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回收火箭火箭什么时候上天

马斯克的猎鹰火箭上天,特斯拉就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吗
(0人已关注)
浏览数:加载中...
白人,受过良好教育且家境优良……在公众场合,着重渲染自己传奇般的故事,把自己打造成商业明星……喜欢凸显自己与政界、体育界、娱乐界明星的私交关系……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要把它搞成“大秀场”。最重要的是,自己旗下的公司,业务体系庞大,并且敢于冲破世俗的约束,挑战最新奇的领域。没错,我说的是马斯克。而这些印象,在马斯克SpaceX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升空那一刻,被再度加深。不可否认,马斯克是一个营销奇才,这一点其手段和执行力,比中国的贾跃亭无疑要高明很多。无论是特斯拉还是SpaceX运载火箭计划,马斯克的营销天分,确实都落到了实处。但是,营销奇才能否成为实业大师吗?靠烧钱维持,卖一辆赔一辆最典型的,就是特斯拉。作为马斯克的成名作,特斯拉可谓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然而,特斯拉作为一个企业,如今仍然无法稳定盈利。美国汽车界的大咖鲍勃·鲁兹(Bob Lutz,曾长期在通用、福特、克莱勒斯和宝马各公司担任高层)便一针见血地指出,“马斯克没有认识到收益必须大于成本。当你长期缺乏现金流时,你无法经营好一个汽车公司。”在鲍勃·鲁兹看来,特斯拉这样的新兴造车企业尚处于烧钱阶段,一旦停止烧钱,他们的商业模式无法持续。比如说,眼下特斯拉Modle 3的产能严重不足,全球各地都有等待交车的订购客户,但是特斯拉却迟迟不肯提升产能。其原因就在于目前特斯拉Modle3卖一辆赔一辆,一旦产能提升,特斯拉就将陷入规模陷阱,最终因投入加大而资不抵债。据2017年财务报告显示,特斯拉2017年全年营收为117.6亿美元,比2016年同期的7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5%;净盈利亏损了22.4亿美元,比2016年净亏损7.73亿有所扩大;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亏损为19.6亿美元,也比2016年同期的6.75亿美元亏损有所扩大。没补贴,无人买正所谓,造一辆车不难。只要给出足够的资金,相信眼下哪怕国内的三流车企,也能给“攒出”一台车。但是,在合理的成本体系之内,造出消费者买得起的好车,才是难点所在。可惜的是,特斯拉只顾“造车”,却没有顾及成本和盈利问题,因此它的运营模式还能持续多久,已经被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特斯拉不但“赔钱卖”,马斯克如今还将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由于此前香港削减了针对电动汽车的免税政策,特斯拉在香港的销量在2017年最后九个月大幅下降,只有32辆特斯拉电动车在香港登记,远低于2016年同期的2000多辆。原因其实很简单,在政府补贴取消之后,精明的香港人不愿意再为特斯拉掏腰包了——哪怕你赔钱卖,也没人买。体验差,车主吐槽不绝于耳按照特斯拉自己的“产品定位”,特斯拉是极具前瞻性的电动车,在汽车界,有“颠覆性”意义。然而,香港市场的例子证明,在马斯克的光环褪下后,抛出政府的补贴,特斯拉的竞争力相当有限。很多前期购买特斯拉的车主表示,特斯拉的人机工程做的非常差,完全达不到一个车企的标准。比如说,车主吐槽称,Model S安全带的高度竟然不可调节!这个在哪怕几万块钱买菜车上都有的功能,在上百万的Model S上竟然不配置。