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自己的经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项春节的习俗

春节习俗怎么写?舒静老师告诉你 | 附范文
春节习俗怎么写?舒静老师告诉你 | 附范文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最为著名的描写春节习俗的名篇末过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因此,欲写好春节习俗的作文,必先请大家看看这篇名作。在阅读赏析中感受作者是怎样按照时间顺序,详略得当地描绘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的,又是怎样感情饱满地展示中国节日习俗的热闹及温馨和美好的。
除过阅读名作,我们还可以在亲身欢庆春节的同时,留心观察生活,并通过请教长辈,上网的方式,了解我们家乡春节特有的习俗,从而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
做足了以上准备工作,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审题,明确作文要求。
本次作文有两个重点词,第一是“春节习俗”,当然“春节”这个节日不是一天,而是从“腊八”到“正月十六或十九”,这是时间限制,而且里面暗含着地点的限制——家乡,如果你在老家过年,也可以写你老家的春节习俗,一定是自己亲身感受、经历过的,不能写其他地方的春节习俗。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所以要写出我们家乡春节独特真实的习俗。
第二个要点是“有趣”,所以一定要恰当运用多种表达手法,比如打比方、举例子、做比较、排比等,生动形象的去描述。如《北京的春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一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腊八粥里放了很多种类的豆类、干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一个“彩排”让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春节浓浓的气息。“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像是办喜事”表现了元宵节的喜庆和隆重、红火和美丽。再如《除夕》的结尾“于是,除夕霹雳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这样,语言才生动有趣,读起来让人不厌。
二、恰当安排,把习俗写丰富,做到详略得当。
写以前,建议大家要先认真阅读课文《北京的春节》,弄清楚老舍是怎样按照时间顺序一步步把北京的春节习俗写清楚的。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始写起,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等。然后详细叙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断,吃团圆饭、守岁;大年初一,男人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又简单介绍正月十九春节结束。这样写来,令我们对北京的春节习俗就了解得很清楚了。如果只写某一天的放鞭炮、包饺子,就显得很单一。
当然写的内容多了,就要特别注意详略得当,不能每个方面都一句话概括,那样太简单,也不能每个方面都啰哩啰唆地写得很具体,要抓重点,写生动。
三、佳作欣赏。
舒静老师作文精品班 陈佳琦
俗话说:这“花有重开日。”但我这朵花是四季都不会凋谢的,它就是窗花。每当过年的时候,我就会剪出它,窗户上就会贴上它。
我为什么会喜欢剪窗花呢?记得二年级有一节课是美术课老师说:“窗花是过年的标志,每当贴上它时,过年的喜庆气氛就会出来了。”按照老师的指点,我随便剪了几下摊开,就出现了有许多奇怪又有趣的图案,于是我就迷上了剪窗花。
今年又要过年了,我早早就做起了准备。腊月二十三的早上,妈妈就是小年到了,我就急忙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三次,在上面画上正方形、三角形、小花、小鸟……然后就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剪开。最后一摊开,啊!好漂亮!中间一个圆圈,周身有好多三角形,边缘是一个个波浪形真像一片海!不过它是红色的,那应该是一片过年的喜庆海吧!哈哈……
妈妈见我剪的漂亮,忍不住来夸我,于是我还给妈妈当了一回老师哩!我教妈妈怎样折纸,怎样画图形,怎么开剪。妈妈乐呵呵地学,学得很认真,不一会儿就剪出了一张漂亮的窗花。
我们把它贴在窗户上、冰箱上、电视上、墙壁上……房间顿时变得红亮亮的,喜庆极了!
我希望我剪的这些窗花,能红艳丽艳地一直开到明年,能给我们全家带来红火火的好运!
快乐的春节
舒静老师作文精品班 许诗豪
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我最喜欢过的节日。
每到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挂灯笼,放爆竹。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我们家也不例外,早上爸爸拿起一副春联,粘上胶水整齐地贴在门上,还把两个大红灯笼高高的挂在门顶上。那两个灯笼就像红红的大柿子,红灯笼下面围了一圈金黄色的东西,像金黄色的波浪,风一吹就像宝宝一样东张西望、手舞足蹈。
除夕傍晚,全家人准备吃团圆饭时,只见大人们用长长的竹竿挂起一串串鞭炮,先点燃一粒鞭炮的引火线,然后鞭炮就劈劈啪啪炸开了,真是青烟四起、火光冲天、震耳欲聋。等鞭炮声响之后,再看看地上,似乎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红地毯。
全家人吃完丰盛的年夜饭后,等到天黑,就轮到我和姐姐放烟花了。我和姐姐用压岁钱买的烟花形状可多了,有圆形的、方形、三角形的、还有五角星形的,可真是品种繁多。姐姐点燃了一根柱子似的烟花,这家伙可厉害了,“嗖“的一声从管子里蹦了出来。紧接着”呯”的一声在空中炸开了花。火花有绿的、有红的,最后坠落在路面上。接着我点燃了连爆烟花,一颗调皮的火星蹦了出来在高空中炸开了,爆出了许多火星,那些火星又“噼里啪啦”地炸开了,那样子就像燃放的鞭炮。
我真希望这快乐的春节能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定格在我们的幸福生活里!
舒静老师作文精品班 杨沐尔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预示着这一年就要过去,新的一年即将来到。而对我们家来说,春节的意义更加重大。因为春节我们全家会去外婆家过年,而我的外婆会为此早早地开始忙碌。
春节最重要的当然是除夕了。那天外婆会从早上就开始准备,到了晚上满满一大桌子的菜,简直比大饭店都丰盛。我和弟弟都是还没开吃就被外婆偷偷喂饱了的,当然这是妈妈不知道的。(不能告诉她哦!)
我记得每年桌上都会有一整条鱼,而且是不动筷吃的,我不明白问过妈妈,妈妈告诉我那是年年有余的意思,是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的愿望。
吃过晚饭,外婆会把家里所有的灯都点亮,希望从此生活都亮亮堂堂的。当然最让我们小孩子开心的是大人给的压岁钱,而且是要压在枕头底下睡觉的。睡觉之前外婆会放好多巧克力在我们的枕边,叮嘱我明天睁开眼就要吃一颗,可以不刷牙哦,哈哈,那要在平时妈妈是绝对不允许的。
除夕夜我们小孩子被允许可以晚睡,每次都是在困得睁不开眼了,被爸爸抱上床睡的,连外面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都吵不醒我们了。
哈哈……我的春节就是这样温馨又快乐的,你羡慕吗?
读了这三篇例文,你是不是心中有数了。记住:不要抄袭,一定要生动地、详略得当地写出自己亲身经历、了解的家乡春节习俗。
喜欢舒静老师的小朋友和家长朋友可以加舒静老师微信号:
还有舒静老师四年级作文速成营:QQ:
如果你已经迫不及待的想成为舒静老师的学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赶快去报名!
