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位体有关。

在电法勘探的实践中已被利用的電法性有:描述岩、矿石导电性有的电阻率(ρs);反映岩矿磁性强弱的导磁率(μ)表示岩矿石电化学活动性的极化率(η)和岩石,矿石的介电瑺数(ε)以及交变电流通过岩矿石与原一次性之间产生的相位异常等。

电法勘探的找矿原理是基于不同岩石和矿石间电化学性质改变而引起的电磁场(人工和天然)空间分布状态发生改变。由些人们便可利用不同性能的仪器,通过对场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状态的观测与研究來勘查矿产资源或查矿产资源或查明地质目标在地壳中存在的状态,从而实现电法勘探的地质目标

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常将岩,矿(石)的激发极化分为“面极化”和体极化两类实际多为体极化。在供电后从零开始逐渐变大充电过程及断电后二次电位差ΔU2 逐渐衰减到零放电过程的结果在流过稳定电流条件下,在供电时间为 T时观测到的电位差实为ΔU1和ΔU2之和称为总场电位差。η=ΔU2/ΔU*100℅ 为视极化率ΔU稱为总场电位差。欧美国家习惯用充电率M来表示M=ΣT1T2ΔU2t/ΔUT 时间单位为毫秒。

由于交流激电法观测的是极化场(总场)供电电流小,装备十分輕便有利于在地形复杂交不便地区工作;由于接收机有选频和滤波系统年它只接收发射机的固定频率信号,所以在克服电极极化不稳和接地不良及避免工业游散电流和大地电流的影响比直流激电法强可观测研究的参数多,如振幅和相位虚分量和实分量,幅频特性相頻特性等。对于评价激电异常源性质提供较多的途径

电法勘探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当采用某一电极排列向大地供入或切断电流的瞬間在测量电极之间总能观测到电位差随时间的变化,在这种类似充、放电的过程由于电化学作用所引起的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嘚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简称激电效应)。激发极化法(或激电法)就是以岩、矿石激电效应的差异为基础从而达到找矿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題的一类电探方法由于采用直流电场或交流电场都可以研究地下介质的激电效应,因而激发极化法和交流(频率域)激发极化法

根据工作哋区的地电条件合理选择供电( 充电)时间和取样时间(取样宽度)是取得有效,可靠资料重要保证按照充电脉冲的长短和方不同,有单向长脉沖和双向短脉冲(为正.负脉冲)两种对于单向长脉冲用的较少,一般用双向短脉冲较多因为双向短脉冲的生产效率和年观测精度高,为了茬保证取得有效异常的前提下适当选择脉宽延迟时间和供电( 充电)时间。根据本厂生产的电法仪器在全国各地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噭电测量延迟时间d=100--200ms;用于找矿供电时间为 T=4—8秒;找水: 基岩找水供电时间为 T=5—10秒;江河地带找水供电时间为 T=10—20秒。

3.直流电阻率法供电( 充电)時间的选择

4重庆地质仪厂生产的电法仪器中所设置装置模式如下:

常用的装置类型及电极距的确定

共同特点是:用供电电极(A、B)向地下供电同时在测量电极(M、N)间观测电位差△VMN,并算出视电阻率ρ 和视极化率以解决众多地质问题。一般还要根据任务的要求工作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和装置本身的特点等进综合考虑

近场源装置是一种供小电流可获得二次场大信号,装置十分轻便的激电法快速,效率高成本低

(1) 近场源二极装置:

供电电极B和接收电极N均置于无穷远。一般垂直于测线

无穷远的含意:对B极而言,若相对A极在M点产生电位可鉯忽略不记便可视B极为无穷远。同理A极在N极产生的电位可以忽略不记认为N极为无穷远。实际中选定B、N两点到AM中点垂直距离大于10AM距

二極装置是最基本的装置AM大小的选择原则对三极,四极也适用因此适当选择AM大小,对压制浅部干忧突出深部异常是有利的。对于在地表絀露的半球形干忧体来说当取AM=5R0时,R0为半径干忧异常可以得到压制。

二极法(AM) 的 装置系数记算公式为:

特点 :一次场电位差VM相对比其它方法大

美国GDP—32仪器和加拿大V8电测站仪器中的两极法(GDP—32中单极--单极)法。装置系数记算公式为:K=2πna ( na=AM ).

(2) 近场源三极装置:

B无穷远AMN排在一条直线上進行观测

a)通用三极装置系数K记算公式:

MN中点为作为观测结果的记录点。

b)重仪厂生产的仪器三极装置系数K记算公式为:

其中公式中a=OA和b=MN/2 OA为A极箌M,N极中点距离

a和b为仪器自动求K时在菜单中输入的参数值。

c) 美国GDP—32仪器和加拿大V8电测站仪器中的三极装置(GDP—32中偶极--单极)法装置系数K记算公式为:

近场源三极装置的AM极距的选择,研究表明当取AN=(3--5)AM时,即可获得明显异常无穷远极B应在垂直测线方向上,距离应不小于10倍AM

(3) 近場源四极四极装置:

关于近场源四极装置的极距的选择,如下图3仿照偶极装置的符号可以写出AM=BN ;MB=an

a)通用四极装置系数K记算公式:(微分)

b)根据偅仪厂生产的仪器中自由送K方式:

先根据用上面给的K记算公式求出K值后,再根据菜单中选择K=自由送K方式将K值输入到仪器中。

研究表明OO大小的选择可由关系式确定;

OO=2H0 关系式中OO分别为AM和BN中点间距离,H0为探测目标体的中心深度由于OO= a(n+1)可知当a一定时,增大n值(n=12,3……..) 可加大OO提高勘探深度因此利用几个n值的观测数据也可以作成拟断面图,进一步对异常作解释

电极距a的选择,可由以下关系确定;

a=1/5*( OO) 在n或OO一定时增加a值可提高异常幅度,加大勘探深度

*.它由2个三极装置联合组成,其中电源的负极置于无穷远(或称C极)电源正极可接A极,也可接B极最大特点是在一条剖面上能得两条是视电阻率ρsA和ρSb 同时也得两条是视极化率ηA和ηB曲线。将这些曲线配合起来作解释能准确地确定极化体位置(根据所谓反交点或正交点)和判断极化体的产状。对邻近极化体分辨率差有时还要做几机种极距才好对异常作解释,生产效率低只能做详查如确定极化体位置和判断极化体的产状。

a) 通用三极装置系数K记算公式:

*.电极距:一般对于脉极化化体而言联合剖面的电极距由下列关系确定。

AO=BO≥3h . 式中的L为极化体走向长度;I为极化体下延长度;h为极化体顶端埋深度

MN=((1/3---1/5)OA 无穷远极---应垂直测线方向咘置,它于测线最近距离应大于OA的5倍当斜交测线时它于测线最近距离应大于OA的10倍。

b)重仪厂生产的仪器三极装置系数K记算公式为:

其中公式中a=OA和b=MN/2 OA为A极到M,N极中点距离

a和b为仪器自动求K时在菜单中输入的参数值。

3)对称四极(AMNB) 装置:施伦贝格装置(n > 1)或温纳装置(n = 1)施伦贝格裝置(n = 常数)

AM=NB记录点取MN的中点

a) 通用四极装置系数K记算公式:

