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如何读懂《德意志意识形态电子版》

《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解读--《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解读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文本中的意识形态理论尽管只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一部分,然而这部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诞生的理论著作,其研究意义和价值相当重大。马克思以后的各部著作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和不断完善的。《形态》问世后,国内外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专著及学术性论文有很多,不同的专家和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视域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专门性研究和探讨。从国内的研究情况看,理论界多是停留在界定意识形态的概念、辨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一般意识形态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阐释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功能、剖析意识形态概念的词性等等,很少有人从文本角度去系统、全面地考察意识形态理论究竟研究到何种程度,研究状况如何,也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成果;从国外的研究情况看,前苏联、东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虽然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没接触到《形态》这本书,但是他们通过其他著作展开了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研究,并且都关注到了意识形态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提出了质疑,发展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既丰富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又使之获得了新的表现形式。然而,由于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的时候,难免会产生误解和误读。
鉴于此,本人试着另辟途径,以“选题新”和“立意新”区别与众,撰写了此文。本文共有五章。第一章从整体上介绍了《形态》的创作基本情况,追溯了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渊源,为进一步解读《形态》的意识形态理论建立了逻辑起点;第二章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对意识形态问题零散的论述,试着挖掘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涵义,以此作为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三章通过论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对青年黑格尔派意识形态观的批判与改造,找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阐发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全面地阐述了《形态》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欧洲、苏联、西方马克思主义(地域性)以及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与发展,意在表明《形态》的意识形态理论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重大;第五章针对全球化条件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问题凸显的现实,论述了《形态》的意识形态理论其文本解读的当代价值;结语部分特别强调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形态》中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也表明深入研究《形态》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人站在文本解读的角度,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思维逻辑与历史发展相一致,抽象理论与具体事实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形态》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专门化、系统化、理论化的认真梳理和深入挖掘,力求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论体系,弥补国内外学者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单一、片面的缺陷;此外,本文运用历史、现实、全球化“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宏观视野,不但对前苏联、东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简要评析,而且还对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凸显的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全面地论述了当代中国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A811;B03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亮;[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蓠;[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百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梁凯音;;[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3期
杨百成,邢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聂锦芳;;[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聂锦芳;;[J];河北学刊;2006年05期
聂锦芳;;[J];河北学刊;2007年04期
张俊梅;;[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侯惠勤;[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朱红侠;王习胜;;[J];理论建设;2008年04期
宋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富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张富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杨金刚;[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顾承卫;杨小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胡丰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阳国亮;黄艳;杨军;;[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汤家玉;[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夏玲,徐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陈燕君;;[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陈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志敏;;[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谢名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张双利;;[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孙云龙;;[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刘英杰;;[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梁宏;;[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朱文鸿;;[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柳钦;;[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吕晓明;;[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柯利;;[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杜熙茹;[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王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李国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陈春常;[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杨玲;[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张海斌;[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戴均;[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及云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佟轶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小海;[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赵青梅;[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胡警月;[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徐白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顾博;[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李斌;[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赵小军;[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傅小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黄哲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赵苏丹;[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亚斌;[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姜华;[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5期
