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科技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的职业向往的职业?

“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孩子则说,“我的梦想就是发财”
我的图书馆
“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孩子则说,“我的梦想就是发财”
昨天(28日),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规格很高,四位常委出席,领路人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新闻联播用18分钟的篇幅予以报道。我在微博上看到有人感慨,要感谢未出席大会的推手特朗普先生。这是把高规格召开院士大会、布局科技工作跟美国的贸易战、科技战联系起来了。我认为这种评论是有道理的,要想赢得国际竞争,不重视科技创新是不行的。媒体总结了讲话的十大金句。我看了一下,最后一句引起了我的兴趣:科技振兴靠人才,科技工作者队伍要后继有人,就得从娃娃抓起。这没毛病,是延续前面的论述自然得出的论断。不过,这句话让我联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新闻这东西啊,得连起来看才有意思。16日,杭州一所小学举办“我有一个梦想”主题演讲比赛,一个小学生在台上把梦想表达得简单粗暴:“梦想,顾名思义,做梦都想。人各有志,人人都有梦想,我也是。我的梦想,就是发财。”一开始,听他演讲的学生和家长都笑,后来,孩子在笑,大人笑不出来了。有大人在感慨,“完了完了,活得太明白了。”这段演讲的视频是被传上了网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咱们就假装不知道为什么吧),视频从网上消失了,据说要看只能去油管找了。不过,带字幕的视频截图还没有清理干净,现在也还找得到。也不怪大人感慨这孩子“活得明白”,孩子说的确实有些道理。比如他说,每天感觉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和昨天前天大前天没什么两样,进入社会后每天上班的话,每天做的事情就更一样了,早出晚归不一定得到多少回报,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有了钱自然就不一样,生活中有空闲时间了,自己有闲钱了,自然就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循环地度过和自由地度过,绝对是两种感觉。所以发财了不管如何总比没钱好。这位小朋友还说:我不像前几个人说的那么伟大,真的变有钱了,就要跑去捐款啊、帮助别人什么的,好不容易发了一笔财,给别人,不太实际吧?被这位小朋友直接怼的前几个人,在演讲中说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想一下,说不定有一个半个会如领路人所期待的那样,说,我的梦想是当一个科学家,长大后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贡献。这位“活得明白”的小朋友的观点为什么会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的感觉呢?原因不在于“活得明白”本身,我们一般管思想早熟的孩子叫“小大人”,其年龄和思想的错位往往产生的是令人愉悦的新鲜感。这个孩子说的话,之所以让人觉得别扭,是因为其中散发着的腐朽的气味。我们仔细咂摸一下味道,就能反应过来,他所说的发财梦想,只是当个食利者的梦想,与奋斗没有任何关系,只与享受生活有关。我们常说,社会堕落啦,崇拜真正的英雄的年轻人少了,都去崇拜富豪了。这是一种批判的视角。不过,跟这位小学生的观念比起来,崇拜马云那样的富豪,都可以算得上正能量了。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马云聚敛财富的过程,也是奋斗的过程。我个人还挺喜欢怼马云的,这是因为我不喜欢与马云相联系的经济制度,但我不否认马云对社会是有贡献的,他创办了阿里巴巴,个人挣了很多钱,但同时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不少改变。而且,我相信马云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忙,他是在工作的,所以他自己常说没时间花钱。领路人还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话是对的,它对不是因为出自谁的口,而是因为其本身的真理性。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对社会、对他人有贡献。如果有的孩子能把挣钱发财和个人奋斗结合起来,当做自己的梦想,比如想当乔布斯那样的人,当马云那样的人,那么也是挺好的。乔布斯、马云等首先是在商业方面有想法的人,顺带发了财,而不是因为想发财,才憋出了那些点子。君不见,连“精日”分子罗锤子永浩君都自我标榜说:我创业是为了改变世界,不是为了挣那几个臭钱。以此反观那位小学生的梦想,就自然会承认其中的腐朽味道了。他不想奋斗,不想付出,只想有钱了能够想玩就玩,想吃就吃。但我们不能因此责怪孩子。孩子无辜,有罪的是给孩子灌输了这种理念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让孩子沾染了这种腐朽的习气?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让一个孩子认为不用付出、专事享受的生活是可能的?答案是明摆着的,是畸形的房地产市场培育的食利型社会。在过去的20年里,只要在房市上捷足先登(无论是大城市原住民、城郊拆迁户还是下手较早的炒房者),便可以通过吸食后来者的血汗躺着挣钱。这种发财方式无关任何意义上的价值创造,故而只能催生最腐朽的社会文化,致使。我亲身经历过比这更夸张的事情。一个更小的孩子,幼儿园的年纪,说她不希望父母再给她生弟弟或妹妹,因为会跟她分房产。(参见《》)有这样的社会基础,就会熏陶出这样的孩子。在不改变社会环境的前提下,责怪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孩子醒悟得晚,长大了会活得很苦,到那时候该怪谁呢?说到理想,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呢?如果一个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想当科学家,一个想多挣点钱一辈子醉生梦死,做父母的肯定喜欢前一个。然而,让孩子们树立正常的、健康的、高远的人生理想,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整个社会是健康的、正常的。人不役于物,人的理想和情怀才能正常生长。换句话说,如果只要认真劳动,人就不需要为基本的生活而犯愁,那么年轻人就可以让兴趣自由生长了。现在我们具备这样的环境吗?不具备。网上有人在讨论一个问题:家长花大力气买学区房,是希望孩子能学习好,最好考上北大清华;但北大清华的学生毕业了出来工作,根本买不起房;那tmd还买学区房干啥?这个逻辑,最厉害的逻辑大师恐怕都倒腾不明白,这是新时代的“天问”。那个写下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发出的天问,都没有这个难。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立志当科技工作者,一路努力学习,博士毕业后,到了中科院这样的机构工作,成了科学家,却发现住不起房子、成不了家、养不起孩子,他是不是会后悔选择了这样的人生?——这不是假设,网上有大量的这种自述经历的帖子。社会病了,一定要医治。否则,“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孩子尊崇向往的职业”就是一句空话。治病的房子也给出来了,“房住不炒”。然而,在其他领域落实中央精神雷厉风行的时候,房地产行业仍然延续着“政令不出中南海”的情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房价还在变相地涨着,房地产还在腐蚀着中国社会…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新华时评: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_凤凰资讯
新华时评: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新华时评: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刘敏&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helli
原标题:新华时评: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刘敏&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深情寄语引发人们的共鸣。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只有科技队伍后继有人,祖国未来的科技天地才会群英荟萃,科学的浩瀚星空才能群星闪耀。当每一个孩童都有着爱好科技、向往科学的心灵,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孩子的世界从来不乏梦想,许多科学发明,都是儿时梦想的回响。倘若你看到孩子们听院士爷爷讲故事眼中带光,数百个小学生为一堂太空课雀跃欢呼,你会由衷地欣慰。好奇心是科学之母,善想象梦想才会绚丽。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先要守护好他们心中的&十万个为什么&。爱因斯坦摆弄指南针、钱学森琢磨纸飞镖,每一个奇思妙想或许都是一块科学殿堂的敲门砖&&当今生活中科技无处不在,我们更有必要也更有条件给孩子更多科学启发、提供更多科普资源,让他们拥有翱翔思想天空之翅膀和探索遥远未来的热情。&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涵养科学素质,教育位不可缺。去年开始,我国小学普遍设立了科学课,这种意在培养孩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孩子用科学的方式探索更多可能性的做法,不失为有益探索。让科技工作成为有吸引力的工作,还要培养全社会尊重科学、推崇科学的价值观。通过破除科研活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保护知识产权,厚植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的沃土。&你的理想是什么?&&当一名科学家!&希望今后,更多孩子能梦想成真。
