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患楚留香江湖匪患怎么做是什么意思

第523章 华夏银行,灭明-蓝盔十九,163小说网,笔下文学
第523章 华夏银行
第523章 华夏银行
手机阅读扫一扫
&&&&记得把本网站163xs.com告诉你的朋友哟!转发的更多更新越快,据说分享本网站的最后都找了漂亮的老婆哦!
&&&&在座的众人,除了汤若望,或多好少都知道李自成一向关爱百姓,别的不说,天命军的属地上,百姓只要依率纳税,就能换来安宁祥和的生活,再不用担心盗贼、匪患、增饷……
&&&&天命军的军律中,还有“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禁语,虎骑兵和狼骑兵可以去塞外随意劫掠,一旦入了汉地,就必须敛去他们的血腥……
&&&&天命军从陕西接纳了数万流民,不仅是为了增加人口,实际上也让这些生活无着的流民,暂时有了一个吃得饱、穿得暖的家!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方诸省的流民为,但能救一个是一个……
&&&&这一切的一切……难怪天命军的属地上,百姓与天命军打成一片!
&&&&梁文成受到感染,心情也是沉重,“大都督,我们怎么办?天命军与京师,还隔着陕西、山西,即便想要保护百姓,也是不可能……”
&&&&“我们的人,暂时的确无法到达大同、京师,”李自成又是一声长叹,“即便能够到达大同,朝廷又怎会让我们平安撤回?不过是徒劳地暴露自己的实力罢了!”
&&&&“大都督……”沈道忽地道:“属下倒有一个法子,大都督不是设立了河西都督府吗?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也许可以在边墙之外,阻击鞑子的骑兵……”
&&&&“开辟第二战场?”李自成心中一动,他原本只是想要占据阿拉善左旗,彻底将兰州保护起来,但沈道更为大胆,如果沿着这条路一直向东,倒是可以从关外护卫着大同,如果朝廷能守住锦州、宁远、山海关一线,鞑子再无叩关的道路……
&&&&从阿拉善左旗到大同以北,实在太远了,虎骑兵和狼骑兵要拱卫大同,必须穿越许多蒙古部落的生活区,而且,虎骑兵与狼骑兵,一共才数千人,与皇太极动辄十万骑兵相比,实在太渺小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天命军的实力,就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虎骑兵与狼骑兵,也要不断壮大!
&&&&李自成沉思片刻,心中已有计较,“沈道说得不错,这次是来不及了,以后我们就朝这个方向发展!”
&&&&沈道得到鼓励,心中窃喜,忙将李自成的话语记录下去,免得他日忘了。
&&&&梁文成有些担心,忙道:“大都督,从河西总督府至大同,至少上千里,沿途又是蒙古人的部落,虎骑兵和狼骑兵即便过路,也会遭到蒙古人的阻击,何况补给……”
&&&&“文成放心,我不会拿兄弟们的生命去做无谓的冒险,”李自成正色道:“我们不可能一步到达大同,而是逐步向前推进,逐步容纳各个蒙古部落,那时的虎骑兵和狼骑兵,也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否则,即便去了大同,也无力对抗皇太极……”
&&&&梁文成默默点头,在他的大脑中,李自成虽然对土地有一种狂热的占有欲,却还没到疯狂的地步,更不会冒着太大的风险,李自成的设想,不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至于能不能实现,还有待于时局的发展变化。
&&&&宴席结束,李自成回到兰州的天命都督府,差不多已经是亥时了,众女都已熟睡,只有娜木钟还在等待,今晚轮到她侍寝,不管李自成会不会有实际行动,只要回家,她就必须在家等待。
&&&&李自成洗了热水澡,然后静静地趴在娜木钟的床上,娜木钟见一向“凶悍”的李自成,今晚像个病猫,不觉有些奇怪,“天命汗这是怎么了?似乎没喝高,难道有谁惹你生气了?”
&&&&“的确有人惹我生气了,”李自成翻个身,钻入棉被中,“察哈尔部归顺天命都督府,已经有数月了,可是,本汗至今尚未替呼图克图汗复仇,本汗的脑海中,到处都是皇太极的影子,非得杀之而后快!”