钱海源;[J];当代思潮;2000年04期
侯惠勤;;[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03期
张文焕;;[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2年01期
刘亚斌;[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江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5期
卢军;;[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张文煜;[J];江淮论坛;1984年03期
卜祥记;[J];江淮论坛;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海波;[D];复旦大学;2011年
卜祥记;[D];复旦大学;2004年
朱亦一;[D];清华大学;2007年
刘丽;[D];复旦大学;2008年
吕连凤;[D];吉林大学;2009年
刘真金;[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永振;[D];吉林大学;2011年
孙溦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冯军伟;[D];郑州大学;2011年
韩小敬;[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李柯;[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付美玲;[D];吉林大学;2009年
黄小琴;[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汪睿婷;[D];暨南大学;2010年
李彦娟;[D];云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卢永欣;[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郁建兴;[J];东南学术;2002年03期
邱仁富;;[J];桂海论丛;2008年02期
邱仁富;;[J];桂海论丛;2008年03期
萧俊明;[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侯惠勤;;[J];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03期
申小翠,肖瑛;[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侯惠勤;[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黄志坚;;[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郭世平;[J];江海学刊;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勇;[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扬;[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张保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黄力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韦石龙;;[J];消费导刊;2008年09期
刘世衡;;[J];理论探讨;2008年03期
莫雷;;[J];理论探讨;2008年03期
张志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1期
高和荣;;[J];政治学研究;2011年03期
包毅;田启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陈立旭;;[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凌玉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胡亚敏;;[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张永刚;王炜;;[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黄力之;;[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高阳;;[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严耕;;[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董全瑞;;[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卫霞;;[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陈虎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陆贵山;;[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徐晓冬 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副主任;[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凤凰卫视主持人
梁文道;[N];南方周末;2010年
陆贵山;[N];光明日报;2000年
上海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胡振平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研究员
卢汉龙;[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俄罗斯公正世界研究所国际项目部主任 B.古谢列托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南京政治学院
杜永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吕保田;[N];文艺报;2010年
(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武当之道”课题组供稿;[N];中国旅游报;2009年
易仁寰;[N];辽宁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崇辉;[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邱晓林;[D];四川大学;2003年
黄世虎;[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婧慧;[D];吉林大学;2013年
苏婉儿;[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李向京;[D];南开大学;2010年
余永红;[D];河南大学;2012年
王宇秋;[D];辽宁大学;2013年
张杰;[D];扬州大学;2013年
王丹;[D];吉林大学;2009年
王艳君;[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夏亭亭;[D];辽宁大学;2011年
夏波;[D];安徽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理科生如何读懂《德意志意识形态》_百度知道
理科生如何读懂《德意志意识形态》
我有更好的答案
:理科侧重理论研究,一般是指如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而工科则是理论联系应用,一般是指如机械、电子、工程等领域。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工科以应用为主要目的,实践上来的多一些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哪些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至少答出六个要点)
第一、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几种基本活动(关系);第二、以“历史的自然”取代“抽象的物质自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①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2.问答题 生产就是指&现实的个人&的&生活的生产&,包括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和精神生活的生产或精神生产。物质生活的......3.问答题 &精神生产&就是&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无论什么时候,意识都是由人们自己所生产的,都是由物质活动......4.问答题 首先是否把实践理解为生产和交往的辩证统一,是关系到能否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建立唯物史观的大问题。其次,把实践......5.问答题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是错误的。因为“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当前位置: >>