↓↓↓ 点击"阅读原文" 快点成为舒静老师的学员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
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学习目标: 1、 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 生动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 2、 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学会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懂得写作要有感而发。 4、投身“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 感情。学会合作交流。二、阅读教学指要: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目的是引导七年级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步入文学的殿堂。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 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 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 《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四首》、有小说《安恩和奶牛》、有寓言《古 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但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七年级的新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加 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从而使之更加热爱文学。 《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 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充分展示诗歌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 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要有现实中的物象作载体。 《安恩和奶牛》通过真实的外貌、对话和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细腻丰富的心 灵世界,一位比较清贫的老奶奶却富有仁爱之心,安恩的形象,饱含作者的敬重之 情。 这单元的文章文字精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味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 的心境以及作者真实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从而积极主动 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时吐字清楚,读音准确的习惯。明确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 学作品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和优美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热爱读书,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1、先抛出一个问题:文学是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各抒己见。 ?? 2、又抛出一个问题:雪融化了会变成什么? 大多数学生说变成水,也有学生说变成春天。 老师总结:如果说“雪融化了会变成水”是自然,是物理,那么“雪融化了会变 成春天”,就是诗意,就是文学…… 3、给出例子,让学生了解文学并不高不可攀,她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摸。 A、太阳公公感冒了,他的脸好白好白,没有一点儿血色……太阳公公戴上了小 松鼠送的红帽子,喝了小猪送的姜汤,重重地打了个喷嚏,脸又红了起来。 B、 《眼里的秋天》 咬一口苹果,秋天是甜的。 掰一瓤橘子,秋天是酸的。 剥一粒栗子,秋天是香的。 捡一片枫叶,秋天是红的。 摸一朵棉花,秋天是软的…… 现在,有一扇门向大家敞开着,这是作家赵丽宏给大家打开的一扇门,他将引 领大家徜徉一片神奇快乐的园地。大家想不想进入这扇大门? 明确: (想) 板书:一、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面对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说出自己由题目引发的疑问。 如:作者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2、自由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明确: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 “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 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 (结合课文第 2 自然段:用“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强调打开1 这些“门”的两个充分条件。 ) 3、浏览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明确: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 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此为全文和整个第 4 段的中心句)(三)初读课文,整理脉络第一部分(1――2)由门谈起,引入话题。 第二部分(3――4)论述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5)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 引导: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怎样划分,怎样概括段意。(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词。 2、用正楷钢笔字抄录: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聚着人类 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 3、复习本课生词,准备生词练习。第二课时本课目标:1、体会文学的深厚的内涵,理解文学阅读的意义。 2、学习本文优美、丰富、含义隽永的语言。(一)复习检查1、做生词练习。 2、齐读课文。(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第一部分(1――2)1、女生读地第一部分,男生思考:既然本文要为我们青少年打开一扇文学之门, 可为什么这一部分却围绕“门”展开?“门”在这里含义是什么? 明确:这两段文字是引子,为下文亮出文学这扇大门蓄势。 (作铺垫) ?门?的含义是指世界上种种未知的领域。 2、文章的首句“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 什么? 明确:比喻。 以“门”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 3、对待这些门,人们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第 1 段: ?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 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 ? ?一个不想开门探寻的人,只能是一个精神上贫困衰弱的人,只能在门外无聊地 徘徊。当别人为大自然和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 ?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4、第 2 段用了“只要??,只要??”句式,揭示打开“门”的条件,两个条 件缺一不可。 5、齐读第一部分。2 第二部分(3――4)1、 仔细默读第二部分, 找出并划下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 并写写精彩在哪里? (自己分析、自己品味、自己赏析) ,呆会儿交流。 ①第 3 句: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 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 晶。 ” 赏析:既是排比,又是比喻。 把优秀文学作品比作?缩影??心声??风俗画??结晶? 、 、 、 ,从不同侧面表现优 秀文学作品同?历史?和?时代?之间的密切关系。比喻和排比结合,具有不同寻 常的表达效果。 ②第 5 句: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 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 赏析:排比、反复结合。 由“历史”到“社会” ,由“自然”到“人生” ,由大处到小处,由社会到自我, 层层切近。 ③第 7 句: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 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 赏析:反复、排比(加强语势) 。 句式齐整,由实到虚, “一种”和“积累”反复运用,充分表现了文学作品对人 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四个“一种” ,四个“积累” ,十分有力地阐述了阅读文学 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④第 10 句: “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 “博士” 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 ....... 赏析: 对立的概念, 深刻的内涵, 一语破的, 道出对文学一无所知者的本质特征。 (指具有某一学科的高深知识,而从不阅读文学作品,因而不了解历史,不了解社 会,不了解自然,不了解人生意义的人。 ⑤第 12 句: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 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 赏析: “优秀”不可良莠不齐。 全文中心句,阐明了文学的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怪不得人们说文学即人学,文学与做人的关系密切。表现人是文学的一个主要 方面,影响人是文学的功能之一,阅读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人性的认识,在潜移默 化中接受情感的熏陶。 2、齐读第二部分。 (3――4) 3、标上句数。 (共 13 句话) 试着给第 4 段分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 (第①句)文学的特征。 第二层: (第②――④)文学的内涵。 第三层: (第⑤――⑧)文学的功能。 第四层: (第⑨――⒀)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 4、有感情齐读第 4 自然段。第三部分(第 5 自然段)文章结尾用简洁的语言回应题目,收束全文。(三)讨论3 这篇课文的标题特别吸引人,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课外收集你认为比较好的文 章标题,谈谈这些标题好在哪里?(即语文书 P4 第二题) 明确: 这篇课文的标题有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标题醒目; 二是恰当地运用了比喻; 三是设置了悬念;四是用?你?表示亲切的对话。这些都是这篇课文的标题特别吸 引人的重要原因。 课外收集好的标题略,好在哪里略。(四)总结课文文学是我们真诚而忠实的朋友,它把我们引入辽阔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世 界上最奇丽的风光,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同学们,勇敢地踏进这扇大门,在这 片文学的园地里,只要你辛勤耕耘,定会摘到累累的硕果。(五)布置作业1、以“我心中的文学”为题,说说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 (结合语文书 P4 第一 题) 2、 《为你打开一扇门》课后练习中说: “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 数不同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请你从读过的文学 作品 ” 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 (至少 5 个,写清作品及相应的角色)(六)板书设计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门――――文学之门 议论大门 → 初识大门 → 打开大门 ↓ ↓ ↓ (1、2)由门谈起 (3、4)打开文学之门的意义 (5)激励人们走 进文学的大门教学反思二、繁三维目标 : 知识与能力星巴金1、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品味优美的文学语言。过程与方法1、诵读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2、懂得写文章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思考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观察兴趣,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自学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4 第一教时一、出示课题:《繁星》的“繁”是什么意思?形容很多星星的词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二、整体感知:1、你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记叙文?你曾读过哪些写景物的文章? 2、先看看课后练习一,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用??