&&&&“天命汗真要帮助察哈尔部对付女真人?”娜木钟熄了灯烛,钻入李自成的怀中,脑袋从李自成的胸口拱出来。
&&&&“已经没有察哈尔部了,”李自成淡淡地道:“本汗当初答应过王俊卓他们,一定要替呼图克图汗复仇,至少也要将皇太极赶回长白山大森林。”
&&&&“是妾身说错话了,”娜木钟抚摸着李自成的胸口,以示歉意,“不过,皇太极收复了漠南蒙古各部,至少有十万骑,天命汗如何为大汗复仇?”
&&&&“娜木钟说得是,报仇不能急在一时,”李自成道:“所以我打算,虎骑兵和狼骑兵将沿着边墙一直向东,逐步收复蒙古各部,此消彼长,积少成多,我们的实力便会一日日增长,终有一日,我们会打败女真骑兵……”
&&&&两人闲聊一番,趁着淑济已经睡熟了,忙着造一个更小的“淑济”,以增加人口……
&&&&李自成每日都会在兰州城内转转,兰州暂时没有战事,百姓的生活安宁祥和,不过,物资还是比较匮乏,也就是温饱阶段,特别刚刚迁入的流民,还是以红薯、土豆这些粗粮为主,距离他所期望的商业社会,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如何才能尽早进入商业社会?李自成苦思冥想,关键是,百姓手中必须有余钱,有了余钱,才有购买力,才能购买各种工业产品,促进工业的发展。
&&&&但是,陇右经过长时间的兵患匪患,百姓能够温饱,已经不错了,手中哪有余钱?
&&&&如果无法得到外界注入的资本,仅仅依靠自身的发展和积累,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天命军能等得起吗?
&&&&天命都督府现在最紧缺的,便是银子,做为流通的货币,天命军的属地上并没有银矿,原本储存的银子又太少,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流通。
&&&&用铜钱做为正常的流通货币,百姓也会认同,不过,天命都督府的优质铜同样不足,红石崖倒是有一座铜矿,不但无法生产出优质红铜,而且,黄铜的产量连制造步枪子弹、各式火炮都不够,根本无法在市场大量流通。
&&&&李自成这才想起,原来天命军的属地上,不仅仅缺少资金,更缺少流通的货币,所以无法征收足额的商税。
&&&&能不能发行纸币?
&&&&天命都督府发行的纸币,自然无法在朝廷的土地上使用,不过,能在内部能使用就够了,只是不知道百姓是否认同。
&&&&在后世,李自成尚未走出象牙塔,这些复杂的金融学知识,他实在不太懂,好似在什么地方听说过,发行纸币的时候,必须有足够的贵重金属库存……
&&&&怎么办?如果任其发展,兰州的百姓可以维持温饱,但天命都督府无钱养活大量的军队,难道像盗贼那样,完全依靠掠夺?
&&&&究竟要发行纸币,还是要硬挺下去?
