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校园欺凌手抄报会给孩子留下什么阴影,

浅谈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与防治
严红【摘要】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不仅严重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法律后果,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校园欺凌入手,对校园欺凌进行概述,找出发生欺凌事件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关键词】攻击行为 社会问题 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D917;D6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3-02欺凌行为是小学生间发生的一种力量不均衡的特殊攻击性行为。美国学者斯蒂芬·弗兰佐(StephenL.Franzoi)认为,攻击是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校园欺凌是一种具有特定目标的理性行为,欺凌者 “倾向于使用沉着冷静的先发制人的暴力方式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必然会给受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在现实中,校园欺凌正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孩子们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工作者要找找原因,是什么导致欺凌现象的发生?又是什么让一些学生如此的霸道横行?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并提出相应措施整改校园欺凌现象。一、校园欺凌概述欺凌行为是指有意地造成他人伤害的行为,它不但指对受害者进行身体上的欺辱,同时语言上的攻击行为也是被列入欺凌的行列当中。所以,校园欺凌是指学校中势力较强的一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无助的另一方进行持续的身体上或者是精神上的伤害行为。校园欺凌可以分为暴力欺凌、语言欺凌和间接欺凌。暴力欺凌主要包括进行殴打、身体上的攻击、抢夺他人的财物等;语言欺凌指进行语言上的辱骂、嘲笑、起绰号等;间接欺凌包括散布谣言、孤立同学、栽赃嫁祸等。二、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每当看到有关校园欺凌的新闻,我都会十分的心痛,那些本该天真无邪、可爱乖巧的孩子怎么会变成那样,他们以欺负弱小同学为乐,没有同情心可言,校园欺凌贻害无穷。导致许多小学生因为被欺凌而产生了抑郁、逃学,严重者出现了自残现象。而这些现象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对他们成年以后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1.对于欺凌者的危害如果欺凌行为没有得到制止和改正,那么以后这些孩子违法犯罪的几率就会增大,他们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步入歧途。正如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的“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如果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措施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话,那么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后再采取手段去加以改正时,它们已经是扎下深根,难以拔除了。”这句话就适用于校园欺凌者,通俗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深刻的道理。2.对于受欺凌者的危害校园欺凌会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造成双重伤害,他们遭受的消极行为,会给他们留下阴影。对于一部分忍气吞声,自己默默承受的受欺凌者來说,欺凌行为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人格障碍。还有一些受欺凌者由于受到了不公的待遇,他们内心感到愤怒,想要找到地方发泄,他们因此会变为欺凌者,欺负别的同学,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危害的范围更广了。所以说,对于受欺凌者会产生严重的危害。3.对于旁观学生的危害对于那些目睹欺凌行为的旁观学生来说,欺凌行为会在他们心中埋下隐患的种子。一旦有些事情激发了他们内心隐藏的那部分,他们很有可能会做出消极行为。对于那些目睹了欺凌的过程却没有采取措施制止的学生而言,不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责任心的培养。三、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1.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校园欺凌行为与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校园欺凌者有部分是在家庭中受到过度溺爱的,他们认为不论做出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帮助他们解决。形成小霸王心理,天下唯我独尊的强势心态。还有一些是在家中受到冷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忙于工作,无心关注孩子的成长问题,形成懦弱的弱势心态等不健康的内心环境。因为父母的疏忽,使孩子在学校中酿成大错。2.同伴群体的消极影响发展心理学中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期是个体一生中同伴经历最丰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小圈子。作为群体,小圈子可以同时满足青少年的诸多心理需要——归属感、安全感、自我同一性以及自尊等。小圈子中的成员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朋友间的相似性而走到了一起。虽然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但是同伴群体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同伴群体对学生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超越父母的。一旦青少年所处的这个小圈子里有经常打架斗殴、欺凌他人的青少年存在,那么青少年很容易沾染上这些消极行为。我国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得同样也是一个道理。3.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失,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许多学生不知道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他们不懂得法律。许多学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因此当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得到纠正,就使校园欺凌行为蔓延开来。