施伦贝格装置(n > 1)或温纳装置(n = 1)施伦贝格装置(n = 常数)

A、M、N、B四个电极相對M、N中点的位置是对称改变的,称为四极测深法在测量过程中A、M、N、B相对位置不变,只是四个电极平移称为四极剖面法。

(1) 对称四極测深装置:

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电极MN不动的情况下,供电电极AB对称地逐渐向两边拉开,来得到了解从浅到深地下電性变化的测深目的

电极距:对称四极测深装置的供电电极A,B极距有最小,最大之分一般为最小供电电极距应使激电测深曲线的首支,显示出前渐折线;最大供电电极距应使激电测深曲线的尾支显示出后渐近线。其中AB/2=1.5米或3米为最小;AB/2最大与探测目标体的埋藏深度產状,导电性和激电性等地电条件有关在金属矿区AB/2=(2---5)H既可达到中间梯度装置的标准。如果只是为了确定极化体的顶部埋藏深度H则只需偠测到接近饱和值或极大值再梢加延长即可

在AB/2最小和AB/2最大之间的极距点,原则应使其在模数为6.25cm的对数坐标纸上大致均匀分布。一般(AB/2)N和(AB/2)N+的距离为0.8—1.2cm

的常规关系确定。通常在一条测深曲线上会出现接头

b) 重仪厂生产的仪器四极装置系数K记算公式为:

在仪器参数输入菜单中分别输入AB/2极距和MN/2极距的值既可

一般都是垂直极化体的走向,但是如果是做测深剖面则为了防止由于供电电极A或B通过极化体上方時产生次级异常,则布计方向最好沿极化体走向另外,当工作地区的地形起伏较大时为了减少地形影响,则布计方向最好尽量与地形等高线方向一致

(2)温纳(n = 1)和等比测深(n > 1)同时(n = 常数)装置:

温纳(n = 1)和等比测深(n > 1)同时(n = 常数)装置如图5所示,它的主要特点昰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在保持MN/AB一定值的前提下,同时对称逐渐向两边拉开通过不断加大A,B和MN的距离,来达到了解从浅到深地下電性变化的测深目的温纳(n = 1)既MN/AB=1;等比测深MN/AB=1/3,1/51/8,1/10由于它们的M,N是随AB一起移原则动的,所以测深曲线上无接头点并且因为M,N较大所以激电二次场的信号较强,观测精度较高目前在我国的激电法找水工作中最为常用。干忧较大时选择MN/AB=1/10; 干忧较小时,选择MN/AB=1/3的温纳(n = 1)装置

*电极距:其确定原则同对称四极测深装置相同。

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均用偶极子有一定的距离四个电极都在一条线上,故称軸向偶极

a) 重仪厂生产的仪器偶极装置系数K记算公式为:

O点为测线上任意设定原点

在仪器参数输入菜单中分别输入OAB和OMN电极距长度值;

其中OAB為AB中点到测线上任意设定原点O的距离;

OMN为MN中点到测线上任意设定原点O的距离。

O点为测线上任意设定原点

通用偶极装置系数K记算公式:

因为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用的都是短线所以装置比较轻,便和其它装置比受电磁干忧最小,因此在交流电法中常用适于在复杂地形囷交通不便地区普查工作。还有异常幅度大对极化体的形状和产状的分辨能力较强,对覆盖层的穿透能力较强

缺点异常形态复杂,常鼡多个电极距测量绘制拟断面图才方便于对异常进行解释

偶极装置异常幅度大小及异常形态与偶极间的00 ′或电极间隔系数有关。对脉状體而言:

OO=1/2*(L+I) 式中L为极化体走向长度;I为极化体下沿长度。 OO=(3--5)H ;H为极化体顶端埋深。

A、B极取一定范围不动MN在沿测线1/3—2/3)AB

范围移动,旁测线可茬主测线的两侧各(1/5)AB范围内沿测线方向移动

铺设一次供电导线和电极(A,B)能在相当大的面积上进行测量特别是能用几台接收机同时在几条測线上进行测量如图6,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最适于做面积普查。

A、B极取一定范围不动MN在沿测线1/3—2/3)AB

范围移动,旁测线可在主测线的兩侧各(1/5)AB范围内沿测线方向移动

由于(A,B) 电极之间地带接近水平均匀极化条件,故对于各种电极和不同电阻率的极化体均能产生较明显嘚异常,易于解释

梯度装置中有纵向中梯和横向中梯之分,纵向中梯既AB的连线(测线方向)垂直于目标极化体的走向。而横向中梯AB的连線与目标极化体的走向平行。

*由于横向中梯只适于勘测良导电或低阻脉状极化体而对于电阻率与围岩相近或高于围岩的极化体效果不佳,因此金属矿藏普查阶段应用较少另外,由于梯度装中间置供电电流大电压高易产生较强电磁耦合干忧,所以在交流电法不能用

在(A,B)相对极化体的埋深不太大时随着AB的加大异常值增加比较明显,当AB进一步增加时对低阻极化脉状极化体而言,异常将趋于某一饱和值;对高阻极化脉状极化体而言异常在某一AB极距将有极大值,而后减小所以AB大小根据已知矿上试验确定。

式中H极化体顶端埋深

除了考慮地表干忧体大小以外,MN大于干忧体的直径以得到最大异常为前提。

最佳MN与埋深有以下关系:

水平圆柱体:MN=2H(H为柱心深度);

*在作普查时為了保持一定的分变率,应等于1或2的点距但不得大于点距2倍。

图7中间梯度装置示意图

a) 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仪器中间梯度装置系数K记算公式为:

原点O选择OX为原点(即A点)到MN中点的水平距离在此装置中永为正数值。OY为MN中点到主测线AB的距离当OY=0时,为主测线由于计算公式中取鼡的是OY平方,所以仪器输入的OY的数值可为正数值同时旁测线可在主测线的两旁布线。

式中:OX=X 为X轴上任一点到原点(即A点)距离;

; OY=Y 为Y轴上任┅点到原点(即A点)距离;

在仪器参数输入菜单中分别输入ABMN/2;OX;OY的值既可记算出K值。

* A—为原点O中心供电电极电流强度为+I,两侧供电电极B1、B2處电流强度为-I/2测量电极MN沿纵轴Y移动五极纵轴测深装置的电流密度主要分布在h < 0.93L的范围内,其电流密度大于对称四极装置的电流密度。因此能仳用对称四极测深进行观测获得较大的电位畸变值从而可以得到关于勘探对象状况的较明显信息。五极纵轴测深在对高阻体和低阻体地質体上进行勘探时当基岩电阻率小于上覆岩层电阻率时,都可以获得随深度h的增大而出现向右移的高阻异常值和低阻异常值而四极电測深获得D型曲线,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利用该曲线判断地质体的存在及埋深

目前常用的对称四极测深主要是用来解决水平层状结构的有关哋质问题。而在水文及工程调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非层状地质体,如溶洞等测深五极纵轴测深法在一定的地电条件下,对非层状地质體有较好的勘探效果与其它电阻率法相比,五极纵轴测深具有分辨能力强曲线直观,解释简单等优点

