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与数洛晨夕傅司毅在线阅读怎么读

作品信息/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
【名称】 【年代】晋末宋初 【作者】陶渊明 【体裁】五言诗
作品原文/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
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1]
作品鉴赏/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
《山海经》十八卷,多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王充《论衡》和《》都说这书是大禹治水时命伯益记录而成,不可信,认为是古代的巫书(见《略》),晋郭璞曾为该书作注并题图赞,陶潜读的“”,就是这种有图赞的《山海经》。《读山海经》“凡十三首,皆记二书(《》及《穆天子传》)所载事物之异。而此发端一篇,特以写幽居自得之趣耳。”(元刘履《选诗补注》)其实,这首诗不但可见陶潜的生活乐趣,还反映了其读书态度及其诗歌创作之艺术极诣。陈仲醇就说:“予谓陶渊明诗此篇最佳。咏歌再三,可想陶然之趣。‘欲辨忘言’(指《饮酒》)之句,稍涉巧,不必愈此。”(《》引)。诗共十六句一韵到底,然大体四句可为一解。   一起先从良辰好景叙开,结穴到“得其所哉”的快乐。“孟夏”四月,是紧接暮春的时序。“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到四月,树上的杂花虽然没有了,但草木却更加茂密,蔚为绿阴。“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扶疏”便是树木枝叶纷披的样子,陶氏山居笼在一片树阴之中,这是何等幽绝的环境。鸟群自然乐于到这林子中来。“众鸟欣有托”一句,是赋象。然而联下“吾亦爱吾庐”之句,又是兴象——俨有兴发引起的妙用。“欣托”二字,正是“吾亦爱吾庐”的深刻原因。不是欣“吾庐”之堂华而宅高,而是如同张季鹰所谓:“人生贵得适意尔”。渊明此时已弃“名爵”而归来,于此“衡宇”(陋室)中,自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他已感到今是昨非,得其所哉。“吾亦爱吾庐”,平平常常五个字,饱含有欣喜之情和无穷妙理。诗人,才觉得“众鸟”“有托”之“欣”。故“众鸟”一句,又可视为喻象。比较诗人自己的“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二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更能反映陶渊明得到心理平衡的精神状态,“观物观我,纯乎元气”(沈德潜《古诗源》),颇有泛神论的哲学趣味,大是名言。   紧接诗人就写“吾”在“吾庐”的耕读之乐及人事关系。“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二句值得玩味的,首先是由“既已”、“时还”等钩勒字反映的陶潜如何摆放耕种与读书之关系。耕种在前,读书其次。这表现了诗人淳真朴质而富于人民性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还。”“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热爱生产劳动,正是陶渊明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到孟夏,耕种既毕,收获尚早,正值农闲,他可以愉快地读书了。当然他还不是把所有的时间用来读书,这从“时还”二字可以体味。然而正是这样的偷闲读书,最有读书的兴味。关于陶潜是否接待客人,回答应是肯定的。他生性是乐群的人,“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便是他的自白。《宋书·隐逸传》则云:“贵之者,有酒辄设。”但如果对方有碍难而不来,他也不会感到遗憾。这种怡然自得之乐,比清人吴伟业《梅村》诗句“不好诣人贪客过”还要淡永。读者正该从这种意义上来理解“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这里,诗人信笔拈来好句,无意留下难题,使后世注家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解会。一种认为这两句都为一意:“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意谓和世人很少往来”(《》注);另一种认为两句各为一意:“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然颇回(召致)故人之驾,欢然酌酒而摘蔬以侑之。”(王士祯《古学千金谱》)无论哪一说,都无害渊明诗意。但比较而言,后说有颜延之“林间时宴开,颇回(召致)故人车”参证,也比较符合陶潜生活的实际情况。盖“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也,虽然“门虽设而常关”的情况也有。   如从“次写好友”(吴菘《论陶》)一说,则以下就是写以时鲜待客,共乐清景了。“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二句极有田园情趣。农村仲冬时酿酒,经春始成,称为“春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初夏时节,正好开瓮取酌。举酒属客,不可无肴。诗人却只写“摘我园中蔬”,盖当时实情有此。