以至于身高较西方人更矮小的中国人坐进去,安全带的位置相当不舒服。再比如,Model S这款号称百公里加速2.9秒的车型,副驾及后排的车门上方,竟然没有拉手。既然以高性能而著称,你让乘客靠什么在急加速急减速时候稳定身体?至于后视镜视野差、副驾驶遮阳板下面没有化妆灯、A柱太粗挡视线、内饰粗糙、做工太烂等等,已经是外界的公认。可以说,特斯拉的用户体验相当差。它过于追求“前卫的科技感”,而把最重要的客户感受忽视掉了。在这个方面,特斯拉远远比不上传统车企。人心不稳,信仰撑不起体系无法做到长期赢利,且人机工程的体验极差。特斯拉的缺点相当突出——就跟它的优点相当突出一样。很明显,特斯拉其实还是个追求效率的单目标系统,而汽车,则是要从性能到设计,从舒适到油耗,从配置到质量都要顾及的多目标系统。眼下,产品力只顾一头,缺陷明显的特斯拉,其实只是靠着补贴和信仰充值。毕竟,对于大多数车主来说,特斯拉是锦上添花的电动玩具,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代步工具,对电动车缺点的容忍程度远远高于大多数汽车消费者。事实上,业界对于特斯拉的争议声,仍然不绝于耳。众所周知,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部分,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而在前两个方面,特斯拉都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就是说,哪怕到现在为止,特斯拉产品的电池、电机,还是依赖外部供应商。也正是基于此,有人评论称,特斯拉现在是靠烧钱支撑玩概念。如果把话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一个加强版的乐视而已——一个无法长期赢利,只靠烧钱的商业模式,迟早都会有尽头。截稿消息显示,在特斯拉遭遇最大季度亏损之际,其全球销售和服务总裁琼·麦凯奈尔(Jon McNeill)提出了离职,将加入打车服务公司Lyft担任首席运营官一职。今年早些时候CNBC报道,特斯拉电池技术高管Ernest Villanueva也确认离职,他手握多项特斯拉电池专利。销售和核心技术一把手都相继离职,想必在人心涣散的这一点上,特斯拉渐渐有点向乐视靠拢了。行文至此,车问君认为,SpaceX重型猎鹰运载火箭升空了,马斯克的信仰光环或许又能变亮了不少,相信这会为特斯拉迎来更多的喘息之机。但如果特斯拉核心的商业模式,不能从内部打破而重建;对于汽车的消费者体验,不能获得彻底的改善。那么,特斯拉的延长喘息,只能让更多的膜拜者受伤。内核不变,结果不变,悬念就是特斯拉会在何时倒下?当然啦,也不是没有变招。比如和李书福谈谈战略合作啥的,如果中国市场可以盘活,再如品质和成本可以控制的话,那么特斯拉并非毫无机会。(首发自“车问号”autooask)
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网无关
这个6月,是属于“绿色”的,既有让全球七大洲足球迷如痴如狂的世界杯绿茵大战,也有越来越多倡导绿色出行的新能源汽车“跑步”进场,加入到如火…
如同如火如荼的世界杯,车市战火也将全面烧向小型SUV市场。
昨晚,一汽丰田奕泽率先在上海上市,广汽丰田C-HR、上汽斯柯达柯米克、一…
法系车去年的日子不好过,不过也有一款亮眼的新车,让消费者对于法系车大有改观,它就是东风雪铁龙旗下的SUV天逸。
自去年9月15日上市以…
这个夏天,最happy的是球迷们,世界杯精彩赛事每晚连轴上演。要说球迷们为何如此荷尔蒙四溢,除了啤酒小龙虾,更因为有着对C罗、梅西、内马…
C罗又进球了,C罗又赢了!
在昨晚举行的2018俄罗斯世界杯葡萄牙对阵摩洛哥的比赛中,C罗开场第4分钟便头槌攻入制胜球,带领葡萄牙队…
请输入正确的帐号和密码
用户已经被禁止
活动推荐广告
收藏成功!&&
您举报的类型是?