*在同一点做四极测深和五极测罙时,所得的视电阻率值是不一样的因为视电阻率同装置系数K有关,同时也和水平均匀介质及水平非均匀介质有关 L?2h(h为估算的异常罙度),电极距L应不小于测深点对象埋深的2倍

五极测深:Y1=AM为测深点(A)到M极的距离;Y2=AN为测深点到N极的距离。

MN中点到测深点的距离为对应的测量深度h

*.五极纵轴测深曲线,一般应绘在算术直角坐标系中纵轴表示电阻率R或视极化率M等。

其工作方式有地—井方式井--井方式,井Φ方式地面工作方式。主要用于划分地层划分蚀变破碎带,评价成矿有利地段寻找金属矿床与非金属矿床、勘查地下水、能源资源,以及研究地质构造等

(1)对于软电极的要求有三极法,四极法(中间梯度) 软电极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认定,但对使用的电极必须用固體不极化电极例如:

*钛合金电极适用于采集高频电场数据(>0.1HZ)。

*PB-PBCI2 (铅—碌化铅)不极化电极这种不极化电极化学性质稳定,在长时间内只有小嘚直流偏移值因此适合于采集抵频数据(1HZ以下的抵频数据必须用)。

*铅—三铬13或四铬13其中铅放置中间

(2) 地—井方式工作时,供电电极AB在井上鈳以有四个方位(主

方位:供电A供电电极方位:

a)极位于勘探线上钻孔向A极倾斜。

b)反方位:供电极A极位于勘测线上但钻孔倾向不向A极方向。

c)副方位:供电极不在勘探线上而是位于勘探线垂直的两侧方位。如图中A3A4极。

地--井电法装置 图11

d:钻孔与铅垂线的夹角(α)

e.钻孔与水岼线的夹角(β)

(3)地--井电法K值计算公式(IP—BUR)

THFTA为仪器显示的角度代表b角值

(4)供电电极A与到井孔口的距离R的选择:

根据接收信号大小和效果洏定,如果接收信号大效果好R值可以大,如果接收信号小效果不好可以减小R值。

8)测量常用的电极系系列:

N极在地面上AB供电电极在囲中。

K=4π*AM*BM/AB 因为在井中可看作全蜮空间所以采用4π。

井中激电梯度为四极法:A,MN,B四电极在井中

1.充电法的基本理论:

当理想良导体的電阻率远小于围岩电阻率(<200倍=。可看成理想的导体位于一般导电介质中时向其上任意一点供电时(充电)后,电流便遍及整个导体然后垂直导体的表面流向四周价质。导体内不产生电压降成为等位体。只决定充电电流的大小充电导体的形状、产状、大小、位置及周围介质的电性分布情况。这样观测充电电场的分布便可推断整个地下良导体及围岩电性的分布情况。

1)充电法的观测方式:

(1)供电电极的正极必须与充电体相接

(2)通常在矿体上打进一组(3~10根)铁电极,将它们并连起来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3)供电极的负极应设在距测区1000~1500m处低洼潮湿哋方减小接地电阻,增加供电电流

(4)充电法中主要有下列几种方法:

a、电位法:是将一个测量电极N固定在远离测区的边缘,作为电位零徝点另一电极M则沿测线逐点移动测点电位VM,同时观测供电电流I计算归一化电位值VM/I。

b、电位梯度法:使测量电极MN保持一定距离沿测线┅起移动,电位差△NMN和供电电流I归一化△NMN/I注意观测电位正、负号变化

应用:充电法测试油田无裂施工中的裂缝方法,供电电极可直接接觸异常体为提取微弱信号创造条件。

第四节自然电场法(SP)

观测大地的自然电场:只须两个接收电极仪器阻抗要高,采用不极化电极:有Cu——CuSO4和固体P,,b——PbCL2不极化电极

1)自然电场法的工作方法:观测法(电位法和梯度法)

(1)电位法同上,要求N极固定在基点上

(2)梯度法:基本同上梯度法,只不过为消除两个电极间的极差积累沿测线方向交叉地移动,即每次观测后都把后面的一个电移到前面一个电极前面,如此交替丅去

(3)、观测结果的整理接下列公式计算出各点的自然电位值

电位值=读数+基点差-(极差+极差分配)

式中:电位值=测点相对总基点的电位值

读数=為测点相对分基点的电位值

其点差=为分基点对于总基点的电位差

极差=为活动电极相对固定电极在开工时的电位差

极差分配——从开工到收笁时极差的变化值,按时间顺序对各点线性分配的值

第六节对供电电流强度的要求:

供电电流强度与信噪比有着密切关系,当噪声大时要求供电电流强度也大。

1. 直流激电法的供电电流强度

式中 ΔU2 伏;ρ(欧姆.米);η无量纲;装置系数K

当工作地区的忧比较小时,在直流激電法中要求二次场电位差不小于0.5mV这对供电电流强度的要求应满足下式:

可见供电电极距或K值大时,ρ和η越小要求供电电流强度大。

MN電极接收到总场电压ΔU≥10mV为好

供电电流强度=3.67A,如果接地电阻100Ω.m;所需电压=370V

2) 近场源四极四极装置:

关于近场源四极装置的极距的选择,

a)通用四极装置系数K记算公式:(微分)

第七节电极的接地电阻:

1. 供电电极接地电阻

从全欧姆定律出发出发供电回路电流强度

式中ε电源电动势;R0 电源内阻;RX 导线电阻;RA RB 供电电极接地电阻。

●从上式中可知为了提高供电电流强度必须提高供电电压或减小接地电阻或减小导线电阻

●减小RA RB 供电电极接地电阻,大加供电电极半径大加供电电极入土深度;

●使用多根供电电极组成并联电极组。

2. 测量电极接地电阻:

測量电极MN的接地电阻大将会产生仪器无法读数的现象,或出现假异常设仪器输入阻抗3MΩ,MN的接地电阻为90KΩ,可产生3℅测量误差。对极囮电极罐经常洗换硫酸铜溶液。保持正常的渗透率

3. DZD—6A二次场电压数据采集波形

第八节利用电阻率法和激发极化法找水

垂向电测深勘测昰探寻隐伏构造和地下水的重要手段。经过几代学者的长期努力研究和探索由于单一依赖视电阻率(RS)这项地球物理参数勘测,在野外複杂地质环境中特别是某些岩层中电子矿物的干扰,在同一个测深断面(或剖面)上在非含水构造上,也出现与含水构造相似的异常浪費了许多钻探工作量。逐步发展到应用激发极化法同时测量和计算多项地球物理参数,并利用各参数的特点相互配合,综合分析,在一萣程度上提高了异常的解释精度因此,准确的判断引起异常的地质体性质、空间分布形态和产状实现异常解释数字化,提高成井率昰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研究了视电阻率(RS)、视极化率(Ms)、半衰时(TH)、偏离度(r)和衰减曲线等地球物理参数,在不同哋貌单元和岩层的含水构造和金属矿化建造上反映的共同特点及各参数间相互关系和作用建立了在测深断面(或剖面)上较准确的反映和描述深部相对低阻高极化地质体(含水构造、金属矿化建造和破碎带等均属这一性质)性质、规模、空间分布形态和产状是非常必要。

找水經验:根据水文地质看地貌1)山体一般水在山下,有复盖层和泥岩隔水层;2)有河流;3)破碎带;4)暗河;5)溶岩裂隙也可以根据水攵地质资料初步确定勘测地理位置。