学校一味的重视升学率,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学校应该关注智育的同时不要忘记了学生的德育。四、应对校园欺凌的心理学的防治针对校园欺凌,我们可以采用行为纠正法来进行辅导。但在辅导之前,教师应提前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分别进行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要了解清楚整个欺凌过程的始末,询问双方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教师只有了解了基本情况,才会有利于后续的跟进辅导,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专门的校园欺凌处理机构和专业的辅导团队学校及老师获取的校园欺凌信息,应提交给校园欺凌专门处理机构。该机构可以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及外聘法律界人士组成。提交给专门处理机构的校园欺凌事件,如果情节严重,涉及违反治安管理法或刑法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如果情节较轻,尚未构成治安违法或犯罪的,应及时安排专业的辅导人员对受害者和有欺凌倾向者进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学校除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反校园欺凌培训外,还应建立由一定的教育工作者组成的专业辅导团队。校园欺凌专业辅导工作是不同于强制惩戒措施的另一种柔性矫正机制,对受欺凌者,重在减轻焦虑和仇恨,慰藉受伤心灵,恢复其安全感和平和心态;对欺凌行为人,通过对其成长环境的分析,明确问题的根源,找出有针对性的矫治办法。
2.進行角色扮演在辅导过程中,教师与欺凌者在轻松舒适,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按照既定的目标,投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当中。对于欺凌者来说,可以让其扮演被欺凌的角色,让他自己体会,当受到欺凌时,自己有什么感受,促使他反省之前自己的负面行为,学习为对方考虑,学习怎么样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欺凌者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让他们摒弃负面行为,学会控制自己。教师应该坐下来,耐心与欺凌者交谈,记录下来哪些行为是合适的,以取代那些不被接受的行为,得到双方共识以后,双方以契约的形式写下来要达成的目标、达成的步骤以及每次达成目标以后会得到什么奖励。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他应按照契约行事,并定期检查进度。为了让欺凌者认真对待契约,可以郑重其事的拟定契约,并在契约上签字,表示自己清楚自己的承诺,并按承诺执行。五、应对校园欺凌的外部防治1.社会方面现如今,校园欺凌现象盛行,政府应该出台明确的惩戒机制,对于欺凌者有一定的处置和惩戒,让欺凌者为自己的不恰当的行为付出代价,起到防范和震慑的作用。还可以对一些无益于中小学生的网站、视频等应该设置权限,在进入此类网站时应该实名注册认证。企事业单位作为社会中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尽可能给予帮助,可以采取公益广告的形式提倡解决校园欺凌问题。2.学校方面学校方面,应该制定一套明确、清晰的处理欺凌事件的规章制度,如若发生了欺凌事件就严格按照规章进行处理,让老师有所依据,以达成一致性的处理方法。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心理学教师,一方面当同学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找教师进行咨询辅导;另一方面,应为学生增设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进行教育,从源头解决和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今社会,学生都是家里的宠儿,心理承受能力低,很容易诱发出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应该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责任。在课程的设置上,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提高法制意识,使其德育和法制教育主题内容延伸到校园欺凌问题上。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师生能够明确的知道该如何应对。还可以定期的邀请公安、司法部门负责人到学校讲座,增强这一方面的相关知识。3.家长方面家长方面,要引导家长了解校园欺凌方面的知识,让其认识到校园欺凌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严重危害,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从而配合学校的工作。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首先,夫妻之间在处理私人问题时,应该避开孩子,一切的问题和情绪都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露,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甚至是用暴力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可能在孩子心理留下负面影响。其次,在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及留守儿童家庭里,父母应该多给予孩子关爱,给孩子传递一种理念,就算父母离异,父母双方对他的爱不会减少。父母应该多营造与孩子互动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最后,父母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孩子人生而平等,和谐友善的和同学朋友相处。六、结束语综上所述,治理校园欺凌不能一蹴而就。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校一个地方的教育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携手,共同努力,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来尽可能遏制学生之间的相互欺凌。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到防胜于治,才能够将校园欺凌控制在未然状态,最大限度减少校园欺凌的危害性,才能确保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我们的校园平安,我们的社会和谐。参考文献:[1]罗怡,刘长海.校园欺凌行为动因的匮乏视角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6(02).[2]马雷军.让每个学生都安全:校园欺凌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08).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0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的其它文章如果您对品牌感兴趣,并希望获取更多加盟相关资料,请在下方表格中填写您的信息,以方便学大教育加盟总部与您联系!