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体会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点体会《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标志着唯物史观的确立,标志着 马克思、恩格斯同以往就哲学的彻底决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至关 重要的是, 马克思在本书中具体,全面地阐释了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最伟大发现 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这句“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 识。 ”或者说,这句话是我们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把钥匙。由此, 我们可以全面、深入地洞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这句话牵扯到一个主体, 就是意识和生活的主体, 毫无疑问, 这个主体是人。 但是, 在主体这前提条件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与旧的哲学家也出现分歧。关键的问 题是这个人的本质是什么呢?是人的类本质还是个体人的本质。 过去的哲学家们 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前一种对人的本质的解释,在他们的研究中的人是抽象的,无 生命的。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选的恰恰是后者,他们所考察的是现实的具体的活 生生的人。那么,何为现实的人,有生命的人呢?“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 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将自己与动物区别开来。 ”这就是现实的人,能够生产 自己的生产资料,同时,生产物质生活资料本身。 既然,物质生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那么,我们考察有关人的历史,人 类社会的历史,物质生产就是我们考察的基点。以往的哲学家,在考察到历史观 时候, 要不就是将唯心主义的世界本源作为历史的考察基点 (如: 神学家的上帝,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要不就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英雄史观。 在马克思看来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生活,与人 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向我 们揭示了一个真理:意识、观念、道德等意识形式不具有各自独立的外观。人们 在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方式。 正如中国古代的《管子》的一句名言: “仓廪实而知荣辱, ”只有确实的,在 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才能找到关于人类发展的一般的客观规律, 任何妄图从意识出 发,探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人都不过是在缘木求鱼。 如果我们站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的基础上, 我们也就很容易得到这样的 结论: 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必然是要通过消灭 产生这种荒谬唯心主义观的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才能解决的。一切推动社会生 产发展以及宗教、哲学和其他一切理论的动力是革命。不是批判。如:我们不可 能通过理论批判上帝就能是基督徒放弃宗教信仰。 文章开头就提到马克思和以往的哲学家在探讨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前提是有 分歧的,这种分歧的出现就注定了双方会走向对立。由此可知,我们在解决问题 时,一定要理清问题的前提,从正确的前提出发,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其次,要注重实践,共产主义者被称作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正所谓“纸上得 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要求我们摆脱一切虚无主义,神秘主义,从现 实的社会经济状况出发,从环境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丰富发展我 们的理论。做到知行合一。 当然, 我们也不能否认意识对生活的反作用。从生活而来的意识指导着我们 的生活,通过影响思维影响生活。比如,我们的生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 活)就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所以, 很显然, 意识和生活的关系是辩证的。 到此,我们找到马克思阐述唯物史观的实质“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 决定意识。 ”那么,唯物史观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书中明确指出了唯物史观的现 实意义是革命。因此,唯物史观又是社会革命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揭示了共产主 义革命的条件:生产力发展与交往方式的矛盾激化;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共产主 义意识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尖锐对立。 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最大的收获是清楚了唯物史观形成的逻辑顺序,以 及社会革命理论,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了一定深刻地了解。同时,我也 能深刻的体会到马克思另一哲学命题“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尔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不只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了然于胸, ” 更重要的是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要将马克思主义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 其理论。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走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不要“眼高手低” 。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读书心得。列宁曾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有过高度评价...3 4 《马恩原著》 《德意志意识形态》 5 《德意志意识形态》 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这是我们从上中学起就学习过的。 而社会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后感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思政原著导读-读后感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后感学号: 姓名: 《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是由马克思与恩格斯作于 ...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 - 《德意志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神圣家族》之后合写的第二部著作,写于 1845 年秋至 1846 年 5 月左右。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读书笔记基地 1201 张翔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集中体现唯物史观的里程碑式经典 著作,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书中...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读后感_教育学/心理学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本人有感而发的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读后感 班级: 政本 10 姓...《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走好“十二五”开局之年――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感《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马克思和恩格...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杨天朗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在阅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过之后,我并不是很能理解这部著作的含义, 于是我...德意志意识形态读书报告 -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书报告 ――16 传播 刘冕飞
《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 《神圣家族》 之后合写的第二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1 3页 2下载券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3页 7下载券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 暂无评价 2页 免费 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有... 2页 1下...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德意志意识形态》:从经典文本到当代现实_参考网
《德意志意识形态》:从经典文本到当代现实