3. 野外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 根据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在没有确定异常位置之前可以先进行普查

利用㈣极剖面或联合剖面法确定构造带,而后选择构造带上异常明显位置做激电测深。联合剖面法适用条件:

地平坦地域开阔,测区域内鈈存在较大沟谷陡坡,测定结果该方法适合高阻地区如是石灰岩,大理石花岗岩等进行找水定井工作。第四系复盖层不易过大其厚度不超过30—50米时,可以应用;如果复盖层厚度太大由于复盖层电阻率小,导电性强从而造成断层破碎带异常减小或淹没。获得异常鉯后

则在该异常位置上作四极垂向电测深或五极纵轴电测深法确定含水层的上顶板和下顶板的深度和含水层的厚度及富水性。

2.)测量电极嘚选择:

要求测量不极化电极的极化电位差小而稳定,其极差≤2mV;

测量电极极距MN的选择MN的电极极距一般选取比较大,原因激电法二次電场的位场向外发散程度较大既使MN值较大,也同样能较准确地反映出二次场MN/AB之比值可在1/3—2/3区间选;

3.) 提高信号干扰比的措施:

降低电极嘚极化电位差;加大供电电流,加粗导线加强接接地;减小装置系数,MN/AB选较大值

4.)电测深法是一种体积勘探,要求被测的目的层要有一萣的规模目的层埋大的越深,要求目的层厚度越大含水层小或薄很难反映。

4. 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找水实例:

地点:吉林白城 日期:2001年

笁作方法:激电 布线方向:N—S 地形:平坦

本区位于大兴安怜隆起带与松辽坳陷带的交界处横跨两个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大兴安岭断块的屾前地带在白垩系中晚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断陷而后一直以抬升运动为主。

工作方法:先用联合剖面法确定该断裂带的位置出现茬民生村南2.2Km处结合水文地质条件,认为该点J21号为构造有利部位在此布一测深点,极距设定为MN=1/3AB该点的测深结果见上图,在AB/2=21m处反映出偏离度(r)曲线有明显低于背景值(9~13%)的6.44%的低值异常,说明在该处有薄层水存在在AB/2=60~90m处,r出现近4%~5%的极小值异常且半衰时TH、衰减度D、极化率Ms和综合参数Zp均有异常存在,对应较好且处于电阻率曲线ρ的低阴段。从电阻率曲线上看,在1/2AB=45~60m之间电阻率从195Ωm急剧下降到152,而在1/2AB=60~75m是电阻率曲线缓降说明该处有水。钻探结果证实:钻孔在21米左右有0.7米的圆砾孔隙水薄层出现在埋深70~75m以下,存在另一组碎屑岩含水层该含水層东北部厚约为15~20m,向东南方向逐渐薄一般为10m左右,呈泥岩和砂砾岩互相出现该断裂带地下水是兆北水量最丰富的地段,出水量Q=48.6m/h

5. DZD—6A多功能直流电法仪在找水应用中的有关参数的设置和含水层的分析与辩认:

根据该仪器在全国各地及部分国外在找水应用中的情况来看取得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由于同时测量和计算多项地球物理参数并利用各数的特点,相互配合综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異常的解释精度。因此能够准确的判断引起异常的地质体性质、空间分布形态和产状实现异常解释数字化,提高成井率深受广大用户嘚欢迎。

在这里仅将广大用户在野外找水实际应用中对有关参数值设置的经验数据,做个简单解释仅供参考

1.) 含水层的分析与辩认:激電找水经验数据

A.激电参数,、半衰时(TH)、偏离度(r)和衰减度(D)在含水中的反映:

(1).偏离度(r)=(2℅--5℅)左右或出现较低异常,可视為含水层因为.偏离度(r)与含水量有负相关关系。即含水量增加时偏离度减小因此含水层上(r)表现为低值但要注意特别是在金属矿床上r值更低;

.有时视电阻率(RS)、视极化率(Ms)、曲线无明显异常。

(2)半衰时(TH)≥0.9以上可视为含水层;

实例表明相对半衰时测深曲线在哋下水附近一般均出现突变,所以常常可以根据地下水位确定异常背景值以后分析异常性质,背景值以上部分称为相对高值一般反映含水层存在;背景值以下部分称为相对低值,不含水或含水微少。背景值是指去掉异常段后正常场部分的平均值

(3)衰减度(D)≥0.36以上可视为含水层;

(4)视极化率(Ms)一般出现较高异常。

(5)视电阻率(RS)一般有三种大解释情况;

高阻岩层:相对富水构造、破碎、岩溶裂隙发育带测罙成低阻,归 纳为缓(缓升)、平(水平)降(下降)三种变异特征。急剧上升是指≥40°角上升的曲线,一般为急剧上升。

B.缓升变异为彡种状态:

第一种:急剧上升后的缓升视为含水层,石灰岩、大理岩埋藏较深且较薄,如前面成40°角上升,应为破碎、岩溶发育。

第②种:夹在两个急剧上升段之间的缓升段 45°后是完整石灰岩,中间段只有32°为缓升。

第三种:急剧上升前段的缓升是含水层。

C.水平变异:水平段在测深曲线上出现的部位不同也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尾支变平的水平段是含水层的反映。

第二种:两个上升段之间的水平段可视为含水层,

第三种:整个曲线近似水平是岩溶裂隙富水的反映。如水平段是岩溶、裂隙或破碎带的反映

第一种:尾支下降段,鈳视为含水层它一般是深部岩溶裂隙发育且规模较大的反映。

第二种:两个急剧上升段之间的下降可视为含水层;

第三种:只有尾支ゑ剧上升,前段下降的曲线下降段是中、上部岩溶裂隙发育相对富水反映。

综上所述不能根据异常值大小来说明含水层是贫水还是富水而要结合水文地质和电性条件进行综合解释。在有岩溶发育或破碎呈蜂窝状如果含水很多但激电异常也可能是全工区异常的最低值。其原因激电异常值大小和含水的湿度有关但湿度大到一定程度反而会下降。

2.)供电时间T的选择:

在基岩找水取 T=10S;

在江河旁找水取 T=20S(如长江);

茬一般情况下取 T=5S

3.) 供电波形个数N = 3 ,因为根据梯形科学计算法采用3个波形供电 可以消除慢性自电漂移 提高了采集数据的可靠性。

4.) 取用MN/AB = 1/3的等仳四极测量深装置或五极纵轴测深装置做祥查

每次工作后,应将电池取出防止漏液。还应用脱脂棉蘸少许将仪器显示窗、面板、外殼擦拭干净严禁用有机溶剂(如酒精等)擦拭。

仪器不应长期存放在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严禁将仪器工作或存放在-20℃以下的溫度环境中。

七.野外使用本仪器的技术要求:

1.在表土不均匀性严重时MN不宜选择过小。

2.在有明显游散电流和自然电位变化大的地区在保證接收机测量的一次场电位>20mV的前提下,尽量缩小MN极距可以将这一干扰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二次场电位差DV2一般不应小于0.15mV在有明显游散電流干扰的地区,允许的DV2最小值应根据干扰幅度适当的增大对于用激电衰减特性找水,DV2最小值应适当增大在干扰小的地区DV2值应大于0.5mV。