四月正是蔬菜旺季,从地中旋摘菜蔬,是何等新鲜惬意的事。而主人的一片殷勤欣喜之情,亦洋溢笔端。“欢言”犹“欢然”。“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乃即景佳句,“微雨”“好风”的“好”“微”二字互文,即所谓和风细雨。风好,雨也好,吹面不寒,润衣不湿,且俱能助友人对酌之兴致。在很容易作成偶句的地方,渊明偏以散行写之,雨“从东来’、风“与之俱”,适见神情萧散,兴会绝佳,“不但兴会绝佳,安顿尤好。如系之‘吾亦爱吾庐’之下,正作两分两搭,局量狭小,虽佳亦不足存”(王夫之《古诗评选》),盖中幅垫以写人事的六句,便见“尺幅平远,故托体大”。   诗人就这样次第将欣托惬意、良辰好景、遇友乐事写足味后,复落到“时还读我书”即题面的“读山海经”上来,可谓曲终奏雅。“泛览周王传,流览山海图”,虽点到为止,却大有可以发挥之奥义。盖读书,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一是出于现实功利目的,拼命地读,由于压力很大,有时得“头悬梁,锥刺股”,可名之为“苏秦式苦读”。一是出于求知怡情目的,轻松地读,愉悦感甚强,“乐琴书以销忧”(《归去来兮辞》)、“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可名之为“陶潜式乐读”。陶渊明“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虽读经书,已有“乐读”倾向。而在归园田居后,又大有发展。这里读的就不是圣经贤传,而是《》、《穆天子传》(“周王传”)。《山海经》固然是古代神话之渊薮,而《穆天子传》也属神话传说(《》载“太康二年(221),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数十车。”中有《》五篇,叙周穆王驾八骏游行四海之事)。它们的文艺性、可读性很强。毛姆说:“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去读诗、小说或其它可以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书与你》)可以说陶潜早就深得个中三昧。你看他完全不是刻苦用功地读,也不把书当敲门砖;他是“泛览”、“流观”,读得那样开心而愉快,读得“欣然忘食”——即“连饭也不想吃”(贾宝玉谓读《》语),从而感到很强的审美愉悦。同时,他有那样一个自己经营的美妙的读书环境,笼在夏日绿荫中的庐室,小鸟在这里营窠欢唱,当然宜于开卷,与古人神游。他的读书又安排在农余,生活上已无后顾之忧。要是终日展卷,没有体力劳动相调剂,又总会有昏昏然看满页字作蚂蚁爬的时候。而参加劳动就不同,这时肢体稍觉疲劳,头脑却十分好用,坐下来就是一种享受,何况手头还有一两本毫不乏味、可以消夏的好书呢。再就是读书读到心领神会处,是需要有个人来谈上一阵子的,而故人回车相顾,正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呢。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它直接地,是承上“泛览”“流观”奇书而言。孟夏日月几何?就是人生百岁,也很短暂。如何可以“俯仰终宇宙”呢?(《淮南子·齐俗》:“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五字之妙,首先在于写出了“”的感觉,由于专注凝情,诗人顷刻之间已随书中人物出入往古、周游世界,这是何等快乐。就陶潜有泛神论倾向的人生哲学而言,他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精神上物我俱化,古今齐同,这是更深层的“俯仰终宇宙”之乐。就全诗而言,这两句所言之乐,又不仅限于读书了。它还包括人生之乐,其间固然有后人所谓“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安于所适的快乐;是因陶潜皈依自然,并从中得到慰藉和启示,树立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缘故。在传统上,是继承了孔子之徒曾点的春服浴沂的理想;在实践上,则是参加劳动,亲近农人的结果。是一份值得重视的精神遗产。   虽然不乏要言妙道,此诗在写法上却纯以自然为宗。它属语安雅,间用比兴,厚积薄发,深衷浅貌,在节奏上舒缓适度,文情融合臻于绝妙。故《陶集汇评》有云:“此篇是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陶诗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2]
作者简介/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
  (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3]
参考资料/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590页 2.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590-593页 3. 作者图文资料来源 http://www.eeloves.com/memorial/info/mid/102164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52:00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我的图书馆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文:网络&& 编辑:鳕鲱鮩鮚