&&&&李自成无法做出决断,便向后世寻找答案……
&&&&在这个时代,中央之国并没有发行纸币,倒是遥远的西欧,在此前后发行了大名鼎鼎的纸币。
&&&&未来的华夏,决不能弱于那个所谓的“日不落帝国”,纸币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正好天命都督府现在缺乏正常流通的货币。
&&&&既然自己不懂这些金融学知识,那就必须培养自己的“银行家”,李自成觉得,将郭世俊放到河西都督府,实在太浪费了,原本预备让他在河西都督府任职三年,现在看来,发行纸币的事,必须交给他了。
&&&&李自成立即给河西都督府飞鸽传书,让郭世俊的副手武大伟担任河西都督府总督,同时急调郭世俊回兰州,来天命都督府任职。
&&&&在郭世俊到达兰州之前,李自成与梁文成、沈道协商,天命都督府将增加金银司,由郭世俊出任金银使,主管天命军的经济,兼发行纸币。
&&&&金银司下设华夏银行,由郭世俊兼任行长,另设副行长一名,专职从事两名,副行长、专职从事必须是来自西宁科技高等学校的毕业生。
&&&&新毕业的学子,没有工作经验,犹如一张白纸,这正是李自成所需要的,天命军的属地上,除了郭世俊,并没有金融学的基本知识,让他们跟着郭世俊好好学习,将来郭世俊离开的时候,就能让他们顶上来。
&&&&华夏银行兼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重职责,它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天命都督府的实际承受能力发行纸币,监管属地内其它银行、钱庄等,相当于“中央银行”,同时自身也开展储蓄、放贷业务,将百姓手中的余钱存储起来,集中使用,也为工商业的发展注入资金。
&&&&李自成亲自从西宁科技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中,挑选出三名学子,崔文轩出任副行长,李浩南、江雨泽出任从事。
&&&&八月十五日,郭世俊赶到兰州,李自成以赏月为名,晚上在家中单独宴请了他。
&&&&天色尚未擦黑,郭世俊就来到李家,行过礼之后,他就有些迫不及待了,“大都督,河西都督府才刚有些起色,咋让属下回兰州呢?”
&&&&“能者多劳,兰州更需要世俊,”李自成让小梅奉上茶水,“世俊莫急,一会酒菜上桌,咱们有的是时间!”
&&&&郭世俊见李自成所请的客人,只有自己一人,情知事情不但重要,恐怕也很诡秘,“大都督,你总得说句话,好让属下有些心理准备。”
&&&&“这种事情除了世俊,我还真找不到第二个人选,”李自成笑道:“世俊,我准备在兰州设立华夏银行,由你出任行长!”
&&&&记得把本网站163xs.com告诉你的朋友哟!转发的更多更新越快,据说分享本网站的最后都找了漂亮的老婆哦!
本文网址:http://www.163xs.com/211/058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163xs.com/html/211/0585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同类推荐:混战不已。虽短短下面简要说几位元帅。
偌大改变了人口构造,如同日本向“鸡头”(东北)注射了毒素,找不到解药,只能注水稀释了。东北在他统治下,铁路85%国有化,电信设备98%国有化,东北大学教授薪水是北大的六倍,1930年亚洲第一步带空调火车在大连诞生。曾威胁答还命令一张废纸,最被日本人炸死在蘑菇屯。
&&&&其次是,他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和抵制袁世凯称帝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如水。也会有经济危机,写字条,钱不知道是黎总统也穷了,还是太扣了,:段真是穷了。祺瑞曾,担心。但借到了就没打算还了,他知道人居心叵测,对他的还钱。晚年拒绝与日本合作,还好受救济蒋介石。
最后是吴佩孚,他像好美女,不求甚解简直就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吴佩孚。吴佩孚以是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中国第一人,费劲脑汁,请他出山最后死于日本之手
徐世昌令愿病死也不上日本人控制的医院就医以死许中华;曹锟与高林蔚等汉奸划清界限冒生死誓不降日;张宗昌酒肉将军奔国而回不替日本卖命;为了,,程德;徐树铮曾挥师收复蒙古。
&&&&军阀们兴衰,一切都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但他们的爱国情结不应该当作在历史没生过。,我们不应戴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著作辑录:中国的兵患与匪患
中国的兵患与匪患
在强盗式的军阀专制的政治底下,匪即是兵,兵即匪,兵匪哪里还有分别?你看近来在曹吴……军阀割据之下的中国里,人民受的兵患与匪患,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了!过去的事先不说,只就近数日来所爆发的事变,详说起来,已足使我们怒发上冲,恨军阀切骨!
(一)津浦劫车事件。五月六日自南开来之特别快车,上午二点,至山东临城附近,突来土匪千余人,截断铁道,开枪抢掠,架去中外旅客数百人。近更和军阀们开起对等会议来,此实骇人听闻之事啊!