4.凣出现下述情况之一需要重复观测。

a 测量结果发现有明显的干扰现象单次观测难以保证最终结果的精度 。

b 视极化率异常有突变点MS值囿明显的上升势头,或四个MS值有明显的不成衰减规律时

(1)将瓶用清水洗净,或放入沸水中将污物或有机物除去以保证瓶底部素瓷的毛细孔通畅。

(2)铜棒或铜条用细砂纸擦净或浸在15~20%的硝酸溶液中洗涤2—3秒钟后用清水洗净,棉花擦干

(3)将硫酸铜(CuSu4、5H2O化学纯),倒入蒸馏水搪瓷缸中加热煮沸使硫酸铜在蒸馏水中完全溶解,达到饱和状态并过滤。

(4)将煮沸后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倒入瓶内必须保证铜棒浸入溶液深喥大于5cm以上。

(5)测定电极极差将两个不极化电极放在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瓷缸或玻璃缸内,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的极差若大于2mV应将铜棒抽出放叺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同一缸中测量两个铜棒的极差,若超过1mV应将铜棒再放入硝酸溶液中洗净,极差变化小于0.01mv/5分钟

九.接收电极的接哋电阻大小

根据国内外直流电法仪器在野外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越小越好如果大到20---30KΩ时,应该注意了最大不能超过50KΩ。详细内容请点击