划出有 关写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的词语。 3、 (放幻灯①)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月夜 4、 (放幻灯②)让学生看着画面描述。板书:星天 5、读文章的第一句,看看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词把这两幅画面连接起来了,哪 个词用得最妙? [板书]: 爱 但也爱 6、朗读总起句 7、接着文章写“我”在什么时间、在哪些地方看星天? [板书]: (从前) 家乡庭院 (三年前) 南京菜园 (如今) 海上舱面三、研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1)从前,作者在家乡庭院,在七、八月的夜晚纳凉的时候看星天,星天是 什么样儿的?(用??点出有关的词语)他有什么感受? (2) (放幻灯③) “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子? (3)望着这样的星天,作者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小结:??觉得星天有母亲般的温柔、亲切。 [板书]: 亲切2.学习第二段:(1) 三年前 (1924 年) 作者在南京菜园里看星天, 星天又是什么样儿的? (点 出有关的词语)又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 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好像 (2) (放幻灯④) “星群密布”是什么意思与“密密麻麻”比较,有什么不同? (3) “无处不在”是什么意思?(读句子:??然而??)在句中除了表示星 光灿烂、到处有星光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虽然身处黑暗的旧社会,但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 向往光明,追求光明,望着星天就感到光明处处都存在。这时,他爱星天的感情比 从前更深了。 (5)表情朗读“??虽然??然而??”句中不用“然而” ,换个词还可以怎 么说? (6)这段中还有哪一句表达了作者爱星天的感情比从前更深了? (7) “好像同朋友在促膝谈心一样” ,你想一下,他们可能在谈些什么? (8)小结:这时,作者觉得星天更加亲切 [板书]: 更亲切四、作业:如今在海上看星天感受又如何呢?你能自学领会吗?先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 教你们学习第一、二段的? 请将你自学第三段的内容写出来。 第二教时教学要点:5 自学第三段,汇报、总结全文。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1、听朗读。经过充分的自学、讨论,说说如今在海上看星天,看到的星星是 什么样儿的?感受又如何? 2、提出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3、对同学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一段写得好吗?哪些地方写得好, 谈谈自己的体会(结合课后练习 2、3、4 题加以解决) 。 4、这时作者巴金陶醉了。 (板书:陶醉)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背 下来。 5、看着板书,同桌互说。 无论是“从前”“三年前” 、 ,还是“如今” ,作者看星空都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什 么感情?而这种感受又是如何加深的? 6、小结:作者流露出对星天的爱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一层比一层深:爱着 (亲切)→交朋友(更亲切)→老朋友(陶醉了) 。在作者笔下的星天,带有母亲 般的温柔和亲切,作者爱月夜,爱星天,归根结底是爱大自然。 7、你能划出本文的中心句吗?(课堂完成) 8、自我评价:这节课自己学到什么?二、作业:A、练习:一、二 B、 《训练册》 繁 星 巴金 情景 密密麻麻 群星密布 半明半昧板书设计:时间 地点 从前 家乡庭院 三年前 南京菜园 如今 海上舱面 教学后记:感受 回到母亲的怀里 朋友 (烘托) 睡在母亲的怀里三、冰心诗四首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重难点: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教学设想:6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 《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 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 (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 (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 有创意的答案。 )教学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母亲》 《纸船》 )教学内容:《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 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 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教学步骤 一、导入(1) :问: 《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 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 明确: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 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 的主题, ?母爱? 说明 是博大无边、 伟大无穷的。 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用鸟的 ?躲? 引出?我?的?躲? ,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导入(2)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 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 。1923 年秋 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 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 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 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二、朗读诗歌①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 ,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 诗歌打好基础。)三、整体感知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 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教师导学]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 的纯洁和天真, 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 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出示问题:① 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7 ② 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 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 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教师小结]海浪涛涛, 天风吹卷, 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 诗人此去远涉重洋, 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 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 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 母亲深情的爱。四、自由研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 探究。 对于不理解的地方, 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 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鼓励。)五、小结: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 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 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 ,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 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六、作业:1、背颂《母亲》 《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 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3、预习并背诵后两首诗。第二课时( 《成功的花》 《嫩绿的芽儿》 )一.导入 :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1、设疑: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投影内容) 21 岁――生意失败; 22 岁――角逐议员落选; 23 岁――生意再度失败; 26 岁――爱侣去世; 27 岁――精神崩溃; 34 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 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 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 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 2、老师揭示谜底前设埋伏:当我揭示谜底之后,请大家告诉我,你得知谜底 后的真实感想。[学生推测后,老师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 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3.老师归纳: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8 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 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 52 岁那年,登 上了总统的宝座。―― 彩虹总在风雨后二.分析课文1.你羡慕林肯的成功吗?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让我们来 看看冰心是怎样用短短的几句诗来概括成功的过程的。 2.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教学生朗读技巧,重音、语气、语调。 以第一句“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为例, 问: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重音落在哪个字上? [参考答案]应以感慨的语气来读,重音落在?只?和?现时?上。4.投影句 子比较: A: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B: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的明艳。 问:A 句和 B 句哪一句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A 句的表达效果好, 因为 A 句表现出了人们只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 到的荣誉,却看不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劳动,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 5.集体朗读后三句,思考:作者想通过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请用简短的 话概括出来,你感悟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成功来自艰苦的奋斗;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的“明艳” 等。三.课文内容讨论问: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小结]:我们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经验,这 才是最重要的。花的成功如此,人的事业的成功,人的成长发展,不都是如此吗?四、研读《嫩绿的芽儿》 :1、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 2、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多说几种) ; 这首诗运用什么修 辞手法? ――[拟人] 3、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 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 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 1) “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 “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 “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 “芽儿” “花儿” “果儿”的词序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 不能。 