(二)土匪抢劫北戴河。十二日晚上,土匪一伙抢掠盐务处及商店数十家。鸣枪示威,断绝交通,历数时之久,始饱载而去。
(三)驻汉常军哗变。驻汉口常德盛的兵一千余人,要求发现款军饷不遂,于十四日哗变,逼进省城,枪声四起,火光冲天,人民所受的痛苦,真不堪言状!
(四)唐山兵变。十二日夜驻唐山军队哗变,抢掠本地银行及工厂,与中国警察和美兵激战一小时之久,始散去。
以上这种例子,真举不胜举。细说起来,中国各省哪省不遭兵匪之祸?本来象中国军阀这样搜刮地皮,人民为穷所累,哪得不挺而走险,为匪作盗?他们这样刻扣军饷,兵士为生活所逼,哪得不叛变劫掠?唯我们一般劳苦兄弟们,天天牛马般卖气力,挣出钱来纳税纳粮地供给这伙军阀们争权夺利,互相残杀。不但不能保护人民,反成了人民的蟊贼,真不值啊!老实说罢,我们人民想过安乐生活,只有联合起来打倒军阀!
&&&&&&&&&&&&&&&&&&&&
(载日《工人周刊》第六十四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写污段子的筱筱)
(丨浮梦丶丨)
(人皇亚拉冈)
第三方登录:阜宁新闻网 - 阜宁县委员会宣传部主办_阜宁自然资源_阜宁特色产业_阜宁农业_阜宁要闻_阜宁企业新闻_阜宁金融担保_阜宁房产地产_阜宁投资理财
&&&&&&&&&&欢迎您!今天是:
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
突出阜宁特色 高质量
培育壮大生态特色农业
致公党江苏省委地方组
我县吹响“七五”普法
解放思想以身作则
戴源到阜检查指导防汛
深化化工企业整治 持
“围剿”美国白蛾 阜
顾云岭主持召开县委常
&   新闻正文
阜宁平民诗人曹小春
作者:阜宁日报&& &&&
  射阳河(旧称射阳湖)是阜宁人民的母亲河,其秀丽风光不仅属于两岸的人民,也属于诗家。尽管也有几个古代诗人留有几首歌咏射阳河的诗作,但一是数量少,二是诗家多属客籍。许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地方上的专门属于射阳河的平民诗人,类似于专门属于海滨盐民的吴嘉纪那样的诗人。我终于如愿以偿,数年前我从一位老教师那里得到本地已故诗人曹小春的一些遗诗。根据他的经历和创作情况,称他为现代平民诗人比较恰当。
  曹小春其人
  曹小春,原名筱春,生于1898年,卒于1967年5月,阜宁县新沟镇姜湾(今中心)村曹舍人。此人生前教过书,家中有一定的田产,从他的诗句“衣有轻裘食有羹,终日暖阁话闲情”上看,他衣食不愁,也算小型地主了。他滨湖而居,以吟咏为乐事。早年有诗抄《求可轩诗草》,未刊行。其中有较多篇章是描绘射阳河风光和诗人恬淡生活的,皆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社会背景。他平生乐善好施,被人称为“曹善人”。他有知识,思想进步。当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以后,拥护共产党的进步主张,并为之无私奉献。解放后,他当选为阜宁县政协常委,也是实至名归。&
  曹小春的思想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一个诗人,一个隐逸者,一个有初步的民主意识,但更多的是消积遁世思想的人。当民族处于危难状态时,他也曾慷慨激昂,想挺身而出,报国杀敌,有所作为,但终究是书生报国,缺少说干就干的行为,因此一直处于消积遁世与积极用世这两种相互排斥的矛盾之中。他现存的诗稿基本反映了前期的思想倾向和生活内容。他的人生的后期,因共产党在阜宁建立了民主政权,他接受了共产党人的进步主张,思想上产生了质的变化,于是成为爱国民主人士,开始追求革命的进步的人生。