[责任编辑:李明1 PX038]
责任编辑:李明1 PX03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18512
播放数:129025
播放数:183950
播放数:5808920致我们向往的生活致我们向往的生活门外双燕百家号什么是“向往的生活”?对海子来说,或许是“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对丰子恺来说,或许是“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亦或许对三毛来说,是静看“春花,秋月,夏日,冬雪”……那么,你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最近,综艺《向往的生活》第二季正在热播中。一所“蘑菇屋”,四个人,一只狗狗,时而会有三五好友拜访。大家一起种田做饭,有小打小闹、有趣的互怼,也有偶尔的放空。这样宁静与喧嚣并存的田园生活,这种温馨、平淡、慢节奏的生活模式,戳中了人们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激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在风光无限好的山野之间,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屋前不大不小的院子里栽种着喜欢的花草树木,远处的田地耕种着爱吃的果蔬。与家人一起劳动,用心做出每一顿爱的餐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时有好友来访相伴,一壶热饮,谈天说地。春天看一场山花烂漫,仲夏看流萤与满天繁星共舞,秋天于田间收获用心浇灌的回报,冬日慵懒地倚靠着窗边享受着暖阳。简单生活,与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这大概便是向往的生活了。或许腿脚会累一点,但心不会疲惫。那么对于师大人来说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说不清楚。从小到大,世界真的变化很快、变化很大。然而,这现实似乎又似曾相识,与自己的内心有着默契和一线灵犀。你想要怎样的未来?你的内心所向就是开启未来的钥匙。当你愿意用热情和爱温暖世界,这个世界似乎也越发温暖起来。当你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却仍然充满美好和希望地对待生活,那你的未来距离美好就不会远。——王洪英我喜欢诗歌,渴望浪漫,向往远方,同时,我又极度恋家。像张翰眷恋莼鲈,我贪恋米粉。所以啊,对未来的期许,大概就是能够长留家乡,同时也有机会探寻远方。——吴美琪愿你在未来成为一名能干的教师,像你所想的那样。我知道你也有很多未能实现的梦,不切实际的想法,但终归条件不允许。你期待未来的生活,也害怕未来生活的不如意。但我想说,你一定要乐观看待,不要因为百分之五而否定自己百分之九十五的初心,要有耐心和爱心。加油!——开心橙向往的生活,嗯,一切都在向往中。向往的爱情,向往的工作,向往的生活,希望在最合适的时间开出最灿烂的花。——曹阿美最美可以学好自己的专业,将来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凭自己的本事给爸爸妈妈最好的生活。——青山呆有一份自己掌控时间的工作,有美食有朋友。闲暇时拍拍照,画些画,贴贴胶带,追追动漫,真的是向往的生活啊。——喝凉茶也上火的vala向往的生活致我们向往的生活总是美好的。而为了实现我们的心之所向,必然离不开现在的努力。即便是在一些看似普通的小事上持之以恒,也是我们身之所往的助推力。1养成合理的作息习惯自律自省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2在教室、图书馆认真学习不荒废时间全身心投入其中为向往而奋斗3多多锻炼不要因为懒惰而倦怠适当运动放松心情拥抱每一天“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恒心,一直不断地努力,才能离自己向往的生活越来越近。其实,我们在辽师大的学习与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向往的生活呢?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积极进取,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开心时一起欢笑,伤心时互相安慰。有良师益友的相伴,有大好时光等着我们发现与创造。毕竟,我们正青春。奋斗吧,少年!”你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你希望如何实现它呢可以留言说出你美好的愿望我们一起奔向我们向往的生活▼乐融矩阵2018 | 校历来了青诉益友刷屏数万,师大点赞中国!(内附教程)辽师大2018网络音乐文化季系列活动特辑 | 你这么厉害,为什么不约我拍玉兰?毕业生必须关注的档案那些事儿图片:王洪英 梁一鼎 《向往的生活》栏目官方微博文字:付童姗编辑:付童姗责编:祝毅芳审核:孙凯丽监制:王洪英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门外双燕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前半生不犹豫,后半生不后悔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最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提出这样干
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1300多位两院院士齐聚一堂。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1300多位两院院士齐聚一堂。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哪些新突破?面临哪些新形势?要如何继续推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在讲话中一一给出答案。
◎形势逼人!为何要坚持科技创新?习近平给出清醒判断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习近平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他看来,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习近平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此,他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号召,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视频丨习近平: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
◎怎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提出4点要求
两年前,习近平明确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三步走”路线图: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当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站在新的起点,要如何继续推进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习近平提出了四点新要求。
1.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正如习近平所言,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为此,习近平强调,要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他指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2.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在习近平看来,“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
针对科技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阻力因素,他鲜明表明态度: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具体而言,他强调要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要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要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发挥好组织优势;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
视频丨习近平:科学家是“隐姓埋名”的民族英雄
3.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自主创新就是要关起门来自己搞?对此,习近平的答案是否定的。在他看来,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关键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如何“聚气借力”?习近平提出两条具体思路:一是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
二是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4.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
对于科技人才,习近平一直十分重视。
“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习近平这次说得更加实在。
他强调,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要通过改革,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使用、激励、竞争机制。