感谢您的举报
我们会尽快审核处理
已经举报过啦当前位置: &
马斯克计划用新型火箭2024年送人上火星
扫描到手机
21:22:52 & & &
新华社澳大利亚阿德莱德9月29日电(记者徐海静 赵博)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29日在此间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表示,该公司正在开发新型BFR火箭,计划用这种火箭在2024年把人类送上火星。在第68届国际宇航大会闭幕式前的主旨演讲中,马斯克说,新型BFR火箭将可以运载含有40个客舱的太空飞船至火星,每个太空舱可以承载2名至3名乘客。据介绍,这种火箭的运载能力将是现有种类火箭中最高的,还能够完全回收使用,这意味着它的发射成本将较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在2022年先将货运飞船送上火星,先用机器设备对火星表面进行平整等基础建设,为人类登陆做好准备,然后在2024年实现载人飞船登陆火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去年6月曾表示计划在2025年将人类送上火星,马斯克此次公布的时间表有所提前。马斯克估计,人类在火星建立永久、可自给自足的定居点仍需50年至100年时间。据介绍,新型BFR火箭还可以有其他多种用途。比如可以执行无需重新加注燃料的地月往返任务,令在月球建立基地变得更加可行。它也许还能用于地球上的交通,使地球大部分地点之间的旅行都不超过一小时。马斯克的火星计划一直被认为比较激进,此前美国航天局宣布的计划是在2030年后把人送上火星。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590586',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为您推荐: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2',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惊险!轻生女子失神一瞬间被消防官兵飞扑抱下
这位出生在国外的副国级领导人离世 曾是彭德怀翻译
中国第2艘航母首次海试项目全完成 预计年底交付
中国首个试管婴儿30年后自然生育女儿 妻子怀二胎
无锡裸体女子被下药当街做不雅动作?真相令人唏嘘
小学生课堂上翘二郎腿骂老师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590561',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1',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无锡裸体女子被下药当街做不雅动作?真相令人唏嘘
小学生课堂上翘二郎腿骂老师
脑瘫小伙用手指写小说9年210万字
67岁老汉跳入4米深渠自杀 因女护工对她干了这事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8',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0',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9',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4',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7',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6',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民营火箭陆续上天,中国“马斯克”身在何方?
文丨黄盛 陈键
来源丨人民创投(ID:renminct)
日,“纯商业”的“快舟一号甲”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成功送入轨道;
日,星际荣耀发射了名为“双曲线一号S”的商业火箭;
日,零壹空间宣布,自主研发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发射成功。
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以及2015年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我国商业航天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三年多的时间来,发射探空火箭的星际荣耀、推进液氧甲烷大型发动机实验的蓝箭、建设自有火箭智造基地的零壹空间等民营火箭公司,成为商业航天的先行者,吸引着资本的追逐,触动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向往太空的梦想。
然而,在经历三年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民营火箭行业依然面临着商业航天基础设施的薄弱,以及技术的高门槛、变现盈利的长周期等问题,整个行业还处于起步的初期,需要社会各界的权利支持。何时会出现享誉全球的中国版“马斯克”,尚未明晰。
商业航天走向快车道
在国泰君安的研报预测中,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到2020年将达到4850亿美元,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将达到8000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带来了中国民营火箭发展的想象空间。