  曹小春现存的遗诗分两部分,一是始于民国初期即国民革命军北伐前,至全面抗战前,属于残本;二是建国后至“文革”前。建国前他在地方上已有诗名。土改时,曹小春的旧作流失。敝同乡姜影白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周滩(今阜宁县陈良镇丹南村)小学教学,无意中从学生手中得其手稿,知为曹小春诗作,他把这些诗稿抢救了下来。“文革”期间,恐祸及己身,姜焚毁其原手稿,而诗作大部分被抄录下来,一直保存至今。经我校订,得诗350首左右。曹小春建国后的诗稿,定集名为《有的放矢》,所作诗基本上是服务于政治的,“有的放矢”显示了针对性。这类诗稿为其子女保存。
  曹小春早期诗作的社会意义
  曹小春写于全面抗战前的诗,大量是描写射阳河风光和旧文人闲适生活的,这部分的诗社会意义并不大。但也有一小部分诗相关于社会生活和时事的,尽管不多,我们还是从中看到当时内忧外患,民生凋敝的时代面影。诗人虽然属于旧时代的文人,但有强烈的反抗外侮的爱国情怀,有渴望社会和平安定的愿望。这类诗有如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一,诗中反映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中的水灾、兵患、匪患、重赋等天灾人祸造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的不满情绪。地处海滨一隅的阜宁,昔日曾是十年有九年遭遇水灾。南水下泄,一片汪洋,“滚滚兼天涌,滔滔接地流。孤村浮小岛,古道泛轻舟”(《南水有咏》);“栽花小院蓄鱼鳖,破屋颓垣宿鹭鸥”(《次韵廿年大水》)。大水过后,带来的是什么景况呢?“饥来携幼欲讨乞,茫茫四顾无人炊。一朝霜落百草枯,万里风凋木叶稀。掘草又苦草无根,剥树又苦树无皮。”“可怜冻饿死路隅,暴露无人收其尸。伤心现象谁忍见,处处人瘦狗独肥。”(《咏廿年大水》)这是一幅惨不忍睹、令人掩面的图景,字字血泪!像诗人这样还算有衣食来源的人,也是“竞说年荒谷价高,御寒宁忍买香醪?田园水后悲寥落,怕听鸿雁满野号”(《冬日村居》)。民生如此凋敝,如在倒悬之中。当时的官府根本不顾饥寒交迫的农民的死活,不但不去赈灾,反而对赋税有增无减:“数年荒欠益奇穷,赈灾何堪属望空。寒食节过犹禁火,人家啼哭向东风”;“税已催清粮已绝,不堪枵腹去耕田”(《春日书感》)。如此病态的社会,必然带来匪患:“年荒水后鱼虾贱,寇急山前草木惊”(《小斋独坐》);“萑苻(强盗)满地亦堪忧,劫案村村报不休。任是春宵花月好,宁容秉烛作夜游”(《春日书感》)?人们夜不敢出门,这在当时绝不是一种夸张。此外,农民还要经受兵祸。“无数青年新战死,清明到处哭声多”,那无数新战死的青年,谁不是农家子弟?反动军阀拉夫、抓壮丁、抢劫,直接祸害农民。
  当时社会贫富悬殊非常大,曹小春在诗中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状况,表达了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如,《饥民冻毙感赋》:“一夜西风吹雪冷,饥民冻毙最难看。醉眠暖阁富家子,不信昨宵如此寒。”《饭后》:“充饥麦饭省多钱,白菜煎汤味更鲜。食罢偶看风雪里,几家冷灶尚无烟。”诗人尚有麦饭充饥,白菜煎汤,这在当时也算是富农和小地主的生活水平了,许多人家却是揭不开锅。《冬日偶成》:“孰怜枵腹光头汉,正在风前雪里行。”《雪后道中》:“客着冷裘偏未遇,多逢短褐不完人。”这些诗继承了古代乐府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第二,部分诗作表现了对反动军阀的憎恶和对国民革命军表示欢迎的进步思想。曹小春生活在封闭的盐阜农村,显然没有接受过先进的思想的熏陶,但他富有正义感,厌恶战乱,希望祖国独立,民族自强,人们有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当然不排除他的思想深处向往的是世外桃源式的生活。诗人有一首《被联军强役感赋》,记录了诗人的一次特殊经历:“野居犹不免征徭,惨目烽烟触九霄。果为中华谋独立,自甘投笔学班超。”据民国本《阜宁县志》载,1927年4月,“党军(国民革命军)入皖,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弃金陵全部北渡,绕道淮海,以趋山东”。