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之后你还是算法工程师35岁吗

如果35岁以后在中国不适合做IT,那么这些人现在都在做什么? - 知乎8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分享邀请回答9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5岁以后还能做技术吗?求解_百度知道
35岁以后还能做技术吗?求解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国内一个很著名企业老板曾经说过:在IT行业超过35岁的技术人员将被淘汰,所以不要35岁后的技术人员。导致整个业界尤其是在软件开发行业都在排斥年龄超过35岁的人员,也导致很多工程师为自己35岁以后的前途发愁而转行。因为很多人都认为IT行业是年轻人的行业,而软件开发就是吃青春饭,过了35岁就没用了。很多企业也在自己的企业宣传中吹嘘:我们企业XX学历以上的占百分比的多少,平均年龄在25岁等。认为自己企业员工年轻了那才叫高科技企业,那才叫有创造性。其实我认为这一种很幼稚的想法。听了这些人的观念,我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IT企业很少有能成为IBM、MICROSOFT等国际大企业的原因了。 因为很多中国IT企业根本不理解资深的含义。我也曾经在日本公司工作过,才理解什么叫工作狂。很多日本人30多岁就白发斑斑了。如果你见了那些穿着整洁的西服,扎着鲜艳的领带,胡子刮得很干净,走路笔直,看起来年龄不大,但是头发却花白的人,多数是日本人。日本企业一般不轻易辞退员工,员工流动率也很低。一个人在一个行业或者专业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服务一个企业。在日本公司,就是写一个WORD文档甚至要写7、8遍。要求一个标点也不能错,格式要完全达到要求。你甚至都认为后面的修改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我们中国人认为能表达清楚,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是在日本人那里根本就不能过关。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你就会理解什么叫日本的精工操作。我们的工业和日本差距大的原因,尤其在精工行业,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每件事上都做得很精细,一个行业内研究很深。而我们却很浮躁,长期已往就形成了差距。正是胡适先生所说的中国人差不多先生太多了,这就是差距。从IT行业人才使用看,我们国家普遍存在年轻化和短期化。做技术开发的多数是年轻人,并且很多人今天学这个,明天学哪个,哪个上手快就学哪个,哪个行业工资高就学哪个。并且频繁跳槽,到了另外的企业后就可能做新的工作了,学新的技术了。这种不断的切换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就很难把一个技术钻研地很透彻,对于整个IT行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许多企业也觉得现在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跳槽频繁。一方面因为个人的价值导向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企业追求短期效益、短视造成的。哪个人不希望稳定发展呢,但是很多企业就是用员工的青春,年龄稍微大了(仅仅超过35岁就认为大了)就认为不能干活了,员工就面临随时被辞退。开发哪个项目就招聘那方面的人,产品做完了就解聘很多人。好听些是战略裁员,不好听了就是卸磨杀驴。企业不养老,而社会养老前景不清晰,这样大家能不跳吗?所以整个社会都是处于浮躁阶段。浮躁的原因就是长久落后惯了,突然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看到了很多美国的财富神话,所以都普遍犯红眼病,浮躁病。这种行业的浮躁和短视能造就成大批的资深的专业人士吗?从利益分配上看,我们国家很多IT企业也存在很大问题。有几个做技术的工程师最后能成为富翁呢?李彦宏那样很少,并且因为他做了老板才得到了价值体现。我们很多老板就很难和自己的员工尤其工程师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在发展阶段,急需要人才的时候就很尊重你,等年龄大的时候就嫌弃,没有分配给长期利益。所以很多工程师年轻的时候就是牛马,就是工具,吃的就是青春饭。而在美国的很多企业,优秀的工程师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可以不为自己将来发愁,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持有公司的股票,就是将来不工作了也是百万富翁。只要技术很强,一个工程师可以在他的专业领域一直钻研下去,不必为了养老而朝三暮四。这样不出成果都很难。从价值取向看,我们官本位思想导致很多人都追求做管理,不去做技术。在很多美国企业,他们是分职能和技术两条线。一个高级技术人员职位可能不高,可以不是经理,但是可能收入比经理还要高,因为他是某个行业行业的专家。经理主要是协调资源,落实制度和计划的执行。