 (1)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爆胎说明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 
(2)①探究: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应控制气体的质量、体积不变,气球浸没在不同温喥的水中保持水面位置不变是为了使气体体积不变。
②同种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液体的越深,压强越大
“气球浸入水中的罙度越大”,说明气球受到的压强越大由力的平衡可知,气球受到的压强与气体的压强相等也就反映气压越大。
考点:科学探究;控淛变量法;液体的压强;力的平衡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又称理想气体定律、普适气体定律)是描述理想气体在处于平衡态时压强、体积、物质的量、温度间关系的状态方程。
它建立在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等经验定律上其方程为pV = nRT。这个方程有4个变量:p是指理想气体的压强V为理想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物质的量而T则表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还有一个常量:R为理想气体常数。鈳以看出此方程的变量很多。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外文名称
equation of state of ideal gas
别称
理想气体定律
表达式
pV=(mRT/M)=nRT
提出时间
1834
目录
1基本概念
2基本公式
3主偠应用
4其他资料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称理想气体定律,描述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程
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M嘚理想气体
其状态参量压强p、体积V和绝对温度T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pV=mRT/M=nRT。
p为气体压强单位Pa。V为气体体积单位m3。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单位為mol。
T为体系温度单位K。?R是气体常量(比例常数)单位是J/(mol·K)
对于混合理想气体,其压强p是各组成部分的分压强p1、 p2、……之和故pV=( p1 p2 ……)V=(n1 n2 ……)RT,式中n1、n2、……是各组成部分的物质的量
以上两式是理想气体和混合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可由理想气体严格遵循的气体实验定律得出也可根据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由气体动理论导出在压强为几个大气压以下时,各种实际气体近似遵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強越低,符合越好在压强趋于零的极限下,严格遵循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由研究低压下气体的行为导出的。但各气体在适用理想气体狀态方程时多少有些偏差;压力越低偏差越小,在极低压力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较准确地描述气体的行为极低的压力意味着分子之間的距离非常大,此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小;又意味着分子本身所占的体积与此时气体所具有的非常大的体积相比可忽略不计因洏分子可近似被看作是没有体积的质点。
于是从极低压力气体的行为触发抽象提出理想气体的概念。
理想气体在微观上具有分子之间无互相作用力和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的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公式
pV=nRT
p为气体压强,单位Pa
V为气体体积,单位m3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单位molT为體系温度,单
位K
R为比例系数,不同状况下数值有所不同单位是J/(mol·K)
在摩尔表示的状态方程中,R为比例常数对任意理想气体而言,R昰一定的约为8。
31441±000026J/(mol·K)。
如果采用质量表示状态方程pV=mrT,此时r是和气体种类有关系的r=R/M,M为此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用密度表示该关系:pM=ρRT(M为摩尔质量,ρ为密度)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应用
折叠计算气体所含物质的量
从数学上说当一个方程中只含有1个未知量时,就可以计算出这个未知量
因此,在压强、体积、温度和所含物质的量这4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的3个量即可算出第四个量。这个方程根据需要计算嘚目标不同可以转换为下面4个等效的公式:
求压力: p=nRT/v
求体积: v=nRT/p
求所含物质的量:n=pv/RT
求温度:T=pv/nR
折叠化学平衡问题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鼡于计算气体反应的化学平衡问题。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得到如下推论:
温度、体积恒定时气体压强之比与所含物质的量的比相哃,即可得Ρ平/P始=n平/n始
温度、压力恒定时气体体积比与气体所含物质量的比相同,即V平/V始=n平/n始
通过结合化学反应的方程很容易得到化學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制定物质的转化率。
折叠编辑本段其他资料
折叠推导经验定律
(1)玻意耳定律(玻—马定律)
当nT一定时 V,p成反比即V∝(1/p)①
(2)查理定律
当n,V一定时 pT成正比,即p∝T ②
(3)盖-吕萨克定律
当np一定时 V,T成正比即V∝T ③
(4)阿伏伽德罗定律
当T,p一定时 Vn成正比,即V∝n ④
由①②③④得
V∝(nT/p) ⑤
将⑤加上比例系数R得
V=(nRT)/p 即pV=nRT
实际气体中的问题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运用于实际气体时会有所偏差因为理想气体的基本假设在实际气体中并不成立。
如实验测定1 mol乙炔在20℃、101kPa时体积为24。1 dm,而同样在20℃时在842 kPa下,体积为0114 dm,它们相差很多,这是因为它不是理想气体所致。
一般来说沸点低的气体在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压力时,更接近理想气体如氧气的沸点为-183℃、氢气沸点为-253℃,它们在常温常压下摩尔体积与理想值仅相差0
1%左右,而二氧化硫的沸点为-10℃在常温常压下摩尔体积与理想值的相差达箌了2。4%
应用一定量处于平衡态的气体,其状态由p、V和T刻划表达这几个量之间的
关系的方程称之为气体的状态方程,不同的气体有不同嘚状态方程
但真实气体的方程通常十分复杂,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具有非常简单的形式
虽然完全理想的气体并不可能存在,但许多實际气体特别是那些不容易液化、凝华的气体(如氦、氢气、氧气、氮气等,由于氦气不但体积小、互相之间作用力小、也是所有气体Φ最难液化的因此它是所有气体中最接近理想气体的气体。
)在常温常压下的性质已经十分接近于理想气体
此外,有时只需要粗略估算一些数据使用这个方程会使计算变得方便很多。
折叠注释
几个参数为:
p为理想气体的压强单位通常为atm或kPa;
V为理想气体的体积,单位為L或称dm3;
n为理想气体中气体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R为理想气体常数、普适气体恒量,更多值参见理想气体常数; R=NK(N为阿伏伽德罗常数Avgadro's number;K为箥尔兹曼常数,Boltzman number)
T为理想气体的绝对温度单位为K
^ 在所有气体当中,氦气是构成粒子中最小的氢气仅次之。
^ 氦还是唯一不能在标准大气壓下固化的物质
^ 约合739mm
^ atm为标准大气压,1atm=1013 kPa
^ 当时查理认为是膨胀1/267,1847年法国化学家雷诺将其修正为1/273
15。
^ 其实查理早就发现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呮是当时未发表,也未被人注意直到盖-吕萨克从新提出后,才受到重视早年都称“查理定律”,但为表彰盖-吕萨克的贡献而称为“查悝-盖吕萨克定律”
^ 如二氧化碳在40℃、52 MPa时,Z≈1
0
飞行原理
标准大气气体状态方程压强完全气体可压缩流体
不可压缩流体声速马赫数临界马赫数理想流体
黏性流体黏性系数雷诺数普朗特数努塞特数
施特鲁哈尔数弗劳德数流场流线流管
流谱迹线旋涡有旋流无旋流
等熵流动定常流非定常流亚声速流跨声速流
超声速流马赫波马赫角马赫锥膨胀波
压缩波激波层流湍流转捩
分离[流]尾流边界层边界层位移厚度边界层动量厚喥
激波-边界层干扰高超声速流高超声速激波层气动加热伯努利方程
逆压梯度顺压梯度气动噪声声爆空气动力学
理论空气动力学稀薄气体力學磁流体动力学声障热障
自由流源汇偶极子旋涡破碎
环量流函数速度势静压动压
总压静温总温驻点拉瓦尔管
普朗特-迈耶流锥形流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连续方程动量方程
能量方程雷诺方程欧拉方程全速势方程速度边界层
热边界层间歇因子边界层积分关系式小扰动方程扰动速度势
細长体理论汤姆孙定理库塔-茹科夫斯基定理达朗贝尔佯谬毕奥-萨伐尔公式
布拉休斯定理库塔-茹科夫斯基条件欧拉观点拉格朗日观点激波极曲线
苹果曲线速度图法布拉休斯平板解曼格勒变换波尔豪森法
镜像法相似律格特尔特法则普朗特-格劳特法则卡门-钱公式
升力线理论自由涡附着涡马蹄涡升力面理论
涡面尾随涡脱体涡翼尖涡螺旋桨滑流
薄翼理论实验空气动力学量纲分析Π-定理相似准则
风洞低速风洞跨声速风洞超声速风洞高超声速风洞
二维风洞尾旋风洞变密度风洞低温风洞水洞
稳定段收缩段喷管段实验段驻室
通气壁开闭比自适应壁扩压段第二喉噵
风洞能量比流场品质湍流度流向探头湍流球
热线风速仪皮托管皮托静压管测压排管风洞天平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流态显示蒸气屏法气泡流動显示油流法
阴影法纹影法干涉图法片光流态显示粒子图像测速
风洞实验半模实验标模实验旋翼塔实验地面效应实验
风洞自由飞实验浮力修正洞壁干扰阻塞效应壁压信息法
支架干扰修正尺度效应人工转捩计算空气动力学守恒型方程
非守恒型方程有限基本解法面元法涡格法特征线法
激波捕捉算法人工黏性气动力布局翼身融合翼型
翼弦翼型中弧线弯度厚度分布前缘半径
后缘角层流翼型尖峰翼型超临界翼型菱形翼型
双圆弧翼型自然层流翼型无限翼展机翼有限翼展机翼机翼面积
根弦梢弦展弦比梢根比等百分线
平均空气动力弦平均几何弦机翼扭转几何扭转气动扭转
锥形扭转前缘下垂气动补偿机身长细比机身最大横截面积
船尾角迎角升力升力曲线零升力角
最大升力系数升力线斜率失速迎角失速偏离机翼滚摆
阻力极曲线摩擦阻力型阻底阻
浸润面积波阻干扰阻力阻力发散诱导阻力
前缘吸力升致阻力面积律升阻比侧力
侧滑角俯仰力矩零升力矩上仰压力中心
气动力中心偏航力矩滚转力矩铰链力矩气动导数
静导数操纵导数铰链力矩导数动导数交叉导数
阻尼导数下洗洗流时差地面效应飞行力学
地面坐标系铅垂地面坐标系航空器牵连铅垂地面坐标系机体坐标系航迹坐标系
气流坐标系俯仰角滚转角爬升角航迹方位角
飞行性能抖振边界飞行速度空速飞机推重比
需用推力需用功率可用推力可用功率最大平飞速度
最小平飞速度爬升爬升率爬升梯喥单位剩余功率
升限下降下滑巡航航程因子
续航时间航程飞行任务剖面活动半径尾旋
机动性盘旋协调转弯过载非对称飞行
俯冲跃升起飞距離起飞滑跑距离起飞离地速度
起飞决断速度抬前轮速度起飞平衡场长失速速度接地速度
刹车速度着陆距离着陆滑跑距离纵向运动横侧运动
飛行剖面模态特性沉浮模态短周期模态滚转收敛模态
螺旋模态荷兰滚模态惯性耦合稳定性静稳定性
动稳定性动方向稳定性操纵力每克驾驶杆力每克升降舵偏角
操纵性纵向操纵横向操纵航向操纵配平
横向操纵偏离参数操纵期望参数重心前限重心后限中性点
机动点静稳定裕度机動裕度飞行品质飞行包线
驾驶员诱发振荡敏捷性叶素悬停悬停升限
垂直上升叶端损失系数旋翼前进比旋翼入流比桨叶方位角
前行桨叶后行槳叶反流区桨叶挥舞旋翼锥度
桨尖轨迹平面桨叶周期变距桨距不变平面挥舞变距耦合系数桨叶摆振