据了解,目前国内民营火箭主要有探空(亚轨道)火箭和运载火箭两种。“双曲线一号S”、“重庆两江之星”均属于前者,发射方便;后者由多级火箭组成,装有箭体、动力装置系统和控制系统,可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与国际上商业航天企业起步于2000年左右相比,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在时间上晚了很多年。目前在一组数据统计中,我国在目前已有60余家初创企业入局,大部分处于A轮和A轮之前。 其中,零壹空间获得了春晓资本、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联想之星、前海梧桐并购基金、正轩投资、招商局创投、鸿泰基金、前海万得、通江资本等资本方的累计5亿元融资;蓝箭则由西安市高新区投资基金、创想天使基金、永柏资本、陕西金控资本、金风科技领投,世纪天华、国开熔华跟投等机构加持;星际荣耀获得了天风天睿、久泰蓝山、率然投资等机构融资。
“人类一定会走出地球,走向太空。一方面是更好地服务于地球生活,比如通过卫星星座扩大网络覆盖;另一方面是去地球外开发更多地资源。而目前看来,发射火箭看上去是通往太空最经济可行的方式。”在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文看来,目前民营火箭公司主要是基于卫星星座建成后的运营服务,主要的商业变现包括通信和遥感等方向。因为看好商业航天领域,春晓资本在2015年对商业航天公司零壹空间进行了天使投资。
蓝箭相关人士也表示,正是看到了卫星市场发射需求的增长,所以才萌发商业火箭创业的念头。“2014年下半年,我们创始团队经过了前期的一些准备,了解了国内的供应链的情况和人才供应情况之后,于2015年上半年正式成立了蓝箭。”该人士表示。
另外,地方政府对航天领域给予的资金、研发等方面的扶持也加速了民营火箭公司的发展。比如,零壹正在规划的火箭工厂就获得了重庆地方政府的扶持,此次首枚民营自主研发商业火箭更是冠上了“重庆两江之星”的名号;在蓝箭的股东名单上,出现了浙江省湖州市超过2亿元军民融合专项综合投资的身影。
“搞火箭是高投入、高风险、回报慢的行当。”国家航天系统工作数十年、年逾80的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我国的商业火箭来讲,我国的民营火箭才刚刚起步,和长征系列火箭相比,就如高中生和博士生比赛,差距很大。“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民营火箭的发射,现在处在萌芽状态,才刚刚起步。”
起步期的挑战与难题
正如黄志澄所说,国内民营火箭创业企业和资本机构也已意识到技术的挑战。上述蓝箭公司人士就向人民创投回忆,蓝箭在创业过程中曾经历过技术路线的迭代和重新认知,并因外部环境、市场走势的变化而挑战而越发明确。
在采访中,零壹空间的创始人兼CEO舒畅也没有避讳民营火箭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的现状。其在2015年创办零壹空间时,一方面是由于政策解冻带来的契机,一方面也因为其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及资源积累。公司预期到2020年才能获得盈利。
在何文看来,火箭研发设计、发射的技术和政策门槛确实要高,但这也说明因此行业内领先的公司壁垒会更高。而对于创业公司组建技术团队进行攻关,他建议,技术人才需要开放创新的思维,突破原有研发设计思路上的条条框框,降本增效,以市场为导向探索一条符合市场和资本规律的最优发展路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术上地极致。
此外,商业航天的基础建设也是摆在民营火箭创业者眼前的难题。舒畅坦言,正如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改变需要依赖光纤、宽带、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类似,商业航天的发展也离不开基础建设。“美国等国家商业航天的基础已经很不错,但中国商业航天在近两三年才起步。”舒畅直言,过去我国的火箭发射以国家任务为主,商业火箭并没有落地,与火箭发射相关的卫星、测控、发射场等设施也没有商业公司运营,而这些基础设施在美国等国家已经很完善。
对此,何文也表示,卫星星座的搭建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民营火箭公司的商业模式尚有较大不确定性。“目前各民营火箭公司的估值已经高得难以企及,但火箭发射公司标的相对较少,又是下游卫星运营公司组建星座必须要用到的服务,因此这一环节的产业链地位较强。”何文告诉人民创投(公众号ID:renminct)。
也有业内专家向人民创投透露,除了卫星星座本身等基础设施的问题外,民营火箭公司事实上还面临着发射资源少、成本高、缺乏商业市场支持等难题。该专家称,美国等国家的商业航天企业不仅有一系列政策支持,还可以承接一些国家大型航天项目,同时国家管理的航天项目中的一些技术也可以顺利、直接地转让给民营企业,这也是美国等国在商业航天领域领先的原因,对于中国的民营航天企业来说,目前尚没有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除此外,包括民营火箭公司在内,目前国内的商业航天公司离真正的场景落地和盈利变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舒畅也认为,眼下国内的商业航天创业公司还处在讲故事阶段,民营火箭等发射成功并不代表着商业场景的最终落地。“商业航天企业的成功在于将民营火箭等技术用于创造经济效益,服务人们当下的生活。比如卫星组网解决WIF覆盖、火箭研发技术民用化。”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微纳卫星研究所副所长曹金则认为,我国针对商业航天的运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商业火箭载入服务是系统工程,涉及火箭研制、发射实施、地面监控、残骸回收和陨落保障等诸多复杂环节,亟待进一步规范。
成为中国的“马斯克”?
今年2月初,美国Space X成功发射猎鹰重型火箭。到3月末,Space X完成了6次发射任务。而Space X的估值也已经达到210亿美金,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私人公司之一。Space X的掌舵人马斯克也成为享誉全球的科技人物。那么,对于中国民营火箭公司来说,什么时候产生下一个引起全球关注的“马斯克”呢?
