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是您认为孩子最需要哪方面的教育育者呢?

版权所有@莆田市人民政府网
主办: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莆田市数字莆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闽ICP备号 您是第 位访客

沈家门小学校本培训活动设计

政治理论学习和综合素养培训
一、开展本次培训活动的目的:

1、分享教师的教育教学故事,为教师们提供互相学习、相互提高的机会,展示自我,展示精彩。

2、 了解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3月1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就“努力让每个

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

二、培训活动的主要内容:

1、时政快递《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就“教育”问题答记者问》

2、我听同事讲身边的榜样(英语组)

三、培训活动的采用形式:

(一)全体教师准时到达报告厅,主持人说明本次培训的内容。

(二)时政快递:徐海兵书记主讲《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就“教育”问题答记者问》

(三)我听同事讲身边的榜样(英语组:邬海峰主讲)

(四)乐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

沈家门小学校本培训活动记载

    全校教师(具体参训教师名单见签到表)

一、本次培训活动设计执行情况:
全校教师准时到达教师会议室参加培训活动,认真倾听徐海兵书记的报告,参加讲
故事的教师都预先做好了准备。
二、参训教师对本次培训活动总体的反映:
大家都反映这样的培训活动很接地气,讲述身边的榜样小故事能引起共鸣,因为看
得见,摸得着。徐书记的报告帮助广大教师了解最新的有关教育方面的动态。
三、您认为本次培训活动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不足:
1、徐书记的讲座总能抓住当下的热点,向全体教师进行传达,能帮助全体教师深入
了解当前国家对教育领域的一些新举措。
2、邬海峰老师讲的英语组的故事,让全体老师了解了英语组内一些老师的日常,以
及在工作上的状态,树立了校内学习的榜样。
存在不足:信息组的故事有点笼统,不够深入些。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们英语教研组的故事邀你一起来分享。

幸福是当下人们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幸福是什么呢?幸福在哪里呢?

今天让我来秀秀我们英语组的小小幸福。我们不正像蜜蜂一样在忙忙碌碌中享受着生活,享受着幸福?每天清晨走进校园,我就如同走进了一个温暖的家。在这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和谐。常常,我们连续上完四节课、五节课很累、喉咙很疼。但是回到办公室,享受着其乐融融的办公室氛围,疲劳一扫而光。我发现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很快乐,很幸福的。我们组的MissWu教学工作出色,学生管理经验也非常丰富,她就像一个熔炉,将调皮的学生紧紧地熔在一起,办公室的老师经常看见她与学生亲切地交谈。 Miss Zhang, MissXie,MissWang几位老师教学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办事灵活干练。和她们讨论问题都会有很大的启发,也会给我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最年轻的Miss Qi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勤恳踏实、虚心好学,各项工作也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各级各项活动中频频获奖。MissGuo,MissWo更是我们办公室的开心果,她们的笑声最特别,让老师们在忙碌里中充满笑声。Miss Jiang和MissSun真是人如其名,她们温柔娴淑,对人真诚热情,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笑容,对待工作勤勤恳恳,毫不懈怠。在这个办公室里当你需要帮助时,她们会主动的来帮助你。

我们英语教研组还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凝聚力特别强的教研组。每次的教研活动或者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是智慧共享,从备课试教到反复磨课,从课件制作,到教具准备,甚至是课堂上一句过渡语大家都是齐心协力,力至完美。昨天刚结束的“新常规 新设计”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中,我校的沃瑛瑛老师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就是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又一次高度体现。还有刚刚结束的六年级我飞翔活动,大家觉得英语组的忐忑怎么样?也许你们已经听过了,但对我来说却是非常新鲜,组长Miss Wu从寻找素材,到自己编写台词,再到不断编排调整,到最后成形及导演,还示范演出,忙忙碌碌中挥洒着她的汗水,也体现她的智慧和才能。六年级的英语任课老师也群策群力,Miss Jiang和Miss Sun负责两位孩子的服装,她们反复挑选,反复修改,甚至自己做起了蹩脚裁缝,Miss Wang和Miss Qi协助着邬老师负责孩子的表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语音语调都是亲自示范,力求完美……组里的其他任何一位老师有任务时,比如抢台,准备道具等也是随叫随到,非常配合。组内的每位老师都让我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力量。这样的人文环境使心情舒畅,工作愉快,干劲倍增。

这就是我眼中的沈小英语组,合作中蕴含和谐,忙碌中蕴含幸福。谢谢大家!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3月1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就“努力让每个

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陈宝生说: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现在摆在我和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有两个考题:一个考题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一个万众一心的目标。第二个考题是解决好教育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而又公平的教育,这是一个众口一词的需求,刚性的需求。所以,新时代我们教育人新的长征、新的赶考要答的卷集中起来就是这两个问题。

陈宝生部长答记者问的内容涉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有关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高和职高教育、双一流大学建设,还涉及到了减负问题,消除大班额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高考改革问题等。因时间关系,下面跟我们关系比较紧密的问题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有记者问:近期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了解,国家层面已经先后发布了多个减负令,但感觉孩子负担不减反增。请问陈部长,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怎样才能真正为我们的孩子减负?