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芽儿? ? 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 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 儿? ,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五、深入探究 :1、学习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 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同桌交流]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六、小结: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 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 不断充实、 提高、9 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 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七、作业:1、课后练习二。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 字左右。 2、 《训练册》板书设计:冰心诗四首 《母亲》 母爱 温暖 宽广 《纸船》 纸船 思念母亲 《成功的花》 芽儿 泪泉、血雨 明艳的花 《嫩绿的芽儿》 人 艰辛、牺牲(奋斗精神) 成功的人(事业有成、荣 誉夺目)教学后记:安恩和奶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走进主人公,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感。 2.学习小说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小说主题的多角度分析。 2.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通过探究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来了解安恩。课前预习:1. 生字词注音、识义。 2. 作者简介: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 作有《希默兰的故事》 (34 篇中短篇小说集)等。 3. 朗读课文,熟悉小说情节。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如果你拥有一只小动物的话,你将如何与它相 处?今天,我们将跟随约翰尼斯〃延森一起去看看他笔下安恩和一头奶牛的生活。二、预习反馈:PPT 出示生字词,抽查学生预习情况。10 三、问题探究 问:读了这篇小说,你觉得这个小说的结尾给你感觉是意料之外还是在情理之中的? 学生分成两种观点后,请学生针对各自的观点找出依据,说出理由。情理之中的依据:1.小说开头就点明了“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 ” (从这些话可以看出, 安恩不太像做买卖的人, 同时, 她并没有炫耀她的奶牛。 ) 2. 周围一片嘈杂喧闹:马市上马儿嘶鸣,海滩上渔船卸货的在吆喝,马戏班鼓声 咚咚,小丑们招摇地高声喊叫。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旁若 无人,安闲得很。 (这是环境描写,用 ?闹?反衬安恩的?静? ,喧闹的环境让安恩显得并不引 人注目。这句动作神态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 3.“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 。 (可以看出安恩和奶牛的亲密关系。 ) 4. “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 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 (神态描写,看出她是一个安静,不引人注目的人。 ) 5. 安恩面对买主一次次的询问都回答“它是不卖的” (通过前面的多次暗示性交代, 结尾安恩再告诉我们她到集市上来不是卖奶牛 的,我们就觉得这个结尾并不突然,还是合情合理的。 )意料之外的依据:1. “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 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 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 锃亮。 ” (这是衣着外貌描写,写出了安恩老人是个朴素的老人,不富裕。穿着旧,但 干干净净。这样一位老人或许是需要卖掉牛来赚钱的。 ) 2.“它是一头好母牛,而且显而易见已经成熟到可供屠宰的地步??”文中分别写 了四拨人都要来买奶牛。 (说明奶牛是一头好奶牛,非常的抢手,应该容易出手,也应该可以卖个好价 钱,可是最后都遭到了安恩的拒绝,看出安恩对奶牛的感情很深厚,这是一种很令 人感动的关怀。 ) 3.“有个人已经来过一次想买这头牛,遭到了拒绝,现在又折回来,出了一个大价 钱, 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 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 “不! ” 但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 (一个充满诱惑的价格,本以为会打动安恩,但仍然遭到安恩拒绝,安恩的 窘迫也并非是因为拒绝了高价,而是因为周围人对自己的不理解。 )四、人物形象分析刚才我们找出的句子中,从安恩的外貌、神态、语言等描写中,看出她是怎样一个 人? (安恩 ――认真, 勤劳,过得有尊严,善良、爱怜奶牛、善解人意、不贪图 利益) 板书:安恩――简朴 有尊严 爱怜奶牛 五、作业: 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 个结尾(运用人物描写) 。11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感情。 2.品味小说生动的语言。教学过程: 一、 复习前课内容,回顾安恩的人物形象。 二、探究主题。从安恩和奶牛身上,我们能读出点什么? 安恩对待奶牛已经超越了人和动物的关系,安恩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 当做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和尊重,她不仅关心奶牛的吃喝,还关怀奶牛的精神世 界,可谓爱心无限。捷克作家米兰q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 ?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 动物。 ?板书:安恩――精神关怀学生还可以从其他角度理解主题: 1. 安恩孤独吗? 应该是孤独的,孤独的安恩才能真正理解孤独的奶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一个 人不可能完全理解另外一个人,除非这两个人有相似的经历,所以,让自己用一颗 开放的心胸面对世间的一切,多体验才能多理解。 2. 清贫、孤独的安恩并不让我们觉得她是一个可怜的人,反而让我们觉得她可敬。 为什么? 因为她有一个高贵的灵魂。她虽然贫穷却不抱怨,虽然年迈却不怠惰,虽然孤 独却不寂寞,她用?勤劳尊严?将朴素的生活装点得五彩缤纷,她用谦和友善让冷 寂的人生变得温情脉脉。二、 语言赏析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 作者是用哪些生动的语言来描写这些买牛人的?这些 语言对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挑剔? ?锱铢必较? ?死乞百赖? ?纠缠?含有比较明显的贬义,用来表现生 意人的精明、小气; ?惶惑? ?踌躇不决?刻画人物在听到安恩回答后表现出的意外神情, ?精明利 落? ?扬长而去?写屠夫的形象,生动传神; ?说长道短? ?刨根究底?表现集市上的人们对安恩的不理解。 (补充:可以从课文其他描写中找出精彩的词句进行赏析。 )三、总结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懂得了 人类对于动物不仅应有物质上的给予,还应有精神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 动物的和谐。四、拓展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养小宠物,给小宠物梳小辫子,穿各式各样的 衣服,带宠物出去散步,你觉得这些人和安恩有区别吗?为什么?五、作业:阅读丰子恺的《蜜蜂》 ,完成练习。教学反思:12 五、古代寓言两则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教学重难点:对照注释把课文读通读懂,了解寓意。教学时数:3 课时 第一、二课时《郑人买履》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学会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说故事。3、 情感与态度:积极参与合作讨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 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 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 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 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 ,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 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 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 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四、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 2 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 “之”的不同意思。 五、作业: 课后练习:一、13 第三课时《刻舟求剑》知识与能力:背诵、默写《刻舟求剑》过程与方法:分组讨论理解课文,提示寓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教学方法: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教学步骤: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分钟) (5 教师评点: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看来同学们学过的成语很多而且记得很牢,今后 继续努力。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谁做的什么事? (这个放事发生在江上。江中有一?小舟? ,舟上立一佩剑之人。他…...在船 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1.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2.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 3、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4、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三、想象情境,领悟寓意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师: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可他是否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谁愿意帮 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续说故事。 ) 3.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四、作业:1、练习:二、三 2、 《训练册》五、教学后记:14 诵读欣赏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1 在熟悉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⒉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代三首诗词,熟读泰戈尔的三首诗,过程与方法指导诵读――评析――欣赏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学法指导⒈用普通话反复诵读,音量适中,感情充沛,节奏感强,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⒉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感悟、背诵。 ⒊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涵。教法设计朗读欣赏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 一、预习作业:㈠搜集有关介绍作者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下来。 ㈡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读懂诗歌,完成下列“冲关”练习。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折戟( ) 蕲水( ) 萧萧( ) 熠熠( ) 匿笑( ) 涟漪( ) 诧异( ) ⒉解释词语或句中的加点词。 ①休将白发唱黄鸡 ②匿笑 ③涟漪 ④熠熠 ⑤次北固山下 ⒊填空。 ①《赤壁》作者是 (朝代)的 ,字 ,作品有 ②《浣溪沙》作者 ,字 ,号 ,北宋 、 ③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1913 年获 作品有 、 等。 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 ,主要二、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古典诗词无疑是一串光彩 夺目的璀璨明珠,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今天就让我们去撷取几颗 明珠,感受一下古典诗词的魅力。三、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搜集的资料,选出最好的投影展示。四、初读古代诗词三首,感知诗句意思。⒈自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读音正确。 ⒉互读:同桌互读互评,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⒊学生自读课下注释,自读自讲课文内容,提出理解上的疑难之处,班级交流,集 体释疑。15 五、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美好情怀。⒈边读边展开想像,大脑中呈现文中描绘的画面,并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描绘 出来。 ⒉说出三首诗词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㈠读《次北固山下》 ,回答问题。⒈对这首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 江。 B、 “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乘舟而来的 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⒉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 “青山” “绿水”给人眼 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 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 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 最后一联抒发了做客他乡的深深愁绪, 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秋景, 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㈡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 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 “折戟沉沙铁未销” 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 , 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 久, 时间不 长。 C “东风不 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 气、风向不 给周郎以方便, 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 那么“二乔”就可 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 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 但诗 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 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 其 而 实也是借题发挥。作业:背诵三首诗第二课时学习过程: 预习作业:1,熟读、背诵古代三首诗词,熟读泰戈尔的三首诗学习研讨:导入:检查背诵、朗读情况一、名句赏析。⒈阅读诗歌,赏析名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现在要编写一本《唐诗宋词名句集锦》 , 你会推荐这三首诗词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推荐的理由。 (可以从诗句的情感、语 言、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分析)16 ⒉模仿赏析例文,学写一些赏析性文字。二、自由朗读泰戈尔诗三首,陶冶性情。美文要美读。要朗读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读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 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使整 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⒈听读:注意朗读时节奏、感情等方面的处理。 ⒉自读: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 ⒊ 小组读:每一小组读一首诗,展开朗读比赛。㈠ 真阅读,领悟诗歌鉴赏的方法。富的感情和想象,节奏鲜明和谐精练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 式样。鉴赏诗歌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⒈ 解诗歌中的形象。 叫意象)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把握形象的特证,分析寓 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感情,因 而诗歌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讽喻意义、隐含意义等,要用心去感受、领悟形 象所蕴含的意义。 ⒉ 意诗歌的不同风格。 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 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 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 永、 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我们欣赏诗歌, 要反复诵读, 仔细体味它们风格的差异。 ⒊ 会诗歌的意境。 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 一的结果。诗歌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往往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 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染。所以,我们鉴赏诗歌,正是要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去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⒋ 握诗歌中的典故。 可以恰到好处地用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 情,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 典故的来历。 ⒌ 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表达技巧既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 偶、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又有借物比兴、摹绘形容、烘托渲染、动静结合、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技巧。 ⒍重视诗歌的炼字、炼句。 言的艺术,一个词,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妙异常,可以给整篇诗作起到提 神运气的作用,从而更能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阅读诗 歌,要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推敲作者炼意炼字的技巧,进 而通过调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其中的妙处。 ⒎发掘诗歌的主题。 是写景、抒情,还是议论,都要表现一定的主题,如:忧国忧民,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愤世嫉俗,追求功名 ,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哀惋之情等。 (二)同步导学:能力提升、中考之窗作业:背诵诗歌,小结读诗方法教学反思:17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我爱文学我爱文学活动话题:向你介绍我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作品给我带来的(快乐、智慧、乐趣、信心、力量、希望??) ”活动形式:小组、班级交流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 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 目,或者从过去自己曾经阅读并喜爱的文学作品中挑选最精彩的一部或一篇。作品 确定后,再根据作品和阅读的感受,写出发言提纲或比较详细的讲话稿(文章);或 将相关课文改编成表演剧本;或搜集与该篇章有关的材料设计成手抄报;或在掌握 有关文字、图片、资料的基础上出一期黑板报;或利用电脑制作相关的课件。 2、宣传准备: 在校园网发布告示,在学校张贴海报,欢迎其他班级同学前来观摩;联系学校 广播站、电视台和当地媒体作好有关报道。 3、设施准备:准备好数码相机、摄影摄像器材和多媒体。二、活动步骤 1、制定评价标准如发言是否切合本次活动主题,内容与原作品是否和谐一致,语言是否通顺流 畅,表达是否流利清晰,表演是否形象,设计是否合理,栏目是否恰当,版面是否 美观,方式是否科学,等等。2、小组交流每人在各自的小组内发言交流,尔后各组推选出 2―3 名代表到班级交流。要 动员全组同学献智谋策,对发言稿、演出脚本、手抄报、课件进行认真的修改。3、班级交流18 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一个“我爱文学”主题活动小组,安排活动主持人,确 定交流、表演、展出、展示的顺序,确定活动评委。(1)导入:古今中外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影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使我们自由自在地在广 阔的世界里遨游,感受到文学具有的巨大魅力。请大家说说自己读过哪些著名作家 的文学著作,有什么感受?(2)各小组代表交流读书感受。 (优秀讲稿可汇编) (3)展出各小组创办的文学手抄报。 (4)展示自己制作的课件。 (可能的话) (5)表演课本剧。 (可能的话) 4、小结:主持人根据评委意见宣布评选结果。 语文老师对本次活动作出小结。三、活动成果(可按以下形式展示)1、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报纸类) ; 2、汇编《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交流文集》 (书刊类) ; 3、汇集课件资料,刻录《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课件成果》光盘 4、出“校班‘我爱文学’主题活动花絮”专栏(摄影类) 。写作课时安排:2 课时 训练目标:1、 把心中的感受写出来与别人交流,做到“言中有声” 。 2、 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关注生活,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训练题目:1、同学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结识了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学 习生活也有变化,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对新的生活也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写 一篇文章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爸爸妈妈生日的那天,你想到了什么?又是 怎样做的呢?围绕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3、语文课外活动小组决定,开一次“看样在校园推广普通话”的讨论会。以 “语文课外活动小组”的名义写一则通知。 <要求学生写第二题>训练指导:这篇作文的要求明确:要写在爸爸妈妈过生日的那天,自己的所思所为。 思什么,做什么,是不言而喻的。写作此文,最大的难处在于如何写出新意。这需 要在写作前好好动动脑筋。当然也不能为了求新,故意编造离奇的故事,写得好要 能做到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学生作文单 元 测 试测试目的:1、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有个整体把握,让他们有所了解对 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以至及时补缺补差。 2、把本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加深印象,彻底掌握本单元的内容。教学课时:19 2 课时教学过程:1、 测试内容: 见基础训练的单元测试 2、 测试方法: 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试卷评讲:1 教师认真批改试卷 2 教师及时订正试卷 3 教师分析试卷得失的原因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学习目标: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 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二、阅读教学指要: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 ,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 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 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 。对它的描摹 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 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 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 、 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 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 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 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 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伟人细胞》中体现了许多中学生希望被人关注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件 别出心裁的大事以此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但事实总是失败而告终,反而一件很平凡 的小事却被大家称道,这或许不是贾里一个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学生能明白 伟人其实很平凡,品质也很朴素,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就是成功吗? 