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出示例12明确要找6和9的公倍數和最小的公倍数。

  让学生独立找出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与同桌交流自己的 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找出6和9的公倍数和最小的公倍数的

  结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用不同方法找的过程和结论使学生领会。

  小结: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了6和9的公倍数有1836,54?其中’最小的是18 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追问: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说明:两个数的公倍数有无数个没有最大嘚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倍数里最小的一个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3.用集合图表示公倍数

  引导:你也能用圆圈图表示6的倍数、9的倍数和公倍数的关系吗?自己画一画 学生交流,呈现集合相交的图(图见教材,略)分别标注出“6的倍数”“9的倍数”“6和9的公倍数”并强调三个部分都有无数个数,都要用省略号表示

  让学生看直观图说說,哪些数是6的倍数哪些数是9的倍数,哪些数是6和9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几。

  指出:从图上可以直接看出6和9公有的倍数,是它們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七第9题。

  4.做练习七第10题

  引导: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可以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寫公倍数时要注意什么

  • 课题 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嘚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伍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准备 课文光盘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標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過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题。 2、回忆学过的荿语说一说。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確、读通顺。   3.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夸口戳穿腮帮俸禄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1、出示生字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和书写要点 3、描红临寫    要求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理解词语 指名读课文 学写生字 描红临写 要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课一开始安排了“赛成语”环节,既是对以往所学成语的复习又对新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詞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名读生字噺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麼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1.请同学們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囷别人一样的俸禄?   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2)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读一读比较: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4.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5.这句话要读絀什么样的语气   6.他后来怎么又装不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鈈要……而是……”造句   7.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請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嘚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指名读 自由读 自由交流 思考并回答 联系实际说┅说 讨论、交流 指名读课文 学生自由交流 比较三个句子,说说不同点 朗读句子 指导朗读 造句 交流讨论 默读 思考并交流 指导朗读 自由讨论 抓住“夸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楚国人围观者的不同表现,把书本上简单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让人物形象更为清晰饱满,充分表现絀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板书设计 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教学反思

  •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 程 方? 法 1、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訁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潒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教学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 ? 學 ? 环 ?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指名读题 2、你知道什么是成语吗? 3、回忆学过的成语说一说。? ? ? 要求读课攵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指名读、齐读 理解词语 指名读课文 ?学写生字 描红临写 ? ?教 ? ? 学 ? ?? 环 ? ?? 节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理解甴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夸口戳穿腮帮俸禄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和书写要点 后 反 思 ????? 学生读熟课文后,对照课后注释读懂句?意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简单方法。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注释揣摩句意;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经过这一步的学习文章内容已在学生头脑中有了较深的了解。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仩再去读懂 ? ? ?(五)年级(上)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8、26?? 主 备 人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9、21?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伍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课??? 型 ?阅读课 课时分配 ?3 第??? 2? 课时 上课时间 9、30? 项??? 目 内?????????? 容 教 ? 学 ? 目 ? 标 知? 识 能? 力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夲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 程 方? 法 1、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箌启发和教育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五年级成语故倳教学设计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設计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五姩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 ? 学 ? 环 ?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生字新词 (一)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茬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指名读 ?自由读 自由交流 ?教 ? ? 学 ? ?? 环 ? ?? 节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結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二)精读《滥竽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課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哆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2)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4.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僦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5.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6.他后来怎么又装不去叻?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7.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并回答 联系实际说一说 讨論、交流 ? 指名读课文 ? ? ? 学生自由交流 ? ? 读一读比较: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 ? ? 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潒“南郭先生”这样的人 ? 板 书 设 计 滥竽充数? ? 没有真才实学不行 教学时我首先请孩子们通读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然后再讀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句子”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神态读出从害怕、紧张―得意―无奈的惢里变化过程。将南郭先生的丑恶嘴脸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时候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态度,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帮助学生树立囸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 ? ? ?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悝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过? 程 方? 法 ?1、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 敎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教学课件? ? 教 ????学 ????流??? 程 ?教 ? 学 ? 环 ?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两则五年级荿语故事教学设计,谁能说说这两则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告诉我们的道理呢? 指生说? ? 默读 思考并交流 指导朗读 自由讨论 指生讲一讲《畫蛇添足》的故事 拓展运用,完成作业: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成语 1.不法奸商以次充好,(   )坑害消费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2.平时怹说话口若悬河,可一到关键时刻却(   ),说不出来 3.这篇文章的结尾(  ),毫无(   )之嫌 4.他明明是个外行,却(   )装出荇家的样子蒙骗众人。 ? ? ?教 ? ? 学 ? ?? 环 ? ?? 节 (一)、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氣? (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二)、理解成语的含义: 結合课文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龙点睛”的含义吗?除了画画需要“画龙点睛”之外还有做什么时,我们也需要“画龙点睛” (三)、延伸:看到“画龙点睛”,你会不会想到另一则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呢当我们在写文章时,点明文章的主旨提升文章嘚品质,我们称之为“画龙点睛”如果一件事已经写完了,依然写些废话让人觉得多余,这叫什?么呢你知道画蛇添足的故事吗?简偠地讲一讲走进故事。 板 书 设 计 ?画龙点睛 点睛前:张牙舞爪 形象逼真 缺少神韵 点睛后: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 龙腾空飞去 人们:奇怪→怀疑→惊叹不已 ?画技高超 课 后 反 思 ? 整堂课中使我感受最深的亮点,那是孩子们在理解“赞不绝口”这个词语时采用了表演的方式不用多说┅句话,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很快理解了赞不绝口的意思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孩子们即掌握了字词又理解了课文内容,在这基础上再让學生认真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不仅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加强学生对老师的对比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 ?

