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和银联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的关系向来微妙

银联将于明年7月前收编第三方 手续费至少240亿
相关新闻:
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之间的关系向来微妙。而昨日,银联在董事会上的一份&一统天下的&《议案》让双方之间的火药味更浓。
南都记者获悉,在上个月的银联董事会上,银联推出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支付机构银联卡交易维护成员银行和银联权益的议案》,督促各成员银行统一行动,逐步将非金融机构银联卡交易全面迁移至银联网络,并首次明确提出了实现该目标的时间节点&&&日之前。
业内人士测算表示,如果银联真的如愿收编第三方支付 ,按照2014年网上支付预计8万亿的交易额来看,增加的手续费至少要240亿。不过,采访中,包括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内均认为,银联实现完全收编的可能性不大。但小型第三方支付企业未来或将首先投向银联。
银联想一统天下
&如果银联成功,那么中国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死掉一半。&昨日,一家大型第三方支付企业市场部相关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联推出的这份议案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影响重大。
南都记者从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了这份议案。从议案来看,中国银联正督促各成员银行统一行动,逐步将非金机构银联卡交易全面迁移至银联网络,并首次明确提出了实现该目标的时间节点&&&日之前。
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该份议案系银联在7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银联四届六次董事会上提出的。南都记者看到,《议案》看起来十分强势,提出,&日前,全面完成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业务迁移,统一上送银联转接,同步规范互联网银联卡支付业务。&;&日前,实现非金机构互联网银联卡交易全面接入银联。&
&这意味着银联要收编现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实现一统天下。&上述第三方支付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
南都记者从议案中看到,为了完成上述&一统天下&的目标,银联在此份议案中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步骤,包括&2013年9月起,各成员银行停止向非金机构新增开通银联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上不再新增无卡取现、转账、代授权等银联卡业务&、&2013年年底前,非金机构线下银联卡交易以间联或直联模式一点接入银联网络,商业银行不再保留其与非金机构银联卡线下交易通道&。
此外,为了督促各大银行配合银联的工作,《议案》提出由银联和成员银行共同成立非金机构规范专项工作组,并由&银联与董监事成员银行建立公约,一致行动开展规范工作;定期通报各方工作进展,促进参与各方统一行动。&
&银联已经约谈了多家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游说他们加入银行的系统。&上述大型第三方支付企业市场部相关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银联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不过他们目前尚未收到银联和银行的正式通知。
手续费之争
对于这项计划的初衷,银联在议案中指出,&非金机构通过和商业银行直联,大量违规开展银联卡支付及其他业务,严重损害商业银行和银联的商业利益与品牌权益。部分非金机构还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掌握的大量客户数据,快速向金融领域渗透,动摇了银行对客户的主导权,对传统银行业务逐步形成较大冲击。&
不过,在第三方支付行业人士看来,利益才是银联痛下决心&一统天下&的主要原因。&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已经威胁到了银联的利益。&上海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在第三方支付出现以前,传统收单市场一直是银联和银行两分天下。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线上支付大部分由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行实现直连,银联丢失了线上支付的市场。
一家主要做线下支付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市场部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按照央行的规定,每笔刷卡的手续费由发卡行、收单行、银联按&721&比例分成。然而,随着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目前支付公司线上业务多数已不走银联通道,而线下收单业务也开始可以实现与银行直联,这使得银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如果没有银联,发卡行和收单行按7:3分成。&上述人士认为,目前银联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通道费用,第三方的崛起对其收入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在银联向其成员发布的去年17号文中,银联表示,非金机构向主要成员银行支付的实际手续费费率平均为0 .1%左右,大大低于银联网络内0 .3%-0 .55%的价格水平。据此初步估算,各主要成员银行的此项手续费年损失超过30亿元。