而高级技术人员则负责技术实现,规避技术风险,并创新,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而在中国呢,如果你是一个技术人员,即使你很优秀,有几个人能在收入方面超过自己的上司经理呢,一个新来的年轻的MBA或者能讲几口英语的海归就能当上你的上司,收入就可比你高,支配资源的权利就可比你大。如果在中国,30多岁了手下还不能领导一帮人,还在做技术,别人就觉得你很窝囊,就瞧不起你。如果你是经理了,则别人马上很尊重你,这样导致很分心,所以你不得不向上爬,做经理,高级经理,技术总监,CTO,才能收入高,地位高。但是等高升了,就不能做技术研究了。所以很多人做技术时间长了就去做管理了,有的去做销售了,总之转行的人很多。留下的如果没有一个头衔别人就认为是没出息。所以中国就缺少资深的技术人员。在美国考高学历是为了做研究,在中国则是为了当官,为了能在职场上获得更高的职位。其实很多人也喜欢钻研技术,但是整个环境如此,价值观和个人喜好发生矛盾,最后价值观被扭曲,只能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追求,去做管理了。管理的成就感就是地位高,技术的成就感就是对做出了对社会有用的产品。所以在中国能有几个官员被历史记住呢,但是袁隆平却将永远被后人和历史记住。并且在我们企业,有些时候在上级看来,如果认为一个工程师技术很牛,就要提升你,但是被提升了,就离开了具体的技术岗位,管人了,不钻研技术了。所以这也是很大的人才浪费。并且很多人就不善于和人沟通交往,不擅长做管理。被提上去了却发现管理一团糟,就只得又下放,多数情况下这个优秀的技术人员最终选择了离开公司。所以我们很多公司为了表示对一个人的肯定,只能提升到管理岗位,而脱离了具体技术。所以都是受几千年来官本位思想影响很严重。这样导致我们的职业专业队伍被大大削弱。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想在两三年内出成绩,基本不可能的,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毕业后基本头2年是在混混沌沌中度过,头3年时间是学习阶段,5年时间是基本成熟阶段,8年时间后才是出成绩阶段。除非天才,多数的人都是按照这个阶段发展。假设按照大学毕业23岁计算,8年后就是31岁了。还没创造几年就35岁了。35岁就没人要了。这样能出资深的人员吗?当然超过35岁也有人要,但是你必须要么是名人,或者高级职称的,或者高学历的。但是现在有几人考职称呢?有几个默默做技术的工程师能成为名人呢?在传统行业35岁正是壮年和创造时期,正是担当技术骨干的时期,我就是奇怪了为什么在IT行业35岁就不能接受了?是那个著名企业家的误导,还是世人的偏见呢?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IT行业现在看来是高科技行业,不断有年轻人涌入,是一个不断创造财富神话的行业。但是IT行业其实也是一个大的服务行业,当IT硬件技术成熟起来后,将成为一个制造业。所以将来IT行业也将成为一个传统行业。一个新兴行业最后都必然成为传统行业,这是历史规律。现在很多人已经感觉到IT行业没有前几年那样好做了,钱难挣了。这其实是一种回归传统的自然现象。随着这种回归,则IT行业要长久发展,则也将出现传统行业的那种需求,需要资深的工程师们的支撑。而我们要真正赶上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则需要改变观念。可喜的是,这种观点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华为那样的一些大公司,就很重视很有经验的工程师,里面拥有大量的超过30岁的比较资深的工程师。但是和美国那样的IT大国比较起来,我们的资深工程师就是他们的学生了。我原来认为象自己这样做技术近乎十年的人,也算资深了。但是当为了解决难题,到一些美国的技术论坛上去,才发现那里才存在真正的牛人。很多都是美国人,他们很多人现在几乎40岁,还是在做技术,我到那里去就是请教问题的,是学生。在他们的个人介绍中,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70,80年代就开始接触电脑了。我接触电脑比他们整整晚了20年,能相提并论吗?这就是差距。就如同游泳,一个人在一个行业沉浸了十年,甚至几十年,那种持续的用力,深厚的功底导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熟练程度、创造性能和一个仅仅毕业才三年的人相比吗?当然了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眼花缭乱。今天JAVA,明天。点NET,J2EE,JSP;确实需要强的学习能力,年龄大了自然学习能力下降。年轻人当然脑子活,富有创意。但是聪明不能代替经验,并且多数情况下人的智商相差不大。所以不能仅仅依据此就认为否定了经验和思维能力。当然了互联网行业有些例外,所以也就是有些人所说的,互联网行业是我们国家最有可能赶超美国的行业。以在美国纳市上市的中国企业的分布比例来看,也证明了这个观点。但是在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行业,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这些行业经验还是很重要的,还是需要资深工程师们的支撑的。而软件开发和硬件设计行业正是IT行业真正的核心和基础所在,是我们的软肋。所以将来必然需要大量的资深工程师。所以大家千万别被别人误导了,要看清历史的发展规律。注重持久和执着地发展
采纳率:6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35岁后的电子工程师,何去何从?