他希望,未来能看到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视频丨习近平:攻坚克难 勇攀科技高峰
◎如何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习近平对他们提出期望
1.对广大院士——
“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习近平说。
习近平寄语广大院士,希望他们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2.对各级党委和政府——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院士们要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要做好退休院士工作,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作用。
习近平还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科技事业的部署上来,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科学素养,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本领。
要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研管理规律,尊重科研人员意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服务好科技创新。
3.对青年和孩子们——
在习近平看来,“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
习近平鼓励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他还提出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图片:新华社记者鞠鹏、庞兴雷摄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抢占先机、迎难而上 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首先表示,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科技界召开的一次盛会。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实践,观察大势,谋划全局,深化改革,全面发力,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习近平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习近平强调,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习近平指出,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要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发挥好组织优势。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科技评价制度,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
习近平指出,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习近平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要通过改革,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习近平指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要继续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同全国科技力量一道,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方向,大力推动科技跨越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要继续发挥院士群体的智力优势,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研究,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意见和建议,为推进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强调,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党和人民对广大院士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院士们要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要做好退休院士工作,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作用。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万众一心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科技事业的部署上来,切实抓好落实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科学素养,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本领。要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研管理规律,尊重科研人员意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服务好科技创新。
习近平强调,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有关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主持。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致开幕词。
1300多位两院院士,“百名科学家、百名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在京有关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代表等出席大会。
记者 陈芳、余晓洁
本文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在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习近平在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文如下: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隆重开幕了。这是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科技界召开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描绘了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实践,观察大势,谋划全局,深化改革,全面发力,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我们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在前沿领域乘势而上、奋勇争先,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主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
——我们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推出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通道,不断释放创新潜能,加速聚集创新要素,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我们坚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主动发起全球性创新议题,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我国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幅提高,我国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我们着力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居世界前列,铁基超导材料保持国际最高转变温度,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多光子纠缠世界领先,中微子振荡、干细胞、利用体细胞克隆猕猴等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悟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上海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为我国开展世界级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我们着力推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超级计算机连续10次蝉联世界之冠,采用国产芯片的“神威·太湖之光”获得高性能计算应用最高奖“戈登·贝尔”奖,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天宫”、“神舟”、“嫦娥”、“长征”系列等重要成果,北斗导航进入组网新时代,载人深潜、深地探测、国产航母、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纳米催化、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正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我们着力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海水稻等世界领先,移动通信、语音识别、新能源汽车、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掘进装备等跻身世界前列,集成电路制造、C919大型客机、高档数控机床、大型船舶制造装备等加快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龙门五轴机床、8万吨模锻压力机等装备填补多项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芯片实现商业化应用,超导磁共振等医疗器械实现国产化替代,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疫苗研制、重大新药创制等有力改善民生福祉。