&与其说,这部分收入是银行损失的,不如说是银联丢掉的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解读上述&损失&。
实际上,这并不是银联首次试图&收编&第三方支付,银联与第三方支付行业之间的纷争由来已久。在第三方支付出现以前,传统收单市场一直是银联系和银行系两分天下。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几家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均通过与发卡行直接连接的方式开展互联网支付、PO S收单、快捷支付、手机支付等服务。
南都记者通过相关渠道获得银联在去年12月以及今年4月向成员发出的17号文和5号文,推动第三方支付机构统一接入银联网络。而目前不少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企业也选择与银联进行合作。&和银联合作的好处在于可以不用自己一家一家去和银行谈,可以把渠道的精力放在产品端。&一家全国业务均通过银联通道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如此形容。
北京一家第三方行业分析师透露,这几年陆续加入银联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确实有所增多。而昨日下午,银联在给南都记者的采访回复中表示,目前已有60多家主要的非金机构已经接入银联网络。
银联收编有难度
采访中,南都记者明显感受到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微妙关系。&我们非常抵触银联这样的行动,但不想和银联对着干,毕竟银联的市场地位非常强势。&上述上海第三方支付企业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认为,银联的举动具有垄断的性质,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但是他同时指出,由于他们手上也有一些业务需要走银联的业务,因此&不希望双方形成对抗。&
上述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必须经由银联通道,是行政化、垄断化思维的典型代表。&市场由很多人来竞争总比只有一家好。&该人士进一步指出,实际上,银联的做法与7月份央行推出的收单管理办法相抵触。
据悉,7月初,央行出台《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业内人士表示,与去年年中公开的《征求意见稿》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办法》第二十六条提到:&收单机构将交易信息直接发送发卡银行的,应当在发卡银行遵守与相关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协议约定下,与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交易信息和资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户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这等于默认了第三方支付公司与银行直连的可行性。&上述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指出,如果形成垄断,按照2014年网上支付预计8万亿的交易额来测算,第三方支付企业需要支付的手续费至少要240亿。而这个数字第三方支付行业肯定承担不起,最终还不是要转嫁给用户。
不过,在这场战局中,市场人士并不看好银联能够取胜。&实际上银联很难真的&一统天下&。&上述北京第三方行业分析师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联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和银行并没有行政命令权,很难要求企业配合。
实际上,作为这场战役中的第三方,银行的态度很重要。一家股份制银行电子银行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越来越多,很多业务创新必须通过直连来完成,这决定银行需要和第三方支付保持合作关系。而且一旦选择不与第三方支付合作,意味着将失去一部分的市场。&大银行较为强势,不会配合银联的封杀行动。&上述电子银行负责人表示。
而南都记者看到,银联的这份议案中亦提到,此前没有成功推行类似行动的原因是,&一是非金机构规范工作在商业银行内部牵涉业务条线较多,各自诉求不同,商业银行内部没有形成合力;二是,单个商业银行和银联单独落实难度较大,需联合统一行动&。
不过上述银行人士同时指出,在面对银行的问题上,关键是看银联的态度有多坚决,因为在这场战役中,银联手中握有的另外一个重要筹码是可以向银行收取品牌费用。
南都记者 陈颖
您可能也感兴趣: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76号
TechWeb公众号
机情秀公众号网联上线,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怎么办?
网联上线,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怎么办?
网联待旦而出
悄悄的2017年的春天来了,国家工商总局官网公布“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的名称(预)核准通过了,3月的某天凌晨,网联也将悄然上线。无论是如高铁般准点,还是和航班一样不确定,网联是必然会来的。当第三方支付行业成长到这样一个交易规模,是否需要一个服务于非银行网络支付的清算机构,将最终接受市场的检验。《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中,首次详尽的披露了第三方支付行业2015年网络支付交易规模,其中超过万亿的有6家,1000亿至万亿的16家,这22家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95%以上。而在这22家中,前二家占比又超过60%。要快速占据大部分网络支付清算市场份额,网联如果按大小难易,重点次要的分类处理方式,根据网络支付市场份额现状,采用先大后小的“擒王式”,不失为一锤定音的好策略。