中国电子业在8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近2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让很多中国年轻人选择电子工程师作为自己的职业。
而在过去的10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一、二线城市房价的一路攀高,使每个年轻人迎来了最多创业机会的时代,同时承受着内心的焦虑和感受到竞争的残酷。
很多年轻的工程师中,不少人对35岁之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感到忧虑。
仍然做电子工程师吗?身体和精力是否能跟上?
研发是一件艰苦的工作,年轻的工程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日常工作中的挑战,以及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加班,对于中国的电子工程师是家常便饭。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这种高强度工作的 承受力会减弱。
不做电子工程师?其他新领域需要的能力是否能跟上?
高速发展的中国电子业中充满了机会,有很多年轻的工程师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初创公司,自己做老板。而对于创业而言,单纯的研发工作建立起的经验对于运作一个公司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你,已经年满35岁以上
曾经、或者一直都是电子工程师
邀请你来稿
同我们分享你现在的职业发展
发烧友数百万工程师
渴望聆听来自你--电子行业同行者奋斗的故事
因为我们共同热爱的这个行业
共同渴望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投稿形式(二选一):
1、直接在本文末的微信后台提交留言
2、发送邮件到
时间:即日起至日止
内容包含:1、基本信息(年龄、目前的岗位、发烧友账号)
2、从事电子工程师岗位多长时间,目前是否有转型?
3、转型过程中遇到那些困难?/仍然做电子工程师,对未来是如何规划的?
我们对于所有的来稿都赠送100积分,特别精彩的故事有神秘大奖。
(温馨提醒:如果你还没有我们发烧友的账号,请尽快注册)
之后我们会集结所有奋斗者精彩的故事,尽请期待。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35岁的软件工程师何去何从?_百度知道
35岁的软件工程师何去何从?
rt,想做生意?想转行业?唉....................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可能在一线搞开发了,如果你还想多活几年的话。可以做软件策划。系统架构。或者系统分析
采纳率:21%
用自己的技术在家里帮别人搞几个要求不急的系统软件也可以啊.
应该了35岁了~总不能一直定代码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软件工程师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9125|回复: 40
35岁以上的机械工程师好像工厂不想招了,是这样的吗?
35岁以上的机械工程师好像工厂不想招了,是这样的吗?&&前几天去面试看到那公司设计部全是30岁以下的, 35岁以上工程师不要了吗,要失业了吗?该干麻去啊 ???&&大家来说。。。
机械行业岁数越大越吃香的。怎么会没人招呢。我们公司几个退休的老技工都被请到职校发挥余热呢,班车接送,工资比工厂里打工的我还要高。
也不能说越老越吃香吧,公司都愿意招工资低能力强的人,35岁以上的工程师工资恐怕至少要过万了,这个估计会成为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吧&
那麻煩了,我都31歲了,工作還不穩定呢&
是啊 ,除了医生、老师外,还真不是越老越吃香。&
机械行业从业人员现在一般招18-35
可以自己到人才网看看,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经理级一般要35岁以上。越老越没力气,越没效率,而不是越吃香,除非你有核心技术妖精级别的。&
越老越吃香谈不上。大不了给你多加点工资。“越老越吃香”这句话值得商榷,不知道误了多少人&
虽然说工程师年龄越大越吃香,但30以上有些单位考虑的少,这也是现实.
像我们公司就是&
那些企业需求的只是低端人才而已,干活型的。&
35岁以上的成本高。
这也是事实,35一般本科生都应工作八九年 了,这个工作经验工资低的话肯定不会去.&
我觉得80后的越老越吃香,因为80后的工程师接触的电脑设计比较多,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工作经验又不断积累。。。。比起老一辈的或者年轻一辈的要好很多。
看你有用没用了。有用的80都要啊
有的公司愿意要30岁以上的,性格之类的比较稳定。而且工作起来踏实。年轻人没几年就走,有的一年不到就走。我们公司就是做机加工的。岁数不是问题。
35岁以上分什么工,有的厂子需要年轻人,流水线上,或者办公室内需要年老有经验的。
30岁以上的,难道要失业的么!!??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5岁 汽车工程师 跳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