&&&&&&&&&何谓素心?心地纯朴之意。语出南朝宋颜延之《陶徽士诔》:“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如此看来,素心做人,古往今来,格外追崇。&
素心做人,是一种人生品味。“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这是古人推崇的治学为人之道。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的周有光,这位107岁的世纪老人每日博览群书,笔耕不辍,特别“潮”的是,他还开设了博客。他的文字如一股春雨,润物无声,另辟了一块清新之地。2011年,他出版了新书《拾贝集》,这无疑是目前国内最高寿者的最新作品。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人生旅程,无论欢悦悲哀,无论厚重恬淡,无论得失成败,都应虔诚于生命体验,求学于人生始终。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品味。
素心做人,是一种人生历练。在人间沧桑风云中,只有经历坎坷的人,才能深谙其理,处于低谷不颓废,遇到困难不退缩,得到赞扬不骄矜,取得成绩不炫耀。只有经过人生的历练,才能做到不说张扬之言,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永葆内心深处蕴藏着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人,存一点素心,你简单了,世界也就简单了。拥有一份淡泊心志,宁静致远的心境,望窗外花开花落,观天空云卷云束,思大海朝来潮往,品人生起起落落,在生命长河里活出自己的那份精彩,在喧嚣尘世里活出一份坦然。你的自然、洒脱、从容、淡泊,就会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素心做人,是一种人生境界。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素心之人,既不为名利勾心斗角,枉费心机,也不刻意去躲避名利,自命清高。一生周游列国的“千古圣人”孔夫子,于旅途思索中点燃历史和传统的智慧火花,创立儒家学说,探寻真、善、美的仁爱理想社会。&  素心之人,宁静致远,能以平常之思、平静之心对待人生。作为“人居环境之父”的吴良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人居学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成就,却没能让他停下前进的步伐。然而,这位建筑大师异常谦逊:“我的作品不多,都是大家一起做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其成就斐然永荷创新活力的秘诀所在。
素心做人,是一种人生智慧。《菜根潭》里说得好:“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在纷繁变纪的世道中,只有饱经风霜的人,才能看透事物,破译人性,以成熟、理性的风范处事,以豁达、睿智的风格做事。包龙图有首诗写道:“法立奸胥畏,官清凭素心。”这是他的居官心得,才使他清正廉洁,成为千古名卧,至今仍英名远扬。
泥土,只有足够的深厚和踏实,才能滋长绿色的希望;水滴,只有融入到海洋,才能扬起生命绚丽的浪花。大道有大道的宽敞潇洒,小路也有小路的情调弯弯。小鸟拥抱蓝天,鱼儿安翔水面。慈悲是做人最好的武器,无私是做人最大的财富。当今世界,五彩缤纷,在红尘里行走,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做如兰花船素心品质的人,尽管不得大悦,可细微的满足,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素心做人,是一种人生哲学。繁华时代,坚守一份简朴,恬静淡泊的人生,其实就是精彩人生。拥有一颗素心,犹如品苟饮酒,或苦或甜,亦辛亦涩,唇舌一番仔细玩味,方能感知人生大志大趣。不为官大官小而烦恼,不为利多利少而计较,上坡时低一低头,多一点谦卑;下坡时昂一昂首,多一点自信。学一学古圣和先贤,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长寂寞;忍得住独清贫,你才能锻造出自己脱俗的风骨,你才能拥有博大的胸怀和气魄。&
“人间正道是沧桑”,长寿当学周有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从来没有返程车票,但愿我们能从周有光老人身上得到一点启示,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张力,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心宽容天下,精彩注心魂。历经潮起潮落的冷暖人生后,就会少一份鲁莽冒失,多一份理性脱俗;少一份奴颜婢膝,多一份贤贞执著,少一份轻浮狡诈,多一份朴实坦诚;少一份喧嚣恶俗,多一份从容淡雅。&
陶潜在《移居》诗中:“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我想,人的一颗素心,就像珍珠项链一样,能让人获得淡然之美——那将是多么温馨而美好啊!
XUEFEIBINGJIEDEBOKE
馆藏&17818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伴你晨夕gl全文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