银联横戈应变
中国银联及其他清算机构会如何看待新的竞争者?中国银联作为我国唯一卡组织,在我国银行卡转接清算市场有绝对话语权,网联服务的网络支付清算,相当于在中国银联既得市场中分羹,并加剧了银联获取网络支付增量市场的阻力。以中国银联为代表的各家清算机构,不会坐视新晋炸子鸡的崛起,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在网络支付清算市场产生巨变之前,找到自己的起跑位置。目前可以服务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清算机构,主要有中国银联、农信银清算中心、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这些机构各有特点与擅长。中国银联2016年银行卡转接清算规模72.9万亿,以一家之力,力压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交易规模,以存量的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占有率为基础,中国银联会更加重视网络支付清算市场。农信银2016年约8万亿清算规模,长于农商行、农信社领域清算,目前也正在积极拓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2016年约8000亿清算规模,长于城市商业银行清算,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已接入该中心。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成立早,但介入网络支付清算市场较晚,但深圳锐意进取的风格,可能对该中心有所影响,近年来该中心大量引入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支付行业形成一定影响力。
以上数据来自公众信息及作者推测
从以上清算机构的经营情况来,农信银、城市商业银行清算中心、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因为所服务对象的原因,受网联的影响较小,如未来介入网络支付清算领域,才有相对强的竞争关系。而银联则不同,网联对银联的存量与增量市场均有重大影响,虽然今时今日银联在清算规模上仍可压第三方支付行业一头,但从成长性来看,两年左右就会被第三方支付行业反超。从商业竞争角度分析,银联不会坐视网络支付清算这块增量市场被独占,即便是被迫应战,但也会选择进攻的市场竞争策略。由于网联定位于服务网络支付清算服务,无法染指中国银联的银行卡清算市场,中国银联则进可攻、退可守。但从目前网联的接入形式来看,网络支付主要市场份额占有者的交易规模,将通过网联处理,这也决定了中国银联能获取的网络支付清算市场份额会比较有限,尤其某宝与中国银联向无往来,要修复商业合作关系,不仅要梳理生意上的竞争与合作边界,还要了结企业间历史的公关恩怨,要过这两关,对于双方合作来说,不确定因素太多。
机构持量观望
无论是西边日下,还是东方的这边独好,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而已,无非就是个生意,市场决策机制为主,兼顾政策与监管。网络支付清算市场的变化,使得第三方支付直连发卡银行的模式面临改变,不得不将主要连接银行的模式,转为接入清算机构。但不管是银行还是清算机构,第三方支付行业把持的60万亿交易规模,总要通过发卡行处理,哪家服务好、性能佳,能从覆盖、能力、稳定、效率、成本五个维度,给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更加优质的支付通道与清算服务,第三方支付机构就会用脚选择。但为服务稳定性和持续性考量,第三方支付机构多不愿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虽然清算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入多家清算机构时,就以此换取了自身选择的权力与自由。无论网络支付清算市场竞争如何,第三方支付机构都不会去站队参与竞争,只会采用左右逢源之策。这样的选择是产业链角色决定的,也只能这样顺势而为,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网络支付清算服务总还是一盘生意,和气生财是可持续的最优状态,其实犯不着争锋,还不如务实点,坐下来分利。神秘的银联:银联是什么 银联为什么_第三方支付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神秘的银联:银联是什么 银联为什么
  理财周报记者黄杰 见习记者王俊丹/上海报道
  从浦东新区含笑路66号、到上海、杭州、广州的子公司、竞争对手和银行卡终端。上月中旬的一周,支付产业多名从业者给理财周报记者讲述了对银联的印象。
  他们当中有中国银联高层、银行商务、银联国际员工、第三方支付公司管理者、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但说故事的人似乎并不愿谈太多银联的话题,或者就如他们中的一些人所言,银联是什么?很难讲清楚。
  152个股东,十余个子公司,是支付机构,更是唯一的清算组织。就历史轨迹而言,银联的规模仍在扩张,但其垄断地位正在受到挑战。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称,“互联网通用时代对中国银联的政策扶持与保护已经彻底取消,中国银联一夜之间开始‘裸泳’”。
  尽管银联在线下支付市场的先天优势难以撼动,但以支付宝为主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与银行直连,绕开银行,也绕开了银联收单―转接―清算的传统模式。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将一切产业链简便化的趋势,都让时文朝感到焦虑。
  从其对银联转型的表态中,银联接下来是要往开放平台进发。从不回应抨击、到出面站台,履新不久的时文朝说银联正在二次创业,其拿出的几个战略业务,究竟成效几何,只能等待时间检验。
  银联是什么机构?