蓝箭相关人士认为,毫无疑问SpaceX是全球民营商业航天领域的标杆,但国内讨论谁能成为下一个SpaceX还为时过早,蓝箭目前重点工作是沿着自己的技术路线,做出对市场有价值的产品。
不对,对于零壹空间来说,比起SpaceX,华为更是其学习的目标。“零壹空间向华为学习两点,一是以客户为中心,把服务人们的生活需求作为发展的方向,二是坚持科研投入,敢于在自主技术研发上持续创新。”舒畅认为,中国的民营航天其实并不缺少资本与人才,但要想在商业航天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大胆的投入,做出中国的技术和商业特色。
在何文看来,对中国版“马斯克”的关注其实是对民用商业航天事业发展的期待。“随着市场空间的扩大,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选手加入这个赛道。但这个行业有一定门槛,大概率还是体系内的资深专家受到先行者的鼓舞,跳出来创业。”何文表示,国家队选手技术和人才底子厚,但在市场化竞争过程中,由于机制的限制未必有优势,其更看好市场化的民营力量。“不过,对于这些民营创业公司来说,如何和国家队很好的合作,各取所长,是他们必须面临的课题。”
? 人民创投现公开征集创投、区块链相关优质稿件,一经采纳,将视文章数据给予作者相应稿酬和资源倾斜。也欢迎提供优质创投项目和相关新闻线索信息。联系我们请添加微信rmct2018
? 近期我们正在打造创投粉丝交流群,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加入"即可参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硅谷人的航天梦:从零起步,埃隆 马斯克的火箭之路(一)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文:娟娟第一章 马斯克创立Space X,研发猎鹰1号一、基因  基因或许可以遗传人类某些特质,在合适环境的孵化下,这些特质有可能获得成长,与个人的奋斗拼搏相结合,展现异样的光彩。  上个世纪,一个热爱开着飞机带着妻儿在北美大陆四处游历的加拿大按摩师,在内心燃烧的冒险渴望下,举家迁至南非。1952年,这位按摩师带着妻子开着飞机,从非洲北上一直飞到苏格兰和挪威。1954年,这对夫妇飞行3万英里往返于澳大利亚和非洲之间。在当时,他们被认为是唯一驾驶单引擎飞机从非洲飞到澳大利亚的私人飞行员。  这对夫妇就是埃隆 马斯克(Elon Musk)的外祖父母。图片:生活在南非的童年马斯克(左)和他的弟弟、妹妹。图片来自:  在美国,马斯克被很多人看成现实版的“钢铁侠”——喜欢漫威科幻电影的朋友对此一定不会陌生。他身高1米85,身材健硕,不仅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特斯拉(Tesla)、太阳城(Solarcity)三家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同时也直接参与民用火箭、纯电动汽车的研发设计。图片:马斯克和他的火箭 图片来自:  自小听着外祖父冒险生涯长大的马斯克,12岁时就在南非《个人计算机和办公技术》的刊物上发布了一款游戏源代码。游戏名为“炸弹”,灵感源自太空场景。玩家必须摧毁拥有氢弹和状态光柱机外星人的太空舰队。  17岁那年,马斯克只身前往加拿大,通过打零工的方式游历各地,拜访远亲。18岁时进入加拿大皇后大学,2年后,获得奖学金转学至宾夕法尼亚大学,主修双学位——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学位,以及物理学学士学位。23岁时,他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太阳能的重要性”,预测了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后来一篇论文,则是关于超级电容器,认为能源储存的新型方式未来可以应用到汽车、飞机和火箭上。在这段学习期间,马斯克已经展现出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盈利性企业的特别才华。  24岁时,马斯克和他的兄弟成立了互联网公司Zip2,你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互联网黄页类型的公司。27岁时,马斯克将Zip2卖给了康柏,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200万美元,随后,他立即购买了一架小型螺旋桨飞机,并开始学习开飞机。