5月“联军踞县城,兵士行动自由,几欲肆行劫掠”。“联军因党军即至,节节遁去”。8月,因曹万顺(国民革命军军长)北伐不利,率部退县城。“阅数日,联军复至”。从诗中看出,他可能是被军阀孙传芳的联军强拉入役的。他对形势的认识很清楚,这帮反动军阀是不能为中华谋独立的。后来他如何摆脱联军,我们不得而知。曹小春还有一首《喜革命军至偶作》:“貔貅百万莅淮东,动若雷霆气势雄。亿万生灵咸仰望,青天白日播仁风。”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先遣司令李明扬,师长张中立同时至阜宁,“不废一弹而联军已径去”。10月北伐,师长张中立、李明扬相继督师过境。曹诗题目所说的“革命军至”当指此。诗表明了诗人拥护北伐军的立场。
  第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土沦陷的伤痛,对抗日军起的期盼和对国民党不抵抗外侮,专打内战的愤懑,以及诗人愿纾国难的雄心壮志。中华民族的精神当中,重要一点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曹小春说到底一个文人,他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濡染较深,有爱国思想。在民族面临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诗人慷慨悲歌,诗也更令人感愤。“三省山河盘劲敌,一天风雪盼援兵。凭谁同洒新亭泪,愁听渔歌无限情。”(《眺望射湖》当时的东三省已失,“国破威灵减,时危感慨增”(《秋夜有感》),这是诗人深切的感叹。诗人有首《愤日》诗,写1932年“1.28”事变上海抗战后的实况:“日寇鹗张类病狂,沪江消兵最堪伤。惊闻绮歌清华地,顿化凄凉瓦砾场。不少健儿殉祖国,偏多冤鬼哭他乡。我将投笔从戎去,不杀倭寇愿不偿。”面对外侮,国民党蒋介石不积极抗战,反而打起内战,“沧桑浩劫未消磨,祸酿萧墙唤奈何”(《春日书感》;“战血腥还留沪渎,同胞祸又酿萧墙”(《感怀时局》)。对此,诗人愤而写道:“铁砚磨穿成何用,金瓯已缺枉兴嗟”(《病中偶作》);“西风吹起穷途恨,远对江山涕泪挥”(《秋江闲居》);“吹箫说剑英雄老,剩水残山感慨长”(《寄友》);“唤醒江山千古梦,摧残书剑十年心”(《秋日晚眺》)。诗人由此而生投笔从戎、疆场杀敌之雄心:“沧海倒澜谁砥柱,少年豪气未消残。书生杀敌心偏壮,岂供渔人老钓干。”(《舟中夜坐》)“哪甘亡国作人奴,责在区区一匹夫。须向死中求活路,莫教辜负好头颅。”(《励人》)“怒发冲冠谈国难,中流击楫数人才。请缨正是吾侪事,谁肯甘心老草莱。”(《过访喜赋》)诗人有一首《满江红&秋日书怀》,血气充溢,颇有岳飞《满江红》之壮怀激烈:“又是秋风,吹起我壮怀激烈。遮望眼、胡尘飞处,未曾扫灭。铁错当年谁铸就,金瓯此日仍残缺。正男儿、发奋立功名,好时节。
  无聊赖,常伏枥。穷途泪,青衫湿。把愁怀种种,向青天说。楚塞孤鸿号暮雨,燕台醉客歌寒月。待何时、得志请长缨,系南越。”词中表达了诗人誓欲扫胡尘,发奋立功名的愿望,而现实只能允许他“把愁怀种种,向青天说”。诗人觉得“老死文章皆草木,能纾国难是英雄”(《寄清江》)。从他的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出爱国主义诗人陆游、辛弃疾等人的报国豪情。“未死雄心孤剑在,难消热血怒涛奔。何时得遂男儿志,掷此头颅报国恩。”(《舟感》)曹小春最终没有走向杀敌的疆场。尽管曹小春是在书斋里抒发这种杀敌报国的情怀的,但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思想。
  曹小春的湖滨风光诗作的艺术价值