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注重生动性、活泼性,激发学生脑海中类似的情景,让他 们畅谈自己的独特的、真实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20 习时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踏实不懈地努力。六、往事依依于 漪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品味课文优美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2、学习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结构层次。 3、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二、 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三、教学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一、 自由朗读,讲书下注释的拼音标到书上,圈起自己不懂的字词。 二、 集体朗读课文。 三 、字词 : 1、注音:涟漪( 泊( ( ) 徜徉( ) 水浒( )水泊( ) 浩淼( )歌咏( ) 重读( )镌刻( ) 谆谆教导( ) 绚丽( 记忆犹新21) 停 ) 阴晴雨晦 ) 无2、解释造句: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边无际 茫茫荡荡 雄伟险峻 烟波浩淼 走投无路 狼狈逃窜 神怡 油然而生 滚瓜烂熟 鸦雀无声津津有味 谆谆教导气象万千眼花缭乱心旷四、名句积累:年华似流水 春城无处不飞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 徜徉于山水之间 绿树荫浓夏日长 i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五、 作业: 1、抄写字词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 二、课文解读: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读书生活的散文,浅显易懂。考虑到它在内容上与第一单元 ?亲近文学?有内在联系。语气优美,饱含深情。作者通过小时侯读文学作品的几 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抒写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 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白做人之理,做一个志向高尚的人。三、教学过程:1、 快速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作者成长的源头。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深情。 4、设置问题情境: 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 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生涯 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教学风格独特,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和她青 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于漪老 师就深情地追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忆了文学对她深刻的影响。 5、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 :作者回忆了几件往事?往事带来了哪些好处? 明确:往事(板书) 小时侯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往事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 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明确:好处 ―― 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 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 是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话题二: 第五段所举事例都是初中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何异同?明确: 相同点两位老师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 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读诗词, 爱好新文学的热情。 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 ③讲课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晃,一个是情 不同点 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④ “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22 而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则“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 近了。 ” 话题三: 课文第六段引述老师的话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为什么对此“铭记于 在心 ”且“一生受用不尽”?明确: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 ,在作者看来。 ?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 但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 (于漪语)作者正是按老师的谆谆教诲去身体 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所以?我?永远铭记在心且受用不尽。 学生与老师对话: 话题一:勾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完成后在小 组交流。 ) 话题二:全班交流 勾画的好词好句,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丰富联想。 注意: 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由课 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延伸。 6、学生与学生对话: 话题 《千家诗》中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 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 这样写符合大自然 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 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7、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话题一 :课文多处前后照应,这既是结构安排的需要,更是内容充实、突 出主题的需要。举例说明。明确: 举例 1: 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七段结尾相互呼应。首段紧扣标题是为了引起下 文,末尾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 举例 2: 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许多有名 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 智,指点做人。 四、谈谈感想,自我评价: (教师稍加把握即可。 )五、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 2、 《训练册》板书设计往事依依 于漪 引出回忆 看 读 品 听 登 ↓ 选材精当 山 水 千 国 北 回忆往事 ========& 水 浒 家 文 =======& 固 语言优美 画 传 诗 课 楼 ↓ 前后照应 蕴含哲理 篇末点题――――――――-―――――――→六、教学后记:七、幼时记趣23 沈 复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和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教学重点:了解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教学难点: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 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 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一篇清朝人写的文章, 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 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 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 回忆。2、疏通课文:结合注释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3、探究阅读: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 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 ,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 文在全班内交流。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 ; 明 察 秋 毫 故 和 拟 强 怡 然 称 快 其 必 之 则 然 ?? (3) 特殊句式: 群鹤舞 (于) 空 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 作??观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三、四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流,最后把小 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 于 其 神游 庞然大物 方 之 盖 (3)特殊句式: 使(之)与台齐 驱之(于)别院 以??为 ??为所??拔山倒树;8、齐读课文 9、教师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 10、作业:(1)抄写不认识的字 (2)课后练习二24 第二课时1、复习:(1)注音:童稚 项为之强 藐小 怡然称快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必细查其纹理 和拟作群鹤舞空 徐喷以烟 又留蚊于素帐中 (3)翻译句子: 心之所向 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 故时有物外之趣 鹤唳云端2、导入:昨天我们通过仔细的阅读课文,基本上读懂了文章的大意,今天在这个基础上 继续学习,了解一下作者童年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外之趣??趣?又因何而来。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明确: (观蚊成鹤:群鹤舞空、鹤唳云端;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4、小组合作学习:(1)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班内交流。 (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 。 (2)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惩罚强暴、同情 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3)根据课文,你能说说作者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独立描述,教师稍加评点,鼓励为主。 )5、齐读课文,注意体会文中的童趣。 6、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7、总结:想象力是心灵自由翱翔的翅膀, 乘着这双翅膀你会探寻到更为广阔的奇妙的世 界,体会到更多的创造的乐趣。观察会给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你 便不会错过生活中所有精彩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充分运用这双眼睛和翅膀。8、作业:(1) 《练习册》 (2)解释重要词组的意思板书设计幼时记趣 沈复 产生原因 观蚊成鹤 物外之趣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观察细致,想象奇特9、教学后记:25 八、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教学目标 : 知识能力目标:品味思考文中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的精彩语句。过程方法: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想一想有些话要是平平实实地说该怎 么说,再看看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多读几遍,就会有所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分段和归纳段意。 2.