  “银联没有控股股东,也没有实际控制人。”这是银联给理财周报的官方口径。
  具有“国家队”背景的中国银联,此前极少公开披露关于自己的信息,其组织架构、经营数据更是难寻根据。银联是什么?在包括银联内部员工在内的多数人眼中,都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银联的股权构成,但这并未得到银联官方回应。而是根据财政部和央行的一些批复文件、上海市工商局工商注册资料、以及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报告,来还原银联的股权结构。
  从公开资料来看,银联的前身由国内18家银行卡中心创立。根据财政部文件财企(2002)54号《财政部关于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筹)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显示,85家法人单位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银联。成立当时的银联,总估值是16.5亿元。
  彼时银联的股权结构相对简单:初创的85家发起人单位中,除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外,几乎都是银行,按资产规模和经营性质划分,主要有三类,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
  此前媒体援引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于日出具的验资报告、及银联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明细表显示,按照出资比例的不同,六大国有股东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分别投入0.9亿元,这六大股东的持股占比相同,均为5.45%。
  9家参与设立银联的股份制银行、以及国家邮政局,总计持有银联另外约三分之一的股份。
  剩余的股权分别由69家城商行、信用社和其他法人机构,分别投入在14万到4000万元不等。其中,持股比例最低的青岛利群集团仅占0.01%,最高的上海银行也不过持有2.42%。
  此外,还有12家非银行机构,合计持有股份并不多,占比仅1.47%。这85家机构共同享有中国银联的原始股份。
  中国银联成立于2002年,根据其官方介绍,中国银联是卡联合组织,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商业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的使用。
  这一类似桥梁的作用也让银联高层认为,银联是代表中国的支付结算组织,具备严肃的使命感。根据前述报道内容,年,经过两轮增资扩股,银联的注册资本增加至29.3亿元,这一资本金截至今日未有改变。
  而经过两轮扩股之后,银联股权结构变得更为分散。目前银联一共有152家股东,截止日,认缴注册资本量最大的单一股东为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其出资额为1.425亿,以发起人股东1元/股的兑换比例和银联目前注册资本共29.3亿元来计算,其持股占比也不过是4.86%。其次是工、农、中、建、交这五大银行,除建行持有4.78%外,其它四大行均为3.84%。前六大股东合计持股25%。
  银联有什么业务?
  这个没有实际控制人的企业,如何处理起庞大的运作体系?通过银联官网不难看出,目前银联的日常运作,由银联总部以及下属多个子公司合力完成,齿轮环环相扣,各司其职。
  “银联系统里共有十几家子公司。”一位银联内部人士介绍。
  这十几家子公司,通过银联官网的产业服务体系构架只能清楚地看到6个,分别是银联国际、银联商务、银联数据服务、银联电子支付、银行卡检测中心和中金金融认证中心。
  “其他的都很零散,而且有的是银联商务的子公司,也有的是因为控股关系比较复杂,没法界定,一般都不提。”上述内部人士也没法为理财周报捋清具体架构。
  除了前述部门、各地区公司外,银联还有一个重要构成:包括广州银联网络支付、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深圳市银联金融网络、北京银联商务、上海银联商务、宁波银联商务、广东银联商务、北京数字科技等8家子公司。除此之外,银联下属5家均没有下设子公司。
  通过上述可查的14家子公司,理财周报尝试还原银联的业务链条。
  从子公司中最大的3家展开,银联商务主要做银行卡收单和专业化服务。“在这里银联既是清算机构,又是支付机构。”曾担任银联要职,现在一家三方支付公司任职的知情人士表示。
  银联商务主要负责线下业务,线上支付银联也有涉及,子公司银联电子支付主要就负责这一块。另外,银联商务下属子公司还有涉及网络支付、电子支付,实际上涵盖了整个支付链条。
  银联国际同样是银联业务链条中重要的一环。银联官方介绍,其主要负责运营银联国际业务,拓展银联卡境外受理网络。
  另据一名接近银联国际的人士介绍,“国际业务部说白了,是偏市场性的部门,让国外银行发的卡上有银联标识,这个国外银行包括境外银行和本国银行的境外分部。目前东南亚、南美、非洲这些不太发达的地区和日韩覆盖的情况比较好,现在业务拓展的重点是欧美。”
  银联数据是银联的主要子公司之一,“做发卡端服务,主要服务于一些没有发卡系统的中小银行。提供银行卡数据处理,集成和提供各类银行卡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服务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银联公关部人士介绍。
  子公司银行卡检测中心,是银行卡产品和机具检测机构。