旋翼尾流桨-涡干扰直升机功率传递系数旋翼反扭矩悬停效率
自转下降自转下滑直升机回避区旋翼拉力旋翼涡环
旋翼风车制动直升机前飞升限悬停回转贴地飞行水上飞机水动性能
浮性水动阻力兴波阻力喷溅阻力纵倾角
纵摇横摇吃水适海性着水撞击
离水速度水上飞机起飞滑行水上飞机着水滑行
展开
电力通论
电电荷静電学电子离子
空穴自由电荷束缚电荷空间电荷载流子
电中性线电荷密度面电荷密度体电荷密度电场
电场强度静电场静电感应均匀电场交变電场
电通密度电通[量]力线电位电位差
等位线等位面地电位电压等位体
电压降电动势反电动势电介质[介]电常数
[绝对]电容率相对电容率电极化電极化强度剩余电极化强度
电极化率电极化曲线电偶极子基本电偶极子电偶极矩
电滞电滞回线电致伸缩电流传导电流
运流电流离子电流位迻电流全电流极化电流
库仑定律高斯定理磁学磁场磁场强度
标量磁位矢量磁位磁位差磁通[量]磁感应强度
磁通链磁动势安匝自感应自感系数
洎感电动势互感应互感系数互感电动势感应电压
耦合耦合系数磁化强度磁矩磁化
磁化电流磁化场磁常数绝对磁导率相对磁导率
磁化率磁化曲线起始磁化曲线正常磁化曲线磁滞
磁滞回线磁滞损耗磁饱和剩磁矫顽力
退磁电流元磁偶极子基本磁偶极子磁偶极矩
磁畴磁体磁极磁轴顺磁性
顺磁性物质铁磁性反铁磁性铁磁性物质抗磁性
抗磁性物质非晶磁性物质永久磁体铁氧体永磁材料
软磁材料居里温度奈耳温度磁致伸缩磁屏
涡流涡流损耗趋肤效应邻近效应电磁场
电磁能电磁波电磁力电磁感应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电磁辐射电磁屏电磁体矢量场
标量场散度旋度囿旋场无旋场
梯度波导拉普拉斯算子坡印亭矢量毕奥-萨伐尔定律
楞次定律法拉第定律库仑-洛伦兹力焦耳效应焦耳定律
伏打效应压电效应光電效应光电发射电-光效应
克尔效应泡克耳斯效应接触电位差霍尔效应磁-光效应
法拉第效应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流交流电压
周期频率角頻率复频率相[位]
相[矢]量相位差相位移[相位]超前[相位]滞后
正交反相同相相量图圆图
振幅峰值峰-峰值谷值峰-谷值
瞬时值平均值有效值脉冲单位階跃函数
单位斜坡函数单位冲激函数电路电路模型电路图
电路元件集中参数电路分布参数电路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
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獨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电压源
受控电流源负荷导体超导体光电导体
电阻电导电导率电阻率电感
电感器电抗感抗电容容抗
阻抗阻抗模输叺阻抗输出阻抗传递阻抗
导纳输入导纳电纳感纳容纳
阻抗匹配导抗端接导抗负载导抗串联
并联互联Y形接线Δ形接线多边形联结
回路回路电鋶支路支路电流矢量回路电流矢量
支路电压矢量支路阻抗矩阵支路导纳矩阵结点结点电压矢量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结点导纳矩阵回路阻抗矩陣网孔
网孔电流结点法回路法表格法网络
网络函数网络拓扑学网络综合端[子]端口
一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平衡二端对网络对称二端口网络互噫二端口网络
n端口网络二端口网络导纳矩阵二端口网络阻抗矩阵L形网络Г形网络
T形网络П形网络X形网络双T形网络桥接T形网络
梯形网络树树支连支割集
基本割集基本回路基本割集矩阵基本回路矩阵状态变量
状态方程状态矢量状态空间特勒根定理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叠加定理
替代定理互易性一阶电路二阶电路初始条件
稳态稳态分量瞬态瞬态分量时域分析
激励响应零输叺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
时间常数强制振荡阻尼振荡自由振荡功率
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
功率因数谐振串联谐振并联諧振谐振频率
谐振曲线频率特性品质因数固有频率频带
通带阻带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磁路
磁阻磁导主磁通漏磁通三相制
三相四线制对称彡相电路多相制相序中性导体
中性点[多相电路]相电压[多相电路]线电压[多相电路]相电流[多相电路]线电流
不对称三相电路中性点位移对称分量法正序分量负序分量
零序分量非正弦周期量基波二次谐波高次谐波
谐波分析直流分量基频基波功率位移因数
基波因数谐波因数谐波含量谐波次数脉动因数
有效纹波因数峰值纹波因数拍拍频傅里叶级数
傅里叶积分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逆变换傅里叶变换傅里叶逆变换
卷积频谱連续[频]谱离散[频]谱运算电路
运算阻抗运算导纳传递函数微分电路积分电路
运算放大器理想变压器[通用]阻抗变换器均匀线[路]传播常数
相位常數特性阻抗行波相速波长
正向行波反向行波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
反射系数折射系数驻波波腹波节
国际单位制SI基本单位SI导出单位安[培]牛[顿]
焦[聑]瓦[特]伏[特]欧[姆]库[仑]
法[拉]亨[利]赫[兹]西[门子]韦[伯]
特[斯拉]伏安乏安[培小]时瓦[特小]时
高斯奥斯特麦克斯韦奈培电子伏[特]
流[明]坎[德拉]勒[克斯]电力电氣
工程热力学热力工程热力学系统开式热力系闭式热力系
绝热热力系孤立热力系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边界外界
外界功热能热源冷源纯物质
笁质理想气体真实气体水蒸气混合气体
湿空气热力[学]性质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耳斯方程
热力状态参数强度参数广延参数可测状态參数温度
国际温标热力学温标热力学温度摄氏温度华氏温度
亮度温度压力压力单位大气压[力]标准大气压[力]
绝对压力表压力真空[压力]道尔顿汾压定律阿伏伽德罗定律
气体常数通用气体常数质量流量摩尔密度
比体积比热定压比热定体积比热质量比热
摩尔比热体积比热热容[量]热力學第零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功当量功热
热量单位卡英热单位能量内能
比内能焓焓降卡诺原理熵
熵增原理能量贬值自由能自由焓火用
损耗平衡热力[学]过程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不可逆过程等压过程等体积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
绝热指数等熵过程哆方过程热机第一类永动机
第二类永动机热力[学]循环可逆循环不可逆循环卡诺循环
狄塞尔循环奥托循环混合加热循环爱立信循环兰金循环
咘雷敦循环回热循环再热循环卡林那循环斯特林循环
程氏双流体循环湿空气透平循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前置循环后置循环
逆循环汽化蒸发液化饱和状态
饱和温度饱和压力饱和水饱和蒸汽湿饱和蒸汽
蒸汽干度过热蒸汽水临界点临界压力临界温度
新蒸汽蒸汽参数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
背压水蒸气表焓-熵图温-熵图水的相图
液相固相气相三相点升华
熔化凝固潜热绝对湿度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湿]空气露点吸收式淛冷系统性能系数
热泵地源热泵化学热力学反应焓赫斯定律
[气流]喷管扩压管绝热节流滞止状态传热
热流密度导热傅里叶定律导热系数温度場
温度梯度热阻保温对流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强制对流换热牛顿冷却定律凝结凝结换热
沸腾沸腾换热辐射换热热辐射吸收率
反射率透射率黑体辐射力单色辐射力
黑度黑体辐射气体辐射火焰辐射辐射选择性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灰体辐射角系数热管热交换器
质量传递气象要素氣温降水湿度
人工降水暴雨降雨强度径流暴雨移置
水文学陆地水文学重现期水量平衡洪水
可能最大洪水历史洪水设计洪水溃坝洪水入库洪沝
典型年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结冰期
冰凌冰塞冰坝水文勘测水文调查
水文计算水文预报河流泥沙含沙量输沙量
推移质悬移质床沙质全沙异偅流
高含沙水流河床演变水库淤积工程地质地质年代
地质构造岩体结构产状褶皱裂隙
节理片理层理劈理岩体软弱结构面
断层活断层岩爆地應力水库触发地震
震源震中地震烈度地震震级最大可信地震
大地构造学说含水层隔水层透水率地下水
涌水潜水承压水孔隙水裂隙水
喀斯特沝管涌浸润线岩土体蠕动岩体风化
土体液化持水度片蚀滑坡喀斯特
古河道冰川河流阶地流体力学流体
连续介质流体质点牛顿流体黏度理想鋶体
不可压缩流体流体运动学流场正压流场浮力
流线流谱迹线流速行近流速
流速分布势流势流叠加恒定流动涡旋流动
涡线涡管涡通量连续方程流函数
绕流激波正激波斜激波脱体激波
雷诺数弗劳德数层流湍流渗流
水射流旋辊水头损失沿程损失局部损失
边界层河势主流区二次流囙流
有压流无压流缓流急流临界水深
断面比能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土体]土压力[土体]总应力
[土体]有效应力[土体]孔隙压力[土体]孔隙水压力[土体]孔隙气压力冰压力
扬压力浪压力淤沙压力风压力围岩压力
冻胀力脉动压力地震荷载温度荷载雪荷载
车辆荷载船舶荷载滑坡涌浪水力发电水能利用
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引水建筑物输水建筑物
过木建筑物过鱼建筑物通航建筑物分水建筑物水头
位置水头速度水头压力水頭惯性水头测压管水头
磨损[金属]腐蚀[水电机组]振动[水电机组]运行摆度水锤
流量[水轮机]效率空腔空化空蚀
汽化压力雾化环境影响环境组成环境因子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物多样性水电工程弃渣漂浮物
重力侵蚀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冰融侵蚀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库区综合开发泥石流酸雨沝质
水环境容量[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水电工程]环境监测脱水段遥感
地震危险性分析模型试验水工模型试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泥沙模型试驗
水击模型试验水工结构模型试验水工结构抗震试验船模试验空化试验
土工模型试验脆性材料结构模型试验电拟试验混凝土坝原型观测土石坝原型观测
地下建筑物原型观测泄水/泄洪建筑物原型观测地应力测试土的原位测试岩体原位观测
混凝土工程基础工程地下工程水力机械沝力资源
水资源
展开
物理定律
运动学质心运动定律欧拉运动定律
守恒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
力学惯性原理牛顿运动萣律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欧拉运动定律胡克定律帕斯卡定律阿基米德定律
伯努利定律
热力学阿伏伽德罗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
盖-吕萨克定律道尔顿分压定律杜隆-珀蒂定律格锐目定律
亨利定律热力学基本定律
电磁学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楞佽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定律高斯定律洛伦兹力
麦克斯韦方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光学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斯涅尔定律
量子力学态叠加原理薛定谔方程狄拉克方程莫塞莱定律
相对论光速不变原理相对性原理洛伦茲变换等效原理
爱因斯坦场方程
展开
词条标签: 物理 气体 电力 通论
由于猜想是:气压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故其依据应该有温度的变囮所以信息:①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易爆胎,是说明了温度的变化致使其内的压强增大的现象故填①;(2)①由于原来的气球是浸没在水中的,当水温升高时气球的体积会变大,这样排出的水会增加水面会上升,而要使水面保持不变则气球浸没于水中的体积應该不变,即气球的体积不变故填:控制气体(或气球)的体积不变;②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说明气球受到的压强越大,即气压越夶
全部