您的姓名:
*请填写您的真实姓名
手&&&&机:
*请填写您手机号码
请填写您QQ号码或微信账号方便在线沟通
通讯地址:
您将更快更准得获取到企业的邮寄资料
留言内容:
特别推荐品牌校园的祥和是全社会的事情(图)
校园的祥和是全社会的事情(图)
防治校园欺凌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
校园的祥和是全社会的事情
校园欺凌事件概况 视觉中国 供图
35岁的陈观(化名)是一个6岁男孩的父亲。
有一天,读一年级的儿子回家跟陈观说,下雪了,他们班有一个看起来笨笨的孩子,一个同学领头往那个孩子身上扔雪,他们就都跟着去扔了。
看着孩子“说得特别开心的样子”,陈观却非常难过,“因为我一下子就从那个孩子想到了自己”。
藏在书包的水被无缘无故地“借走”,被威胁不许参加班级春游,课间哪怕躲到角落里依然被同学“像打地鼠一样地追着打”,最严重时甚至被打得一只耳朵暂时性失聪……因为小学时被同学欺凌的经历,陈观逃避过、提出过转学,甚至想过买包老鼠药放在水里,等着人“来借”。
尽管陈观很严厉地批评了孩子,但他的心里依然难以平静。12月10日,当看到近期“校园欺凌”事件刷爆微信朋友圈时,他发了一条长长的状态,讲述自己被欺凌的经历,“因为我深知那种被无故欺负的痛”。
欺凌不是“过分的玩笑”
陈观25年前的遭遇,如今依然发生在一些孩子的身上。
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共43起。据教育部统计,2016年5月~8月,各中小学校共上报68起校园欺凌事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公布的一份针对10省市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报告则显示,32.5%的中小学生表示“偶尔会被欺负”,而6.1%的中小学生表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然而,在青少年的世界里,玩笑与欺凌、打闹与伤害并非泾渭分明,甚至很多老师和家长也区分不清,往往会把校园欺凌当成是孩子之间“过分的玩笑”。
据专注于反校园欺凌的“减低校园欺凌”公益项目负责人沈旭介绍,据校园欺凌的研究权威、挪威学者丹·奥维斯的定义:“当一个人反复地暴露在一个或更多人的负面行为之中,这就是欺凌了。”欺凌行为具有三个显著因素——多次发生,不怀好意,力量悬殊。因此,欺凌通常都是以大欺小、倚强凌弱、带有明显的主观故意性并且多次重复发生;而玩闹则大多以取乐为目的,往往适可而止。“站在孩子的角度,欺凌都是大事”。
校园欺凌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人们大多知道。但直到自己进行研究后,山东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硕士生史高岩才发现这种影响的严重性。
在对83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问卷后,他发现,长期受欺负不仅会导致学生精神紧张、恐惧不安、没有安全感,还会导致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受挫,进而消极、悲观、抑郁甚至厌世自杀。
不仅是被欺凌者,欺凌对欺凌者以及协助者与旁观者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欺凌者会因为欺凌行为的得逞,逐渐强化自己的欺凌行为,并在价值观上形成错误的认知;协助者和旁观者则主要是受到欺凌者的权力与地位优势的影响对其欺凌纵容,从而形成懦弱、依赖等性格特点;旁观者则会在自己没有揭发欺凌恶行的事情中产生长期的愧疚感和抑郁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柳海民在一篇论文中如此写道。
沈旭曾参与执行过一个为期3年的“减低校园欺凌”项目。在走进学校后,她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对项目热心的老师大多是小时候被欺负过的,“所以他们有更强的动力,去避免曾经的伤害再次发生在自己的学生身上”。而当她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一个小型的问卷调查后发现,尽管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校园欺凌是成长必须要经历的,但1几乎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校园欺凌产生的阴影很难消失。“即使是50多岁的老教师,依然对过往的细节历历在目”。
“把你的手放下来”
“你来自离异家庭、你成绩不好,你上课小动作不断……总之我看你不顺眼,我就要欺负你。”沈旭把这种欺凌称为“看不顺眼”。