  子公司中金金融认证中心,成立于1998年,是互联网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通过发放数字证书为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提供安全认证服务,截至2013年已发放4000万张CFCA数字证书。公司旗下有全资子公司中金支付,前身是北京金科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中金支付主做B2B业务的平台,承接母公司原有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有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面向公共服务类机构、行业交易市场、供应链、物流等领域提供网上支付解决方案,主要的客户是银行。
  支付产业链现状
  普遍被知晓的信息是,银联的线下支付市场优势明显。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 电子跨行支付中,共有132家机构接入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处理业务4.76亿笔,金额6.45万亿元。银行卡跨行消费业务67.97亿笔,金额23.75万亿元。
  上述132家机构接入的支付跨行清算系统,这个系统被银联所拥有。根据银联相关人士的介绍,支付产业链构成中,为了连接银行、商户、和消费者,出现了收单―转接―清算这种模式。
  具体而言,当消费者在商户进行刷卡消费的时候,类似银联商务、汇付天下的POS终端,进行收单业务,收单公司通过银联的转接平台,连接到发卡银行,再进行结算。目前来讲,银联既拥有银联商务作为POS收单终端,也有转接清算平台,在线下市场优势明显。
  “线下支付的黄金增长时间还没有过去,巨大的需求还等待满足,现在的三四线和小城市中,很多商家连POS机都没有。”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人士在介绍产业现状时表示。根据其观点,线下支付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仍然有每年10%-20%的增长速度。
  “2011年前,银联现在收单几乎占全部市场,是绝对的老大。”前述第三方支付人士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央行开放线下支付市场,并向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发放支付牌照,这让诸如汇付天下这样的支付公司参与收单竞争中。“但银联还是主要的,大家都只能敲边角,我们为什么做小微,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商户都是银联的,我们动不了。”该人士坦言。
  “银联成立初期,技术并不是那么发达,收单机构如果要跟每家银行都连接的话,技术和物力成本相当高,而鉴于银联在银行间的优势,市场就基本接受了银联一家转接机构,并遵循7:2:1的分成模式。”银联内部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除了国内的线下市场外,银联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增速也较为可观,据一位银联高层介绍:“银联目前20%的收入来自国外,这个数字大概不到20个亿”,从这一数据中推算,银联目前的营业收入约为100亿元。
  随着支付牌照下发、电子商务兴起,支付清算产业中,线上支付的比重正逐步提高。
  根据易观智库的最新数据,2013年中国非金融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同比增长43.2%。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为59.8%和33.5%。企业综合支付交易份额中银联商务占比42.51%,排名第二的支付宝只有20.37%,排第三位的财付通仅占6.69%,规模更加无法和银联匹敌。
  从市场分布来看,目前的支付产业链中,线下POS收单和线上收单的比数约是六比四。
  收单转接模式被冲击
  显然,银联目前最大的麻烦,是线上市场对其交易量的分流。用银联总裁时文朝的话来说,“我最近非常苦恼一件事,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25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机构当中前20家占了90%的市场份额,这20家机构千方百计地绕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银联的交易量分流得非常明显。”
  事实上,银联与支付宝积怨已久,双方的矛盾在去年年底爆发,支付宝愤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退出线下收单业务。
  根据理财周报记者的了解,虽然支付宝有参与线下支付市场,但其强项仍在网络支付,所以放弃线下收单业务对其实际影响并不会太大。
  银联内部人士坦言,技术更迭带来的消费习惯改变,并非目前最大的挑战。最大的对手就是来自支付宝,“因为支付宝的资金实力,它与很多银行建立联系,把收单和转接业务收入囊中,直接绕开了银联转接平台。”
  时文朝所说的“绕开银联”,也可以从前述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口中得到更直观的理解。
  “第三方支付公司会找银行点对点地谈,比如我们现在已经有95%以上的商业银行开展合作,并不需要银联对接,网上支付的费率、价格、政策对接的接口也不需要银联提供,就线上支付而言,银联和其他支付机构是平行的,简而言之,绕开银联,与银行对接更为灵活了。”
  即便如此,对银联而言,也只是在平行市场上多了竞争对手,但最为致命的是,支付宝甚至把银联维持了十多年的商业模式打破。银联的模式是,收单―转接―清算,但支付宝等机构与银行直连的模式,省去了与银联的转接,这也就意味着,7:2:1模式中,银联的1被抢去。
  但对于银行而言,既然选择清单中,既有银联又有支付宝,银行何以选择支付宝?