  曹小春其人其诗,长期湮没于民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志书和资料记载过曹小春其人和他的诗作。曹小春的诗(亦有少量的词),大部分是闲适诗,这种闲适诗往往又和描写射阳湖风光结合在一起。从这些诗中我们一方面可以欣赏到射阳河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得到山水之娱,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种恬淡的充满闲情逸致的生活。
  如,《渡口口占》:“一村杨柳一村烟,春色年年剧可怜。亭午梦酣谁唤觉,黄鹂声在杏花边。”《湖村晚眺》:“飒飒西风半掩扉,芦花散作雪花飞。一堤红树斜阳外,隔水人家唤鸭归。”《冬日村居》:“孤村水上两三家,秃树斜阳数归鸦。谁肯冒寒风雪里,小桥西畔访梅花。”《村前晚眺》:“射阳湖上晚风前,眼底秋光画里天。一片青帘红树杪,酒家楼阁夕阳边。”《晚泊》:“虹销雨霁剩残曛,晚泊长湖酒半醺。投宿鸟争烟里树,放歌人坐镜中云。”《沙溪雁影》:“夕阳如画雨初收,浅浅沙溪细细流。滟潋波涵芦雁影,一行描出一行秋。”《早春晚眺》:“东风拂面旧寒轻,闲眺村前雨乍晴。杨柳初将春色漏,青青藏不住黄莺。”《秋日晚眺》:“湖干晚眺乐无穷,射水茫茫漫碧空。O白蓼红秋色好,天开画本夕阳中。”《射湖秋泛》:“波光湖影画晴空,无限芦花间水红。小艇满将秋色载,蒲帆饱挂快哉风。”《秋日晚眺》:“叶乱烟横野径时,秋天景物倍凄凄。渔舟载得斜阳去,渡向芦花射水西。”《日暮河畔》:“小立柴门外,临风逸兴赊。蜘蛛藏屋角,蝙蝠拂檐牙。牧笛荒村里,渔灯射水涯。多情明月影,又到野人家。”《舟归》:“呼啸北风远,夜泊射阳干。孤月随舟冷,飞星坠水寒。雁声灯照起,鸥梦橹声残。乱世惟少隐,心思七里滩。”等等。
  曹小春前期属于自然主义诗人。曹小春的诗,其田园、山水之佳作,确有几分王、孟之流风余韵。总的说来,曹诗清丽、晓畅,不滞涩,有几分飘逸,也有几分纤巧。曹诗虽然不少意象不够新颖,但诗人很注意空间的布局和色彩的调配。就其中的优秀之作来说,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有其特殊的韵味。就题材而言,重复甚多,如闲眺、闲居、伤春归、感秋愁者不厌其烦地出现。客观地说,曹小春的诗在民国诗作中仍然是出类拔萃的,远非某些塾师和乡绅文人的滥俗诗可比。曹小春建国后的诗作趋向直白,受时代潮流的影响,政治倾向明显,诗中含有不少政治内容。这也反映了一个具有民主意识的旧文人在进入新社会后思想上努力保持与时代同步。在艺术上,他也向大众化努力。他还写了不少白话诗,即自由诗,虽然也贴近生活,但大多缺少形象思维。但不管怎么说,曹小春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平民诗人,在地方文学史上应该有他的席位。
中央人民政府
国家气象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人口与计生委
国土资源部
国防科工委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信息产业部
国家环保总局
--全国省(市)政府网站--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盐城市辖市(区)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新闻社
中国经济网
-------友情链接-------
阜宁文明网
阜宁地方税务局
施庄眼科医院
四川旅游网
阜宁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阜宁县委员会宣传部主办 阜宁县新闻信息中心承办
联系地址:江苏省阜宁县北门街1号 联系电话:9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苏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湘西匪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