根据福州某打工子弟小学老师郑慧明观察,性格相对懦弱、安静,没有亲密小伙伴,身上有一些不讨人喜欢的特征,或者缺乏老师和家长支持的孩子,比较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这种欺凌在很大程度上是成人世界、利益之争的反映。“成人在面对争斗以及各种不平等状态时,如何用排斥、指责、暴力来应对,小孩子就会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模仿。”沈旭说。
还有一种欺凌则是报复性的。心理教育工作者钟秉颖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应该关注发生欺凌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如何产生的”。
她以推搡为例称,小孩之间经常会发生以“玩笑”“恶作剧”为名的相互推搡,如果一方无意推搡后,另一方要以牙还牙反推回来,矛盾升级,可能就会种下一些“恶与恨”的因子,“当这种委屈和不公不断积累,又没有成人的及时引导时,就容易引发后续的报复性欺凌”。
无论是何种欺凌,当前两天陈观的孩子放学回来跟他说,自己的脑袋被同学用文具砸了一个大包时,陈观有些迷茫了。一方面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只是孩子们之间的开过了头的玩笑;另一方面,如果下次孩子真的遭遇欺凌,他不知道该告诉孩子怎么去应对:叫他打回去?把它当成一种挫折教育?还是让他躲得远远的?
沈旭告诉记者,以暴制暴可能让被欺凌者变成欺凌者;如果一味地告诉孩子,“这会让你更坚强”或是淡化事实,让孩子选择逃避,都可能让孩子更增恐惧和害怕。
沈旭说,当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家长要做的不是先着急判断是否不怀好意,而是沉下心、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去探究: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孩子希望这件事怎么处理?
“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把你的手放下来。”钟秉颖告诉记者,当家长教孩子在面对欺凌吼出类似的话时,对方可能会因为声音被吓到而停止自己的动作。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教孩子面对欺凌的正确方法,比如让孩子学会如何评估形势、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以及如何寻求援助。而对于那些欺负人的孩子,他们有一些普遍的特质,如不被关注,想被爱,想变得更自信。“我们要告诉他们,怎样才是更强大、更棒的人。”沈旭说。
“这是全社会的事情”
一旦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无论事后如何处理,都会给孩子留下或大或小的阴影,因此事先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今年11月初,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
沈旭表示,校园欺凌虽然发生在校园里,但它是一个与社会、家庭都交织在一起的很复杂的现象。
“学校和老师也很苦恼。他们也想解决问题”,沈旭说,可是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一般很难知道学生之间的事情。
郑慧明对此也深有同感。在她处理过的校园欺凌事件中,“没有一件是学生主动跟我说的,大多是闹得太大,或者无意间从其他学生口中得知的”。
“孩子信任老师,才会愿意跟他们诉说委屈。”回顾“减低校园欺凌”项目的3年经历,沈旭说,减少校园欺凌只是一个切入点,最后她们真正做的是师生关系、班级管理、校园文化乃至生命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文利则表示,教育机构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譬如加强校园欺凌检测、设置预防校园欺凌专职岗位、给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等。
此外,沈旭认为,预防和减低校园欺凌,需要成人对自己所创造的文化、所持有的价值观,以及人与人相处的边界和模式加以反思;需要成人与孩子共同创造拒绝暴力的文化与环境。
“这是全社会的事情,是我们每个成年人都要去反思的事情。”沈旭说。(中工网记者 周有强)
孩子“被欺负”,家长要先明白的5件事!