在这一年,他组建了另一家金融初创企业,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2000年,与竞争对手Confinity(该公司拥有PayPal——贝宝)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在2001年更名为PayPal,并在2002年接受了eBay15亿美元的收购。马斯克从这笔交易中净赚2.5亿美元。  30岁那年,马斯克已不能满足于硅谷的生活方式,儿时关于火箭、宇宙飞船和太空旅行的梦想似乎再度萌发。与航空学会、火星学会的交往,为马斯克浑身的冒险基因打开了一扇大门,火星学会关于火星探索和定居的想法让他热血沸腾。
在与俄罗斯方面沟通数度之后,他发现购买火箭价格昂贵,未来要想探索火星还不如自己造火箭。并且,从产生这种想法之后,马斯克就瞄准了要研发经济实惠的火箭。  这个行动派明确知道成立一家火箭公司的风险,但风险并不能改变他的主意,或许是因为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冒险家的基因。图片:马斯克
2002年6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立,地址位于洛杉矶郊区一间7.5万平方英尺的旧仓库。SpaceX当时的目标是成为“太空行业中的西南航空公司”(美国西南航空以“廉价航空公司”而闻名,是民航业廉价航空公司经营模式的鼻祖)。马斯克打算用硅谷的精神和技术来经营这家公司,并将第一枚火箭定名为“猎鹰1号”(Falcon 1 Rocket)。二、猎鹰1号
猎鹰1号是一枚名副其实的从零开始的火箭。图片:猎鹰1号 图片来自:  在研究了阿波罗号飞船和其他运载火箭项目的经验之后,SpaceX打算独立进行猎鹰1号的全部开发工作,包括火箭助推器、涡轮泵、低温贮罐结构和制导系统。这无疑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也注定了研发起来非常耗钱。但是理由很简单,一旦研制成功,将会降低探索太空的成本,也会极大增强SpaceX的独立性(直接制造而不向其他厂商购买零件意味着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马斯克也把同样的方法用到了特斯拉汽车的制造方面)。  马斯克请到了大批火箭研发专家和航空工程师,顶尖大学航空学院的年轻人也加入SpaceX工程师的队伍,SpaceX吸引了越来越多渴望冒险、想要飞向火星的专业人才。即使在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极大的情况下,他们看起来依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猎鹰1号的设定是世界上最小的实用型航天器运载火箭,高21.3米,直径1.7米,使用煤油燃料的两级火箭,能够将0.6公吨的载荷助推至近地轨道;并且致力于提供最低廉的发射价格。  为此,SpaceX开发了40公吨推力级梅林引擎(40-tonne-thrust-class Merlin engine),为猎鹰1号的第一阶段提供推力;以及3.17公吨推力的茶隼引擎(Kestrel engine)为第二阶段提供推力。梅林引擎是一个气体发生器循环发动机,其中借鉴了阿波罗登月舱引擎的设计,还有一些特征与NASA退役的FASTRAC 引擎类似。图片:梅林引擎的第一阶段视图 图片来自:  两种引擎的研发并不简单,即使是顶级的工程师,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受挫、苦恼夹杂着点滴成功的兴奋,成为研发团队的常规精神状态。  即使如此,引擎的研发依然相当快速,2003年3月,梅林引擎在德州测试实验室试点火,不久之后,茶隼引擎也进行了试点火。  2003年初,SpaceX开始建造猎鹰1号的原型机(Protovehicle)。12月3日,猎鹰1号原型机在华盛顿与公众见面。在仪式上,马斯克宣布计划在猎鹰1号之后会推出一个更加强大的直径3.7米的猎鹰5号(Falcon 5),顾名思义,这枚火箭将拥有5个梅林引擎。猎鹰1号的最初报价是600万美元,猎鹰5号则报价为1200万美元。  2004年,由于梅林引擎的效率并不如预期的那样高,需要改进设计增加推力。
日,梅林引擎的研发最终完成,当天,第一个完整的运行资格测试被执行。
日,猎鹰1号的研发完成,接受了一系列结构资格测试。  2005年4月,梅林引擎被安装进第一个火箭;5月27日,SpaceX将火箭运至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试发射,在发射台完成了一次5秒钟的点火试验。