——我们着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形成系统布局,在科技计划管理、成果转化、评价奖励等方面大胆改革,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成长。
——我们着力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将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总之,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技术研发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还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顶尖人才和团队比较缺乏。我国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科技体制改革许多重大决策落实还没有形成合力,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还不够,全社会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机制和环境有待优化。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第一,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墨经》中写道,“力,形之所以奋也”,就是说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满足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改善市场发展预期,提振实体经济发展信心。
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第二,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树高叶茂,系于根深。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增强“四个自信”,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得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要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优势,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创造更多竞争优势。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经济建设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和军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打好主动仗。
第三,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日,我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强调,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围绕这些重点任务,这些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已经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5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43条改革任务,目前已完成110多条改革任务。在科技领域存在的多年来一直想解决但没有能解决的难题方面,我们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同时,科技体制改革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现象仍较突出,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不足,科研院所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创新型人才培养等领域的进展滞后于总体进展,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等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不能动摇、勇气不能减弱。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要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发挥好组织优势。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等长效机制,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蓬勃发展。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彻底打通关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
要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推动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大科学中心、国际科技创新基地的统筹布局和优化。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作用,完善科技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完善军民融合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清除“民参军”、“军转民”障碍。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日,我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我们接连出台了几个重要改革方案,包括《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热烈欢迎。大家反映,这些改革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的还没有完全落地,有关部门要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继续坚决推进,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
第四,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要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要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第五,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要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要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国家科学技术界和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机构,是科技大师荟萃之地。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团结带领包括院士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要继续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同全国科技力量一道,把握好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围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敏锐抓住科技革命方向,大力推动科技跨越发展,勇攀科技高峰。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国家高端智库。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围绕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紧扣国家发展新战略新形势新需求,组织广大院士开展战略咨询工作,得到了党中央高度认可。