  “实际上,线上的分成模式,并不是采取7:2:1,支付宝是与各家银行直接商量分成模式,去掉银联的10%,支付宝有更多的议价空间。”银联内部人士表示。但实际上,各大银行积极与阿里合作,仍然是看中其强大的零售平台以及巨额备付金。
  如果以此前业内曾盛传的,支付宝信用卡支付会给银行千分之四左右的手续费提成计算,假若当天的交易额有一半来自信用卡,那么银行当日中间业务收入就能达到7000万元。
  当然,对以信贷业务为主的银行机构而言,更有吸引力的是,支付宝过百亿元的备付金。尽管工行是其唯一托管行,但支付宝可以选择其他合作银行。这样庞大的一笔资产,对于任何一家银行都有足够的吸引力。
  “支付宝以备付金为核心议价资产,实际上就等于拿别的业务来做支付的筹码。”银联内部人士表示。但不管如何,银联维持了十多年的盈利模式,正在受到第三方支付的巨大冲击。
  就如时文朝所言,“互联网通用时代对中国银联的政策扶持与保护已经彻底取消,中国银联一夜之间开始‘裸泳’”。
  银联如何转型
  虽曾任职央行,在时文朝身上很少看到中央机构官员的影子,他是个市场化的人。
  曾经推动债市浪潮的时文朝,戏称自己为“中国支付产业新兵”。而事实上,银联历任董事长和总裁均身背央行履历。
  第一任董事长兼总裁万建华,先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从事货币政策管理工作,2001年主持筹备中国银联。前任总裁许罗德,自1996年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前任董事长刘廷焕,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副书记。
  现任董事长苏宁,2003年11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08年10月起兼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而时文朝,空降银联前,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并曾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柳州分行、办公厅、武汉分行、金融市场司工作。
  市场化的时文朝履新后,从银联对市场的思考上看,已经显示了足够的转型决心。
  就能否借鉴支付宝模式的问题,前述银联内部人士介绍,“银联不会做这个模式,银联要做一个开放式的平台,这个平台将对所有支付行业各方开放。”
  “从银联自身来说,面对着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与技术进步,我们对中国银联进行了重新定位。”时文朝说。具体而言,新的战略定位是以银联品牌为核心,以转接清算为基础,通过市场化运作,把银联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具体表现为:成为高效、安全的转接清算服务提供者,规则、标准的制定者和推广者,新业务、新产品的创新者和引领者,境内支付产业各方利益的协调者,中国支付产业国际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时文朝也曾公开承认,他接手过来的中国银联已由原来的政府支持、资源独享,走向了互联网通用时代。他明白,现在银联身处内忧外患之境。
  为此,时文朝在接任后也重新调整了银联的市场策略。时文朝称,银联将从过去带有一定程度封闭性质的卡组织,全面向市场开放,支持所有通过银联转接清算平台做业务的参与方,也有勇气和信心坦然面对第二个、第三个转接清算机构的出现。
  面对汹涌的互联网大潮、以及支离破碎的传统商业模式,银联同样也在补强弱势环节。
  “事实上,第三方公司有的创新产品和业务,银联也有在尝试。”易观智库的研报中说,银联一方面积极保持自身在银行卡收单领域的市场优势,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也加大了对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创新力度,同时,其也加强了个人收单业务拓展,加大便民缴费类终端的布放和推广。
  时文朝的态度和细则都异常明确,转型成效究竟几何,也只有时间和用户能解答。
最近访问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册银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