减负问题在今年“两会”引起了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可以说“减负”是一个热词,不仅是热词,还是长期以来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焦点。对于减轻学生负担,这些年,我们已经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本帐,都知道总体上负担为什么没减下来,都知道自己孩子的负担是谁加上去的,我想,每个家长心里清楚,每个老师心里清楚。这里我要讲清楚一些概念,一个是什么叫负担?我们讲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负担。在这个以内的,我们把它叫做课业、学业,叫做必须付出的努力。这一点,我觉得在这儿我们应当把它区分一下。不然谁都讲负担,但是很多人讲的负担又不是同一个负担,我们要减的是这个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样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减负工作。我想减负这

个事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减负、负担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减负,从哪些方面减?要从以下几方面减:一是从学校减,叫做从学校教学减负。这些年,我们对学校减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人讲叫作“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个话反映了一定的实际,但也有偏颇。偏颇在哪里?我们有一些减负措施是“一刀切”的,有一些减负办法是简单化的,它的效果值得评估。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这是一个渠道。二是校外减负。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我们现在要整顿的是违规的这一块,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没有资质办学,整顿治理的是这一块,这一块负担很大、很重,叫做学生痛恨、家长无奈、机构赚钱。这种状况是不允许的。

三是考试评价减负。考试评价减负就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这是考试评价减负。指挥棒要让它正确起来。四是老师教学减负。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五是家长和社会减负。我觉得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这样使得我们减负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这些年大家知道,各种成功学、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所以,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我们全社会都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学,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提高教育素养,不要听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让他们健康成长。

从这五个方面减负,我想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其中有两个关键措施:

一是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这个一定要割断。培训机构可以搞各种培训,但是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各科都不能搞,要割断这个。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把它作为招生的凭据。公办学校不准抢生源,用这些办法逐步减轻负担。二是综合治理,我们会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教育秩序,构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过重的学业负担会逐步降下来。在这个地方,我也呼吁一下,我们给学生要减轻负担,要给老师也减轻负担,现在老师负担是很重的,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压的有些老师喘不过气来。在这里我要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拿着表来了,要填表,各种表,必要的表要填,现在是表太多了,基层把这个叫做“表叔”“表哥”。学校要拒绝它们,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来,上海、浙江去年率先实行了新高

考。请问陈部长,试点成果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推进高考改革还有什么新动作?谢谢。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它居于龙头地位。去年上海、浙江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平稳落地,取得了成功,为其他省的改革提供了经验。要说取得的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牵动了高中教学改革。这个很重要。因为高考改革,招生改革,它是指挥棒,指挥棒改了,高中阶段的教学必须相应改革。所以,从上海、浙江的情况看,他们普遍采用了“走班选课”等模式。过去那种固定班次教学的模式已经得到改变,学生的自主权大了。第二,推动了素质教育发展。这次高考改革之后,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这样一个内容。这是非常明显的素质教育措施。上海80%的学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等这样一些措施。建立了1800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了素质教育方面的措施。第三,在学业水平的考评方面促进改革。过去考试的门类是固定搭配的,现在不是了,是动态组合的,发生了变化。

第四,带来了新的挑战。试点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自主选课

这个空间究竟多大才是合适的,因为这可以做定量分析,选择的课太多,学生选择的压力就会增大。就像我们有些同志开车,到停车场去,一个车位就抢着去停,众多的车位就不知道停在哪个车位了,要费一番思量,选择的成本就会上升。还有选修的难度系数怎么设计,这是需要考虑的,比如说简单的课程选课的人多了,难度较大的课程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选择的数量,而难度较大的一些课程往往都是基础性课程,是需要加强的。另外,走班上课怎么组织,对老师的工作量怎么样设定,还有学校管理怎么办,怎么样改革,都是新问题。

目前,上海、浙江已经在试点基础上完善了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去年,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他们有效吸取了浙江和上海改革的成功经验,注意到了他们试点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目前,教育部正在配合指导这四个省市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组织力量研究,破解面临的这些问题。此外,从今年起还有17个省份要开启改革进程。对这些省份,我们正在进行评估,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不凑数,条件达到了就批准启动,条件达不到就创造条件,达到了再上。时间服从质量,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从试点情况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是成功的,进展是健康的。谢谢!

陈部长您好,截止到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老师1578万

人次,面对这个解决增量的问题,下一步将如何解决好制约师范教育发展的问题,从哪些方面发力培养新时代的新型教师人才?谢谢。

师范教育非常重要,教育是经营未来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提供的人才是未来的人才,为未来培养人才。所以本质上是经营未来,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它可以期望,但是它是不确定的,这就需要为未来生产人才的人必须是高素质的人。从总量来说,必须要有一支宏大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教师队伍。从存量来说,现有的教师要不断提高素质,从而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从增量来说,就是必须培养好未来的老师。培养未来的老师,靠什么?主要是靠师范教育,教育部正在制定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对师范教育进一步做顶层设计,确定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和政策措施,把现有的师范院校办好,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在资源配置方面,向师范教育提供一定程度的倾斜。因为这是教师的“母机”。另外我们允许和鼓励其他高校,特别是综合类大学兴办师范教育,发挥综合类大学的优势,为教师队伍建设开辟一条新的通道。再就是对师范类教学设立专业标准,每个专业都设立标准。也就是说要有资质,不是你想办就办的,我们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后续还有相应的标准方面的建设措施。按标培养,确保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加大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师德建设的力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师德为尊。教和育,“教”主要涉及知识体系,“育”主要涉及价值标准,所以“德”对学生的成长,对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大的方面的考虑。谢谢大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您认为孩子最需要哪方面的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