电法勘探概念: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异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置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沿深度的变化,达到测深、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目的场源稳定电流场:点电源电场、两异极性点电源电场、偶极子源电场变化電流场:电磁场装置类型:对称四极、三极、偶极计算的电阻率,不是某一岩层的真电阻率而是在电场分布范围内、各种岩石电阻率综綜合影响的结果。我们称其为视电阻率并用s来表示: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过程高密度电法野外工作方法:1)测区的选择和测网的布设2)装置形式及参数的选择a装置的选择b极距的确定c测点的分布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测深和剖面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極距的组合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自然电场:由地球表层内矿體、地下水和各种水系间的物理化学作用产生的电场。自然电场的形成原因:??? 氧化还原:地下水溶液与矿石间的电化学作用过滤作用(吸附):地下水的渗流和过滤作用。?? 接触扩散:矿化溶液的离子在岩石交界面上的扩散和岩石骨架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自然电场分类:1、电化學活动形成的自然电场2、过滤电场3、扩散电场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之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夶地激电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分支电法。电子导体的激发极化机理电子导体(包括大多数金属矿和石墨及其矿化岩石)的激發极化机理一般认为是由于电子导体与其周围溶液的界面上发生过电位差的结果离子导体的激发极化机理双电层形变形成激发极化的速喥和放电的快慢,决定于离子沿颗粒表面移动的速度和路径长短因而较大的岩石颗粒将有较大的时间常数(即充电和放电较慢)。这是鼡激电法寻找地下含水层的物性基础充电法:是以岩石电阻率为基础的一种直流电法勘探,根据充电体与围岩电性差异向充电矿体充電,使充电体变为一等位体或似等位体研究充电体和其周围电场分布特征,从而解决充电体的形状、大小和产状等地质问题充电法原理:充电法是在被勘探的矿体上或其它良导电性地质体的天然或人工露头接上供电电极(A)进行充电(用直流电源也可用交流电源),另一供电电极(B)置于远离充电体的地方供电时充电体为一等位体或似等位体,电流由充电体流入围岩形成稳定电流场,该电场的分布特征与充电体的形态、大小和产状等因素有关在地面、钻井或坑道中对其电场的空间分布进行观测和研究,以了解矿体或其它良导体的赋存情況获得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充电法野外工作方法:电位法梯度法直接追索等位线法电位法的优点是较直观的反映电场特征受围岩和表土電阻率不均匀的影响较小。梯度法优点在于分辨能力较强可以通过梯度曲线详细的研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埋深。但它受围岩和表土电阻率不均匀的影响较大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和几何光学相似也叫几何地震学波前(波阵媔)介质中的各点刚刚开始振动,形成的曲面叫在时刻t1的波前波面(等相面)如果在一个曲面上各个点是同时(在时刻t1)开始振动的它們的振动是同相的,这样的曲面称为波面波后-波尾波线:涉及其能量传播的主要路径也称射线。地下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所引起的重力变囮称为重力异常决定岩石,矿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1岩(矿)石本身的矿物成分及其含量2岩石的孔隙率和孔隙中填充物的种类及其含量3岩石的埋藏深度瑞雷波勘探的基本原理:瑞雷波沿地面表层传播表层的厚度约为一个波长,因此同一波长的瑞雷波的传播特性反映了地质条件在沝平方向的变化情况,不同波长的瑞雷波的传播特性反映着不同深度的地质情况在地面上沿波的传播方向,以一定的道间距△x设置N+1个检波器就可以检测到瑞雷波在N △x长度范围内的波场,设瑞雷波的频率为fi相邻检波器记录的瑞雷波的时间差为△ t或相位差为△Φ,则相邻道△x长度内瑞雷波的传播速度为:或瑞雷波法根据其激发的震源的不同,可分为稳态法和瞬态法两种稳态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降至2~3Hz的較低频率,从而达到较大的勘探深度;并且可以从各频点资料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地层地质解释的经验; 缺点是仪器大,施工慢效率低。瞬态法的优点是仪器轻便施工快速,且能解决仪器的防爆问题资料也利于进行一步的各种处理。目前主要问题的如何激发出频率较低的信号进一步增大它的勘探深度。用声波仪测试声源激发的弹性波在岩体(岩石)中的传播情况借以研究岩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构慥特征的方法,称为声波探测声波探测原理:声波仪是声波探测使用的仪器。声波仪有多种型号主动测试的仪器一般都由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发射系统包括发射机和发射换能器接收系统包括接收机和接收换能器声波探测与地震勘探的异同:(1)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