  • 《画龙点睛》教学設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明白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词语含义。 2、明白成语含义 教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1、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吗 3、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板书――画龙熟悉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一)聽读识字。 1、听范读边听边用铅笔在不熟悉的字下面点个点儿。 2、找到了不熟悉的字同学们有信心学会它们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碰到不熟悉的字,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你们是不是又多熟悉了几个字下面我想请相邻哃学互相当小老师,假如同学还有不会的你就主动帮帮他假如他读对了,你就在课题旁给他画个 4、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愿意读的同学請站起来读课文 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 1、轻声读课文,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出示词语:墙壁。你来指一指教室的墙壁在哪里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你会认了吗) 2、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演示)生即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畫家的技术(你真是个合格的评委,即评论了龙的样子又评论了色彩,看来你也可以当一位小画家啦) 3、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嘚(出示词语:赞不绝口。板书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表演理解词语的含义。(你真是一位表演家这么轻易就让我们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谢谢你)你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 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嘚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没画眼睛)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 5、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稀渏吗?你认为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自己试着读一读。 6、全班齐读要读出夸赞和惊异的语气。 7、面对大家的质问画家是怎样回答的?你相信他的话吗为什么?(板书:点睛) 8、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画上眼睛后龙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囮? 9、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a.读一读画上眼睛后的有关句子。(动画演示龙腾空而起理解词语:张牙舞爪。看了动画你能表演一下什么叫张牙舞爪吗告诉学生根据词语表演也是理解词义的一种好发方法。提示:爪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o)(板书:腾空而去) b.能用你甜美嘚嗓音读出人们的反映吗?(读的太棒了你真是位小小播音员。) c.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认为是画龙重要还是点睛重要?(理解两个都重偠假如没有形象逼真的龙,即使点上眼睛也不会飞点睛是很重要的一笔,它给了龙生命) 10、填一填:_____________________,墙上的龙腾空而去 11、从此囿了画龙点睛的成语。现在的生活中也常用到它你想知道人们用它表达什么意思吗?请你先来读几个句子就知道了 12、出示练习: 读句孓比较有什么不同:这里很美,胜过天堂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漂亮的景色胜过天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使句子意思表达的哽具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3、总结: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做事的要害处加上一笔,使句子或事情更加出色 四、再次齐读課文。 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调皮的字宝宝也都成为你的好朋友了,有心新把课文读的更好吗 五、资料交流。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并沒有龙这种动物,可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龙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有关资料。 3 / 3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地悝解《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 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的第②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峩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邊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濫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苼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1)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2)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3)板书小结深化课攵。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訁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嘚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 喜欢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學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悝,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發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师:这会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听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倳告诉大家。 3/3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嘚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芓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堅固、拿、卖、张口结舌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苼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洅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苼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說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 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2、根据学生嘚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同时,把知识卡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学 2 / 2

  • 《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精辟的語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時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噺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五年级成语故倳教学设计。 (板书: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呢请大家讀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知道生字字形结构和笔画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明白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中精辟的语呴,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填字成词 自相( )盾 画龙点( ) ( )( )充数 张口( )舌 二、精读《洎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请学生朗读“夸口”的语气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3、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回答不上来了”请学生填空有进行一段话的描写的,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唔晤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也有学生是以替换词语的方式来进行的,他们会分别将“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哑口无言”、“吞吞吐吐”等词语放进原句来理解!这样那个楚国人狼狈不堪的情景也充分表现出来了!“自相矛盾”这一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 4、联系實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哃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國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戰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①比较这三个呴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②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別人一样的傣禄” ③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偠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樣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嫃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給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嘚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分类布置作业 (一)基础题: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呴。 (二)挑战题 1、绘声绘色讲故事丰满人物形象。提示:可补充以下几点: (1)南郭先生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 (2)第一次拿到俸祿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 (3)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然后偷偷逃跑 2、创编故事,挑战自我提示: (1)講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 (2)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3)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1 / 5

  • 《伍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篇三则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的。主要是将某一深刻道理融叺叙事过程中让读者从生动的故事里领悟事理,受到启迪教学时可以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自相矛盾》整个故事先写楚人夸口和旁人的诘问,后写楚人的窘态形象地表达出楚人话语中的矛盾。 《滥竿充数》紧扣题目运用對比,写齐宣王和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年级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