专业12高等数学(2)或2非理工、非经管类专业13大学物理或3理工类专业14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各专业15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1161622各专业16就业指导1161627各专业注1、“形势与政策”课以全校性专题讲座方式分散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组织。2、文献检索、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3门课均为1学分,16学时,每周开2节,只开8周,计算平均周学时按每门课每周1节课计算。12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专业全院公共选修课一览表序号选修课类别开课单位课程名称学时数学分数实验/上机周学时拟开班数每班人数开课学期任课教师不能选此课的专业1社科政法系教育学、4陈丁堂2社科政法系晋级政治(考研)周巍3社科政法系心理学基础、5陈丁堂4社科政法系领导艺术、4赵书山人资、工商、物流、行政管理5社科政法系公务员制度程建新行政管理6社科政法系公共事务管理赵书山、林晓、程建新行政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7社科政法系经济法、6王雄文、危兆宾等国贸、国商、保险、保险实务、人资、工商、物流、法学8社科政法系劳动法、4、6王雄文、刘杰法学9公共文传系晋级英语(考研)杜广才、成艳10公共文传系日语罗笑婷商务英语11公共文传系英语国家概况、4梁琳婉商务英语12公共文传系外国电影赏析、6黄燕丽影视表演13公共文传系唐宋诗歌欣赏、6贾静波、谢友祥、陈如碧、宋秋敏汉语言文学14公共文传系外国文学名著欣赏、6涂翠玲、谢友祥汉语言文学、影视表演15公共文传系演讲与辩论艺术、6孟颖、陈如碧、李玫莹、李伶俐、涂翠玲、贾静波、罗希明、柯小瑜汉语言文学16公共文传系公共关系学谭汪洋、陈跃汉语言文学、金贸系各专业、人资17公共文传系图形图象设计吴宇平面设计、服装设计18公共文传系服装设计林岩平面设计19公共文传系摄影艺术王宁平面设计、服装设计20公共艺术系通俗演唱林伟伦音乐表演21社科财经系会计基础、3张灿灿、韩静金贸系各专业、人资、工商、物流、会计、22社科财经系税务基础、6郑勇、邱贤茂会计23社科财经系应用统计学、4鞠成晓、陈益云会计、金融、人资、工商、物流24社科财经系东莞经济概况、5、6许新华、邓传海会计、国贸、人资、工商、物流25社科管理系企业管理基础5罗萧人资、工商、物流26社科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5方妙英人资、工商、物流27社科管理系市场营销学5方妙英金贸系各专业、人资、工商、物流28社科管理系中小企业管理概论5罗余才人资、工商、物流29社科管理系企业文化5孙亚云人资、工商30自科机电系工程制图、4殷素峰、曾月鹏机械设计与制造、城环系各专业31自科机电系工业生产技术基础、4张宏辉、谢明机械设计与制造32自科城环系城市管理3李国彬城环系各专业33公共城环系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孙成访金贸系、城环系各专业34自科机电系现代质量工程管理、4张锦荣、黄健求机械设计与制造35自科计信系VB程序设计、4王芳芳、胡良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14程36自科计信系办公自动化、4陈超嫦、蔡玉涛、颜平超、葛卫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37自科计信系计算机网络与安全、4孙军科、孙兴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38公共计信系晋级数学(考研)廉玉忠、黄乾辉39自科计信系数学模型(A)廉玉忠40自科计信系网页设计、3陈显龙、王旭红、吴燕玲、王芳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41自科计信系多媒体技术322/吴燕玲、胡良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42自科计信系电子商务322/陈显龙、王芳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流43社科金贸系国际贸易实务、4王锦锋、杨亚娟、张超金贸、财经、管理系各专业44社科金贸系证券投资、4龚志国、龙卫洋金贸、财经、管理各专业45社科金贸系金融学基础、6周浩明、过美冬金贸、财经、管理等系各专业46社科金贸系保险学概论、4米双红、龙卫洋金贸、财经、管理系各专业47社科金贸系报关实务、6卢晓晴、龚治国金贸、财经、管理等系各专业48社科金贸系商务谈判、6王锦锋、吴祥宇金贸、财经、管理系各专业49社科金贸系经济学、6魏玉、张超金贸、财经、管理各专业、城环系本科专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中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主要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尤其是在企业中从事组织结构设计、招聘选拔、人员配置、培训开发、职业规划、激励、协调沟通等方面的工作。二、专业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5、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6、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所要求的调查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外语,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2、主要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设计与工作分析、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才测评与选聘、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组织行为学、社会保障学四、学制四年五、毕业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6219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9学分,实践教学45学分,课外学分15学分。六、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1、理论教学开课学期、理论教学周数及周学时课程类别课程归属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考核方式80思政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廉洁修身教育16学时46416E4思政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9632E4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816E2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2E2文传系大学英语4文传系大学语文348E3计信系大学计算机46418E4体育部体育思政部形势与政策232T分期教学机电系现代科学技术导论232E2图书馆文献检索1164T28W学生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1162T28W学生处就业指导1164T28W计信系高等数学(1)8120E44计信系线性代数2540E3计信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32E2通识教育课程全院公共选修课程12192T选修自然科学类的课程不少于6学分管理系管理学原理356E4财经系微观经济学348E3财经系宏观经济学348E3管理系劳动经济学232E2财经系会计学原理348E3财经系财务管理232E2管理系战略管理232E2管理系管理信息系统23212E2管理系组织行为学232E2财经系统计学348E3政法系经济法232E2管理系专业英语464E4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管理系秘书学232E管理系市场营销学348E3学科基础选修课464T22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470E5管理系工作分析348E3管理系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348E3管理系人才测评与选聘464E4管理系培训管理464E4管理系绩效管理464E4管理系薪酬管理双语教学)464E4管理系劳动关系管理348E6管理系职业生涯规划232E4管理系企业文化348E6管理系社会保障学232E4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总计4其中必修课合计(41门)选修课合计注1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2“实践学时”是指非理论教学环节的学时,文科可以是讨论、参观、社会调查等。