一般而论,欺凌可以分为三种:身体上的、口头上的、社会上的。欺凌可以是显而易见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家长需要明白:
1.校园欺凌严重不严重,家长都不能坐视不理
如果一个孩子在最初受到欺负,选择求助信赖的成年人,得到坚定的支持和帮助,欺负事件可能会得到立即中止或他/她变得有能力应对下一次。如果一个孩子在最初受到欺负,选择求助信赖成年人,但没有得到回应或处理不当,很可能把这个孩子推入被欺负的漩涡,或者失去对成年人的信赖。
2.孩子间的欺负和冲突是两件事,要分别对待
这其中“势均力敌”是一个关键。冲突是说两个孩子处在势均力敌的状态;欺负是孩子之间力量、资源、权力的不对等状态,比如一群男生持续打一个男生,比如给孩子起侮辱性外号,比如因为家庭状况形成的排挤。
3.请不要告诉孩子被欺负是朋友间的喜欢
这样的话说出来,会让小孩子的脑袋里发生很奇怪的反应,产生混淆感。为什么喜欢我,要用伤害我的方式?
4.请不要告诉孩子被欺负是成长中的挫折训练
“被欺负没什么,谁成长中没有受过欺负呀。这会让你更坚强的。”这句人们常说的话是错的,因为儿童青少年抗挫力的提高不是透过被欺负这件事练习出来的。
5.被欺负没有选择告诉家长,请从自己找原因
如果有天,爸妈们发现孩子受了欺负,但没有选择告诉自己,请不要火冒三丈大骂一顿,而是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什么事情让孩子宁可选择自己扛着,也不愿去找世界上原本最亲近的人?
(吴泓洲 整理)校园欺凌“暗伤”花季少年(图)_网易新闻
校园欺凌“暗伤”花季少年(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山东初一学生张继鑫,两次被逼翻墙去给高年级学生买方便面,次日发现死在校园排水沟里,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校园欺凌”现象的存在,给孩子心理留下的阴影会伴随孩子的成长历程,而此问题并非仅靠校园教育就能解决……
  本月17日晚,山东省临朐县五井中学初一学生张继鑫翻越宿舍围墙,去校内小卖店为另一位同学买食品。18日早上7时左右,被发现死在校园内的排水沟里。张继鑫的死,让校园管理和教师师德的话题变得沉重的同时,也让“校园欺凌”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据了解,张继鑫的宿舍住着初一到初二的28名男生。一些学生表示,由于年龄差距较大,宿舍里高年级同学经常会欺负低年级学生。该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孟海介绍,17日20时20分左右,同宿舍的一名初二男生第二次让张继鑫去买方便面。因为已脱衣睡下,张继鑫不愿意去,结果被从床上拎起来。出去之前,这名男生对张继鑫说:“万一被老师查住,不要说是我让你去的,否则溅你一身血。”
  此事件提醒人们,在校园宁静的背后一直涌动着一股“暗流”——校园欺凌。昨日,记者采访了本市上百名中小学生、家长及老师,以尽量全面地了解校园欺凌对孩子的影响。
  记者 胡春艳 李向彤
  见习记者 张珊珊 实习生 于春沣
  七成学生
  称存在校园欺凌
  “小霸王” 逼得同学转了学
  陈星(化名)是某小学6年级学生,他至今忘不了那次被打的经历。5年级时,一次班里投票选班委,同学李胜(化名)对此事异常热情,给班里每个同学都买了包糖。李胜长得人高马大,学习成绩也不好,还总欺负同学。陈星个子瘦小,常被对方欺负。陈星记得,李胜把糖递给他时狠狠地说:“谁不选我就收拾谁!”选班委时,陈星没投李胜的票,让他大为光火,扬言要给陈星点“颜色”看看。“终于有一天,趁老师不在他竟把我拉到男厕所打了一顿。当时,我的脸都被打青了。”
  陈星愤怒地去找老师,没想到老师只说了句:“你没惹他,他干吗打你?”然后,把两人一起批评了一通,这事儿就算过去了。后来,陈星的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找到了校长。
  “这个孩子的问题我们也没办法,我们已经给他记过好几次处分了,但总不能开除他吧。”校长如此的回答,让陈星妈妈很心寒。陈星妈妈说,儿子成绩一直很好,自从被打后总是闷闷不乐的,还说不想去上课了。无奈的母亲被迫给孩子转了学。
  被欺负 多数孩子选择忍受
  在接受采访的中小学生中,有68%的学生表示存在校园欺凌现象,8成以上的学生对此“心生恐惧”,然而大部分孩子遇到“校园欺凌”,多采取回避或忍受的态度。据了解,校园欺凌事件主要发生在校内的厕所等不易被老师发现的地方。7成以上学生称,学校附近的胡同、小区等偏僻的地方也不安全。