到2005年底,SpaceX一共建造完成了2个猎鹰1号发射器,第3个发射器也在建造中。  11月,在太平洋的夸贾林岛上,猎鹰1号等待发射,但发射前检查时发现火箭液氧贮箱的一个阀门无法关闭,导致液氧大量蒸发损失。12月,大风、阀门故障等其他问题导致发射再次受阻。
直到日,一切准备就绪,猎鹰1号正式发射。  这枚火箭点火后直冲云霄,但是,就在上升25秒后,梅林引擎的上方失火,导致发动机在T+34秒时关闭。发动机关闭前,火箭实现了干净、稳定的上升,引擎关闭后,火箭开始旋转,最后失控坠落。  SpaceX的员工把坠毁的残骸一一捡了回来,仔细分析失败原因,结果发现,一枚B型螺母在夸贾林的含盐空气中存放了几个月受到了腐蚀,因而在发射过程中发生了破损。
2006年,马斯克宣布开始研发梅林1C(Merlin 1C)引擎。2007年2月,SpaceX的网站更新了梅林和猎鹰改进后的设计信息,并告知其数据将在2009年发射的火箭中生效。梅林1C将产生46.259公吨的推力,比曾经梅林1A(Merlin 1A)的推力增加了32%。2007年5月,改进后的载荷用户指南公布,由梅林1C发动的猎鹰1e(Falcon 1e)将高达5.53米,比之前设计的猎鹰1号重11.36公吨,载荷能力增加25-30%。
2007年,猎鹰1号火箭再次等待发射。3月15日,试点火成功。21日,猎鹰1号再次升空。这一次,它顺利地飞了3分钟后实现了第一级成功分离;茶隼引擎按计划启动,准备将第二级送入轨道。第4分钟,整流罩按计划打开并分离。但后来,火箭开始摆动,最后设备失控、解体、爆炸。第二次发射宣告失败。这一次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推进燃料被逐步消耗,贮箱内剩余的燃料在罐内来回搅动,引起火箭摆动,导致发动机的一个开口暴露,空气进入发动机后,就燃烧起来。  就在这一年,马斯克的资金在逐步被SpaceX和特斯拉(当时的特斯拉一直处于研发阶段,等于两个字:“烧钱”)榨干,他不得不变卖迈凯伦跑车和其他私人财产投入公司。与此同时,SpaceX也开始着手开发猎鹰9号,相关细节咱们下章再说。
日,猎鹰1号火箭更换了新版的、调整过冷却系统的梅林1号引擎,在夸贾林再次发射。运气糟糕的SpaceX遭遇了第三次失败。由于新的引擎没有产生预计的巨大推力,导致火箭分离时,一级和二级相撞。  此时的马斯克,已经烧掉了1亿美元。并且由于特斯拉的缘故,他没有任何多余的经费。这意味着,如果可以成功实现第四次发射,SpaceX或许能够避免倒闭。  或许是在不断失败的基础上,工程师们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改正了各个环节的错误;或许天无绝人之路,运气会降临在那些努力拼搏的人身上。总之,在日,也就是距离上次发射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猎鹰1号迎来了第四次发射。这次发射进行了网络直播,火箭搭载了360磅的配重(没有搭载真实的载荷),一切都如预料的正常进行,点火、升空,一级箭体分离后,二级箭体在起飞后约90秒开始工作。SpaceX终于成功发射了自己研发生产的火箭!图片:猎鹰1号迎来了第四次发射。Credit: SpaceX.
直到2008年年底,美国宇航局的一份合同才最终使SpaceX走出财务危机。NASA决定向SpaceX支付16亿美元,SpaceX则要完成向国际空间站提供12次货运补给的服务。  猎鹰1号的第5次发射依然是成功的,日,它将马来西亚政府的一枚地球观测成像卫星送入了近地轨道。
下一章将详细介绍猎鹰1号的升级版——拥有9个引擎的猎鹰9号的研发历程。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353 条评论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宇宙,充满未知,它是那样神奇而充满吸引力。虽然我们对宇宙知之甚少,但是人类对它探索的步伐却越来越快。相对于复杂的数学运算和理论阐释,笔者希望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带给大家探索宇宙的信息,一天天,一年年,记录下有关宇宙的点点滴滴,喂养我们对于宇宙的好奇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斯克回收火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