3上面“开课学期、理论教学周数及周学时”中的“理论教学周”系指实际上理论课的周数。即每学期的教学活动周20“理论教学周”“实践教学周”“2周复习考试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选修课程一览表学生应在下列选修课程中修满14学分。其中学科基础选修课程4学分,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开课学期、周学时课程类别课程归属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时实践学时上机学时考核方式管理系ERP(企业资源管理)232T2管理系SPSS应用基础232T2管理系现代公司概论232T2管理系物流管理232T2学科基础选修课建议学生各学期选修学科基础选修课的学分数22管理系广东(东莞)企业管理研究232T2管理系西方管理思想史232T2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专题研究232T2管理系管理沟通232T2管理系创新管理232T2管理系市场调查232T2管理系创业管理232T2专业选修课管理系毕业论文写作指导232T418建议学生各学期选修专业选修课的学分数22422、实践教学开课学期与周数课程类别课程归属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周数学分实验上机学生处军事训练与教育222思政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4422管理系学年论文2211管理系工作分析课程设计111管理系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课程设计111管理系人员测评与选聘课程设计111管理系培训管理课程设计111管理系绩效管理课程设计111管理系薪酬管理课程设计111管理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111试验中心金工实习111管理系HR沙盘模拟111管理系HR实战演练2211管理系生产实习(专业实习)777管理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111管理系毕业论文设计111111管理系毕业实习666实践教学管理系毕业教育111合计18八、四年教学进程安排表系管理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期7181920假期理论教学周数实践教学周数一★★●●●●●●●●●●●●●●※※142二●●●●●●●●●●●●●●●●◇▲※※◎2周164三●●●●●●●●●●●●●●●●▲△※※162四●●●●●●●●●●●●●●●●▲◆※※◎2周164五●●●●●●●●●●●●●●●●△▲※※162六●●●●●●●●●●●●●●●●▲◆※※162七●●●●●●●●▲▲※@⊙△△△△△△△811八□□□□□□■■■■■■■■■■■018符号说明●理论教学※考试★军训△实习(含HR实战演练、生产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教育◆学年论文@HR沙盘模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两课社会实践九、学时、学分分配及比例类别学时学分占总学时比例类别学时学分占总学分比例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学科基础课程选修课专业课程课内教学实践教学45W45205课外教学\1568合计合计\219100十、外语、计算机课程教学安排表学期外语教学课程名称总学时学期计算机教学课程名称总学时机时14大学英语2482大学计算机64186专业英语643文献检索1646薪酬管理双语教学645管理信息系统3212合计376合计11234十一、其它必要的说明1、课内教学包括课程内的实验和上机实习。2、实践教学课内教学之外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不含课程内的实验和上机实习。3、课外教学是指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发表论文、参加各种水平和技能考试等。4、公选修课由学院教务处统一安排。20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实行22的教学管理模式,旨在对修业满两年的本科学生,通过自愿与择优的原则进行选拔,对部分优秀学生,在授以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创业教育培养,传授必备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的素质,使其成为品德高尚、视野宽广,既能在企业中成为优秀管理者,又是拥有专业素养、脚踏实地、有远大理想的新一代企业接班人和优秀的创业家。二、专业培养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的学生在原有的通识教育和部分专业教育基础上,通过两年的创业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应用计算机手段来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3、具有较强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运作的惯例与规则;5、了解创立企业的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具有创立新企业及对其进行管理的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信息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7、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2、主要课程创业经济学、创业管理概论、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创业机会的发现与识别、新创企业治理结构与组织设计、融资与资本运营、创业团队与人力资源管理、创业法律实务、创业企业营销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中小企业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项目管理、国际贸易实务、风险与危机管理。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上机、模拟企业经营、自创微型企业、市场调研、证券投资实操、创业计划书撰写、沙盘模拟、企业现场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论文撰写等。4、相近专业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和市场营销。四、学制四年(22)五、毕业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修完每学年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考核合格者,将获得城市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证书,并由学院颁发创业班结业证书。1、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925,其中第一、二学年所获总学分不低于104(含课内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和课外学分);、
文档加载中……请稍候!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元 &&0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a href="UserManage/CopyrightAppeal.aspx?bid=5700168" title="版权申诉" class="fLeft works-manage-item works-manage-report" target="_blank"
关&键&词: 东莞 理工 城市 学院 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 方案 091020
& 我的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东莞理工城市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91020).doc 链接地址:
当前资源信息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DOC
大小: 5.46MB
上传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理工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