王莅[摘 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为主题召开2016年年会,与会代表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经典文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学术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大问题、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会议聚集了国内老中青三代学者,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是一次国内学界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认真检视与总结。[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当代中国[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3-04为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70周年,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23日在南京举办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6年年会”。会议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协办,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等教学和科研单位的1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以大会发言、分组讨论并结合提问、交流等形式展开热烈研讨。以下从三方面介绍会议研讨情况。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学术化梁树发会长在开幕词中谈到文本研究的方法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科意识问题。他指出,马克思文本研究,要特别处理好实证方法与总体方法的关系,要善于运用总体性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近年来在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科意识方面做出了探索,其中包括学术性较强的学术年会主题的确定和专题研讨会的举办。选择“《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作为这次会议的主题,除今年恰逢《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70周年和该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之外,主要是因为该著作研究中凸显的学术性。近年来,随着学术化、专业化研究的推进,《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从文献编辑、版本考证到思想阐发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以此为契机,梁会长倡议本次研讨会对近年来我国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作一次认真的检视与总结。《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翻译是文本研究的基础。中央编译局原常务副局长顾锦屏同志以亲身经历回顾并展望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翻译工作。他提到,始于1958年的翻译工作困难重重——在当时条件下,翻译团队常常需要聘请苏联专家讲解文本内容才能理解马克思的思想,而且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不断参阅《神圣家族》等著作的中文翻译和主要内容。时至今日,《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翻译和研究水平有了较大发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当前中央编译局的重要工作是基于即将完成的MEGA2I/5翻译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翻译工作中,选择何种版本的手稿作为底本,以及定位《德意志意识形态》究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专著,还是他们与赫斯等人的合著等是难点问题。清华大学韩立新教授以“费尔巴哈章”第17-19页手稿的编排为中心,详细分析了梁赞诺夫版、阿多拉茨基版、巴加图利亚版、1966年新德文版、广松涉版、MEGA2试刊版—先行版—正式版的利弊得失。他建议,中央编译局在翻译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时,应该将翻译底本从1966年新德文版转到MEGA2I/5,与此同时需要注意如下三点:第一,恢复文本中原有的页码信息,增加有关手稿状态的注释;第二,采取文本分栏的编辑方针;第三,适当增加“题注”内容。与此相关,中国人民大学赵玉兰副教授以古斯塔夫·迈尔掀起的“梁赞诺夫是否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发现者”为切入点,通过详实的文献材料和历史事实证实了梁赞诺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发现者”,并且指出正是由于他的工作才发掘和拯救了马恩的大量文献。南京大学张义修博士進一步提出了对MEGA2I/5编辑方案的三个追问:其一,在文献定位上,《德意志意识形态》究竟是季刊文集还是独立著作;其二,在“费尔巴哈”章的处理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否真的避免了研究者的主观僭越;其三,在理论定位上,《德意志意识形态》究竟是旧观点的辩护还是已经转向新哲学的阐发。这一讨论将文献考证引向了思想研究,北京大学聂锦芳教授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中“我的交往”部分遗失的12页手稿内容如何还原为例,详述了思想研究对于文本编辑的重要意义。在通行本《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目录中,“III.犯罪——C. 通常理解的和非通常理解的犯罪”和“5.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之间缺少12页手稿,MEGA2的编辑者只是指出了这一文献事实,但是无法对其中遗失的内容进行复原。聂锦芳教授从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文本内容的仔细甄别出发,认为缺少的12页手稿的内容已经从“我的权力”转向了“我的交往”,其间的标题根据原书应该还原为“B.我的交往——I.社会——1.施蒂纳的社会;2.作为监狱社会的社会;3.作为家庭的社会;4.作为国家的社会”。这样,遗失的内容就可以根据马克思的批判与施蒂纳的原著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得以复原。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为缩影的思想史阐发,反映了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的范式革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何怀远教授指出,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应当从文本表层深入到逻辑深层。其中,马克思集中批判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是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参照,只有深入理解观念的本质及其与现实的关系,我们才能廓清马克思发动哲学革命的理论地平。武汉大学何萍教授谈到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想史语境问题,她批评以往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片面的意识形态语境,认为仅仅依靠意识形态话语不仅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而且对许多欧洲国家的历史与现状都不能得到正确理解。她主张,我们的观察和研究应该从单一的意识形态语境转向思想史语境,从线性发展的叙事方法转向同一时期存在的多种思想资源的横向比较。只有这样,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发展才有可能突破教条化理解,其蕴含的西欧特色和时代特征才可能得以彰显,其开启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长期争论才有可能得到化解。受邀参与本次大会的德国马克思研究专家、左翼经济学家、柏林科技与经济大学教授海因里希(Michael Heinrich)在大会上介绍了题为《卡尔·马克思与现代社会的诞生:生平传记与文本演变》的马克思传写作计划,他的研究思路与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文本与思想史语境相结合的方法近似。他认为,重写马克思传特别需要处理好对原始材料的掌握、对马克思生平与著作的考察、对马克思与同时代人物争辩的比较、对多种阐释途径的探索四个问题。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大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清算他们与德国思想界(特别是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进而建立全新理论的哲学变革时期,这直接决定了该著作巨大的思想容量。随着理论与现实的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的许多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为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重大问题。因此,回归源头的清理构成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关键。《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的建构是大会热议的重要话题。《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的诞生地已成学界共识,然而这一理论创造如何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却是一个没有被认真清理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安启念教授认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通过思考费尔巴哈提出的“人们是怎样把宗教幻想塞进自己头脑的”这一问题而形成的。具体而言,唯物史观是经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而逐渐形成的,其中“劳动实践”概念的提出是核心,驳倒费尔巴哈哲学是关键。正是由于把劳动实践作为出发点,唯物主义理论才进入了历史领域,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才得以形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创立的历史观是一种包含自然、社会和人的“大唯物史观”。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忽视了马克思“历史”概念中的自然维度,这一发现对于透视当今时代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有機联系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与之相联系,山东大学刘森林教授重点辨析了马克思的“自然历史过程”思想。按照他的区分,马克思从正当性和合理性上界定的“自然”观点值得关注,其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构成人类历史基础与前提的自然;第二,使人类历史根基日益雄厚的、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而塑造的自然。在这个意义上,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自然与历史不断统一的过程,也即是“自然历史过程”。按照这种观点,人类社会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因而都不可随意超越,这是马克思与传统形而上学的最大区别。在这个意义上,从自然出发、立足于自然和历史的统一、探索回归自然与超越自然的一致性是发展唯物主义的可行途径。但是,这种发展绝对不是无需自然基础和历史阶段过渡而去追求绝对自由王国;与之相对,“自然历史过程”是在强调自然与社会张力的基础上对自然与主体关系的一种重构。