难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1.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2.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并抄录在本子上。 际遇:遭遇(多指好的) 。 尘缘(yuan2) :尘世的缘分。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现实世界里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 发生联系的机会。 穹窿(qi6ngl6ng) :指中间高四周低的拱形;此指无边的天空。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涉足(She4)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徜徉(chang3yang3) :安闲自在地步行。 絮语(xu4) :絮絮叨叨地说。 犀利(xi1)(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凝重(ning2) :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tian2)安详恬静。 撷取(xie2):摘下,取下。 惆怅(Chou2 Chang4) :伤感,失意。 沉淀(dian4) :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课文指许多话堆积在心底。 呜咽(ye4) :低声哭泣。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它。 绅士风度:指有教养的美好的举止姿态。 。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Xi4) :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 比喻时间过得 很快,就像骏马前飞越细小的缝隙一样。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本文作者田晓非写作此文时,是北大学生。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学业优异 的学生。13 岁就进了大学之门,而且是全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她怎么看北大呢?她 对北大有怎样的感情呢?学习了此文,我们就会有收获的。26 三、理解课文: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若分为三部分该怎么分,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要求几个同学回答后比较) 第一部分(1―3) :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13) :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4-18) :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 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这样分段,显得自然、 合理。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1.提问: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意? (要求学生充分发言,讨论并归纳) :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各部分再细读一遍,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然后再感受这些句子的情意,最后再做归纳整理。 第一部分: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 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 ”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 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第二段中“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 ‘才不 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 达了十岁的 “我” 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 “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 。 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 第二部分: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 “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 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 ” 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 ” 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 太多??”这第二部分的许多重要语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 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 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 第三部分:这个部分用更多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 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情。如“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 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 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 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 由以上的细读、感受、理解,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归纳: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 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情意。 2.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师给予足够提示,还可以互相交流) 提问后归纳: 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 抒发了作 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二、小结 :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 13 岁就上大学,16 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 饱满、思想丰富、文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应该从她的 成才放事中吸取一点什么,这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 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 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三、作业:27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2.完成下列练习 (1) 抄写出课文中运用下列词语的例句, 并用这些词语自己各造一个句子 (不 能跟课文的例句一样) 。 ①倘祥 : 例句______ 造句____ ②似曾相识: 例句______ 造句____ ③茫然若失: 例句______ 造句____ ④通幽曲径: 例句______ 造句____ (2)本文作者有那种“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你 有什么渴望?请你模仿这个排比句,写出自己的渴望。板书设计: 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七岁的梦想 赞美北大 倾吐衷情 十岁的信心 十三岁的际遇 十六岁的回顾 暮年归来 精神的魅力四、教后后记:九、伟人的细胞秦文君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积累词语,熟悉课文.能够简练概括并较详细复述文章主要情节。过程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分析人物特点,理解文章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并.理解只有以普通人的身分,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 业的道理。活动设计:1、收集、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1、 小组讨论,探究主旨。课时安排:两课时28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关于细胞,你都知道些什么?…… 《伟人细胞》节选自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 家秦文君的金奖小说《男生贾里》第 18 章。小说记叙了初一男生贾里追求轰轰烈 烈的人生, 实施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 小说分四个部分, 前三个部分是贾里三次 ?可 歌可泣?的伟人行动;第四部分是贾里的一次意外成功。小说通过塑造贾里这样一 个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生动地说明一个道理:必须从小事做起才能干成大事的道 理。二、品读日记:1、贾里画像评议。 课文的主人公是谁?想见见他吗? 今天,我把他请到了现场??(拿出小黑 板上的贾里画像,介绍作者) 。 “贾里有三个最大、最得意的细胞还没有画出来。是哪三个细胞?你知道 吗?”?? 2、导读贾里日记: ①从日记里看出, 贾里是个怎样的人? (很自信, 很痛苦) ②从哪些句子看出? 该怎样读?(导读日记??) ③评价贾里(自评;他评,同学评)二、抓关键句,回顾课文。 1、关键句质疑:课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贾里弄不懂, ?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 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 默读,思考: 为了做伟人,贾里做了哪几件“可歌可泣”的事?“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指的 又是哪一件事???2、浏览课文,熟悉情节学生浏览课文,圈点,汇报。 (1) “仇人”变朋友 “可歌可泣”的行为: (2)追求“矮个风度” (3)打工计划失败 “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主动要破书。 :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精读思考,探究主旨:贾里想当伟人,有远大的理想,这决不是坏事。遗憾的是他三次?轰轰烈烈? 的伟人行动都失败了,他认为?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让他成了学校的?今日明 星?……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贾里三次伟人计划都失败了,你认为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贾里要实现伟人梦,还 应该添加哪些伟人细胞?(小组讨论交流,组长做好记录。: ) 贾里失败原因: 想法不当,不切实际; 不想做小事,只想一鸣惊人;? 应该添加的细胞: 实现伟人之梦的历程虽然充满艰辛和坎坷,但是我相信, ?脚踏实地??勇往 、 直前?等优秀的伟人细胞一定会帮助贾里走上成功之路!2、鼓励质疑 :29 古人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说,读书要学会思考, 学会质疑。 现在请大家静下心来默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有矛盾的地方或者含义深刻的句 子,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思考价值??? 小说最后有一句话, “爸爸又说贾里长大了” 。你是怎样理解的? 从小说中看到,从开始到最后,贾里的变化很大。 从思想上看,他不再空想,终于认识到自己不是伟人,只是一个“普通人” , 应该做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 从行动上看,他不再着眼于“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开始做一些“不值得一提” 的小事,比如主动要破书。 这说明,贾里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进步了,开始成熟了。所以 “爸爸 又说贾里长大了” 。??3、学生赠言:经历了三次痛苦的失败,又取得了一次意外的成功,此时贾里心里充满了甜酸 苦辣,如果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请从自己收集的关于理想的?名 言警句?中挑一句送给贾里吧……二、创造,拓展。1、人都是发展变化的。看着板书,谁能借用刚学过的数轴来表现人的两种相反的 发展变化??? 原点表示什么?(人的起点) 箭头表示什么?(人的两种相反的发展方向) 刻度呢?(表示人生的足迹) 看着这个人生的数轴,想想你该怎样设计自己的人生?老师赠言?? 2、选择或设计一句格言做为自己的座右铭,写在语文书的扉页上。 3、推荐阅读《男生贾里》 。附:板书设计:九 、伟人细胞 贾里 庸人 普通人 伟人 理想远大 ╋ 脚踏实地 = 成功三、作业:1、选择或设计一句格言做为自己的座右铭,写在语文书的扉页上。 2、完成语文《训练册》 。四、教后后记:诵 读 欣 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点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生动的 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现代诗二首(二)过程与方法:读――悟――赏,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0 诵读欣赏两首诗,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 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赏析《少年歌》 一、情境导入1.