我看过两院院士提交的很多意见和建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要继续发挥院士群体的智力优势,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战略研究,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意见和建议,为推进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祖国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凝结着广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荣誉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党和人民对广大院士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古人说:“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希望广大院士善养浩然正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院士称号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传播真理、传播真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提携后学、甘当人梯,在全社会树立良好道德风尚。要发挥院士制度凝才聚智的导向性作用,不拘一格降人才,使院士制度成为引导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强大正能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院士们要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当好后勤部长。要做好退休院士工作,保证他们的待遇和礼遇,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希望退下来的院士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在传播科学知识上学为人师、在弘扬科学精神上身体力行,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科技进步贡献智慧。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万众一心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科技事业的部署上来,切实抓好落实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科学素养,既当好领导,又成为专家,不断增强领导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本领。要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研管理规律,尊重科研人员意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良好环境,服务好科技创新。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希望广大院士关心和爱护青年人才,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成才铺路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向已经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向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本文来源:新华社
习近平的这些举动,温暖着、激励着他们
5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下的形势作出了重要判断,提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他深刻阐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亲自参加这些“科技大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很多有关科技的大会,他都亲自参加。
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
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
2013年到2018年,每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都参加。
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奖代表颁奖。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礼敬科技工作者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他爱才、惜才,也善于培养人、用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曾经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些年来,习近平用很多温暖的举动,激励这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
重视人才——“当了总书记后,我第一个来科技组”
“在党中央工作的前五年,我每年都去港澳组,当了总书记后,我第一个来科技组。”这是习近平在2013年参加全国两会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的开场白,这句话既透着轻松、亲切,又明确表达了关切,瞬间就温暖了在场科技工作者的心——因为这代表着总书记对科技工作的无比重视和对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巨大鼓励。
聆听、记录、思考,在一个半小时的委员发言时间里,习总书记全神贯注,一语未发,认真记录每个委员的发言。听完委员发言后,习近平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委员发言时,习近平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
参加会议的刘建说:“总书记充分吸纳了我们发言中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并且要求有关部门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他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爱才敬才——细微之处关爱老科学家
日,在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弯下腰向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家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习近平这一“礼遇”老一辈科学家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有责任担当,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党和人民对广大院士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他不仅口言之,亦身行之。
日,习近平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当看到93岁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站在代表们中间,习近平握住他的手,请他坐到自己身边。
这一帧定格的画面,暖心感人。如何重视科技工作者?总书记做了最好的言传身教。紧紧相握的手,热情赞美的话,表达的不仅是关心和尊重,更是发自内心的敬意。
情满太空——习近平与航天员的两次通话
“海鹏同志、陈冬同志,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问候!”日16时25分,习近平与工作在天宫二号空间站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连线通话,向天宫二号空间站内的航天员送去祖国的问候。
日,习近平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正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亲切通话
日,习近平亲自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看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为三名航天员壮行。13天后,习近平又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宫一号执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亲切通话。他在电话中问道:“你们现在总的情况怎么样?身体状况如何?工作进展如何?”用亲人般最真诚、最朴实的话语为航天员加油鼓劲。
日,习近平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宫一号内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通话
两次天地通话,变换的是时空,不变的是总书记对航天事业的重视,不变的是总书记对航天员的关切。
殷殷牵挂——出访不忘身处海外的科技工作者
在外出访,习近平也时刻牵挂着科技工作者,不忘为他们送去祖国的问候。日,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习近平到霍巴特港看望正在这里补给的“雪龙”号全体科考人员。
“主席一上船就和我们大家打招呼,下船时还不忘叮嘱大家注意身体。”来自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随船医生黄罡在慰问结束后,仍然久久沉浸在兴奋的回忆之中。
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极大调动和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温暖了科技人的心,更激励科技人才不断创新和进步。
日,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从“天眼”探空、“蛟龙”下海、C919首飞、“嫦娥奔月”、“天河三号”原型机亮相……这些成功,凝结着我国无数科技人员的智慧与汗水,也包含着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