  “假如你被同学欺负,你会告诉谁?”在被访学生中,45%的初中男生和55%的小学男生选择“告诉老师”,而只有2成左右选择“告诉父母”。初一男生小于称,出于自尊心,谁都不愿承认自己受过欺负,更不想让爸爸妈妈知道。“我想自己处理,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担心,毕竟被别人欺负挺丢人的。”而四年级男生刘涛表示:“如果被欺负就向老师告状,会被同学鄙视,更没人理我了。”
  九成家长
  担忧孩子安全
  “孩子去上学,您担心他的安全吗?”面对这一问题,除了极少数家长表示不担心外,90%以上的小学生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有的担心孩子会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来往,有的担心孩子上下学路上的安全,还有的担心孩子在体育课或参加活动时意外受伤,但最让家长揪心的,则是“怕被别的同学欺负”。
  “作为家长,其实并不知道孩子在同伴中的真实处境。”一位小学五年级家长周女士有些激动地说,“有些孩子是很可怜的,他可能因为长相、身材等原因常常被同学欺负,但他往往只是一个人闷在心里,从不会回家告诉父母,久而久之,一定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如果您的孩子被欺负,您会怎么做?”半数的家长表示,首先会到学校找老师解决;4成左右的家长表示,会先教育自己的孩子,教孩子正确处理与同伴交往的事;还有1成左右家长表示要直接与施暴学生的家长沟通解决,如果严重的话不惜动用法律手段解决。
  “孩子不懂事,本意可能只是闹着玩,但老师必须要尽到教育学生的职责,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采访中不少家长也表示,对学校、老师寄予的希望是很大的,他们相信学校、老师可以把孩子的矛盾处理好。
  老师 遏制校园欺凌要多方入手
  采访中,老师们普遍认为校园欺凌现象一直存在,但并非仅靠校园教育就能解决问题。很多老师认为,除了校园教育,家庭教育也很重要,老师和家长都应重视学生青春期叛逆的心理特点,父母应尊重孩子,教育孩子不能靠简单粗暴的打骂。
  许多有多年丰富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分析,造成校园欺凌行为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被过分溺爱使得心理成熟期较晚,自控能力差而好奇心强,容易情绪激动争强好胜;其次是家庭教育不当。有的是父母离异或关系不和影响到孩子,有的是家长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不注重教育方式,导致孩子的偏执性格。三是社会的影响。比如,一些影视、游戏充满暴力,导致孩子盲目模仿。
  专家 “校园暴力”就像“病毒”
  “假如你是一名少年学生,当你身陷校园暴力的包围时,就等于堕入地狱,虽然狂呼救命却可能难逃厄运。假如你是一名少年学生的父母,当你的孩子被校园暴力所侵害,你虽然心如刀绞却可能无力相救,因为你难以知道该从哪里施以援手。即使作为教师,也往往对校园暴力束手无策,因为那是一张时隐时现的网。”这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校园暴力”现状的一段描述。
  孙云晓认为,校园暴力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好像一种可以传染的“病毒”,好冲动的少男少女是最易感群体。他表示家庭教育是对孩子一道极为重要的防线。问题就在于,许多家庭在孩子遭受欺负、侮辱的困境时,并没有给孩子以理解和帮助,更没有教给他们正确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一味的指责或是不以为然,都将使孩子受到伤害也不再愿意向他们诉说,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久而久之,一些孩子会产生“以暴制暴”的心理,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
  孙云晓认为,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把珍爱生命、尊重别人作为最重要的人生信条。
本文来源:城市快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防校园欺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