同样,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小萍研究员认为,现实社会既包含物质基础,又包含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指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在一定条件下嵌入人与人的关系,并且被置于自我利益的对抗性关系中。在发展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这一话题上,华侨大学周世兴教授认为,重返《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具体来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及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真正批判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一种实践的、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它既与批判的、革命的、合理形态的辩证法具有相同内涵,又作为马克思研究社会问题的唯物主义基础和科学方法。《德意志意识形态》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关联是深化研究的新生长点。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提到,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需要深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因为,只有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阶段,唯物史观的相关概念、重要原理和研究方法才得到了科学阐发。事实上,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内的革命是其哲学革命的延续,政治经济学研究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发挥着反思资产阶级永恒性、解蔽资本逻辑的实质、穿透现代社会的本质三大功能。上海财经大学张雄教授进一步指出,现代工业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为理解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开辟了现实土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集中探讨的德国哲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现代性问题,而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强烈的历史感,这一点构成马克思对自然法学派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超越。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关联方面,河北大学宫敬才教授做出了详细分析,他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孕育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三重“基因”:第一,《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中运用了大量政治经济学概念和经济发展史材料;第二,《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系统而彻底地批判得益于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第三,《德意志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理论成果——社会历史物质生产决定论的取得依赖于纯粹经验的方法,而这一方法的获得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功劳。《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开掘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政治哲学以其理论的深刻性和强烈的现实感占据着当代哲学的重要话语权,而《德意志意识形态》因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洞见而触及到当代政治哲学的诸多议题。为此,武汉大学李佃来教授指出,我们的研究一方面应该将马克思置入西方政治哲学的思想传统中,深刻分析其思想来源与现实归旨;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将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独特性阐发出来,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政治哲学的深层关联中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安徽大学许俊达教授认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一大重要成果是共产主义的实践哲学,这种哲学一方面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的科学论证,它与共产主义空想论具有根本性差别。复旦大学王凤才教授以新世纪以来德国阶级问题研究为例证,详细说明了马克思思想对当代政治哲学的重大影响。他认为,新世纪以来德国阶级结构的变化是重新研究阶级问题的出发点,而其中中产阶级问题是阶级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在这种社会变化的浪潮中,出现了告别阶级概念和重新接受阶级概念两种思潮,并且将马克思对阶级问题的经济分析更多地转向了当代政治分析。针对此观点,王教授主张不能简单地根据马克思文本简单冠以对错之别,相反,我们需要深入理论和实际中详细考察,认真反思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现实批判性。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现实问题运用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不仅是马克思“改变世界”哲学宣言的根本指向,而且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力求探索的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和真正的知识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本次大会上,与会学者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当代中国现实的关系展开了充分讨论。
中共中央党校许全兴教授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并创新马克思主义。就国内现状而言,我们主要从人道主义、阶级斗争、实事求是三个角度反思马克思主义;其中,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胜利与失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确认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正确定位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内部的矛盾以及为继续破解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世纪性难题而开拓创新是最为核心的六大问题。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认为,切中社会现实、研究中国问题是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哲学角度来讲,现实不等于现存的东西,其要义在于要抓住本质與实存的统一及其展开过程。具体来讲,要理解当代社会的深刻变化必须深入剖析经济发展。吴晓明教授援引伽达默尔、海德格尔、雷蒙·阿隆的理论,详细解释了使马克思思想进入现实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然而,运用马克思思想研究当代中国现实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方法论竞争”,如何从运用马克思思想这把理论之“刀”到研究这把“刀”本身,以及如何真正以马克思思想为方法和指南研究现实问题是摆在国内学者面前的两大直接难题。复旦大学孙承叔教授主张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都应该推进到现代社会,而资本是理解现代社会的基本范畴。他认为,马克思不仅从市民社会入手分析了“经济人”以及资本逻辑,而且以人类社会为最高目标规范了个人与共同体的应有关联。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中国问题需要具有人类社会的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应该在市场经济基础上以人类社会为根本指导原则。在进一步讨论中,浙江师范大学叶险明教授提出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中国现实问题亟须填补经典与当代之间的空场。就国内现状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化与意识形态化是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而作为学术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应该基于经典、着眼现实,在整体上发挥批判地研究现实的功能。南京师范大学俞良早教授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的主张,强调我们应该根据俄国、中国等东方社会的现实情况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表述作为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引和科学依据。在MEGA2I/5即将出版之际,本次会议就“《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的多角度、多层次探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最新文献学研究情况的引介与评析拓宽了国内学界解读经典文本的学术视野,与此同时,聚焦《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主题的思想讨论和现实指向又表征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理论范式、前沿问题、思想主题和现实旨趣。因此,这是一次关于该主题的思想碰撞与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汇集了国内学界老中青三代知名学者,综合了不同时代和学术背景下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浓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传承与更新。责任编辑 姚黎君 彭 坤
党政干部学刊
党政干部学刊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