设置情境:我们经常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青少年或青少年时期?根据老师的问题 思考。 如“花季雨季”“花样年华” 、 、花季少年”?? 2.激情导人: 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 、 ,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 、 ?花季雨季? 。因为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 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少年 歌》二、听听你的声音发放朗读示例,学生朗诵范文。 1.自由诵读,体味诗情。细细品味,吟诵诗歌。 2.速背课文,看谁背得快,背的流利。指导学生展开竞争,加快背诵速度,提高 诵读兴趣。三、探究思考:①诗中把少年比喻成什么?少年和山羊、 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个比喻表现了 少年什么特点? ②“泾浊渭清”什么意思? ③这一节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 ④第四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明什么?“我们要翻一阕新声”怎么理解?赏析:1、 《少年歌》选自现代诗人朱湘写的《草莽集》《少年歌》是他早年的代表作,全 。 诗在平静之中洋溢着欢快的情调。诗人用第一人称,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他所希望 看到的新一代少年的形象。 2、全诗分四节。前两节借助两个能激发读者想象的意象表现了少年的活泼与清纯。 3、第一节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少年比做?小羊? ,表现少年的活泼可爱。末 句点明段旨。 4、第二节把少年比做?山泉? ,表现少年的纯洁。诗人运用?泾浊渭清?的典故, 说明我们青少年要做纯洁的人。?泾浊渭清?比喻人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坏。 ( ) 末句点明段旨。 5、第三节直抒胸臆,表现青少年的勃勃生机。他们敢爱敢恨,爱憎分明。这一段 表达了青少年与?一切衰朽的东西?斗争到底的精神。 6、第四节点明主旨,形象说明要团结广大青少年一起奋斗,奔向灿烂的前程。 ?我 们要翻一阕新声?语带双关,蕴含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四、总结:全诗笔调欢快,格调清新,形式完美,章法整齐,韵调和谐,体现了新诗格律 化的特点。五、拓展练习:1、 仿照《少年歌》写一首诗,要求表现少年的活泼与清纯,对生活的热爱,或 者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与感受等情感。 2、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由交流,相互评价,修改。 3、 诵读展示自己的诗作。31 4、 适当点评,归纳式总结。六、板书设计少年歌 山羊---------------活泼 山泉---------------清纯 热烈同勇敢---------勃勃生机 新人---------------奔向灿烂的前程第二课时赏析《生活是多么广阔》 自读程序 第一步,诵读。可采取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诵读课文。时间可安排 8 分钟,至少要 读 4 遍。第一遍快速默读,要求读得流畅;第二遍出声朗读,要求读出节奏;第三 遍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能读出感情;第四遍齐读或默读,要求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 容。第二步,理解。采取研讨和点拨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时间可安排 20 分钟左右, 在进一步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研讨、点拨,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理解诗中所使用的比喻。 3.理解诗中形象化的语言所表达的抽象的意义。 4.理解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5.理解该诗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第三步,品味。自读思考练习: ①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②第一节写什么?诗人为什么把生活比做“海洋”? ③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 11 个排比句与后四个排比句有什么不同?读 了之后,你有什么启发? ④第三节和第一节有什么异同?“芬芳”一词怎么理解?自读点拨 赏析:1、 《生活是多么广阔》是现代诗人何其芳于 1941 年在延安写的。全诗以一组排比句 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带领人们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 领悟?在平凡中发现非凡,用热情发现真诚?的生活哲理。 2、第一节写诗人对生活的渴望与歌颂。诗人把生活比做?海洋? ,渴望自己充满年 轻人旺盛的生命活力。 3、第二节诗人写了十五个排比句,前 11 个排比句充满了高强度的动作性,每个句 子都描绘了一种美妙的生活情景。后四个排比句从动入静,由实转虚,描写生活内32 在美: 心灵的高尚, 对人的友爱。 启发人们 ?在平凡中发现非凡, 用热情发现真诚? 。 4、第三节重复第一节,同中有异, ?芬芳?写出了生活的温馨与幸福。第四步,积累。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全班进行朗读的讨论、评点、表演等。 (解说:这 4 个步骤,不仅适用于学诗,也可以说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基本程序。设 计这个自读程序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体现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突 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该诗较短,内容也比较浅显,所以积累 部分只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对于内容丰富、文采飞扬的课文,学生还应 该积累词汇、句式(名言警句)以及表现方法等。)第五步,辐射。以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特别是诗人丰富的想象,诗中哪些词语 运用的好?为什么?第六步,总结。这首诗以一组排比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带领人们去开发生活的宝 藏,体验生命的价值,进而领悟?在平凡中发现平凡,用热情发现真诚?的生活哲 理。练习:1、 仿照《少年歌》写一首诗,要求表现少年的活泼与清纯,对生活的热爱,或 者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与感受等情感。 2、十五六岁的你,正值花季人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这首诗后的感受,以“青 春的梦想”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小诗。 3、 诵读展示自己的诗作。板书设计: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海洋 开发生活宝藏 体验生命的价值 “在平凡中发现非凡, 用热情发现真诚”教后反思:33 写课时安排:两课时 训练目的:作1、 让学生说自己要说的话,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 2、 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得多,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有 肋于自己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训练题目:在你与亲人的朝夕相处中,一定有触动你心灵的事,请你以“家庭”为话题, 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口 语 交 际训练课时:一课时 训练目标:1、 指导学生平时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 2、 说话要做到文明得体。训练题目:1、 打电话给电视台,要求点播一首歌祝贺母亲 40 岁生日。 2、星期天,你想邀请一位同学去参加航天展览。电话联系时,他说因为学习忙 不想去,你努力说服他,让他同意一道 去看展览。训练指导:两道题,要求运用课文所学的知识,联系日常生活情景进行交谈练习。在说话 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与人交谈时怎样根据对象、场合来说话,运用恰当 的 用语,提高说话能力与水平。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通过阅读这篇短文, 你觉得与人交往有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学生阅读,思考 组织交流 交流 2、展示校园说话不得体现象,思考你是否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在你身上? 学生反思 组织交流 交流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模拟对话。 设计文明得体的语言 4 、组织交流,评价表演。 表演34 名著推荐与阅读教学目标:1、 2、 3、 4、 5、 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谈谈自己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 简介马克 吐温 三、 概括全书的情节 四、 学生谈自己喜欢的人物 五、 阅读《当海盗去》1、 2、 3、 4、 汤姆为什么会产生当海盗的念头? 汤姆在确定当海盗之前还计划作什么?为什么最后选定当海盗? 如果你遇到了汤姆的遭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这一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六、 阅读《海盗生活》1、 本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 本章描绘了大自然三个时期的景色,请问是哪三个时期?分别具有什么样的 特点? 3、 本章描绘了很多奇妙的动物,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一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 描写?七、 阅读《洞中历险》1、 蓓姬一共哭了几次?每次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 在历险过程中,汤姆表现出什么精神和人性特征? 3、 在探路的过程中除了凭借蜡烛,还凭借了什么?八、 分析汤姆的形象你觉得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九、 阅读《名著推荐》中关于本书的篇章 十、 阅读全书完成读书笔记35 单测试目标:元测试1、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有个整体把握,让他们有所了解对 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以至及时补缺补差。 2、把本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加深印象,彻底掌握本单元的内容。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测试内容:见基础训练的单元测试测试方法: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试卷评讲:1、教师认真批改试卷 2、教师及时订正试卷 3、教师分析试卷得失的原因36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目标: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世界民俗文化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亲自调查,网络、图书查询 等多种形式,领略人类大家庭的民俗风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感情。 4.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细观察、勤思索、常积累,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丰 富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寻找资料,能根据阅读需要制作读书摘录卡片。单元教学指导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 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 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追求,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 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江浙地区农村演社戏祈福的民俗风情。 读罢这些 文章,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这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无穷乐趣,可激发我们了 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增加对我们民族乃至世界灿烂文化、悠久历史的热爱。(一) :课前预习:1、开始本单元学习,刚好是“国庆”节后,“重阳节”将临。要求:同学们利用 假期,回家向家人、长辈或者通过图书、网络了解“重阳节”的来历、活动形式、 和现今的发展变化,作好记录以备交流。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二) :课堂学习:1、 交流课前所积累的知识,明确“重阳节”之类的传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